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反思15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優(yōu)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課文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課文反思1
《沒有快樂的波斯貓》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詢問,最后還是不明自快樂是什么。而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從燕子、蜜蜂、青蛙的話去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的道理。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的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1.以讀為主,以學生為本!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彼员菊n我就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值得“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的道理。并且我在教學中注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說自己對“燕子、蜜蜂、青蛙為什么覺得快樂。而波斯貓卻不覺得快樂”的理解。學生因為對課文熟悉了,有的學生就說:“燕子一口一口地銜泥來造窩,創(chuàng)造窩的過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樂。有有的學生就說一“燕子的窩是自己造的,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樂。”有的學生說:“蜜蜂通過千千萬萬朵花中才來花粉,才可以釀成蜂蜜,他勞動得很辛苦,并且它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別快樂!坝械膶W生就說:“青蛙一天到晚蹦來蹦去捉害蟲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幫助人們保衛(wèi)莊稼,知道勞動有了回報,就覺得是它最大的快樂。”有的說:“波斯貓不勞動,總依賴主人給它東西吃,所以它不會覺得快樂的。”……這樣,通過讀、說,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的道理。
2.讓學生精讀課文有關段落,學會品詞品句,讀有所悟!白プ£P鍵詞語讀好句子”是語文課上最常用的教學方法。老師先出示句子問學生:句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機械性的教學令學生索然無昧。所以我教學《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時,我就讓學生按要求找到句子并劃出,然后讓學生讀通句子,讀好句子,在讀句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學生讀得好,說得更好,一位女生說,她從“一口一口”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另一男生從“千千萬萬”感悟到蜜蜂采蜜釀蜜的辛勞,讀時聲情并茂。老師再用資料補充:一只蜜蜂往返飛行10次,采集1500多朵花才釀成一滴蜂蜜。此時,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飽含激情的朗讀至今另我難忘。有了以上兩句句子教學基礎,學生自然而然讀出青蛙整天蹦來蹦去捉害蟲的快樂情感,學生讀好了句子,也懂得“付出勞動獲得成果”的道理。
3.讓學生在歌聲中體會情感,受到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深入鉆研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徜徉其中,放飛心靈與文本對話,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彼晕揖驮诘谝徽n時讓學生從文字上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的基礎上唱《勞動最光榮》,讓他們在從文字中感悟升華到在情景中感悟“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的道理,在他們意味未盡的時刻,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勞動是什么,打算怎樣去創(chuàng)造快樂。讓他們在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4.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我們的教學離不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起源于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我除了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語言外,還在上第二課時時讓學生編故事。說說找到快樂的波斯貓是怎樣的'。當學生的思維閘門一打開,他們就會想象奇特,豐富多彩。有的說波斯帽貓后來認真思考了燕子、蜜蜂、青蛙的話,知道了自己不勞動是找不到快樂的,所以它開始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別高興,還感覺到了主人給他的蜂蜜特甜、炸魚特香。有的說波斯貓知道了勞動能創(chuàng)造快樂,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幫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還去鄰居家捉,他從此就過上了快樂的日子,知道了快樂是什么之味了……這樣,學生就把讀書、說話、情感陶冶三結合起來,對文本有了一個更深的感悟:勞動能創(chuàng)造快樂。
5.學以致用。在寫字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識記生字的基礎上,運用生字來組詞,并用所組的詞說一句話。學生就來勁了,有的說:“決(決定)我決定認真把我的字寫好!庇械恼f:“決(決心)我想把知識學好的決心已定,誰也不能改變!庇械恼f:“波(波紋)我往潮水里扔石子,水面上就出現(xiàn)了波紋!薄m然這些句子還很簡單,但他們會用這些字來組詞,造句,說明他們對這些字的字義已經掌握了,在有限的時間里運用,這就足夠了,把句子說具體,我們可以慢慢再引導。
小學課文反思2
今天對語文組的老師開設了一節(jié)二年級語文公開課,課題是《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整節(jié)課,我以捉蟈蟈、送蟈蟈、陪婆婆,這樣一條主線展開,讓孩子知道幫助別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首先,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傾聽的習慣,認真傾聽老師的要求,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
