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克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系: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主題掛圖,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xiàn)1克有多重的實物。準備一些重1千克的物體,如1袋重1千克的鹽,準備兩袋各重500克的砂糖。準備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盤秤、電子秤、彈簧秤等。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2分硬幣。課前要求學生準備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樣物品。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圖)說一說:哪個輕,哪個重?第一組:一個西瓜和一個氣球。第二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氣球輕,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輕。
2、掂一掂:一本數(shù)學書和一支鉛筆,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二、實踐操作、形成觀念。
1、出示主題掛圖,引出質量單位。
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么?
生答:一盒餅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xiàn)在來交流以下好嗎?
生答:媽媽買的牙膏是90克,火腿腸一根是45克,我的體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有的后面帶:"克",有的后面帶"千克"。
學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千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量,你們知道1千克有多重嗎?找出自己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說說你怎么知道這包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體驗1千克的質量。
(3)觀察老師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豐富對1千克質量的感知。
(3)估計1千克重的本子大約有幾本?怎么驗證同學們的估計準不準?
(4)認識各種秤。
(5)體驗幾千克的質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說說你的感覺。
(6)估計一疊本子的質量。
3、克的認識
(1)你們知道1克有多重嗎?出示三樣物品,猜測哪樣東西的質量是1克。
用天平驗證。
(2)掂一個2分硬幣的質量,體驗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東西的質量大約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計數(shù)學書的質量。
數(shù)學書和我們剛才掂過的50克、100克、500克哪個比較接近,那么你估計這本數(shù)學書的質量是多少?
4、1千克=1000克
(1)猜一猜,你覺得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2)使用盤秤驗證。一袋鹽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兩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課中小結:
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克作單位比較合適,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比較合適?
生答: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只老虎重70(),一個氣球重5(),
一罐洗潔精重1(),一個漢堡包重100()。
2、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為什么?
讓學生在爭辯中明確:兩樣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樣重。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3頁和練習二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過程與方法: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知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
難點:估測物體的質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電子課本、天平、2分硬幣、食鹽等。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
2、揭示課題,隨之板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學生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3)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2、教學例2。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3)學生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三、鞏固應用
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克g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兩袋食鹽重1000克,即1千克。
作業(yè)設計
1、練習二十的第1—4題。
2、填一填。
。1)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
學案設計
1、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
2、學習例
。1)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2)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3、學習例
。1)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2)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3)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4、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
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概念,比較難理解。本節(jié)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設計了猜、掂、稱、說、體驗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與感悟中,從不同的角度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概念,并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即進率。本課設計了豐富的實踐活動和趣味橫生的練習,使課堂層層深入、高潮迭起。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lián)系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里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酆單觯簩W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并互相交流稱后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并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5)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數(shù)數(shù)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shù)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后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臺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臺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里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說一說等活動,幫助同學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踐活動中感受1千克物體的輕重,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幾千克物體的輕重。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質量為500克的食鹽或白糖至少兩袋、質量為1千克的洗衣粉、裝了不同重量物品的袋子若干個
學生準備:質量為500克的食鹽或白糖、質量為1千克的洗衣粉、每人準備一件物品要知道它的質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走進動物世界。
同學們,咱們昨天通過了解可愛的蜂鳥,認識了“克”這個質量單位,今天,老師要為大家?guī)韼孜淮蠹沂煜さ男』锇,看看在它們身上你們又能有哪些收獲?(出示各種小狗的圖片及體重,最后圖片定格在課本情景圖上。)
2、發(fā)現(xiàn)“千克”
在剛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學生可能會說到一些小狗的重量,會提到發(fā)現(xiàn)了“千克”。)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千克”。
關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識?還有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質量單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測的那樣“千克”也是一個質量單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板書課題:千克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猜一猜——千克與克的關系
請同學們借助原來的知識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為什么?(大部分同學都會說1千克=1000克,因為原來學過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來所學的知識,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說的那樣,1千克=1000克(邊說邊板書)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猜想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以后的學習我們會經常用到。
2、小組活動——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還有什么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利用盤秤驗證你的想法。
(4)將你的發(fā)現(xiàn)填到學習紙上!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
多少數(shù)量是1千克
小組活動時,師巡視、指導,尋找優(yōu)秀素材。(素材多種方面,有一個物品,也有多個物品……)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班內交流——發(fā)現(xiàn)1千克
說一說,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可能會有這樣的填法:)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洗衣粉食鹽或白糖上好佳糖數(shù)學書……
多少數(shù)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約6本……
2、評價質疑——體會質量不變
。1)瞧一瞧,咱們尋找了這么多的物品,它們各不相同,有的是一個,也有的是多個,可有一點是它們是相同的,那就是(引導學生回答:質量都是1千克)。說的對!只要都是1千克,我們就說談們的質量相同。如果質量都是2千克呢?(質量相同)都是4千克?10千克?
