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瓶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吹阶魑牡纳碛鞍,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態(tài)瓶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態(tài)瓶作文1
一次科學課,老師要求每個人都做一個“生態(tài)瓶”。老師出示的生態(tài)瓶里面的特種真豐富啊,看得我眼饞,恨不得馬上就能做一個。
我讓媽媽買來了一些小石頭,細河沙,水草,小金魚,小田螺這些生物作為制作生態(tài)瓶的材料。我找了一個干凈的玻璃瓶,在瓶底層鋪了層細沙子,擺上幾顆小石頭,再把水草插在沙里,慢慢灌上水,生態(tài)瓶的'大概面貌便呈現(xiàn)在我面前。接著再把活蹦亂跳的四條小金魚和肥嘟嘟的小田螺放了進去,生態(tài)瓶立刻活靈活現(xiàn)充滿了生氣,流光溢彩了。
小金魚在生態(tài)瓶里上浮下沉,東彎西拐地歡騰了一會便漸漸地安靜了下來。我以為這些小東西是餓了,于是拿出來我最愛吃的餅干喂它們,我把餅干碾成了小碎末投入了瓶中,水面上立即浮起了一層圓圓的小油塊兒,我想:“這些小金魚該是吃得滿嘴流油了吧!”
第二天早上起來,我滿懷信心地去看生態(tài)瓶,不料一條小金魚卻死了,水也變得渾濁不清。我趕緊換了桶水,我想昨天晚上還好好的小金魚,今天卻突然死了一條,上網(wǎng)查了資料終于找到答案了,原來是我喂的餅干污染了它們賴以生存的水源。
“生態(tài)瓶”其實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不同生物生存在一起,互相依靠,息息相關,而形成一個整體,就像沙子和石頭固定水草,水草即能給水里提供氧氣,又能給魚提供食物,魚的排泄物又可以給水草施肥,其中還有生產(chǎn)都和消費者的關系,就是食物鏈。
“生態(tài)瓶”的諧音“生態(tài)平”,讀音相同,意思卻不一樣。生態(tài)瓶雖然漂亮,耐看,但不環(huán)保。魚兒,田螺等小生物都渴望自由,不受拘束,把它們關在一個狹小的瓶子里,它們會好受嗎?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這樣還能讓生態(tài)平衡嗎?
看到瓶子里游動的金魚和蠕動的小田螺,仿佛感受到了它們的掙扎和聽到了它們的控訴。我心中油然而生了一個念頭——-讓它們回到大自然中去。
“撲通”“撲通”幾聲清脆的聲響,魚兒和田螺紛紛和“跳”到了河里,頭也不回地走了,它們再也不想回到像囚籠一樣的“生態(tài)瓶”里了。我想,人們需要自由,生物也需要自由……
生態(tài)瓶作文2
前幾個星期,科學老師讓我們回家做一個生態(tài)瓶,放在家里好好觀察。一想到要做實驗了,我很興奮,馬上行動起來。
我從華潤萬家買了十幾條魚和一棵水草回家,開始制作生態(tài)服。生態(tài)瓶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先準備沙子、水草、瓶子以及魚、蝦等。然后,把沙子鋪在瓶底,將水草插進沙里,植物存活后將動物放人瓶子,生態(tài)瓶就做好了。
第二天我起床的時候,小魚兒全都浮到水面來急促地呼吸。下午,我將生態(tài)瓶帶去學校,與同學分享、交流。一到學校,我就看到生態(tài)瓶里死了一條小魚。很快,就陸陸續(xù)續(xù)地死了好幾條小魚,我很納悶,這是為什么呢?
