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大全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你知道什么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贊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大全,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大全1
我家兒子今年六歲,18年9月上小學一年級,為了讓他更快的融入小學生活,大班這一年我們離開了原來名聲在外的一所連鎖明星幼兒園,來到了一家私立的學前班,為什么呢,就是我所說的,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融入小學生活。
孩子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中,首先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不再是幾年幼兒園那熟悉的環(huán)境,其次,身邊的老師同學也都是新面孔,適應能力再強的孩子也要花些時間去接受。但是,當老師的講課內容孩子熟悉且已經有所了解的時候,會給孩子莫大的自信。
據(jù)我所知,現(xiàn)在一年級的內容老師只是花很少的.精力去教學,比如說拼音,學習過幼小銜接課程的大部分孩子都已經掌握了,老師講課時響應連連,老師自然講的快,那些沒學過拼音的孩子,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既不能回應老師,也不敢舉手提問,干著急,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甚至有可能產生厭學情緒。
我們一直強調快樂教育,強調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但身邊親戚朋友家已經發(fā)生的‘一年級現(xiàn)象’讓我們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即使不去學前班和幼小銜接機構也要自己在家對孩子進行提前教育,不為別的,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快樂’的小學生活。
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大全2
幼小銜接和起跑線沒有必要聯(lián)系,上幼小銜接也并不意味著就是正確的決策,因此,我的答案是家長不應該抱怨。如果家長在家庭中做好了親子教育,哪怕小學一開始入門較慢,但也會慢慢爬升上去。收獲父母高質量陪伴的而孩子,比起外面報班學習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習慣、在智力開發(fā)方面也相對更加均衡。這里面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我們來了解一下。
1、幼小銜接班是必由之路嗎?很多家長認為別人孩子都在學習幼小銜接班,如果我們不學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年級學生中做了這樣一個小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由于提前接觸到了知識,因此在老師講課的時候,會反應更快,更自信,但這樣的優(yōu)勢并不長久,在半年左右的時間,沒有經歷過幼小銜接班但是有更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會逐漸縮短差距,逐漸趕上來。因此,可以說,學習習慣更加重要。
2、孩子的起跑線不在小學,而在家庭。我們經常把上小學的孩子,稱為學齡兒童,認為是學習的初始年齡,而事實上,學前階段,也就是我們說早期教育階段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通過親子互動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教育過程,除了傳授知識以外,對于兒童的情緒管理訓練、人際交往訓練、行為規(guī)范訓練等。這些訓練始于0-3歲,影響一生,很多家長忽略了。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
