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1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第六冊的第六課,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它通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媽媽的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
這篇課文是我在學校開展的“一人兩節(jié)課”活動中上的一節(jié)課。課前,我為了給語文組“一人兩節(jié)課”活動開個好頭,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查找資料,設計教案,制作課件,我認為我的課前準備是很充分的,自我感覺教學設計比較新穎,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這節(jié)課一定會上的很好?墒巧贤暾n后,自己又覺得有很多不足,不是之前自己想的那樣。下面,我把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和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總結出來,以利于自己以后的進步。
優(yōu)點:1、這節(jié)課教學設計打破了教學常規(guī)。我以“小女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像,(懂事)找出課文中表現(xiàn)小女孩懂事的句子”這個問題為一條明線,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根據(jù)學生找的句子進行文本對話。
2、在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通過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悟,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課前的導入,我認為也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我首先讓學生讀課題,然后說:讀的有點飄的意思了,老師還沒聞到花的香味,再讀課題,不用教師的指導學生就讀的很好了。
4、在課文結束時,我用課件出示一首小詩,這首詩是全文的濃縮,()感情的升華。這一片孝心,這一份愛心,通過學生對小詩充滿感情的.朗讀中就知道已經(jīng)飄在我們三(1)班所有同學的心中了。
不足:1、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課件中有些幻燈片在切換時,切換的聲音比較大,破壞了課堂上那種難的的靜靜的美,溫馨的氣氛。
2、課前預設出現(xiàn)了局限性。在反饋學生找出表現(xiàn)小女孩懂事的句子時,學生回答的順序和我課件制作出現(xiàn)的順序不一樣,這是我課前所沒有想到的,以至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慌亂,這也說明自己的課題駕馭能力和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
3、課前我準備了一朵月季花,為了讓學生體會月季花摸上去的感覺像絨布一樣,我把月季花摘成一片一片的分給學生去摸去感受,這種方法與本節(jié)課是不協(xié)調的,與小女孩愛花護花是不相符的。
4、《花瓣飄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自己的朗讀水平還要提高,還要不斷的學習,提高素質。短跑教學反思渡荊門送別教學反思渡河少年教學反思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2
《花瓣飄香》這課沒有明確說出“我”是什么性別,這篇課文的下面也沒有注明這篇文章是誰所寫,但反復閱讀,讓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說文中的“我”是個男性的決定,也許我的判斷是個錯誤,但我很想用這種錯誤來教,因為這樣能夠讓頑童變得細膩,特別是讓班級中那些調皮的孩子變得細膩。李大釗曾經(jīng)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即讓自己的女兒有點野性,并且還專門撰寫文章讓男孩子有點柔性,因為這樣男孩子、女孩子才會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力。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創(chuàng)造力的,雖然這個小女孩沒有表現(xiàn)出野性,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卻展現(xiàn)給我們的應該是這個小女孩的創(chuàng)造力,因為她的做法影響了“我”,改變了“我”。
這篇文章可以說分為三個非常明顯的.層次(這不是引導學生分段或者分層):一是“我”的發(fā)現(xiàn);二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三是“我”的感悟。當然核心層次就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
“我”與“小女孩”的對話,對于女學生來說,她們讀讀就會受到感動,而對于那些男孩子,還有一些調皮的女孩子來說,這種感動可能會有,但很難保持。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應該讓男同學及班級特別調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對話,真正的對話,促使他們有著柔的世界。讀“為什么只摘花瓣?”是輕輕,柔柔的;讀“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著頭、不好意思,是低聲的,也是柔的,輕輕的;讀“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ò昝先ハ窠q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內容來源于www。zuowena。com]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是低聲中帶有著女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她嘗試摘花是輕輕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的的感覺,也是柔柔之中的體會,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輕輕的、美美的,媽媽高興是微微的;讀“你爸爸呢?”是輕柔中的一次感動,是繼續(xù)對話的細聲詢問;讀“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遍W動的淚花,是靜靜的……我個人想,老師如此藝術的引導感悟,一定能夠讓那些調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關心的小朋友,在輕柔之中,在靜悄之中,流下那感動的淚水,以像“我”一樣買上兩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價值的一盆是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也能夠高興。
