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增廣賢文》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增廣賢文》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這天讀到增廣賢文中的傷人一語,例如刀割。也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書里提到了一個人的故事賀若弼父子言語傷人反害己的故事。
故事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在南北朝的時候,賀若弼的父親賀若敦,領兵打仗很在行,但自以為功高蓋主,不甘心居于人下,四處散播怨言。上級領導聽了,十分震怒,就責令他自殺。他臨死之前,告誡自己的兒子,就因為自己亂說話才引來殺身之禍,自己的兒子已經(jīng)要吸取教訓。他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記得這個教訓,還拿錐子刺破了自己兒子的舌頭。
然而,事與愿違,賀若弼長大成材之后,不僅繼承了父親善于率兵打仗的本領,也繼承了好勝心強,胡言亂語的習慣,忘記了父親臨終時的囑托。后來,隋文帝重用高穎、楊素兩人。賀若弼看不慣,就到處給別人說,這兩個人沒什么才能。隋文帝聽說,覺得是在說自己用人無方,龍顏大怒,又想到,賀若弼之前平定陳叔寶之后,到處和被人說皇上可能“飛鳥盡,良弓藏”,想處死賀若弼。在賀若弼苦苦哀求之下,饒了他一命,讓他辭官回鄉(xiāng)。
傷人一語,利如刀割。在職場里面,我們也經(jīng)常會看到和聽到一些人。稍微多做一些工作,就到處發(fā)牢騷;發(fā)現(xiàn)能力稍微弱于自己的人,就對別人工作指指點點;稍微取得了一些成績,就找領導升職加薪;看到別人提職提干,又到處背后說別人能力和素質(zhì)不行......我們管這種行為叫做自負和嫉妒。
我們口中說出的話,就是我們內(nèi)心的反映和折射。賀若弼的故事也在提醒我們,在職場和企業(yè)里面,要謹言慎行,如履薄冰,否則很容易就身陷泥潭,難以自拔。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少說話多做事,雖然不能保證自己一定可以得到重用或者提拔,但至少是可以保住自己的飯碗。
我們很容易說出一句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是,如果我們心態(tài)始終是這樣,而放棄了自修和提升,那么無論我們到了哪里就職,都只會是把問題放在別人身上,而始終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問題,最終還不清楚為什么自己就被孤立或者辭退。
有時候,言語比肢體上的傷害更讓人難以理解。打架傷的是身體,言語傷的的內(nèi)心。言語的傷害看不到,而是在別人的內(nèi)心中,這種矛盾也最難以化解。如果自己沒有常常自我反省言行的習慣,恐怕終有一天會走上一條不歸的道路。
【讀《增廣賢文》有感】相關文章:
增廣賢文里的名言12-28
讀《增廣賢文》有感10-06
讀《增廣賢文》有感4篇10-07
讀增廣賢文有感(精選26篇)07-07
讀增廣賢文有感550字10-06
讀《增廣賢文》有感(精選23篇)06-26
《增廣賢文》讀書心得04-10
《增廣賢文》讀后感12-27
增廣賢文讀后感10-06
《增廣賢文》讀后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