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老師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的寫法。
4.激發(fā)學生對懷特森的贊嘆和敬佩之情。
5.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tài)度,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探究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的原因。
【課前準備】
搜集關于不迷信權威的科學事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zhàn)攻關、善于發(fā)現(xiàn)、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僬n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谧髡邽槭裁凑f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回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后交流自己的體會。
2.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不迷信權威的事例。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具體的一件事,為我們闡述了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道理?茖W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zhàn),只有我們才會擁有善于發(fā)現(xiàn)、探求真知的能力。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
1.通過寫景,學會細致的觀察生活與大自然,養(yǎng)成留心觀察、樂于及時記錄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2.通過接觸、描寫、贊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習作讓學生掌握一定寫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引導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養(yǎng)成習作之后認真修改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細致的觀察生活與大自然,養(yǎng)成留心觀察、樂于及時記錄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描寫細致,感受真實。
課前準備 :
課前引導學生走進景,觀察景。
1.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景物重點觀察。
2.準確地把握景物特點。
3.把自己最感興趣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基礎,教者有意識地的在課前讓學生走進秋天,感受秋天的美麗,為寫作積累了素材,減輕了課堂習作的難度!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主題
。ń處煶鍪咀约杭倨跁r游玩拍攝的照片)講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經(jīng)歷。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苯處熢谡n堂教學中,從實際出發(fā),利用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利用課件讓學生感悟秋天的美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苗,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情境!
二、交流信息,激發(fā)寫作興趣
1.師:我想我們都喜歡出去游玩兒,去擁抱大自然,想必你們也定有難忘的經(jīng)歷?能告訴我們嗎?
生自由交流。
2.師:是呀,通過剛才的交流,讓我們回憶起了難忘的快樂時光,與其回憶,還不如動筆記錄下這一串串足跡,那樣看起來更清楚,對吧?
【設計意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實際出發(fā),利用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利用自己的經(jīng)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苗,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情境。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明確寫作內(nèi)容,做到寫作時言之有物!
三、片段賞析、發(fā)現(xiàn)寫作方法
1、師:我們到風景區(qū)游覽,欣賞自然風光,增長見識,留影拍照,真是一件樂事。那怎樣給自己最喜愛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討論一下,一會我們來獻計獻策。
生討論。
2、師:誰有好的建議,快給大家說說!
。▽W生初步談到:(1)按一定順序,也就是旅行的順序來記,這樣更清晰;(2)要圍繞照片的內(nèi)容來寫,把那里的美麗景色生動的描繪出來;(3)可以把其中一個地點和內(nèi)容作為一個重要部分,精彩片斷;(4)要圍繞快樂來寫,寫出旅途的難忘。)
對于以上的建議教師要給與及時地引導、歸納和鼓勵。
3、師:我也給大家介紹兩種觀察景物的方法,一種就是定點觀察。如站在公園某一角,對公園進行由遠及近的觀察。又如我們登上塔頂,從東南西北四個
方向對塔下景物進行觀察。二就是移動觀察,它又叫移步換位法。就是隨著腳步的移動變換位臵,一處一處地進行觀察。選好了觀察點,就是確定好了寫的順序。如這樣,就有條理有重點地寫下了作者去公園所看到的景物。
4.范文引路。(出示范文)
秋天是迷人的,也是五顏六色的。
記得上次去公園玩,我看到了一片火紅的楓林,一片片楓葉看上去那么可愛,那么充滿生機,像天邊的晚霞,像夢中的油畫。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迸,秋天是紅色的!
我繼續(xù)往前走,路旁開滿了雪白的百合,聞一下,還帶著露珠的芬芳。百合雖然沒有菊花的燦爛,也沒有牡丹的華貴,但他們清新脫俗,形態(tài)高雅,令人百看不厭。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停下來,坐在路邊的木椅上想,現(xiàn)在是豐收的季節(jié),農(nóng)民伯伯田里的稻谷已經(jīng)熟了吧;秀遍g,一幅畫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沉甸甸、黃澄澄的稻穗壓得稻稈抬不起頭,秋風吹過,掀起陣陣稻浪,我沉浸在無比的喜悅之中。哦,秋天是金黃色的!
啊,秋天,我是多么迷戀你!我已經(jīng)醉倒在你色彩繽紛的懷抱之中了!
(1)同學們看了這篇文章,覺得秋天美嗎?要怎樣寫才能把秋天描繪得更美呢?
