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模板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體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
2、對文中"鶴鷹之戰(zhàn)"開始時鶴群的驚慌的理解。。
3、理解作者贊頌鶴的群體精神。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近來的見聞。
2、抽一學生從內(nèi)容、儀態(tài)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教師也要給予指點。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3分)
可以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或者一段介紹鶴的生物短片,使學生初步感受鶴的形象,以導入新課。
三、介紹學習重點,交代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方向。(也可滲透在教學過程當中)
四、指導學生學習全文。
(備學生)指導時,可分步進行,步步推進,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時,講解不宜過多,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主動投入,積極思考。教師作適當點撥即可。
(一)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目標1)
1.快速閱讀全文,感受文章要點。
要求: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如果有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書上標志出來,也可以寫出來。
2.排除閱讀障礙,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詞句標出來,必要時查查工具書。
、俳o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佇()立綺()麗湮()沒剽悍()盤旋()
、诮Y合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
佇立:長時間的站立。
綺麗:鮮艷美麗。
輕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敵眾:人數(shù)少的抵擋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鷹抵擋不住眾多鶴的.攻擊。
無濟于事:濟,幫助。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盤旋:環(huán)繞著飛或走。本文指鶴群環(huán)繞著飛。
(二)仔細閱讀文章,思考以下問題。
1.這篇文章是用第幾人稱寫的?
2.復述文章主要內(nèi)容。
3.梳理文章寫作思路,劃分結構層次。
提示:
這篇文章是運用第一人稱來寫的。"我"是鶴群翔空全過程的目擊者,又是文中情感抒發(fā)者。運用第一人稱,可以使"我"的所見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沒有半點雕琢的痕跡。作者從南側群山上空浮現(xiàn)一排小斑點寫起,一直寫到鶴群向北飛去為止,敘述了自己觀察到的鶴群翔空的全過程。其中鶴鷹之戰(zhàn)是重點,戰(zhàn)前,戰(zhàn)斗,戰(zhàn)后,是三個大層次。戰(zhàn)前又有兩個小的層次,前一層寫"一"字形模隊的飛翔貌,后一層寫變換方向。戰(zhàn)后,也分兩層,一層是護送,一層是遠飛。
(三)深人閱讀,完成以下閱讀任務。
1.找出文章表現(xiàn)鶴群飛翔于空中的細節(jié)。
2.找出文章表現(xiàn)鶴群搏擊蒼鷹的細節(jié)。
3.找出表現(xiàn)鶴群救護同伴的細節(jié)。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保熳x全文,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了解文言知識;
。玻b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zhuǎn)的陳情技巧以及文章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方法:作為教讀課,選擇串講的方式,突出朗讀,以期能做到既落實知識,又能體會文章之美。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要重點做好預習工作。
教學步驟:
一、以蘇軾的評論導入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預習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yōu)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圣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分析:B責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聽課文讀音,注意字詞讀音
2、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于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jīng)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系的遠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職之意,或稱“到…當…官職”。
3.理解題目“陳情表”:誰在“陳情”、 向誰“陳情”、 為什么要“陳”、 如何“陳”
三、作者介紹和背景介紹
學生讀以下文字,了解相關背景,以利于學習。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晉初散文家。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yǎng),長大后博學善辯。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籠絡的對象。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于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nèi)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fā)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于準如所請。
四、梳理課文
。ㄒ唬┑谝欢危
1、先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的字的解釋: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問題串講: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1)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下面哪些內(nèi)容都屬于“閔兇”?學生討論,明確:夙遭閔兇
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于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2)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見背 四歲:舅奪母志 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橫的方面:(外、內(nèi))
既無——伯叔 終鮮——兄弟 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
3、翻譯下列紅色詞語和句子: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舅奪母志 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疾病
。ǘ┑诙危
1、朗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字體的解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2、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明確:
二層:敘朝廷征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明確:
表時間:逮、前、后、尋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ń忉、積累有關文化常識!靶⒘薄靶悴拧笔撬]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yǎng)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tài)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確:事態(tài)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yǎng)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胺睢薄般逶 保Q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3、翻譯紅色詞語和句子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供養(yǎng)無主 除臣洗馬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 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三)第三段(具體研讀):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2、串講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yǎng)親上(“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zhuǎn)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jié)”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xiàn)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肮驴唷币辉~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2、具體研習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愿乞終養(yǎng)”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盡節(jié)”“報養(yǎng)”——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么特點?
