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采薇》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07 00:46:37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采薇》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采薇》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教學設計

      《采薇》教學設計1

      一、設計意圖

      《詩經(jīng)》是中國詩歌浪漫主義的源頭,年代久遠,不易理解!对娊(jīng)·采薇》閱讀起來難度有點大,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就沒法在一節(jié)課內(nèi)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務。但如果布置好預習,學生預習工作抓得好,這節(jié)課就可以把主題很好地挖掘出亮點來。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嘆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于忍受悲傷和痛苦、不甘于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并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說,他是弱小的;從他不愿屈服于命運的擺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說,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nèi)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jīng)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jīng)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nèi)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

      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zhàn)爭;钪蜁黄染砣脒@場戰(zhàn)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向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

      所以本課可以以探究的方式來深入解讀其中的奧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研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2、培養(yǎng)學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質(zhì),深入探究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1、能自行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熟讀成誦。

      2、從詩歌的時代背景,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適當延伸拓展,啟發(fā)思考。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戍邊戰(zhàn)士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由表及里,抓住本質(zhì),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邊戰(zhàn)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并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難點:結(jié)合時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四、教學過程

      1、提出預習要求。

      2、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3、確定主題。

      4、充分預習,提出問題,由組長收集問題,并組織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老師。

      5、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

      通過學生自己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預習,獨立思考,通過課前組織解決一般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同時可以把簡單的問題提前處理而不占用課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總結(jié)歸納:

      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fā)樂觀豪邁、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渾厚,筆勢豪放。

      與教師一起回顧,總結(jié)。

      旨在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知識點。

      布置作業(yè):“半個百姓半個兵,半碗黃沙半碗風,多少將士思鄉(xiāng)夢,盡在萬古荒原中!薄獮豸斈君R“西北邊境第一連”

      問題:當今戍邊戰(zhàn)士的家園之思有何深遠的根源?

      課后作業(yè)。學生獨立完成?梢哉{(diào)查,可以查找資料。

      《采薇》教學設計2

      一、了解《詩經(jīng)》,引入課題。

      1、(課件展示《詩經(jīng)》,)大聲呼喚它!

      2、師:《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对娊(jīng)》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又稱“詩三百”。分《風》、《雅》、《頌》三部分。(課件演示)

      3、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品味《采薇》中一個經(jīng)典名句,請同學們打開書……(課件出示教材)

      二、讀準詩歌,把握基調(diào)。

      1、同學們自由誦讀。

      2、指名個別讀,注意“薇、雨、霏”的讀音。

      3、結(jié)合注釋初步理解。

      4、引入課外學習資料。(課件演示)[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遠征戰(zhàn)士離開邊關,孤獨地行走在回鄉(xiāng)途中。道路崎嶇,又饑又渴。此刻,他遙望家鄉(xiāng),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無數(shù)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xiàn)!恫赊薄,就是三千年前這樣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

      5、指名個別再讀。

      6、同學們,讀了這許多遍,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詩中這兩句有什么特點呀?

      7、檢測問:“昔”指何時?“往”去何方?“我”指誰?“今”又指何時?“來”去何方?

      8、哪一句是這位遠征戰(zhàn)士的回憶?(課件出示)

      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ㄒ唬┮髡b品析

      1、誦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想象畫面。

     。、出示《清平樂·村居》,誦讀,想象畫面。面對此情此景,這位士兵呢?——征戰(zhàn)沙場!他愿意嗎?

      3、大丈夫仗劍遠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戰(zhàn)沙場嗎?出示課件。(周宣王執(zhí)政的前夕,玁狁(xiǎnyǔn)曾乘周王朝動亂和遭遇大旱災,侵擾我國北方邊境。)

      4、在“不得不去”面前,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父母、兄弟、子女、妻子、親朋好友、門前的那棵柳樹……)

      5、出示《長相思》體會戰(zhàn)士在外征戰(zhàn)的情感。我想,此時此刻也就只有一詞可以形容的心情了——“依依不舍”。

      6、(課件出示詩句)指導讀出味!我們的古詩文不僅僅有文字的意思,更有聲音的意義。嘗試練習“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吟誦的時候?qū)ⅰ耙酪馈甭曇粞娱L,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與親人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文化探尋

      1、其實,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說法,哪位同學能借用詩句來印證一下?(課件出示相關詩句)