(2)學生發(fā)表看法,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有了素材,只能解決言之有物,而怎樣使文章寫得更好,需要教師的指導。課堂上采用范文引路的方式,對寫法加以暗示,使學生明白了該怎樣表達!
四、學生寫作。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作文情況并適時給予引導。
五、品析評價,升華主題
1、請同學們品讀自己的文章,將最滿意的句段朗讀出來,讓他人分享,方便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2、推薦、評析同學的作品。 教師側重選擇兩類文章:
(1)條理清楚,內(nèi)容具體,重點突出,結構好。
。2)語言優(yōu)美,對景色、心情、語言等的描寫較生動,且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評一評,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3、剛才,我們欣賞了幾位同學的作文,相信對每位同學都有所啟發(fā),下面我們來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議大家可以用方位、時間等順序來構成文章,這樣可以讓人視野清新,把筆墨多花在自然景觀的特點上。聯(lián)系自己的感受,把畫面呈現(xiàn)于腦海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寫出來。
。1)學生自己修改。
。2)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幫學生解決,對部分學生幫他們開拓一下思路,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隨機點拔。
4、小組內(nèi)相互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5、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師生互評,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修改。
6、將最佳作品推薦給老師,并在班級展板上展出。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互動,將作文臵于一種交際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廣泛地交流,抒發(fā)了真情,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使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板書設計:
用 心 觀 察 真 情 表 達
。 .. .
教學反思:
張開想象的翅膀 品味人間的真情 梁愛梅。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和用意,體會到人應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3、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和用意。
教學難點:體會人應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交流導入:
1、板書“最好的老師”,說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
2、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好老師的標準,作者心目中的最好的老師又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讀通讀順。
2、讀讀記記下列詞語: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 出示題目檢測詞語。
3、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什么樣的老師?用文中的哪句話可以概括?(抓出“個性”句)
三、默讀課文,解決重點
1、思考:課文哪里寫出了懷特森先生是“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2、全班交流
四、再次默讀,突破難點
1、思考: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的獨特、出人意料的舉動難道是為了嘩眾取寵嗎?他有何用意?給學生帶來什么好處?
(此處問題不夠簡潔是為了讓學生在思辯中深刻認識懷特森先生,從而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老師是他最好的老師。)
2、全班交流,老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解題。
3、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推出第二問:如何去接近真理?
。▽W生可能迷糊,師可引導學生你們的知識是從哪來的`開始一步一步探討。出現(xiàn)卡殼時交流時可適時播放課外資料,讓學生體會到要接近真理要掌握正確的知識,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聯(lián)系課文、課外資料或切身實際來談體會)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
蜜蜂發(fā)音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學“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一科學發(fā)現(xiàn)出自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之手,確實難能可貴!無數(shù)生物學家沒有發(fā)現(xiàn)的奧秘,小小的聶利發(fā)現(xiàn)了;成年人沒有懷疑過的來自書本的“定論”,聶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報》的報道說,聶利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不復雜:她先是偶然發(fā)現(xiàn)翅膀不振動(或被剪下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后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找到了蜜蜂的發(fā)聲器官。
如同許多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一樣,發(fā)現(xiàn)過程本身也許并不曲折,關鍵在于發(fā)現(xiàn)者是否勇于向“定論”提出質疑,向科學權威提出挑戰(zhàn)。體現(xiàn)在聶利身上的勇于懷疑的精神,比“蜜蜂的發(fā)聲器官”這個發(fā)現(xiàn)本身更為可貴。
五、回顧全文,探討寫作手法
1、假如你來寫“我最好的老師”,你會怎樣寫?
2、快速瀏覽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與剛剛自己的寫作思路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根據(jù)學生回答,點出以事見理的寫作手法。鼓勵學生在寫作中積極運用。
六、教師小結結束該課我最好的老師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tài)度,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熊瑛,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老師。我的學生都喜歡叫我熊貓老師,我一點兒也不生氣,因為她們這是表示很喜歡我,你們會喜歡我嗎?
一、揭題質疑
1、今天,熊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第21課,看老師恭恭敬敬地寫下這個題目《我最好的老師》
。R讀課題)
2、讀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打開書114面,如果你用心讀課文,把自己當成文中的“我”,不但可以回答所有的問題,而且會有更多的收獲,現(xiàn)在用心誦讀。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ū疚闹v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三、分項解讀
(一)“哪門子老師”
1、不過,課文中出現(xiàn)過這樣一段話寫這位最好的老師,我們來讀一讀:不用說,我們?nèi)細庹恕_@算什么測試?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小黑板出示)
2、話出總有因,在書上找一找,什么原因讓我們氣炸了。
3、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作何反應?