(2)1千克鐵與1千克棉花哪個重?為什么?(學生會說:一樣重,質量相同。)
(3)數(shù)學活動: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將物品裝在袋子里讓學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樣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反之用克作單位。)
。2)做一做,課本6頁第二題。
。3)說一說,關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課內小結: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樣,在神奇的動物世界中,我們了解到表示較重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書: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們原來的知識,我們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讓咱們一起走進訓練場去接受新的挑戰(zhàn)!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基本練習
課本第6頁第1題
找生說說物品的重量。
2、提高練習
《同步學習與探究》中“千克的認識》練習題。
注意:單位換算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填寫原因及方法。
3、開放練習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們分別秤什么樣的物品,怎樣稱重?
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
質量單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說明:
。ㄒ唬┙虒W反思:
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使他們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感受了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也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通過執(zhí)教這節(jié)課,我個人感覺的亮點之處是:
1、借助知識遷移,理解學習新知
千克與克的關系,借助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既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的自豪感。
2、建立數(shù)學觀念,強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學,我一改原來稱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質量,讓學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觀念,并通過“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強化學生對千克的理解。并將1千克作為敲門磚,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對千克的理解。
。ǘ┦褂媒ㄗh
“千克的認識”是質量單位承上啟下的一課,只有讓學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噸”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氣幫學生感受“1千克”。
。ㄈ┬杵平獾膯栴}
本節(jié)課的設計重點是理解“千克”,還可以利用情景圖的袋鼠問題,將千克與克對比,來凸顯千克的特點。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了解用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教學重點: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號為“kg”。
教學難點:
了解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建立“輕”“重”的概念。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體比較重,有的物體比較輕。出示兩個同樣大的瓶子,讓學生猜猜哪個瓶重?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們最好來稱一稱。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秤
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哪些秤呢?
(出示各種秤:盤秤,電子秤,彈簧秤,天平,磅秤……)
2、逐一介紹。
臺秤:把物體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體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體放入盤內,再輸入單價,就可以知道要用多少錢。彈簧秤:把物體掛在鉤子上,就可以讀出物體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的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體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體質量。
3、認識臺秤
臺秤可以來稱物品有多重,就是指物體的質量。常用的重量單位是千克,千克也叫做公斤,用符號“kg”來表示。
(1)課前老師請小朋友做了調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學生匯報。
(2)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臺秤。
仔細觀察秤,說說你在臺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觀察)
分別找出秤面上的千克數(shù)在小組內指一指,說一說。
(二)、認識千克。
1、今天重點來認識1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稱一稱桌上的.物品,看看還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1袋大米,一袋白糖,一疊作業(yè)本)
2、感受1千克
(1)四人小組每人用手掂一掂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掂完后說說你的感受,和你平時拎的物品(書包、文具盒、筆袋)比較一下,有何感受?
(3)一個蘋果的重量和這個比呢?一只大公雞呢?1個雞蛋呢?