其次,指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別人。老師都要提出具體的.要求,給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評價標準,如評價讀書,可從語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評價。這樣,學生就不會再盲目了。
再次,備課要深入,老師要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養(yǎng)成提前查資料的好習慣,免得再出現(xiàn)不應有的尷尬。
總之,以課例為載體,通過上課、評課的教研方式,讓我更加真實、全面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為今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小學課文反思3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課文通過川川和磊磊這兩個小朋友與勘探隊員的對話,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科學知識,告訴我們石頭就像一本書,里面蘊含著許多學問,并贊揚了這兩個小朋友愛“刨根究底”的科學探索精神。
在教學時,我以課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質疑,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當學生齊讀課題后,我故作驚訝地問:“石頭書?還有石頭書?你見過嗎?老師真是有太多的問題想問了,你能把老師此時心中的問題都問出來嗎?”讓學生開始質疑:石頭書上有字嗎?石頭書和我們現(xiàn)在的書一樣嗎?石頭書上也有畫嗎?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重不重?石頭書有什么作用……此時孩子們一個個非常激動,眼里是對新知的強烈渴求。這樣的導入一下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將他們引領到陌生的新的'知識領域中去。接著,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從文中將答案找出來,整體把握課文。
其實同學們剛才提了那么多的問題,就是想弄明白“石頭書”到底是怎么樣的一本書。這就是課文中的一個詞:刨根問底。那么這兩個孩子都問了哪些問題呢?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之后,找到問題。這樣抓住文中的主線,一層一層地進行理解、朗讀、再感悟。弄明白石頭書上的每個字和每幅畫,都有它特殊的含義。
為理解“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這句,先進行一下拓展,讓學生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課文中的“用處可大了!钡降子卸啻螅∥也贾脤W生回家尋找相關資料進行拓展延伸,使教科書成為課外學習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基礎和依據,這樣就把這兩個孩子的“高興”,變成班上所有的孩子的“高興”。
小學課文反思4
我教學《木蘭從軍》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如下:利用文中插圖導入新課——解題——小組合作預習——全班交流,檢查預習(讀準字音,理解部分生詞的意思,指導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識字、寫字。
得:(共3點)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導入新課。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有序觀察,知道觀察人物時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一方面利用圖中人物的巨大反差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2、識字時充分利用漢字表意功能強的特點,利用形聲、會意等造字法來識字,幫助學生記住字形,理解字義,并由此展開聯(lián)想理解生詞的意思,進行擴詞練習。
3、表揚與指正相結合,時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如不斷提醒學生說話要完整,字音要讀準,注意傾聽,讀帖時要關注部件間的關系等,老師有個婆婆嘴,學生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受益終生。
失:(共3點)
1、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把生字詞的教學與課文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孤立地學字詞占用了學生讀書的時間,因此沒有在第一課時解決讓學生人人都能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的問題。
2、沒能隨機應變,充分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如小組合作預習的環(huán)節(jié),一位學生已經說出了預習目標,教師還要再強調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其實,這個環(huán)節(jié)已經成為了一種課堂常規(guī),不說學生都明白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澳小弊值慕虒W也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用追問的方式,就不用在這里浪費時間了。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沉著機智。
3、識記生字字形時,還在牽著學生走,沒有充分地放手。若讓學生自己從生字中找形聲字,并說明理由,學生會學得更主動,字形也會記得更牢。
4、識記字形也要講究從整體到部分。如學“利”字時,教師板畫后就讓學生猜這是個什么字,再追問怎樣猜著的.,從中引出字的本義。
晚上,聽課的老師們在網絡教研中就識字、寫字展開了激勵的探討,使我對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有了更深的認識,相信我鎮(zhèn)低年級識字教學課將會更加扎實、高效。
小學課文反思5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
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初讀教材時,我感覺對話應該是重點,以對話貫穿全文,給學生呈現(xiàn)一個傲慢自大的鐵罐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多讀幾遍后才發(fā)現(xiàn)從語用角度來說,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xiàn)兩個罐子,也不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該做些什么努力呢?認真解讀文本后,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抓住神態(tài)、標點、稱呼來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不軟弱。”教學難點為“在語境中理解“奚落、輕蔑”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表現(xiàn)陶罐、鐵罐神態(tài)和動作的詞句,并能運用!