“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實: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鑒。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五、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課文結構
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 二段:敘寫進退兩難的處境。 愿乞終養(yǎng)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職 四段:提出先盡孝、后盡忠。
七、藝術特色
1、融情于事。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八、討論課后練習
九、字詞整理
2 .古今異義:
至于:到 成立:長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訴:申訴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現(xiàn)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和ā傲尕辍,孤獨的樣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 .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诮癯纪鰢v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說話訓練:
學生設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學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例如:一學生家長因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 讓成績較好的兒子退學,親人勸說無效。假設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勸說,怎樣說服家長?)
十一、討論:
談談對傳統(tǒng)孝道的看法。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往正確的立場、觀點深入探討。
附: 談談孝道
作者:任繼愈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qū)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卻不是圣人想出來的。它是中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chǎn)物。
從秦漢開始,中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tǒng)一的大國,建成它并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持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tǒng)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nóng)民,安居樂業(yè),從事生產(chǎn)。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nóng)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tǒng)一的國家協(xié)調(diào)下,才能從事大規(guī)?绲貐^(qū)的工程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nèi)戰(zhàn),抵御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nóng)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chǎn)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nóng)生產(chǎn)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nóng)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xié)調(diào)得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xiàn)國家、君主有效統(tǒng)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xiāng)黨鄰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則是“孝”。相傳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領袖。國家組織被看作氏族組織的擴大。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jīng)》中的《孝經(jīng)》把孝當作天經(jīng)地義的最高準則。后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jīng)》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揮,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思想體系。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意義的孝,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幾千年來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xiàn)象和行為,出于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chǎn)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當然也不是天經(jīng)地義,永恒不變的。
古代農(nóng)業(yè)社會,政府重農(nóng),把農(nóng)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古代職業(yè)世襲,有“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的訓條。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內(nèi),子女對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與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義務,所以“天下無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慮子女雙方的感情因素,只憑父母之命即可組成婚配。
進入現(xiàn)代社會,中國社會結構正在轉(zhuǎn)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xiàn)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xiàn)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雙方的兩對父母。傳統(tǒng)觀念規(guī)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guī)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把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地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tǒng)觀念,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治亂,更關系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耷、潘、岔”等3個生字,會寫“鶯、掏”等7個生字。能夠運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凝神、寂靜、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理清文章的層次,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
4、進行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訓練,提高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層次。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認識夜鶯。
師:今天我們在這里上一節(jié)語文課,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師板書課題:夜鶯的歌聲)
生:順師的手勢齊讀課題,夜鶯的歌聲。
師:大家知道夜鶯嗎?
生:知道!
師:誰來介紹一下?
生1:夜鶯是一種羽毛呈灰褐色的鳥,它的叫聲極為動聽。
生2:夜鶯的音域很寬,連人類的歌唱家都羨慕不已。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你們都預習了,看圖片,這就是夜鶯,我們來聽一聽的它的 聲音,誰能一個詞性形容它的的歌聲,(婉轉(zhuǎn))我們課題中所說的夜鶯指的是這種鳥嗎?
生:不是。
師:那指的是誰呢?
生:一個蘇聯(lián)的小男孩,會學夜鶯的叫聲,是一個小英雄。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蘇聯(lián)的小英雄——夜鶯,
二、檢查預習,解決字詞。
師:課前老師布置了預習,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都預習了什么?
進入高年級以后,我給我們班同學歸納了預習的方法,你們看看如果認為好,以后也可這樣預習: (師出示幻燈片)
生:讀一讀 了解主要內(nèi)容。
拼一拼不認識的字。
查一查不懂的詞,作者及背景資料。
寫一寫不會寫的字。
再讀讀想每節(jié)寫什么試著理清層次。
試一試回答課后問題。
畫一畫畫出好詞佳句。
問一問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師:共八步
師:這節(jié)課是我們學習新課文的第一節(jié)課,我們要完成哪些目標呢?
