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居室散文
1
對于居室,目前的我們,很多時候有些急功近利的魯莽和沖動,當我們慷慨地一擲千金之后,以為大功告成,從此敷衍塞責,覺得不夠簡潔,不夠明快,不夠個性,裝飾雷同,有時候,推開門竟不知是進了誰的家中。
我們后悔,我們沮喪,我們埋怨缺乏想象力,時間逼得太急,等等,或許都是造成居室裝飾不夠理想,有些雷同的原因,但我寧愿相信:那是因為我們的房子都太嶄新了,新到它還沒有來得及沾染上居室主人獨有的風雅氣息,沒有來得及贏得堅守主人秘密的資格和身份,沒有來得及和主人建立同生共死般的契約和情感。
其實,居室,就是一個人。他是需要我們來慢慢地調養(yǎng),慢慢地滋潤,慢慢地教化、慢慢地修煉的。家,就是我們此生不渝的愛情啊,是我們綿密持久的熱情,是我們血脈的承接和延續(xù),這才是對待它應有的態(tài)度。它不在乎你造了多少預算,選擇了哪些的材料,參照了什么樣的風格的問題,它真的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愛情啊,你放下去多少誠意,你投入了多少心血,你就會收獲多少滿意。
其實,家,就是我們自己的心,你的心胸怎樣的開闊,你的心緒怎樣的縝密,你的心靈怎樣的聰慧,你的心魄怎樣的豪邁,它就有著怎樣的氣質。
2
那一日,穿過郊外的街巷、樹林、菜地,到了一位先生的家的時候,才感到他果然的名不虛傳。
先生不在,夫人很有禮貌也很有分寸地把我們讓進庭院。看那夫人,五十上下,衣飾整潔,和眉笑目,很有福相。問明我們身份、來意,便讓進家中,泡上糖茶,端來蛋糕、點心招待。夫人的舉止態(tài)度,使人覺得好似她把農家主婦的謙恭樸實和貴夫人的禮儀莊重,巧妙地融合在了自己身上。她不像一般有點權勢人家的主婦,對沒什么用處的客人怠慢,對關系實際利益的人顯出過分的熱情,同時還時時處處提醒你別忘了她的地位。比較起來,她在那種本分農婦的樸實后面,還真有那么一點絲毫也不夸耀、卻讓人不能不感到的貴氣。
一排整齊的磚房相連,頂頭橫出一間大客廳,陳設不在某些小會議室之下。家里非常潔凈,電扇冰箱均有,沙發(fā)藤椅旁,是每家人家都有的大炕。那庭院里,就更是震人了。不下幾十種各色繁花開得讓人不敢置信,擠滿了半個庭院。有栽在地上的,有栽在花盆里的,還有栽在木板箍成的大桶里的。幾株高大得像樹一樣的紅蓖麻,給人造成一種特殊的異國情調,美極了!想不到在這偏僻小城郊柳菜畦之后,竟有如此極富生趣的田園仙境!
血一樣鮮艷的紅花燦爛盛開在一家人的院庭,花便不是一件僅供欣賞的玩物,而成了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令人敬佩的生活態(tài)度!
