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三篇
高質量的教學預設需要研究教材,更需要研究學生。下面我們來看看《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三篇,僅供大家參考!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1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課文以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nèi)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述從而再現(xiàn)場景,是本課一個突出的特點。
上完這節(jié)課讓我有如下幾點感受:
一、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教學比較流暢。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回顧熱鬧,設疑導入”,通過復習熱鬧詞語,把學生帶入上節(jié)課的情境,然后復習沉默詞語,讓學生主動質疑,從而獲得本堂課主要讓學生明確的兩個重點問題,即為什么由熱鬧到沉默,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學生很容易就能提出這兩個問題,我充分利用這兩個重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下面的學習。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尋找對父母的愛”,帶孩子們走進文本,入情入境,理解沉默的“可貴”。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延伸點題、升華情感,讓學生真正懂得沉默的可貴。一堂課下來,感覺整個比較流暢。
二、入情入境,指導朗讀。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通過讓學生抓住描寫安靜的詞語,讓教室里再現(xiàn)“寂然無聲”的情境,加上老師的動情敘述,渲染氣氛激發(fā)情感,引導學生表達出思想感情,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diào)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diào)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三、在整堂課中盡量把學生帶入文本中,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我設計了一些補白,幫助學生。比如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孩子們的動作、神態(tài),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從而感受孩子們沉默的內(nèi)涵。
四、有點為了完成教學而教學。課堂上生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各個環(huán)節(jié)有點蜻蜓點水,當學生思路不是很清晰時,沒有給足時間,還有生怕學生提出奇怪的問題,自己不能調(diào)控,所以也沒有放手讓學生發(fā)問。其實學生對沉默的可貴還是感受不深的,我并沒有花大力氣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弄清這個關鍵問題。
五、最后小結時,都是教師自己在說,最好引導學生說,比如采用如下方法,設計句型訓練:這一片沉默給了爸爸媽媽多大的享受啊!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這一片沉默給了孩子們多大的享受啊!
六、教學的隨意性很大,比如最后本來是想讓學生先談一談想對父母說的話,然后自己在小結,但結束卻發(fā)現(xiàn)時間還比較多,于是就很隨意的自己結課,再讓學生寫一寫對父母想說的話,本意是想讓學生回家把所寫的話說給父母聽,但學生到下課還沒有寫完,致使課堂感覺不夠完整。
一堂課,留下許多遺憾,許多不足,看到自己與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這對自己是無聲的鞭策,我要努力再努力。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2
《可貴的沉默》三年級下學期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作者根據(jù)自己的一個課堂教學案例改編而來。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nèi)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語段,培養(yǎng)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本篇課文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朗讀課文,分析課文,了解生字。第二課時是會讀會寫生字,學會組詞造句,還有綜合性實踐活動。在第一課時,課文學習的重點是學生們情緒的變化。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我主要采用了圖文結合的方法,結合課文中的兩幅圖片和相關段落句子,在課件上給他們呈現(xiàn)出來。在找出相關句子之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主要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在學生讀相關句子時,指導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重點是體會到為什么會是沉默的,沉默又為什么是可貴的,要真正讓學生融入到那個情景中。
第二課時,重點是掌握生字生詞和綜合性實踐活動。字詞我做了重點講解,要求會寫的字都在黑板上做了板書,并且讓學生在課上進行了抄寫。綜合性實踐活動,我把重點放在兩個地方,就是讓學生討論如何才能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如何給父母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主要方式是學生小組討論,小組發(fā)言,讓學生成為實踐活動的主人;顒咏Y束時,我適當做了一個總結,告訴學生要真正懂得關心他人,學會回報父母的愛。
講完這篇課文之后,我也沉默了,這種沉默也是可貴的。我反思了一下我的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以下不足。一,課件做的不夠精細,我注意到了圖文結合,但是這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比較生硬,不能真正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導致課堂效率不高。二,這是一篇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文章,應該把學習和體會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讓學生深入到情境中去體會感情,這樣學生才會學的更好。我在這方面做得不好,具體來說就是我提出了太多的問題,成了我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跟著我的思路思考。這樣是不好的,也是我今后重點需要改進的地方。三,沒有真正把學生的感情激發(fā)出來。在學習課堂氣氛變化這一部分時,并沒有真正讓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講的那種“可貴的沉默”,沒有真正體會到孩子有羞愧到主動父母過生日的那種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我的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不夠好,我以后會注意學習改進。四,我只是讓學生明白要回報父母的愛,學會關愛他人,討論的重點放在了給父母過生日上。課后經(jīng)過反思,我認為這樣的情感認識是不深刻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上關愛父母,回報父母,并不一定非要給父母過生日,非要給父母做什么事情。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認真改正以上的不足和缺點,認真學習反思,讓自己的教學過程更有感染力和教育意義,學會文化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的道理。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3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文章貼近兒童生活,富含真情,蘊藏哲理。教學了本課后,我認真的進行了反思,覺得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以讀為本、以讀代講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方法,在讀中訓練語言,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情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梢钥吹贸,這里充分的讀,不止包括各種形式的朗讀,還包括在讀中思考與想象,因此,我認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僅有讀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有悟。本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看圖理解后,我馬上引導學生讀課文中描寫的與圖畫相應的內(nèi)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讓他們在反復的朗讀中體味文中孩子們前后不同的情緒以及內(nèi)心所想。在學生交流感悟時,我也隨機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興奮、得意的語調(diào)讀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幫助學生理解文中重點詞句,從而深刻理解課文,激起情感的共鳴。