3、要注意教育節(jié)奏,反對功利教育。教育不是為了獲得高分,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成長。過早激發(fā)功利、強調結果,只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畏懼成績,厭惡學習。學習是一生的,培養(yǎng)對于學習的興趣與習慣比起贏在起跑線要重要的多。
我覺得孩子抱怨幼兒園就不對了,除了幼兒園之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哦。
1.幼小銜接不是一個必需品
幼小銜接不是一個必需品,很多時候孩子都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這個階段都是很多的`培訓機構制作出來的需求,國家教育提倡學前教育不要小學化,小學文化知識不減少,那么中間地帶就會有培訓機構來填補,這個機構就必須放大家長的焦慮,告訴你如果你家的孩子不上幼小銜接那么就會落后。
2.小學暫時落后也不用過于焦慮
小學階段沒有多少知識,孩子暫時落后,家長就好好的輔導一下就可以,一年級用不了一千多字,孩子的生命也不光光就學習這一件事,所以不要焦慮。
3.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的根本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根本,不要把責任推給其他人,很多時候從自身找原因,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孩子自身會有動力去學習,去探索。
幼小銜接不是必需品,家庭教育不能少,家長多關注,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大全3
因為一年級的課本有一定難度,孩子剛剛入學,還不適應。對于孩子來說,每天接觸到的都是新知識,需要認真去聽,動腦子去記,這是跟以前完全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需要慢慢去消化。比如一年級的漢語拼音,許多大人還不會呢,更何況六歲的沒有基礎的小孩兒?我女兒也是這樣的,一年級上學期經常倒數(shù)第一,卷子上連答案都不知道填在哪里。但是,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四個月、一星期、兩學期……孩子就像小蝸牛一樣進步越來越大。進入二三年級之后,沒有基礎的孩子就會和別的同學差距越來越小甚至超過了她們。因為孩子養(yǎng)成了認真聽講、做作業(yè)的好習慣,學習態(tài)度很端正。
學習了幼小銜接課程的孩子,等于把一年級的功課先學了一遍,老師上課講的新知識對他來說早就爛熟于心了,考試的卷子也早就做過了,考試情況當然很理想。可是,這樣的燙剩飯是很沒有意思的,所以,不少學生走神、做小動作、不愛學習甚至厭學。別看有些孩子才六歲,就已經學了一年、兩年、甚至三年文化課了。這樣的孩子考高分如探囊取物,能好好聽課嗎?能不厭學嗎?進入二三年級以后,老底兒吃完了,要學新知識了,和沒有基礎的孩子坐在一起,優(yōu)勢不在,甚至會因為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不好而退至中下游。
總之,贏在起跑線再重要,也沒有贏在終點重要。一年級的學生家長,不要心急,不要為孩子暫時的落后而沮喪,要相信孩子是會趕上去的,靜待花開!
起跑慢并不意味著最后會輸
每一個孩子的能力,發(fā)育成長過程千差萬別,有的孩子學什么都快人一步,有的孩子則是慢工出細活,作為家長,一定要接受這種差異。兒子同班一個小女孩,住我們樓上,每天都會下來玩,超級聰明,家長也沒投入多少心思去教,早早就會了好幾百個漢字,二三百的英文單詞,有一天我問她會不會加減法,她說不會,然后我教了她不到10分鐘,十以內的.加減法基本就會了。反觀我自己的孩子,我每天晚上都會抽時間教他一些東西,到現(xiàn)在也就能記住不到一百個漢字,英文單詞和句子就更加少,1-1還等于1呢。
但是一年前,他連數(shù)字1 2 3都不認識,更別說別的東西了,相比起來我覺得他進步很大了,我對孩子的評價就是,他什么都能學會,只不過會比別的孩子慢一些,人家五歲會的東西,他可能要到六歲才會,而且估計上小學以后也是這種情況。但是不能抱怨孩子,他可能就是會慢一些,吃力一些,但這并不是他的錯,而且一個人的一生那么漫長,走得慢一些也不是什么致命傷,別人會看到的風景他也會看到,別人在20歲能達到的成就,他到21歲也會達到,我又擔心什么呢?