      2、學生猜測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送別詩文寫到“柳”3、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是有自己的意象系統(tǒng)的.,很多事物都有它獨特的含義,比如:流水——一定會和時光流逝有關;浮云——基本與游子有關……這些意象都源自于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折柳相送的意向典故源自于《詩經(jīng)》,“柳”“留”同音,有挽留之意;還有一層意思,柳樹好種易活,俗話說“無心插柳柳成蔭”,折柳相送之中有對親人朋友的祝愿,希望他們能像柳樹一樣快速適應環(huán)境。

      四、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就這樣,這個士兵帶著對家園的思念,帶著對親人的眷戀,踏上了漫漫征程;蛟S是一年,或許是三五年,亦或許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闭鞣蚧貋砹耍。ㄕn件出示后句詩,齊讀)

      2、“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位歸來的征夫卻——(課件出示: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4、一位凱旋的戰(zhàn)士回歸故里怎能如此凄慘?如此悲涼?這樣一位戰(zhàn)士凱旋而歸,照理說應該有些什么?吟誦《木蘭辭(節(jié)選)》感受戰(zhàn)士凱旋而歸的心情。

      5、出示《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吟誦感知戰(zhàn)爭的悲壯凄涼。

      6、出示《十五從軍征》,吟誦感知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

      7、凱旋而歸的這位征夫呀,沒有了絲毫的喜悅;僥幸活下來的征夫呀,沒有了半點慶幸!為什么?為什么?征夫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撫今追昔,仰天長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為何雨雪菲菲?

      8、可是仰天長嘆,誰又能聽得見呢?還不是只有那——雨雪霏霏!填空練習:昔日沒了,只有——雨雪霏霏!

      9、哀兮!悲兮!這“雨雪!霏霏——”中“雪”是入聲字,要做到短促急收藏,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之感!“霏霏——”延長,不正是這位回鄉(xiāng)征人內(nèi)心凄苦的真實寫照嗎?

      10、出示《采薇》,教師吟誦整首詩。

      11、集體練習吟誦全詩。

      板書設計:

      詩經(jīng)采薇(節(jié)選)

      昔往

      楊柳依依——不舍

      戰(zhàn)爭之禍

      今來

      雨雪霏霏——悲涼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采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進一步認識故鄉(xiāng)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習文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探究學習,探討詩歌中的鄉(xiāng)思情結(jié)的內(nèi)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3、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二、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惫湃苏J為經(jīng)過《詩經(jīng)》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

      《詩經(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它開闊、豐盈、簡潔、生動。從詩經(jīng)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從詩經(jīng)中走來的男子歷經(jīng)滄桑,豁達堅毅,從詩經(jīng)中流傳出的故事飄渺悠長,哀婉凄美。

     。ǘz查預習

      在講解新課之前,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復習和預習情況。

      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游戲,文學常識搶答

      請聽題:

      1,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什么主義的詩歌總集?——現(xiàn)實主義

      2,詩經(jīng)共有多少首詩?——305首

      3,詩經(jīng)共分為哪幾個部分?——風、雅、頌

      4,詩歌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有哪三個?——賦、比、興

      5,它所收錄的詩歌是從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

      6,“風包括了多少個地方的民歌?又叫什么?”——15個,“十五國風”

     。ㄈ┏踝x課文

      老師:大家都看完了嗎?詩經(jīng)大都是四言詩,朗讀的時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大家根據(jù)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課文。

     。▽W生朗讀課文)

      大家讀得都不錯,不過朗誦的感覺還是缺了一點,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放一段音頻,聽聽看名家是如何朗誦的。(放音頻)

      老師:大家都已經(jīng)默讀了,也一起朗讀了這首詩,相信現(xiàn)在應該對這首詩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現(xiàn)在我們就來具體的翻譯這首詩歌。

      就著課下注釋,弄懂詩歌的意思,并將詩歌按照上節(jié)課所教的節(jié)奏朗讀一遍。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莖葉變粗硬。說回家呀說回家,今年陽月又已臨。王室公事無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靜。憂思在心真痛苦,我今遠行難歸省。

