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怎樣教語文》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近期,我拜讀了于老的《我怎樣教語文》一書。于永正老師是我國小學教育界泰斗級的人物。他敢為人先,以語文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他的“五重教學法”,抓住了語文教法的關(guān)鍵,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巧妙融合,為小學素質(zhì)教育工作樹立了一面旗幟,也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語文教學天地,下面我就“五重”教學法談談自己的感悟。
“五重教學法”指的是: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反復品讀 “五重教學法”,文中的每一句話都是于老師心靈的獨白,那一句句樸實的話語,看似平淡,實則蘊含著于老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書中所講述的一些現(xiàn)象與問題,與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是那樣的貼近,所以讀起來感受頗多。
一、 重情趣
“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師“五重教學法”中的第一部分,也是于老師語文教學的最大特色,更是能引發(fā)我產(chǎn)生共鳴的地方。每每讀起這一章,我的心靈總會生出不同的感慨。這里的“情”一方面是指對學生有情,另一方面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
于老師提出要關(guān)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關(guān)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因為他們最需要老師的同情、理解。他從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學生,因為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學生,量出來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憤怒。所以,于永正老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從不企圖把全班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人”。
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我們避免不了會有偏愛個別優(yōu)生,厭惡個別差生的念頭。俗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理所當然,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高尚”。于老師不是圣人,但他關(guān)愛每一位學生,為每一個孩子都準備了不同的尺子,將自己深厚的愛溫暖每一位學生。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學中,對于某些差生的表現(xiàn),我們?yōu)槭裁瓷鷼狻嵟,甚至出現(xiàn)了不理智的行為,就是因為忽略了學生個性之間的差異,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結(jié)果。
所謂“差生”,只不過在學習上比別人遜色一些,在其他領(lǐng)域里,“差生”不一定就差,許多“差生”在成人后變得很有出息,而且對老師也很有感情。我們班就有一個姓梁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塌糊涂,但這個男孩特別地樂于助人,看見老師抱著一摞本子走出辦公室,他會主動上前迎接;看見班上女同學抬不動課桌,他會主動去幫忙。每每看到這些,我心里都會感動不已。因此,我們做老師的也要像于老師那樣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人才觀,才能徹底改變對“差生”的看法,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關(guān)愛每一位學生,讓每位學生跟著我們學習都能感到快樂,都能得到應有的進步和發(fā)展。
作為語文教師,不愛語文教學就教不好語文,更要緊的是上課要有情,只有關(guān)注了教材和學生才能體現(xiàn)一個“情”字,課堂教學,是老師、學生和教材三者之間的對話。課前,先生總是找準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一遍又一遍地練讀,不把課文讀得聲情并茂決不罷休。我們外出聽課或看錄象,于老師每次范讀總是繪聲繪色,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會陶醉其間,流連忘我。于老師認為,教學藝術(shù)首先是善待學生的藝術(shù),是在師生之間的情中。因此,在他的課堂上,我們總可以清楚地看到先生把自己的責任定位于組織教學,是引導、是點播、是鼓舞、是激勵,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在兒童的世界里,偉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
二、 重感悟
書中所講到的“重感悟”就是把學習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體會,領(lǐng)悟其義,悟其情,悟其法。于老師在這一部分的講述中著重講解了他在教學中是怎樣體現(xiàn)一個“讀”字的。于老師備課先備讀,拿到一篇課文他總是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語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妙處,一直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為止。
三、重積累
沒有讀到“五重教學法”之前,我以為學生積累的內(nèi)容無非是課內(nèi)與課外的語言積累,而于老師所說的“重積累”,不僅指的是語言的積累,還有生活的積累和感受的積累。語言的積累主要靠讀和背,生活和感受的積累則需要引導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親密接觸,搞好實踐活動。
另外,于永正老師還注重生活和感受的積累,他認為現(xiàn)在學生生活單調(diào),感受不多,情感不豐富,在加上讀書少,這樣一定會影響他們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影響他們良好情感的形成。他常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博物館、軍營、工廠,常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讓城里的孩子們了解農(nóng)村,讓農(nóng)村的孩子們了解城市……
四、重遷移
于老師認為,語文教學中的遷移主要指的是讀的遷移和寫的遷移。讀的遷移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用在語文課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讀課外書,去讀報紙、雜志。于老師特別重視課外閱讀,他想方設法地對學生進行號召、示范、檢查、鼓勵,引導學生看課外書,要求讀過的書要留有痕跡,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除此之外,于老師十分重視作文訓練,他先從模仿開始,根據(jù)學習的課文,進行片段仿寫,如寫一段對話,寫人物的外貌,寫一段場景,寫與課文結(jié)構(gòu)相同的一段話,用幾句話把課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筆答課后的某個問題等等。這不正是一種由讀到寫的遷移嗎?所以, 我非常贊同于老師“重遷移”的說法。遷移,就是舉一反三,就是運用。
五、重習慣
讀到這一章節(jié),不禁使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品格,品格決定命運!
于老師所談的習慣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習習慣,二是運用語言的習慣。在教學中,他特別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教學最大的成功。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指:愛讀書報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遇到生字查字典的習慣。而運用語言的習慣則要靠反復的練習和實踐才能逐漸養(yǎng)成。于老師還特別重視“身教”,他常把自己買的書帶到學校里讀,故意把自己的讀書筆記落在講臺上讓學生看。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我們要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才可讓他們受用一生。
讀完書后,我對于老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學的態(tài)度,對語文教學的深刻認識以及深入淺出地剖析語文教學的種種現(xiàn)象等,欽佩不已。合書深思,為什么于老師會對語文教學能夠如此高瞻遠矚?歸根結(jié)底,我想還是緣于對語文教學的摯愛,對學生的摯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摯愛吧!因此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像于老師一樣胸懷大愛,愛自己的教學,愛自己的學生,把自己的愛輻射到周圍每個人,這樣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師!
【讀《我怎樣教語文》有感】相關(guān)文章:
《我怎樣教語文》讀后感10-06
讀《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有感02-20
在安靜中教語文——讀《讓語文安靜》01-16
怎樣教寫作文10-06
讀《從教課文到教語文》有感10-07
怎樣學好語文10-12
《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讀后感范文10-07
小學科學《怎樣加快溶解》教后反思10-06
讀《教海漫記》有感10-07
我與外教作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