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家》、《春》、《秋》有感
當(dāng)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家》、《春》、《秋》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家》、《春》、《秋》有感1
巴金的《家》、《春》、《秋》是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在上一部《家》中,主人公高覺慧在封建禮教的一步步逼迫下,一氣離家出走。他的這一出走,給高淑英樹立了榜樣。然而,在高公館發(fā)生的一些事情,讓她的心忽起忽落。
父親高克明的主意,淑英該嫁給那個放蕩不羈的陳克家的兒子?墒邭q的她不愿如此早的出嫁,她羨慕覺慧的大膽,與他通過自己的來的自由;琴是她當(dāng)時唯一精神上可以依靠的人,琴的樂觀,使淑英從陰暗的心理中稍稍解脫;婉兒,那個從高公館代替鳴鳳嫁給了馮樂山的丫頭,婉兒在馮家所受的不公的待遇,令人心酸;蕙,又是一個被逼破的可憐人兒,沒有主見的母親,軟弱的祖母,拗不過固執(zhí)的父親,一手包辦的婚姻,何來的幸福?因為這些事情使天性軟弱的淑英更加絕望,甚至想過去追隨鳴鳳,做一個烈女子,依身于那一片粼粼的湖面上。
海兒的離世,家庭的糾紛,初次出游,蕙的出嫁,覺民的表演,蕙的難產(chǎn)……一次次打擊,一次次的鼓勵,都在淑英的心上刻下一道道印痕,更加堅定了淑英的決心。經(jīng)歷了這些磨難,是淑英更加堅強(qiáng),更加樂觀,開始學(xué)習(xí)新派的知識,不再動尋死的念頭。但是在父親的再一次威逼下,淑英下定決心:出逃,離開金陵,到上海去,去找堂哥哥覺慧。
淑英的順利出逃,似乎告訴家人,無論是具有抗?fàn)幘竦母绺纾?/p>
還是自己這個以前的大小姐,都可以憑著自己,與別人的的幫助逃離那個監(jiān)牢般的“家”。
海兒因封建思想,誤吃藥,耽誤病情,而使公館喪失了一個可愛的身影;叔父叔母之間,仆人之間,孩子們之間,一切雜事使淑英頭昏腦脹;為了新鮮事物,偷偷到公園,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因被親人遇見,處于封建的思想,被狠狠地批評;見證那蕙的不幸的婚姻,無法反駁,去葬送自己的幸福;覺民報社在戲院的表演,觸動了淑英的心,又燃起了她的希望之火;蕙因父母、丈夫的固執(zhí),沒有送去醫(yī)院,后來因去醫(yī)院太遲,又使兩條人命葬送在封建思想的深淵里。
無法想像淑英,那個在開頭柔弱的嬌小姐,居然可以成為與之前反差極大的新青年。琴,覺民,覺慧的幫助;蕙,婉兒,鳴鳳的刺激,促成了這一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
覺新這個人,是個可憐卻又十分重要的.配角,作為高家的長孫,他肩膀上的擔(dān)子十分沉重。卻因性情的軟弱,無法起身反抗,自己的所作所為,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成為一名無辜的犧牲者。
“上!痹凇洞骸分,就是幸福,就是美好,它代表著新一代的青年們的追求。
在“尾聲”中的一句話“春天是我們的”給我的感觸良多:“春天”是光明的,美麗的,它象征著一切美好事物,但在它的背后,又有多少無辜的人犧牲。淑英追求到了春天,春天也使她無比的歡心。春天是屬于那些懂得進(jìn)取,能夠沖破一切阻礙,能爭得自己自由幸福的人們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我們?yōu)榱俗约旱拇禾,抗(fàn)幰延械牟还睿灰ε履切┢D難險阻,那不會將你攔下,也許,它還會成為你通向春天的鋪路石,使自己進(jìn)一步成為春天的主人。
讀《家》、《春》、《秋》有感2