      評說:這三章說了兩層意思,一是歸途中追憶思歸之情,二是敘述難歸的原因。

      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復沓并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fā)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這種心情越發(fā)急切難忍。詩以采薇起興,采集薇菜果腹,表明戍邊生活的艱苦,且“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循序漸進,除了刻畫薇菜從破土發(fā)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還同“歲亦莫止”、“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眼見著歲初而暮,物換星移,總是“曰歸曰歸”卻總不能歸,使我對能不能再見到家人由“憂心烈烈”到“憂心孔疚”。那么,為什么戍役難歸?后四句做了層層的說明:遠離家園,因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因為戰(zhàn)事頻頻,以致音訊難遞;無暇休整,因為王差無窮。究其根本原因,即“玁狁之故”。戀家思親的個人情結(jié)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相互交織著,它們雖然互相矛盾卻同樣真實。在詩的開始用重章復沓的形式反復詠嘆,形成了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朗誦這三章。感受《詩經(jīng)》重章復沓的章法所帶來的音樂美。《詩經(jīng)》的這種結(jié)構來自于民歌,勞動者的歌聲此起彼伏,自然而然形成疊章,它能一層一層增強情感的抒發(fā),受到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使詩歌充滿音樂的節(jié)奏美。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士卒們在采食薇菜時,思念家鄉(xiāng)的嘆息聲此起彼伏。就像后代的詩人所寫的那樣:“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夫望鄉(xiāng)!

      1、解讀4~5章: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薄榜{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翻譯:

      那是什么花盛開?棠棣爛漫一叢叢。那是誰乘坐的高頭大馬?那是將帥所專用。駕御的兵車已起行,四馬壯碩氣勢雄。不敢安居戰(zhàn)事頻,一月三次捷報送。駕起四馬驅(qū)車行,四馬強壯神采奕奕。將帥乘車作指揮,士卒靠車作掩護。四馬步子多整齊,弓飾以象牙,魚服箭袋。怎能不每天警戒?玁狁侵擾勢緊急。

      評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而我遠離家鄉(xiāng),共赴國難?墒蔷镁貌荒軞w家且鄉(xiāng)音渺渺,這使我內(nèi)心備受煎熬。而這一切都由于玁狁的入侵,就讓我們奮力趕走他們,好早日回到那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因而接下來的這兩章就很自然地追述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生活,語氣中充滿了自豪之感。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感。讓他們自豪地是什么呢?自然是威武的軍容“四牡業(yè)業(yè)”、“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高昂的士氣、訓練有素的作戰(zhàn)“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在戰(zhàn)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zhàn)車沖鋒陷陣)和頻傳的捷報“一月三捷”。戰(zhàn)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zhàn)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

      朗誦這兩章,讀出激昂、自豪之情。

      2、解讀第6章: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翻譯:當初離家從軍去,楊柳依依輕搖曳。如今返鄉(xiāng)解甲歸,雪花飄飄飛滿野。道路長遠慢慢行,又渴又饑愁腸結(jié)。我的心中真悲傷,誰知我有多凄切。

      評說:

      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xiàn)實,隨之陷入了更深的悲哀中!拔粑彝樱瑮盍酪,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奔仁菍懢案莻麘。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卻看不到生活的價值。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命的流逝與生活的虛耗。后人讀此四句仍不禁黯然傷懷,也只因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之感!靶械肋t遲”,歸路漫漫,“載饑載渴”,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而且,一別經(jīng)年,

      “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知,當此之際,又產(chǎn)生了“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憂懼心理。這種種的`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曉更無人安慰: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jié)束。朗誦這一章,感受詩句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疊字“依依”、“霏霏”、“遲遲”,它們不論在寫景抒情還是擬聲狀物上都產(chǎn)生了極佳的藝術效果。感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帶來的深切的生命流逝的凄涼與感傷。

     。ㄋ模┘氉x文章

      如果把這首詩歌當成是一個劇本,現(xiàn)在我們每個人都是導演,你會拍攝幾個場景來反映這首詩歌呢?

      老師:大家理解的都很好,那么現(xiàn)在來提幾個問題請同學們幫我來解答一下。

      結(jié)合文下的注釋,具體的來翻譯一下這首詩

      文章一共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又都說了些什么?既然這是一首思鄉(xiāng)詩,那么最能表現(xiàn)戰(zhàn)士思鄉(xiāng)的又是哪些詩句呢?

      為什么戰(zhàn)士們即將歸鄉(xiāng)了,詩歌不是喜悅的而卻顯得如此悲傷?"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晉人謝玄把這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你覺得這四句好不好,為什么?