3、估一估
(1)剛剛我們掂了很多1千克的物品,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嗎?下面不用秤,只用手,你能掂出大約1千克的物品嗎?拿出自己帶的物品,小組合作,掂出大約1千克的物品,看看哪組掂的最接近1千克。
(2)不論物品的形狀、顏色、用途如何,1千克重的感覺都是一樣的。下面請你估一估自己的書包、一袋蘋果等物體的重量,再稱一稱,看估的準不準?
四、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自學書本第30頁上關于凈含量的知識。
說說鹽水鴨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凈含量”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說說電梯的載重量。練后小結并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題。
生寫出另外三種蔬菜的質量。
集體校對。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閱讀。
讓學生分別說出西瓜和菠蘿各重幾千克,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第29~3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會進行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重點、難點: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程序:
一、活動體驗,感受質量。
1、老師先和小朋友來玩?zhèn)游戲。誰愿意來?(點名三人上臺)你來背一背他們兩人,等會兒讓底下的小朋友聽聽你背的感覺,好嗎?其他小朋友來猜一猜他背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
告訴大家你的感覺吧!
很好,你們感受到了小伙伴的體重,有輕,有重。
2、這是兩袋食品:紅棗,膨化食品,它們的包裝大小差不多,可是,猜一猜,哪一袋會重些?(指名2~3人)
剛才是小朋友的猜測,那究竟猜得對不對呢?可以怎樣來驗證小朋友的猜測?
“掂一掂”這個辦法真簡單、真方便!
“稱一稱”這個辦法真科學!
就請你來掂一掂吧!把你的感覺告訴大家!
3、今天來上課,我們帶來了好多物品,在哪?看--(小組長拿出兩樣不同的物品)
請小朋友先不動手,只用眼睛看——哎!在心里猜測一下,哪個物品重,哪個物品輕——靜靜地猜。
誰來說一下你的猜測?(指名2~3人)
我們也用掂一掂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把剛才的兩個物品分別放在左手、右手上,掂一掂(邊說邊示范),看看你猜得對不對。依次序進行。(小組活動交流)
誰愿意把你驗證的情況說給大家聽?(指名2~3人)
用幽默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地表述。
4、小朋友,剛才通過背一背,掂一掂,我們感受到了:物體是有重量的,有的物體重些,有的物體輕些。對嗎?
二、認識各種各樣的秤。
1、小朋友,想想看,如果我們要確切地知道物體有多重,就要請什么工具來幫忙了呢?(秤)
2、我們一起來想想,在生活中,我們都見到過哪些秤呢?
。ㄉ,師相機點擊電腦,屏幕出示:磅秤 天平 臺秤 電子秤 彈簧秤)
。ㄟx1~2個說說在什么地方可以見到。)
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秤,可以用來稱物體有多重。人們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最合適的秤。
3、(教師出示臺秤畫面)這就是小朋友剛才所說的——臺秤。
小朋友有興趣來和臺秤交交朋友嗎?
瞧,我們的朋友來了。(小組長拿出臺秤)
讓我們一起觀察秤面,說說在這個秤面上可以看到些什么?開始觀察。
指名回答(刻度、指針、數(shù)字、kg)
想想看,我們測量長度時,要用到什么?(長度單位)
那么,測量重量呢,就要用到——重量單位。千克就是常用的重量單位。(板書:千克)
千克可以用符號kg表示。
在秤面上看到有kg,就說明在這個臺秤上稱出的'物品重量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小朋友一起在小組里的秤面上找一找。ㄑ惨暎1千克;2千克;5千克;8千克,10千克。
三、提供機會,主體參與。
1、(老師出示一袋雞蛋。)誰來猜一猜,老師手里這袋雞蛋重幾千克?你來掂一掂,估計重幾千克?
老師放到臺秤上來稱一稱,輕輕地放上去,放好了,手拿開,看一看!幾千克?你是怎么看的?