我將生態(tài)瓶放在桌子上,仔仔細細地觀察起來。我發(fā)現(xiàn)每一條小魚都一會就游出水,想得到更多的氧氣,或者圍著水草轉通過觀察、分析,我明白小魚是因為缺氧而死。生態(tài)瓶沒有供氧設備,另外瓶里水草很少。瓶子太小了,我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只想著好看和豐富生態(tài)瓶,就買了過多的.小魚,這樣小魚的活動空間就少了,我還看到小魚互相碰撞。
不久,我看到又有小魚死了。于是,我就請教同學。大家分析后認為是生態(tài)瓶里的自來水的問題。因為自來水是消過毒的,水里有不少的化學成分,對小魚的生活會有影響。于是,我把剩下的小魚全部放到同學的生態(tài)瓶里,小魚一直到現(xiàn)在還生龍活虎的。
然后,科學老師在課堂上告訴我們,一片池塘、一片森林、一片草坪中,每種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聯(lián)系的。
通過這次實驗,我知道了生態(tài)瓶就是一個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下,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如果我們打破了這種平衡,就會有不良后果。如果缺少了其中一樣,就會導致所有生物的毀滅。這個生態(tài)瓶實驗,讓我學到了很多。
生態(tài)瓶作文3
當你走進我們教室的時候,你肯定會被教室后面那一道美麗的風景所深深地吸引,那就是同學們親手制作的生態(tài)瓶。
科學老師讓我們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做一個生態(tài)瓶,里面要求有水草、沙子、石子和一些魚蝦。于是,回到家里,我就著手準備做生態(tài)瓶。
我和媽媽去鄉(xiāng)下奶奶家,找來了所需要的材料。又去市場上買了一些魚蝦和玻璃瓶。所有的材料準備就緒,就開始制作了。
首先,我把石子、沙子清洗干凈,鋪在玻璃瓶的最底下,中間種上了幾株水草。然后,再倒入干凈的清水,在水面上放一些浮萍。最后,把魚和蝦倒入生態(tài)瓶中,這樣一個漂亮的生態(tài)瓶就制作完成了。
我看著那親手制作的生態(tài)瓶,心里美滋滋的。那魚兒不適應新的環(huán)境,很膽小怕生,只是躲在水草里,不敢游動。漸漸地,它們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一會兒游到水面上來尋找食物,一會兒游到水底嬉戲,一會兒幾條小魚追逐打鬧。太陽光照在生態(tài)瓶上,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美麗極了。
第二天,同學們都把做好的生態(tài)瓶帶來了學校。頓時,教室里熱鬧了起來,同學們都說自己的生態(tài)瓶做得好。有的同學用生態(tài)箱做,有的同學用塑料瓶做,生態(tài)瓶里養(yǎng)的東西,更是千奇百怪。有魚、螺螄、還有泥鰍。生態(tài)瓶中的水草,為魚蝦提供氧氣和食物,魚蝦為水草提供二氧化碳和養(yǎng)料。瓶里的動物和植物是那么的和諧美好,制作生態(tài)瓶,讓我們更多的了解動物和植物的生活習性。
同學們都把生態(tài)瓶擺放在教室后面的花架上,讓它們成為我們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生態(tài)瓶作文4
記得在五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做一個生態(tài)瓶,一放學就和幾個同學忙開了——抓小魚、撈水草、摸螺螄、掏沙子,又找出了一個裝過“金龍魚”油的桶,先凈后剪去上面一小部分,我們的生態(tài)瓶就這樣誕生了。
第二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小魚竟死了!我很傷心,就像死去親人一樣,因為這是我辛辛苦苦從溝里捕來的,這種魚很難捕的,一抓就被逃走,所以我很難過。我想:這魚怎么會突然死了呢?早上還沒死,現(xiàn)在怎么會死呢?我疑惑不解。難道是這水不好?
我去問老師,老師說:“你想想,魚需要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你給它的環(huán)境它能適應嗎?和它原來的生活的環(huán)境相比,有什么區(qū)別?希望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這問題!
