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
1、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數的運算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把單位統(tǒng)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以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法則為基礎的,作為本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異分母的分數計算法則,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即為什么要先通分。在引導學生掌握算法和理解算理時,運用了“問題情景——探究方法——溝通比較——建立模型”的結構模型。
即:首先是讓學生通過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扇形統(tǒng)計圖設計問題,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第二步通過探討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明確通分的算理。第三步通過二次自主探究、一次嘗試練習的體驗,逐步建立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的模型。
2、關注學生的基本事實,著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
在新知的解決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交流、溝通的基礎上,加深對異分母分數加關法計算法則的理解。以實現學習就是對話的基本理念。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實現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在情境中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學生之間的知識進行互補,學生發(fā)現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相加減,只有先通分劃成同分母分數,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的法則進行計算。上述過程中,完全是學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且在整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讓每一個人從說的過程中來掌握知識。
整節(jié)課中,分三個點讓學生來說,首先為什么異分母分數加減要先通分。這是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討;接著在做了異分母分數加法后,讓學生比較說說異分母分數和同分母分數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最后,讓學生說說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并總結出計算法則以及注意點。通過這三次說的過程,學生基本上對異分母分數計算方法和為什么要通分有了一定認識和理解。這樣使學生建立了一定的理性認識。并且表達能力也有了很好的發(fā)展。
以下幾點是我總結出的應該在以后教學中改進的地方:
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方面:就拿本節(jié)課說,我設計本節(jié)課是圍繞教學重難點來展開的,在復習引入部分,以通分和找分數單位來引入,事實上應該以同分母分數的加減來引入,因為這樣有幾個好處,做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不僅可以復習通分和分數單位這兩個必要知識的鋪墊,還可以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去研究把異分母加減法怎樣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另外,在圖形結合教學時,也可以讓學生知道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不過,在這個從圖中找計算方法步驟中,教學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2
這兩天的課堂上一直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在教學時,我先以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口算練習作鋪墊,然后隨機出示一題異分母分數加法讓學生口算。在學生出現疑惑時,再讓學生討論,相機揭示出課題,這可能也就應了“以疑激欲”這句話吧,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一時間濃郁了許多,接著以比一比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生也都是其樂融融,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差的,可是這兩天的作業(yè),學生的正確率卻是大不如前,每次作業(yè)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要訂正,把我改的頭都暈了。真搞不清,這批學生是怎么回事?
我想起了我平時的教學,自從接觸了課程改革,自從接觸了新教育實驗之后,在我的教學之中,都能夠自覺的貫徹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滲透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卻不見有多大的.提高,這也正是最令我困惑的,為什么課堂教學的效果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考試時的質量卻不見提高呢?
我突然想起了師范時學的《心理學》教程中對于記憶曲線的描述,我們的數學作業(yè)的設計不就是迎合了這個記憶曲線的規(guī)律嗎?每天課上要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當天的中午作業(yè)不就是對學生課上所學的一次鞏固嗎?而家庭作業(yè)是對課上所學的再一次鞏固,只有經過這三次的鞏固,我們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學得扎實有效?墒俏覀儸F在的學生所做的作業(yè)不就反映了他們的作業(yè)態(tài)度嗎,在這樣的作業(yè)態(tài)度下,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又能鞏固多深呢?
這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的知識要想學得扎實,就必須加強這每天兩次的課外作業(yè)的作業(yè)質量,改正學生作業(yè)時的態(tài)度。我自認為我的課上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激發(fā)了出來,可是到了課外沒有很好的監(jiān)督,尤其是家庭作業(yè)缺少了家長的有效配合檢查,學生家庭作業(yè)質量是和不做的效果差不多,這樣的教學效果能出來嗎?
這兩天我開始了對學生實施做錯題目進行懲罰的措施,在這樣的懲罰措施之下作業(yè)的正確率還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學生的那不愿的情緒。這使我的內心始終感到不自在,因為這樣的手段已經讓學生完全喪失了學習時的樂趣,只是為了片面提高學生考試時的成績,提高所謂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yōu)秀斐斐,課件園,為了達到學生在正常情況下難以達到的優(yōu)秀率和及格率而強迫學生在做他們不愿意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教育。也許在不久后的期末考試中,學生們能夠考出一個非常好的成績,讓領導們滿意,讓我的虛榮心得到滿足,讓他們的家長看了咧開了嘴,可是這幫學生卻成了什么呢?又一批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嗎?我不知該……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3
教學內容:
教材80頁例1,練習十四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轉化思想在解決新的問題中的價值,發(fā)展數學思維。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你會計算下面的題目嗎?
