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了凡四訓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來訓誡他的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读朔菜挠枴饭卜譃樗膫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方”、“謙德之效”。文章雖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與渾厚。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读朔菜挠枴分刑岬健案倪^之法”,即: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熬呤侨模瑒t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奔词钦f,如果能發(fā)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绊毷刮掖嫘闹菩校敛坏米镉谔斓毓砩,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币驗橹t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的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反躬內省,及時發(fā)現(xiàn)弊病,極力改過,贏得新的生命;因為謙虛,我們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有助成長。
《了凡四訓》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細細研讀會對我們的自身修養(yǎng)大有幫助。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
1.正定與邪定
了凡在開始靜坐時,三天三夜都沒有妄念,看似非常入定,其實是因為他顛倒夢想,聽天由命。表面上看起來很努力,其實是心灰意冷。禪師說,你怎能把為人一世的愿望一并舍掉呢?看到這里意識到,本心不是讓我們無欲無求,讓我們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全力以不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本心的修行事中修,在做事的過程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識。關于正定與邪定,最近感悟特別深刻,感覺自己就陷入了邪定當中,活在了幻想的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當中,對現(xiàn)實生活處于嚴重的逃避。而且自己用物欲把自己框住了,對于很多事物都失去了原始的動力與激情。這是失去生命本源的動力的,需要通過慢慢地跟外界接觸,恢復內心的活力。
現(xiàn)在開始參加外界的活動了,也愿望多多跟人交流了,慢慢地打開了自己的心扉,讓自己增加生命的參與感與體驗感。
2.光求還不行,還要身體力行,付諸行動。
之前對本心有很多的幻想,總覺得只要堅持靜坐學習本性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都不知自己內心想要的是需要自己通過積極主動的努力付出實踐才可以得來。而且本心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只有在做的過程當中才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獨立思考,不斷讓自己的自我意識提升,甚至提升思想的維度。最近見了很多人,給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積極主動爭取,被動等待只會讓自己錯失很多機會。
3.起心動念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在最近的生活當中,發(fā)現(xiàn)念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特別大。當自己處于抱怨、憤怒、恐懼的時候,吸引來的東西都是抱怨、恐懼、憤怒的,而且會影響人的心情,做事的態(tài)度以及做事的結果。當我抱怨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反思過去的生命當中,自己業(yè)障真的太重了。仗著自己有點聰明才智,鋒芒畢露,不把別人放在眼里,攻擊打壓別人。而且心氣特別高,老想著自己很厲害,想要出人頭地,成就欲爆棚。尤其是在跟人相處的過程中,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只想著自己痛苦,說話毫無顧忌,不考慮別人能否接受。而且生活中由于理想與現(xiàn)實相差甚遠,于是整天怨天尤人,虛度光陰。這個狀態(tài)跟袁了凡一模一樣的。而自己對自己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知道層面,沒有戒,更沒有懺悔,因此依舊重復著之前的模式,身心沒有得到改變。接下來需要加強戒的力量,尤其是拜懺,要增加改過自新的勇氣和魄力。