回憶老師話,我想魚生活必須有氧氣,它是靠呼吸水中的氧氣來維持生命的,我生態(tài)瓶中的水放得比較少,而水草又比較多,晚上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產(chǎn)生氧氣,所以我放在生態(tài)瓶中的小魚可能是因為缺氧而死的。
為了證明我的推測是否正確,第二天放學我又去抓了幾條魚,放在我的生態(tài)瓶中,這次瓶中只放了3條小魚,二顆螺螄,三根水草,生態(tài)瓶裝了大半瓶的水。而且是是溝里的水,放上水草后又在陽光下曬。
第三天我很早就起床了,迫不及待地來看我的生態(tài)瓶,我發(fā)現(xiàn)這些小魚和螺螄都很快活地活看。
后來老師問我生態(tài)瓶里的.小動物怎樣了?我說,它們生活得很好?老師又問那么上次的問題你懂了嗎?我說基本上懂了;旧隙恍,一定要完全把問題搞懂,希望我繼續(xù)研究,認真觀察記錄寫一篇小論文。聽了老師的話我點點頭。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我每天早晚去觀察生態(tài)瓶中的“小家伙”,適當給它們加一些食物,它們一天天在成長,一星期、一個月過去了它們依然快活地生活著。
通過這次活動,我弄懂了開始時候為什么魚會死去,主要是因為我在生態(tài)瓶中的水太少,所以溶解中水中氧氣也比較少,而放的水草又比較多,在晚上因為不能進光合作用,水草也需要吸入一定的氧氣,這些小動物因為缺氧而死。后來溝里的水中有較多的氧氣,而水草也較少,真好能維持它們之間的平衡。所以小動物們能長期快樂地生活。
生態(tài)瓶作文5
瞧!我的桌子上擺了一個“生態(tài)瓶”,仔細看看,里面的東西還真不少:有七條小魚,一個小田螺,還有一些沙子、石頭和水草。這是我忙活一下午的成果。
前些天,科學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好地掌握動物與植物只見得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只是,便讓我們自己做一個生態(tài)瓶,仔細地觀察觀察。
星期六下午,我把一個大塑料瓶子的瓶口剪掉,然后拿著它來到小河邊。我深呼吸了一下開始行動。咦,那邊有幾圈漣漪,我趕忙跑過去,仔細一瞅,果然有幾條小魚在嬉戲。我輕輕地把手伸進水里,呀,水可真涼?煽匆娺@些活蹦亂跳的小魚,我再次把手伸進去,這抓抓,那撈撈,就是捉不住它們。這些小魚好像跟我玩捉迷藏,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跑到西,一會兒又躲進石頭縫里,害我不得不重新尋找它們。
仔細找了一會兒,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小魚的蹤跡。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蹲下身子,又開始新的捉魚行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將一條小魚捉了上來,我開心得手舞足蹈。漸漸地,我有了經(jīng)驗:捉魚時心要靜,把手輕輕地伸進水里,再快速地將小魚捧起來。我憑借經(jīng)驗,接二連三取得成功,又捉到了六條魚。我長舒了一口氣,夠了!然后,我有往瓶子里放了一些沙子和石頭。在河邊,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田螺,也放了進去,最后放進一些水草,這樣生態(tài)瓶就做好了。
我?guī)е@些可愛的小家伙,滿載而歸,開始了長期觀察。你還別說,我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奧秘:微生物的`生存是靠吸收水中的養(yǎng)分和魚的排泄物;魚兒的生存是靠吃水草和小的水生動物,而魚兒也可能被其他兇猛的動物吃掉。由此我得出,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大部分是從植物開始,到最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食物網(wǎng)則是由許多條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而成的。一種生物可以吃多種生物,但一種生物也可能被多種生物吃掉,因而保護一種生物,就保護了多種生物。
我把生態(tài)瓶放在了桌子上,每天都會觀察里面的成員,他們是一個和諧溫馨的大家庭。
生態(tài)瓶作文6
暑假里,馬老師布置了一項很有趣的作業(yè)——讓我們每個同學做一個生態(tài)瓶。
實在是太高興了,我興沖沖地來到花鳥市場,一家水族店的老板娘為我配置生態(tài)瓶,她麻利地在瓶底放些又圓又黑的小石子,又往里面加了點水,用鑷子把我喜歡的兩棵水草都種進缸里。然后,把我買的兩條魚、三只蝦和一個螺都放了進去。最后,我撈了一塊浮萍放入缸中。大功告成,總共25元。
