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州園林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州園林教案1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領略我國江南宅第園林建筑的風貌。
(二)理解課文的總分結構及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三)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對蘇州園林的美有一直觀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欣賞并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文體(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風光)
眾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是集大自然秀麗風光之精華于一地,也許你們還聽說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吧,今天我們要介紹的蘇州園林,則是設計師和建筑師精心創(chuàng)造出的杰出的藝術品,是我國園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他是蘇州人,22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蘇州,課余之暇,常和好友瀏覽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因此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征有著深刻的體會。
本文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不是介紹蘇州某處園林的特色,而是就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來說的。文章不僅準確地把握了蘇州園林的特點,而且文字生動、優(yōu)美,從寫作構思到語言運用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二)自由朗讀課文,明確閱讀要求
1正字正音
軒榭 對稱 池沼 丘壑 嶙峋 鏤空 斟酌 闌干
學生注音、朗讀。
2解釋詞語
標本 布局 映襯 敗筆 嶙峋 斟酌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別具匠心 胸中有丘壑
學生解釋,強調語境義。
3探求作者思路:怎樣向讀者介紹蘇州園林總體特征?
4從寫作構思入手,分析文章結構。
(三)引導討論、分析
1這篇課文中被說明的對象——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是什么呢?
引導學生找出“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是貫穿全文的中心。
2討論:作者怎樣抓住中心安排全文的結構?
第1段:結合“標本”(文中指為人們愿意觀摩取法的樣本)“鑒賞”(指對藝術品感受、理解、欣賞、評判)理解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為蘇州園林的藝術美、圖畫美埋下伏筆。這是全文總起,確立本文說明的對象——蘇州園林。
3第2段從哪幾個角度說明蘇州園林總體特征?
討論:蘇州園林的共同點具體體現(xiàn)在四個“講究”上(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既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總的設計原則,又從大處體現(xiàn)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4課文第3、4、5、6段與第2段是什么關系?
討論:第2段是總說,第3、4、5、6段是分說。每一段與前面的一個“講究”相照應,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某一方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圖畫美。這是重點,故作詳細說明。
5課文第7、8、9段說明的內容是什么?與中心有何關系?
討論:這三段從蘇州園林每個角落、門窗雕鏤、色彩淡雅幾方面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這是細部介紹,非重點,但決非可有可無,通過細微處給人的美感,充分說明了蘇州園林“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的特征。
6末段結尾有何特點?
討論:用寥寥數(shù)語作結,留有余地,引人回味,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蘇州園林的藝術美。
(四)課文核心部分結構提綱
1(投影顯示)
布局
大部講究配合
3-6段映襯
層次
總說(圖畫美)——分說 每個角落
2段 3-9段 細部講究 門窗雕鏤
7-9段 色彩淡雅
2討論本文說明的順序:
從全文看:整體——局部
從部分看:主——次大——小
提示:本文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層次在各段中也有顯示,可任選一段作分析。
(五)為了能說明事物特征,給讀者具體形象的感受,作者必定要選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試找出課文中使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討論、歸納:課文中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
(六)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找出課文中的說明方法并略作分析。
2抄寫字詞。
3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一、二、三”。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字詞(投影儀打出訓練題:注音、寫字、釋義、組詞)
(二)檢查預習說明方法的情況,由學生舉例說明,舉例子盡量照顧課文的先后順序
1打比方:如第3段“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形象地突出了蘇州園林布局的特點——自然之趣。
2舉例子,如第5段以“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為例,形象地說明了蘇州園林花樹的藝術風采。
3作比較,如第5段“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說明蘇州園林裁種和修剪樹木著眼在畫意的特點。
歸納: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不僅能突出事物的特征,而且使語言既準確鮮明又生動形象,體現(xiàn)了這篇說明文語言多樣性的特點。
(三)重點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提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歸納
(1)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2)用詞準確、精當、周密
(3)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1以第5段為例分析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
發(fā)言、歸納:第1句是說明,說明花草樹木映襯方面的圖畫美。
第2句是描寫,描寫了俯下的高樹和仰起的低樹相映成趣的情態(tài),富有動態(tài),給人以層次感。
第4句是議論,闡明了這樣栽種的理由及藝術效果。
第5句描寫了幾個園里古老的'藤蘿,形象地說明蘇州園林花樹的藝術風采。