本心的成長是調心的過程,最近工作上遇見了一件事情,自己接納了自己的抱怨,然后整個念頭發(fā)生了轉變,做事情就會高效了很多,還出現(xiàn)了創(chuàng)造力。那一刻,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接納的力量,也是我接下來要好好加強的點,訓練接納的力量。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3
我看完這本書以后,五味雜陳,之前對人生道路茫然無錯版的我突然間恍然大悟,尋得了一條封界的人生道路大路,這條大路是這般清楚,這般的光輝,令我十分打動,信心倍增。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老先生為文化教育子孫后代而寫的一本家訓家規(guī),本名《戒子文》,之后在民俗廣為人知。該書分成四一部分:立命之學、改了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在其中敘述了袁了凡一生改變人生的歷經(jīng),列舉了很多因揚善而得善報、改變人生的案例,論述了行善積德的諸多方式,激勵大家積極主動改了修身養(yǎng)性,力揚善道,進而改變現(xiàn)狀的運勢。在了凡老先生一生的故事中令我感受深刻的是云谷禪師和了凡老先生的會話,他說道,人的命數(shù)的確是有的,但它是針對等閑之輩,針對極善的人,和極惡的人,命數(shù)全是不可以管束她們的。極善的人即便 命里注定要貧困壽命短,但由于他行了善舉,那麼這善舉的能量就能使他由貧困壽命短變?yōu)闃s華富貴長命;反過來,極惡的人即便 命里注定要榮華富貴長命,但由于他行了缺德事,那麼這缺德事的能量就能使他由榮華富貴長命變?yōu)樨毨勖獭?/p>
了凡老先生覺得,人會有先天性的運勢與后天性的運勢二種,先天性的運勢了凡老先生覺得,人會有先天性的運勢與后天性的運勢二種,先天性的運勢是爸爸媽媽祖先老天爺給的,是先天性終究的。而后天性的運勢則是由先天性的運勢變化而成,有些人一生茍且偷安則后天性運勢終身沒有轉變;有些人擅于持念完善自我,行善積德,則他的后天性運勢便會向更強的方位變化;而有些人不擅于持念完善自我,乃至罪大惡極,則他的后天性運勢便會向壞的方位變化。
該書分成四章,有立命之學、改了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了凡老先生用親自實踐活動向大家證實,運勢本來便是把握在自身手上的,匯總了自身一生的成功經(jīng)驗,編寫了這部探索立命之學的訓戒之書。書保持中立命篇,就是要造就運勢,而不是讓運勢來拘束自身。立命之學,是探討保身的大學問,解讀保身的大道理。袁了凡老先生將自身所歷經(jīng),所看到更新改造運勢諸多的磨練,對他說的孩子袁天啟;要袁天啟不被運勢拘束住,而且應不遺余力揚善,勿以善小而不以;也務必勤奮斷惡,勿以惡小而為之。了凡老先生覺得,人會有先天性的運勢與后天性的運勢二種,先天性的運勢了凡老先生覺得,人會有先天性的運勢與后天性的運勢二種,先天性的運勢是爸爸媽媽祖先老天爺給的,是先天性終究的。而后天性的運勢則是由先天性的運勢變化而成,有些人一生茍且偷安則后天性運勢終身沒有轉變;有些人擅于持念完善自我,行善積德,則他的后天性運勢便會向更強的方位變化;而有些人不擅于持念完善自我,乃至罪大惡極,則他的后天性運勢便會向壞的方位變化。
第二篇講的是改了的方式。小的'過錯,還是要改;那么大的罪惡,當然就不容易重塑了。一個人改了,假如能具有書里常說的羞恥之心,敬畏心,強悍心這三種心,那麼就能有過失馬上改了,如同春季的薄冰,遇到自然光一樣,難道還怕不溶化嗎?但要改了,有三種方式。一種是以實際上改,一種是以大道理上改,一種是以言念。第三篇常說的,全是積善的方式,發(fā)慈悲心,廣積陰德。善一定要積許多,才可以產(chǎn)生大功效。并且所積的善最好他人所不清楚的福報,才可以扭曲運勢。殊不知行
這缺德事的能量就能使他由榮華富貴長命變?yōu)樨毨勖獭R虼巳说拿鼣?shù)是沒有一定的,假如一個人不揚善,都沒有觸犯過錯,那麼他就只有沿著他的命數(shù)往前走,一點兒也不隨意啊!只強有力揚善事,才可以改變現(xiàn)狀的運勢。
想到到具體,我認為改了揚善最重要的是要修身養(yǎng)性,從想法上學起,保證潛意識清靜,不起一分毫的執(zhí)念,順和自身的天性,保證真心實意,才可以取得成功。人的一切惡事說到底都來自內心,假如一個人不長邪念,
那又何談造惡呢?要修身養(yǎng)性,就務必在心里塑造幫扶正念療法,在平常嚴格管理自身,常常反思自己的過失,他人得罪我,那就是他人的過失,于己無干,無怨他人。古代人道:仰首三尺有神靈。敬畏之心如如不動,心體光輝,無愧一切才可以稱之為是真真正正的謙謙君子英豪。當代的社會發(fā)展往往非常少看到謙謙君子英豪,是由于社會發(fā)展能影響人清靜初心的要素太多了,大家早已非常少有些人能維持潛意識的清靜了,也非常少有些人能相信因果輪回的事了。
看了這本書,合上書冊時也卸掉了世間的掩藏,誠信的審視自己或許這就是師門吧?在一個普普通通的下午我和這本書相逢了,這一恰當?shù)呐加鲆步K究了人生之路將邁向不一樣的路面。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4
讀前言和序文,讓我想到一句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我們凡夫俗子通常發(fā)生了禍事,才知畏、知恥、知悔,而“了凡四訓”,就給我們指明了一條由“畏果”向“畏因”修煉的路,遇事“先畏”、“先恥”、“先悔”,這一生就不會有太多的過錯了。
圣人與凡人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在誠與明了吧。圣人明了大道,即誠心作為。而凡人心最難誠,所以明難真明。圣人皆由凡人修成,其法諸多,但殊途同歸。切勿好高騖遠,從小事做起即可,持之以恒,凡皆可入圣。