出示口算題: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分數的加、減法。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
指名讀題。
提問:怎樣列式?為什么?
這道算式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數計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課題
2、探索計算方法
談話:我們可以用一張長方形紙表示這塊試驗田,折一折、涂一涂,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分別表示出它的1/2、1/4
學生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交流:根據你的操作,說說1/2+1/4的得數是多少?
你是怎樣看出得數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成3/4時,原來的1/2被看作了幾分之幾?
想一想,如果不看圖,計算1/2+1/4時,先要做什么?
提問: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過程,我們應用了什么知識?這個過程也叫什么?想一想,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為什么要先通分?
完成書上的`填空。
3、把例1的問題改成:黃瓜的面積比番茄多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學生嘗試解答
評講。
重點提問:計算時,要先做什么?
三、教學“試一試”
1、指名讀題。提問:除了計算之外,題目還有哪些要求?
2、學生獨立計算并驗算。
3、講評。
提問:5/6-1/3的得數是多少?作為得數,3/6和1/2哪個更簡潔?
指出: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1-4/9的?為什么要把1轉化成9/9?
你是怎么進行驗算的?
4、總結方法:
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小組交流。
總結: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計算后要自覺驗算。
四、完成“練一練”
學生計算,并選擇一題進行驗算。
交流。
五、診斷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不對的,請幫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鞏固練習
。薄⒆鼍毩暿模
學生各自涂色,并寫出得數。
同桌互相檢查。
2、做練習十四3、4
指名讀題后,學生獨立解答。
其中第4題提醒學
生根據要求的問題正確選擇條件。
集體交流。
七、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八、作業(yè)
練習十四2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已學知識的遷移,為學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課堂中有效滲透轉化的思想。
習題的練習既能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起到鞏固深化的作用,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智慧。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4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本課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已有經驗,并深刻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減,接著,根據學生心理和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猜一猜”,自然會聯想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而且在思維上留給學生探究的線索。同時,由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的現實存在而導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在備課時,我充分意識《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與上一節(jié)課有很多相似之處。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我覺得在對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方面還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的層面上。而且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顯得有些多余,缺乏對總體目標的把握。雖然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已經確定,但是我卻沒有去考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設計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最終能為總目標解決什么。例如:在復習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對一個個的出示分數回答該分數的分數單位,然后對兩組分數進行通分。對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顯然是沒有好好的分析,因為本課的重點在通分,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很早就學的知識已經沒必要在復習了。
還有在講解1/2+1/3的算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這兩個分數相加的“算理”演示課件,但在課件中沒有講透為什么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學中設計添加這樣一環(huán)節(jié),應該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也就是當出現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兩個圖形時,把它們重疊合并成一個新的圖形,并提問學生現在這個圖形可以用什么樣的分數來表示了。學生自然是無法對這個既有二分之一又有三分之一的圖形用分數來表示的。這樣反過來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數是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了,從而也就更加深刻的掌握了先通分在計算這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了。
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計劃和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fā)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5
今天,我執(zhí)教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心中感慨萬千,我既為學生的精彩而感動,又感到有些壓抑。細細分析整個教學過程,讓我有了新的認識。下面就對本節(jié)課的成敗進行一下自我反思。
整體評價:
一、靈活運用,適當引入情境。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一節(jié)計算課,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乏味,適當的引入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給平淡的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因此,在新課開始之前我出示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兩道算式,讓學生計算,接著再出示兩道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算式,引導學生發(fā)現不同,由此引入課題,這樣學生不僅復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為學習新課做了鋪墊,又從問題情境中很順暢、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大大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習新知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自學導航,重在引發(fā)思考。