第一步,圍繞“奚落”一詞,通過找找近義詞“譏諷、嘲笑、挖苦”來理解“奚落”的意思。
第二步,學生自己讀讀2—9自然段,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學生一下
子就找出了鐵罐說的四句話。
第三步,想一想,圈一圈,從哪些關鍵地方看出鐵罐在奚落陶罐?通過讀文,學生找到了鐵罐的神態(tài)“傲慢、輕蔑、惱怒”,發(fā)現(xiàn)了標點“!”和反問句中的`“?”并通過表演、分角色對讀等把鐵罐說的話讀得入情入境。我告訴學生還有別的地方也能看出鐵罐的“傲慢”,但是學生一直發(fā)現(xiàn)不了。后來壽玲麗同學問我是不是“稱呼”,大家恍然大悟,“陶罐子”、“懦弱的東西”這些不禮貌的叫法不正說明鐵罐的傲慢無禮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有效地理解了像鐵罐這樣一次又一次用難聽的話來挖苦、嘲笑、譏諷、數落陶罐,就叫——奚落。
第四步,面對鐵罐的種種奚落,陶罐又是怎么面對的呢?找出描寫陶罐的語句,讀一讀,也從神態(tài)、標點、稱呼來說說。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立刻就從語言文字和朗讀中感受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課文中有很多描寫神態(tài)的詞語、句子,請你選幾處摘錄下來。陶罐的心平氣和、謙虛有禮。
第五步,讓學生把課文中寫鐵罐和陶罐的神態(tài)的詞語、句子,選幾處分別摘錄下來。
這樣的教學,既突破了重難點,又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下節(jié)課我打算讓學生用上神態(tài)詞、標點和稱呼來寫話,把學到的積累并加以運用,才是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真正有幫助的教學。
小學課文反思6
《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的千姿百態(tài)、奇特壯美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大自然的奇特之美。文章通篇圍繞“奇”而展開的。
第一自然段的景色之奇,圍繞霧凇的多、美來讓學生有感情的品讀“吉林奇觀”,在教學時,學生分別能夠從“十里長堤”、“綴滿”來說明霜花之多,“潔白晶瑩”、“銀光閃爍”說明霜花之美。文章在開始教學時就引導孩子從文之中去體會無以倫比的美麗畫卷。
由于學生沒有見過霧凇,對霧凇沒有感性的認識。我就讓學生觀看霧凇的圖片,感受霧凇景觀的奇特靜態(tài)美。先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一奇特的自然景觀,“奇”在哪?接著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再次的品味課本的.“奇觀”。
所以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xiàn)霧凇美的句子。接著就自然的引到第二小節(jié)的學習,這么美的霧凇是怎樣的形成的呢?這一自然段的教學,先是讓學生找出一般的霧凇形成的原因,找到具備的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究,那么吉林的霧凇形成的條件呢?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吉林的霧凇具備飽和的水汽這一條件,具體表現(xiàn)?霧氣遇冷以后會有什么變化?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客ㄟ^這樣的一層層的剝析,學生對于這篇文章的重點理解的就比較透徹。因此孩子在學習完這小節(jié)時就基本上能把霧凇的形成過程講明白說清楚,自然課后要求的背誦對于學生來講就水到渠成。
小學課文反思7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因此,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是分析課文的需要,也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途徑之一。
《西門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戰(zhàn)國時候,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破除迷信,興修水利,使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西門豹破除河伯娶媳婦這一迷信活動的經過。而作者在敘述這一重點、難點時,是通過西門豹懲治巫婆、懲治官紳頭子、懲治官紳們來突出的。因此,教學《西門豹》時,緊緊抓住“三懲”,并有機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呢?教學時分這樣三步進行的:
第一次想象:“給河伯娶媳婦”這個主意是巫婆想出來的,故而懲治巫婆是西門豹治理鄴要走的第一步妙棋。教學時,抓住“西門豹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边@句話讓學生邊讀邊注意帶點詞語,并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思考,不難明白:西門豹并不是真的要為河伯重新選媳婦,只是以讓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從而達到破除迷信,教育群眾,懲治巫婆的目的`。
緊接著引導學生看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中巫婆當時的神態(tài)、動作,想象巫婆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學生仔細看圖,經過討論后,有的學生說:“巫婆嘴張得大大的,亂喊亂叫,好像在說:‘大人饒命,大人饒命……’三年級語文《西門豹》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手伸得長長的,亂抓亂舞,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庇械膶W生說:“巫婆聽說西門豹要將自己投入漳河,嚇得屁滾尿流,平時作威作福,得意忘形的神氣勁兒早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薄ㄟ^想象,使學生明白西門豹聰明過人,將計就計,不動聲色地懲治了邪惡,為老百姓報了仇,出了氣,并產生懷疑:為什么巫婆這么害怕見河伯?她不是年年給河伯辦喜事嗎?
