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差評中找到適宜的土壤傷感美文
文學是表達人生和傳達思想感情的。通常來說,小說、詩歌、戲劇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格律、剪裁、對話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而散文,卻可以自由些,看起來只是不經(jīng)意地抒寫著一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所表現(xiàn)的多是零星雜碎的片段人生。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從差評中找到適宜的土壤傷感美文,希望有所幫助!
他出生于柯尼斯堡一個律師家庭,父母對他要求極嚴。為了讓兒子得到最好的發(fā)展,父母曾嘗試著給他設計了很多道路,但有一條原則從不違背,就是孩子不喜歡的事情決不強迫著去做。
讀中學的時候,母親發(fā)現(xiàn)兒子課余時間喜歡讀文學書籍,就不斷地帶他到文學館感受其中的氛圍,還給兒子買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進行熏陶。哪知道兒子的成績并不很理想,老師說:“搞文學既需要有熱情,更需要天賦和語言感受力等多方面的素質(zhì),你兒子非常用功,但是太拘泥了,這樣的人即使有著非常完美的品德,在文學上也不會有所建樹的!蹦赣H沒有將老師的話放在心上,為了不影響兒子的學習,在一次午飯時,母親試探著說:“老師說你學習非常努力,是個踏實的學生,如果覺得學得枯燥的話,咱們可以選修一門其他課程……”他聽了母親的話后說:“我想學油畫!”父母聽從了他的意見,讓他開始學習油畫。但令人失望的是,期末考試時,他的油畫成績依然倒數(shù)!老師也給了他最差的評語: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才。
拿著兒子的成績單,望著上面各科老師寫的評語,父母內(nèi)心雖然糟糕極了,臉上卻笑意盈盈。母親對兒子說:“別泄氣!老師一直在夸你學習用功,你一定能行!”一番話說得他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經(jīng)過不懈努力,幾年后,他考進了格丁根大學攻讀文學。可是讀了剛兩年就提出換專業(yè),父母和老師都很驚奇,并勸告他認真考慮,謹慎決定。他堅持自己的選擇,最終師從韋勒開始攻讀化學,后來在有機化學、人造香料和合成樹脂等領域做出了的巨大成就。
他就是榮獲191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德國化學家奧托·瓦拉赫。多年后,提及自己棄文從理的經(jīng)歷,瓦拉赫就說:“當初老師們給我的評語幾乎都是不可能,但化學老師的一句話在那么多的差評中顯得倍加珍貴,成了我前進的動力,引起了我對化學的極大興趣……”
原來,在眾多老師的評語中,只有化學老師這樣說:你做事認真,一絲不茍,具備做化學實驗的品質(zhì),相信將來你一定會在這方面取得成就的。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世上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只要找到適宜自己的土壤,就一定能成才。因為,因地制宜,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從差評中找到適宜的土壤傷感美文】相關文章:
不做生活差評師的美文10-06
不差錢,差什么經(jīng)典美文10-06
傷感美文隨筆06-16
蛋糕傷感美文10-07
傷感愛情美文08-07
青春傷感美文10-06
深度傷感美文08-07
孤獨傷感美文10-06
傷感美文語錄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