生:了解文章大意,掃除字詞障礙,理清文章層次。
師:也就是這八個步驟中的前六步,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一部分同學老師還要要求你把課文讀得有感情。現(xiàn)在老師要檢查你們的預習情況。
師:老師要抽查本課的一部分生字詞,拿出練習本,找一名同學到黑板前來寫。
第一個詞語:模范,注意圓唇音,開火車讀一讀,說一說它的另外一個音,
生:模樣;
師:第二個詞語:分岔,什么意思?說不清楚的還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解釋,比如說你可以用圖畫來表示這個詞語的意思。
生:道路等出現(xiàn)分支的地方。
師:第三個詞語:老師說這個詞的意思,同學們寫出這是哪一個詞,毀壞,消滅(毀滅)。這個詞比較
簡單,意思中已經(jīng)包含了詞語中的.兩個字了。第四個詞與上一個要求一樣,低著頭,情緒低落的樣子(垂頭喪氣)。你是怎么理解垂頭喪氣的?
生:垂頭是指低著頭,喪氣是指沮喪的樣子。垂頭喪氣就是低著頭,神情沮喪的樣子。
師:把一個詞語分解成若干個詞素來理解是一種很好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同學們看看黑板有沒有寫錯的字?剛才老師注意看了這位同學寫字的過程,其中有一個老師很擔心的字的筆順他都寫對了,很值得表揚,師指導寫“毀”的筆順。其他的同學同桌交換過來看看有沒有寫錯的。有錯的怎么辦?
生:下課后監(jiān)督改正。
師:字寫得不錯,詞語理解得也很好,通過抽查能看出大家課前做了比較充分的預習,咱們學習課文還需要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你們查了嗎?誰來匯報一下?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侵略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反抗敵人的侵略,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
師補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發(fā)起了對蘇聯(lián)的侵略戰(zhàn)爭,蘇聯(lián)人民在斯大林的帶領下,全民皆兵,抵抗侵略,就像我們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一樣,小夜鶯就是這場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來的一個英雄人物。
三、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師:資料查得很詳細,并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很好,老師有個問題,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回答的,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誰?
生:故事發(fā)生在一場戰(zhàn)斗結束后的一個小村莊旁邊的樹林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夜鶯、游擊隊員和德國兵。
師:從大家爭先恐后的小手中老師就知道大家一定讀了好多遍課文,是嗎?說說你讀了幾遍?你呢?最多的讀了幾遍?真好,現(xiàn)在老師要檢查一下大家讀課文的情況,你知道我要檢查什么嗎?
生:老師要檢查我們把課文是否讀得正確,流利,是不是理解了課文中的詞語。
師:好,老師再給大家一遍讀課文的時間,然后檢查。
生自由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比較長,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標好序號了嗎?我們先來讀1~19自然段,這部分老師找三個同學來讀(板書1~19)。指第一名同學讀1~3自然段。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耷拉”,這個“耷”字是本課要求我們會認的生字,大家讀一遍,你知道“耷拉”是什么意思嗎?
生:耷拉是下垂的意思。
師:第二名同學讀4~11自然段。教師相機指導讀感情強烈的或?qū)W生讀得不到位的句子。第三名同學讀15~19自然段。每4~19自然段的對話比較多,老師想跟大家配合著分角色來讀一下,好嗎? 師生配合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合作愉快!現(xiàn)在同學們回過頭來想一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生:德國兵發(fā)現(xiàn)了夜鶯,并讓他帶路。
師:“發(fā)現(xiàn)”是指夜鶯想隱藏自己的身份,不想讓敵人看到,但是被看到了,夜鶯是想隱藏自己的身份嗎?
生1:不是。
生2:這部分主要寫了夜鶯故意暴露身份,引起德國兵注意,并為他們帶路。
師:接下來我們讀第20~34自然段,這回老師改變策略了,在同學讀課文的過程中老師隨時叫停,所以你要凝神地聽,看看哪位同學的注意力最集中。
隨機解釋“凝神”的意思。讀后再想想你能象剛才那樣概括出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嗎?
陸續(xù)有同學舉手后,老師鼓勵發(fā)言,已經(jīng)有兩名同學舉手了,五名了,十多名了,好,先跟同桌說一說。再指名說。
生1:夜鶯把敵人帶進了包圍圈,并向游擊隊員傳遞了情報。
師:怎么傳遞的?
生2:用歌聲傳遞的。
師:這種方法怎么樣?好不好?好在哪?