4、不用說,我們?nèi)細庹。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板書)
(二)“最好的老師”
1、過渡:愛因斯坦說,要得到學生的尊敬,惟一的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這樣看來,懷特森先生不論德才都不能受到學生尊敬,可是,作者卻稱他為“最好的老師”。
2、話出總有因,在書上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然后扮演懷特森先生教育一下這些目瞪口呆、蒙在鼓里的孩子們。(自讀—指名—交流)
哪位懷先生先來試一試。
3、(出示語段)來,讓我們深深地銘記這句話,背下來——每一個都不能忘記,每一個人都要銘刻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zhèn)蔚哪芰Γ瑫r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三)“終身受益”
1、既然如此,懷先生大可不必花樣白出地糊弄我們,直接告訴我們不是一樣嗎?
2、這就叫—終身受益(板書)。他讓他的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讀三遍,讀進去,想出來,背下來。
3、人們都把老師稱作園丁,實際上,種花容易樹人難,他想的不只是孩子的一時,而是孩子的一世,誰說他不是最好的老師呢?
四、拓展延伸
1、你有最好的老師嗎?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吧!他就坐在后面嗎?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好嗎?
2、你們想聽老師的老師的故事嗎?(師講述《我最好的老師》)
3、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懷特森先生是作者最好的老師,謝老師是我最好的老師。因為他們都是讓我們終身受益的老師。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5
一、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用幾件事去表現(xiàn)人物的寫法。
二、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語句揣摩人物性格特點。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查工具書,辨析下列各組字的形、音、義。
立即()既然()孤單()弧形()
卷曲()證券()蜜蜂()秘密()
褪色()卜問()放假()察覺()
2.給加點字注音
榆錢黑痣狡猾焚燒勸慰糾紛依戀時辰磕頭暑假調皮
3、記敘的要素:
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目標展示】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用幾件事去表現(xiàn)人物的寫法。
2.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老師、
尊敬老師的良好品德。
【新知研習】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魏巍,原名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及長篇小說《東方》等!段业睦蠋煛芬晃氖亲髡哂1956年9月29日為《教師報》所寫的回憶性散文。課題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師”是作者小學時的教師蔡蕓芝先生。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部分:(第1至2節(jié))寫最使“我”難忘的是蔡蕓芝先生,以及蔡老師給“我”的總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節(jié))寫“我”與蔡老師之間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15節(jié))寫“我”與蔡老師分別了。
2.第二部分記敘了有關蔡老師的哪幾件事?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討論并歸納:
、俨汤蠋熂傺b發(fā)怒;
、诶蠋熃涛覀兲瑁
、劾蠋煄覀冇^察蜜蜂;
④老師教我們讀詩;
⑤我們看老師寫字;
、蘩蠋熍懦液屯瑢W之間的小糾紛;
、呶覊衾飳。
其中,前五件事略寫,后兩件事詳寫。文章記敘了師生之間的七件小事,始終貫穿著“愛”——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這樣安排,突出了老師對“我們”的愛,有主有從,有詳有略。
3、內(nèi)容探究
1.提問:蔡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在我的記憶里,她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
直接說明蔡老師的溫柔和美麗。
。2)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從來”“好像”“輕輕”“笑”等詞語充分說明了蔡老師溫柔,熱愛學生。
(3)她教我們跳舞,讓我們觀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
這些說明蔡老師熱情、慈愛的性格。
。4)蔡老師排除“我”和“小反對派”的小糾紛。
說明蔡老師慈愛、公平、偉大的性格。
2.提問:“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生?對老師懷著什么樣的情感?結合課文適當分析。
討論并歸納:
(1)“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睂懗觥拔摇钡恼{皮、機靈,表現(xiàn)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現(xiàn)“我”的天真活潑。
(3)接近文學、愛好文學、模仿老師寫字的姿勢,說明“我”聰明、好學、尊敬師長。
。4)夢里尋師,更表現(xiàn)“我”尊敬愛戴老師。
【歸納總結】
蔡老師是一個溫柔、熱情、慈愛、公正、偉大、熱愛孩子的老師!拔摇笔且粋機靈純正、天真活潑、尊師好學的學生。
記敘文中的議論抒情,使文章情理兼具,有助于直接抒發(fā)作者強烈的感情,使師生之情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鞏固拓展】
從上學到現(xiàn)在,大家接觸過的老師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請你介紹一位讓你尊敬愛戴的老師,并說說為什么讓你尊敬愛戴。
。1)要求學生用具體的材料來說明;
。2)指導學生在敘述時表達自己的感受;
【預習指導】
預習《展示華夏文化魅力》
。1)正確朗讀下列字詞:
魅力榀剔透貝聿銘犢遺孀遴選軒然摩天
縈系華廈瑋水榭躋身賦予抉擇勘察
。2)了解詞義,掌握寫法:
晶瑩剔透相得益彰變幻莫測別具匠心
軒然大波力排眾議當之無愧聲譽卓著
。3)用一兩句話介紹并評價一些國家和城市的標志性建筑物。
。4)比較具體地說出貝聿銘在建筑設計方面的主要成就。
。5)理清文章思路。