一眨眼,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浮萍被魚啃得七零八落、坑坑洼洼,再一看那只最小的'蝦,只剩下一個蝦頭躺在石子中,也不知道是被哪條饑餓的魚吃了。我突然想到生態(tài)瓶里的魚蝦都沒喂食,我趕緊跑到花鳥市場買了一包魚食喂了下去。小魚小蝦真是餓壞了,搶著吃魚食。魚用尾巴掃了蝦一個耳光,蝦也不甘示弱,用它細細的鉗子夾住了魚的尾巴,魚和蝦打成了一團,好一場爭食大戰(zhàn)!最后,蝦吃得太飽了,沉在水底動彈不得。魚也好不了多少,肚子鼓出一大圈,吃力地游動著。我真擔心它們都會貪吃而撐死。幸好,第二天它們安然無恙,我這才松了口氣,再也不敢喂太多魚食了。
又過了幾個星期,生態(tài)瓶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原來的螺死了,我從農(nóng)大的池塘里撈了一個新的螺,投放進去。新螺比以前那個螺厲害多了,整天在魚缸里旅行;黃背蝦先蛻了殼,我把透明的蝦殼當成了幽靈,嚇了一跳。黃背蝦才得意幾天,花殼蝦也蛻了殼,長得比黃背蝦還要大一圈,每次它倆碰面,黃背蝦都要給花殼蝦讓路,真是弱肉強食的動物界啊!我還發(fā)現(xiàn)一條小魚的肚子變大了,顏色也變深了,難道是懷孕了?為此我還給它加了頓營養(yǎng)午餐,但愿它不是發(fā)胖。
炎熱的夏天過去了,天氣漸漸轉涼,生態(tài)瓶里的小生命們都更加鮮活了。水草蓬勃生長,搖曳在水中,像一個微型的水中森林;紅色的小魚在綠色的水草中悠游,像森林中盛開的花朵;兩只小蝦每天在水草中攀爬,樂此不疲地進行“叢林探險”;螺是最“佛系”的旅行家,從不爭吃魚食,一心只想背著它的“蝸居”游覽瓶中風光。
這個“小世界”帶給我許多樂趣,當我寫作業(yè)累了時就看看它,它是我家陽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生態(tài)瓶作文7
為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科學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做一個生態(tài)瓶。我一聽,高興極了,一到家便迫不及待地著手準備起來。
家里正好有個空魚缸,我去公園河邊撿來的鵝卵石正好也可以派上用場。至于水草嘛,我就偷偷摸摸地到小區(qū)樓下的池子里拔了一些。我還挖了一些泥沙,再然后又去水族館里買了一些小魚。一切準備就緒,一想到一個生態(tài)瓶即將誕生,我的心里就樂開了花。
我先把泥沙倒入缸中,加入水,哪知道水變得很渾濁,什么也看不見。我急了,問老師該怎么辦?老師說:“不用著急,水中的泥沙會自己沉淀,再說水至清則無魚,泥沙里的微生物有利于小魚生長。”
處理好泥沙,我拿出水草把他們種到泥沙里去,又擺了一些鵝卵石,加入幾條魚。
過了幾分鐘,不料水草竟然被水沖垮了,紛紛倒下!我想把它扶好,它卻又倒了,反反復復,經(jīng)歷了好幾個回合,可我始終插不好,只好把它們放進泥沙上面,再用鵝卵石蓋住。
深夜,我仍舊不放心它們。于是我摸過去看一看,想確認水草是否又倒下了,還想知道魚兒們是否安然無恙。咦,怎么只剩下兩條小魚了?我大喊:“媽媽,媽媽,我怎么只剩下兩條小魚啦?原來我有六條的呢!”媽媽說:“難不成大魚吃小魚了?”我說:“不可能!大魚的.身體也沒比小魚大多少呀,他們的嘴巴也很小。大魚吞不下小魚!”我輕輕地掀開石頭一看,呀,小魚們原來都躲在石頭下呢!我無意間擺放的鵝卵石,竟成了它們的小房間、小通道。
真是不可思議!這個生態(tài)瓶給我?guī)砹藷o盡的樂趣。我望著魚兒們時而在水草里捉迷藏,時而在小房間里喝茶,時而舉行“戶外”游泳比賽,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希望生態(tài)瓶里的“居民們”能喜歡這個新家,幫助我研究更多的科學奧秘。
生態(tài)瓶作文8
自打那一次科學課以來,我們家就多了一道景觀——生態(tài)瓶。對我而言,生態(tài)瓶不僅僅是一份特殊的作業(yè),還是一個小小的伙伴。
這個小伙伴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只要我有空,便會忍不住地去看它,而它也總是不會讓我失望,每一次都會讓我大吃一驚。
生態(tài)瓶做好的第一個夜晚后,一件奇怪的事發(fā)生了——我的一些小蝦伙伴都變成了一個個“空外套”這其中還有幾只比小魚大一點的蝦呢!我很想知道這起“謀殺案”是怎樣的。于是我這個小偵探便把目光投向了小魚們。然而,那些小魚一如既往地一臉無辜的在水里閑逛著。時不時地還會游到水草邊打個盹?墒沁@并不能讓我放松警惕。經(jīng)過我的偵查,兇手們還是落網(wǎng)了。果不其然,這起“謀殺案”的始作俑者便是小魚們。它們一般在“受害者”毫無防備、孤身一人時作案。小魚們?nèi)浩鸲ブ,于是可憐的“受害者”抵擋不了那么多的“惡霸”,最后就在痛苦中被五馬分尸了。它們將蝦殼內(nèi)美味的肉分而食之,獨獨留下了口感不怎么好的“外套”。破了這樁案子,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小魚吃蝦米”這一規(guī)律,明白了為什么小蝦總是會躲著魚兒,而我也沒有懲罰“犯罪人”。因為這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呀!
