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

    時間:2024-06-07 17:57:47 寫景作文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掌握沒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

      2?讓學生經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兩步混合運算(兩級)與同級兩步運算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

      3?在計算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教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úシ耪n件)同學們,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請看:都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呢?學生觀察,并說出貨架上的商品名稱和價格。

      1、教師:小明、小紅和小強,他們各買一個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錢呢?(文具盒每個7元)學生列式計算后,指名匯報,教師板書: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師也來到商店,要為學校買4個籃球和1個足球,需要多少錢呢?還能用一步計算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點評:通過學生熟悉的購物?讓學生們掌握沒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經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兩步混合運算(兩級)與同級兩步運算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在計算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2、引導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師:誰來說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2

      教學目的: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方法: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tǒng)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

      通過實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真正明確了路程、時間、速度這三者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進一步鞏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系。

      四、總結談話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第4課時:路程、時間與速度

      教學目的:

      1、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誰來說說這三者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讓學生理清三者關系,為下面的練習打基礎。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完成“練一練”第二題。根據情境圖列式計算。

      3.完成“練一練”第三題。根據第1個算式寫出第2、3個算式的得數,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

      4.完成“練一練”第四題。列式計算后,與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組這樣的題并解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策略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果、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自己編題,是對所學知識的再次鞏固和延伸,這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三、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第五題。

      看線段圖解答,然后提問:15分、35分分別在什么位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四、拓展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數學自主學習相關內容。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3

      教學內容:

      練習四第9-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先思考再計算,邊計算邊思考,計算后再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水平。

      2、鞏固學生已掌握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口算及筆算,能夠熟練地進行試商和調商。

      3、使學生探索計算方法和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鍛煉克服困難的意識,培養(yǎng)認真負責的精神,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鞏固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口算及筆算的方法。

      難點:正確地進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1、出示口算題

      360÷4 240÷6 200÷40 450÷90

      360÷40 240÷60 200÷80 490÷70

      學生口算。

      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復習筆算

      1、練習四第9題。

      256÷32 140÷18

      256÷34 108÷18

     。1)指名讀題,計算

     。2)同桌之間交流: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調商,什么情況下要把初商調大,什么情況下要把初商調小。

     。3)指名匯報。

      2、練習四第10題。

     。1)獨立計算并驗算,先完成的將算式抄在黑板上。

     。2)全班交流、訂正。

      3、練習四第11題。

     。1)先算一算,再說一說每題是怎樣試商、調商的.。

     。2)小結。

      三、解決問題

      1、練習四第12題。

     。1)指名學生讀題,列式。

     。2)指名板演。

      (3)集體訂正。

      2、練習四第13題。

     。1)出示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通過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2)根據圖中的信息,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嗎?(出示2個問題)。

     。3)學生獨立完成。

     。4)小組內互相說說是怎樣解決這兩個問題的。

     。5)全班交流并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4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接觸與交流,對所帶班四年級三班、四年級四班的學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兩個班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個體差異有很大的差別。但總體來講,有70%的學生基礎好、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欲、自覺性高。有和20%的學生處于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guī),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yè),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

      四年級是小學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小學數學開始進入系統(tǒng)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二、 教材分析

      (一) 數與代數

      1、認識更大的數(數一數、人口普查、國土面積、森林面積)

      (在學生認識萬以內的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并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乘法 (衛(wèi)星運行時間、體育場、神奇的計算器、探索 與發(fā)現 (一)、(二)、(三))

     。ㄔ趯W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了兩位數乘三位數,對一些較大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guī)律。)

      3、除法 (買文具、路程、時間、速度、參觀苗圃、國家體育場秋游、探索與發(fā)現、抗震救災)

      (本單元主要學習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探索商的運算規(guī)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生活中的負數(溫度、正負數)

     。ū締卧饕箤W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主要了解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現象。

      (二)空間與圖形

      1、線 與 角 (線的認識、平移與平行、相交與垂直、旋轉與角、角的度量、畫角。)

     。ㄍㄟ^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識別直線、線段、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認識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2、圖形的變換(讓學生經歷把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變換來制作美麗圖形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能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變換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變換中的平移和旋轉的過程。

      3、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能在具體的情景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具體的情景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統(tǒng)計與概率 統(tǒng)計(栽蒜苗一、二、三)(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體會統(tǒng)計圖中1格表示多少單位的必要性,并進一步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理解復式統(tǒng)計圖的實際意義,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復式統(tǒng)計圖;了解單試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能將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能從折線統(tǒng)計上預測事物變化的趨勢。)

      三、 教材特點:

      1、 提供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學習素材,使學生能借助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

      2、 創(chuàng)設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

      3、 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是每個學生都能在設計方案中獲得成功。

      4、 重視在多種活動中培養(yǎng)空間觀念,發(fā)展空間觀念。

      5、 注重在統(tǒng)計過程中學習處理數據的方法,把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融會在一起。

      6、 設計富有特色的綜合應用活動。使學生自覺地將各方面的經驗、知識、策略進行綜合應用。

      7、 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周圍的事物,培養(yǎng)對數學美的理解,展示數學發(fā)展的歷史,滲透數學的文化價值。

      四、本學期教學目標和任務: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教學目標 :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教學重點:大數的讀寫。教學難點:數位中含有0的讀寫。

      第二單元 :線與角。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2、通過動手操作的活動,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通過探索活動,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3、通過學具的操作活動,理解平角、周角,能區(qū)別角的大小之間的關系;會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數的角與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 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會用量角器畫角。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相關文章: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計劃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教學計劃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教學計劃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初中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查看更多>> 教學工作計劃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

      2.把筆算和簡算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重點難點

      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

      三、教學過程

     。ㄒ唬⿲

      1、國慶長假快到了,小麗一家決定從廣州坐火車到北京旅游?戳诉@幅圖,你看見了哪些數學信息?

      2、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誰來列式?

     。ǘ┨骄啃轮

      1、回答并板書:114X21三位數乘兩位數應該怎樣計算呢?(出示課題)

      2.探索方法

      (1)讓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從廣州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那這道題的正確答案究竟是多少呢?請你用課堂本進行計算解答。

      (3)四人為一小組交流一下你的計算方法,并說一說理由。

     。4)匯報方法并板書。說說其中的道理。

     。5)豎式請人說,再說,提問:這里吳老師就有一個疑問了,1X4得4寫在個位上我理解,可是這個2X4得8的8為什么不寫在個位上卻要寫在十位上呢?2280是114X20得到的,114是114X1得到的。那么這個228中的.兩個2表示的意義一樣嗎?各表示什么?

      (6)在計算完以后,我們來對照一下我們的計算結果與我們的估算結果怎么樣?很接近,那么我們在做題之前可以先估計一下積的范圍,在計算完以后還可以對照一下估算的結果,檢查自己的計算是否正確。接下來我們把這道題補充完整。橫式和答。

      四、練習

      1、現在小麗一家已經在火車上,我們去聽聽他們都在議論些什么?(生回答)

      2、你想幫他們解決哪一個問題,就請你用課堂本進行解答。

      3、展示學生答案:118X12=1416(個)125X11=1375(元)

      4、火車不停地向前行駛,現在他們到哪了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5、那到底火車已經行駛了多少千米呢?離北京究竟還有多遠?讓我們一起來計算一下吧。

      114X18=20xx(千米)2394-20xx=342(千米)

      6、看來小麗一家就快要到北京了,那么在此,我們祝福小麗一家一路順風,旅途愉快!