小朋友們猜一猜:一千克雞蛋大約有多少個呢?(指名2~3人),我請一位小朋友來數(shù)一數(shù)。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一般情況下,一千克雞蛋在16個左右。照這樣計算,2千克雞蛋有多少個呢?
2、小朋友想親自動手稱物品的重量是嗎?好,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兩袋鹽,請小朋友輪流掂一掂,好,猜猜有幾千克?究竟多少千克呢?我們用秤稱一稱,看看幾千克?
這是一千克的鹽,我們來拎一拎,來感覺一下這一千克。
老師還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袋蘋果,輪流著掂一掂,感覺一下會有幾千克。
我們來稱稱。
按小組來說說,你們稱出的蘋果是幾千克。
一千克蘋果有幾個呢?數(shù)一數(shù)。
有什么不同情況嗎?怎么回事呢?
4、感覺“1千克”。
剛才,小朋友相互合作,稱出了好幾種1千克的物品。現(xiàn)在,讓我們來感覺一下“1千克”。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用手掂一掂或拎一拎這些1千克的物品,體會1千克有多重。把小組里的幾種物品輪流著都掂掂或拎拎,多體會幾次。好嗎?開始!
找到1千克的感覺了嗎?真找到了?那我們又要來玩?zhèn)游戲了。有興趣嗎?
四、操作體驗,鞏固感知。
1、稱出1千克大米。
我們來比賽稱大米。請小朋友先不用臺秤,在袋子里裝米,最后去稱一稱,比一比誰裝的米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
(學生活動)
2我來評評:哪個小組最接近一千克?哪些小組比一千克多一些?哪些小組比一千克少一些?
五、聯(lián)系生活,深化認識。
千克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隨處可見。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的千克。
1、想想做做1。
你能說出下面物體有多重嗎?(出示)
在生活中,人們也常常把千克說成公斤。(板書:公斤)1千克可以說成1公斤,5千克可以說成5公斤。
細心的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有個“凈含量”,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指包裝袋內物品實際有多重。如果把這袋鹽水鴨放在臺秤上稱,指針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為什么?
2、想想做做2。
請看下一組。(出示)
第2小題:如果這輛卡車的實際載重量為6000千克,讓你當警察,你會讓它通過嗎?
生活中啊,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這里提到的幾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其實這里還藏著一個新的、與千克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呢!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去探究一下。
3、想想做做3。
小朋友們,你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當然離不開新鮮的蔬菜。我這里也有一組,看看它們各是多少千克?
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指名2~3人)
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
4、想想做做4。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5、想想做做5。你是怎么想的?體會有多重。
六、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1、小朋友,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跟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吧。
相機出示課題:千克的認識
2、學了一千克,知道了一千克,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我這里有兩個建議,大家看看好嗎?(想想做做6,想想做做7。)
小朋友還可以把了解到的結果記錄下來,或寫成數(shù)學日記,聯(lián)系現(xiàn)實體會數(shù)學內容,進一步增強對千克的認識。
3、閱讀“你知道嗎?”進一步體會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設計理念:
數(shù)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編寫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掌握1克和1千克的關系,能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你們進教室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教室里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呢?
你們想不想仔細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這些秤呢?
那好,就請你們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見過的,哪些沒見過,你能說出秤的名字嗎?
誰能到前面來指著說說,你認識的那種秤的名字呀?
我們教室里的秤大家都認識了,那這幾個秤你認識嗎?(出圖)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雖然這些秤的名字各不相同,但他們的作用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稱重量
師:說的對(解釋:物體的重量也是物的質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會掌握好多與秤、與質量有關的知識。你們高興嗎?
二、新授。
1、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體的重量。
3、用用秤稱的辦法準確的知道物體的重量。
4、學習字母表示的方法。
5、體會1克有多重。在稱量物品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稱來稱。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學會如何認識稱。
6、引出千克這個重量單位。
那你們想想千克這個重量單位多用在稱量什么樣的物體呢?
生:比較大的,重的物體上
師:在生活中稱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單位呢?