《花瓣飄香》太柔了,柔得讓剛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讓老師與學生一起感動。母語是什么?這一課的學習,其實就是那種人人都應該有的柔性感動。
這個單元的三篇文章,應該說是個主題單元,是通過三篇文章介紹三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困難,用關心自己、關心他人讓自己成為健康有價值的人。《微笑著承受一切》是一個人遇到重大困難的心理準備、生存方式;《雪兒》是通過人與動物的一次行動互換,讓人們懂得不要好事盯著自己的傷痛,學會用新的方式面對困難,病痛中養(yǎng)著小動物,病痛中讀著書,病痛中盡可能的交流,都能讓人健康起來;《花瓣飄香》通過孩子對母親的照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雖然是小孩子,但在這個世界中,用自己的腦袋、雙手,也能夠奉獻出自己小小的愛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孝文化。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3
《花瓣飄香》主要講了一個小女孩為了讓病中的媽媽高興,摘片花瓣送給她,表明了她是個懂事的小女孩。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jié)直白,情真意切,學生很容易讀懂。因此,我覺得這樣的文章在教學時需要淺入深處,不能僅僅浮于文字表面流于形式。
這篇課文主要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展開敘述的,通過初讀,學生已經(jīng)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所以在精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讓生抓住文中的三組對話,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精讀小女孩的每一句話,分別體會到她的愛花、孝順和聽話。在教學時,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教學:
一、抓關鍵詞,感悟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小女孩的答話是朗讀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時抓住關鍵詞,
讓學生邊讀邊想象,從中體會小女孩的懂事。例如在感受小女孩孝順時,通過“摸上去像絨布”、“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等詞句體會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摘花瓣送給她”的'一片真情。在體會小女孩愛花時,抓住“舍不得”“不好意思”等詞語讓學生感受小女孩雖然為了讓媽媽高興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在感受小女孩聽話時,抓住“閃動的淚花”讓生談談這是怎樣的淚花?這淚花中包含著什么?學生有的說是激動的淚花,有的說是思念的淚花,還有的說是難過的淚花。在交流過程中,我珍視每一個同學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鳴。
二、創(chuàng)設情境展開想象
學生通過文中相關詞句很容易就能體會到小女孩的懂事,因此在教學時,我努力探尋文本的空白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生展開合理想象,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例如:在學生感受到小女孩送花瓣是為了讓媽媽高興后,我讓學生想象:媽媽收到小女孩的花瓣后,會說些什么?小女孩的心情會怎樣?再如,課本最后寫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買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母親的陽臺上,在此,我讓學生展開想象:作者在把兩盆花送給小女孩與他母親時,分別會說些什么?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生發(fā)揮想象,給予了學生深入思考與言語表達的訓練,進一步理解文章內涵。
三、抓住題眼升華主題
在課文學完時,我讓生再次品讀課題,并讓生思考:這花瓣中飄著什么香?引導生領悟“飄香”的象征意義。這種香味不僅僅是花香,更是濃濃的愛,此處在教學時引導的較好。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在品析完文中的關鍵詞后,給予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略少,忘記讓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所以課堂節(jié)奏有些過緊,導致最后時間多5分鐘左右讓生完成《補》練習。
2.對于學生的回答引導、評價還不到位。
3.個別問題的設計不深,讓學生的回頭流于形式。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4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在教學設計中,我覺得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還是比較成功。
一、 感悟“懂事”
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我首先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出示一朵月季花,讓學生用“ 紅艷艷、露水 、絨布 、清香 ”這些詞語中的任何幾個詞把這朵月季花描述一下,讓學生感受月季花的美,再讓學生學習第一段,感知我家門前可不只是一朵,而是一叢,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月季花的美。
