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
《姥姥的剪紙》一課,我把重點和難點定為: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在學課文前,通過學生回憶自己跟姥姥之間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激發(fā)學生學文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質疑問答,以學定教。如此一來,帶著學生不明白的問題走進課文。本文并不是單純寫姥姥的剪紙,而是透過寫剪紙來詮釋姥姥是怎樣的一個人,在了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里,我通過讓學生朗讀,結合關鍵詞句談體會,感受姥姥剪紙的高超技藝,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無可挑剔”等語句,感受那么多人喜歡姥姥的剪紙,稱贊姥姥的剪紙,作者當時內心的自豪與驕傲,體會姥姥剪紙為什么那么“神”。然后在作者“刁難”姥姥的那一部分,我出示了“喜鵲登枝”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剪紙的細微處,由此聯(lián)想到姥姥的手藝之精巧。接著,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為中心句,思考姥姥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練的,結果怎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更加佩服。
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圍繞剪紙,讓學生把7—12自然段中具體描寫“牛兔圖”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并為剪紙起名字,用自己的話說說剪紙的內容。我還將這部分內容中的幾幅“牛兔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小兔騎牛圖”“老牛小兔啃草圖”,并進行換位思考,結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如果自己就是姥姥,也要剪紙,還會剪什么內容的牛兔圖?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想象明白到,無論怎么剪,無論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么改變——兔子總是在玩耍,老?偸窃诟苫,就好象姥姥對“我”的喜愛與呵護。這樣順其自然,學生就會明白牛代表什么,兔代表什么,這牛兔圖的剪紙代表的是作者和姥姥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
最后一幅剪紙,通過抓詞語“定定地”、“出神地”,感受姥姥內心又是希望朝夕相處的孫兒能留在身旁,又想讓孫兒去更廣闊的田地發(fā)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犢情深,對兒孫們是如此的牽掛深深打動了作者,也使讀者的內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瀾,所以最后一部分配樂朗讀,很多孩子有感而發(fā),甚至有的眼含淚花。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并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2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采用了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精湛,整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飽含深情,表現(xiàn)了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縱觀整篇課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剪紙”一詞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又是情感變化和流露的載體。因此如果抓住這條主線,披文入情,就能走進姥姥與作者的情感世界。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我把全文分為兩部分,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致,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了解。在這部分,我讓學生能夠抓住關鍵詞語以及感嘆號的使用,體會姥姥剪紙的“神”,在讀的基礎上,品悟語言,感受技藝高超,學習之后,讓學生會用,我設計了仿照句子,寫句子的題目,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這部分的學習。我還讓學生用幾個詞語來形容姥姥技藝高超。不足之處是,當我加入寫作特點時,引導的.不夠好,學生答非所問。
然而,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用這樣的一句話過渡,姥姥的剪紙不光栩栩如生,她的剪紙還有神奇的力量呢?這句話很自然的過渡到第二部分,“拴”住我童年的剪紙都有哪些?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我還將這部分內容中的幾幅“牛兔圖”展示給學生,當時,在這塊,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過多的去強調,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感情醞釀的不夠強烈,所以,當我讀著作者后來寫對姥姥的回憶時,個別的男同學還忍不住笑出聲來,我想就是因為在這一部分的教學,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體會不到親人的關愛,在朗讀最后一自然段時,學生跟我一起讀,我應該再讓學生多讀幾遍。
學生的感情是需要老師去激發(fā),我應該捉住時機,適時的“煽風點火”。這兩部分的內容,前者是在歡快中度過,后者則需要陷入深深地回憶中,讓學生切身的體會到姥姥對孫兒的疼愛。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加強朗讀,通過讀,來體會感情,一切盡在不言中。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3
《姥姥的剪紙》圍繞剪紙展開了“我”與姥姥之間的故事,表現(xiàn)了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我”對姥姥的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剪紙”這條主線,引領學生走進“我”與姥姥的內心情感世界。由開始的欣賞剪紙作品到“喜鵲登枝”這幅剪紙,使學生體會到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并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姥姥為什么會有如此高超的技藝。進一步感受到姥姥的心靈手巧。整篇課文不僅寫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還寫了姥姥與“我”之間濃濃的親情。這在“老牛兔子”剪紙中有了集中的體現(xiàn),我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并以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姥姥對“我”的疼愛和“我”對姥姥的深切思念,從而激起學生對親人的感恩之心。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分成兩個部分:感受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祖孫之間的濃濃親情。剪紙技藝的高超顯而易見暫且視為“明線”,祖孫親情雖不強烈外顯,但是綿延深厚,可以看成文章的“暗線”。雙線交織,“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思想感情”齊頭并進,敘事與抒情攜手向前,合成課文的“主脈”。教學時,我們依照這條“主脈”前行,一定能夠達到理想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彼岸。
題目《姥姥的剪紙》明確告訴我們,剪紙是中心詞。適當?shù)倪M行剪紙知識的介紹,對于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有幫助的。我們可以展示播放剪紙的圖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樂,簡介一下剪紙藝術的來龍去脈。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剪紙的美,還能極大的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課文很長,如果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那么教學起來一定顯得雜亂的。讓明線更“明”。我們可以先來感受一下姥姥剪紙藝術的高超。第一層次,書中左鄰右舍對于姥姥剪紙的評價怎么樣?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寫別人眼里姥姥的剪紙是個什么樣子?梢宰寣W生嘗試著在書上進行“批注”,嘗試著用一個句子,或者一個詞語甚至一個字來概括。預計學生的答案如下:“無所不能”“嘖嘖贊嘆”“神了”?然后我們一起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更深刻的理解這些詞語所蘊含的情感。進而了解姥姥在鄰居們的眼里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心靈手巧”、“廣結善緣,有求必應”、勤勞善良?這些關鍵詞通過咀嚼,讓姥姥的形象在孩子們的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然后再次通過朗讀讓這種情感感受“宣泄”出來。真正在語言文字中走上一個來回。
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句子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在了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里,老師通過讓學生尋找并反復朗讀描述姥姥剪紙的語句,體會姥姥剪紙“神”在哪里,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無可挑剔”等語句,堅持以讀為主,恰當安排好“讀、講、練”,增加學生的`積累,逐步將文中的好詞句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語言。
教者在指導朗讀時體現(xiàn)了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評價,自己改正,使學生少了很多的依賴,完全*自己把課文讀好、讀細,讀得有感情。
在整個教學中,他始終圍繞“心靈手巧”來講,讓學生自己找句子,自己體會,并把自己的體會寫在相應的句子旁邊。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很好,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些體會,如果不寫下來,讀過后就會忘記,如果寫下來,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筆頭,一舉兩得。
在分析句子的時候,老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但這個體會并不是漫無目標的,老師在學生問答的時候,總提醒“心靈手巧”這個詞語,讓學生在縮小的范圍內尋找答案,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讓學生能更詳細地分析課文。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0-06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反思10-06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04-04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04-03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5篇04-04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5篇04-04
美術剪紙教學設計06-23
《紅窗花》的剪紙活動案例反思10-07
小學剪紙教學計劃范文05-07
美術剪紙教學設計9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