破了這樁案子,我這個小菜鳥終于晉級了?山酉聛淼囊惶煨碌陌讣俅我鹆宋业淖⒁狻∥r們的“外套”不見了!這又會是誰作的案?我這個晉級了的小探員立刻思索了起來,首先我排除了小魚這一“嫌疑人”的身份,因為若是小魚做的案,當時就不可能留下“外套”,因為那不是小魚的“菜”。那又會是誰呢?我的目光投向了小蝦,但這個念頭很快被我打消了。因為小蝦不可能吃同類的尸體殘渣……這時,我的目光轉向了安靜地躺在瓶底的田螺姑娘了。鎖定了“嫌疑人”,我便開始了不懈地追蹤。最終我目睹了田螺姑娘“清掃”的過程,她移動時碰到漂來漂去的“外套”,便順理成章地將它當做臟東西一起清理了。
通過對生態(tài)瓶的`觀察,我更加了解了這個小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水生植物為小魚小蝦們提供充足的氧氣,小蝦和浮游生物是小魚美味的食物,而田螺則負責清理水中的垃圾。這個小小的生態(tài)瓶里包含著多少的知識呀!我以后還要繼續(xù)觀察。我想長期觀察一定還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生態(tài)瓶作文9
這周科學課,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好玩又有趣的作業(yè),讓我們制做一個生態(tài)瓶,可以觀察魚兒、水草它們之間的生存關系。
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把老爸用來泡酒的瓶子當作生態(tài)瓶。我把瓶子的上面一半鋸斷了,然后在瓶子四周打了四個小洞,老媽給我一條紫色的綢段,我把它綁在小洞上,這樣就可以拎起來了,而且非常漂亮。
我和媽媽帶著網(wǎng)兜來到錦溪邊。我先用塑料袋抓了一大把沙,可是我不確定是需要沙子或者是淤泥。不管了,先拿回去再說。接著又隨手在錦溪里拔了幾顆小草和浮萍,再拿著網(wǎng)兜抓魚,可是魚兒就是躲著我,怎么也抓不到。正當我無計可施之時,媽媽對我說:“如果抓不到,我們就去買幾條金魚吧!薄鞍冒,看來也只能這樣了!蹦俏揖椭荒茉谑^上摸了五六顆螺螄回家。
我按照老師說的.順序操作:先把沙子鋪在生態(tài)瓶的底部,再“種”上一株株嫩綠的水草,加入水,可是沒想到,水一倒進瓶中,整個瓶子立馬變得渾濁起來。我把魚和螺螄放進去。小魚在水中可能不太習慣,攪得瓶中的水越發(fā)渾濁,等半個多小時后,我再去看它們,忽然發(fā)現(xiàn)泥沙沉淀,水清了不少,但魚兒不像之前那樣歡快了,靜靜地浮游在瓶中。螺螄也爬出水面,吸附在瓶壁上,搭配浮萍,看去倒像是一幅簡易的山水畫。
拎著自己親手做的生態(tài)瓶來到學校,一看同學們的好像都比我的好看,不過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買來的,而我的可是和媽媽一起做的,意義也不一樣,所以心里依舊美滋滋的。
這幾天,我會天天觀察生態(tài)瓶寄的魚兒水草、螺螄之間的生存關系。生態(tài)瓶帶給了我無限的快樂!
