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面積單位的教案

    時間:2023-01-20 13:02:05 教案 投訴 投稿

    面積單位的教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面積單位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面積單位的教案(15篇)

    面積單位的教案1

      教學目標:

      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并運用進率進行單位換算。

      教學重點:

      弄清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算理。

      教學難點:

      掌握單位換算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劃分成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讓學生回憶之前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還學過哪些面積單位。

      引入新課:

      教師板書題目,并把剛才學生們說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歸納板書。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70頁例6。

      出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積。

      翻過來看背面,現(xiàn)在把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師說明: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們學了1分米是10厘米,按邊長是10厘米再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面積。

      10×10=100(平方厘米)

      讓學生觀察兩次求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過程,分小組討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

      教師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導學生去想,根據(jù)前面學習的經(jīng)驗,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

      教師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記憶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教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2、長度單位間的進率與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對比。

      區(qū)別相鄰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和相鄰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并啟發(fā)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當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時,相應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3、教學面積單位的換算。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讓學生討論并回答結果,然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陳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讓學生比較這道題與前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前兩道題是從大單位換算成小單位,這道題是將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請同學們討論這道題該何如去做。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課桌長是5()黑板的面積是3()

      3、一塊長方形玻璃,它的長是40厘米,寬是25厘米,那么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思維訓練

      1、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60厘米,它的長是50厘米,寬是多少分米?

      2、小明家客廳的地面長是8米,寬是6米。如果用每塊面積是6平方分米的地磚鋪地,一共需要約多少塊地磚?

      教學反思: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在實際的計算中理解了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弄清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算理。

      掌握了單位換算的方法,能夠正確進行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第六課時課題:解決問題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71頁例7、72頁例8及第74頁5—8題,75頁9、10題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面積和面積單位,區(qū)別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

      2、提高綜合運用面積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運用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

      教學難點:

      正確靈活地運用面積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讓學生從大到小說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教師板書)說出它們之間的進率,并說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71頁例7

      出示例7標識牌和問題。

      教師:觀察圖,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我們怎樣計算呢?怎樣換算成平方米呢?

      師生共同溫習面積單位的換算方法。

     。1)較大面積單位的數(shù)換算為較小面積單位的數(shù)

      方法一:乘它們之間的進率。

      方法二:兩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中有幾個“0”,就在數(shù)字后添幾個“0”。

     。2)較小面積單位的數(shù)換算為較大面積單位的數(shù)。

      方法一: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方法二:兩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中有幾個“0”,就在數(shù)字后去掉幾個“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學習教材第72頁例8。

      出示例8。

      教師:觀察圖,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師生共同探求計算方法。

      知道客廳的長和寬,也知道地磚是邊長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廳地面的面積,再除以每塊地中的面積,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磚數(shù)量;也可以

      先算出客廳的長和寬分別可以鋪多少塊地磚,然后再用乘法計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磚數(shù)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塊)

      答:一共要用200塊地磚。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塊)

      30÷3=10(塊)

      20×10=200(塊)

      答:一共要用200塊地磚。

      教師:我們計算得對不對呢。下面來驗證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與客廳的面積相等,解答正確。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頁的第5題,集體訂正。

      2、判斷下面各題,錯的要說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邊長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3)用8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

     。4)用8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圖形它們的面積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4頁的第6—8題。

      讓學生先讀題,并理解題意,說明每題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數(shù)據(jù),然后獨立完成。學生在解答過程中教師注意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點輔導。最后指名學生說出解題思路、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

      第6題: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墻報的面積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邊總長60分米。

      通過練習,明白需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求面積,二是求周長,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單位也不同。

      第7題: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積是15平方米。

      解決此題時要讓學生明白:用墻壁的面積減去黑板的面積,才是粉刷的面積。

      第8題: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給9600平方米的地面灑上水。

      讓學生明白灑水車灑水的面積是長方形,用長方形面積公式解決問題。灑水的寬度是8米不變,灑水的長度是(200×6)米,長×寬就是灑水的面積。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5頁第10題。

      讓學生讀題,了解題意,獨立完成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在橫線上填寫適當?shù)膯挝幻Q。

      樓房高15()數(shù)學書厚6()

      課桌面的面積33()課桌長8()

      足球場的占地面積是7200()

      3、教室的黑板長35分米,寬2分米,它們的面積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貼一條彩帶,彩帶的總長是多少?

      3、一臺壓路機,壓路的寬度是3米,每分鐘行駛38米,壓路機15分鐘能壓多大面積的路?

      4、學校要粉刷教室左邊的墻壁,墻壁長8米,寬4米,墻上有3扇窗戶,每扇窗戶2平方米,現(xiàn)在要粉刷這面墻壁,要粉刷的面積是多少、

      五、思維訓練

      1、判斷。

     。1)用14米的鐵絲圍成的正方形,要比圍成的長方形面積小。

     。2)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是26厘米。

      (3)6公頃=600平方米

     。4)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相等。

     。5)用6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

     。6)用4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圖形,它們的面積都是4平方米,但周長不一定相等。

      2、一根鐵絲能做成長2分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如果用這根鐵絲做兩個同樣的的正方形,那么這兩個正方形的邊長應是多少厘米?