自學指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是幫助學生走路的“拐杖”,因此在設計時從“看圖思考”、“嘗試解答”、“探索發(fā)現”三個方面引領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于是在設計自學指導時我是分兩步進行的',即先讓學生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再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每個問題的設計也是由淺入深,由扶到放。先讓學生弄清為什么要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及怎樣轉化的,學生弄明白了這兩個問題的同時也就基本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在此基礎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因此,在自學指導中指出了自學的重點是圖文結合、重在思考,這樣的自學才是有效的。
三、后教互動,內化提升新知。
如果把“先學”中的檢測看作是發(fā)現問題的關鍵,那么“后教”則是概括、提煉形成思想方法的重要一環(huán)!霸鯓愚D化”、“為何轉化”是本課在后教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弄清的兩個方面。
在學生嘗試計算完檢測題后,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計算過程中的相同點,引出“化異為同”“以舊解新”,即“轉化”的思想方法,讓學生從實例中走出來,解決了“怎樣轉化”的問題。此后通過教師的設問“不轉化行不行,能否將分母直接相加減?”讓學生關注計算過程中表象的實質是“分數單位不同”,讓學生明晰其中的道理,解決了“為何轉化”的問題。
在計算檢測的同時,注重從練中感悟,練中發(fā)現,把學生的問題和零碎的收獲,及時進行歸納,邊練邊提煉,使學生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存在的問題:
1、設計的練習題沒有完成,沒有達到訓練的效果。
由于后教中注重了堂清,耽誤了很多時間,造成設計的練習題沒有完成。在后面課堂練習時顯得有些急躁,沒有讓學生說計算過程,只注重了計算結果。
2、對學生不夠相信,不能夠對學生完全放手,引導過多。
這地方主要體現在后教環(huán)節(jié)學生匯報時,我顯得有些急躁,怕學生說不好,說的不清楚,總想幫學生說,對學生不能完全放手。
3、課堂應變調控能力還需提高
學生自學時我發(fā)現部分學生沒有按自學指導去自學,這時我沒有及時進行調控,只是對個別學生進行了個別指導,如果這時叫停對學生重新指導的話,學生的自學效果會比現在好,后教的時間也會縮短。
4、課堂上只關注了少數學困生,而忽略了部分中等生。
教學重建: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要合理整合時間,尤其在后教環(huán)節(jié)中把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整理,抓住學生錯誤資源進行“兵教兵”,讓學生在交流、互幫中學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完成了本課的學習目標。這樣也會使課堂時間分配的更合理,課堂練習會達到訓練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肯定會比這節(jié)課要好。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6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能初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用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備課時,我認真研讀了教材,還通過網絡、雜志尋找到了一些案例。總覺得有諸多相似的地方,但更多是不贊同和疑惑。我個人認為,的確要以學生為本,我們課的教學設計就要高效,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教學,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經過不斷反思和考量。我大膽進行教學設計。下面幾點是我自認為處理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處理好了內容與情境。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我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出示例1的改編題。后面在練習時,就充分利用書本的練習十四的第3題與第4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鞏固異分母分數的計算與體驗數學價值。
二、處理好處法與算理的關系。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11算理是算法賴以成立的數學原理。我是先引導學生理解“種黃瓜”和“種番24茄”,從而一復習了分數的意義,強化了單位“1”的'辨別。接著我讓每個學生用紙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小組內議一議。使學生通過圖形結合,認識了只有單位相同才能相加,異分母分數的加法計算只有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才進行計算。
三、處理好了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的關系。
充分利用教材練習十四的第3和第4題,讓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知識予以解決。所以計算教學過程中就應當幫助學生掌握列式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單純地教計算方法。
當然,現在回想,也有些改進的地方。
一、由于擔心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全班再一次結合圖來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只是指名學生上投影儀來演示,再交流算理。擔心個別學生不去聽講學生的意見。
二、練習題要更加有趣味性。這也許有難度,主要我的所教班級,基礎不好,因此只能完成基本題目了。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7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習完第一課時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之后的教學內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兩局部內容之間的聯系,緊緊圍繞分數的意義展開教學。下面是我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課后反思。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同學對算理的理解,掌握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后,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引起重視。
1、在“知識回顧”環(huán)節(jié),要讓同學明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上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分數的意義,這是我們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個課時的關鍵與基礎。所以,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必需要求同學充沛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與計算方法。
2、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不要停留在同學學習的自然狀態(tài)。
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應把教學內容提高到更高一層次,讓同學從自然狀態(tài),進入到有序、有規(guī)律、有數學思維的狀態(tài)。如:在同學討論并研究完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后,教師要和時引導同學明確每一步與前面知識之間的聯系。
3、引導同學明確每一步的任務。
通過觀察與討論是同學明確異分母分數加法在計算中遇到的了問題怎樣解決。
異分母化成同分母----使得分數單位相同,這是計算的基礎。
公分母(分母小公倍數)----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通過這樣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同學們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并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與方法,在進行異分母分數減法的教學時就比較自然了。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充沛利用分數的意義展開全面的教學。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8
案例:
一、猜測驗證
。▽W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1/2+1/4)
師:在沒研究之前,請大家猜一猜1/2+1/4的得數可能是多少?
。▽W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猜得數是1/6、2/6=1/3、3/4,同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想的過程。)
師:大家的想法聽起來都有一些道理,那到底誰猜的對呢?你能利用手中的材料驗證一下嗎?