第二次想象:在教學懲治官紳頭子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應抓住“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頭子說:‘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边@句話要求學生注意帶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就會懂得西門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來,而是做樣子給官紳們和圍觀的百姓看。西門豹叫官紳頭子去催巫婆回來只是為了找借口把官紳頭子也投進漳河,達到懲治邪惡的目的。
接著提出問題:圍觀的群眾表現(xiàn)怎樣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有的學生說:“老百姓會質問官紳們,漳河里真有河神嗎?”有的學生說:“老百姓在交頭接耳,他們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三次想象:當西門豹殺一儆百,官紳們嚇得丑態(tài)百出。教學這一部分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讀讀課文中的內容,并要求劃出描寫官紳們極度恐懼的詞、句。學生們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膽”、“連氣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把頭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教師應趁熱打鐵,再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官紳們如此害怕?圍觀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學生說:“那些官紳們之所以害怕,是因為他們明白,用‘河伯娶媳婦’這種騙錢害人的把戲被戳穿了,他們活不成了!庇械膶W生說:“官紳們看到他們的頭子被投進漳河里,下邊該輪到他們了,個個嚇得沒了魂!庇械膶W生說:“官紳們知道他們罪惡大,西門豹不會饒了他們,老百姓也不會饒了他們
”教師這時進一步追問:這時的老百姓會怎么認為呢?有的學生說:“老百姓會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這些巫婆官紳們編出來騙人的,害得我們家破人亡,他們一個個發(fā)了財,應該讓他們受到懲罰,把錢還給老百姓!庇械膶W生說:“要不是西門豹來做官,還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兒,西門豹真是一個為民辦實事的好官!苯處熒砸粏l(fā),學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開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
聯(lián)想是橋梁,想象是翅膀。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課文反思8
今天,我教學了葉圣陶寫的一篇文章《荷花》。這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描寫了公園里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課文中描寫荷花美的各種姿態(tài)的句子,開始反饋學習情況了,同學們紛紛舉起了小手,說出了正確答案,看來同學們自學情況還真不錯,我心中暗自想到。一位同學說:“老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是什么意思?”我一聽這個問題問的好啊,我就說:“同學們,你們說這個‘冒’字用的好嗎?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班里頓時嘰嘰喳喳的說開了,有的說可以換成長,有的說可以換成伸、鉆、探。我覺得同學們的思維此時已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看著同學們意猶未盡,我又問道:“白荷花從荷葉叢中冒出來想干什么呢?”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說:“她想看看我們這個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給我?guī)眢@喜,這時另一位同學好像也理解了課文說:“她想出來透透氣!痹谒麄儌z的激發(fā)下,同學們都踴躍的舉起了手,“她想出來展示自己美麗的舞姿”,“荷花想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荷花想出來看看美麗的大自然”。瞧他們說的多好,我不由得為他們鼓起了掌,我拿起了書,讀起了課文,同學們也紛紛拿起書和我一起讀了起來。此時,我和我的孩子們都已被葉圣陶筆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小學課文反思9
本以為學生脫離了農村和農業(yè),其實是我們沒有真正引導他們接觸和認識農業(yè)及農業(yè)技術,看來真正脫離農業(yè)的恰恰是我們自己。個別學生搜集的大量資料,雖然技術性語言較多,但足以見得學生對農業(yè)科學知識的興趣,也引發(fā)了其他同學對科學知識的.熱情。我想:如果我真正把學生帶到大棚中去參觀認識蔬菜,了解蔬菜的培植技術,或者去苗圃觀看植物培育情況,學生更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
在識字、讀書的同時,吸引學生關注科學,愛科學,學科學,引發(fā)孩子們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動口,又動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擴展自己的視野。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yǎng)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yè)帶來如此大的變化,令人驚嘆。本課和第17課《酸的和甜的》一樣,采用連環(huán)畫的編排形式。教學中把圖文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并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課文反思10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寫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本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這樣的情感要讓學生自己去領會,自己去感受。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習,自主討論,自己感悟,不壓制學生的思想,給學生心靈放飛的權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悟性、靈性。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課文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于是我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他們上課的情景。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庇械恼f:“他們積極舉手發(fā)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庇械恼f:“他們讀得又整齊又動聽!边@樣的'合理猜測,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此外,我還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在立足于課內,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語文知識聯(lián)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來畫畫這所民族小學,同學們都興趣高漲,動起手來了,畫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選幾幅比較出眾的作品展示給全班的學生,并讓作品的主人脫離課文來向大家介紹一個你所畫的民族小學,使學生真正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小學,來說說我們自己的學校。經過小組討論后,同學描繪了自己所在的小學,而且講的十分生動有趣。例如有的同學講到:我們的學校多美!紅旗高高迎風飄揚,特別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場,是我們玩游戲的樂園。青青的草坪可以讓我們當床一樣睡覺。明亮的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你聽!教室里傳來了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大家學得多起勁啊!