      3、一個長方形花池長3米、寬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寬延長2米,長不變,它的面積增加多少?周長增加多少?

    面積單位的教案2

      一、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第一課時70-74頁。

      二、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通過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2. 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 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及動手操作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兩張大小不同的白紙。

      學具:每小組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兩張長方形彩色卡紙;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我們進行涂色比賽怎么樣?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每組各選一位代表參加比賽,誰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組獲勝。(老師出示兩張大小不同的白紙,故意給男生一張大白紙,給女生一張很小的白紙)。下面開始比賽!

      這時男同學紛紛喊出:老師這樣不公平!我們的這張紙大,女生的那張紙小。

      師:對,要想公平的比賽必須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由于這兩張紙面大小不同,只能終止現(xiàn)在的比賽。下面用手摸一摸紙的表面。還有那些物體有面,他們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樣?我們繼續(xù)研究這些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面積,理解含義。

      (1)、通過物體表面感知面積

      ①、 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 摸一摸: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上面,再來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覺?

      ③、 比一比:數(shù)學書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個面大?怎樣比較的?(觀察法、重疊法)

     、堋⒃賮砻幻、比一比練習本的面和課桌的面那個小?

     、、黑板的表面和和剛才我們摸的物體的表面相比怎樣?

      ⑥、剛才通過觀察和重疊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⑦、 運用“面積”說一說: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xiàn)在還可以怎么說?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① . 想一想:我們以前學過那些平面圖形?生匯報

     、谡n件展示平面圖形:大小不同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你能看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哪個圖形大?圓形和三角形相比那個大?圓形和正方形呢?(圓形和正方形用觀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課件動畫演示重疊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巯襁@種周圍都是封閉著的圖形叫封閉圖形,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他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jīng)歷,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懊妗笔鞘裁矗空f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2、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 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么?

     。▽W生經(jīng)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這時激發(fā)認知沖突,怎么辦?)

     。2)、 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紙片及綠色長方形、紅色長方形卡紙),動手擺一擺,看能不能比較出這兩張彩紙的大小,請同學們看清操作要求。

     。3)、課件展示:

      操作要求:

     、 四人小組中每兩人選一個長方形彩紙,然后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 擺完后小組交流兩張彩紙的比較結果。

     、 遇到困難時,可在小組內(nèi)尋求幫助。

      (4)、 學生操作,師巡視指導。

      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必然出現(xiàn)矛盾:圖片不夠怎么辦?在這里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況:

     、傩〗M內(nèi)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②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長,再擺出寬,計算大小。

     。5)、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匯報:

      組1:我們組選擇的是長方形紙片,綠色卡紙是一行擺6個,擺2行;紅色卡紙是一行擺3個,擺3行。結果紅色長方形小一些。

      組2:我們組選擇的是正方形紙片,綠色卡紙一行擺了12個,擺2行;紅色卡紙一行擺6個,擺3行。結果也比較出紅色長方形小。

    組3:我們選擇了圓形紙片,發(fā)現(xiàn)擺的圓片之間有縫隙,無法比較 組4我們組選擇的是正三角形紙片,也比較出紅色長方形小。但是太麻煩!

      師:誰還有不同的擺法?

     。6)師生共同總結:操作中發(fā)現(xiàn):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長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方便。

      師:我們還發(fā)現(xiàn)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時,應注意什么?(選擇相同的圖形)

     。7)、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形狀大小都相同的圖形,也就是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這個統(tǒng)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8)、像剛才我們用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都可以看成一個面積單位,剛才綠色卡紙上面擺了24個小正方形,就說明這張綠色卡紙的面積就有24個這樣的面積單位。

      人們?yōu)榱朔奖,就選擇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fā)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面積單位的教案3

      《認識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測量,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幾個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學生能正確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表示物體面積的大小,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1)體會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實際大小,并對這些面積單位的大小形

      成正確的表象。

     。2) 能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表示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土暅蕚

      1、 什么是面積?

      2、 學生回答。(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3、 出示數(shù)學課本的表面、粉筆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讓學生觀察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4、 學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筆盒表面最小。)

      師: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來表示數(shù)學書表面的面積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幾個新的面積單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單位)

      (二)新課導入

      分成36個面積為4厘米2的小方格,長方形長24厘米,寬6厘米,分成16個面積為9厘米2的小方格。)

      2、 首先請三、四組同學閉上眼睛,一、二組同學觀察正方形,數(shù)出有多少個小方格。(一、二組同學觀察后數(shù)出有36個小方格)

      3、 再請一、二組同學閉上眼睛,三、四組同學觀察長方形,也數(shù)出有多少個小方格。(三、四組同學觀察后數(shù)出有16個小方格)

      4、 請學生根據(jù)觀察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哪個大?(學生討論) 5、 生1:正方形的面積大,因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生2:長方形的面積大,因為長方形的小方格大。生3:都不對,正方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沒有辦法比較,因為兩個圖形的小方格不一樣大。