     。航裉爝@節(jié)課,我們幫小麗一家解決了旅途中的一些數學問題,那要想準確地計算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結果,要注意些什么?

     。ㄔ谟嬎愕臅r候,我們要先從個位乘起,乘到哪一位就要把積的末尾寫在那一位上)

      五、數學游戲(搶占陣地)。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6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能根據三者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探索并掌握新知。

      3、體會學習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請了三個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們時常為誰跑得快的問題而爭論不休,有一天他們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績來:

      PPT:小牛:4分鐘跑280米

      小象:4分鐘跑240米

      小熊:3分鐘跑240米

      師:你們收集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生讀題一遍

      師:那么哪個數據是我們學過的時間?哪個數據是路程?

      生: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80米。

      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40米。

      時間是3分鐘,路程是240米

     。▌(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ㄒ唬、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1、全班交流:

      師:、如果他們兩個人一組進行賽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賽,小?,因為都是4分鐘內,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遠

      師:也就是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路程,路程越遠,跑得越快。

      師: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賽,小熊跑的快,因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時間短,所以跑得快。

      師: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ㄒ龑W生思考:相同時間比路程遠近,相同路程比時間長短,來確定快慢。)

      2) 比較小牛和小熊

      師:比較小牛和小熊時,路程不同、時間也不同,怎樣比它們的快慢呢?有什么辦法?

      (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比較單位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時間內(1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師:誰能解釋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鐘行70米和80米。

      師:像這樣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稱為速度,我們可以通過線段圖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

      出示線段圖

      師小結:觀察線段圖比較速度,其實就是比較相同時間內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鐘的路程。這一分鐘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時間。

      方法二:在相同時間內(3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時間內(4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師:仔細觀察這三種解法,你覺得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相同點是:這幾種方法比較的都是相同時間里的路程。

      生2: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一分鐘跑的路程;第二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三分鐘跑的路程;第三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四分鐘跑的路程。

      師:因為這樣的相同時間是很多的,所以為了便于比較,我們把每分鐘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們各自的速度。

      師:他們的速度和什么有關?

      生:時間和路程。

      2、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師:速度怎么算,你會求速度嗎?咱們試一試

      呈現兩個問題,請學生口答。

      出示題目

      1、“神七”飛船在太空5秒飛行了約40千米,“神七”飛船的速度約是( )

      2、小青騎自行車,2小時騎了16千米,小青騎自行車的速度是( )

      學生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師(看著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飛船的速度和騎自行車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來他們的速度一樣嘍?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樣的,“神七”飛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時8千米。

      師:但黑板上寫的都是8千米,這樣寫能區(qū)分清楚嗎?有什么辦法區(qū)分開呢?

      生:寫上時間。

      師: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分別寫成8千米/秒,8千米/時。

      師:1小時、1分鐘這些都是單位時間。那么單位時間還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應該是單位時間內所行使的路程。

      師:讀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飛行8千米。

      師:速度單位與原來的一些單位不同,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兩部分復合而成的。請同學們將剛才走路速度單位也改一下。

      師:其實速度不僅在我們課堂中有,在咱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咱們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嗎?

      3、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劉翔110米欄的速度約為8千米/秒

      聲音傳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

      光的傳播速度約為30萬千米/秒

      師:誰能說說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師:劉翔的速度大約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師:從講臺到教室后面大約是8米多,我們一眨眼,劉翔就從這跑到教室后面了?觳豢欤

      生呼應

      師:在雷雨天,我們經常能看到電閃雷鳴的.場景,你知道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為什么咱們總是先看到閃電那?

      生答

      師小結:因為光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快于聲音傳播的速度,同學們能用剛才的知識解釋了自然現象,真是太厲害了。

     。ㄍ卣箤W生對速度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等,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過實例給學生充分探索空間理解速度的意義,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結合情境,幫助學生較為準確的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觀察上述幾個速度,你對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能說說速度表示什么嗎?

      教師先請學生間說一說,在組織交流。

      生:平均時間內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時多少米。

      師: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時等單位時間內行的路程。

      師:速度怎么計算?

      生:路程÷時間=速度(教師板書)

      (二)、探索分享,尋找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

      師:既然我們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誰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對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師:也就是速度=路程÷時間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7

      一、學習目標:

      1.提高學生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試商的筆算能力,能正確、較熟練地進行筆算。

      2.學生進一步了解驗算的重要意義,掌握驗算的方法,初步養(yǎng)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3.正確的估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商,學會調商,增強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估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商

      難點:調商,增強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

      二、預習學案

      出示

      1.口算游戲

      30÷10 42÷3 120÷40 150÷50

      210÷30 60÷4 540÷6 900÷50

      360÷30 960÷4 720÷8 360÷60

      全班一起口算集體訂正

      2.判斷對錯

      下面的商對嗎?正確的商是多少?

      70 7 40 9 40 5

      68)5 4 6 43)3 7 6 39)2 3 2

      4 7 6 3 8 7 1 9 5

      3.計算比拼

      162÷39 568÷47 196÷23 490÷16

      80÷18 762÷29 472÷23 176÷11

      先判斷商是幾位數,再計算在課堂練習本上,最后集體訂正。

      想一想: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商可能是幾位數?

      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三位數的除法。那這節(jié)課同學們就到習題王國里去展示一下身手吧!(板書出示)

      三、導學案

      出示,學生自主練習,集體交流。

      1.有趣的信息

      一個人18分鐘可吸入空氣,平均每分鐘吸入( )升。

      人在嬰幼時期,一天需攝入肉類,谷類,需要的谷類是肉類的( )倍。

      2.王大爺有3個種植草莓的大棚,平均每個大棚收草莓。

      ①如果每箱裝12千克,一個大棚收獲的草莓可以裝多少箱?3個大棚收獲的草莓共可裝多少箱。

      ②每千克草莓賣7元錢,王大爺今年的草莓共收入多少元?

      (綜合題,先引導學生找到相關信息,分析清楚數量關系再獨立解答)

      3.思考題

      智慧鳥博士要來考察一下你的.智力。誰想獨立完成這道題的計算?

      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2 □ 1 □

      2□)5 □ 6 □4)□□ 0

      □□ □□

      4 □ 1 □ □

      □□ □□ □

      0 0

      四、小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一些練習,除法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希望繼續(xù)努力。

      五、課后拓展

      自主練習4-7、同步相關練習

      六、板書設計: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下面的商對嗎?正確的商是多少?

      70 7 40 9 40 5

      68)5 4 6 43)3 7 6 39)2 3 2

      4 7 6 3 8 7 1 9 5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8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P.145頁口算(四)。

      二、復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么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并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fā)現了什么?