講完后,我讓學生課外把自己的學校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樣主動、自主的學習,給了孩子們一片開放的園地,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自己喜歡的,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使得課堂上的知識進一不得到了升華。
小學課文反思11
在教學本課時,孔老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說說誰獻給誰一束花。接著引導學生質疑,學生提出了“為什么機場服務員要獻給失敗的運動員一束花?”這個問題。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之后,她又讓學生讀讀課文,找出以前這位運動員勝利歸來后有何待遇,她的心情如何?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這次失敗回國,她的心情又是怎樣?再讓學生重點讀讀機場服務員給失敗的女運動員獻花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抓住機場服務員與女運動員的幾次對話細細體會,使學生明白機場女服務員用真誠的語言、感人的行為、美好的心靈,讓所有人明白了鮮花送給凱旋的英雄,是對成功者的祝賀:鮮花送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是對失敗者的鼓勵,是失敗者將來成功的動力。無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只要付出了“汗水和努力”都應該得到尊重。
這課最大的特點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如何讓學生體會一個大敗而歸的.女運動員的心理呢?孔老師巧妙地與我們的考試相結合,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自己遇挫時的心情,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嗎?
“那我們換位思考,該怎樣對待那些失敗的人呢?”其他同學紛紛說:“只要付出汗水了,失敗了,也是英雄”“只要付出了努力,不管是否成功,都應該獻一束花給他們!薄需多講嗎?我想這課對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節(jié)課在學生動情的朗讀中,在孩子們感同身受的理解中很快就結束了,可我的思緒卻久久回淌在與孩子們之間真誠的情感交流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學語文就要用最接近學生生活的事例去感染他們,才能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情感。
我以后將會讓生活成為教學的資源,也作為教學的契機,像孔老師一樣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與語言文字溶為一體,產生共鳴。
小學課文反思12
1、創(chuàng)設情境,入情入境。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因素對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靠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xiàn)直觀形象。因此,要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直觀情境。
我首先以《神筆馬良》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輕松的談話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題。在學習正文的過程中,我主要通過聲情并茂地描述感人的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2、學習語言。
無論是老大綱,還是新課標,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學習字詞,低年級閱讀教學語言積累主要積累規(guī)范的詞、詞組。細細研讀這篇課文,對學生群體而言,生字、新詞不少,但是對基礎較好學生來說,字表中所謂的生字早已不是生字,因此,生字教學主要以自學為主,采用先學后教、互教互學的形式。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習和積累有規(guī)律的詞句、優(yōu)美的詞組上。如“窗前的小樹、紅紅的太陽、樹上的小鳥、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體”,完善學生的積累,幫助學生在自己的.語言結構中構建新的語言圖式。
本課不足的地方就是:缺乏單個詞語的積累和運用;對生字的識記沒有適當點撥;過渡語不夠精辟?偟膩碚f,這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較高的,而且能夠主動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樂于學習,積累能力、實踐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推敲教學反思團扇教學反思途中跑教學反思
小學課文反思13
一:注重自讀、自悟的情感體驗——讓孩子樂學
朗讀、討論、交流,是感悟的基礎。在教學《鮮花和星星》時,我讓學生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運用已有的生活積累,自主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一年級的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我借助色彩鮮明畫面和教學光碟的感情范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下進入閱讀。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fā)他們通過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詩歌。其中如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兒童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好是本課的'難點。這一課里我著重指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情境,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在教學中,我并沒有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講解,而是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來體會詩歌所描繪的夏天的美景,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多幅鮮艷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拉近了學生與自然的距離。
二:注重拓展、在說話中進行情感交流——讓孩子樂說