      6、 那為了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應該怎么辦?(應該把兩個圖形的小方格變得一樣大,再數(shù)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比較)

      7、 我們將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定義為1厘米2,讀作1平方厘米,并在黑板上板書,學生一起讀兩遍。

      8、 想一想你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厘米?(學生討論)(指甲、橡皮、大頭釘) 的面積。生:不行,1厘米2的正方形太小了,用1厘米2的正方形測量桌面用的太多了,要用大一點的。

      10、由學生的回答引入1分米2這個面積單位,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積是1分米2,并在黑板上板書,學生一起讀兩遍。

      11、大家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積大約是1分米2?(粉筆盒表面、電燈開關、磁帶)

      12、我們用1分米2的正方形測量教室的面積,行嗎?

      13、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不行。(1分米2這個單位測量教室面積太小了,要用一個更大的單位)

      14、再引入一個更大的面積單位:1米2。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米2,在黑板板書。

      15、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米2?

      16、學生回答:桌面等。

      小結:剛才學了三個新的面積單位,分別是厘米2、分米2、米2,也知道厘米

      2﹤分米2﹤米2,現(xiàn)在我們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用適當?shù)拿娣e單位(厘米2、分米2或米2)填空。

     。1) 一張火車票的面積約24( )。

      學生結合實際經(jīng)驗,火車票很小,所以是24厘米2

     。2) 一張手帕的面積約4( )。

      手帕的`面積比較小,可以用厘米或分米,這里的數(shù)字為4,所以用分米

     。3) 一塊黑板的面積約3( )。

      黑板的面積比較大,要用最大的單位:米2

     。4) 校園占地面積約5000( )。

      校園的面積很大,要用三個單位里面最大的,所以是5000米2

     。5) 一個鉛筆盒蓋的面積約140( )。

      鉛筆盒蓋的面積約為1分米2,但這里的數(shù)字是140,所以只能用最小的單位,是140厘米2

     。ㄈ┛偨Y

      本節(jié)課主要學了三個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和米2,還學習了在不同的條件下三個單位的合理運用,知道怎樣運用面積單位,同學們本節(jié)課學習得很好。 作業(yè):練習冊

      課堂設計說明

      認識面積單位是在學生學習了什么是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內(nèi)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學習三個面積單位,真切的了解1厘米2、1分米2和1米2具體是多大,形成具體的概念,能在實際生活中合理的運用三個面積單位。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這樣學到的知識才能印象深刻,避免死記硬背。

      板書設計

      認識面積單位

      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厘米2,讀作1平方厘米。 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分米2,讀作1平方分米。

    面積單位的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面積的意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1、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 游戲新課,感知面積

      1、黑板出示:面積 關于面積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戲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戲2:好,接下來,請一個同學,到講臺上來,閉緊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師的手是哪個面,對了,你是看到還是摸到的?

      (二)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面積的意義

      出示:現(xiàn)在,請大家看這個盒子,有面嗎?

      師:是看到還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師:再請你閉上眼睛,摸盒子的2個面,(指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還有想說的嗎?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兩個面是一樣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師:那就是說,物體的面有大有小(生說)(板書;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積(板書:面積)

      師;好,大家一起拿出數(shù)學書,和老師一起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

      引導: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國旗面的`大小就是國旗的面積 師,這些物體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數(shù)學里,有沒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個說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一張紙有4個格子,另一張紙有8個格子,你認為可能一樣大嗎?理由。有沒有可能8個格的紙面積大呢?理由

      師:如果一個格子是一個面積單位,那么這張紙有幾個。 在數(shù)學上,有專用的面積單位 1平方分米

      師:有了面積單位,就可以量物體的表面的面積。 請大家量一量書面的面積 師:生匯報,你量了…、、

      思考,現(xiàn)在就用它6個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嗎?不夠,(生指)全班都接給你,你還想擺嗎?太麻煩了,那怎么辦呢?

      驗證:請一個學生上臺板演?怎么辦?引導,用大的面積 出示:平方米

      師:更大的面積單位是平方米。

      師:請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請你用手比劃比劃 師:到底怎樣的正方形呢? 生:邊長是1米

      師:他講得對嗎?誰會說出到底多大的圖形?

      師:那我們一起來量一量。出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估一估,這么大的面積單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請學生上臺站一站

      師:出示小卡片,這張卡片,用面積單位來量這個卡片面積多大呢?

      思考:量這張小卡片,能用剛才的面積單位嗎? 生:不能,理由

      放手問:從中你想到什么?還有更小的面積單位?

      引導生說: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復說)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縮放)

      師:找找生活中的面積單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板書

      面積和面積單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積

      邊長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面積單位的教案5

      設計說明

      “面積單位的換算”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結合教學重、難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實踐應用等形式進行教學。

      1.激趣導入,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

      上課伊始,以游戲的形式導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從而提示學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2.復習與思考。

      復習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為學生猜想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作鋪墊。同時設計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學生首先猜想、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系”,然后通過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取了新知識,樹立了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片

      學生準備 直尺 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吧。(出示課件)

      1.搶答比賽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思考后回答)

      2.搶答比賽2。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米呢?

