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

    時間:2022-10-07 14:03:25 讀后感 投訴 投稿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1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lǐng)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

      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我們也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nèi)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我們知道,西方國家以宗教立國,中國長期以儒學(xué)立國。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yīng)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安粖Z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生活中愉快地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dǎo)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2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lǐng)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書中是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看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dǎo)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與人為善、修身養(yǎng)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么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應(yīng)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學(xué)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在處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著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所大學(xué)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的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想、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jié)合別人的間接經(jīng)驗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樣的一種高尚的信仰、情懷和社會擔當,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是沒有能力顧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事,那么整個集體就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

      于丹教授在交友之道中對“益者三友”及“損者三友”進行了深刻的詳細的解釋,其內(nèi)涵令人思考!人生難得一知已,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金錢、地位等是一些人衡量交友的標準,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xué)習(xí)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自己有良好的修養(yǎng)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的打開了一個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在人生之道中,于丹教授說:“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怎么樣才能讓自己的短暫的一生活得有價值,那就是要多學(xué)習(xí),從書本上學(xué),從社會上學(xué),從小學(xué)到老,其實就是學(xué)習(xí)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鬃铀缘膹氖宓狡呤腵人生歷程,每個階段都是可以參照的一面鏡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壓力的增大,怎么樣才能有一顆從容淡定的心,那需要的是一種修煉,需要的是學(xué)會舍棄,不論是對自己的心還是對于社會崗位,都有一種無愧的交待。

      看于丹解《論語》體會到的是,《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在現(xiàn)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藝術(shù)和智慧,多一份清涼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總之,在當今以經(jīng)濟利益為主導(dǎo)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讓我們的社會多一些君子少一些小人,我們的社會就會多一些安寧,我們國家的理想目標就會早日實現(xiàn)!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3

      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之后,才突然發(fā)現(xiàn)兩千五百年前的哲學(xué)思想和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得如此緊密;原本晦澀深邃的宏篇巨著原來傳遞的是這樣一種簡單、樸素的人生態(tài)度;原來我們也可以以這樣的方式解讀《論語》,并從中獲得心靈的快樂和生命的從容淡定。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紛繁復(fù)雜、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各種思潮交替激蕩的時代。在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大背景下,《于丹〈論語〉心得》的出現(xiàn)猶如一縷清風吹開了眼前的迷霧,吹進了迷惘的心靈,讓更多的人以更簡單、樸素的方式得以再次聆聽那久遠的心靈之聲,重新走進古圣先賢的思想世界,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準則和個人坐標。

      作為社會個體的人,總有一個活動的圈層,現(xiàn)代人交友之道,擇友標準,應(yīng)是怎樣的呢?于丹在論語心得中,肯定地說 “《論語》里面給出了答案”。這就是孔子所言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我想即算在今天一個人,如能以孔子“益者三友”標準為參照,去選擇朋友,那么用于丹的話說無疑就是選擇了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一種趨向高尚的人生境界。

      因為,“道不同,不相與謀”,一個人有什么樣朋友圈層,就有什么樣的情趣與愛好,不如此,總是無法聚在一起,結(jié)成圈子的;再則環(huán)境改變?nèi)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浸潤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其品行相應(yīng)就會有某種傾向,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古人說,擇交如求師,當慎之又慎。

      對于孝順,我過去有過誤解,就是贍養(yǎng)好老人,使他們衣食無憂,按照我們的意志、想法,提供好的環(huán)境,營養(yǎng)的食品,足夠的零化錢,就叫孝順。讀了《于丹<論語>心得》后,才知道,這不叫孝,《論語》上孝就二個字:無違。就是順著他(她)。每一個人的此刻,都是他歷史的總和,愛一個人,就要尊重他的所有習(xí)慣,包容他的所有歷史。想想生活中,明明是關(guān)心老人,卻經(jīng)常惹得他們不愉快,甚至生氣,我們自己也覺得委屈,F(xiàn)在知道了,順著老人,尊重他們的生活習(xí)慣和生活方式,常在身邊,常與之聊天,這才叫孝,所謂“;丶铱纯础笔抢先俗畲蟮男脑!墩撜Z》在講到孝時,又說了二個字:“色難“。色就是臉色,滿足老人的物質(zhì)需要并不難,難的是老給長輩一個好臉色。 在這個世界上,值得尊敬的,除了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還有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那怕是一只小螞蟻,一棵小草,也有它生存的權(quán)利和存在的.意義。我們最終所要建立的和諧世界,便是這樣一種天、地、人共榮共生、和諧快樂生長的狀態(tài)。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不僅是處世為人、修身齊家的方法,更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敬畏萬物、順應(yīng)自然、積極、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最后,我們要把《于丹<論語>心得》,作為我們心靈的雞湯,讓心得到滋養(yǎng),在寬容別人、幫助別人、給予別人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在自己的內(nèi)心中,拓出一片樂土。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思維決定行為。當我們給予別人、幫助別人、溫暖別人的時候,真正受益的是我們自己