“說話”是我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尤為重要。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說和寫并不是同步的,為了縮短說和寫之間的差距,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主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學生展示了大量的圖片,魚群、荷花池、菊花圖、蘋果圖……首先讓學生有個視覺沖擊力,然后我模仿詩來作詩,然后激發(fā)孩子想不想當小詩人,自己去作詩,與老師比一比,學生的好強被激發(fā)出來了。你看:
我最愛池塘滿池的魚兒,
這里一條,
那里一條,
真比草原上的牛羊還多。
絲毫不遜于我們這篇課文,一旦思維被打開,學生們的想象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樣,發(fā)言一個接著一個,一個比一個精彩。
三:注重仿寫、在小練筆中的情感運用——讓孩子樂寫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此,在教學中,我把課內小練筆的訓練當做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去落實,因文而宜,找準課內小練筆的切人點,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看到一片新天地,獲得一種新認識,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鄂r花和星星》中的“爭做小詩人”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的仿寫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機會,雖然是一年的學生,在充分練說的基礎上,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這些初步的小練筆訓練為學生今后的作文奠定了基礎。通過這種訓練,學生的寫話興趣有了顯著的提高。漸漸地,孩子們一定會樂寫、善寫……
小學課文反思14
在前不久我執(zhí)教了《孔子拜師》一文,深深地被孔子這種勤學好問,孜孜以求的 學習精神而感動。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偎傆X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谇泛吐尻栂嗑嗌锨Ю,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劭鬃酉耄哼@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芸鬃舆B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迯拇耍鬃用刻觳桓呃蠋熥笥,隨時請教。
。2)談老子
、佟澳憔褪强浊鸢,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學生在讀中悟情,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自己朗讀,才能體味和揣摩出課文內在意蘊。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薄爸v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蓖ㄟ^深情朗讀,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課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躍上紙面,課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聞于耳,銘于心。學生便可以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升華。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動心靈的秘訣,是打開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教貴情濃”,語文課程只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yǎng),他們在成長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實,才會有產生偉大情感的基礎?梢韵嘈牛斘覀兊恼Z文課上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學生們的情感發(fā)育必將也是果實累累,而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也必然會長盛不衰。
小學課文反思15
五朵金花綠茶上完《記金華的雙龍洞》后說:“心情是復雜的,有著深深的失落,有著縷縷的懊惱,也有著絲絲的坦然!边@是她的感受,其實不必自責,不必懊惱,要多點坦然,多點自信?赡苁蔷G茶聽其他幾位金花的課時,抱著十分虛心的態(tài)度,吸取了別人的許多長處,好像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阿仁提醒五朵金花,你們都是很不錯的,同唱一首歌,同行切磋交流,取長補短,更要看到自己的特色,善使刀的多使刀,千萬別羨慕別人的槍法而丟掉了自己的刀法。如果同唱一首歌后,只剩下一種唱法,那又是一種悲哀。
初讀課題,我問:“作為金華人,讀這個課題你們有什么感受?”原本想來作為金華人,有這么一篇專門介紹雙龍洞的文章,學生應該會多少有點感覺,從而與文本拉近距離,但結果學生似乎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感受,只有一個同學提了個問題:“雙龍洞是怎么得名的?”看來我是有些想當然了。
走進文本,初讀花了很長時間,至少有五分鐘;因為設計了當導游所以要介紹景點首先自己要解決一些疑問,再讀又花了好久時間,然后解決問題;準備介紹景點就要對自己介紹的景點做準備,然后再讀并各自練習說話又花了很長時間,等真的來介紹時離下課只有九分鐘時間了。當初的設想是希望能通過當導游解說了解游覽線路、訓練口語水平的同時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后整理出游覽圖,了解寫游記的一些技巧,學習體會詞句的精妙。而實際的課堂就讀書都占了大半節(jié)課的時間,而這讀卻不是精讀品讀,設計時忽略了學生的`水平與課文的長度。如果在一開始初讀課文后就找準其中的一個點進行范例教學,對這個點充分品味、朗讀、感悟,然后抓住這個點的特色進行導游解說,那么課堂就有了側重點也有了切入點,接著讓學生學著剛才的方法自主選擇另外的景點進行解說,有重有輕有緊有松,效果可能會好很多。另一方面,如果在明知道時間已經不允許,而自己的設計完全不可能得到充分展示時,應該學會大膽放棄,干脆順學而進行教,所以在以后的教學設計時應該做充分的設想,同時多做幾種設計以便課堂的靈活處理。
面對這篇反思心情是沉重的,但我不會灰心,失敗是最好的財富,我為擁有它感到欣喜。
【小學課文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課文反思02-28
小學課文《草原》教學反思03-16
小學數學課文反思02-01
小學課文《匆匆》教學反思02-03
小學課文反思(15篇)03-25
小學課文反思14篇03-25
小學英語課文反思10-09
小學課文鯨的教學反思07-16
小學課文《詹天佑》教學反思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