     。3)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于2厘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yè)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了解相應的結構、特點和表達數據的方法;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填寫統(tǒng)計表和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根據統(tǒng)計數據進行簡單分析。

      2.使學生經歷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簡單分析數據等統(tǒng)計活動,了解數據處理、分析的大體過程,掌握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體會數據蘊含信息,發(fā)展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

      3.使學生感受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在實際應應用中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習統(tǒng)計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并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會用簡單的統(tǒng)計表或條形統(tǒng)計圖描述數據。

      教學準備:課件,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喜歡看電視吧,想一想,你喜歡看什么類型的電視節(jié)目呢?

      學生交流后提問:為了調查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類型,你會用什么方法記錄數據?說說你的方法。

      學生交流呈現自己的記錄方法,教師稍作評價。

      (學生的意見可能有數數、用不同的符號記錄、畫"正"字記錄等。)

      2.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張麗華同學用畫"正"字記錄的記錄表:

      談話:除了可以用畫"正"字的記錄表進行記錄?你覺得還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這里的數據,就能讓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歡每類電視節(jié)目的人數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數據和結果,就需要認識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用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來表示收集的數據。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學會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記錄數據方法,展示之后引出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能更清楚地表示數據,讓學生對這兩個新事物產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增進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統(tǒng)計表。

      提問:這種統(tǒng)計表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統(tǒng)計表中填出的數據表示什么?

      學生根據引導,從上到下觀察統(tǒng)計表,了解統(tǒng)計表的各個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說明:完整的統(tǒng)計表需要有:

     。1)反映統(tǒng)計內容的標題和日期,表示統(tǒng)計的什么、注明什么時候統(tǒng)計的,這里標題是"某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統(tǒng)計表";

     。2)要有和收集數據相對應的統(tǒng)計項目,這里的統(tǒng)計項目有"科普類、綜藝類、動畫類、體育類"幾項,還有"合計"欄;

     。3)表示的數據,這里表示的是"人數"。

      2.引導:你能根據前面記錄的數據完成統(tǒng)計表嗎?請大家完成在課本上。

      學生填表,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的統(tǒng)計表是怎樣填的,最喜歡各類電視節(jié)目的人數分別是多少?

     。ǔ尸F學生的統(tǒng)計表交流、檢查,注意填表日期)

      追問:表里的合計數是怎樣計算的?

      說明:合計數既能反應總人數,又能檢驗分段整理的數據有無錯誤。

      3.除了用統(tǒng)計表來表示數據,我們還可以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

      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

      引導:觀察條形統(tǒng)計圖,這張條形統(tǒng)計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提問:條形統(tǒng)計圖是怎樣表示數據的?

      追問:這幅條形統(tǒng)計圖中每一格表示幾個人?是怎樣確定直條高度的?

      說明:完整的條形統(tǒng)計圖需要有:

     。1)反映統(tǒng)計內容的標題和日期,這里標題是"某班向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統(tǒng)計圖",(2)一般在統(tǒng)計圖的橫向底線和縱向左邊線上分別表示出項目和數量,這里沿橫向底線表示項目,沿縱向左邊線是表示數量的刻度,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

     。3)用直條表示數據是多少,直條長度要根據左面數量的刻度確定。

      4.根據題中數據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

      學生在課本上畫圖,教師巡視、指導,強調畫好直條后要把數字寫直條上方。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學生初次接觸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學會根據手機的數據完成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要達成這一教學目標,首先需要了解簡單統(tǒng)計表和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結構和表達數據的方式,否則會影響學生在統(tǒng)計表里和統(tǒng)計圖上正確地表達數據。因此教學設計展示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一張統(tǒng)計表和一副統(tǒng)計圖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組成",以及"怎樣表示數據的",了解其結構好數據表達,使接下來自己完成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具有知識基礎。】

      5.小結方法

      提問:回顧填寫統(tǒng)計表和完成統(tǒng)計圖的過程,你覺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學生根據填表、畫圖的經驗說一說要注意的地方。

      指出:在統(tǒng)計表里表示數據,一要注意正確填寫每個項目的數量,二要注意正確計算合計數。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上表示數據,一要看清各類項目的位置。在對應的位置上表示相應的'數據:二要根據每格表示幾確定條形畫多高,準確表示數據;三要在直條的上部標出表示的數量、不管是統(tǒng)計表還是統(tǒng)計圖,都要注明統(tǒng)計的日期。

      6.分析數據

      提問:從這里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里,你還能知道些什么?人數最多的和人數最少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說明:從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各有多少人,還能知道最喜歡哪幾類電視節(jié)目的人數比較多,最喜歡哪類節(jié)目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哪類節(jié)目的人數最少,喜歡不同類節(jié)目的人數相并多少等。所以統(tǒng)計可以知道許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統(tǒng)計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學習、生活里可以統(tǒng)計的內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數據,用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表示出結果,并進行分析。

      7.回顧、反思。

      談話:通過剛才的活動,你認識了什么?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各有什么特點?互相說一說。

      小結:統(tǒng)計表是用表格呈現數據的,條形統(tǒng)計圖是用直條呈現數據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都能清楚地反映數量的多少,而條形統(tǒng)計圖能更直觀、更形象地表示數據。

      三、鞏固練習,統(tǒng)計實踐

      1.完成"練一練"。

      出示題目要求,理解題意。

      討論:可以用怎樣的方法進行調查,怎樣表示調查得到的數據。

      組織交流:說說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各小組按要求開展調查活動由組長負責,小組成員依次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每位同學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數據;在組內檢查、核對記錄的數據,全組統(tǒng)一結果

      全班匯總記錄的數據,學生根據調查的結果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引導:通過統(tǒng)計,你知道了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

      交流:通過統(tǒng)計,你了解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的哪些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調查自己班里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這個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統(tǒng)計數據的過程:收集數據、匯總數據、填統(tǒng)計表以及畫統(tǒng)計圖,通過親手操作和親身體驗,再次熟悉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的結構和數據表達!

      2.完成練習七第1題。

      讀題后提問:統(tǒng)計圖的縱軸、橫軸各表示什么?縱軸上1格表示多少?

      交流:第1題統(tǒng)計的什么內容,你了解哪些數據?哪天用水最多,哪天最少?

      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約多少噸?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說明可以看這五天每天的用水量,大多數是11噸,其余比它多點或少點,所以可以說大約11噸,也可以說成大約10噸)

      根據統(tǒng)計結果,你還能想到些什么?

      四、課堂總結

      總結收獲。

      引導: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識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對于統(tǒng)計,你有哪些體會?

      指出:我們這節(jié)課,認識了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知道了它們各由哪些部分組成,學會了根據收集的數據完成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明白了統(tǒng)計表填數表示數據,條形統(tǒng)計圖用直條表示數據,用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相關信息,便于我們分析向題。知道條形統(tǒng)計圖除了能表示出數據,還可以更形象反映各項數量的多少。在日常生活里,有許多內容都可以統(tǒng)計,經過統(tǒng)計的數據是可靠的,能讓我們清楚地知道一定的信息和情況,因此當要了解什么數據時、就可以用統(tǒng)計方法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留心身邊事物,培養(yǎng)積極的數學情感!