      (學生討論后匯報)

      師:看來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板書課題:面積單位的換算)

      設計意圖:用游戲的方式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夠正確區(qū)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探究新知,實驗驗證

      1.教學教材56頁上面例題。(課件出示)

      (1)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紙片。(拿一個同學的學具與老師手中的正方形紙片比較一下,確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師把這張正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

      (2)先用直尺量一量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再計算它的面積。(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分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學以厘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0厘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00平方厘米)

      (3)提問:想一想,計算的是同一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個答案,并且這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呢?(用的單位不同)

      (4)猜想、討論: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匯報結果)

      預設

      生1: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2: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又因為1分米=10厘米,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面積單位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面積單位。

      2.能選擇正確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一些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張格子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初步感知物體的表面。

      (1)師:同學們你們的臉面是指哪一部分?

      學生摸臉,但也有學生比劃出臉的一周

      師強調(diào):臉的一周的長度叫什么?(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周長與面積的區(qū)別)

      (2)師: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師:你們還可以摸出哪些物體的表面?

      2、感知封閉圖形的大小。

      教師出示以下幾個封閉圖形,比較它們的大小

      師:為什么你們一看就知道誰大誰?你們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學生上講臺比劃三個圖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問:有誰知道什么叫做面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不同學生說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尋找教室里哪些物體有面積?

      學生回答:書面、桌面、地板、瓷磚……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面積。

      3.引出面積單位。

      二、探索新知

      1、認識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老師提問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見物體的面積。

      (1)提問: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大約有多大?

      感知數(shù)學課本封面有多大。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

      感覺一下它有多大

      學生1:大約三個手掌大小。

      學生2:大約有我玩耍撲克6個那么大。

      ……

     。2)我們的黑板有多大?

      學生1:黑板的面積大約有兩個教室門那么大。

      學生2:黑板的面積大約有4平方米

      學生3:黑板的面積大約有10個課桌那么大

      ……

      師:同學們,你們的回答各種各樣,知道用身邊的物體大小來比較所要求的物體的面積,如果老師不了解你身邊的物體,我就無法相象所要求的物體的面積大小?誰有好辦法?

      學生回答:統(tǒng)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

     。1)量:讓學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邊長。

      教師指出: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同時介紹1平方厘米的讀法和寫法。

      (2)看:看一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讓學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積有多大。

     。4)想:要求學生把眼睛閉起來,在腦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狀,大小。

     。5)應用: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蓋,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數(shù)學課本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3.比較面積單位的大。喊讶齻大小不同的面積單位重疊在一起進行比較。生活中哪里會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44頁中的第1、2、3題

      四、課時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面積單位的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63頁例3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并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qū)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1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長的毛線和1個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

      2、你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63頁例3.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請同學們動筆畫一條1厘米的線段和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問:①什么樣的圖形為1平方厘米?

     、谛〗M討論說一說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勰隳芘c用手勢比畫1厘米和1平方厘米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請同學們用手勢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師手里有一根毛線,它的長大約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長的毛線)

     。3)出示正方形請同學們估測這是1什么?

      引導:你們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區(qū)別了嗎?

      (4)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學生畫的圖。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師的講桌的長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認一下是從哪里到哪嗎?

      (2)講桌的面積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同學們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說一說1米和1平方米的區(qū)別嗎?(小組合作到前面演示,雙臂張開大約是1米,四個同學把伸開的雙臂手搭手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4、通過估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先小組合作估計同學們所用課桌的長度和寬度,教師用皮尺幫助學生驗證。

      (2)估計自己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再用同學們準備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說一說,你周圍哪些物體的一個面分別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5題。

      2、畫一個正方形并標出這個人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

      3、用9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擺圖形,算出它們的面積和周長、

      4、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一條線段長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積大約是10米。

     。3)一根鉛筆長15厘米。

     。4)一座高樓高約100平方米。

      (5)小明從學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維訓練

      動腦筋,想一想。

      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直觀圖形的學習,學生進一步鞏固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能夠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加深了對年級單位和長度單位概念的理解。

    面積單位的教案8

      導學內(nèi)容

      導學內(nèi)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32~36頁例1、例2、例3。

      教學目標

      1蹦芙岷鮮滴锘蚱矯嬙夾危理解面積的含義。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廈婊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蓖ü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大小樹葉各一張,釘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張,兩段繩子,。

      導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創(chuàng)新

      教師出示春游時和學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師:同學們,這是前幾天我們班春游時老師和你們一起照的照片,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猜一猜老師會把它怎樣?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把它放在鏡框里。

      學生2:把它塑封。

      教師:如果給這張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條?這求的是什么?(周長)

      如果我要想給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教師:等我們今天學習了面積的知識后,你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二、理解面積的意義

      1比鮮段鍰宓拿婊

      教師出示兩條線段,讓學生觀察這兩條線段有什么不一樣,再出示大小兩片樹葉,讓學生觀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知道,物體既有長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課桌、書本、樹葉、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體。教師出示文具盒,讓學生觀察:一眼看去,我們先看到的是什么?