生態(tài)瓶作文10
科學課上,老師叫我們每人做一個生態(tài)瓶。回到家里,我將一個養(yǎng)金魚的瓶拿出來加滿水,在里面放了一些金魚藻、浮萍,兩條小魚,兩只大螺螄和一只小河蚌,還在底部放了一層沙子。就這樣,它們組成了一個小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F(xiàn)在,我就給你們好好地介紹一下幾個主要成員吧。
勤勞的犁地者——小蚌。
小蚌約有三厘米長,兩厘米寬,身上還有一條條由淡變深的紋路。它喜歡爬,它伸出它那白白的,軟軟的,像大舌頭一樣的'斧足,在沙子中爬行。身后留下一條深深的,長長的溝,就像老黃牛犁地一樣。從這頭犁到那頭,又從那頭犁到這頭,好像不知疲倦。它有時候還把身體豎起來,插在沙子里。有時,甚至還把自己埋起來,害得我總是要把它刨出來。
愛享受的螺螄。
比起小蚌的勤勞,那這兩個螺螄,可真是太會享受了。它們不是吸在瓶壁上一動不動,就是懶洋洋地躺在沙子上一動不動,好像在享受日光浴,真是愜意啊!不過,它們也給了我一個驚喜——四只可愛的小螺螄。哈哈,現(xiàn)在我的生態(tài)瓶可真是“人丁興旺”。
可愛的小魚——“游來”和“游去”
下面,我向你們介紹“游來”和“游去”。它們是兩條可愛的小魚,約有1.5厘米長,身體幾乎是全透明的,所以我可以看清它們什么時候吃得飽飽的,什么時候拉過便便了。它們也很機靈,喜歡在金魚藻中穿梭、追逐,好像在比誰游得快。我喜歡用小棒逗它們,和它們玩。
這些可愛的小生物們在一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組成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
生態(tài)瓶作文11
科學老師給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做生態(tài)瓶。我想:生態(tài)瓶里應該放什么東西呢?哦,應該放小魚、小蝦、水草之類的生物,還應該放沙石之類的非生物。一邊想著,我便開始準備了。
我先將一下塑料瓶的瓶蓋剪開,放進一些沙石,就和爸爸出發(fā)到小區(qū)旁邊的池塘去抓魚。我拿著網(wǎng)兜、小桶,來到池塘邊。這時,看到一只小蝦游過來,我便把網(wǎng)兜伸進水里使勁一撈。但小蝦很靈活,一下子就溜到一邊去了。爸爸說:“你不要這么著急,在網(wǎng)里放一些魚食,輕輕地把網(wǎng)兜放下水。動作不能太重,太重魚會被嚇跑的。你看我的!敝灰姲职譃⒘艘恍~食在網(wǎng)上,悄悄地放下水。也許是魚食很香吧,很快就游過來一只小蝦,自投羅網(wǎng),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魚食。爸爸迅速地把網(wǎng)兜向上一撈,一只小蝦就被捉上來了。我用小桶盛了半桶池塘水,把小蝦放了進去。接下來,如法炮制,撈上了一只又一只小蝦……可是,我們捉到的都是蝦,沒捉到魚。一個生態(tài)瓶里不能都放蝦呀,怎么辦呢?
在爸爸的提議下,我們來到了花鳥市場,買了三條桔色、花色的小魚,還有水草。爸爸說:“生物種類應該多樣化,我們再到市場去買點螺螄放在生態(tài)瓶里吧!”于是,我們來到了菜場,直奔水產(chǎn)柜臺,正好看到賣螺螄的.人背著一大筐螺螄來了。我一陣高興,連忙跑上前問道:“叔叔,有沒有沒剪過的活螺螄呀?我要做個生態(tài)瓶!辟u螺螄的人指著大筐說:“你們要就拿幾個去吧!”我連忙道謝,挑了四顆螺螄,和爸爸一起興沖沖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們把蝦、小魚、螺螄、水草都放進了塑料瓶里,注進小桶里的池塘水。剛開始,水有點渾濁。過了一會兒,泥沙沉了下去,水清起來了。這時,只見桔色、花色的小魚在碧綠的水草間游來游去,幾只小蝦一拱一拱地在熟悉新環(huán)境,而螺螄趴在那一動不動地“潛伏”著……生態(tài)瓶馬上變得生機勃勃了。
雖然跑了三個地方,有點累,但看到這么有趣的生態(tài)瓶,我和爸爸心里都很高興。
生態(tài)瓶作文12
為了研究食物鏈,我做了一個生態(tài)瓶。我以前聽別人說過,綠色植物可以凈化空氣,水生植物可以凈化水源,并為水下的動物提供氧氣,并作為它們的食物,真是這樣嗎?所以,我展開了調(diào)查。
