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5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偨Y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
1、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jié)
2、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jié)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wěn)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指的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2
減數絲
同點1.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次1.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只次
2.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出現聯會、四分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等現象2.有同源染色體,但不發(fā)生聯會
3.一個精原細胞形成4個精子或一個卵原細胞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退化)3.一個體細胞形成2個體細胞
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比親代細胞減少一半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親代細胞相同
相同點1.細胞程中均出現紡錘絲
2、染色體在細胞程中都只復制一次
3.都出現有同源染色體
5.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異同
精子的形成卵細胞的形成
不同點1個精原細胞可形成4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變形作用形成4個精子由于細胞質不均等1個卵原細胞只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逐漸退化消失;無變形作用
相同點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相同:即染色體復制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間期;在減數第一次,同源染色體發(fā)生聯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減數第一次束時,同源染色體分開,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第二次著絲點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3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種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
2、什么是種群密度?
指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3、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有哪些?
、拧酥局夭斗(調查取樣法、估算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后再放回原來的環(huán)境,經過一段時間后
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估算種群密度。
、凇⒎N群數量=第一次捕獲并標志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中有標志數
、、樣方法:
、、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算每個樣方內個體數,求得每個樣
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算值。
、凇⒊S萌臃椒ǎ何妩c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如:1983年,我國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⑵、死亡率:單位時間內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恰⒊錾屎退劳雎适欠N群大小和密度變化的主要決定作用。
是預測種群發(fā)展趨勢的主要依據。
5、什么是遷入率和遷出率?
、拧⑦w入率:單位時間內遷入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遷出率:單位時間內遷出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種群大小和密度變化的次要決定作用。
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變化不可忽視的因素。
6、什么是年齡組成?
、、年齡組成是指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
①、增長型:幼年個體較多,年老個體數目較少的種群。
、、穩(wěn)定型:各年量期個體數目比例適中的種群。
、邸⑺ネ诵停河啄陚體數目較少,年老個體數目較多的種群。
、啤⒛挲g組成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的重要指標。
7、什么是性別比例?
、拧⑿詣e比例是指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比例。
、、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密度。
二、應會知識點
1、種群密度調查有什么必要性?
農林害蟲的監(jiān)測和預報、漁業(yè)捕撈強度的確定、草原載畜量的確定等都依賴種群密度的數據。
2、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注意事項
⑴、標志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算法):適用于活動能力比較強的生物種群密度的調查。
重捕時間的確定要注意:間隔不可過長,以免因種群內部個體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誤差。
、、樣方法:適用于活動能力較弱的生物種群密度調查。
樣方多少、大小的確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過密集或稀疏。
、恰⒕哂汹吂庑缘睦ハx,可以采用黑光燈燈光誘捕的方法。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4
免疫調節(jié)
1、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
。1)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
吞噬細胞等
2)免疫細胞 T細胞淋巴細胞 B細胞
遷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殺菌則為第二道防線。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表面等都是外界環(huán)境,在這些場所中所發(fā)生的免疫都屬于第一道防線,如胃酸殺菌等。
3、特異性免疫
。1)體液免疫(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賲⑴c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漿細胞。
、诿庖哌^程
、劢Y果:多數情況下漿細胞產生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賲⑴c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
、诮Y果:效應T細胞可以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釋放出抗原,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4、免疫失調疾病
。1)免疫過強自身免疫病類風濕、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過敏反應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所發(fā)生的組織損傷或
功能紊亂,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2)免疫過弱:艾滋。ˋIDS) a.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遺傳物質是RNA;艾滋病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機理是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特別是能夠侵入人體的T細胞,使T細胞大量死亡,導致患者喪失免疫功能,各種病原體則乘虛而入。所以,導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惡性腫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壞免疫系統(tǒng)。