儒家《大學》之道,有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正心誠意致知,都是為了明明德,明明德的關鍵在于格物!读朔菜挠枴犯且恢痹谥v格物的重要性與方法。用大學里的一段話: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格物就是格去各種貪欲和妄想,在儒家叫做止,在佛家叫做戒。如果止不住,戒不掉,那就是在“知”上出了問題。舉個例子:比如抽煙有害身體健康,嚴重的患肺癌的'可能性很大,這人人都知道?墒谴蟛糠秩私洳涣耍绻t(yī)生告訴他,再不戒掉的話,就活不了幾天了,然后就會有大部分人戒掉了。這就是知止。
圣賢千言萬語無非是想讓世人反省自己,克制妄念。但世人大多不懂善惡有報的因果原理,肆意妄為。甚至即使耗盡畢生精力,也只學會了圣賢的字詞段篇的表面意思,參不透其中真正的深意。但了凡先生這四篇訓子文,簡單易懂,給像我這樣的凡夫,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可以讀懂其中些許原理,也受用終生。
對“改過之法,諸惡莫作”這句話印象深刻,立命、改過、行善、謙德這四訓,“改過”是我個人當下最重要的,反省自己做過的過失、過錯、甚至惡事,好像多的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從最近的開始改吧,先改“說過”,老是說話太快太多,不知道會給別人造成多少不好。
序文和這舊序都是前人學完《了凡四訓》的心得體會,我不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同樣的經(jīng)典書籍,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的體會,學會的東西也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看著同一本經(jīng)典書籍,得到的體會也不一樣。書還是那本書,一個字一個標點也沒變。那變得是什么呢?我認為變得是人的“發(fā)心”。發(fā)心不同,學到的東西就不一樣。那自己讀書的發(fā)心又是什么呢?我需要好好問問自己。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5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這本書是他用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書中他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讀了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
全書共分為四章,開篇的第一章【立命之學】中袁先生就講述了自己從“被命數(shù)所困”到“努力改變命運”的真實經(jīng)歷,讀了之后我深有感觸。
從他的故事,讓我們切實的了解到,【立命】之意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命運,改變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所束縛、禁錮。
因果之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定數(shù),但是也并非不可改變。關于命數(shù)已定,云谷禪師這樣描述:“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蔽业睦斫馐牵喝说拿鼣(shù)雖定,但要看我們對待它的態(tài)度。行極善的人們,命運是固然拘束不住他的,因為他不斷的累積善果和福報,這極大的福報可以消抵原本命里的不吉變?yōu)榧?而行惡的人,命數(shù)同樣不能確定的,因為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極大的惡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報變成禍事。
我們的命運終究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可以通過我們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改變,我們才是它的主人。
正如書中袁了凡追問命數(shù)是否可改時云谷禪師說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边@句的意思是說:個人的命數(shù)是由自己造就,而福澤也是需要由自己去求得;個人造惡,就自然折福,個人修善,就自然得福。緊接著禪師又列舉出佛經(jīng)里的句子--“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來證明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改變命運的'事實。但要注意,這句并不是鼓勵大家為求功名富貴、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這樣單純只為一己貪念而為善,沒有真心誠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業(yè)障。