。6)課文是如何選取典型事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shù)貙懾愴层懙模?/p>
【板書設計】我的老師魏巍
、俨汤蠋熂傺b發(fā)怒;(感情線)
、诶蠋熃涛覀兲瑁焕蠋煇邸拔覀儭保ㄖ鳎┗貞
、劾蠋煄覀冇^察蜜蜂;(略)依戀
、芾蠋熃涛覀冏x詩;思念
、菸覀兛蠢蠋煂懽郑徊汤蠋
、蘩蠋熍懦液屯瑢W之間的小糾紛;“我們”愛老師(從)
、呶覊衾飳。(詳)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描寫的故事,讀懂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tài)度,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3、補充《我的老師》,與本文對比閱讀。
4、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反復閱讀,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2、理清文章脈絡,進一步學習通過一個具體的事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的寫作方法。
3、探究作者的心理變化,學習作者欲揚先抑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補充資料,導入新課
1、課前演講。
2、贊美老師的詩句、名言導入。
古人用這樣的詩句贊美老師?
學生交流
教師補充,學生齊讀。
先讓學生試著填寫,教師補充。(孩子齊讀)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杜甫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
孔子的弟子顏回這樣評價他的老師: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老師的學問,越抬頭看,越覺得高;越用力鉆研,越覺得深?吹剿驮谘矍,忽然間它又在身后,讓人難以琢磨清楚?鬃咏逃龑W生循序漸進,善于誘導,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一定的禮節(jié)來約束我的行為,使人要停止學習也不可能。
一代偉人毛澤東這樣評價他的老師徐特立: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xiàn)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優(yōu)秀作家大衛(wèi)·歐文這樣評價教過他的一位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
二、預習展示,大膽質疑
1、小組展示預習成果。
2、練習鞏固。(小組接力完成)
3、學生質疑。通過這個小組的展示,你們對課文有了新的了解,還有什么疑問嗎?和孩子們一起梳理問題。
三、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最好”的老師?
。▽W生在用課文的句子來回答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
1、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教學方法獨特表現(xiàn)在哪里?出人意料的`舉動是什么?
學生交流
預設:
。1)“很簡單”,懷特森先生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因此,你們記在筆記本上的全是錯誤的信息!崩蠋熤v課的信息都是錯誤的,我們做的課堂筆記也是錯誤的信息。
。2)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毕M覀兌嗳グl(fā)現(xiàn)問題,大膽提出來。
。3)科學課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
2、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zhèn)蔚哪芰,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是懷特森老師通過這一堂關于“貓猬獸”的課,想要告訴學生的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輕信老師和專家的說法,要敢于懷疑。
3、“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這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是懷特森老師創(chuàng)造和營造的,也就是在科學課上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不斷論證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懷疑的精神。
4、“懷物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從兩個不要你體會到了什么?
書本、權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和接受的知識。句子中的兩個“不要迷信”強調的是一種懷疑的精神,強調要通過獨立的思考去獲取知識。
你能不能通過舉例來理解這句話?
資料拓展
資料一:蘇格拉底的蘋果
一次,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給學生們講課,他手持一個蘋果,在學生中間轉來轉去,不斷地問學生聞到了什么香味嗎?很快,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說他聞到了蘋果的香味。接著,學生們接二連三地站起來,說自己聞到了蘋果的香味。最后,全班只有一個學生,說他并沒有聞到什么蘋果的香味。這個學生名叫柏拉圖。蘇格拉底說,柏拉圖是對的,因為他手中的蘋果是一個假蘋果。
資料二: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
蜜蜂發(fā)聲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論文《蜜蜂并不是靠振動翅膀發(fā)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聶利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不復雜:她先是偶然發(fā)現(xiàn)翅膀不震動(或被剪下的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后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找到了蜜蜂的發(fā)聲器官。
讀了以上兩篇小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讓我們再來品味懷森特老師的這句話: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zhèn)蔚哪芰,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過渡語:作者一開始有沒有意識到懷森特是最好的老師呢?