生3:很巧妙。
生4:夜鶯把敵人帶進了包圍圈,并向游擊隊員巧妙地傳遞情報。
師:35自然段,男同學讀文我們一起思考段意。
生:游擊隊員消滅了敵人。
師:36~37自然段齊讀,想這部分又寫了什么?
生:夜鶯又投入了新的戰(zhàn)斗。
四、指導概括,總結方法。
師:課文讀完了,老師不但檢查了你讀文是否正確流利,而且進一步檢查了對詞語的理解,知道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看板書)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jīng)把文章分為了四個大部分(板書:一、二、三、四)理清了文章的層次(指板書),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懙,寫事的文章都可以分為三大部分:起因、?jīng)過、結果。像這樣篇幅比較長的也可以叫做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故事情節(jié)最曲折,矛盾最突出的部分)、結尾。
像這樣寫事的文章我們把各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連起來,再加上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你能試著按照老師教你的方法概括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嗎?先跟同桌說一說,再指名概括。 生: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一次戰(zhàn)斗剛剛結束后,在一個村莊旁邊的小樹林里,小夜鶯故意暴露身份給敵人,并為他們帶路,把敵人帶進了游擊隊員的包圍圈,然后用歌聲巧妙地為游擊隊員傳遞了情報,游擊隊員消滅了敵人,夜鶯又重新投入到了新的戰(zhàn)斗。
師:同學們概括得很好,以后在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時候,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這樣概括出來的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既完整又簡練。
五、提升認識,總結小標題。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我們本節(jié)課的目標完成了沒有?
生:完成了。
師: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掃清了字詞障礙,理清了文章的層次,并且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创蠹业谋憩F(xiàn)這么棒,老師想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提一個更高的要求,你們想挑戰(zhàn)嗎?
生:想!
師:這一單元的課文比較長,你能把這篇課文的四個部分也概括出小標題嗎?
生:能。
師: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
生:誘敵上鉤。
師:概括小標題時要抓信這部分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選擇最恰到好處的詞語來概括,這樣的小標題才更有具有準確性。第二部分呢?
生:巧傳情報。
師:第三部分怎么概括?
生:痛殲敵人。
師:夜鶯又投入到了新的戰(zhàn)斗,又該怎么用詞呢?
生:重新戰(zhàn)斗。
師:缺少一點夜鶯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盼望參加新的戰(zhàn)斗,盼望消滅新的敵人,做好了準備,可以用哪個字來形容呢?
生:重迎戰(zhàn)斗。
師:太棒了!
六、質(zhì)疑問難,總結全課。
師:有了充分的預習我們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有許多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意,掃除了字詞障礙,理清了文章的層次,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還為每個部分分別加了小標題,同學們對這篇課文還有哪些問題要提出來嗎?(生質(zhì)疑)好,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走近夜鶯這個小英雄來學習他的勇敢和機智。
語文教案 篇4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生字;曠、蠢、灶、蘑菇、岔。
2.新詞:空曠、蠢東西、蘑菇、分岔、無精打采、輕蔑。
3.理解重點句:
(1)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2)假如我們出了什么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ǘ┠芰τ柧汓c
1.訓練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
3.指導朗讀,培養(yǎng)朗讀能力
。ㄈ┑掠凉B透點
通過了解這個小故事,教育同學從小熱愛自身的祖國,當祖國需要時,隨時都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
二、重點、難點和解決方法
(一)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小朋友是怎樣協(xié)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二)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ㄈ┙鉀Q方法
采用教學時先以理清故事的內(nèi)容入手,再了解時代背景,深化的讀加以理解。
三、課時布置
兩課時
四、同學活動設計
。ㄒ唬┗卮鹫n文中設計的問題,勾畫重點詞句。
(二)聽錄音,朗讀訓練。 (三)前后位、同位討論。
。ㄋ模⿴酌瑢W上前扮演。 (五)質(zhì)疑問難。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鞔_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強朗讀。
。ǘ┱w感知
《夜鶯的歌聲》是一篇外國作品,反映前蘇聯(lián)在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各族人民奮起捍衛(wèi)祖國的戰(zhàn)斗,著重對小游擊隊員“夜鶯”進行了詳細描寫。教師要引導出這種精神源于對祖國的熱愛。
。ㄈ┠繕送瓿蛇^程
1.檢查預習,質(zhì)疑問難。
正音:削xi1o 空k#ng 塞s1i
解詞:輕蔑:輕視,看不起人。
寂靜:靜得連一點聲音也沒有。
宛轉(zhuǎn):形容聲音優(yōu)美、動聽。
搭拉:向下垂。
2.揭題引讀,同學自悟。
。1)板書課題,同學自悟。
。2)簡介時代背景。