在此基礎上,我問學生,這么美,這么鮮艷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嗎?文中的小姑娘舍得摘嗎?從小姑娘說的話中去體會她的“愛花”,然后再讓學生從小姑娘的摘花的動作中去感受小姑娘的“愛花”,這么一個愛花的孩子,難怪作者要夸她是個懂事的孩子。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jīng)明確課堂應該屬于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抓住小姑娘摘花瓣的原因,創(chuàng)設了小姑娘雙手捧著帶露水的花瓣來到媽媽病床前,會對媽媽說些什么?通過學生的回答,體會小姑娘的“孝順”難怪作者要夸她是人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生病,孩子的爸爸怎么不在她身邊?引出小姑娘的爸爸,假如你就是這個小姑娘,你會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快樂的事情呢?從而認識到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快樂!可現(xiàn)在爸爸卻在千里之外的南沙,你會和爸爸說些什么,讓爸爸放心呢?通過想象,讓學生感受到小姑娘的“聽話”,怪不得作者要夸她是個懂事的孩子。使所有的學生認為就是這么一個愛花的小女孩為了讓媽媽高興,爸爸放心舍不得摘整朵花,卻忍不住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二、 深化主題
為了讓學生將小女孩美好的品質牢牢記在腦海中。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染了于是第二天早晨——引讀最后一段。我想在這兩盆花下壓上一張賀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張寫一寫。假如你手中也有這么一朵帶露水的月季花,你準備送給誰,你會對他她說些什么?通過這一情境,讓學生也學一學小姑娘對周圍關心過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5
《花瓣飄香》是一篇充滿著親情的閱讀課文,整篇文章,都被濃濃的情感所包圍。它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清晨給母親摘帶露水的花瓣讓生病的母親高興的事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讀了好多遍,弄明白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明確了應該著手抓住的大問題——為什么說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但是如何運用恰當?shù)姆椒ǎ宄髁说刂笇W生學課文,我犯難了。文章的中心段比較清楚,是課文的3到10 段,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好解決的,但是,第二自然段的處理我始終找不到好的時機出現(xiàn)。要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出現(xiàn)吧,又顯得平了,所以,我只有把第二段拉到了后面來學,用孩子喜愛花這個內容,把這兩部分內容連在一起,但是這就使得在進行這個段落教學的時候,顯得有些亂。思路不是很清晰,跳躍性比較大。教學的時候,有些內容點到了,但是都是蜻蜓點水,我想和我備課有關,我設計的問題目的性不強,設計的問題,想要學生答到哪一步就行了,沒有想過,也沒有一定的提升要求,所以,學生回答的時候,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我卻無法引導,從而達到我的要求。課堂中,我過多地把結論給學生,阻礙了學生的思考與發(fā)展。
聽了薛老師的點評后,我懂得了,原來一些知識也是要在學習的課文的過程教給學生的。因為我們的教育思想的問題,使得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過多的注重情感價值觀的目標,也就是平常說的道。而忽略了雙基的訓練,學生學的比較浮躁,課堂上的所得也不是很多。學的和所考的.不夠一致,F(xiàn)在我終于懂得了宦老師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要考教結合。
通過一節(jié)課,我想到了很多:第一,理念要更新,學會思考。在當今各種各樣的風刮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始終有個一個堅定的理念,就是在課堂里教給學生什么?其實,在進行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的同時,我們就在完成雙基的訓練,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這幾個目標是有聯(lián)系的,不是孤立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用什么來指導我們的教學,那就是新課標,還有比較多的教學方面的雜志。博覽群書,然后進行思考,進行甄別取舍。
第二: 在教學時拿到教材要多讀,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內容。并進行一些文章的分析。教什么,怎么教,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那天我上課的課文,我也讀了,但是我自己感覺讀得還不夠,文章得脈絡自己把握得不夠好,教案是我寫的,但是因為時間緊,比較匆忙,所以上課的時候,老師們也看到了,我在關注我的教案,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處理第三段的時候,時間長,效果還不怎么好。我想說的是一篇課文,如果你只了解個大概,那在課堂上,隨心所欲的教,帶來的就是,學生的半知半解,迷迷糊糊。一無所得或者得知甚少,我們也是在白費力氣,課外還有那么多的差要補,其實補就是課堂上應該教給學生的東西。昨天薛老師的話很對,平時我們上課,大多讀讀課文,看看教參,備課手冊,然后走上講臺上課。要教什么,怎么教,沒有進行思考。我們過多的依賴教參,所以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停止了我們的腳步,課文分析不透,思想比較固定,不夠大膽靈活。
第三,課堂目標要明確,F(xiàn)在我們的備課筆記中,都有教學目標,但是三維目標不是很明確,比較多的是認識生字詞,會讀課文,懂得道理的目標,那么在課堂教學中,雙基訓練,課文的知識點要到達什么要求,要訓練些什么,卻沒有明確的表述,這可能就是與我們的指導思想有關。所以,建議老師們在上課事前,能夠認真的鉆研教材,思考自己這節(jié)課的要教給學生什么,進行哪些訓練。