實驗材料:準備兩個大的油瓶(或其它大的塑料瓶),把兩個瓶子上面的漏斗狀物剪掉。在一個瓶子的頂部鋪上一層沙石,種上金魚藻(要新鮮的,而且不能種太多,晚上水里的氧氣會被金魚藻吸走,但也不能種太少,水里的氧氣會不夠),瓶中的水一定要淘干凈,還有五至六條金魚,為一號瓶。二號瓶里只要裝上與一號瓶同樣多的水和同樣數(shù)量的魚。為了不讓魚餓死,定時喂魚食。
實驗要求:每隔一天分別觀察兩個生態(tài)瓶中的水是清澈的還是渾濁的,小魚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實驗過程:一號瓶中的情況第一次觀察結果:小魚在瓶中安閑自在,一切正常。水仍清澈。二號瓶中情況第一次觀察記錄:小魚的活動范圍大多在水的'上半部分,水已有渾濁現(xiàn)象。一號瓶中的情況第二次觀察結果:小魚還是照;顒,沒有特殊情況,水仍清澈。二號瓶中的情況第二次觀察結果:小魚開始在水中亂撞,失去方向感,到水面換氣次數(shù)越加頻繁,水已由于魚的排泄物開始渾濁。一號瓶中的情況第三次觀察結果:小魚還是沒有特殊情況,水只有一點渾濁,小魚的大多糞便都作為了金魚藻的養(yǎng)料了。二號瓶中的情況第三次觀察結果:小魚浮在水面上,好像奄奄一息,水也很渾濁。
實驗結論:金魚藻等水下植物有凈化水源,為水下的動物提供氧氣(但晚上也會吸收氧氣),作為它們的食物,用處十分地大。
不光是水下植物,陸地上的綠色植物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也有大部分可以作為動物的食物。所以綠色植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對我們有好處,要熱愛它們,保護他們!
生態(tài)瓶作文13
國慶假期開始了,我又興高采烈地去鄉(xiāng)下外婆家。我這次去,不但是去做客,而且身上還帶著一個重要的任務。你知道是什么嗎?我就不吊大家的胃口了,我要去收集制作生態(tài)瓶的材料。
記得上一回,我和外公去抓過一次魚。我們用一個竹籃子,在籃里放上一些米飯,米飯是用來引誘魚兒的'。我們把籃子放到水里就在旁邊靜靜地等待,好不容易才抓到了一條魚。可是,只有這一條是遠遠不夠的。
今天,我們決定再努力一次。而且,這回我們捕魚隊伍壯大了,媽媽也加入進來了。我們拿著工具,信心十足地再一次來到小河邊。這幾天雨水偏多,河水漲上來,岸邊的幾塊大石頭都被淹沒了。這對我們很不利。我們先往水里扔了一些米飯,想把魚兒引誘過來,再按照老辦法放好竹籃。三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卻沒有一條魚兒進入到我們的“陷阱”里來。我這個人性子急,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干脆挽起褲腿下水捉魚。可是每次我的手剛一靠近,它們早就扭著身子逃之夭夭了。外公說:“用手抓肯定是不行的,這些魚兒機靈著呢!”又等了許久,籃子里的米飯還是無魚問津。天公不作美,魚兒沒捕到又下起了小雨。原本平靜的水面被打破了。不過還好,沒過幾分鐘,雨停了。這時候,有兩條“貪吃魚”進入“陷阱”,我心里別提有多激動了。我眼疾手快地拎起籃子,把魚兒放進塑料罐子里。媽媽看見岸邊有不少螺螄,就去撿了一些。我好奇地問:“外公,這些螺螄不好好在水里待著,跑岸上來干什么呀?”外公皺了皺眉頭:“我覺得應該是下雨了,水里很悶,它們就出來透透氣。”我拿著小魚和螺螄歡天喜地地回家去。半路上,我們看見一戶人家正好在建造房子,就跟他們要了些沙子,還從沙堆里找出幾塊鵝卵石。
現(xiàn)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回到家,我拿起一個大號的礦泉水瓶,剪去頂部一段把沙子放進去,再放上一小半水。我又在沙子上鋪上鵝卵石,放上一些浮萍,最后把小魚和螺螄放進去。我的生態(tài)瓶就大功告成了。
生態(tài)瓶作文14
前幾天,科學老師說要在家里做一個生態(tài)瓶,每天觀察,并作記錄。前提條件是:要有水;沙子要淘先干凈;植物和動物的數(shù)量要均衡;水不要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里有漂白粉;還要放只田螺,因為田螺的爬行速度非常的緩慢,便于觀察。要求真多,我都有點兒暈了。