      五、布置作業(yè)

      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

      統(tǒng)計表--填數表示

      統(tǒng)計圖--直條表示直觀形象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10

      教學課題:

      《統(tǒng)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二冊第七章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進一步學習象形統(tǒng)計圖和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結合具體情境用調查、計數等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并完成統(tǒng)計圖表。

      3.在統(tǒng)計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使學生能從統(tǒng)計圖表中反映出的數據關系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給以解決,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4. 直觀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能與同伴交流思想。

      5.培養(yǎng)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知識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具有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tǒng)計的必要性。

      2.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關系提出并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準備:

      課件、題卡、小桶、小紅旗、旗座、玻璃珠

      教學過程:

     。ㄕn前交待插紅旗的個人成功體驗與小組團結協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鞏固統(tǒng)計認識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趣入課

      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嗎?生答

      今天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動物園里正準備給一位小朋友過生日。他是誰。浚ㄖ苯尤胝n)

      這么多的客人,他們正給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們也一起來吧。ㄒ黄鸪崭瑁#I造氣氛)

      2、統(tǒng)計客人數量,完成統(tǒng)計表

      讓我們找找,都來了那些客人?(學生指出,老師點出來形成象形統(tǒng)計圖)

      數一數各有多少?師課件填表。

      3、問題與解決

      根據統(tǒng)計圖,你有什么發(fā)現?生:我發(fā)現…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生提出問題,再解決。

      二、摸珠子事例,教學可能性大小

      1、介紹游戲做法

     。ㄍ队皟x投影)游戲方法;游戲規(guī)則。

      裁評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組玩并做好統(tǒng)計,完成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

      鞏固統(tǒng)計圖的記錄方法

      3、結果分析,導出結論

      請一小組代表發(fā)言:根據圖表,你發(fā)現了什么?(什么顏色的次數最多?)再看實物論證。

      再次發(fā)言,引導形成結論意識。

      小組同學根據圖表,推測哪種顏色球的多少,再實證。

      三、水果事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1、提出問題

      老師有一個水果店,賣了這幾種水果(課件出示)。

      你喜歡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時來的.時候,老師請客!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把你們喜歡吃的水果都記下來?

      2、學生調查

      小組活動,完成統(tǒng)計表格。

      3、學生發(fā)現情況,解決問題

      根據你們的統(tǒng)計,你能發(fā)現什么?

      現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進一點水果?你認為現在可以去進點什么水果才是最好賣的?

      四、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統(tǒng)計呢?

      班上的同學,看一看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

      統(tǒng)計學校的老師,知道學校是男老師多還是女老師多!

      看看什么東西好賣!(市場調查,進貨)

      天氣調查,幫助農業(yè)生產!

      比多少!

      …

      五、學習情況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統(tǒng)計學習情況

      學生清理小紅旗的面數,完成數據收集。

      完成統(tǒng)計表(課件)

      2、學生發(fā)現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師總結

      六、品牌電視事例,課堂延伸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11

      一、教材分析:

      關于整數乘法運算的學習,本學期已進入了尾聲。即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一個知識塊。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為學生自己進行多位數乘法計算創(chuàng)造了條件,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常見數量關系──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類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使學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應用這種關系解決問題的過程。

      4.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教學重點: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四、教學難點:估算時,正確處理因數估大、估小的問題。

      五、編排特點: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學計算的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類推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加強估算,重視培養(yǎng)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六、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舊知,讓學生遷移類推,自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

      2,允許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不同的計算方式.

      七,課時安排:9課時

      口算……………………2課時

      筆算…………………….7課時

      第1課時口算乘法

      教學內容:P45-46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課件題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事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你們知道這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3、根據條件補充問題(乘法計算):

      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怎樣列式?為什么?如何計算?

      揭示示課題: (板書: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整十數)

      二、遷移探究

      1、16×3=?

      同桌討論口算方法,匯報。

      方法一:想10×3=60,3×6=18,30+18=48,所以:16×3=48

      方法二:16

      × 3

      --------

      48

      2、自行車30小時行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積的末尾填寫一個0得480

      10×30+6×30=480 16

      × 3

      --------

      48

      獨立完成后匯報交流

      3、口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整十數的方法

      1)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提問:怎么列式?為什么?

      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同桌內討論。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160×3=想100×3=300,60×3=180,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為16×3=48,所以160×3=480

      2)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3)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4,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三、練習提升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學生獨立口算,說一說計算的過程。獨立完成,反饋結果

      四、課后小結及作業(yè)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何收獲?

      2,自編6道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整十數的口算題考考同桌

      第2課時口算乘法練習

      教學內容:P47-48頁第2、5、6、7、8題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熟練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出示題卡)(略)

      學生口答并說說口算過程

      2、我國的白合花約有40個品種,杜鵑花大約是白合花品種的17倍,杜鵑花大約有多少個品種?(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想法。)

      3、口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整十當選時應注意什么?

      二、提高練習

      算一算,你發(fā)現了什么?(感知積的變化規(guī)律)

      8×3 60×4 80×6 100 ×3 16×3

      180×4 80×30 100×12 32×3 240×4

      60×80 100×30

      2,一個計算器24元,李老師要買4個帶100元,錢夠嗎?

      學生先估算,后列式計算。

      三、練習提升:

      1,每棵樹苗16元,買3棵送1棵,一次買3棵,每棵便宜多少錢?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討論匯報解題思路及結果:

      2,先找規(guī)律再計算。

      110+120+130+140+150=()×()

      220+230+240+250=()×()

      3、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應用拓展:

      1、將10,15,20,30,40,60填入書48頁的圓圈內,使三角形每條邊上3個數的積都相等。

      3、用0,0,2,4,5,組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式,你能寫出幾個?你能寫出它們的積嗎?試試看。

      第1課時筆算乘法

      教學內容:P例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的遷移能力,歸納概括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應用意識。

      2.讓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興趣,進一步體驗學習帶來的快樂。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搶答題:出示口算卡片

      12×3= 500×7= 15×4= 60×70= 350×2

      2、估算:卡片出示197×5≈,那約等于多少呢?你是如何估算的。(明確方法)

      3、筆算板演: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們的筆算掌握提如何,來,做一道吧,請拿出練習本進行筆算。(教師在黑板上出示豎式45×12的豎式)師:來,你做得最快,請你上黑板板演,請注意書寫工整。做完的同學請回憶一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如何計算的?

      【交流評價:(方案一)她計算錯了。哪里出錯了,他是如何錯的。你觀察真仔細,老師幫他改過來。師:要注意,計算要處處細心。(方案二)她做對了。誰來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你說得真清楚,我們把掌聲送給她!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看來大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乘法(板書:乘法)請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課件出示)例1:將來李叔叔從蘭州乘火車去北京用12小時,火車1小時行145千米。明確題意

     。2)你能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選擇問題:蘭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你能列出算式嗎?列完式的同學想一想、比較,這個算式與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3)猜想結果、嘗試計算、板演,匯報交流,優(yōu)化算法。

      1)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質疑評價;

      2)比較兩種豎式,有何發(fā)現?