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jīng)戰(zhàn)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wèi)國戰(zhàn)爭,在奮起捍衛(wèi)祖國的戰(zhàn)斗中,蘇聯(lián)的敵后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zhàn),涌現(xiàn)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shù)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3.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的。)
依照“誘敵——入林——傳信——解脫”的順序分段或以歌聲為線索也可。
第一段(從開頭到“聽懂了嗎?”)小孩學夜鶯叫,用歌聲引誘德國兵。
第二段(從“隊伍動身了”到“就不再問了”)寫小孩給敵人帶路。
第三段(從“樹林深處”到“新鮮的意思了”)寫小孩發(fā)出情報做好消滅敵人的準備。
第四段(從“德國兵”—全文結束)寫小孩把敵人帶進埋伏圈,機智解脫了敵人。
4.教師總結,同學質(zhì)疑。
文章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分段,以歌聲為線索,掌握這種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學字詞。
5.安排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謄寫課后生詞。
第二課時
。ㄒ唬╅喿x第一段,討論問題
1.文首為什么要寫“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燒焦的樹木”?
。ㄕf明戰(zhàn)爭破壞嚴重,昔日美麗的'村莊,如今已破爛不堪,作者利用這一段環(huán)境描寫來揭露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行為。)
2.德國軍官和士兵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孩的?
。o聲——夜鶯叫——小孩叫——注意聽——發(fā)現(xiàn))
3.相互討論,體會句子含義,幻燈出示。
。1)“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小朋友故意打岔,防止正面回答,反映了小朋友的冷靜、冷靜、機智。)
。2)“人哪?戰(zhàn)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
(這句話說明小朋友涇渭分明。前一句維護了群眾,后一句痛罵了敵人。)
4.小結本段內(nèi)容,指導朗讀。
。ǘ╅喿x第二段
1.路上小孩為什么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學杜鵑叫?為何要做出天真貪玩的樣子?
(小朋友機智靈活,既向游擊隊傳送了情報,又進一步取得了敵人的信任。)
2.當問小朋友有無游擊隊時,小朋友怎樣回答的?畫在書上。
3.討論:小朋友面對兇惡的敵人,難道他不怕嗎?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呢?
。ㄐl(wèi)國戰(zhàn)爭中,全國人民都投入到捍衛(wèi)家園的斗爭中,全國人民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進行不屈的斗爭,小孩就是由于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才干臨危不懼,坦然自若。)
。ㄈ┲缸x第三段,討論
1.游擊隊潛伏在哪里?他們怎么知道德國兵來了?
。ㄍㄟ^小夜鶯的歌聲傳送的情報得知德國兵來了。)
2.由此可見,小夜鶯是第一次傳送情報嗎?
(不是,小夜鶯顯得老練,看來在戰(zhàn)爭期間,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擊隊員了。)
。ㄋ模┠x第四段,考慮
1.游擊隊是怎樣把敵人消滅的?
2.德國兵被消滅后,小孩為什么又坐在原來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小朋友完成這次任務后,又坐在原來的地方,執(zhí)行新的任務,小孩有高度的負責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節(jié)起什么作用?(照應了開頭并點了題,這歌聲……有什么區(qū)別,這句贊揚了小夜鶯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小情報員。)
。ㄎ澹﹪@中心,學習表達
1.瀏覽課文,找一找有幾處環(huán)境描寫?
2.以歌聲的地方有幾處?(可見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聲為線索,另外準確的環(huán)境描寫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總結擴展
1.這篇文章讀后你受到怎樣的啟發(fā)?
2.你覺得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小朋友?(熱愛自身的祖國。)
六、安排作業(yè)
1.造句 即便……也……
2.學習寫人物動態(tài)的句子,畫在書上。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xiàn)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認識人物的品格風貌,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
4、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材,真實、生動、傳神地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目的3、4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提到魯迅,大家并不陌生,誰來說說你了解的魯迅的相關知識?(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2、那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在這些文章中,你們覺得魯迅先生對他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的親人懷有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深深的眷戀、無盡的思念)
3、大家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好蛇的故事嗎?(指名復述故事)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長媽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情。
4、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疏懶霹靂孤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課文。學生認真體會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懷。
并思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的去寫的?(懷念)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嗎?