生:體重,大米......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生活的孩子,說得真好,通過以上研究,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并和他們交上了好朋友,他們邀請我們去開心游樂園玩,你們高興嗎?好,讓我們學得開心玩的快樂!
第一個游戲:猜猜單位名稱
請你像老師這樣說題,讓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單位名稱,大家快速的判斷對錯,然后請你繼續(xù)出題找其他同學回答,要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
。◣熒樱
第二個游戲
猜猜小組同學的體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計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報告單
(師生互動)
師:說說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實際測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兩組)
總結:同學們的估算能力是逐步從生活經驗中培養(yǎng),提高和積累來的,多用心你會估得越來越準確。
課堂總結: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上,我們開開心心地學習了關于克和千克的知識,還快快樂樂地到游樂園玩了一圈,你能說說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嗎?
生:……
三、總結。
我們共同度過了豐富而又有意義的40分鐘,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準備:天平、彈簧秤、小蝸牛、鹽、多媒體課件等。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教學實錄:
。ㄒ唬┰谏钋榫持刑骄
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買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腸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體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葉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1: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生1:在超市買東西用過電子秤。
生2;我跟媽媽買菜時,見過桿秤、盤子秤。
生3:我舅舅賣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爺賣藥材用的是天平。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齊聲說:一只小蝸牛。
師: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學生臉上洋溢著喜悅,齊聲說想)
師:那么我們選什么秤來稱呢?
生:天平。
。ń處熓痉恫僮,學生紛紛下位圍觀)
師:瞧!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生:l。
師:對!這只蝸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學生興趣很高,紛紛掂量、猜測)
生1:1克。
生2:2克。
師: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稱一稱,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學生操作活動,稍后,就有同學“耶!我們猜對了!重1克”。
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輕喲!
師:1克真的是好輕。大自然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生4:1個小發(fā)卡。
生5:兩塊石子。
生6馬上站起來補充說:必須是小石子,大石子1個就夠了。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如果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shù))(學們紛紛稱方便面、數(shù)學書、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W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師:你能從你的材料袋里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嗎?請各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有的稱,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換物品)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重1千克的物品。(學生相互傳遞,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點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時間長了胳膊有點酸。
生3:他們大小不一樣,都是一樣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師:為什么呀?
生4:輕的東西就多一些,重的東西就少一些。
師: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豎大拇指)。
師:請各小組同學拿出自己的書包、凳子,先估計一下有多重,再來稱一稱。(小組活動,并記錄下估計的重量和稱出的重量。)
。ㄋ模┰趯嵺`活動中鞏固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88頁第一題。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9
教材簡析
“千克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進一步學習質量單位等知識有著重要意義。但是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而且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對千克的內涵和外延比較陌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教學設想
運用引導探索的教學策略,以“用活教材,練活習題,激活課堂”為教學途經,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又應用于生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質量概念;使學生初步了解用秤稱物體以確定質量的方法。
2.注重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一千克重量的概念,體驗一千克的實際重量。
教學難點
一千克重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洗衣粉、沙子、臺秤、白糖、雞蛋、實物投影儀等。
學具:每組有袋裝鹽、一袋物品(小橙、蘋果、雪梨)、臺秤、實驗記錄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猜一猜我有多高、有多重?(學生猜)大家都沒有猜準,老師告訴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56厘米,體重是53千克。(副板書)
。ɡ蠋熢僬垉晌煌瑢W:一個胖的和一矮小的學生來匯報他們的體重和身高。
。ǜ卑鍟
師生l生2(用什么單位)
1米56厘米?米?厘米?米?厘米長度單位
53千克?千克?千克質量單位
師:象這樣表示人的身高、物品的長短時我們可以用長度單位(米、厘米);而表示人的體重、物品的輕重時我們可以用質量單位,質量單位有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的初步認識)
既然它是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你知道它用英文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ㄓ型瑢W會說——kg,老師補充板書)
(設計說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和兩位學生的身高和體重,在比較長度單位的同時引出表示人的體重、物品的輕重時可以用質量單位,而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千克(kg)就是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這使得學生在一種很親切的氣氛中,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在對比長度單位中很自然地記住了一種新的國際單位,由此導入新課,激起了學生渴望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二、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1.猜一猜。老師先拿出一包標有1千克的食鹽和一袋水果,同學們猜一猜哪包重?你有什么好的辦法來驗證呢?(請學生猜,學生產生爭論,若學生說可以掂,師進入2,若學生說用秤稱,進入3)
2.掂一掂。
師讓幾位學生掂一掂這兩樣物品,感受輕重,說一說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ㄔO計說明:通過猜來過渡到認識盤秤,通過猜來進一步感受物體的輕重,通過猜來培養(yǎng)同學們的猜測意識和探索能力)
3.認識盤秤。
師:用手掂后,大家仍有不同意見,到底誰重誰輕,還有什么辦法呢?