先生還沒有回來,征得夫人同意,湊近觀看了壓在玻璃板下的照片。這些照片均系先生和他敬重的人士的重要時刻的合影,其中有一張,望之令人肅然。
3
其實,居室就是我們的性格,還是我們的眼力,更是我們的精神風貌。
你的性格是開朗的,你的居室里有了紅顏知己,有了藍顏知己,沏一杯菊花茶,搖曳在滑動的藤椅上,放上流水的音樂,談天說地;你的眼力不及,即使在紐約的第一大道上,與李嘉誠撞個滿懷,你也只會罵人家小流氓;家,能捍衛(wèi)我們生活的豐富性,能夠容納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說法,能夠開拓我們的想象力,也能夠包容我們的一切秘密,包括悲傷。
4
意大利電影《兒子的房間》,我一口氣看完后久久回不過神來。我沉浸在電影的世界里亦真亦幻,只覺得電影里的世界很近,周圍的世界很遠。電影是一間居室。
這是導演南尼·莫瑞蒂集導演、編劇、演員和制片人于一身的,獲得第54屆嘎納電影節(jié)上金棕櫚獎的影片。影片一開始是一個蓄著大胡子,非常健壯,正處于男人最有魅力的年齡,成熟、沉穩(wěn)、目光堅定地沿著海邊的小路長跑。我們并不知道他是一位心理醫(yī)生。他身后的背景出現了一艘紅色的船,緊接著有一個載歌載舞的印度歌舞班子從他面前經過,那一群人就像一群五顏六色的糖果,他們開口唱歌,誰也不知道他們唱的什么,他們身上攜帶著莫名的歡樂。這種東西感染著周圍的人和事物,整條街上都有一股尋歡作樂的情緒。于是,他也沾染上一身的歡樂回到家中。然而,被一通電話潑了一盆涼水:兒子的校長用頗為嚴肅的語調叫他馬上到學校去一趟。原來,學校實驗室里的一塊化石不見了,兒子被人告發(fā),拿了那塊化石。
當然,電影看到這里,你以為它就會纏進一段令人厭煩的家庭糾紛?不,那是我們習慣常人的想法。在這部電影里,你錯誤地估計了故事的走向,故事并沒有陷入冗長的家庭糾紛,而是展現了一幅溫暖、和諧的家庭生活畫卷:一家四口,兒子女兒都很可愛,妻子是圖書出版商,父親是心理醫(yī)生,生活舒適,沒有代溝隔膜。
這位父親坐在那里,那些敲敲門就進來的病人,在身體進來的同時,也攜帶著千奇百怪的念頭進入父親的房間,“我還是想自殺。”冷不丁的,一個病人的嘴里就會冒出這樣一句。另一個病人則喜歡敘述一條船,“我上了一條船,船上到處都是尸體”那些難以遏制的怪想法,他每天都要面對,他每天盡職盡責地面對著,似乎并不影響他的生活。
兒子和父親跑步的鏡頭在電影中反復出現。那個17歲的少年身上總是穿著一件鮮紅的運動衫,就像那艘紅色的船。總是那么耀眼。但是,某一次意外,這紅色從此成了一種幻覺,紅色運動衫回到了男孩的衣柜,它是那樣安靜的呆著,沒有人穿它。母親打開衣柜,捧著紅色的運動衫一角,輕輕地撫摩著,然后,無聲的慟哭
“在您這兒,我感到自己還活著。在您這兒,我終于可以哭了”這是父親的一個病人對父親說的話。當他聽到“孩子”兩個字時,父親突然用手捂著臉,哭了起來,這是作為心理醫(yī)生的父親。他再也掩飾不住自己的自責心理,要是我能后來,父親在極度悲傷的時候,竟然去了熱熱鬧鬧的游樂場。他坐在那上下翻騰的“車”里,整個臉都綠了,他的傷痛有多么的深啊,這樣的痛傷的人,卻被人造的歡樂包圍著,強烈的氛圍對比使看著的人都快瘋了!
也許,他很不愿意回到他的房間?也許回避回到兒子的房間?居室對他來說如同魔障,是他失魂悲痛的牢獄?
電影結束了,我們無法知道這位父親每天怎樣走進房間、居室、家中的,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他的哀傷只能在居室里寄存、消化,或者遺失,即使重新裝飾抑或換了住處,恐怕心靈的居室永難更換的。
【居室散文】相關文章:
偽裝的散文05-14
回憶的散文05-14
曾經的散文05-12
朱自清經典散文05-18
信念的散文05-15
叩問散文07-11
古風散文10-05
名家散文07-22
優(yōu)秀散文07-26
補鍋散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