。▽W生分頭行動進行驗證)
師:你猜的得數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驗證的?
匯報:①、分數化成小數再相加。
、、折紙涂色法。
、、先通分再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法進行計算。
師:大家非常愛動腦筋,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到1/2+1/4=3/4。
二、提練方法
師:根據剛才驗證的經驗我們再來做一題:2/3+2/9=
學生練習后進行匯報交流,發(fā)現大家都用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
追問:有沒有同學用化成小數的方法來做的?為什么不用這種方法?
指出:看來不是每道異分母分數加法題都可以化成小數來計算的,但都可以用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
師:根據以上兩題的計算過程,你知道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交流并進行小結)
三、方法遷移
師:這道2/3+2/9=8/9加法算式究竟算的對不對,我們應對其進行驗算。你準備怎樣來進行驗算呢?(用和減一個加數看它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
指出:其實分數加法的驗算方法和整數一樣。
。ǚ攀肿寣W生自己驗算,再匯報)
、、8/9-2/9=
這道題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還可以怎么驗算?
②、8/9-2/3=
這道題計算時要注意什么?(減法時也要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
小結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反思:
一、猜測中引發(fā)探究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基本性質、通分、約分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由于個體理解的'多樣性,有的學生用分母相加,分子相加;有的學生用分母相加,分子不變;還有的學生把這兩個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進行計算。根據學生不同的理解,在猜測中出現了1/6、2/6=1/3、3/4的結果。豐富的答案引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在自主驗證中不僅提高了學生探究的能力,同時又讓學生把計算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消滅在了萌芽狀態(tài)中。
二、探究中學會轉化
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猜測,產生了多種答案。“那到底誰猜的對呢?你能利用手中的去材料驗證一下嗎?”果斷的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有的學生用長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找到了答案;有的學生把分數化成了小數找到了答案;還有的學生利用通分找到了答案。學生有效地把新知進行了轉化,從不同途徑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同時,又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在運用中建構知識
在自主探究中學生對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這時讓學生利用驗證中的經驗自主練習2/3+2/9,在交流中發(fā)現學生都選用了通分的方法。這時追問:“有沒有同學用化成小數的方法來做的?為什么不用這種方法?”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不是每道異分母分數加法題都可以化成小數來計算的,但都可以用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有利于學生提煉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一般方法。
四、在驗算中學會遷移
本課的教學任務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學驗算的習慣。2/3+2/9=8/9計算后,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驗算,自然地引出了異分母分數的減法,這時有利于學生利用新知進行遷移,從而也有利于學生知識網絡的構建與完善。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9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本課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已有經驗,并深刻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減。
根據學生心理和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猜一猜”,自然會聯想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而且在思維上留給學生探究的線索。
同時,由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的現實存在而導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如果我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有計劃地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fā)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并且學習了通分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知識后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huán)節(jié),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只有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后才可以直接計算。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你認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怎樣算呢?”經歷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學生很快總結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教師順勢板書:通分、→、轉化,并說明:最后要把結果化為最簡分數。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1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個知識點。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學習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而在此之后即將學習分數加減混合計算。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反思如下:
1、在復習導入環(huán)節(jié),口算題出的較少,有多數同學沒有實際參與口算計算,這樣會導致部分學生先溜號。異分母分數比大小應該由學生口述過程,而不是老師代勞。
重要的一點是,沒有加入求最小公倍數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在前面學習時也遇到過困難,而且也是這節(jié)課的關鍵。如果在課前復習時,復習一下最小公倍數的三種求法,或許在實際計算時會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
2、在學生探究環(huán)節(jié),對學困生的關注度不夠高,我只是注意到了大多數善于表達或能夠表達清楚的同學,以便于促使他們能夠總結出方法。
其次,我也注意到了程度偏后的同學,在他們身邊巡視并聽取結果。這樣下來,就沒有太多的時間放在學困生身上,對于個別學困生,我給他們安排了優(yōu)等生老師,就是為了能夠帶動他們。所以,我忽視了個別同學。
3、當堂訓練環(huán)節(jié),我采用的是學生板演措施。在此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學困生身上,找了多個學困生進行板演,其中也有中等生。可實際效果卻不好,中等生能夠做上來,但形式不規(guī)范。學困生抓耳撓腮,不得其解。優(yōu)等生百般無聊,無所事事。時間就這樣浪費了,結果導致,優(yōu)等生沒吃飽,學困生沒進步。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我分析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讓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2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首先,讓學生復習分數的意義,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數后,讓學生自由的選擇分數組成加法算式并進行分類,然后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的.已有經驗,并讓學生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接著,再讓學生根據另一組分數加法的特點,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