A、交代阿長的來歷;
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tài);
C、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
D、講長毛的故事;
E、給我買《山海經(jīng)》。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jīng)》一事是重點。
四、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設置問題情景一: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長是怎樣一個人呢
根據(jù)你對課文的理解,可用阿長是一個的人說話?梢杂谜n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jié)、性格等各方面說,從而全方位感知阿長。
學生可能會這樣說:阿長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人;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阿長是一個別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阿長是一個睡相不好的人;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阿長是一個懂得許多規(guī)矩的人;阿長是一個煩瑣之至的人;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阿長是一個樸實的人;阿長是一個熱情為我著想的人;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教師小結: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純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設置問題情景二:
教師:總之,阿長是一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復雜的人。那么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試從課文中標出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的詞句。)
討論明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教師補充:1-17段對阿長多用抑筆,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和懷念嗎?
討論交流: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著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里,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包含同情。
設置問題情景三: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參考:文章自始至終一直在刻畫他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zhì):從她不許我動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和后來買《山海經(jīng)》中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guī)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設置問題情景四:
你認為本文的題目好不好為什么
對于買《山海經(jīng)》,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作者只是隨意的告訴阿長《山海經(jīng)》的事,他卻真的買了回來,這令作者對他產(chǎn)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xiàn)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五、作業(yè)、練習
第二課時
一、語言品味,方法借鑒。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請你細細品味,你將會感受到無窮妙趣。請同學們試著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交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例1: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物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
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例2: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A、傳神的描寫:
、偌毠(jié)描寫:
、诒疚闹袑θ宋锏恼Z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
、坌睦砻鑼,突出中心。
B、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jīng)》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
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為寶。
C、先抑后揚法: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二、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談一談你的想法和感受。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我們假設阿長現(xiàn)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nèi)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
代長媽媽說的話: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jīng)你一寫,現(xiàn)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guī)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寫阿長買《山海經(jīng)》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三、交流心得,課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呢?
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渡胶=(jīng)》是作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tài),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墒,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jīng)》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2、課外延伸:
、佼斢幸惶彀㈤L為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jīng)》時,如果我想對她說句話,會是什么話請寫幾句話表達一下。
、谡n外可推薦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或散文詩集《野草》讓學生閱讀。下面是選自《野草》的《好的故事》,讀后思考:好的故事是否記敘了一個故事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好的故事魯迅
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已經(jīng)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燈罩很昏暗。鞭爆的繁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我閉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靠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
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片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我仿佛記得曾經(jīng)坐小船經(jīng)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nóng)夫和農(nóng)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合;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于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云頭,鑲著日光,發(fā)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jīng)過的河,都是如此。
現(xiàn)在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tǒng)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水是生動,水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河邊的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里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動著。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云中,白云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現(xiàn)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典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shù)美的人和美的故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視他們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云錦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里了但我總記得見過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附:板書設計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阿長煩瑣、愚昧、迷信善良、樸實、真誠
