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季里的科學》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四季里的科學》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暑假里我和《四季里的科學》這系列書交上了朋友!端募纠锏目茖W》主要講了春、夏、秋、冬里的大自然的許多知識。從中讓我進一步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從書中我對野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它們的名字可有趣了,比如說:車前草、附地菜、看麥娘、豬殃殃。雀舌草是二年生草本植物,田野里隨處可見。婆婆納也叫狗卵草,因為果實長的像小狗的睪丸。每棵草都是有生命的。山里的野菜曬干后可以保存很時間,但是田里的野菜一般要趁新鮮的時候吃。我還知道野菜可以涼拌、油炸、做煎餅、清炒、做沙拉、煮湯、包飯。田野里的野菜大多數(shù)都是可以吃的。不過,白屈菜、紫堇、毛莨等一般作為藥材使用,毒性很大,千萬要注意哦!
夏天是個釣魚的好季節(jié),到河邊釣魚,看到很多昆蟲但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在書中我知道了很多昆蟲的名字,如龍虱、蜉蝣幼蟲、石蛾幼蟲。淡水鉤蝦,但和蝦并不是同類。石蠅幼蟲喜歡在水溫低、水流快的地方生活。它捕食水中的小昆蟲,尤其喜歡吃蜉蝣幼蟲。缺氧的時候,石蠅幼蟲會快速上下運動身體,像做俯臥撐一樣,借著水流來增強呼吸作用。石蠅成蟲會飛,但飛行技術(shù)不太好,所以不能離水太遠。我看了這書還知道可以預知天氣的大鯢:一到春天大鯢會在水流比較緩慢的水坑里產(chǎn)卵。據(jù)說,它能預知夏天是會干旱,還是多雨。如果雨水多,它就不把卵貼上去。神奇吧!
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滿天遍野的果實,我看見了大葉黃楊,野大豆、菝葜、栓皮櫟、刺槐,木蓮深紅色的果實表面凹凸不平,水榆花楸原本生長在高山上,近來在庭院種植得比較多,所以我們在公園或小區(qū)內(nèi)都能看到它。三椏烏藥整棵樹都有生姜的味道。用它的果實榨的油是最好的發(fā)油。用果實可以做很多游戲。 放飛果實就是說從高處放飛楓樹、臭椿的果實;也可以找一些長翅膀的果實,比如松樹、日本薯蕷、梧桐、楓樹的果實。用紙做的果實也很有意思。還可以用果實化妝制做玩具,做粗糧飯。
冬天最合適觀察山里的鳥兒,鳥兒走路可有趣了。告訴大家一個游戲:學鳥兒走路,先玩“剪刀、石頭、布”,出剪刀贏了的人,學山斑鳩走路:兩腳交替邁步;出石頭贏了的人,學喜鵲走路:一會兒跳,一會兒走;出布贏了的人,學麻雀走路:一蹦一跳,誰先到了目的地,誰是贏家。
讓我們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吧!
【讀《四季里的科學》有感】相關文章:
《四季里的科學》讀后感09-15
四季里的科學讀后感04-29
讀《男生賈里》有感04-28
讀男生賈里有感04-28
讀《巷子里的野貓》有感08-19
科學房子里的高科技教案02-23
中班水果里的圖案科學教案04-14
讀住在蛋糕里的天使有感04-28
讀《裝在口袋里的爸爸》有感09-16
讀《男生賈里全傳》有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