      學生:文具盒的表面。

      教師:是的,許多物體都有它們的表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體的面?

      學生:我看到了教室的地面、墻面,黑板面,課桌面,數(shù)學書的封面,文具盒面……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數(shù)學書和課桌的表面,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學生1:我摸到桌子的表面光光的、平平的。

      學生2:我摸到數(shù)學書的面很小,很容易摸到邊沿;而桌子不容易摸到邊沿,面要大得多。

      教師:大家的感覺都不錯,課桌的表面比較大,我們就說課桌表面的面積比較大;數(shù)學書的表面比較小,我們就說數(shù)學書表面的面積比較小。

      教師:看來物體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體面大,有的物體面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面積(板書:面積)。比如數(shù)學書表面的大小就是數(shù)學書表面的面積。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教室的地面、墻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積分別指的是什么?

      2比鮮鍍矯嬙夾蔚拿婊

      教師:物體表面有大有小,那么這些平面圖形也有大小嗎?電腦顯示4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些平面圖形中誰最大?誰最。

      學生:三角形比圓形大。

      教師:對,我們可以直接地比較出三角形比圓大。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一些平面圖形,用顏色涂出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師: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是平面圖形的什么呢?

      教師: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讓學生指出黑板上的平面圖形的面積。

      3憊檳擅婊的意義

      讓學生把這兩方面起來說說什么叫面積。

      學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

      教師: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所以說: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板書)

      三、比較面積的.大小

      1幣導學生用觀察法、重疊法進行比較

      教師:既然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圖形也

      有大小,怎樣去比較它們的大小呢?讓學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體的表面比較大?

      學生1:課桌面比文具盒面大。

      學生2:黑板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

      ……

      小組討論:你是用哪些辦法來比較這些面的大小的?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有的同學通過觀察,看出黑板的面積與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差別很明顯,說明黑板的面積比課桌面面積大;有的同學把文具盒面放在課桌面上重疊起來比較,發(fā)現(xiàn)文具盒面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2庇檬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各一張,面積大小相差無幾,讓學生猜一猜長方形面積大?還是正方形面積大?

      學生通過觀察,是不容易看出長方形面積大還是正方形面積大的,可能有的學生會想到用重疊法進行比較,這時可讓學生拿出桌上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和正方形紙片,動手操作用重疊法試一試看能否比出誰大誰?學生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用重疊法也不能比出誰大誰。吭鯓硬拍鼙容^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出示例2的教室內(nèi)兩面墻上貼瓷磚的圖。

      教師:你能比較出這兩面墻貼瓷磚部分的大小嗎?

      學生:由于每塊瓷磚的大小是相等的,我數(shù)一數(shù)哪面墻上的瓷磚塊數(shù)多,哪一面墻的面積就最大。

      教師:現(xiàn)在你有辦法比較出你桌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哪個面積大嗎?(小組討論,抽學生匯報)

      教師:對,我們可以把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數(shù)一數(shù)格子的個數(shù)就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大還是小。讓學生先動手操作比較桌上兩片樹葉的大小,再抽學生匯報比較方法。

     。阂容^兩個平面或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數(shù)量的多少來進行比較。

      3薄巴騁槐曜肌鋇鬧匾性

      出示例3(沒有分成方格的)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

      讓學生先猜一猜,圖A與圖B哪個面積大?

      顯示圖A有6個方格,圖B有24個方格,讓學生比較,哪個圖形面積大?

      學生1:圖B面積大,因為圖B有24格,而圖A只有6格。

      學生2:我不同意,兩個圖中格子的大小不一樣,我們單數(shù)格子的多少還不能確定哪個圖形的面積大。新|課|標|第|一|

      通過把兩個圖切割后重合,使學生感受到圖A和圖B面積一樣大。

     。簭倪@次比較可以看出,如果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進行比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較出結果。

      四、課堂活動

     。1)在釘子板上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并數(shù)出你圍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格?

      (2)在格子紙上畫3個面積等于9個方格的有趣圖形(面積相等,圖形的形狀一樣的)。

      五、反思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現(xiàn)在你知道給相框裝上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嗎?

    面積單位的教案9

      設計說明

      結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實踐應用等主要形式進行教學。

      1.游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游戲是啟發(fā)心智與興趣,達到身心愉悅的最佳方式。新課伊始,設計了“搶答比賽”的游戲,以游戲的形式導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學習中來。

      2.引導自主探究新知,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應該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要讓學生切實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本設計首先引導學生猜想、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系”,然后通過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的規(guī)律,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過程中,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取了新知識,樹立了自信心,增強了克服困難的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

      學生準備 直尺 一個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 100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導入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吧。(出示課件)

      1.搶答比賽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思考后回答)

      2.搶答比賽2。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

      師:看來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設計意圖:用游戲的方式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為本節(jié)課學習新知識作鋪墊,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夠區(qū)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探究新知,實驗驗證