第四,教學方法要得當,簡單明了。教學方式方法很重要,薛老師的點評中要我們注意塊面清楚,注意抓住主線,進行教學設計教學中要深入也要有提高。問題不能多而碎,注意在挖掘課文中的內容,并同時進行訓練。我想多聽課,看教育雜志,教研組老師多進行一些這方面的探討,會對我們的教學有幫助。
我覺得能不能上好語文課,態(tài)度很重要,有了良好的態(tài)度,加上不斷的努力,教學水平與能力一定會提高。
今后在聽課評課過程中,不僅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關注過程與方法的指導,也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一堂課中,你有沒有進行知識點的傳授。教研組長,在開學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能夠進行分工,人人都來制定教學計劃,制定出本單元的重點難點,以及所要教的知識點,這樣,在教學的時候,每個老師都會根據(jù)計劃進行教學,上好課,教好學生。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6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
我覺得學生讀完這個簡單的故事之后,也能明白他們應該像小女孩一樣從小具有孝敬父母、關心家人的情感。但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感受小女孩的品質,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在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時,我將寫小女孩動作的詞語作為重點來學習的內容,并且讓大家說說你從中讀出了什么,這樣引導大家學會抓住關鍵的詞語感悟和體會人物品質的學習方法。引導同學們劃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示小女孩動作的詞語,并理解。我給了他們充分的時間閱讀、思考,答案也是精彩的。
在朗讀課文時,我提示讓學生標注出自己的感受和疑惑,這樣做告訴學生讀書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也引導學生讀書時,不光要讀,還需要思考。
導學案的設計循序漸進,重在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在交流展示的時候,我要求小組成員全員參與,這樣每一個同學都有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
設想是完美的,可是總有預想不到的生成。小組在展示的時候,可能因為有聽課的教師,學生緊張得不是這兒漏了朗讀,就是話說的顛倒了。最大的不足是,在展示的時候學生朗讀的形式和數(shù)量上過少,雖然在預習的時候學生的朗讀做得不少。
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會在朗讀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下大功夫,爭取讓學生學會學習。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7
今天聽了張老師上的《花瓣飄香》第二課時的教學,總的感覺是:教師給課堂教學注入了生命的活水,讓課堂充滿活力。
主要體現(xiàn)在:
首先加強了朗讀的指導。朗讀是完成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必經(jīng)之路,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能外顯出你對教材的理解、感悟與體驗,教師讓學生對重點語段讀讀悟悟,悟悟讀讀,使課文語言材料真正進入學生精神領域,與自己的情感、經(jīng)驗相融合,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此時,無需進行朗讀知識與技巧的指導,學生的朗讀自然能打動自己,感染別人。
其次是重視了情感的.激發(fā)。課文明白如話,情節(jié)清晰簡單,但執(zhí)教者以她獨特的感受、細膩的情絲捕捉住了課文中蘊含的濃濃真情,緊扣課文結尾處作者送出的兩盆月季花設計教學,大膽地對教材進行開發(fā)與創(chuàng)造,使教學既源于教材,又努力走進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整堂課,小女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學生的情感、教師的情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在片片飄飛的粉紅色花瓣里靜靜流淌。
如果在教學中,能加入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如讓學生能親自摸一摸,聞一聞)課堂教學一定會更精彩。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8
我們都知道:文本、音像、教室和師生等都是課堂學習的構成要素,但精彩的課堂不是他們的簡單相加,也不是他們在課堂上的任意延伸。它應該是遠離高傲、粗俗、平庸、而具有鮮活靈動、真情真實、扣人心弦的學習現(xiàn)場。
的.確,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學習現(xiàn)場十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我在執(zhí)教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第六課《花瓣飄香》這篇課文時,我覺得學生讀完這個簡單的故事之后,也能明白他們應該像小女孩一樣從小具有孝敬父母、關心家人的情感,但從情感上真切體會卻不容在教學時,我便創(chuàng)設了新的學習現(xiàn)場,讓學生扮演小女孩,邊讀課文邊談感受。這樣學生的體會就會更深刻。同時我又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平時媽媽是怎么關心我的,把他們從文本拉回到現(xiàn)實生活,通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讓他們的情感進一布升華。當然,學習現(xiàn)場的創(chuàng)生維度是很多的,可以從目標中開拓,從教材中再創(chuàng),從生活中延伸,從學生中聚集。
總之一句話:只要我們用智慧和激情去開拓,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現(xiàn)場。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9
學校奉獻杯賽課,我上了《花瓣飄香》第二課時,通過對文本的認真研讀,和作者一樣也被小女孩的孝心感動著!