      的心靈,你會感到周圍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人們因信賴你而把你作為托付,回饋你真誠、友誼、熱情、尊敬。你會因為他人的快樂而快樂,因為他人的幸福而幸福,這時我們會感到心中有一座教堂,這教堂與我們的名譽、地位、財富無關(guān),它關(guān)乎我們的內(nèi)心,關(guān)乎我們的生命,關(guān)乎到我們一生,活出了多少好時節(jié)。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4

      D是一把豎琴,是快樂!我們同是龍的傳人,長著烏黑的頭發(fā),黃色的皮膚。快樂在哪里--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作文一個明亮的星球又被那人類遭蹋。800字作文我會像楊利偉一樣環(huán)繞地球十圈,!同學(xué)們慶賀著,好象李先永的成功就是大家的勝利。我們看見操場外邊有著一圈冬青樹,它們像一位位正待檢閱的士兵,排得整整齊齊。

      《論語心得》主要講述的,就是于丹對于孔子的《論語》的'感悟。內(nèi)容分別有: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鬃右簧羁粗氐,就是“恕”、“仁”與“智”。然而,快樂也悄悄地隱藏在這三個字中。

      “恕”,寬恕他人的錯誤行為,機能體現(xiàn)出自己博大的胸懷,又能感受到在寬恕了別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悅和清爽?鬃诱f:“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對夫婦的兒子因車禍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機撞人后立刻駕車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婦倆悲痛欲絕,有人問:“你們恨那個你們兒子的司機嗎?”夫婦倆說:“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兒子命不好。”這一信息傳到了司機的耳中,司機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見,寬恕的力量多么強大!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5

      昨天讀了一本好書《于丹〈論語〉心得》,起初只是隨手翻翻,沒想到一拿起來居然就放不下了。

      文字其實不多,中華書局為此在版面和裝幀上頗下了一番功夫,我花了個把小時把書讀了一半,但最后還是忍不住買了下來。因為讀好書不應(yīng)該囫圇吞棗,即便吞下,也該像駱駝反芻那樣細細咀嚼,而我因為最近的煩惱,正好需要這樣靜心的良藥。

      這幾年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常常會思考人、人性和生活的意義這類問題,讀了不少老外的東西,反過來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讓某些人“驚羨”、甚至?xí)r常用以炫耀自己的學(xué)問的所謂“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我們祖先在幾千年前就提出的思想何其相似。

      例如,培根的“人的行為準則是,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妨礙他人的自由”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根本上講,是一個道理。弗洛伊德提出人有“生的本能”(建設(shè)性本能)和“死的本能”(破壞性本能),人之所以生而不死,是兩種力量的對抗達到了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短時間內(nèi),生的力量占優(yōu)勢,然而長遠的,死亡終將來臨。這是否和中國傳統(tǒng)的太極兩儀如出一轍?

      讀這本書,的`確會產(chǎn)生很多共鳴,如于丹所說:“《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一起感受兩千年前孔子的溫暖,這樣的想法,真好。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6

      于丹教授是這樣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說明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這三種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yè)帶來什么樣的幫助;而那三種壞朋友又是什么樣的,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該怎樣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其實,人這一生中,有什么樣的朋友,就能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因此,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的環(huán)境中,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的價值取向。那么論語中鼓勵交什么樣的朋友呢?很簡單,孔子說:在這個世界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先來說說三種好朋友。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第一種是友直,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這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種是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是一種美德,它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或有時候過分的苛刻,還有一種是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nèi)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nèi)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nèi)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第三種叫做友多聞。在先秦時代,不像我們現(xiàn)在有電腦,有這么發(fā)達的信息,有鋪天蓋地的.媒體。那個時候,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交個好朋友,讓你朋友把所讀的書的那些間接經(jīng)驗,轉(zhuǎn)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系統(tǒng)。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所以,結(jié)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翻開一本辭典一樣,我們總能從他人的經(jīng)驗里面得到自己的一個借鑒系統(tǒng)。

