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鞋匠的兒子教后反思范文
《鞋匠的兒子》是一篇介紹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林肯的文章,文章以林肯演講的三段話為線索,以參議院對林肯態(tài)度的變化為暗線,貫穿全文。語言看似平凡樸素,卻能折射出林肯高尚的人格,是語言藝術(shù)的一個典型范例。本次教學我以參議院對林肯的態(tài)度變化這條暗線教學思路,逐步分析林肯高超的說話藝術(shù),體會語言中折射出的林肯寬容、尊敬父親、堅持人人平等、愿意為人民服務(wù)等人格魅力以及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所作出的貢獻。
教學過程中,對于林肯對參議院羞辱的三段回復是講解的重點,幾乎是逐句分析,學生感受到林肯說話的高超藝術(shù),也體會到他的人格魅力。只是過于分析語言的弦外之音,讓學生有一種錯覺——林肯老謀深算,每句話都是有言外之意的。這似乎不是教學價值觀的本意。對于寬容的分析其實有點多余,因為學生自己閱讀也能體會到林肯的寬容,沒有做到學生已經(jīng)會的不教這個課程標準要求。
對于表達方式的提煉,我選擇了側(cè)面反襯,但仍然是點到即止,未能讓學生有一個體驗過程,感受到這種語言表達方式的妙處。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刪去?在這個問題上,教師果斷認為不可以,是對書本的過分崇拜,就作文本身而言,鞋匠的兒子在最后第二段就已經(jīng)將故事的來龍去脈講清楚了,最后一段可以刪去。編者增加最后一段極大可能是為了“維護國家統(tǒng)一”這個價值觀的灌輸。牽強說做鞋與做總統(tǒng)之前的關(guān)系來保留最后一段,反而誤導學生對人物故事類作文的構(gòu)思必須要加政治功績,得不償失。
以上便我此次教學一點反思。
【鞋匠的兒子教后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10-06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10-06
《鞋匠的兒子》聽課反思范文10-06
《鞋匠的兒子》教案07-22
《鞋匠的兒子》的教案08-25
鞋匠的兒子教案08-25
鞋匠的兒子教學設(shè)計10-12
鞋匠的兒子教學設(shè)計03-04
《鞋匠的兒子》讀書筆記10-06
《鞋匠的兒子》教案10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