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難忘教學反思(精選3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師恩難忘教學反思(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
《師恩難忘》是根據(jù)我國當代著名鄉(xiāng)土文學作家劉紹棠先生的作品《老師領進門》改寫的。內容淺顯易懂,語句平白。在劉先生的悠悠回憶中,愛講故事、善講故事的田老師的形象便悄然立在我們面前。課文通過對田老師“故事法”教學的回憶,抒發(fā)了對老師的尊敬與感激之情。怎么才能把作者對老師的“感念”之情也播撒給我的孩子們呢?我做了這樣幾點。
一、緊扣課題、引發(fā)問題。
教學一開始,我就緊扣“師恩”,讓學生來回憶教過他們的老師,談談其中一位老師對自己的恩情。引入課題后,就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問。學生一下子疑問迭起:誰對誰師恩難忘?為什么難忘?難忘什么?老師的恩情是什么?……從問題上分析,學生不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識,還渴望明白更深一層次的課文,挖掘文章的內涵。這正是作為一個高年級學生所應具備的問題意識。
課中,我又引導提問:田老師的課講得怎么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田老師的課對我有什么影響?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也表達了“我”對恩師的感激之情?我認為,這樣的交流,不僅能激活學生生活中的鮮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作家筆下流淌的溫馨情感,所表達的'不是一種普通的感情,而是一種深深的感恩情懷。
二、把握整體,抓住重點。
在三讀課文后,學生已經知道了文章的脈絡,這是我抓住時機,及時引導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反復朗讀4—7自然段,讓學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來自何處。
學生在充分朗讀田老師用詩歌改編的故事之后,要求學生娓娓動聽地把故事講給大家聽。其他學生邊聽邊想,看看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進行交流。這樣,學生不但了解了這首詩的每句話的意思,更能體會到田老師把詩句變成故事,來解釋詩意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誦讀中、評議中、交流中自然理解了“娓娓道來”、“身臨其境”這兩個詞語,內化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合理想象、感念師恩。
作者對老師的這份感念來自于田老師教學設計的獨具匠心,來自于幾年如一日的諄諄教誨,來自于田老師對學生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來自于田老師對學生的深深的愛。因此我在學生講故事后,讓學生再讀課文,想象田老師是怎么備課的?學生讀文后知道了當時的教學環(huán)境:田老師是復式班教學,一到四年級都是他一個人教。每一個年級他都這樣用心教導。
而且一教就教了40年。讓學生算一算,一個年級假如有40名學生,四個年級多少學生?40年又是多少學生?學生對田老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是再回到老師的話——“無心插柳柳成蔭”上,學生自然明白田老師是對每一個學生都在插柳,這更了不起。那么,作者所感念的,不僅僅是老師對“我”的培養(yǎng),還有老師對每個孩子的培養(yǎng)。在結合人的壽命,就不難理解40年對一個人是多么的寶貴啊!而田老師為他的學生們,不圖回報的付出了四十年,太不易了!至此,學生也就不難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了。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2
《師恩難忘》是根據(jù)我國著名作家劉紹棠先生的作品《老師領進門》改寫的。文章敘述平實,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作者的悠悠回憶中,博學多才、循循善誘、教導有方的田老師的形象便悄然立在我們面前。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作了如下思考。
一、扣題導讀
揭示課題后,我讓學生說說從文章中哪句話點明了課題?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課文的最后一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圍繞著這句話,作者展開了回憶。到文章中找一找提示我們時間的詞語。學生找到三個時間跨度的詞語“那年正月新春”“開學頭一天”“有一年”。根據(jù)這個可以將課文分為三部分,從而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脈絡。
二、品詞析句。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在感受、理解方面難度不大。因此,我以為沒有必要逐段講讀,可以抓住一些關鍵詞,如:娓娓動聽、引人入勝,來理解田老師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情景,引導學生去體會這些詞語,感悟其中蘊藏著的作者的感情。還通過我沉醉其中的反應來襯托,“入了迷”“身臨其境”“仍在發(fā)呆”“我才驚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這些都是寫人文章的一般寫法。引導學生領悟這些基本的表達方法,再引導學生將這些方法遷移到對作文的修改中,活學活用,及時鞏固。
三、理解中心
在指導學生理解教誨之恩時,我重點抓住這樣一句話來理解!罢勂鹜拢疑钌罡兄x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斌w會作者對劉老師深深的感謝、懷念之情。而為什么說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學的種子?再聯(lián)系上文的“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眮砝斫狻
如果說聽一個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一次快樂,那么上千個故事就能感受到上千次快樂;如果說一個故事懂得一個道理,那么上千個故事就能懂得上千個故事;如果說一個故事是一滴春雨,那么上千個故事就是上千滴春雨,那不就是春雨點點嗎?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的心田,啟發(fā)了我的想象,培養(yǎng)了優(yōu)秀的人品。作者能成為一名真正的作家,怎能不感激他的啟蒙老師呢?所以40年的漫長光陰,也絲毫沒有淡化他對老師的記憶,絲毫沒有消減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他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懷念的呢?40年后見到老師仍像40年前的小學生一樣,恭恭敬敬地向老師行禮。這就是尊敬,這就是感激,的確是終生難忘。
課后可以讓學生模仿本課,寫一寫自己的老師是如何教育自己的,有哪些感人的畫面?體會老師對自己的教育之恩。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3
《師恩難忘》一課文質兼美、情感至深。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生動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培養(yǎng)了作者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
文章內容雖然簡單,且只舉了一個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間透出的是老師的智慧、老師對學生的負責與關心以及作者對田老師的喜愛和敬佩之情。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何難忘師恩”這個問題并讓“師恩”植入學生的心靈呢?
一、抓關鍵詞。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想象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會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
然后,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著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二、抓關鍵句。
抓句子和抓詞語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一個重點句:“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這個唯美的句子是一個比喻句,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了這點;然后,讓學生通過句子理解老師對作者影響之大后。學生談了很多,也表現(xiàn)出了對文中老師的敬佩。這時的學生便與課本產生了共鳴,也就更明白這也是令作者難忘的“恩情”。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0-06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01-29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02-18
課文《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0-06
《師恩難忘》教學反思15篇01-29
師恩難忘教后反思10-06
《師恩難忘》教后反思10-06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10-09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06-05
《師恩難忘》教學設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