易錯警示與免疫細胞有關的4點提示
。1)T細胞和B細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細胞不僅參與非特異性免疫,還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質并非都由免疫細胞產生,如唾液腺、淚腺細胞都可產生溶酶菌。
(4)有關免疫細胞的“3個”: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都不能產生;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特異性免疫中除漿細胞外,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是吞噬細胞,其余免疫細胞都有特異性識別功能。
5、下圖是初次免疫反應和二次免疫反應過程中抗體濃度變化和患病程度曲線圖,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記憶細胞的特點:快速增殖分化、壽命長、對相應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點:反應快、反應強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將其消滅。
(3)由圖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過程中抗體的產生特點是既快又多。
易錯警示與免疫過程有關的4點提示
。1)只考慮到胸腺產生T細胞,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忽視了T細胞也可參與部分體液免疫,是解答相關試題容易出錯的主要原因。(2)對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來說,初次免疫只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僅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而且記憶細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漿細胞或效應T細胞。(3)由淋巴細胞到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中細胞的遺傳物質并未發(fā)生改變,分化只是發(fā)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4)在再次免疫中,記憶細胞非常重要,然而抗體不是由記憶細胞產生的,仍是由漿細胞合成并分泌的。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5
體液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
人體內主要內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解惑] (1)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調節(jié)作用。
(2)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種消化酶;又有內分泌腺——胰島分泌調節(jié)血糖的激素。
(3)體液調節(jié)并非激素調節(jié):在體液調節(jié)中,激素調節(jié)起主要作用,但不是的,如CO2、H+等對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也屬于體液調節(jié)。
易錯警示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的歸納
下丘腦:促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1)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垂體:促激素、生長激素
??胰島: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
(3)固醇類激素:性激素。
7、激素調節(jié)的`實例
(1)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參與調節(jié)的主要激素有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jié)
(3)反饋調節(jié):在一個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工作,這種調節(jié)方式稱為反饋調節(jié)。
反饋調節(jié)是生命系統(tǒng)中非常普遍的調節(jié)機制,它對于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具重要意義!
8、體溫調節(jié)
(1)人體熱量的主要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產熱器官:骨骼肌和肝臟。
(3)炎熱環(huán)境中體溫調節(jié)的效應器:汗腺、毛細血管等。
9、水鹽調節(jié)
(1)調節(jié)中樞:下丘腦。
(2)調節(jié)途徑
、倏矢械漠a生與飲水: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
、谒值闹匚眨合虑鹉X滲透壓感受器→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減少。
10、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
、傥⒘亢透咝;②通過體液運輸(故臨床上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tǒng)的疾病) 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注:(1)靶器官、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即為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
(2)激素一經靶器官、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tài)平衡。
11、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
體液調節(jié):激素、二氧化碳等調節(jié)因子,通過體液運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是其主要內容)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6
一、染色體結構變異:
實例:貓叫綜合征(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
類型:缺失、重復、倒位、易位(看書并理解)
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1、類型
個別染色體增加或減少:
實例:21三體綜合征(多1條21號染色體)
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減少:
實例:三倍體無子西瓜
染色體組
(1)概念:二倍體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體組成一個染色體組。
(2)特點:
①一個染色體組中無同源染色體,形態(tài)和功能各不相同;
、谝粋染色體組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的全部遺傳信息。
(3)染色體組數的判斷:
、偃旧w組數=細胞中形態(tài)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則含幾個染色體組
3、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
由配子發(fā)育成的個體叫單倍體。
有受精卵發(fā)育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如含兩個染色體組就叫二倍體,含三個染色體組就叫三倍體,以此類推。體細胞中含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多倍體。
三、染色體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
1、多倍體育種:
方法: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原理: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分離,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原理:染色體變異
實例: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
優(yōu)缺點: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產量高,營養(yǎng)豐富,但結實率低,成熟遲。
2、單倍體育種:
方法:花粉(藥)離體培養(yǎng)
原理:染色體變異
實例:矮桿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桿(D)對矮桿(d)是顯性,抗病(R)對不抗病(r)是顯性,F有純合矮桿不抗病水稻ddrr和純合高桿抗病水稻DDRR兩個品種,要想得到能夠穩(wěn)定遺傳的矮桿抗病水稻ddRR,應該怎么做?
