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魯迅《立論》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魯迅《立論》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十多年前,魯迅先生寫《立論》的本意,是想通過文章來諷刺當時文學藝術(shù)界里的一些人,寫文章時沒有針對性,不能像自己一樣“舉起投槍”,只會一味地“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而并非描述或反映當時現(xiàn)實世界里的眾生相,盡管那時還是黑暗的舊社會。 《立論》文章很短。作者以一個“夢”的形式,用近乎寓言的筆法深刻揭露了在當時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真理被歪曲,黑白不分的丑惡現(xiàn)象。堅持真理時時碰壁,鼓吹逢迎卻成為“時代驕子”。
魯迅刻畫人物時很喜歡刻畫他的“眼睛”,這在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中數(shù)見不鮮。在《立論》中,當面對學生的提問時,作者仍然緊緊抓住了這位老師的眼睛,用一“斜射”形象逼真地描繪了一位圓滑世故的先生的神態(tài)。
全文主要采用對話的形式,通過大量的富有諷刺意味的語言來刻畫“類型”,進而傳遞出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憤憤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言,語言是人物精神的外殼!斑@孩子將來要發(fā)財?shù)摹保斑@孩子將來要做官的”,這是出自于阿諛諂媚者之口;而直言者,敢講真話的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弊髡呔脑O(shè)計富有人物性格的語言,并且在人物與人物的對話中,全無羅嗦冗雜之感。
寓言的格局往往令人深思。說假話者得歡心,而講真話者倒挨了斗。為了討好主子,各人都在為其滿月的兒子大唱“贊”詞,主人聽得眉開眼笑;可不知從何處傳來了一聲非奴才式的怪腔,是人終不能逃脫一死,這是一句大實話,是眾人心中都清楚明白的真理,可大家卻偏偏不愿意聽。
作者將一切的情感融匯在每一句文字中,他巧妙地借這個教師的口,借師長回答學生問題的方式,用一張“好好先生”加油教練的嘴臉附上一連串的象聲詞結(jié)束全文。文章的結(jié)尾是頗具藝術(shù)魅力的,既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又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旨,不愧是大師手筆。
整篇文章語言質(zhì)樸、凝練,全無華麗之色,但在質(zhì)樸的文字中蘊含著一種憤憤不平的正氣。從大家的筆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有益的東西:作文如做人,發(fā)可發(fā)之真情,并且將此真情融注在字里行間,而非簡單地情緒化。
【讀魯迅《立論》有感】相關(guān)文章:
立論知識點總結(jié)07-13
讀《魯迅》有感10-06
讀魯迅文章有感11-30
讀魯迅《風箏》有感10-06
讀魯迅《朝花夕拾》有感10-06
讀魯迅小說《故鄉(xiāng)》有感10-07
讀魯迅臘葉有感10-07
讀《文學之魂魯迅》有感10-07
讀魯迅愛惜時間有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