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千課萬人”自媒體下新常態(tài)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千課萬人”自媒體下新常態(tài)習作教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賞名家風采,悟教育真諦
初冬時節(jié),微雨漫天。12月10日,我們一行3人來到了美麗的西子湖畔——杭州建蘭中學參加“千課萬人”自媒體視野下的小學“新常態(tài)習作”教學研討觀摩會。第一次走進千課萬人,感受了千課萬人的獨特魅力,聆聽了一場由名師課堂、專家講學薈萃而成的文化盛宴。歷時4天,雖然很累,但很值得,也很享受。
都說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最難啃的骨頭,學生害怕,老師糾結(jié)。但是,在觀摩會上,我們所聆聽到的一節(jié)節(jié)作文課卻是那樣妙趣橫生、笑聲不斷。一堂堂生動的課堂,一場場前衛(wèi)的報告,還有獨到的點評,都掀起了會場內(nèi)的一陣陣高潮。
感受之一——千課千異,盡顯美麗
“千課萬人”的課堂,給我們的第一個感受是千課千異,盡顯美麗。這次習作觀摩課習作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樣,有寫人、敘事、議論,也有童話、繪本、漫畫等。執(zhí)教的老師既有小語界的泰斗,也不乏新生代的名師。張祖慶老師演繹《那些讓人噴飯的鏡頭》,激情洋溢,傾情揮灑;來自馬來西亞的郭史光宏老師演繹《好神奇的小石頭》,帶我們走進了孩子們神奇的想象世界;虞大明老師帶來《我的苦惱》,告訴我們作文課應(yīng)該教師親自寫一寫“下水文”……品味一堂堂精彩又高效的作文課,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不管是繪本作文、童話作文、創(chuàng)意作文、游戲活動作文,還是創(chuàng)作詩集、習作講評等,這些專家老師們都做到了心中有學生,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課堂不花哨,課件很樸素,卻能給學生以實在的,觸而可及的指導(dǎo),可復(fù)制可操作,為我們一線老師起了很好的示范引領(lǐng)作用。
感受之二——在講座中收獲理念
這次千課萬人習作教學觀摩課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崧舟老師的講座——《作文教學三問》。王崧舟老師,就像是小語界的泰山,可望而不可及。一直沒有機會能聆聽王老師的課,但這次的講座也讓我受益匪淺。王老師針對現(xiàn)今學生的生活方式——“圈養(yǎng)”,以致孩子沒有生活,如何寫出文章,提出三問,一問:寫不出文章真的是因為孩子沒有生活嗎?其實孩子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我們的作文要孩子們寫的都是非常態(tài)生活,而沒有引導(dǎo)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關(guān)注自己的常態(tài)生活,沒有讓常態(tài)生活照亮孩子。二問:一定要寫有意義的生活嗎?什么樣的內(nèi)容叫有意義,更多的時候都是我們老師給出的評判,其實什么才有意義,重要的是對誰有意義,離開了寫作主題人的文章都是沒有任何意義可言的,作文要體現(xiàn)孩子的真性情、真感覺。三問:為什么孩子發(fā)現(xiàn)不了有意義的生活?我們需要引導(dǎo)孩子從審美角度,從自己的感覺去覺知身邊的一切。如果我們也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引導(dǎo)孩子充分覺知生活,我們何愁孩子作文沒有話可寫呢?
王老師的語言幽默風趣,娓娓道來,在笑聲中引發(fā)我們思考。其實細細想來,的確如此。孩子們對作文總是“談虎色變”,為什么呢?不是生活中無事可寫,而是缺少老師要求寫的所謂有意義的事。在條條框框中,孩子們束手束腳,瞻前顧后,作文素材也越來越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么還能要求孩子寫好作文呢?所以,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如何寫作,更要教會他們?nèi)绾稳ビ^察生活。
賞名家風采,悟教育真諦。在這四天的時間里,我近距離地感受大師們的教學魅力,耳聞目睹他們看似樸實,實則高超精妙的課堂演繹,聆聽他們充滿睿智的講演、點評,足以使人的心靈得到震撼,激勵著我們學著從不同角度思考教育教學問題,重新點燃教育的夢想。通過此次學習,我將會把此行所得踐行于自己的教學研究實踐中,讓課堂更加有效。
【“千課萬人”自媒體下新常態(tài)習作教學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新常態(tài)的心得體會10-06
多媒體環(huán)境下教學心得體會03-13
新媒體心得體會03-28
大學新媒體心得體會05-08
新媒體工作心得體會12-24
校園新媒體心得體會04-30
新媒體培訓(xùn)的心得體會11-11
新媒體培訓(xùn)心得體會09-16
自媒體工作總結(jié)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