      1.教學教材70頁例6。(課件出示)

      (1)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把一個同學的學具與老師手中的正方形比較一下,確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師把這個正方形學具貼在黑板上)用直尺量一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再計算它的面積。

      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分米,面積是1平方分米。

      有的同學以厘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0厘米,面積是100平方厘米。

      (2)提問:想一想,計算的是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個答案,并且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呢?(用的單位不同)

      (3)猜想、討論: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②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又因為1分米=10厘米,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小結: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

      (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面積單位的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71~74頁。教學目標:

      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jīng)歷嘗試、失敗、成功等過程,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比較面積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運用這些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4.、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鍛煉數(shù)學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操作獲得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并會運用。

      3、建立常用面積單位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會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用具:

      每組一張粉紅色紙(長18厘米、寬6厘米),一張綠色紙(長12厘米、寬9厘米),每組一袋學具,內(nèi)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學們,老師手里拿著兩張紙(一大一。,讓同學們進行涂顏色比賽,誰先把紙涂好誰就贏,你會選擇哪張紙?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事物開啟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在具體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為理解面積定義做鋪墊。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

      二、觀察比較,理解概念

      1、認識物體的面積。

     。1)(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這是數(shù)學書的封面。請你像老師這樣,先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再摸一摸課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個地方都要摸到。(學生緩慢地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和課桌面。)

      (2)數(shù)學書的封面和課桌面哪個大,大一些還是大得多?再看看課桌面與地面,你有什么話要說?

     。3)生活中的物體都有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板書:面積)

     。4)(師再次摸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誰能像老師這樣摸一摸,說一說?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說一說嗎?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積呢?

     。5)(師拿出數(shù)學書)剛才我們說課桌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課桌面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得多。反過來,可以怎么說?(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得多。)

     。6)手掌的面積指的是腳掌的面積呢?你還能舉例說說身邊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一比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知道了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地選取了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學生參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

      2、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

      (1)老師把課本的封面畫到黑板上,這個面變成了什么?(板書:長方形)

      (2)誰能用粉筆表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3)長方形是封閉圖形的一種(板書:封閉圖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積。

     。4)讓學生讀面積的概念兩次。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將物體的“表面大小”轉化為“平面圖形的大小”,這是一個數(shù)學化過程。教學時要注意下面兩個問題:一是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數(shù)學概念。通過摸、看、想、說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頭腦中感受每一個物體的面的大小,進而比較它們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積的概念。之后,教師現(xiàn)場把物體的面畫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圖形,這一動態(tài)的轉化過程使學生把對物體表面面積的認

      識自覺地遷移到平面圖形中來,從而獲得全面、準確的面積概念。二是注重教學的有效性。簡單地說,就是“教”在問題處,“導”在疑惑處,“幫”在需要處。如對學生“摸面”方法的指導。把“課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說成“課本封面的面積比黑板面的面積小”后,讓學生說一說這句話,感悟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為下面的反饋作好鋪墊。

      三、自主探究,認識面積單位

     。ㄒ唬┱J識統(tǒng)一單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紅色、綠色的兩個長方形)即(1)號長方形:長18厘米,寬6厘米;(2)號長方形:長12厘米,寬9厘米

      師:誰的面積大?看得出嗎?重疊比較呢?(教具演示)

      師:用觀察和重疊、割補的方法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請學具來幫忙,好不好!

      2、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發(fā)了兩個長方形:一號長方形和二號長方形,另外準備了一個學具袋,里面有一些圓片、正方形片、長方形片,F(xiàn)在同學們要借助這些學具去擺一擺,想辦法比出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

      師:在動手操作之前,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跟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看誰的辦法最好,F(xiàn)在就快快行動吧!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共同探究:怎樣利用學具(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片)比較出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長方形誰大誰小。讓每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充分參與,各抒己見,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的發(fā)展。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意味著安排幾個學生一起完成某個任務,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同時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

      師:你們比較的結果是怎樣的?你們是用什么辦法比較出來的?

      3、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夠準確;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簡便。

      4、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fā)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二)認識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為了方便,人們規(guī)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是怎樣規(guī)定的?請看數(shù)學課本第73、74頁。(學生看書后,小組互相說說這兩個問題。)

      1、1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有多大?

     、趶哪愕膶W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師貼1平方厘米。)

     、哿恳涣克倪呴L。

      ④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與自己左手的5個指甲比一比,看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⑥估計一下,這塊橡皮1個面的面積大約有幾個1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擺一擺,看你們的估計是否準確?學生小組合作驗證。)

      2、1平方分米。

     、僬埬阆胍幌,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來測量這張桌子的面積,你覺得怎樣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③從學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思考:1平方分米的含義是什么?④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

     、菸覀冎車男┪矬w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呢?

     、尴胍幌,用1平方分米可以測量哪些物體面的面積呢?

      3、1平方米。

     、僬l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積?為什么都不愿意去?(用這個面積單位去測量,不容易測出教室地面的面積,因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積小得多。激起學生探索更大面積單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數(shù)學家一樣“創(chuàng)造”一個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積單位?③說一說什么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苣隳苡檬謩荼犬嬕幌聠幔

     、萆钪心男┪矬w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薰烙嬕幌,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幾平方米?