      《論語》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寬容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這就是孔老夫子所稱道的三種好朋友。那孔老夫子所說的三種壞朋友又是些什么樣的人呢?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當然,每一個人的生活不一樣,遇到的情況也不一樣,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你還迷茫的時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訴你這件事情不能這么做。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這個正好相反,是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我們發(fā)現(xiàn),過分優(yōu)柔寡斷,他其實在浪費你的生命能源?赡苣阋マo職了,你說有一個機會要下;蛘咛郏闳柵笥.朋友說,想想吧,你現(xiàn)在的工作也不錯呀,你要是萬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丟掉了。

      至于第三種,所謂友便妄,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要以一種不擇手段的方法去謀取個人利益的這種小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內(nèi)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可能要高好幾十倍。如果你一不小心被這種人利用的話,那么,你就給自己的一生套上了枷鎖。如果你不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個朋友是不會放過你的。這其實在考驗我們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論事的能力。

      損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訴你,人這一輩子,做的所有事情,內(nèi)心是應(yīng)該以朋友作為一個坐標的。這種標準,有可能是防微杜漸的,不見得這個朋友作出多么傷大雅的事情來,哪怕就是一個苗頭,你就會覺得:這個人做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危險。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7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dǎo)、同志們:

      非常感謝機關(guān)團委能夠提供這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人生如書,書伴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鐘愛的書籍,對待讀書的態(tài)度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嗜書如命,有的人讀書為消遣,愉悅精神。宋代詩人黃庭堅認為“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

      可憎!爆F(xiàn)代文人林語堂則認為“如想真正得到享受,讀書必須出于完全自動。”因此,每個人對讀書的理解也是見仁見智。借此機會,就我個人的一點讀書心得,向大家作個簡單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工作、生活》。

      可能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觸,現(xiàn)在的社會,面臨著競爭、就業(yè)、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壓力,焦慮、不安、彷徨像影子一樣始終圍繞在現(xiàn)代人的身邊。如何在這個全面加速度的社會里,合理釋放壓力,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我認為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可以讓自己浮燥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地放松。古人云:開卷有益。英國學(xué)者科利爾曾說:書籍,在青年時代是引路人,成人之后就是娛樂。這句話,可以說將書籍的兩重身份說的十分透徹,書籍是人類文明的果實,每一本好書都是我們良師益友,它不但可以給人以愉悅,還能給人以啟發(fā),讓人受益良多。因此,我們應(yīng)該把讀書當作是人生的一種樂趣,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北京師范大學(xué)教授于丹的《論語心得》就是這樣一個良師益友。對于《論語》,學(xué)生時代曾學(xué)習(xí)過一些,特別是對一些經(jīng)典章句也曾背誦過,但真正去理解、去感悟儒家思想?yún)s很膚淺。作者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用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通過讀《論語心得》,不僅讓我重溫了那些經(jīng)典語句,而且了解了儒家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影響,更對如何運用《論語》面對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于丹教授所說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讀者怎樣才能過上自己所需要的快樂的生活。

      時下,很流行測算幸福指數(shù)(或快樂指數(shù))。所謂幸福指數(shù)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shù)。從《論語心得》我們可以感受到: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內(nèi)心體驗,是一種感悟。你幸福,你快樂嗎?誰都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梢J真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時,人們對快樂的理解卻各有不同。有的人認為升了職,做生意賺了錢,買了房,買了車,就快樂了;有的人則認為這世界變化太快,生活節(jié)奏,整天忙于生計,沒有時間享受快樂,認為只有今后賺了錢或達到某一個成功的`目標后,自然就會很快樂了。這些理解,就是認為只有那些有錢人或成功人士,才是幸福快樂的。但據(jù)有關(guān)方面調(diào)查,財富和幸福沒有太大關(guān)系,經(jīng)濟更為發(fā)達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要低。于丹也總結(jié)到: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guān),同內(nèi)心相連。因此,一個富翁不一定就會比一個擦皮鞋的幸福指數(shù)高?赡苡行┤藭f,如今天天忙得團團轉(zhuǎn),哪有時間讀書呢?想想,似乎確實這樣,但人們都在忙些什么?沒時間讀書,卻有時間喝酒、打麻將,其實,忙只是個借口而已。我們對讀書的理解,其實就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因此,于丹教授說: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nèi)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一個人內(nèi)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8