生:用秤稱。
師:你認識哪幾種秤?(請同學來說)
(電腦顯示或同學們展示各種秤,電子秤、彈簧秤、臺秤 、磅秤、天平、盤秤等)
老師拿出實物,請學生一起認識盤秤。
師:秤面上1、2、3、4、5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思?在沒稱物品時,秤的指針指向幾?
生:指針指到刻度1,就是1千克,刻度2就是2千克。在沒稱物品時,秤的指針指向O。
4.稱一稱。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每組都有幾袋物品,你們愿意稱一稱嗎?各小組合作稱出l千克物品。
師:每一組稱完以后,小組匯報,填好上表,從表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為什么這一袋1千克蘋果和這一袋1千克蘋果的個數(shù)不一樣?
生:因大小不一樣,大的蘋果每個質量大,1千克蘋果的個數(shù)小,小的蘋果每個質量小,1千克蘋果的個數(shù)大。
。4)掂一掂或提一提,感受1千克物品的重量。
師:剛才大家已經稱出你們組蘋果的質量為1千克,請每個同學掂一掂。
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1千克物品的質量,接下來交換物品再掂一掂。學生進行掂一掂活動。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做個游戲,你們已經感受了1千克物品的質量,知道1千克有多重,這里有3個盒子,你們能不能掂一掂,看一看哪一個盒子是1千克重?
(請3個學生來掂,盒子編上號,掂完以后,再用秤稱并證實)
。ㄔO計說明:感受一千克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在通過學生猜一猜引發(fā)爭論之后,老師著重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索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提一提的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是在自己親身經歷和體驗下感受一千克的實際質量。
在建立了一千克的質量觀念后,再通過猜質量的游戲,滲透估計的思想及方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1千克的質量)
。5)感受幾千克。
、賻煟涸僬埬汩]上眼睛,猜猜手里的書包大約有多重?(生:比1千克重)
你知道大約是幾千克重嗎?(生搖頭,無法估計)
你們想不想知道2千克、3千克或幾千克有多重?
在小組里找一找,放在手上掂一掂,然后再用秤稱一稱。(小組活動后,全班匯報交流)
、诼(lián)系實際。
師:在你的身邊任意找一樣東西,先掂一掂,估計出它的質量,再用秤稱出它的質量。
你能以千克為單位說出生活中你熟悉的物品的質量嗎?
。▽W生匯報,老師展示課件中拍攝到的物品質量)
師:看來,生活中我們常用千克來表示物體有多重。
(設計說明:在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還特別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愛數(shù)學的目的)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基礎題。
。1)媽媽買來4千克西瓜,花了12元,l千克西瓜多少元?
。2)8個蘋果重2千克,照這樣()個蘋果約重1千克。
。3)
2.提高題:亮亮給外公寫了一封信,但外公看了之后,卻笑得直不起腰來,我們看看亮亮寫了些什么呢?