四、探究變化,學習表達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我”及同學們情感變化的句子。
2、全班交流,出示句子。
你讀出了怎樣的情感?(預設:驚訝、生氣、贊美)
。1)“他把卷子發(fā)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畫上了紅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jù)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而且,吃驚的并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
什么叫“目瞪口呆”?課文中還有哪些詞語能體會作者這種感受呢?(竟然)
在自己平時的生活,你遇到過讓你“目瞪口呆”的事嗎?想想在那種情況下的感受?再讀一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驚訝來?
。2)“不用說,我們?nèi)喽細庹。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又算哪門子老師?”
改為陳述句,出示兩組句子,比較語氣有什么不同。
假如你是懷特森的學生,你現(xiàn)在怒火中燒,你會怎么讀?那就讀出來。小組合作演一演讀出生氣的表情,指導朗讀。
(3)這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教訓。
這個教訓就是?全班同學以零分的慘痛代價就換來這樣一句話到底值嗎?(值。)這個教訓讓學生刻骨銘心。
4、我立刻看著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總結寫法:欲揚先抑。
五、展開想象,課堂練筆
同學們,當他的一位朋友說:“他怎么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作者卻堅決地說:“不,你的看法錯了!奔偃缒闶俏谋镜淖髡,你會怎樣去為自己的老師辯解呢。
學生練筆,交流。
同學們想象得多好,把你們寫得補充到文中行不行?看似平淡的語言,卻充分的肯定了老師的做法,包含著作者對老師深深的情感,意味猶盡,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六、推敲對比,學習方法
補充閱讀魏巍《我的老師》,找出相同與不同之處,在對比習得方法。
七、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課文內(nèi)容回顧,完成填空。學習一個具體事例說明一個道理的方法。
2、學以致用,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過遇到這樣的人,他讓你明白了怎樣刻骨銘心的道理,課下寫下來和我們一起分享。
教后反思
《新課程標準》第三學段指出:“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睂W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結合六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積累,我首先放手讓學生預習,小組合作展示學習結果。學生展示完后,還有什么疑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針對問題進行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和抽象的科學精神。本文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補充了另一篇課文,讓孩子在對比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小組合作在本課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從展示預習,到問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效果看,六年級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詞語、課文內(nèi)容掌握較好,并且能根據(jù)重點句子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做老師的就是在學生初步認知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圍繞重點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從而深入的感悟文本。
根據(jù)學段特點,以篇章訓練為主,沒有逐段的進行分析,而是從探究最好的老師展開討論,由情感變化的句子感悟作者對老師的態(tài)度,對老師教學方法的認可,同時也是對第一個問題的延伸。
拓展文本,實現(xiàn)憑借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學習過程中補充同類型的作文,讓學生學會比較和鑒別,表達方法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
適當補充了資料,讓孩子更加深刻的認識了不迷信書本,也不迷信權威的重要意思。
課后,雖然老師們也給予我真誠的肯定和鼓勵,但認真反思之后,還是覺得有些地方?jīng)]有做好:學生的回答局限于書本,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以更深層次的感悟。在問題的探究上放手不夠,教師牽引的還是有點多,語言不夠精煉。對學生鼓勵性評價還是要加強。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恒,誤以為獻血會死,但為了搶救受了重傷的同伴,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當問他為什么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恒獻血時神情、動作的細致描述,生動地展現(xiàn)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好品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識:
⑴ 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
、 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
、 鞏固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 學會在讀中逐漸深入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⑶ 練習表達自己的心理活動及感受的能力。
⑷ 培養(yǎng)默讀思考,細讀品味,表達感受的讀書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自始至終整體把握文章,通過多種方法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抓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及課外資料幫助學生在情景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不斷的品讀中,突破重難點,揭示文章主題,感受到朋友的深刻含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教學重難點】
體會描寫阮恒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了解他當時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輕松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朋友嗎?你覺得什么是朋友?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對朋友,看看從這對朋友身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題目中“她”指的是誰?“我”指的又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開火車讀課文,糾正讀音。
3、說一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你對文中的人物又有了哪些了解?從哪兒了解到的?想好后和同桌說一說,然后在全班匯報。
1、說說“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2、讀讀課文,說說迫在眉睫的是什么事。
3、為什么說這件事迫在眉睫呢?找出書中的語句讀出來。
4、指導朗讀。讀出急迫的語氣。
四、細讀課文,突破難點
1、默讀課文,深入思考,畫出描寫阮恒的表情與動作的詞語,畫完后讀一讀,再想想他當時是怎么想的。
2、補白練習,探究阮恒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
3、品讀重點句段,體味情感:
、 揣摩句子,學生試讀。
、 針對不足,教師范讀。
、 激情引導,反復練讀。
、 展開想象,進行演讀。
五、創(chuàng)設情境,練習表達
1、教師用語言進行熏陶感染。
2、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的心里有著怎樣的想法?最想說些什么?