做生態(tài)瓶的第一步是:采集。
晚飯過后,已經(jīng)六點鐘了,天空中還有一片燦爛的晚霞。奶奶帶著我去東陽灘那邊的小河溝里采集。小河溝里滿是浮萍,我就用事先準備好的半截可樂瓶裝了點兒水,還撈了許多浮萍。我們在那條小溝里搜尋了很久,只撈上了幾根水草,根本沒有小動物。我們一開始的興奮勁兒全被澆滅了。于是,當奶奶說要去另一個地方找找看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拽著奶奶的手,嘴里還不停地嚷著:“快點!快點!”而那剛剛被磨滅的信心又一點一點地飽滿起來,就像輪胎又充上了氣一樣。我和奶奶快步走了一會兒!鞍!這兒太美了!”我大叫起來。奶奶說:“行了,別瘋了!還不干正事!”“我知道了!痹捯魟偮,奶奶就已經(jīng)撈上了幾只灰綠色的小蝦,幾個小不伶仃的田螺,兩只黑不溜秋的水蛛和一條小小的灰色泥鰍,還有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呢!奶奶真棒!這下,我的生態(tài)瓶里可就熱鬧了。
采集完后,第二步就是:觀察。
我連續(xù)觀察了五天,結果卻是好多動物都死了:第一天,那一條小魚可能是因為浮萍太多缺氧而浮在了水面上;后來,那些田螺為了爭搶食物互相殘殺,那些弱小的田螺就成了大一點田螺的`美餐,只剩下了幾只空殼;第三天,由于陽光暴曬,生態(tài)瓶的水位下降,僅剩的兩個田螺也臭氣熏天了;最后,那些小蝦的肚子個個圓得像塞了一粒綠豆似的,也漸漸披上了紅衣。現(xiàn)在,就只剩下泥鰍和水蛛了。
經(jīng)過這五天的觀察,我明白了:生物都是需要自由的,都是需要保護的,一旦自然界里的任何一樣東西變化了,或是因為缺少一定的條件而滅絕了,那么,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直到人類也滅絕。
大自然是需要保護的,我們一起來保護大自然吧!
生態(tài)瓶作文15
“哇,你的生態(tài)瓶好精致!教室里傳來一陣陣贊美聲,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其實是我們在展示自己做的生態(tài)瓶,讓我們起看看吧!
一接到做生態(tài)瓶的任務,我就高興得手舞足蹈,做生態(tài)瓶這么簡單有趣的事,對我來說真是十個石頭捏田螺——十拿九穩(wěn)。我先找翻箱倒柜,到處“通緝”塑料瓶,哈哈終于找到你了,我把塑料瓶的瓶口剪去,在和媽媽一起去買金魚和水藻,經(jīng)過萬里挑一的篩選。我終于找到了兩條可愛漂亮的小金魚和一根綠油油的水藻。我把塑料瓶里裝滿了水,再把可愛的小金魚和水藻和鄰居送給我的河螺放進水里。再找一些干凈、圓滑的小石子放進去,一個精致的生態(tài)瓶就完成了。小金魚似乎也很愜意,只見小金魚金燦燦的,嘴巴一張一合,真像一個穿著一件金色衣裳的仙女,在清澈的水里游來游去,可愛極了!我又看見小魚一會兒吐出泡泡,一會兒把泡泡吞下去,令我捧腹大笑。
星期三的科學課,同學們都把自己的生態(tài)品帶到了學校,我也不例外,其中王詩怡的金魚最好看,有紅的、有黃的、還有黑的',五顏六色,美麗極了。開始上課了,老師向我們說明了生態(tài)瓶里的金魚如何才能活得更久,我的同桌看了一下我的金魚,說:“顧鋮巍,你的金魚好像缺氧了。”我看了看,只見小金魚一個勁地往上鉆,就像一個吹著泡泡的小男孩。我們立刻告訴了老師,老師不愧是老師,飛快地把我生態(tài)瓶里的水換了一遍,并告訴我河螺不能放太多。最后,我們有開展了一個活動:看誰的金魚活得久,小魚你可要努力。
做一個生態(tài)瓶既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也培養(yǎng)了我們對生物的興趣。
【生態(tài)瓶作文】相關文章:
有趣的生態(tài)瓶作文05-12
做生態(tài)瓶的作文10-05
制作生態(tài)瓶的作文400字10-06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做一個生態(tài)瓶》教學反思10-31
丟瓶作文10-08
漂流瓶作文03-19
瓶吞雞蛋作文10-04
塑料瓶作文12-03
《裝飾瓶》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