      3)引導學生小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列豎式的方法;你覺得哪種豎式好好些,說明理由。

      (4)用計算器計算檢驗。

      用計算器計算的結果是多少?生:1740。師:看來,我們筆算的結果是正確的。(板書得數和單位名稱)同學們今后做完題檢查時,也可以用計算器來檢查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寫答。隨學生回答,板書答案。(李叔叔的某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5)教師小結并揭示課題: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2)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三、比較探究、巧用遷移

     。1)今天我們學習的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以前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的發(fā)現?同桌交流……(異相同點)

     。2)什么叫遷移?我們應用原來學的計算方法,就能解決今天的新問題,這種方法在數學上稱之為遷移。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得的數的末位和個位對齊,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得的數的末位和十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3)出示試一試:134×2l,學生獨立筆算……

      匯報交流,展示筆算過程。生:他說得怎么樣?誰來評價一下。(:她說得很完整,清晰,方法正確。)

     。4)練一練。請大家從做一做中任選1題。(獨立計算)師:要注意書寫格式和作業(yè)姿勢,動作快的可以多做題,比一比看誰書寫最工整,計算既準又快。

      (教師在學生中挑選作業(yè),輔導后進生。)

      匯報檢查:挑選四份作業(yè),現在每組派一個代表上去完成檢查評價。

      這幾位位同學不但最快速,而且全對,書寫也工整,同學們可要向她學習了。

     。5)引導學生熟悉計算方法,三位數乘兩位數積是()位數或()位數。

      四、數學診所:師:小蘭、小紅、小青在做計算題時,各出現了一道錯題,現在請同學們幫她們找出病因,并且?guī)退齻兏恼?/p>

      小青:134小靜:152

      × 16 × 23

      804 156

      134 104

      938()1196()

      小華:246

      × 3 4

      964

      638

      7344()

      師:同學們真能干,不僅幫這幾位同學找出了錯誤,而且改正了錯誤。通過剛才的改錯,請想一想,我們在筆算乘法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1)做題時一定要注意對準數位;2)不要忘記乘百位上的數;3)做題時要認真細心,不要忘記進位了。同學們考慮的很全面,老師相信你們在做題時一定能夠認真、細心地進行計算。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而且還能用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收獲真不少!

      六、作業(yè)布置:1、練習七的第2題。

      第2課時筆算乘法練習

      教學內容:P51頁第7-13題;

      教學目標:

      1、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形成計算的技能。

      3、感受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具準備: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口算

      38×3= 26`×8= 46×2= 56×20= 4×160= 5×150=

      150×6= 36×7= 20×19= 400×73= 900×24= 430×8=

      15×6= 190×5=(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筆算:422×24= 245×27= 679×23= 586×35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在本上完成。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練習

      二、練習提高

      1、判斷并改錯。(說一說找到的錯處和糾正的結果、錯的原因如何避免。筆算時應注意什么?)

      134 152 246

      × 26 × 43 × 34

      ---—— ———— ————

      804 156 964

      268 608 638

      ———— ———— ————

      1072 6136 7344

      2、筆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筆算的方法是什么?板書課題:筆算乘法練習

      3、解決問題

      1)學校準備發(fā)練習本,發(fā)給15個班,每班144本,還需要留40本作為備用。學校應買多少本?

      2)一場電影有觀眾906人,照這樣計算,放映32場共有觀眾多少人?

      3)有10個班做體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學校要為圖書館增添兩種新書,每種4套,兒童百科每套125元,數學大全每套28元,一共要花多少錢?

      5)書上練習七第8題

      三、思維訓練

      探究一下正確的積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題,他把乘數18看成了15,結果得到的積比正確的積少609,那么正確的積是多少?

      2、練習七第12、13思考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內容:P53頁例2及練習八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豎式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32= 40×82= 20×20= 30×90 502×8= 708×5= 908×4= 600×50=

      2、筆算

      908×6= 790×6= 64×278=

      說一說筆算的方法是什么?

      3、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筆算乘法,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二、比較探索.

      例2、特快列車1小時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車1小時可行106千米。它們30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問:這題如何列式?算式有何特點?

      板書課題補充: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

      如何計算出結果?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獨立嘗試計算。匯報交流算法

      1)160×30=問:列豎式時,如何處理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怎樣確定積的末尾0的個數?

      2)106×30=自己試一試

      學生匯報時討論:

     。1)豎式的簡便寫法,為什么不寫成106

     。2)計算106×30時,既然中間的0與3相乘得0,那么這個過程可以不要嗎?如何寫這一位的積?

     。3)比較哪個豎式更簡便?

      師生歸納小結:,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三、鞏固練習:1、P53頁做一做2、練習八的1、2獨立完成

      四、課堂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練習八第3、4、7題

      第四課時: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P54頁例4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速度×時間=路程,應用它去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利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介紹學生未知的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2、你還知道哪些運行速度?展示學生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學理解速度的概念,學會速度的寫法,1)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如何解釋?

      我們把人騎自行車1小時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2)普通列車每小時行106千米。特快列車每小時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鐘走60米。還可以怎么描述?

      這些用符號怎么寫呢?什么是單位時間?

      每小時,每分鐘都表示單位時間。單位時間可以是每小時、每分鐘、每秒、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等

      3)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探索規(guī)律:(理解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一輛汽車的速度是90千米/時,5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王明的電腦打字速度是250字/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獨立計算后,想想看,你能發(fā)現什么?

      三、鞏固提升:

      1、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可寫作——

      2、小強的電腦打字速度每分鐘200字,寫作——

      3、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鐘340米,寫作——

      4、小強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

      他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小強每天大約跑步多少米?

      5、練習八第8、9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練習八第10題

      第五課時:積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內容:P58頁例4及練習九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理解并總結積的變化規(guī)律,2、初步獲得探索規(guī)律的方法和經驗,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積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積的變化規(guī)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有一天,豬八戒在花果山的桃園去偷吃桃子,讓看守桃園小猴子抓住了,小猴子給豬八戒說:“朱爺爺,要吃桃子可以,你必須幫我解決一道算術題!必i八戒一聽,可高興了,說:“只要能吃上好桃子,哪怕100道題也行!庇谑强词靥覉@的小猴子就出了這樣一道題。說:一只猴子一天吃掉6個桃子,2只猴子一天吃掉多少個桃子?20只猴子一天吃掉多少個桃子?200只猴子一天吃掉多少個桃子?20xx只猴子一天吃掉多少個桃子?結果朱爺爺很快就算出了?小猴子不明白,想這是為啥呢?你能幫幫小猴子寫出算式嗎?

      二、研究問題,探究新知

     。ㄒ唬┭芯俊皟蓚因數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變化,它們的積如何變化餓規(guī)律。

      1、研究問題,概括規(guī)律

     。1)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怎么變化;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有怎么變化?學生完成下列幾組組計算,想一想有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完成下列幾組計算,想一想發(fā)現了什么?你能根據每組算式的特點接下去再寫兩道算式嗎?試試看

      6×2= 8×125= 25×160=

      6×20= 16×125= 25×40=

      6×200= 24×125= 25×10=

      6×20xx= 72×125

      組織小組交流

      歸納規(guī)律:兩個因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也要乘幾。:

      兩個因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也要除以幾。

     。2)概括規(guī)律

      誰能用一句話將發(fā)現的兩條規(guī)律概括為一條?