提示學生再舉出課文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例子進行分析。
如第1段中的議論、第7段中的描寫等,既增強文章生動性、趣味性,又對蘇州園林作了畫龍點睛的評價。
2課文語言準確、精當、嚴密,請學生舉例分析說明。
(1)準確運用副詞、動詞、數(shù)詞及附加語: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蘇州園林極少使用彩繪”——“大多”“極少”用得很有分寸,不因其“多”或“少”而忽略例外的情況,哪怕這個例外是個別的,也要在文字中表現(xiàn)出來。
“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驗橐蟮谩巴昝馈,所以用了“務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總”“一切”等準確的詞語,因為要構成“完美”的圖畫,所以“絕不容許”“傷美”“欠美”。這樣準確說明蘇州園林異中之同的整體特征。
(2)用詞嚴密,緊扣中心,前后呼應:
第7段的中心句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接著用“階砌旁邊”“墻上”“墻壁”緊扣“每個角落”,用“栽”“蔓延”“補”幾個動詞形象地寫出匠師們心機之巧,化靜為動,化單調為多彩,又緊扣“圖畫美”的中心,突出了蘇州園林處處是畫,美不勝收的特征。
(3)用詞精當,概括性強:
第1段中“標本”一詞,準確地概括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
第2段中“務必使……完美的圖畫”一句在內容上高度概括蘇州園林的整體特征,結構上又充分體現(xiàn)了領起下文的作用。
3提示學生找出課文中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法并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作用。
歸納:排比(第2段)設問(第3段)比喻(第3段)
有人說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正是因為作者在說明中運用了形象的描繪,自然、真切地再現(xiàn)了蘇州園林的風貌,使我們得到了美的享受,油然而生“眷念”之情。
小結:本文的語言準確精練又生動優(yōu)美,富有表現(xiàn)力,從而可以看出說明文的語言也可以是充滿情趣的。
(四)總結全文
1本文介紹了蘇州園林的特征,再現(xiàn)了它的美麗畫面,顯示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和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
2(多媒體顯示蘇州園林畫面、解說)配樂欣賞課文,進一步體會本文兩個學習重點,從而獲得知識與美感。
蘇州園林教案2
○課型:教讀課
○教學設想與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說明對象的總特征,先總后分,由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寫作方法。
2.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繼續(xù)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
4.領略中國園林的建筑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
○預習提綱:1.通讀課文,初步領會課文結構;
2.給生字詞注音,初步掃清字詞障礙。
○課時分配計劃: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及步驟:
○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認識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但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中國的園林藝術又怎樣呢?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家陳從周曾說,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足見蘇州園林之美。今天我們又來學習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的一篇介紹中國園林建筑特點的文章《蘇州園林》。
○詞語教學:讀準下面的字詞并解釋:
軒榭:(見課本注解)
因地制宜:根據(jù)各地不同的情況規(guī)定適宜的辦法。
標本:本意是經(jīng)過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動物、植物、礦物等實物樣品,供觀摩、研究之用;文中借來形象地說明蘇州園林的價值。
敗筆: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畫畫得不好的部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
圖案:有裝飾意味的花紋或圖形,以結構整齊、勻稱、調和為待點。
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巒,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疊的形狀。
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種美好的姿態(tài)。(7)珠光寶氣:珍珠與美玉發(fā)出的光輝。
閑適:閑靜舒適。
明艷照眼:鮮明艷麗,使人眼明目亮。
丘壑:深遠的意境或思慮。
嶙峋:(見課本注釋)
鏤空:雕刻出穿透材料的花紋或文字。
薔薇:花名,落葉灌木。
○學生看課本前面插圖,說說自己的感覺。(自由發(fā)言)
○自由朗讀課文,試畫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發(fā)言明確各段的中心句。(教師隨時提示與點撥)
○每段的中心句找到了,那么這篇文章的呢,作者對蘇州園林有怎樣的印象?(第一段中心句: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說明: 標本一詞,在這里比喻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物。也說是說通過蘇州園林這樣一斑可窺我國各地園林之全豹。足見蘇州園林在中國園林中的地位。 不該錯過則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認識、欣賞價值。
問:蘇州園林在哪一點上可作為中國園林的標本?這就是第二段中的內容。
說明: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 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換句話來說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 如在畫圖中。這就是蘇州園林的總特點。
如何實現(xiàn)這一點?那就是四個講究,一個一切。四個講究是從大的方面來說, 一切是說處處講究圖畫美。
引導學生理清結構,板書:
蘇州園林
1節(jié):是我國園林的標本
2節(jié):總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處處如在圖畫中) 總寫
3節(jié):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4節(jié):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5節(jié):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主
6節(jié):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7節(jié):每個角落的構圖美
8節(jié):門窗的圖案美 次
9節(jié):建筑的色彩美
○體會詞語的準確性:(結合練習第二題進行)
○本文用了那些說明方法呢?