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去作者的院子里摘花,但又為了不影響其他賞花人的心情而不忍摘下整朵花,他時刻牢記爸爸的叮囑,把不惹媽媽生氣當成金科玉律來遵守。多么善良的女孩呀,是我們現(xiàn)在這批獨生子女的學習典范,我這堂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
一、復習部分
齊讀課題后激趣引導學生再次聆聽這個感人的故事,通過聽課文錄音,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二、新授
1、從文章那些語句看出小女孩善良、懂事、孝順的品質
2、學生自讀感悟并勾畫語句
3討論交流:立足于三組對話,展開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精讀小女孩的每一句話,分別體會到她的愛花、孝順和聽話。并指導對話的朗讀。在交流過程中珍視每一個同學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鳴。另外“摘花過程”那段也看出她懂事。再進行感悟
三、延伸
1、作者被小女孩的行動感動了,你從那兒讀出來?
2、你被小女孩的行為感動了嗎?如果你有一枝月季,你送給誰?再引導學生也學一學小姑娘對周圍關心過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
3、拓展作業(yè):請同學自己設計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寫對母親問候的話或小詩,并送給你的母親,祝她們節(jié)日快樂。ńY合三八節(jié))
課就這么簡單,成功之處是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通過人物的對話語言、動作、表情等突出人物形象,為了加強對“飄香”象征意義的理解,深化感情,升華主題我設計課題一共讀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況下朗讀,感悟到的情感也不盡相同:第一次,在上課伊始,通過教師評價暗示學生課題要讀得好聽;第二次,在學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二次讀課題,加深對花瓣美與香的感性認識;
第三次,在學生讀懂小女孩美好心靈的基礎上,三讀課文,使學生感悟到小女孩對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發(fā)出的芬芳,悄悄飄進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動了;第四次,讀在全課結束時,代表著讓同學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fā)著淡淡的一瓣心香。
這四次課題的朗讀一詠三嘆,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課后,學校聽課老師也和我作了交流,在肯定優(yōu)點的同時,也指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1.在朗讀人物對話時,提示語不讀。朗讀有待加強2.在指導“小女孩摘花”一節(jié)還不夠細致,不能僅僅從“小心地”“雙手捧著”兩個詞指導。其實“飛快地”一詞很有嚼頭。
可以說小女孩怕陽光曬到花瓣,花會枯萎,花沒那么香了;可以說她想讓媽媽摸到帶有露水的花瓣;可以說花兒好看不能摘,她怕自己摘花瓣被別人發(fā)現(xiàn)。可以說小女孩怕媽媽沒看到她人,不知道她去干嗎的,會很擔心的,所以她要快點走!可以說……這樣一個時刻愛著媽媽的孩子,事事為媽媽著想的懂事孩子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以后在鉆研教材方面還要下一番功夫。針對以上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改正。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10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情節(jié)直白,情真意切。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
一、感悟小女孩對花兒的愛惜。
小女孩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她想說的話說完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也許小女孩還想說什么,但是沒說出來,你能幫她把沒說完的話補充完整嗎?學生想象說話,體會小女孩的雖然為了讓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朵,怕影響別人觀賞的心理。
二、感悟小女孩對媽媽的關心、敬愛。
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世上美好的事物很多,小女孩為什么單單選擇一片小小的月季花瓣作為禮物送給生病媽媽?通過“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等語句體會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摘片花瓣送給她”的一片真情。小女孩捧給媽媽僅僅是一片帶露水的花瓣嗎?媽媽聞到的僅僅是花瓣淡淡的清香嗎?