3、提煉“凡人名言”。
六、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課后讀一些讓你感動的關于朋友的文章,并推薦給同學們。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8
(過渡語)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學指導的要求,開始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請舉手示意。
。ㄒ唬┳詫W指導
1、結合課下注釋并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背景。
2、自由朗讀課文,把你朗讀過程中遇到的生字詞或你認為是應該重點掌握的字詞勾畫出來,注意關注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不明白的查字典或求助解決。
3、思考文章回憶了蔡老師的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這幾件事中,詳寫了哪幾件,略寫了哪幾件?為什么這么安排詳略?
。ǘ┳詫W檢測
要求:在學案上完成自學檢測題目,書寫認真、規(guī)范,不能亂涂亂畫,同桌互相檢查并用紅筆糾錯。
1、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魏巍,原名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小說《東方》等。
2、根據(jù)字音寫出相應漢字或給加粗的詞語注音。
kē(磕)頭tuì(褪)色yú(榆)錢黑痣(zhì)
焚香(fēn)狡猾(jiǎo huá)卜問(bǔ)糾(jiū)紛
3、結合課文內(nèi)容填寫。
本文共記敘了七件難忘的'事情,分別是蔡老師假裝發(fā)怒,老師教我們跳舞,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老師教我們讀詩,我們看老師寫字,老師排除我和同學小糾紛,我夢里尋師。其中前五件是略寫,從“面”上寫蔡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教育、愛護和影響;后兩件是詳寫,從“點”上寫我印象最深刻、最刻骨銘心的,也最能表現(xiàn)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思念、依戀之情的事。這樣詳略是為了抒發(fā)我對蔡老師的愛戴、依戀、思念之情,使文章結構疏密有間,感情濃度步步加深。
概括事件要素,六要素、簡要概括。
。ㄈ┪业囊苫
。ㄟ^渡語)請你將自學和測試過程中的疑惑舉手提出來,請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細膩、傳神的描寫方法,和質樸的語言。
2、體會文章思想內(nèi)容,樹立尊師愛生思想。
【學法指導】
、蓖ㄟ^多種形式的朗讀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
、沧约喝グl(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從而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⒊在討論分析中合作學習,促使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
【溫故知新】
1、快速搶答:本文圍繞老師寫了哪幾件事?
2、理出本文的感情線索:“我”的蔡老師。
【合作探究】
1、你認為文中的蔡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生?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記敘文主要運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但有時為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也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文章感情的表達蘊含在平實的字里行間,細讀課文,結合括號里的提示,體會作者的情感。
。1)、“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多么的依戀!”(全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里為什么改用第二人稱“你”?)
。2)、“在一個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如果刪去“在一個孩子的眼里”行不行,為什么?
【拓展延伸】
當“我”遭到其他孩子的`奚落時, 蔡老師給“我”寫了一封“勸慰信”。信中寫了些什么呢?請你根據(jù)上下文展開聯(lián)想,補寫出這封信的內(nèi)容。
提示:一定要以 蔡 老師的口吻來寫,可別掉了“你是一個心清如水的孩子”這句話。
【當堂檢測】
1、結合上下文理解句中加點的詞語。
(1)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2)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
2、本文共寫了七件事:A.假怒 B.教舞 C.觀察蜜蜂 D.教讀詩 E.處理糾紛 F.看寫字 G.夢中尋師。
其中,表現(xiàn)老師對學生的溫柔、慈愛的是_____________;寫學生對老師的熱愛、依戀的是_____________;寫得詳細的是_____________。
11.蔡老師的性格特點可用“_____________”來概括,文中“_____________”這句話是蔡老師對學生感情的根本點。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01-14
《我選我》教學設計05-10
《我就是我》教學設計06-20
老師教學設計01-11
我的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03-15
我與地壇教學設計03-22
我的舞臺教學設計03-29
《我的舞臺》教學設計02-24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