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纖指劃過靈魂的憂傷
弦歌不輟,思接千載!}記
泛白的紅燈籠,發(fā)黃的木窗臺,窄巷里,屋檐下,青石板路上。滿眼深邃的太公,吱呀在門前。
“人應(yīng)該站在傳統(tǒng)上,內(nèi)心才會深刻!睉阎智逍@句話,我深深思索,什么才是老古董?是時間的藝術(shù),是歲月的沉淀,還是世代相傳的圣火,或是千般繁華中的質(zhì)樸。周轉(zhuǎn)圈數(shù),倏然發(fā)覺,于我而言,是“華夏正聲”——二胡。
將午未午,燦陽映木,木色均勻,紋理細膩。方寸間足以撐起它所凝的韻致,二胡的兩弦細如絲,纖指劃過靈魂的憂傷,指尖舞落一世的繁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樂聲如水,亦如光,更如人。
二胡是太公的,是太公年輕時買的。太公是個教書先生,家境還算富裕。升國旗,包班全科教學(xué),手把手教寫字,許諾墊付學(xué)費……與別的老師不同的是,太公很是享受古樂之韻,于是便買了一把二胡。榆樹下,藤椅上,只要太公一拿起二胡,學(xué)生們便圍過來。一曲弦歌,一句詩詞,常常將課本里枯燥乏味的文字注入靈魂。太公奏起的,有時候不是一首曲子,是一種情懷。他常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睂鹘y(tǒng)的古樂之韻與教育相結(jié)合,是太公的初衷。青絲成霜,芳華易逝,驀然回首,歲月的時光散落在季節(jié)的容顏里,斑駁了記憶,蒼老了韶華,輕撥弦。
太公老了,胡琴落得母親手里。母親從小便在聲聲弦歌的古樂世家中成長,到了適學(xué)的年齡,便開始學(xué)習(xí)二胡。母親的二胡讓人聽的如癡如醉,屏息著聽那樂聲,妖而不媚,艷而不俗,有著東方獨特的氣魄和韻味。指輕捻,手緩提,就像品一壺月光下的陳年老茶,裹挾著往日的氣韻和沉淀,不動聲色中攫取了三魂七魄。就這樣,母親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成為了一名音樂老師。在她任教的24年中,母親常常用胡琴去演繹現(xiàn)代音樂之美,吸引了不少學(xué)生的目光。幾個小腦袋湊在一起,硬是要撥弄撥弄這胡琴,母親則是寵溺的笑著,手把手的教著。胡琴的弦換了幾換,不變的是那老紅木,與光影淡淡的交織著。
而我,便是這老古董的第四代傳承者。小時候,母親便拿著胡琴逗我,或是伴著胡琴的音調(diào)咿咿呀呀地唱歌。家中古樂的熏陶和對胡琴的熱愛,我便踏上了學(xué)琴之路。從一開始鋸木頭似的雜音,到后來手提弦顫,樂聲如涓涓細流般淌出。我會去太公的老庭院里,奏一曲豪情萬丈的《賽馬》,太公揮舞雙手,臉上洋溢著孩子般的笑容,此時90多歲的年齡仿佛只是一個號碼。我參加了種種獨奏比賽,也加入了民族管弦樂隊,背著這把胡琴,從溫嶺到杭州,再到北京。偶爾也有挫敗之時,每每望著這老紅木,沉淀于風(fēng)霜雨雪的削與磨,獨特的香氣才會愈發(fā)迷人。我便知道,這把小小的胡琴,載的不僅是一代又一代人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熱愛,更是對傳統(tǒng)音樂的一種傳承。
歲月失語,為石能言。
這件老古董,是東方之珠溫潤的光華,是少年馳騁江湖的俠氣,是高樓大廈間匆匆的浪漫,是一個時代華麗的回響。傳遞這一把胡琴,是物質(zhì)上的傳輸,也是老一輩人對后輩的關(guān)懷,是對中華傳統(tǒng)古樂的傳承與延續(xù),更是我們這一代新時代青年扛起堅定文化自信的使命。
托爾斯泰曾說過:“正確的道路是這樣,汲取你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迸c這把胡琴對話,豐富了一代一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讓我們感受到弦歌不輟的傳承,激起思接千載的心緒,觸摸博大精深的文化,堅定薪火相傳的文化自信。所謂傳承,是對挑戰(zhàn)難關(guān)的勇氣和智慧,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敬畏和堅守。它是一種不可撼動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執(zhí)念,是歲月的記憶,是陪伴,是堅持,是曾經(jīng)的輝煌,也是如今的繁昌。
時光太瘦,指縫太寬。聽胡琴的人,成了拉胡琴的人,拉胡琴的人,成了胡琴背后的人。
時間終會刺破青春的華美精致,把平行線刻上人的額角。但可幸的是有一位接一位傳承者,拂去歷史的煙塵,從文化的底根處,發(fā)現(xiàn)千年一嘆的回眸。
風(fēng)起云涌,變幻無窮,聲生不息,淵遠流長。
老古董的萬千個故事里,因傳承而不朽,因堅定而不滅。而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纖指劃過靈魂的憂傷】相關(guān)文章:
流星劃過作文05-17
流星劃過樹梢散文10-06
劃過臉龐的淚的美文10-06
夜空劃過的星子作文10-08
風(fēng)箏劃過的夏天散文10-06
如星子劃過夜空10-07
如流星般劃過作文05-15
靈魂的碰撞10-12
孤獨的靈魂10-06
靈魂的日記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