      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

      2、驗證規(guī)律

      1)先用積的變化規(guī)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

      39×48= 17×12=

      39×24= 17×24=

      39×12= 17×36=

      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guī)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9的1-——4題

     。ǘ┭芯俊皟蓚因數相乘,兩個因數都發(fā)生變化,積變化的規(guī)律!

      1、獨立嘗試,發(fā)現規(guī)律。

      1)完成填空,想想看

      18×72=()×()=()×()=()×()

      2)完成下列計算,說規(guī)律。

      18×36=

     。18÷2)×(36×2)=

     。18×2)×(36÷2)=

      205×45=

      (205÷5)×(45×5)=

     。205×3)×(45÷3)=

      2、全班交流,概括規(guī)律.

      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它們的乘積不變。

      三、練習提升

      1、書上練習九的1、2、3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長縮小到原來的,寬擴大到原來的4倍,這個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它的邊長是多少?

      四、課后總結: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4、5

      第六課時:乘法估算

      教學內容:P60頁例5及練習十的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大估與小估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情境圖,(學校組織秋游活動,我們四年級同學去興隆山公園,去那里的費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園門票,四年級全年級共有104人,老師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呢?)

      二、嘗試探究新知

      1、你們能幫老師估算一下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嗎?

      1)獨立估算,并寫出估算過程;

      2)同桌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結果,并說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饋學生估算結果;

      鼓勵學生說出多種想法。

      4)對估算結果進行評價

      師:你認為誰估計得更接近準確的錢數呢?說明理由

      5000元更好些。

      讓學生盡量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估算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結: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

      2.龍巖山泉水站,為居x送純凈水,一月份運送720桶,照這樣計算的話,估算一下,全年可以運水多少桶?

      三、鞏固提升

     。保铝懈鲾的闶窃鯓庸浪愕模

      1)《新編小學生字典》有592頁,大約是()頁。

      2)小明每分鐘打字108個,大約是()個。

      3)本校有學生688個人,大約是()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約是()千克。

      2.劉寧同學走一步的平均長度是62cm,他從操場這頭走到那頭共走了252步。操場大約長多少米?(選擇序號)

      a、1800米b、1200米c、1500米、

      3、沙坪小學有學生612人,全鄉(xiāng)有這樣的小學19所,全鄉(xiāng)約有多少名小學生?

      4、燕鷗從北極飛到南極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飛780千米,20天能飛到嗎?

      5、P的5、6、7(理解大估與小估的方法)

      四、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yè):8、9、11

      第七課時:乘法估算練習

      教學內容: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題卡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你是怎樣估算的?

      A)《新編小學生數學字典》有992頁,大約是()頁?

      B)小明每小時打字6480個大約是()個?

      C)本校有學生1688人,大約是()人?

      D)李平大叔今年收桃子2328千克,大約是()千克?

      2、小明同學走一步的平均長度是62厘米,他從操場這頭走到那頭共走了252步。操場大約長多少米?1)1800米2)1200米3)1500米

      3、燕鷗從北極飛到南極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飛780千米,20天能飛到嗎?(寫出估算過程,匯報估算結果。)

      二、提高練習:

      1、水站為學校運送純凈水,一月份運送518桶,照這樣計算的話,估算一下,全年可以運水多少桶?

      2、一本書有50頁,每頁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3、小麗每分鐘步行52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4、一個糧店平均每天大約賣切面790千克,一個月大約賣切面多少千克?

      5,植物園有育苗地4塊,每塊地有191行,每行種79棵樹苗,植物園大約培育多少棵樹苗?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選擇合適的算法,并說明理由。

      三、拓展練習

      1、一塊長方形地,長98米,正好是寬的2倍,這塊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2、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 69×51=2992

      3、兩個因數分別是63和4。積是多少?如果把因數4換成40,400,積分別是多少?

      學生口答,再說說根據是什么?

      4、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這輛公共汽車上大約有50人。

      3)我們班有65名同學。

      4)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198下。

      5)小軍3分鐘能寫85個字。

      6)P63頁第10題

      四、小結: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嗎?

      五、作業(yè)

      1、一箱桃子42元,買162箱大約需要多少錢?(先估算,再算出精確值,把兩個結果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

      2、P63頁第12題(選作)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12

      用計算器計算

      教學目標:

      1.增加用計算器計算是近幾年來小學數學教材改革的趨勢之一。計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學生適時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2.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計算,并通過計算探索與發(fā)現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優(yōu)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感受到使用計算器在人類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計算,并通過計算探索與發(fā)現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計算,并通過計算探索與發(fā)現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星期天,李強和爸爸媽媽到商場購物。李強買了4支彩筆,每支2元,買彩筆需付多少錢?(同學們一下就口算出來了)李強的爸爸媽媽還給家里添置了電器,分別是電視機、洗衣機和微波爐;價格如圖(出示圖),你能一下口算出爸爸媽媽應付多少錢嗎?為什么?那這時候該怎么辦?(用計算器計算)可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計算器計算。板課題

      二、深入了解計算器

      1.認識計算器。

      a、同學們手里都有一個計算器,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你的計算器上有什么?(同桌介紹)誰上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生上臺介紹)

      b、各個鍵的作用、開機鍵、關機鍵。

      c、這位同學介紹的可真好。其實常用的計算器有顯示屏和鍵盤兩大部分組成。這是顯示屏。鍵盤上又有數字鍵、運算符號鍵、功能鍵(配合多媒體課件介紹)1

      2.嘗試用計算器計算。

      a、會用計算器計算么?好,現在先把計算器開好,我們嘗試計算一下這題:128×43=?

      b、請學生說說是怎么摁的?你是先摁…顯示…再摁…顯示………(注意每摁一次屏幕上顯示的數據)你們算出來也是這么多?看來計算器算對了。

      現在屏幕上顯示的是5504,那要進行別的計算,該怎么辦?(a、繼續(xù)摁b、介紹歸零鍵ac)歸零,請同學們繼續(xù)計算下面兩題。

      c、繼續(xù)計算37500-267

      41600÷128

      首先看第一題:結果?第二題呢?

      都算對了?剛才三題,數據很大,可是利用計算器我們很快就算出了答案。你們覺得用計算器計算有什么優(yōu)點?可是趙老師發(fā)現,還有個別同學算錯了,這是怎么回事呢?那以41600÷128為例,怎樣才能算得既對又快呢?誰來介紹自己的經驗之談。出示:看清數據,準確輸入。

      3.師示錯,介紹清除鍵。

      恩,剛才的同學說的很有道理。趙老師也想用計算器計算一下我們四年級的總人數,請同學們幫我報數,我來計算:40515050515052

      哎呀,趙老師把四(7)班的人數給輸錯了,重來吧。▽W生反對)

      介紹ce鍵退格鍵

      用這兩種方法會不會有錯呢,趙老師請同學們再來算一遍,我說,你們算。恩,這鍵還真管用。希望同學們不要像老師那么馬虎,計算時要看清數據再輸入。

      4.靈活使用計算器

      下面還有任務等著大家算呢。一定要看清數據再輸入哦!