學生找出來后發(fā)言,教師適時提示點評。
明確:本文和《中國石拱橋》使用的說明方法有:
舉例子:
(1)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qū)的盧溝橋。
(2)在建筑技術上有很多創(chuàng)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
先介紹一種現(xiàn)象或說明一種道理,然后再用具體例子做例證,這樣有點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豐滿。
作比較:
(1)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2)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通過比較,容易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
打比方: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2)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打比方可以使要說明的對象形象可感。
列數(shù)字:
(1)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
(2)(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米到21.6米。
采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讀者可以通過確定的數(shù)字獲得對說明對象的準確了解。數(shù)字的精確,是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引用:
(1)唐朝的張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2)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引用別人的話或有關資料,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知識遷移訓練:
1.從課文中領會到哪些欣賞中國林的方法?
因為正如文中所說,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所以從文中獲得的有關欣賞園林方面的知識可以得到遷移運用。學生能夠領會到的方法,概括地說,是要注意園林內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當適宜,具體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2.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游玩過的一座園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紹村莊、街道或小區(qū)等,要注意抓住特點來寫,并適當運用一些說明方法。
○課后反思
蘇州園林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領會文章思路,把握行文創(chuàng)作意圖,提升說明類文體的寫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掌握總——分式結構形式,領會多種修辭使用的妙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水平和設計師嚴肅杰出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總——分式結構形式,領會多種修辭使用的妙處。
【難點】 感受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水平和設計師嚴肅杰出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激趣:(理解詩題,知曉詩人)
導入語:同學們,還記得我們開學時的大家反饋的假期旅行游記嗎?老師今天為大家展出這位同學拍攝的照片,其實這些照片只是蘇州園林的美景中的一小部分,今天我們一起去領略更多的美景,走進今天的課文《蘇州園林》。
(二)初讀感知
(解決生字詞,大致理清課文思路)
1、大聲朗讀,圈畫不認識的生字詞,自主借助工具書完成,重點強調“鏤空”的讀音。
2、聽名家示范朗讀音頻,找出文章圍繞“蘇州園林”主要寫了哪些部分的美景?