三、感悟小女孩十分敬重當解放軍的爸爸,時刻記住爸爸的叮囑。
“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你們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嗎?南沙,它位于祖國的最南端,有中國的南大門之稱,駐守在那里的.人民解放軍,遠離了家鄉(xiāng),遠離了親人,肩負著保衛(wèi)祖國的重任。小女孩有這樣一位身穿軍裝,手握鋼槍的,把忠心獻給祖國的爸爸,多么讓她感到自豪呀,可小女孩的眼眶里為什么閃動著淚花呢?
最后讓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一首小詩:
花瓣飄香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
表一份心愿,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樣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飄香的花瓣嗎?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11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jié)直白,情真意切。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本課我采用“自讀感悟—交流討論—啟發(fā)點撥”的課堂教學模式,以讀代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去感悟。同時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及教師適當?shù)狞c撥、引導,讓學生的感悟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也讓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得到一定的發(fā)揮。學生在讀書中體會到文章的內涵,也悟出了情感,一步步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這一課的結尾,寫到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去集市買了2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自己母親的`陽臺上,這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在作者送給小女孩花的時候,他們之間會說些什么呢?當他母親在陽臺上看到了兒子送給她的花,他們之間又會說些什么呢?通過讓學生寫想象練筆,并學習運用課文中對話的形式,學生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關懷,深深地感受了親子之情!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12
《花瓣飄香》中包含著濃濃的親情:小女孩對媽媽的愛、對爸爸的尊敬,爸爸對家庭的牽念,“我”被小女孩感動后懂得了孝順……課文不長,情節(jié)內容也比較簡單,但是處處流露出來的親情學生不一定能深刻體會。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朗讀、想象、表演等方式,讓他們逐漸體會這濃濃的情誼。
小女孩摘花,摘的只是花瓣,我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只摘花瓣,學生一開始只說出是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我又讓他們進一步想想從這里能看出來這個小女孩怎么樣,他們明白了:小女孩愛護植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捧在手里,其中的“捧”,又可以看出來小女孩小心翼翼,有的學生說那是因為怕花瓣掉了,我順勢做了個拿緊的動作,問他們這樣行不行,學生說這樣就把花瓣都捏壞了。好,小女孩這樣是為了讓媽媽看到最美麗的花瓣,她對媽媽的愛也融進了這片花瓣里。接下來小女孩回答“我”的'那段話,我讓學生細細地品讀,可以加上動作,啊,花瓣是那么香,湊到鼻子邊聞一聞,花瓣是那么鮮艷美麗,摸上去像絨布一樣,多舒服呀,情不自禁地撫摸花瓣,最后想起爸爸還在遙遠的南沙,禁不住落淚。在這里,我讓學生說說小女孩的爸爸離她有多遠,小女孩有多久沒有見到爸爸了,她有多么想念自己的爸爸啊。讓學生體會小女孩此時此刻的心情。而且小女孩始終不忘記爸爸的囑咐,多懂事的孩子啊。
而這些花的主人,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看到小女孩摘花,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就呵斥她,而是輕輕地詢問,這里也可以看出對孩子的關愛。最后,受到小女孩的感染,買了兩盆月季花,一盆給小女孩,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臺上。此情此景,讓學生聯(lián)想他們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很多學生都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13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第五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現(xiàn)出她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整篇課文流瀉出淡淡的花香,洋溢著濃濃的親情。文中處處皆有情。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節(jié)?出示段落2。自讀。小女孩是怎樣摘花瓣的?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生:交流摘花的動作。
師:誰來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學生上臺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生:學生評價。
師:請表演學生自己說說:
你摘花瓣時動作那么輕,為什么?
生:怕碰壞了整朵花。
師:你俯在花前聞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
生:多美多香的花呀!