我覺得,在現(xiàn)代的社會當中,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例子有很多,他們都是經(jīng)過不斷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達到的。要想有所改變,我們就應該從現(xiàn)在起在平日里有所積累。有這樣一句古語--“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多讀書、多學習,多做有意義的事、多做善事,不要學習不良嗜好,不做惡人。要心存善念、積德行善,無貪念、無惡念。只要這樣每時每刻的累積,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樣,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正如《了》文后面章節(jié)中所說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6
了凡四訓之前讀過,現(xiàn)在再讀感受又不一樣,因為修行后,有些見解感受經(jīng)歷又不同。
我想寫下來,因為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了凡四訓從是袁了凡寫給自己后世之作,這一輩子的行身立命,修德行善以書,留給后人。
而我感慨,讀這本書時,每一個小故事像是我聽過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觀念,又像是我的上師給我的教導。
真的感慨,師父,原來如此接地氣,卻又是個如此有智慧的高人。
說說我的感想:
一、命運之篇
袁了凡寫了自己從學醫(yī),到考取功名的仕途之路,好像一切中冥冥早已注定。
都在一位孔姓先生的預測之中,哪一年高中,哪一年出貢,哪一年辭官還鄉(xiāng),哪一年壽終正寢,早有預示一樣。
所以袁了凡認為,不再努力,反正命運有的,已有,命里無的。已勿強求。
直到后來他遇到云谷祥師,點醒了他。
云谷禪師說,只有凡夫俗子才會有所謂的命數(shù)。非常非常善良的人,命數(shù)很難困住他,非常非常邪惡的人,命數(shù)也很好框住他,因為善與惡積下來的種子,讓命運變得很不確定。
“你二十年來,因為被一個算命先生算定了命運,就從此不再努力,不曾轉動命運絲毫,難道不是凡夫俗子嗎?”
每個人的命運,其實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個人的福報,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
這也讓我想起自己這么多年,到處算命,看自己哪一年哪一個時間好哪一個時間不好,這樣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等到那一年,反正命還可以。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誤區(qū),殊不知,這是損了自己的福報福德。
后來,聽師父的講課后,知道了,如果我們這種凡人思維,那后面還是逃不過世間凡世的輪回。
這個輪回不是講生死輪回,而是命運的輪回。
所以,這也是我心里的虛妄所求,不合天道,自己卻心安理得。
一切還是我們的心,跑偏了,有執(zhí)念。
因為,不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自我省察,而是一味追求外在的東西,就會陷入盲目的追求中,萬事只能聽天命,向內向外都不會得到,沒有什么益處。
萬事萬物皆遵循這個道。
世間享有千金財產(chǎn)的人,一定是配得上千金的人;世間享有百金財產(chǎn)的人,一定是配得上百金的人;
而餓死的'人,一定有餓死的原因。
二、改過之法
地藏經(jīng)里說:起心動念,皆是業(yè),為善為惡,逐竟而生。
也就是說,都是由我們內生的起心動念,哪怕一個小小的念頭,而后會在自己的言行舉止間顯現(xiàn)出來。
現(xiàn)在往前回看,我度過一段迷茫期,心不之所往,所念皆是虛念,像給自己上了枷鎖一般,出不來。不知道該如何。
我也總感覺一股力量,師父在把我往外拉,正知正念,讓我好好的修行。所以我很感恩師父,感恩師兄。
回想起來,自己真的做的不好。
改過之心,另外還有我們的必須有堅定的信念,每每讀地藏經(jīng),我都想起種種的過往,做的不好,真心發(fā)心去悔,改過。
這就是了凡四訓里說,人第一要有羞恥心,我為之前做的感到羞愧,沒有這種羞恥心,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人還要有敬畏心,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無處不在,你以為天知地知你知別人都不知,其實神明知道。
所以我們要有一顆敬畏心,敬畏規(guī)則,敬畏神明,一念都不能放縱。任何時候都不能放縱。
另外,還有人在有勇猛心。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是畏難退縮,不想去做,有惰性。其實是沒有一顆直面困難的勇氣。
當我們猶猶豫豫的,消極怠工,而不是去立馬行動。
后面回過頭來處理。改正,所花的時間、精力,財力。那又是更多。
所以,把內心的底層邏輯想明白,徹底的改,就要馬上行動起來。
三、積善之方
看到這里。我就想到了師父經(jīng)常給我們講的。你覺得的善并非善,而你見到的惡。不一定是惡。
這就是我們所要具備的善知識,大智慧。
有大智慧,能分清真正的善惡,心中存善念,正知,正念,而能做到分清端、曲,是、非,陰、陽等等。
凡是行善積德,不能只依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應覺知內心最深地方的善念。起心動念,并加以凈化洗滌。
這里的時候,我就想起師父說的,兩個方面:
1.心口合一
師父總講,我們要心口合一,以前不明白,總是想,反正我心里知道,嘴巴去應付,但是久而久之,那我們也會成為自己不認可的這一類人。
做到心口合一,就是心里想的,也要用好話,不傷人的話說出來,那心里真正去為這個人好,哪怕這一時我說的道理,講的話別人不認同,但是也能感受到我們的善意。