      76560+4695

      3201-296

      589×76

      62500÷25

     。ㄟ^渡:看來同學們已經能很熟練地運用計算器計算了,接下來就要來比一比誰算得快了)

      946×57×0(多少?你怎么你們快知道結果?哦!原來這題不用計算器口算更快!)

      99+199≈(298還是300呢,說說你的理由。哦,這題不能用計算器計算,用了就是精確值了,而這里是約等于,估算)

      看來,有了計算器,在計算時也要靈活應用,并不是每個題都需要、都能計算器的。)接下來我就要看看哪些同學能靈活運用計算器計算了?淳毩暭埖谝淮箢},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兩流程圖題)滲透靈活使用計算器

      看來同學們用計算器計算掌握得很好,F在你能算出李強的爸爸媽媽要付多少錢了嗎?一起算一算。

      三、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1.剛才讓大家計算的題數據還比較小,還有更大數據的計算等著你們呢!請看練習紙第二大題算一算: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注意:匯報時完整獨題

      算了這4題,你有沒有什么發(fā)現?每題的積與前面的乘數是怎么變化的?(同桌說發(fā)現)(好像饒了一圈)是呀,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換種寫法:(一圈寫)只要知道什么就能知道整個結果是多少?那第一個數該怎么定?那142857×5、×6、×7分別等于多少呢?那×8有沒有這個規(guī)律了?(沒)但也請大家用計算器算出它的結果。多少?你覺得142857這個數有趣吧。其實這個數很神秘,請看:神奇數字142857的介紹。其實他的神奇之處還不止這些,課后大家可上網查找相關知識。

      2.數學上像這樣充滿規(guī)律的數還有很多,請看下面一個:(先完成在練習紙上)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賹W生說出結果

     、诮涣饕(guī)律,由幾個1的幾位數相乘,就寫到幾再依次減1寫到1

      ③那7個1與7個1相乘呢?

      那10個1與10個1相乘的結果會是多少呢?是么?因為我們用的計算顯示的.位數太少,我們用電腦上的計算器來檢驗一下。

      看來這個規(guī)律的只能到9個1與9個1相乘,其他的就不成立了。

      剛才用計算器不光解決了很煩的計算,而且還讓我們找到了一些數學上的一些規(guī)律。計算器的作用可真大。

      四、解決課始問題。

      現在你能幫李強算一下他們要付多少錢了嗎?算一算。

      五、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不光認識了計算器,還了解了計算器上一些鍵的功能,并且用計算器幫助我們計算,找到了一些數的規(guī)律。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學會把除數看作是15、25的特殊數進行試商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試商的全過程,能靈活地試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難點:采用靈活試商的方法進行試商計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課件出示)

      1、口算:

      25×4= 15×3= 45×4=

      240÷40= 150÷30= 350÷50=

      39×5≈ 319÷80 ≈ 240÷32≈

      2、筆算下面各題,并說說計算時你是怎樣試商的:

      245÷72 272÷68

      指名板演,請學生講述試商的方法和計算的過程。

      [設計意圖]復習口算和筆算,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二、情境創(chuàng)設,談話導課

      啟發(fā)談話:數學知識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前面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解決下面的'生活問題,并動腦筋想一想還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進行試商。

      課件出示例3 :

      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設計意圖]談話導課,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探究新知的欲望,另一方面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 探究新知

      1、請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列出算式,板書:

      140÷26=

      2、學生先獨立試做。

      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了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3、小組交流、討論。

      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4、匯報做法。

      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組織學生匯報做法,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26看成30試商)(老師根據學生的敘說板書過程)

      A、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來試商為4,4與26相乘得104,140-104=36,余數36大于除數26,所以初商偏小要改大,4+1=5,5與26相乘得130,140-130=10,余數10小于除數26,說明商5合適。

      1)討論:把26看作30試商,算得對嗎?我們來幫他驗算一下。

      思考:怎樣驗算有余數的除法?

      明確驗算方法: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學生獨立進行驗算,指名板演,規(guī)范格式。

      2)可以請同學們評議一下這種試商方法,然后問:你們還有不同的試商方法嗎?

      B:當發(fā)現初商為4,4與26相乘后得104,140-104=36,余數36里還有1個26,所以直接定商為5。

      C:把26看作25,25×5=125,初商為5,5與26相乘得130,130<140,140-130=10,余數10小于除數26,所以商5合適。 因此,140÷26=5(排)""10(人)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尊重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通過自己的思考、合作討論、交流匯總,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想法,多種試商方法的展示,最終優(yōu)化出把除數看作是15、25的特殊數進行試商的方法, 體會到利用口算試商的優(yōu)越性。

      四、方法應用(課件出示)

      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在做題時靈活選用。

      五、小結

      回顧本節(jié)課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問題,請?zhí)岢鰜恚覀児餐接懀?/p>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發(fā)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guī)律,能運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初步的符號感和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難點:

      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買衣服與如何搭配褲或鞋??現在請學生看圖。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買一個木偶娃娃,并給所買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頂帽子,要從3個木偶娃娃和2頂帽子中選擇??)

      2.提示課題:小明買一個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櫻唇帽子,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呢?這其中存在什么規(guī)律呢?(板書:找規(guī)律)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自主活動。

      談話:你有辦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嗎?請同學們先自己想辦法試一試?梢杂米约盒〗M準備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動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并注意了解學生所采用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樣選配的?你認為一共有幾種不同的選配方法?

      小結:小明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可以先選木偶娃娃,國為每個木偶娃娃可以配兩種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也可以先選帽子,1

      因為每頂帽子都可以配3個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帽子,因為每頂帽子都可以配3個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種不同的選配方法。

      2.有序探究。

      談話: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連線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嗎?

      學生動手操作,并組織交流。

      提問:你認為用畫圖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處?(便于操作;便于有條理地思考;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選配方法)

      3.引導發(fā)現規(guī)律。

     。1)提出問題:如果有2個木偶娃娃和3頂帽子,你能用畫圖連線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配方法嗎?動手操作,并交流過程和結果。

      (2)出示教材中的討論題

      問:聯系解決上面兩個問題的'過程,你能發(fā)現木偶個數和帽子頂數與搭配方法種數的關系?

     。3)小結。

      三、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依次說出每條不同的路線;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后引導學生總結一共的路線條數與每段路線條數的關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要求觀察插圖,啟發(fā)思考:這里有一些襯衣、褲子和裙子,你認為可以怎樣搭配?

     。2)出示前面兩問題,提問:你能解決這里的兩個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樣選配,再把思考的過程、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

     。3)出示最后一個問題,啟發(fā)思考:這個問題與前面已經解決的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你會列一道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嗎?

      啟發(fā)進一步思考:有位同學用3×5這道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你認為這個方法對不對?你知道他是怎樣想的嗎?

