- 相關推薦
我讀《瓦爾登湖》散文
那年五月初,領導說:“你明天帶審計組去廣東,對河源公司進行專項審計,此行所需時間約半個月。”這也許是我近期時間較長的一次出差。
河源公司緊鄰碧波浩淼的萬綠湖,空氣清新,風景秀美。臨行前我站在書架前,考慮行囊里裝一本什么樣的書帶走,我的視線停在了這本《瓦爾登湖》,這本書買來后,我一直沒有讀完,幾次打開又合上,原因是我始終無法安靜下來,因為作者梭羅開篇就告訴讀者,這是一本需要“安靜后再讀的書”。選上這本書,是想身在碧波蕩漾的萬綠湖旁,感受100多年前梭羅的心境。我想這次我會把這本書安靜的讀完。
剛到河源公司,工作千頭萬緒,收集調閱資料,數據分析,憑證翻閱,人員訪談等等,每天都工作到晚上7點左右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向賓館。匆匆找地方吃完飯,回到房間,我才開始靜靜地閱讀這本書。在河源小城的夜晚,我的心開始寧靜下來,一頁一頁的把這本書讀完。當我完成審計任務返回總部時,我的行囊里多了一篇讀書札記,“我讀《瓦爾登湖》”。
作者亨利·戴維·梭羅是美國超現實主義作家。1845年春天,在家鄉(xiāng)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邊建起一座木屋。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兩年后,寫下了這本著名的《瓦爾登湖》。梭羅已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在這個只有自己的木屋里,這湖濱的山林里,他觀察著、傾聽著、感受著、沉思著……
初讀這本書,我以為梭羅是個逃避社會的山上田園派,其實不然,梭羅以經濟作為本書的開篇,說明他的崇尚是實踐,他的思想是唯物的,他并沒有脫離現實社會,憑空制造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而是從生活必需出發(fā),記述了食物、住宅、衣服、燃料等。之后又以敘湖的動態(tài),引起思索,思索自己、思索更高的人生原則。
我原以為梭羅在這個瓦爾登湖旁的木屋里會是寂寞的,一個人的寂寞總是孤獨的,但讀完全書,我感覺梭羅并不孤獨,并且是充實的,他在木屋里的思考一刻也沒有停止。梭羅在書中(第6章“寂寞”)寫道:這是一個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個感覺,每個毛孔都浸潤著喜悅,我在大自然里以奇異的自由姿態(tài)來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我感覺梭羅至所以追求孤獨,是因為孤獨才能和心靈對話,才能碰撞出思想哲理的火花。
在這本寂寞、又充滿智慧的書里,梭羅毫不掩飾地批判習俗,語句驚人,“為什么我們忘記了天空,忘記了自然,因為我們也是大自然的過客。”我想,當你也和我一樣靜下心來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都會引起一些思考,但它絕不是沉重的,梭羅更不是沉重的。我感覺他是一個熱情的人:愛生活、愛自由、愛湖水,愛一切的生活美好。他在書中多次描寫湖水的變化,有的是純潔透明的,有的是濃郁感傷的“我看到它胎換骨去了夜晚的霧衣,它輕柔的,或波平如鏡的湖面,都漸漸地在這里那里呈現了……”是的,在梭羅的描寫和敘述中,瓦爾登湖似乎有了鮮活的生命,人湖和諧相融在一起。
能讀完《瓦爾登湖》確實需要一顆安靜的心,那些夜晚,我謝絕了下屬請我去逛街喝酒、去歌廳唱歌的邀請,我告訴他們,我喜歡閱讀,請理解我。在河源公司的那幾個休息天,我也帶著這本書,坐在萬綠湖旁的長椅,靜靜的閱讀,我的心在和梭羅對話。
瓦爾登湖,我真想去看看你,你是不是也和萬綠湖一樣波平如鏡,萬頃浩淼?百年前梭羅幽靜的木屋還在嗎?瓦爾登湖,幾次夢里見你輕柔的粼波……
【我讀《瓦爾登湖》散文】相關文章:
我讀不懂《孔乙己》散文10-06
讀大伯散文10-06
曾經的我散文05-14
我承認散文07-11
我還活著散文10-06
我的窩散文10-06
我的欲望散文10-06
我等你散文10-06
我的女兒散文10-06
我的故鄉(xiāng)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