外公:
您好!我已經8歲了,身體很好,體重已達32厘米,身高有120千克,昨天我去春游啦!我們班游玩’的地點是動物園,每張門票價格是5千克,在那里我看到了許多動物,有我最喜歡的重達3000kl的大象和脖子長達2千克的長頸鹿,我玩得可高興啦!
。ㄔO計說明:通過基礎題的訓練,使學生鞏固對質量單位“千克”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千克和幾千克的質量概念,更好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目標;通過提高題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弄清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區(qū)別。而且,通過訓練把數(shù)學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使學生感知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加強學生探索的精神)
四、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
我們知道質量單位還有很多,比如說一枚硬幣的質量,若用千克做單位合適嗎?用什么單位合適呢?(生:克)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xù)去了解,今后我們再共同來研究。
。ㄔO計說明:這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對全課做了較好的總結,而且調動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
作業(yè)設計
1.調查三位同學的體重,比較一下他們之間的質量關系。(要求和目的:可與一個體形較胖的,一個體形較瘦的和一個中等體形的同學聯(lián)系,相互告知自己的體重,比較體重;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2.想一想:1千克棉花與1千克鐵比較,哪個重一些?(目的: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棉花和鐵感覺上好像一輕一重,但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樣重的)
3.游戲:由爸爸媽媽選定家里某一物品,讓你猜一猜這個物品有多重?你有哪些方法?(目的: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學生實際操作并與爸爸、媽媽討論,匯報采用的方法應有: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等)
教學反思
《千克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九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教材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質量概念。
《千克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看似簡單,其實難以把握,主要是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經驗告訴我,孩子接受知識必須是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這個過程不能完全由老師來包辦。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多方位體驗。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
1.走進生活,激發(fā)興趣。
學生在生活中對物體的輕重已經有所體驗,只不過由于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只靠觀察得到,所以教學開始首先通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和兩位學生的身高和體重,在比較長度單位的同時引出表示人的體重、物品的輕重的質量單位,使學生在已有的生活基礎上,在對比長度單位中很自然地記住了一種新的法定單位,由此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質量單位的欲望。
2.操作體驗,認識概念。
在教學中,老師著重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索的學習氛圍,組內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提一提的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了1千克的重量。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后.再通過猜質量的游戲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逐步感受幾千克的重量,在設計中滲透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愛數(shù)學的目的,體現(xiàn)了“在需要中學”的思想。
3.運用圖片、實物,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集體觀察了學生帶來的各種秤和配套的教學圖片,目的在于突破難點、加深印象。了解商店物品的質量,介紹各種秤的名稱及盤秤稱量方法;讓學生稱2千克、3千克及幾千克等物體的重量。
本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以“體驗”為學習形式貫穿始終。但我想,對于什么是體驗?究竟怎樣體驗?學生是否體驗到了?體驗到了什么?還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0
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簡單的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掂一掂、稱一稱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認識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質量的觀念。
課時安排:
認識千克1課時
認識克1課時
練習五1課時
第1課時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難點: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準備:臺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學時間:年月日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160-70=504×=7×4-5=5×700=
52+48=7×500=78-49=
二、教學設計:
。ㄒ唬┣榫常和瑢W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ǘ┙虒W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著數(shù)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并記在心里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shù)數(shù)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三、鞏固練習
基礎訓練: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shù)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圖片,了解數(shù)學信息。
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據剛才說出的數(shù)據提出數(shù)學問題,口答解題。
4.“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
掂一掂稱一稱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個雞蛋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四、作業(yè)設計:
我會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稱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單位。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了解單位與工具
1、了解質量單位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說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tǒng)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容。
2、認識工具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教師出示一小勺鹽(重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來稱?
經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介紹天平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稱鹽
教師示范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說一說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說一說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討論:你認為什么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分組活動: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寫記錄單。
2、獨立作業(yè),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后延伸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6-06
認識克與千克教學設計05-28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4-02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7篇04-05
認識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2-23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02-13
《認識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4-16
克千克教學設計02-16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