在教學3/10+1/4時,重點突出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轉化思想。首先,讓學生思考,能像復習題那樣直接計算嗎?為什么不能?強調分母不同,分數單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辦法找到3/10+1/4的答案呢?提出:可以運用學過的有關分數的知識去解決,教師進行巡視,指導,觀察學生的探究,參與學生的探究,我請了3位學生進行了交流,交流中讓學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
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計算的方法,并著重讓學生說明為什么要先通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只有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后才可以直接計算。在這些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思路:即先通分再計算。對于提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則放手讓學生獨自解決。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你認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怎樣算呢?”經歷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學生很快總結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教師順勢板書:通分→轉化,并說明:最后要把結果化為最簡分數。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有幾點不足:
1、在對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方面還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的層面上。
2、在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考慮得不夠細,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也不夠流暢。如:在復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后,可讓學生猜一猜異分母分數加法可以怎樣計算,這樣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計算變得生動。
3、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過程中,由于學完通分這個知識已有一段時間了,有部分學生已經遺忘了,不知怎樣進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時,老師應強調用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這樣計算時會比較簡便。
總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計劃和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fā)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3
一是突出轉化思想。這里的轉化不局限于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這一常用方法,也包括課內生成的分數轉化為小數的方法,雖然這節(jié)課沒發(fā)現這樣的想法,但我課前有這方法的預測。幾個學生對自己操作過程的概括中,雖然言語表達上敘述還不夠到位,但他們其實已懂得了“轉化”其實就是將一個新問題,通過某種方式,把它變成一個老問題,進行解決的思想。轉化的思想方法讓學生感覺計算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我們智慧成長的載體。
二是引入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遠比教給他一個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在課后與學生的交談中,學生說出了這節(jié)課的最大收獲:以后遇到新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先猜測一個結果,然后對這個結果作仔細的.分析,對的,說明理由,錯的,查找出原因,再作進一步地思考。 《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同時第二學段的“數學思考”的學段目標又有如下說明:“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fā)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边@兩項目標,前者涉及猜想,后者涉及到驗證。猜想是進行探究學習的起步。古往今來,不少發(fā)明家可貴的發(fā)現,均源于猜想。由此看來,我認為應該組織學生主動參與猜想與驗證的數學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使數學學習活動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4
以上只是我在執(zhí)教本節(jié)課,想體現的一些想法,但做得還很不夠。由于本人才疏學淺,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不少的問題,還存在著一些困惑。
一、上完課,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面對活生生的學生,面對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反饋出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我深深感到自己駕御課堂的能力有限,缺少必要的教學機智。例如,新知部分學生作品展示,缺少畫龍點睛的點撥,感覺到學生說得比較費勁。又如,一位同學在總結計算法則時,學生說了半天,我不知所云,沒有及時地去引導她。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精彩發(fā)言評價方法單調,未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堂后半部分課堂氣氛顯得不夠活躍。
二、設計的教學意圖不到位。例如,課堂結尾的練習題,提的問題過大,學生提到了分數除法的'問題,由于教學時間不夠,未能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顯得練習深度不夠。
第三,對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沒能很好的利用,感覺對學生關注不夠。學生多次出現預案外的生成資源,而我沒有充分利用。其實錯誤是最好的教學資源,應該放手讓學生去說,我應該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做,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5
在備課時,我覺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jié)課在計算上幾乎完全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相似,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應該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huán)節(jié)了,而是在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算理的理解。為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首先,以同分母分數的加減來引入。因為這樣有幾個好處,做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不僅可以復習通分和分數單位這兩個必要知識的鋪墊,而且還可以在學習1/2+1/4時,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去研究把異分母加減法怎樣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然后重點對1/2+1/4的算理進行探究;最后,安排各種練習來鞏固學生的技能。不過,在從圖中找計算方法步驟中,教學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我可以問“圖1/2+圖1/4等于是一個怎樣的圖?”這樣一個問題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經過學生的回答和教師運用圖形的講解,使學生對這個為什么要通分的過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在解決分數加減法的時候,通分的幾個步驟要用連等式。因為計算分數一步加減法時,本身就只有一步,中間部分在以后學生熟練做的時候是可以省略的。而本節(jié)課是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第一節(jié)課,就必須把通分的過程板書出來。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04-01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課堂教學反思04-2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04-13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07-24
《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教學設計06-26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案06-10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案02-24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優(yōu))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