生:媽媽聞到了一定很高興。
師: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
生:表演“雙手捧著”。
師:小小的一片花瓣為什么要“雙手捧著”?
生:怕花瓣上的露珠滾掉。
生:怕那花香散了,媽媽聞不到。
生:怕把花瓣弄壞了,就不美了。
師:引讀小女孩手捧著花瓣,然后——
生:飛快地穿過田野,跑遠了。
師:她可跑得太快了……
生:她是因為怕被人抓住。
生:她想讓媽媽早點聞到花香,媽媽的病就早點好。
師:這是個怎樣的女孩子?
生:略。
師:誰能把小女孩當時摘花瓣的情形讀好呢?指名讀,齊讀。
記得聽薛法根《雪兒》一課時,對于他的“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印象深刻。是啊,文中處處皆有情,需要的讀者的靜心品讀。今年自己上《雪兒》一課時,也用到這句話,也在這句話的指引下,去引導學生品讀文中的真情,但發(fā)現(xiàn)因為自己平時在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忽視,導致了學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體驗。語言文字如何離得了一個“情”字?所以在備《花瓣飄香》一文時,我注意“情”字在文中的滲透。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14
本周四聽了王松老師的一節(jié)語文課——《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聽了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兩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三讀課題,升華主題
上課伊始,王老師就讓學生齊讀課題兩遍,然后問學生香味是從哪里來的?學生答道:“是從月季花的花瓣上發(fā)出來的。”隨后引入教學。這是第一次讀課題,學生只能從字面上理解課題的意思。而第二次讀題是在學習了課文的3-10自然段以后,此時學生已理解小女孩捧著的不僅僅是一片花瓣,而是對媽媽的一片關愛,一片孝心,在此基礎上再讀課題,學生有了更深的認識與體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在學完全文以后,王老師娓娓道來:“雖然我們手中無花,但我們每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對父母的一片孝心,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讀兩遍課題!泵课粚W生都滿含深情地念道:花瓣飄香。至此,學生對課題的理解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由起初的“片片月季花瓣的香味”到感悟到小女孩對媽媽的一片孝心,再從小女孩的行動中受到心靈的啟迪——自己也要向小女孩一樣對父母懷有一片孝心,使課文的主題得到了提煉與升華。
二、注重寫作訓練
在學完課文以后,教師結合課文的最后一段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練習:第二天“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花,一盆送給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當“我”把花交給小女孩時是怎樣的情景呢?而當“我”把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時,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一題,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寫下來。我們知道大多數(shù)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遠遠強于書面表達能力,而王老師正是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從說到寫,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想象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但任何一節(jié)課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就這節(jié)課有一點我想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jīng)明確課堂應該屬于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在學習3-10自然段時,我們是否可以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語言、動作、表情)。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我相信學生的答案會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學生會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會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會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在此基礎上再來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15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著自己的媽媽。在教學設計中,我覺得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還是比較成功。
一、感悟“懂事”
在充分朗讀對話的基礎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再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jīng)明確課堂應該屬于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見學生透過課文所呈現(xiàn)的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二、理解題意
課文結束前,學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品質而感動。但對于課題“花瓣飄香”還只停留在“絨布一樣的花瓣散發(fā)著淡淡的香味”。因而如何突破這理解的難點呢?我亮出了一首小詩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
表一份心愿,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樣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在我深情款款地讀時,學生也陶醉其間。再讓他們關注課題“花瓣飄香”,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課文以“花瓣飄香”為題實際也指小女孩的心靈有著花瓣那樣的美、那樣的香。
課已上完,我感覺離預期的效果還有一段距離,我們的孩子在寵愛中長大,又有多少人能從日常平凡的小事中去感悟這份真情,珍惜這份親情呢?這節(jié)課我雖然在設計上將簡單的教材掘得較深,但文中這份真情還未能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04-06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5篇04-06
《花瓣飄香》課堂教學反思03-16
《花瓣飄香》教后反思04-06
《花瓣飄香》教學設計04-10
《花瓣飄香》教學設計03-08
花瓣飄香的教案03-02
花瓣飄香教案03-02
《花瓣飄香》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