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曹操吃雞肋
參考資料一:
曹操吃雞肋,這是《三國演義》里面提到的一個典故,同學們知道答案嗎?其實就是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大家要記住哦。
參考資料二: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吃雞肋的故事?lián)度龂萘x》描述,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率軍攻打蜀軍。部隊駐扎在斜谷界上,正因前面有馬超的人馬擋住,前進不得,想要收兵,又怕被蜀兵恥笑。曹操正在進退兩難之時,部將夏侯惇進來請示:“今晚的口令是什么?”曹操看見剛才廚師送來的雞湯里有雞肋,便隨口回答:“雞肋!”
行軍主薄楊修,聽到“雞肋”的口令,就叫士兵趕快收拾行裝,準備回去。夏侯惇問他:“為何要收拾行裝?”楊修答:“聽到今晚的口令,便知道快要退兵回去。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此刻咱們進不能勝,退又怕人譏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因此,我先把行裝收拾好,免得臨時慌亂。”這便是曹操吃雞肋的歷史典故。
曹操吃雞肋
果然不多久,曹操下令退兵回云。當他知道楊修能準確地猜測出他的用意,便以“制造謠言,擾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殺死了。這便是曹操吃雞肋的故事。
曹操吃雞肋的故事發(fā)生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進退兩難之際,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正沉吟間,夏侯敦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敦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敦。敦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
由于曹操吃雞肋這個典故,“雞肋”多被用于形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進退兩難境地。
參考資料三: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故事
與對壘于漢中,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nèi)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那里,楊修這家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堅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鼓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曹操吃雞肋】相關文章:
曹操吃雞肋歇后語07-06
也說曹操10-07
我眼中的曹操10-06
關于曹操的作文10-06
崇拜曹操_750字08-10
說說曹操作文01-18
曹操墓在哪里10-06
話說曹操作文10-05
亂世奸雄曹操_650字08-09
假如我是曹操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