      隨著百家講壇這樣一個面向大眾的學(xué)術(shù)交流平臺的推出,讓我們認識了易中天、于丹等文學(xué)大師,他們用平實的語言,為我們刻劃了一個個生動的歷史人物形象、為我們重新定位了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地位,正如于丹所說: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象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于丹用這種樸素的心態(tài)為我們描述了孔子的思想在當今也能普遍適用的法則。

      仔細回想起來,我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離不開這些生活的理論的。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孔子主要提出了幾大建議:

      一、做事要有分寸,要有公正的心態(tài)。

      在做事分寸上,孔子認為“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過猶不及”嘛!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yīng)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待所有人的過失,“以直抱怨,以德報德”正是一種分寸的體現(xiàn)。如何保持分寸呢,就是用公正的心態(tài),坦然面對一切。

      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需要有一種習(xí)慣,去問問自己,這樣做合適嗎,這樣做公平嗎?有時候為了完成個人工作,而破壞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表面上看是為了讓工作更有“效率”,實際上則是對公司制度的踐踏,破壞了現(xiàn)有的工作流程,將會讓更多的人失去應(yīng)有的“效率”。

      二、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

      孔子鼓勵的是少說多做,其實也是避免“言多必失”。

      在當前以服務(wù)為主的技術(shù)型公司里,需要我們隨時保持積極的工作作風,對于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都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去世處理,因為同處一個團隊中,無論問題是否是由自己的.原因引起,事不關(guān)己的作風只能導(dǎo)致團隊競爭力的喪失!

      三、做事要謹慎。

      在軟件開發(fā)中,謹慎是一種必需具備的工作態(tài)度。因為在開發(fā)中,實現(xiàn)最終結(jié)果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各種方法都會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認真恒量每種方法的缺點,并找出彌補的方法將會使開發(fā)過程逐步成熟而易于控制。

      記得前不久公司舉行拓展訓(xùn)練,其中就有個“過電網(wǎng)”的項目,在同一個隊中的十多個成員,需要鉆過大大小小的網(wǎng)孔而不能觸網(wǎng),而我們隊幸運的全部過關(guān),

      不得不說這是團隊全體成員齊心配合,謹慎行事的結(jié)果。

      四、做事要尊重別人。

      不尊重別人而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就象小男孩釘在木板上的釘子一樣,釘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個洞永遠不能消除了。所以,做事前,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取得別人尤其是客戶方面的認同才會得到相應(yīng)的肯定。

      事實上,孔子帶給我們的太多太多,無論何時,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帶給我們的將是真正的成功和內(nèi)心的愉悅。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9

      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說話。

      當我捧讀《于丹<論語>心得》,是有這種真切的感受的。難得于丹先生慧眼再現(xiàn),讓我國古代《四書》之一,兩千年來一直被列入官學(xué),視為“五經(jīng)之管轄,六藝之喉衿”的《論語》,這樣一本令人心存敬畏的古籍,在其旁征博引,妙語連珠的闡釋下,讓蘊含于其中的古老的東方智慧與樸素的生活哲理頓即散發(fā)出了一種可人的溫暖,令人有種如座春風的感覺,頓悟“道不遠人”。

      “道不遠人”。于丹心得把論語歸為“八種道”,意欲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xué)習(xí)成長。而其中第五章交友之道,談的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以及如何選擇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她認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這引起了我的深思與共鳴。

      作為社會個體的人,總有一個活動的圈層,現(xiàn)代人交友之道,擇友標準,應(yīng)是怎樣的呢?于丹先生在他論語心得中,肯定地說 “《論語》里面給出了答案”。這就是孔子所言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我想即算在今天一個人,如能以孔子“益者三友”標準為參照,去選擇朋友,那么用于丹的話說無疑就是選擇了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一種趨向高尚的人生境界。

      因為,“道不同,不相與謀”,一個人有什么樣朋友圈層,就有什么樣的情趣與愛好,不如此,總是無法聚在一起,結(jié)成圈子的;再則環(huán)境改變?nèi)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浸潤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其品行相應(yīng)就會有某種傾向,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古人說,擇交如求師,當慎之又慎。

      那么,作為一名黨員干部,面對喧囂的世界,種種的誘惑,我們又應(yīng)該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呢?