二、搭建師生文本對話的平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北竟(jié)課我盡力搭建師生文本三者之間多向對話的平臺,讓學生在這種交流與碰撞過程中,在釋放情感的過程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首先我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故事中,把自己的心與主人公的心貼在一起,去感受人物的'感情,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從中受到熏陶,得到啟迪。然后創(chuàng)設了寬松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在表達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與文本主人公相同的心靈體驗。如: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yōu)槭裁闯聊瑫r,我讓學生討論“為什么犯了錯誤這位老師還覺得孩子們可愛呢?”進而又問“沉默的這一分鐘,孩子們在想什么呢?”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進入角色,展開想象,體會主人公的感情,再把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分享交流,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從而明白孩子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都在內(nèi)疚、自責。學生說文中孩子們的內(nèi)心所想,其實也是在說自己的內(nèi)心。再如:學完了課文,我設計了三個填空題:“這一片沉默給了孩子們多大的享受!他們懂得了()。這一片沉默給了爸爸媽媽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感受到()。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我感到()!弊寣W生總體感受,把從文本中體會到的,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從而回歸課題《可貴的沉默》,深入理解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學生通過文本感悟生活,只有感悟到了,他們才會用心去生活,才會逐漸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
三、聯(lián)系實際,體會感情
生活中我們積累了很多的感受,要讓學生對課文真正理解,把課文理解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感受,就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變客觀接受為主觀感受。本節(jié)課我多處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文章的感情。如: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談到自己的生日興奮的心情時,我提問:“你們過生日時,爸爸媽媽都為你們準備了什么?你高興嗎?”此時,學生們和課文中的孩子們一樣,立即沉浸在了歡樂中,興奮地談起了自己生日禮物和生日祝福。從而體會到了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并把這種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再如:學完課文后,我感覺孩子們的理解還只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上,于是我組織學生想想平時自己的爸爸媽媽、自己的親人是怎么關心、愛護自己的,并和大家交流交流。點燃了學生心中感情的火花,一時間,孩子們想起了平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那些平日里不曾留心,不曾感受的事情。有的學生想起了爸爸媽媽把好吃的都留給自己,有的學生想起了自己生病時父母的擔心,還有的學生想起了自己腳扭了,年邁的奶奶把自己扶上扶下,甚至背上背下,送自己上學的情景。大家都積極地交流著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對自己的關心、愛護。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們都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懂得了要回報愛,付出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四、動筆實踐,表達真情
獲得了這么多真切的情感體驗,孩子們的內(nèi)心一定是澎湃難平,想向爸爸媽媽表達點什么的愿望一定在他們心頭激蕩,那么我就適時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拿起筆一吐為快,在課堂上掀起高潮。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及時放飛學生心情,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讓真情涌動于意外之時!我啟發(fā)學生把想對父母說的話寫下來。這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升華,是讀寫結合的語文實踐,又是學生由知到行的一個起點,由讀自然地過渡到寫點感受。伴隨著《燭光里的媽媽》的音樂聲,孩子們有好多話要對父母說,更想把這種“愛”落實在具體行動中。他們提起筆來,思緒萬千,流利地寫下了自己的心里話。然后我組織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內(nèi)容。有的學生寫到:“爸爸媽媽,你們平時為我做了那么多,我卻不知道珍惜,以后一定不讓你們擔心!庇械膶W生寫到:“親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你們?yōu)槲易隽四敲炊,你們辛苦了,我長大以后,你們走不動了,我也背你們。”聽著那些稚嫩的語言,或是祝福,或是叮嚀,或是后悔,或是自責,我覺得那是一種聲音,一種心靈拔節(jié)的聲音。我不得不反思,是什么滋潤了這些干涸的心田?是那師生之間真誠的交流?是那反復朗讀所得的感悟?還是那聯(lián)系實際體會的感情?我想這些因素都有。學生們把自己當成了文中的“孩子們”,與文章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所以才會深刻地領悟到文中蘊含的道理,才會有如此感人的真情表達。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遺憾之處,如:
一、由于時間關系,留給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交流和寫的時間不夠充足,而學生們要表達的很多,有些學生還沒有寫完。我想如果給學生表達的時間再充分些,可能效果會更好。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對課堂生成的資源沒有抓住,今后在這些方面還需要多努力。
二、本課中有許多詞句值得積累,在課堂上,我已經(jīng)引導學生對它們理解體會了,但作為積累這還不夠。原本在教學設計中還把這一項作為課后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讓他們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但結課時,我還沉浸在學生的真情表達中,布置作業(yè)時,只順著情感發(fā)展布置了實踐性作業(yè),忘記了布置積累。
三、在理解課文時,發(fā)揮學生自主性還不夠。應該先讓學生讀文,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在后面的探究過程中,他們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受益才會更深。
如果以后再教學本課,我想我會注意到以上幾方面,力求做得更好。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04-05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01-11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05-16
《可貴的沉默》的課文教學反思08-15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15篇03-28
《可貴的沉默》教學設計05-24
可貴沉默教學設計03-20
《可貴的沉默》教案09-04
可貴的沉默教案08-30
《可貴的沉默》 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