所以,將師父所說的,從今往后,這張嘴巴今后講出來的,都是善意的好話,或者是佛理,而不是心口不一。
2.善護念
善護念,就是用善意護住自己的心念,哪怕一點點惡的念頭都沒有,這們,我們守住我們的身口意,發(fā)正心正護正念正知,這也是在改變我們的命格。
看到這里,我看似在讀了凡四訓,但每讀一個字,我都覺得這就是我們師父對我們的教誨。
所以,總結就是,一切的善意真正的從內心出發(fā),真正的去向善,起心動念皆是善,善行無窮無盡。
四、謙德之效
這里,我想到一個詞,”飄“,很多人覺得自己好了,眼睛就長頭上了。
以前我不知道師父為什么在我們自我感覺很好的時候,會說,這是在懸崖邊上走,很容易掉下去,緊緊的拉住我們,但是在我們失意的時候,會鼓勵我們。
善事和陰德都是由人的內心決定的,當我們真正存有善心,就功德無量。
凡是上天要使某個人發(fā)達,在還沒有降福給他時,會先開啟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旦開啟,浮躁的人會變得沉穩(wěn),放肆的人會變得內斂。
這也讓我想起,很多年前,即使我考過了事業(yè)單位的分,也沒進得去,第一是福德不夠深厚,第二也是自己的發(fā)心,而不是有真正的志向,又怎么能考進去呢。
人一旦有真正的志向,猶如樹木有了堅實的根基,而立志定向后,每個念頭都不忘謙虛,處處不忘給人方便,自然會感天動地。
這也是福報是自己造成的。
讀完這本經(jīng)典書,了凡的一生。從覺得命定,后發(fā)心做善事改命,不僅官至高位,還有子孫綿長,活到了高壽。
就是說命由我作,不是不能改命,而福自己求,向內求,發(fā)心真正去改變。向善,正知正念正法,知行合一,善護念。
點個贊和在看,都是對我的鼓勵。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7
了凡四訓不得了,啟發(fā)很大,教人行善。
其余的感觸就不說,就單單說立命這件事。造命的權,固然在天;立命的權,仍是在我,只有我們肯努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
我接洽到了seo賺錢模式,發(fā)現(xiàn)破命之說跟seo賺錢的模式有著很大的類似性。
seo呢,你首先選好你要做什么產(chǎn)品,什么詞,這是第一步,定位。第二步就是去建網(wǎng)站,天天更新文章,外鏈做優(yōu)化。等時光到了,取得了良好排名之后,實現(xiàn)盈利。
而立命呢,你首先許下宿愿,許下命,這是第一步,立命。第二步就是每天去行善,多做善事,等功德積夠了,你所盼望的命,天然可能實現(xiàn)。
以了凡的觀點,行善積德,是立命的'方式。假如說,我們相信了凡所說,那項轉變運氣的,就去行善積德吧,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我們這一輩的父母們大多都相信命運數(shù)理,他們初一十五拜神禮佛,愈甚者逢三六九都拜神禮佛。都是為了子女們積德。子女們這一輩大都相信無神論且不說,不積陰德也不說,就是千萬不要總是去積惡,把父母們辛辛勞苦為你求來積來的善德都抵過掉了。
我們家是逢三六九拜神的,我媽說過,在以前,你們小的時候,我只是初一十五有拜神明,但是當初,兒女們都出去外面了,我就開端逢三六九也拜神念心了。不外我媽也很愉快,由于還真的,有多事件都是心想事成的。
我呢,我個人,從小到大,你們也曉得,咱們這一輩是在新中國的無神論下長大的,從小就崇尚西方,不相信有鬼神之說。但是,越長大,我是越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聽過了太多的事,不禁你不相信,而且,你會發(fā)明,年紀越大的人越信任這種貨色。我是屬于相信型的,然而與孔夫子一道的立場,敬而遠之。
同樣那句話,如果你見過我所見過的,聽過我說聽過的,經(jīng)歷過我所閱歷的,你就會批準我的觀點。所以不要妄加批駁。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8
我讀完這本書之后,感慨萬千,以前對人生迷茫無錯的我突然間豁然開朗,尋得了一條通天的人生大道,這條大道是如此清晰,如此的光明,令我十分感動,信心倍增。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為教育后代子孫而寫的一本家訓,原名《戒子文》,后來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書分為四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其中講述了袁了凡一生改變命運的經(jīng)過,舉出了許多因行善而得善報、改變命運的實例,闡述了積德行善的種。種方法,鼓勵人們積極改過修身,力行善道,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了凡先生一生的故事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云谷禪師和了凡先生的對話,他說,人的命數(shù)確實是有的,但這是對于凡夫俗子,對于極善的人,和極惡的人,命數(shù)都是不能約束他們的。極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貧窮短命,但因為他行了善事,那么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貧窮短命變成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貴長壽,但因為他行了惡事,那么這惡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貴長壽變成貧窮短命。