     、吖烙嬕幌,1平方米的面積上能站多少個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讓學生盡量的站進去。)

      設計意圖:在常用的面積單位中,以平方厘米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媒體演示、量邊長、比一比、記一記等活動理解1平方厘米。在認識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時,讓學生思考當測量的圖形較大時怎么辦,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單位有哪些,培養(yǎng)學生遷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積極反饋,強化應用

      1、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1)分米是什么單位?1分米有多長?平方分米是什么單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聽教師口令,學生用手勢比畫相應的長度和面積。

      2、完成76頁的第4題。

      3、區(qū)別周長和面積。

     、僭缟掀饋恚∶鞲职皱憻捝眢w,他沿著操場的邊跑了一圈。這件事情與什么有關?

     、诠と藥煾翟谧闱驁錾箱伾狭瞬萜,這件事情與什么有關?

     、鄯艑W以后,幾個愛勞動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掃了一遍。這件事情與什么有關?

     、転榱耸惯@塊黑板更加美觀和牢固,裝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裝上了鋁合金邊框。這件事情與什么有關?

     、菁偃缋蠋熢诤诎迳蠈憹M了字,下課后一個小朋友主動把黑板擦干凈了。這件事情與什么有關?

      設計意圖:為了加深對面積含義的理解,有意設計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周長和面積的比較這一環(huán)節(jié),并借助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動地詮釋了這些概念,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積單位的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1~5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認識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們實際的大小。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jīng)歷用不同的單位測量同一平面等活動,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

      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在探究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獲得成就感。

      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難點: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紙片各一個,每兩人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抽紙涂色比賽:教師為學生準備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紙放在信封中,當學生代表抽出紙片并髙高舉起示意時,學生們的反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紙片的一方感情激憤認為這樣不公平,而抽到小紙片的.一方則興高采烈。

      為什么不公平?(引導學生說出紙的面積的大小不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游戲讓學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積,并對面積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計算課本的面積。

      師:剛才大家認為不公平,是因為面積的大小不一樣,F(xiàn)在同學們看我們的數(shù)學課本,它們的大小應該一樣吧?

      生:一樣。

      師:現(xiàn)在我們用畫方格的辦法,看看課本的面積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課本面積。

      師:說說你們畫的課本有多少個方格?

      生1:12個。

      生2:14個。

      師:為什么畫出的格數(shù)不一樣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樣。

      師:要是我們規(guī)定的方格大小一樣,是不是大家畫出的格數(shù)就一樣了呢?

      生:那樣就會一樣。

      師:看來,為了計算面積的大小,需要我們統(tǒng)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

      認識1平方厘米。

      師:大家能畫出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嗎?

    面積單位的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練習三十的第11—15題。

      教學目的:

      1、通過長度單位間換算與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對比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

      2、通過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使學生進一步分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3、通過解答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做練習三十的`第11題。讓學生做在書上。

      二、混合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2題。

      這題是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和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對比練習,做題前,讓學生分清面積單位還是長度單位。

      ㈠500厘米=( )分米是怎樣推想的?

      ㈡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是怎樣推想的?

     、鐬槭裁500厘米=50分米, 500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2、做練習三十的第13題。

      先讓學生讀題,說出已知什么,求什么,讓學生想一想: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應該怎樣計算?

      3、做練習三十的第14題。

      這是一道聯(lián)系實際的有關計算面積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①粉刷這面墻壁,實際上粉刷的是哪一部分?

     、谶@部分的面積怎樣計算?

      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4、做練習三十的第15題。

      這道題可以先讓學生畫,然后教師把學生的不同畫法板書出來。

    面積單位的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修訂本)第85~88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并知道它們的實際大小。

      2. 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和獨立思考、樂于交流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1平方米桌布一塊,米尺,鏡框,長方形紙若干張。

      學具:邊長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紙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一個木條釘成的長方形鏡框,提問: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計算做這個鏡框需要多長的木條?學生回答后緊接著問:如果配一塊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課題前半部分。(板書:面積)

      [評析: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親切自然。滲透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數(shù)學思想,激起學生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

      二、引導探索,討論研究

      1.認識面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先舉幾個生活中物體表面的例子,然后讓學生親手摸一摸課本封面、文具盒蓋的表面,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談話:我們把課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課本封面的面積。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文具盒蓋的面積?你還能說出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請比較它們的大小。

     。2)認識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

      讓學生想像把課本面的形狀畫下來是什么形狀,引出并板書:平面圖形。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平面圖形后出示以下圖形。

      提問;在屏幕上呈現(xiàn)的6個圖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圖形的面積?學生回答后追問: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積?