我有時候會開玩笑,說別人家養(yǎng)的是飛快的小猴子,我們家是個慢吞吞的小蝸牛,但是看他慢慢但堅定向前的樣子,更多的是感動。
我小的時候也是超級聰明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是拔尖的那一撥,幼稚的我曾經會去想班級上那些成績不好,看起來有些笨笨的同學將來可怎么辦啊?可實際上,到了這個年齡,再去看,大家都活得很好,有些當年靠后的孩子早就取得了遠超過我的人生成就,如果一定要比較,也要放到一生這樣的尺度,你會發(fā)現(xiàn)起跑的時候,快幾步,慢幾步,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差異。
不要總盯著別人家的孩子
問題里面的媽媽是因為對比,才覺得自己孩子不足,才抱怨,那索性就不要對比,你比或者不比,差距都在那里,知道了,短期內也改變不了什么。把這種怨氣和焦慮傳遞給孩子更不是什么好事情。這世上總會有比自己孩子出色的娃,也總會有不如自己孩子的娃,但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與咱們沒啥關系,我們只要盯著自己的孩子就好。
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大全4
作為即將幼兒園畢業(yè)的幼兒來說,幼小銜接迫在眉睫,但是許多家長由于急于求成,在幼小銜接認識方面存在主要兩個誤區(qū)。
誤區(qū)一:幼小銜接就是多學知識
正確的認識:幼小銜接,是讓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的一個過程。而不是提前讓孩子學習過多的小學知識。
誤區(qū)二:重視物質準備,忽視心理準備。
針對以上兩個誤區(qū),咱們家園應該攜手幫助孩子從哪些方面做好幼小銜接:
一、學習能力銜接:
專注力、記憶力、想象力、理解力、創(chuàng)新力、思維力等,讓孩子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思維的習慣,掌握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學會學習, 愛上學習。
針對以上大班下學期著重從以下幾點做起:
1、培養(yǎng)孩子上課的規(guī)則意識,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坐姿等。到6月份我們會逐漸將每節(jié)活動加長至35分鐘接近小學每節(jié)課的時間。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的上課時間。
2、本學期我們新創(chuàng)設了“我要上小學”的區(qū)角,讓孩子愛上小學,向往小學生活,為上小學做準備。
3、我們還會開展各種識字游戲:包括詞語開花、幸運字等游戲。
二、行為習慣銜接:
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適應性、時間觀念、責任感等良好品質,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嚴格管理的小學生活。當然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語言習慣等也得需要家長在家注重這些習慣的培養(yǎng)。
1、改掉丟三落四的習慣:平時活動時記得自己的作品要記得做標記,請家長教會孩子寫自己的名字。我們可以在最后兩個月每天養(yǎng)成“畫日記”的習慣。主要為上小學后記作業(yè)、寫作業(yè)做準備。
2、獨立性的培養(yǎng):鍛煉幼兒獨立掃地、拖地收垃圾的`能力,獨立收拾區(qū)角為他人服務。
3、進行競選小班長的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及自信心。
三、情商社交銜接:
老師針對性的引導與關注,良好的禮儀禮貌訓練,讓孩子融入到學校的大家庭中,增強孩子情商社交能力,讓孩子自信、大方、受歡迎。做好各種心理準備:
1、實地參觀,增加孩子對小學的感性認識
2、演練角色,增強孩子的角色意識。
3、給幼兒課間10分鐘,讓幼兒體驗課間10分鐘需要做什么事情。 我們會提醒孩子模擬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入廁、洗手、喝水,然后再自由玩耍。
4、家園配合,引導孩子對小學產生向往之情。
真正適合孩子的幼小銜接需要我們家園攜手努力,掌握正確的幼小銜接理念,從物質、心理兩方面著手幫助孩子順利升入、快速適應小學生活。
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大全5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霞光幼兒園園長蔣宇霞在回答有關幼小銜接家長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時建議,家長需要注重三個方面:一是注重孩子快樂情緒的培養(yǎng),通過陪伴、接觸和引導,激發(fā)孩子積極向上、快樂的情緒;二是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三是注重孩子自我服務和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yǎng)。
幼小銜接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家園合作。在幼兒園,我們非常注重孩子快樂情緒的培養(yǎng),通過引導,陪伴讓孩子每天能夠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情緒,同時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調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我們也經常與家長溝通,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很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在幼兒園我們非常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收拾整理物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舉手回答問題,學會傾聽與表達,能夠安靜閱讀。我們也經常與家長交流,請家長在家也注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大班的孩子,必須有自我服務和自我約束的'能力。自己會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會的事情學著做。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合理飲食,合理作息,能夠不在成人的提醒下做一些事情。幼小銜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
【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相關文章:
學前班教育心得隨筆10-22
小班教育心得隨筆04-29
小班教育隨筆心得04-06
小班幼兒教育心得隨筆12-28
小班教育心得隨筆15篇04-29
親子早教教育心得隨筆10-22
幼兒教育的心得隨筆范文10-22
學前班教育心得體會01-25
幼兒園學前班教育心得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