了凡先生認為,人有先天的命運與后天的命運兩種,先天的命運了凡先生認為,人有先天的命運與后天的命運兩種,先天的命運是父母祖宗上天給的,是先天注定的。而后天的命運則是由先天的命運轉變而成,有的人一生無所作為則后天命運終生沒有變化;有的人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積德行善,則他的后天命運就會向更好的方向轉變;而有的人不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甚至作惡多端,則他的后天命運就會向壞的方向轉變。
此書分為四章,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了凡先生用親身實踐向人們證明,命運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jīng)驗教訓,撰寫了這本探求立命之學的訓誡之書。書中立命篇,就是說要創(chuàng)造命運,而不是讓命運來束縛自己。立命之學,是討論立命的學問,講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將自己所經(jīng)歷,所見到改造命運種。種的考驗,告訴他的兒子袁天啟;要袁天啟不被命運束縛住,并且應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必須努力斷惡,勿以惡小而為之。了凡先生認為,人有先天的命運與后天的命運兩種,先天的命運了凡先生認為,人有先天的命運與后天的命運兩種,先天的命運是父母祖宗上天給的,是先天注定的。而后天的命運則是由先天的命運轉變而成,有的人一生無所作為則后天命運終生沒有變化;有的人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積德行善,則他的后天命運就會向更好的方向轉變;而有的人不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甚至作惡多端,則他的后天命運就會向壞的方向轉變。
第二篇講的是改過的方法。小的過失,尚且要改;那么大的罪孽,自然就不會再造了。一個人改過,如果能具備書中所說的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這三種心,那么就能有過錯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陽光一樣,還怕不融化嗎?但要改過,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第三篇所說的,都是積善的方法,發(fā)慈悲心,廣積陰德。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fā)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
善積德都以慈悲心為根本。有了慈悲心,你才能有博愛的胸懷,去接受大家,去感化大家。第四篇專講謙虛的好處,謙虛的效驗。仔細的研究,不囫圇吞棗,那就必定能夠得到很大的利益。人在社會上,不能不和他人來往,所以必須要知道做人的方法,而做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了。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持與信任,學問也會進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樣樣都會進步。如此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為謙德。
我們一般認為,人在一生中,通過加強鍛煉有一個好的身體,通過刻苦的學習有一身好的本事,有了這兩樣,人就會有了幸福和長壽。這當然是對的,而且是完美人生所必須的兩樣東西,人們在年輕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追求這兩樣東西,但是,人是有社會屬性的,你的行為、語言和思想對你的周邊社會時刻都在產(chǎn)生著影響,你的周邊社會也每時每刻都對你的行為、語言和思想產(chǎn)生著反饋,而這些來自于外界的反饋無不與你的言行有關,你好的善的言行就會得到好的反饋,即使你是一個能力有限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會得以拓寬和通暢;而你的不好的'惡劣的言行就會得到不好的反饋,即使你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會變得狹窄和不暢。這一道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無數(shù)次的被檢驗。
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兩回事,我們的祖先把他們五千年來的聰明才智和道德美德留給了我們,使得中華民族長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我們的驕傲。但是,當今的一些國人,盲目的追逐物質的享受而忽略了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造,盲目的追求外國的時尚而忽略了自己
民族的風格,尤其是盲目的追逐金錢而忽略了傳統(tǒng)的道德美德。他們的言行盲目,內心浮躁,他們經(jīng)常會拿著一知半解就去挑戰(zhàn)權威,對本該尊敬的師長很不以為然,把本該孝敬的長輩視作他們的奴仆,內心已空虛到瘋狂的忘我的追逐明星,真不知他們哪一天會愛上侵略者部隊里的靚仔大兵,他們視為所欲為為自由,視侵害他人為搞笑,視放縱為瀟灑,視另類為酷,這樣的人即使他有很高的學歷對社會又有何用,他們不危害社會就算燒了高香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才無德的人,更不要說那些無才也無德的人了,這樣的人你能喜歡嗎?你愿意做他的同事或好友嗎?你愿意接納這樣的人做你的員工嗎?如果大家都不喜歡他們,他們的人生道路會寬廣嗎?