      出示下面3個圖形:

      提問:誰能比較這3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

      [評析:《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第一學段“空間與圖形”的內(nèi)容標準中提出“結合實例認識積的含義”,按照這一要求,這里不再概括面積的定義,而是讓學生具體地感知面積的含義。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感知比較充分。]

      2.教學面積單位。

      (1)引入面積單位。

     。ń處煱l(fā)給學生每人一張長方形紙,同桌的兩張紙寬度相同,長度略有差別。)讓學生拿出長方形紙和老師手中的紙比較面積大小,學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再讓同桌之間比較紙的面積的大小,學生發(fā)現(xiàn)一眼不能看出來,可能想到用重疊法或量長和寬的辦法比較。

      多媒體出示長方形(15個單位)和正方形(16個單位),讓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其大小。演示用重疊的方法無法比較(一個較寬,一個較長)。

      多媒體演示把長方形、正方形分成如圖(1)、圖(2)的方格。

      學生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說出正方形的面積大。

      多媒體出示圖(3)。

      提問:圖(3)也畫成16個格子,和圖(2)的面積一樣大嗎?為什么?

      講述:如果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要統(tǒng)一標準。這個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板書課題的后半部分:面積單位)

      [評析:在操作和比較中引出積單位,過渡自然,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始終處于最佳思維狀態(tài),每個學生都感覺“這是我自己發(fā)現(xiàn)的知識”,有積極的學習體驗。]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 認識1平方厘米。

      學生觀察1平方厘米紙片的形狀、大小,量邊長。引出: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板書:平方厘米)

    面積單位的教案14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71——74頁

      教學具準備: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建立面積概念

      1、物體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誰能摸一摸他們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們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個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兩片葉子)誰能摸摸他們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葉子的面比較大?你怎么比的?

      (板書 觀察、重疊)

     。3)請同學們摸摸自己課桌的面。課桌與剛才那些面比,誰的面的?誰的面?

     。4)課桌面、作業(yè)本面、樹葉面這些都是物體的表面。誰還能舉例說說那是物體的表面?

     。5)物體表面有的有小,物體表面比較大就說他的面積比較大,物體表面比較小就說他的面積比較小。

      2 、平面圖形的大小

      (1)(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這些都是平面封閉圖形,他們的`大小指的是他們的那部分?

     。ㄖ该麑W生摸)

      (2)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閉圖形的面積。

      3、概括面積意義

      誰能說說什么是面積?閱讀課本概念。(板書課題: 面積)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設疑

     。1)出示兩個長寬各異的長方形(面積相同),讓學生體會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難以比較他們的大小。

     。2)數(shù)格比較大小 (將兩個長方形背面展示出來,他們的背面畫有相同的方格數(shù))

      誰的面積大?為什么?

      (3)同一格子標準 (指名三生,發(fā)給每人一個畫好各自的長方形,讓他們各自背著同學數(shù)出格子數(shù),并告訴大家格子個數(shù))

      誰手里的長方形面積大?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圖形)

      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國際上規(guī)定好的方塊叫做面積單位。

     。ò鍟 面積單位)

     。4)認識面積單位

      帶著問題自學課本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谡f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5)匯報學習收獲,得出三個常用面積單位的規(guī)定,形成大小概念。

     、俑髯员缺,那個手指甲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谕阑ハ啾葎1平方分米的大小。

     、鄢鍪1平方米的紙,估計一下能站上多少個同學?

     、苷乙徽遥谖覀冎車切┪矬w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哪些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四、鞏固

      1、完成課本第74頁“做一做”

      2、完成課本練習十八第1、2題

      3、設計比賽(回家完成)

      你還能拼擺出更多、更新穎有趣的圖形嗎?

      要求:(1)圖案面積都是5平方厘米。

     。2)給自己設計的圖案起個名字。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shù)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形成正確的“面積單位”概念。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對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說出下面兩個圖形的名稱,分別指出各自的周長,面積。

     。2)計算周長常用哪些單位?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長。

      正方形、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和,叫做他們的周長。厘米、分米、米都是計算長度用的單位,叫長度單位。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課

      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多了“平方”兩字,但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計量單位。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圖形

      觀察、比較課本第74頁例1圖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匯報,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體驗1厘米是指線段的長度,1平方厘米是指圖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請生自己先在紙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誰能說說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區(qū)別?

      請生用手勢比劃1米和1平方米。

      三、鞏固

      1、(出示物體或圖形)正確選擇用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

      (1)測量這根繩子有多長用什么單位?

      (2)測量這個長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單位?測量它的寬呢?測量它的周長呢?

     。3)測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單位?

     。4)測量講臺桌有多高用什么單位?

      2、選擇合適單位填空

      課本第76頁第4題。

      3、估一估、擺一擺:課本第75第2題

      4、課本第76第3題(獨立完成后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四、本課小結

      跟小組同學交流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識?

    面積單位的教案15

      一、說教材:

      本課內(nèi)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tǒng)計表明:

      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jù)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面積單位的教案】相關文章:

    面積單位的教案10-27

    認識面積單位教案08-26

    數(shù)學面積單位教案01-04

    【精選】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三篇07-03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3篇03-26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匯編九篇04-11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3篇04-09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匯總8篇04-09

    有關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四篇04-06

    【精華】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四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