高中生物的學習技巧
1、做作業(yè)時一定要提高效率,因為你不能把時間都用在一科作業(yè)上,考前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并且要把基礎掌握好。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你讀透高中生物課本。這種基本知識歸納只不過是把書上的要點和例子抄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你要翻書,幾本書一起翻,就可以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表述做比較,這可以幫助你更透徹的了解這個知識點;
2、想做一個比較完整、美觀的高中生物知識歸納,就必須知道什么知識點放什么位置,這就要弄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個過程又幫助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點,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寫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
3、與老師盡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果一個學生了解喜歡這個老師,那么這個老師所教的這門功課成績他肯定不會差。他可以成為你們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能使你的高中生物學習事半功倍。
4、要避免上高中后弦松口氣的做法:我們要從高一抓起。高一是起點,是基礎。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學習就不困難,就象登一座山,看上去很高,有些怕,等到沿著階梯一步步上來,其實并不困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認為學習的最重要的.習慣就是堅持。
生物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穩(wěn)定性知識點
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
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物圈
3、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
可分為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和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包括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凍原生態(tài)系統(tǒng)、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等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
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熱能、水、空氣等
生產者:自養(yǎng)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的成分),還有一些化能合成細菌
和光合細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物成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
最終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2)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yǎng)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yǎng)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yǎng)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yǎng)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貓頭鷹捕食鼠時,則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當貓頭鷹捕食吃蟲的小鳥時,則處于第四營養(yǎng)級。
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定義課本P93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yǎng)級流向第二營養(yǎng)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yǎng)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循環(huán)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營養(yǎng)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guī)劃、設計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三、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
1.碳循環(huán)
1)碳在無機環(huán)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并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群落中傳遞;碳循環(huán)的形式是CO2
2)碳從無機環(huán)境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
2、過程:
3、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的關系:課本P103
四、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遞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信息傳遞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聲、熱、電、磁、溫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學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為信息:動物求偶時的舞蹈、運動等
3、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4、信息傳遞在農業(yè)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如短日照處理能使菊花提前開花;
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如噴灑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害蟲交尾的環(huán)保型防蟲法。
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1、概念: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
2、生態(tài)系統(tǒng)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是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A是負反饋。物種數目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大。
3、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具有相對性。當受到大規(guī)模干擾或外界壓力超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自身更新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時,便可能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破壞、甚至引發(fā)系統(tǒng)崩潰。
4、生物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包括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越單純,結構越簡樸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力穩(wěn)定性較強,草地破壞后能恢復。而森林恢復很困難。抵抗力穩(wěn)定性強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的恢復力穩(wěn)定就弱。
留意: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穩(wěn)定性,使人與自然協調發(fā)展
5、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如圖)。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有效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干擾程度,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7
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
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7、蛋白質功能:
、俳Y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fā)、蛛絲
、诖呋饔,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軅鬟f信息,如胰島素
、菝庖吖δ,如抗體
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9、DNA、RNA
全稱: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
染色劑:甲基綠、吡羅紅
鏈數:雙鏈、單鏈
堿基:ATCG、AUCG
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
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HIV、SARS病毒
1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8
【生物學習方法】
1.通過復習舊知識的方式導入新課。
從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明確探索的目標,是生物教學最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學過程中,講授新課之前,從新舊知識的聯系中,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對舊知識加以概括,提出即將研究的問題,這樣既促進了舊知識的鞏固,又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任務和重點,而且也能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產生積極尋找問題答案的強烈愿望。這種方法能使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給學生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如在講“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一節(jié)時,通過復習莖的結構以及韌皮部、木質部的構成導入新課,為學習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作鋪墊。
2.利用直觀演示,讓學生從觀察實物和教具的方式導入新課。