      我以為當首選志趣高潔者。志趣高潔者,必然是志存高遠,情操高尚的人,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胸懷遠大的抱負和追求,因而心無雜念,能不為眼前塵世的欲望所羈絆,能淡泊名利,靜下身心,埋頭實干,一意向著理想的彼岸,而奮發(fā)進取。他們?nèi)绨肯栌谏n穹的雄鷹,如屹立于山巔的蒼松,總有著一種鼓舞人心的,教人奮發(fā)的燦爛氣象。

      其次,則當選擇正直嚴謹者。正直嚴謹?shù)娜,必然是心地寬厚善良,胸懷坦蕩,富有正義感,能明辨是非,心存大局原則,不為權(quán)勢左右,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人,他們看似平常,卻如山野的芳草、鮮花,自然散發(fā)出一種人格的'芬芳氣息,常與之伴,如坐芝蘭之室,當為幸事。

      再則,是選擇博學(xué)有為者。博學(xué)與有為于個人常是相伴而生的,博學(xué)有為的人,必然先是一個勤于讀書,善于學(xué)習(xí),因為博覽群書,而知識豐富,富有知慧、精神世界富足、生活情調(diào)高雅;而淵博的知識,則是他人生進步的階梯,更賦預(yù)他行動的力量,因此他往往是一個事業(yè)成功的人。這種人如同一面鏡子,與之相伴,以之為鑒,可以知不足。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感謝于丹,是她立足現(xiàn)代生活,對論語中友道的闡釋,滌除了兩千年前《論語》中孔子所說的擇友標準的塵灰,讓它在現(xiàn)代社會個體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泛出了鮮活的綠色——我想,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國稅干部,當我們以一個人是否志趣高潔,正直嚴謹、博學(xué)有為,作為我們擇友的標準時,那么無疑我們正在選擇一種有益于我們事業(yè)發(fā)展與進步的外在動力,更是在選擇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10

      讀完這本書,仿佛有一種心靈的體驗,使我的內(nèi)心無比舒暢,愉悅。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幾個儒家理論最精髓的字眼:“恕”、“仁”、“義”還有“知”。雖然只有區(qū)區(qū)四個字,卻帶給后人無盡的思考與聯(lián)想,它們教育過多多少少中華民族的莘莘學(xué)子,讓讀者懂得為人處世之道,也讓讀過它的讀者有一種人格魅力上的升華,學(xué)習(xí)孔夫子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一種謙抑的態(tài)度,中國哲學(xué)崇尚的是一種莊嚴,理性和溫柔敦厚之美。這本書仿佛讓我們穿越時空,與孔子面對面,讓孔子教受我們做人的道理。

      《論語》告訴我們的永遠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精華的道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讓我們在繁華而且忙碌的生活節(jié)奏中尋找到真實而且簡樸的心靈之美,讓我們得到一種內(nèi)心的升華和提高,讓我們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的強大。

      在孔夫子眼中,君子就是“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勇者需要有“義”,才能“不懼”,仁者要做到“愛人”和“恕”才會“不憂”,會交好的朋友,與朋友對照自省,就是智者的表現(xiàn),才會“不惑”。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笨芍^是“恕”最好的解釋了。對每一個人都要抱有寬容的心態(tài)并不是一件易事,要做好自己并且想到別人,為別人著想,這樣才能擁有人們所希冀的簡單而又樸素的生活,寬容一點,就會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讓別人得到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仁”,用孔子的'話來講,“仁”就是要“愛人”,要真正地去關(guān)心別人,關(guān)愛別人。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做到這一點,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和平與美好。自己有了成就,就要想到別人,我們應(yīng)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你就能體會到心靈的升華與提高,你會體會到這種簡樸生活的美麗與快樂,同時你也讓更多的人得到了快樂。

      “義”,孔子認為,子路對勇敢的事特別敏感,但是要做到“勇”,也要在義的前提下,否則將會有不良的后果?鬃釉(jīng)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一定的約束,知錯就改,要有寬廣的胸懷還要有高遠的志向,才有可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也是成為一名君子的重要條件。

      “知”:“知”就是同現(xiàn)代漢語中的智,“智”就是知人,了解別人才算得上有智慧,才能交上好的朋友,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要與別人對照自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的內(nèi)在更加美麗。

      讓我們做到孔子所說的最高境界,擁有真實的簡樸生活。讓我們獲取心靈上的富足,獲取我們快樂的生活,讓我們努力領(lǐng)悟享受著這種不同于一般的心靈體驗和歷險。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相關(guān)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12-03

    于丹論語心得03-20

    于丹論語心得學(xué)習(xí)05-27

    于丹讀論語讀書心得10-19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精選25篇)06-29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精選18篇)06-20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精選23篇)08-24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11-17

    于丹論語心得15篇(熱門)08-12

    于丹讀論語讀書心得范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