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尤其值得一看的。他通過對一個家族興衰的敘述,來反映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有點(diǎn)兒與《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是一個臨于破曉的時代,是一個薄近黎明的社會,傳統(tǒng)封建與創(chuàng)新進(jìn)步進(jìn)行著抗?fàn)。正是新舊過渡的時候,這就如同畫作中白向黑過渡時產(chǎn)生的灰,它不如黑白般顯明,但卻不可缺少。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家大少爺高覺新。我認(rèn)為他象征了新舊交替時代的半個犧牲品。為什么是半個呢?因為在《秋》的末尾并未說明覺新的最終命運(yùn),僅說“我請讀者記住他自己的那句話‘我的上進(jìn)之心并未死去’”或許他會向封建屈服,又或許他能追趕上新時代,不論如何,他的上進(jìn)心是熠熠生輝的,沒有讓他淪為封建的階下囚。
看到覺新的一段人生,我不禁憶起魯迅先生對于孔乙己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對于覺新,我對他更多的是同情。處在那樣一個特殊時期,我不知當(dāng)時的人們是否會偶覺恍惚,是否會有人念及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之情?前方是黑暗的未知,背后是光明的深淵,有多少人克服恐懼走向前方,又有多少人向恐懼稱臣,只能待于原地或墜落身后的無底淵?覺新就是在這新與舊、白與黑、生與死之間掙扎。他身為長子,就注定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去繼承家業(yè),處理人情世故。他的老一輩都已被封建制度腐朽,同輩與年輕一輩的命運(yùn)只因了那特殊的氣氛環(huán)境,覺慧、覺民、琴以及淑華、報社的同志都躋身黑暗,終究走上了新路見了光明;也有梅、大少奶、鳴鳳、淑貞、蕙被迫走向了看似光明,實則落后復(fù)古的路,面對的確是永遠(yuǎn)的黑暗。那是一段艱難困苦的歲月,讓人想不明白,究竟過了多少個那樣的日子,一個社會才有了全新的面貌?
我敬佩覺民覺慧的勇敢上進(jìn),另一方面,覺新的.忍耐與生活對他的壓迫更令我感懷。是我太感情用事,還不能夠明辨世事吧?在很多人眼中,覺新該是改革中的怯懦者的形象,可在我心中,除開那的確有的怯懦與固執(zhí)外,我對覺新還懷著同情與悲憫。我見了他的幾個叔叔阿姨(文中為其阿爸阿媽)對他的恭維與為維護(hù)自己利益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見了他的作揖主義;也見了他幾次在弟弟的激勵下決心進(jìn)步,卻又被塵間繁雜拖入泥潭;還有他為了維系家族、照顧家人所受的委屈;他無數(shù)次被命運(yùn)捉弄,痛失至親后在深夜失聲哽咽;他甚至連唯一的兒子海臣也失去了……世間苦難千千萬,但如覺新般接二連三地遭受厄運(yùn),人們不免為之唏噓。覺新,無數(shù)次捧起進(jìn)步書籍閱覽,在剛蓄集一絲力量后,卻無奈被“打回原形”。在時間的長河中,總有驚濤拍浪打在覺新的天空,但正如詩人普希金所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覺新的世界終將雨過天晴。最后,高家散了,各自的新生活也就此開啟。選擇新路的人解鎖了新的社會。
覺新的淚水、那一代人的淚水都會在新社會的春天里化作汩汩溪水推動發(fā)展、孕育新生。還有那發(fā)自心底的聲音“我的上進(jìn)心并未死”!
【讀《家》、《春》、《秋》有感】相關(guān)文章:
春恩秋報作文04-14
諺語春捂秋凍的解釋09-19
讀《春》有感10-06
讀《秋夕》有感10-05
讀《暖春》有感10-06
讀《春》有感作文10-06
讀朱自清的《春》有感10-07
讀朱自清《春》有感04-07
讀《家》有感10-06
讀《紅樓春趣》有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