采用直觀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梁。教師若在教學中運用實物、標本、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通過視覺心領神會,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授骨的結構時,先發(fā)給學生縱剖的長骨,讓學生觀察,在觀察時,教師提出觀察的重點,提出思考的問題:骨端和骨中部的結構是否一樣?長骨骨質的外面有什么樣的結構?這種結構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質?這種導入方法,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既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又突出了重點,很自然地為講解新課《長骨結構》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3.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新教材中把強化實驗、通過實驗手段探索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實驗探索穿插在正式課文之中,是課本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探索規(guī)律。既長了知識,又學到了技能。同時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既動腦又動手,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上“根對水分的吸收”時,就運用“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個實驗引入新課,在課前讓學生自己用蘿卜進行實驗,上課時讓學生講述自己觀察的現象,并說明兩個蘿卜條為什么一個更加硬挺,另一個卻軟縮了。利用這一實驗,就很容易引入新課“根對水分的吸收”。
4.從生產實驗和生活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出發(fā)導入新課,啟發(fā)學生懂得學習積極性。
通過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現象導入新課,能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到“葉片的結構”時,把學生帶到室外去,叫他們輕搖小樹,注意觀察葉子的下落情況,重復幾次后,把他們帶回教室,問小學生“葉片下落時,是正面向下,還是反面向下?”學生齊聲答“正面”。教師問,這是為什么呢?稍停后,接著說,這與我們今天學習的“葉片的結構”有關,就這樣很自然地轉入新課。再如講授心臟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時就要講到心率、心動周期等有關知識,就可以從實際問題導入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用右手手指輕按左手腕橈骨頭尺側,摸到脈搏后,說明這是橈動脈,它的搏動和心臟的跳動是一致的。讓學生數一數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半分鐘后停止,統(tǒng)計每分鐘80次的人數,每分鐘70—79次的人數,60—69次的人數,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大家都靜坐在教室里,而每個人的脈搏次數卻不完全相同呢?心臟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動為什么不會疲勞呢?……從而導入新課。再如講述“植物的營養(yǎng)繁殖”,通過了解不少學生對果樹嫁接有一點感性知識,據此可以設問:“要使一棵蘋果樹上既結出國光蘋果,又結出富士蘋果兩種果實,應采取什么方法?”學生頓時情緒激昂,躍躍欲試,齊答“嫁接!”接著問:“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對此回答不上來,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9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fā)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qū)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如何提高生物成績
學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績,就需要在學習的時候,經常用腦去思考問題。生物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而帶著問題去學習,才會事半功倍。生物是一門實驗的科學,探究生物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需要學生自己去實驗,在實踐中學習,這樣對于生物知識的掌握會更容易,也會更加全面,成績也會更容易得到提升。
高中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要學會制定計劃,對于熟練掌握的知識,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但對于不理解或是生疏的知識則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學生的學習方法,對于生物成績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合理安排生物的學習,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生物成績的提高同樣離不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學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一定要將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網絡,這樣才能在考試和做題時靈活運用。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知識點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焊惺芷鳌鷤魅肷窠洠ㄓ猩窠浌(jié))→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刺激→動作電位→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單向傳導
突觸小泡(遞質)→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水平衡調節(jié)中樞.生物的節(jié)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級中樞
脊髓: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大腦S區(qū)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癥: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
5.激素調節(jié):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jié)
激素調節(jié)是體液調節(jié)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jié)還有CO2的調節(jié)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癥高于1.2 g/L;高血糖癥.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人體血糖的三個來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質的轉化
三個去處: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轉化成脂肪蛋白質等
8.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
血糖濃度升高
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ㄒ葝uB細胞分泌)(胰島A細胞分泌)
血糖濃度降低
9.體溫調節(jié)
寒冷刺激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jié)。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fā)生變化;全身發(fā)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人體各個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
11.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
、伲翰簧賰确置谙僦苯踊蜷g接地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②: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功能
12.免疫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吞噬細胞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3.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防衛(wèi)功能.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
14.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變異的細胞.組織)
抗體: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5.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0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1.大多數真核細胞通常有一個細胞核,但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有的'細胞有多個細胞核。
2.細胞核結構(32頁圖2-15)
、俸四ぃ弘p層膜,膜上有多種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物質交換的通道
、诤巳剩杭毎薪z_程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_間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態(tài)
、廴旧|:什么叫染色質?其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細胞周期的什么時期?染色質與染色體是什么關系?(仔細閱讀32頁講述染色質的這部分內容)
3.細胞核的功能:它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4.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參見課堂筆記)
原核細胞代表生物舉例:支原體,衣原體,細菌,藍藻,放線菌
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屬于真核,也不屬于原核。
§2.2細胞增殖
1.真核細胞_方式有3種:有絲_無絲_減數
_
.明確細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從一次_成開始,到下一次_成為止。其中_期占整個周期的90~95%,_時間相對短很多。
3.無絲_程中不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不能保證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例如蛙的紅細胞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1
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
一、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