      四、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懂的地方?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疊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疊部分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活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知集合圖的形成過程,能用集合圖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有重復部分的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驗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集合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

      教學準備:

      “學習之星”和“勞動之星”的獲獎獎勵,“智慧星”和“守紀星”的獲獎獎勵,集合名稱的磁板,獲獎學生名字的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腦筋急轉彎導入新課師:今天這節(jié)課上老師會根據同學們的表現,評選出智慧星和守紀星。想要獲得智慧星,那你課上需要積極動腦、認真思考。想要獲得守紀星,那你課上就要認真聽講、坐姿端正、書寫規(guī)范?凑l這節(jié)課既能獲得智慧星又能獲得守紀星。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腦筋急轉彎的游戲嗎?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腦筋急轉彎——理發(fā)師的困惑:

      教師邊講解,邊用課件播放聲音。

      師問:進來的怎么只有三個人呢?你們能幫理發(fā)師解決他的困惑嗎?生:略師:在這里爸爸有雙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這里重復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書:既??又??)像這樣的問題,數學上稱之為“重疊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這類問題。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師:根據同學們上一周的表現,李老師評選出了7名學習之星和5名勞動之星,那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嗎?(12名)師:有不同意見嗎?生:沒有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都有誰獲獎了?(課件展示獲獎學生名單)師:從這張光榮榜里,你發(fā)現了什么?生: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這個詞用的真好,既??又??(板書)這樣說我們就聽得很明白了,誰還能像這位同學一樣說說你的發(fā)現?生1: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誰能把這兩個同學的發(fā)現連起來說說?生2: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真會表達。下面請獲獎的同學趕快到前面來,老師給大家頒獎。學習之星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勞動之星站到老師的左手邊。你們倆應該站到哪兒?師:咦,我發(fā)現了一個問題,剛才我們明明算了12名同學獲獎了,怎么才來了10個人呢?那兩個人呢?(學生舉手,迫不及待的回答問題。)你們有話想說,那好,你來說說?生: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所以他們兩人在獲獎名單里重復了。

      師:哦,原來是這樣。看來同學真是理解了這兩個同學的位置了,那這兩邊呢?誰來說說右邊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右邊同學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學習之星”還有中間的兩個同學呢,我們只描述這5個人的獲獎情況。

      生:這5個人單單只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那誰來說說左邊這3位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左邊這3位同學只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真不錯,這下我們弄清楚了。那老師開始頒獎了,左邊的同學每人發(fā)一顆“學習之星”,右邊的同學每人發(fā)一顆“勞動之星”,中間的同學每人既發(fā)一顆“學習之星”又發(fā)一顆“勞動之星”。(師邊說邊給學生發(fā)小星星)師:那剛開始我們算得有12名同學獲獎了,在今天的'這種獲獎的情況下是不對的,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學獲獎了嗎?先聽清要求:畫圖時,要畫清同學們的獲獎情況,還要讓我們能直觀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注意老師已經把這些同學的名字編好了相應的序號(課件展示),不要寫這些同學的名字了,我們只用序號來表示同學就可以了。

      生:獨立畫圖。

      師:畫好的同學可以小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們畫的圖有沒有值得你借鑒的地方。(師巡視學生畫的圖,選擇有代表性的圖到前面投影。)師:老師選擇了幾位同學畫的圖,下面請這幾位同學分別到前面來講一講他們畫的圖。

      師:像這種重疊問題,我們可以用韋恩圖來表示。它是英國的數學家韋恩在1881年發(fā)明的,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這個圖叫作韋恩圖,也叫集合圈。(板書:集合)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來畫畫圖。(師邊講邊在黑板上畫集合圈)先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學習之星”,畫好之后貼上這個集合圈的名字是“學習之星”。接下來該畫什么了?生:“勞動之星”的集合圈。

      師:那“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我們應該畫在什么位置呢?師:為什么要把“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畫到“學習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為有人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再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勞動之星”。下面我們把這些獲獎同學的名字貼在相應集合圈的位置里。

      師:這個集合圈我們就算畫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陰影部分表示什么?師:根據我們畫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師:誰來說說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給大家講講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學習之星”,“5”表示5名“勞動之星”,減去“2”是因為有2名同學重復了。

      師:你講的真清楚,大家都聽明白了吧。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你們看這個圖我們相當于把這些獲獎同學分了幾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別是幾人呢?那你會列算式了嗎?三、問題拓展師:這個問題我算式弄清楚了,現在老師又有想法了,我們下周還要選出7名“學習之星”,5名“勞動之星”,你們幫老師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學會獲獎嗎(出示課件)?今天的獲獎情況是有2名同學重復了,有10個同學獲獎了。那下次獲獎可能多少名同學重復呢?生:3名,1名。

      師:最多有多少名同學重復獲獎?生:5名。

      師:為什么?生:因為“勞動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復獲獎了。

      師: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下周我們班獲獎的重復情況都想全了,并說一說。

      生:沒有重復、重復1人、重復2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隨著學生說,課件出示)。

      師:那每種情況下有多少人獲獎呢?分組做師:沒有人重復獲獎的情況。

      生:7+5=12(人)師:那這個集合圖該怎么畫呢?生:畫兩個單獨的圈,沒有重復的部分。

      師:(找學生說重復1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的算式,并讓學生說3/4清這樣列式的原因。)那重復5人的時候,這個集合圈又該怎樣畫呢?生:“勞動之星”的圈都跑到“學習之星”的圈里去了(課件展示)。

      師:那這個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幾人?(課件出示如下)學習之星生:這部分表示只獲得了“勞動之星”,有2人。

      師:我們來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生:有幾個人重復了,就去掉幾人。

      四、練習提升師:班里獲獎同學的情況,我們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沒有獲獎的同學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貼在黑板上,我應該貼在什么位置上。(貼在集合圈的外面)為什么。抠N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師:所以我們班里其他沒有獲獎的同學,都可以貼在獲獎集合圈的外面,F在班里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們來幫同學們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節(jié)課獲得智慧星的有人,獲得守紀星的有人,兩項都獲得的有人,兩項都沒有獲得的有人,來上課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師:請同學們,在小卷上獨立完成,要求畫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疊現象(出示課件)(1)奧運五環(huán),環(huán)環(huán)重疊(2)看,這是圓圈的集合圖(3)還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巒疊嶂(4)以及月食,也是因為重疊現象導致的(5)這是設計師筆下的建筑,也有重疊

      六、課堂小結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重疊問題,還用集合知識解決了不少問題,誰來說說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

      生1:我學會了畫集合圈。

      生2:我學會了重疊的問題可以用畫集合圈的方法來解決。

      生3:集合圈的畫圖方法能讓我們很清楚得看清每個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同學們,集合圈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有重復現象的問題以后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就等著同學們去發(fā)現和解決。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600字】相關文章: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09-28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10-01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09-03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12-28

    那記憶中的風景作文09-29

    那記憶中的風景作文03-22

    留在記憶中的風景作文09-14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13篇09-30

    記憶中的風景作文3篇10-18

    記憶中的風景800字作文(精選59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