在了凡先生一生的故事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云谷禪師和了凡先生的對話,他說,人的命數(shù)確實是有的,但這是對于凡夫俗子,對于極善的人,和極惡的人,命數(shù)都是不能約束他們的。極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貧窮短命,但因為他行了善事,那么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貧窮短命變成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貴長壽,但因為他行了惡事,那么這惡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貴長壽變成貧窮短命。所以人的命數(shù)是沒有一定的,如果一個人不行善,也沒有違犯過失,那么他就只能順著他的命數(shù)向前走,半點都不自由。≈挥辛π猩剖,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聯(lián)想到實際,我覺得改過行善最重要的是要修心,從念頭上做起,做到意念清凈,不起一絲毫的妄念,順和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誠,才能成功。人的一切惡行歸根結底都來源于心里,如果一個人不生惡念,那又談何造惡呢?要修心,就必須在心中培養(yǎng)扶持正念,在平時嚴格要求自己,時常反省自己的過錯,別人冒犯我,那是別人的過錯,于己無干,不怨別人。古人道:舉頭三尺有神明。敬畏天理,心體光明,無愧于一切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豪杰,F(xiàn)代的社會之所以很少見到君子豪杰,是因為社會能干擾人清凈本心的因素太多了,世人已經(jīng)很少有人能保持意念的清凈了,也很少有人能深信因果報應之事了。
看完這本書,合上書頁時也卸下了塵世的偽裝,誠實的審視自己也許這就是機緣吧?在一個平凡的午后我與這本書相遇了,這個巧妙的邂逅也注定了我的人生將走向不同的道路。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9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誡他兒子,也就是后來廣行于世的《了凡四訓》。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該好好感悟并指導我們心靈修為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凈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為: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么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于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整你自己,你怎么應對,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適應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人生觀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什么是改過?就是自己只有不斷改變調整提升自我,才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優(yōu)點,別人的缺點不足。如果你總是看到自己的弱勢不足缺點,看到別人的優(yōu)勢,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進自我,就OK。
什么是積善?想法做事處世,一般人都是從自我角度出發(fā),很難發(fā)自內心的從別人的角度來想。人就是要成為一個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個對別人有幫助,讓別人開心的人。不斷這樣想,這樣做,你將成就別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什么是謙德?人都是很自以為是的,很難做到謙卑和謙虛。很多人都毀在這個方面。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了凡四訓讀后感】相關文章:
《了凡四訓》讀書筆記10-07
了凡四訓學習心得07-23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05-18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選27篇)04-12
讀《了凡四訓》的心得體會(通用20篇)05-21
《了凡四訓》讀后感(通用28篇)05-01
《了凡四訓》讀后感(通用15篇)05-04
《了凡四訓》觀后感03-22
第四冊語文《江凡》教學設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