      板書:悲傷—喜悅---悲傷1-3節(jié):悲

      一開篇,我們就感受到濃重的悲傷,我們不由得思考,此時這位戰(zhàn)士身在何方,又為何而悲?身處何時:莫—陽

      身在何方:駐地邊的曠野(說具體些“我戍未定”說明是在駐地邊上)

      為何而悲:思鄉(xiāng)厭戰(zhàn)仇恨如何表現(xiàn):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來表情達意呢?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考慮)重章疊唱:當人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對深化意境,強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

      比興:作—柔—剛比喻時間流逝朗讀4-5節(jié):壯

      戰(zhàn)士的情感發(fā)生變化、此時他又身在何方?為何而壯?身處何時:春季

      身在何方:戰(zhàn)場(戎車既駕)

      為何而壯:打勝仗(一月三捷)(側(cè)面描寫寫軍容之壯、必勝信心)(“四牡業(yè)業(yè)”,“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寫戰(zhàn)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象弭魚服”寫精良的裝備,“一日三捷”是用數(shù)字的對舉,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

      如何表現(xiàn):

      1、側(cè)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棠棣花(有沒有借助什么意象?)比興:用花之盛起興,喻出軍容之盛及聲勢之壯。

      至此,全詩氣勢為之一振、朗讀6節(jié):悲身處何時:冬季身在何方:歸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薄皯n心孔疚,我行不來!薄拔粑彝樱瑮盍酪。今我來思,雨雪霏

     。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出了歸鄉(xiāng)時的千萬種感受。

      (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所以這位戰(zhàn)士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歸家的喜悅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都變得沉重起來。所以他說”莫知我哀”,莫是沒有人,沒有人知道我的哀傷。

      本詩借景抒情。詩含著兩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jié)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nèi)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xiàn)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nèi)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本詩借助"楊柳"意象來抒情的。自《詩經(jīng)》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開了借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游子、離愁別緒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chǎn)生以后,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每當古人送別離人時,楊柳便出現(xiàn)在渡口、驛站、城外,楊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當古人懷人思親時,楊柳出現(xiàn)在亭臺樓榭,楊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的關系,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之情。其次,還因為"柳"與"留"諧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來抒懷。

     。ㄎ澹┩卣归喿x

      老師:在我們中國浩瀚的詩歌世界里,想采薇這樣的詩還有很多,老師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首《十五從軍行》

     。┙Y(jié)語,布置作業(yè)

      無論是采薇,或是十五從軍行,都把戰(zhàn)士那種思鄉(xiāng)的急迫心情寫得動人婉轉(zhuǎn),但是他們卻沒有寫到戰(zhàn)士們具體是在思些什么,如果你是一個戰(zhàn)士,在一個夕陽西下的古戰(zhàn)場,眺望遠方的家鄉(xiāng),你會想些什么?請大家把自己會想到的用三百字來描述一下,語言請盡量的優(yōu)美。

      《采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jīng)》的有關常識

      2、了解《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3、挖掘人物獨特的內(nèi)心體驗,總結(jié)人物的性格特征

      4、理解詩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敘述的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詩經(jīng)》中重章疊句的寫作手法,體會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愛情、戰(zhàn)爭是人類生存與生活中兩個重要的話題。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了以愛情為主題的《氓》,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采薇》是一首以戰(zhàn)爭為主題的詩。

      二、信息篩選

      1、自行誦讀全文,分出詩的層次

      明確:分三個層次:1~3章為第一層,敘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4~5章為第二層,直接寫戰(zhàn)爭。6章為第三層,寫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主題?

      明確:《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xiàn)了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三、合作探究

      1、仔細品讀前三章,你認為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點?使用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前三章,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很明顯,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使用這種手法的好處是:在內(nèi)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序的更替,而人物內(nèi)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在音節(jié)上,反復吟唱,一唱三嘆,音節(jié)和諧,旋律協(xié)調(diào),在鮮明的節(jié)奏中表現(xiàn)出詩歌特有的音樂美。

      2、仔細品讀4~5章,這兩章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明確:這兩章是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寫的是戰(zhàn)車、戰(zhàn)馬、象彌、魚服以及士兵的勞累奔波、饑渴難當,通過這些具體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戰(zhàn)爭生活的圖景。而沒有寫戰(zhàn)場上的刀光劍影、廝打拼殺,但戰(zhàn)爭的殘酷已可想見。

      四、分析鑒賞

      再讀全文,你認為這首詩抒發(fā)了戰(zhàn)士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

      1、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diào)是悲傷的家園之思。

      2、對父母妻兒的擔憂。

      3、通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xiàn)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表現(xiàn)古人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反感。

      五、拓展探究

      假使你就是當年歸途戰(zhàn)士中的一員,請描寫你當時的心理。

      六、課堂小結(jié)

      戰(zhàn)爭是殘酷的,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回憶是痛苦的。從古到今,人們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都是厭惡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熱愛和平,并且會盡力去維護和平的。

      七、作業(yè)

      閱讀《秦風無衣》,和《采薇》在內(nèi)容和手法上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