二、穩(wěn)態(tài)
(1)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叫做穩(wěn)態(tài)。
(2)意義:維持內環(huán)境在一定范圍內的穩(wěn)態(tài)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3)調節(jié)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
第二章動物體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一、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高興,并傳導興奮,進而對其他組織產生調控效應。
神經元的結構:由細胞體、突起[樹突(短)、軸突(長)]構成。軸突+髓鞘=神經纖維
2、反射: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作出的規(guī)律性應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和功能單位。
感受器:感覺神經末稍和與之相連的各種特化結構,感受刺激產生興奮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在腦和脊髓的灰質中,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構成
傳出神經
效應器:運動神經末稍與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2)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沖動。
(3)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的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
(即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上個神經元的軸突→下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6、人腦的高級功能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有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jié)中樞,維持身體平衡;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下丘腦:有體溫調節(jié)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書寫中樞(W區(qū))→失寫癥(能聽、說、讀,不能寫)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qū))→運動性失語癥(能聽、讀、寫,不能說)聽性語言中樞(H區(qū))→聽覺性失語癥(能說、寫、讀,不能聽)閱讀中樞(V區(qū))→失讀癥(能聽、說、寫,不能讀)(3)其他高級功能:學習與記憶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2
1.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母方。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作聯會。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作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常發(fā)生交叉互換。
2.減數第一次_減數第二次_間通常沒有間期,染色體不再復制。
3.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叫交叉遺傳。
4.性別決定的類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5.艾弗里通過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6.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7.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8.DNA雙螺旋結構的主要功能特點是:(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內側。(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guī)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作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3
1、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兩條遺傳基本規(guī)律的精髓是:遺傳的不是性狀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現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性狀的遺傳;應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基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而提出假說,再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說: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生物體再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減數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在減數的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兩次。減數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7、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8、減數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10、基因分離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著配子遺傳給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過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2、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13、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4、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guī)律。
15、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16、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17、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18、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斷。
19、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20、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2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22、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3、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網絡,精細的調控著生物體的性狀。
24、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主要內容是: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法則增加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從RNA流向DNA這兩條途徑。
26、基因與性狀之間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有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有的基因可以決定或影響多種性狀。一般來說,性狀是基因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7、DNA分子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進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
28、由于自然界誘發(fā)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fā)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變是隨機發(fā)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4
1、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2、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3、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qū))、易地保護(動物園)
5、全球問題:酸雨、、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5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細胞膜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①將細胞與環(huán)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
②控制物質出入細胞(選擇透過性膜)
、圻M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4、與生活聯系: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5、細胞壁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護
6、細胞膜特性:結構特性:流動性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7、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舉例:(腌制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fā)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1-18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5篇)11-18
必修生物一知識點總結05-19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7-23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4-21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8-28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5篇)07-23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5篇07-12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5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