情感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細節(jié)豎手指、睡覺姿態(tài)、古怪儀式、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理解文章的主旨,理 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 摘錄文中精彩語句,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積累“逆境”話題的名言警句
3. 了解文章的語言風格.體裁和行文風格 。
教學重點:
2、3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課始檢測:
檢測導學案2、3填充情況。
二、 導入新課:
人生苦短,風云難測,我們難以想象海倫凱勒的世界,那是怎樣漫長的黑夜;我們難以窺探貝多芬被剝奪聆聽權力時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縛了霍金的軀體,宇宙中彌漫著這位科學巨匠睿智的思緒;智障阻礙了舟舟的發(fā)育,而音樂王國里卻飄灑著靈動的音符,苦難有非凡的意義,生命有崛起 的尊嚴。今天讓我們走進培根的哲理散文——《論厄運》,深入體會苦難中的尊嚴。]
三、作者介紹:
培根:
哲學史上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被馬克思譽為“英國唯物注意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庇乃噺团d時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學家!杜喔撊松肥撬膶W上的代表作,問世400余年,幾乎被翻譯成成人類所有語言。文章見解深刻獨到,分析周密嚴謹,文風老辣銳利,體現(xiàn)了他“高度的閱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開創(chuàng)了英 國散文的.傳統(tǒng),影響極大。
四、解題:
厄運:即中國所說的逆境。
五、文本研習
1.自讀《論厄運》,找出能代表作者觀點的句子 。
明確:(1)超越自然的奇跡,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xiàn)的。
(2)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jié)制,而厄運所需要的是堅忍;后者比前者更為難能可貴。
(3)一切幸運都并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絕非沒有希望。
( 4)正如惡劣的品質(zhì)可以在幸運中暴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zhì)也正是在厄運中被顯示的。
2.從“論厄運”的角度用自己的話整理作者的觀點。
明確:(1)戰(zhàn)勝厄運是奇跡,令人驚嘆。
。2)戰(zhàn)勝厄運需要堅忍的品質(zhì)。
。3)厄運不會把我們擊跨,反而 能顯示出我們最美好的品格。
3.根據(jù)觀點句理清文章思路
明確:第一層:(開頭——“橫渡波濤翻滾的生活之!保,引用名言與神話指出“戰(zhàn)勝厄運令人驚嘆”,對厄運無所畏懼的人才是 “真正的偉人”。
第二層:(“幸福所需要的美德”——“比對所羅門財富的刻畫要更動人”),用《圣經(jīng)》.圣詩指出厄運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
第三 層:(“一切幸運都并非沒有煩惱”——結尾),用比喻與對比說明厄運中孕育著希望,更能顯 示出我們最美好的品格。
3. 理解:“最美的刺繡,是以明麗的花朵映襯與暗淡的背景,而絕不是 以暗淡的花朵映襯于明麗的背景!
明確: “刺繡”——人生,生活;“花朵”——美好的品質(zhì);“背景”——苦難.厄運。
4. 作者 在本文中主要談論的是關于“厄運”的什么?
明確:厄運的價值與意義。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nèi)容。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zhí)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二、教學重點:了解魏格納發(fā)現(xiàn)大陸漂移的過程。
三、教學難點: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四、教學準備:世界地圖,地球儀,教學課件
五。學法指導: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師:同學們,我們地球分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學習小組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nèi)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2)小組內(nèi)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思考: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chǎn)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課文,并說說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nèi)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nèi)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并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復地、仔細地端詳?shù)貓D上的一塊塊陸地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后才得出來的。3.讀第7自然段,要讓學生理解,魏格納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重要的證據(jù),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龍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三、總結課堂,遷移升華
1.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么感受和啟示。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fā)現(xiàn)靠的是什么”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學生可以繼續(xù)交流查閱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 偵察 愚蠢”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自然對人類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向?qū)г,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導語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讀這些詞。
(開火車復習詞語)
2、把這些詞帶入課文中自由速讀,想想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3、指名說。
4、說得真好,你們愿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說)
5、看完后,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jīng)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
2、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 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① 請同學自由選擇3、4、5自然段中的任一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② 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③ 指名匯報,學生補充。
三段:表演 抓住 幼龜:欲出又止 偵察 躊躇
潮鶇:企圖。
四段:指導讀。
抓住重點詞:焦急 若無其事 冷淡 極不情愿
解釋:規(guī)律
、 大屏出示并比較句子。
Ⅰ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 學習六 七 八自然段:
①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呢?自由讀6-7自然段。
、 同桌討論。
、 指名說。
、 向?qū)в衫涞讲磺樵傅窖a救到不得不發(fā)出悲嘆,齊讀最后一句。
、 同學們,當海灘上最后一只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說什么?
、 指名說。
師引導:萬事皆規(guī)律,有法天下和。(板書)
四、小結
1、出大屏,布置自選作業(yè),生寫師巡并指導。
2、指名讀。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本課練習冊。
2、推薦讀課外書。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能緊緊抓住教學重點,以讀,演 悟等多種形式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白向?qū)ё詈蟮谋瘒@:“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崩斫饬俗匀恢兰础叭f事皆規(guī)律,有法天下和”。學生說的積極性很高,最后小練筆,學生便水到渠成了。
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
1、課題中的“道”還應在課尾小結時再點一下就好了。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所加強。
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不斷鉆研,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10-15
語文下冊教案01-31
語文橋的教案01-13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04
語文寫作教案12-03
語文下冊教案12-13
語文閱讀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