(學生回答并總結)
學生反饋:布局、假山池沼、花草樹木、遠景近景層次。
教師總結:講究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
(三)深入研讀
小組探究:作者為何在開篇就以總述句開頭,這樣寫有何好處。
學生反饋:
A、先總述課文內容,給讀者一目了然的景象。
B、行文上,脈絡會很清楚。
教師明確:作者先指出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是全文的中心句,四個“講究”構成排比,四個“講究”又照應接下來的幾段行文,從總到分,這是我們說明文中常見的`結構形式,總——分式結構形式,總是對說明對象整體性質的概括,分是從對象的幾個方面、部分分別進行說明,這樣使文章脈絡分明,結構嚴謹,且具有某種藝術色彩。
(四)鞏固提高
活動“我喜歡的句子”
學生反饋:A、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結合了詩句。
教師明確:用詩把景物的內容表達出來,讓嚴謹?shù)恼f明文增添了藝術氣息。
學生反饋:B、蘇州園林據(jù)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
教師反饋:“據(jù)說”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五)小結作業(yè)
搜集祖國其他富有工匠藝術的景觀,下節(jié)課展示交流。
蘇州園林教案4
教材簡析:
《蘇州園林》幣初中語文(語文版)七年級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說明文。課文沒有泛泛地介紹蘇州園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務必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體特征,從整體到局部,從大處到小處,作了富于藝術性的說明,從而使讀者不僅了解了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二篇很好的說明文的典范,對指導學生。寫作、陶冶學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教學理念:
1、據(jù)棄舊傳統(tǒng)"串講"教學模式。設計"課前積累——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自由式閱讀——合作式解讀——探究式拓展"五大環(huán)節(jié)。實施過程中
以學生的自感、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這是初一年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明確說明對象是什么;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
理清說明順序;找出說明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讓學生終身受益。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事物特征,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2、品味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
3、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4、感受蘇州園林的美,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課前積累:
學習課文之前,利用書籍、網(wǎng)絡等課程資源輔助教學,指導學生登錄"園林""旅游天地"等網(wǎng)站,走進圖書館,了解蘇州園林的概況,增強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同時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充分預習,探究課后習題,養(yǎng)成自學的好習慣。(由于學生缺少對蘇州園林的感性認識,缺少對蘇州園林的了解。因而課前的積累意在讓學生初步了解蘇州園林,為學習好課文打下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悠久,名勝古跡星羅棋布,你知道有哪些嗎?(學生自由發(fā)言)追問:請你向同學們簡要介紹一個你最熟悉的名勝古跡。
師:從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不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贊嘆勞動人民的智慧。同學們聽說過這樣的詩句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你們可能都沒看見過吧?老師已經(jīng)給同學們帶來了。請同學們看課文的插圖 蘇州拙政園。以導游的口吻,根據(jù)圖畫,運用簡潔的語言,向老師和同學們介紹拙政園。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人可以把學生引人新課的"大門",激其情,引其思,營造和諧的氣氛,為學習課文鋪設基石。為此,學習課文之前,首先與學生一番平等對話——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談談中國的名勝古跡,根據(jù)課文的插圖,介紹拙政園,讓"插圖活起來",發(fā)揮其輻射功能。比一比,哪位同學課前探究做得好。老師則針對學生的發(fā)言補充完善,評價鼓勵,并巧妙過渡到課文。]
三、自主式閱讀課文
1、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應從下面兒方面人手?(板書:明確說明文的對象,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說明的順序,找出說明的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
。ㄟ@是初一年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應該讓學生掌握如何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這樣對學習說明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做到以下幾點:
、贅顺鲎匀欢蔚男蛱,圈劃不理解的詞句;(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
、谡页龈爬ㄌK州園林共同特征的句子。
(學課文的開始讓學生一段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要老師包辦代替,讓他們靠自己能力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努力做到自學文中的生字詞,自悟文中的精彩之處,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
四、合作式解讀課文
1、師:課文先后多次提出"圖畫",請同學再仔細閱讀課文,用"圈點法"找出這些句子。(學生回答,相互補充,共有10個句子。)
2、老師要求學生把這些句子依次標明序號,并簡要小結:"這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告訴我們蘇州園林色彩的美,結構和布局的美,體現(xiàn)出
園藝家們獨具匠心。請同學在小組中討論,這些句子中,哪幾何是寫整體?哪幾何是寫局部?哪兒何是寫細部的擴(學生先以4人小組討論,而后在班級發(fā)言交流。)老師板書:整體——局部——細部,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應寫出序號,概括說明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總到分,從大處到小處的邏輯順序。
師:我們再聯(lián)系上下文,看看這些局部和細部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什么?(學生再次認真閱讀課文,找出相應的說明對象。)
師:可見,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它的每一個局部,甚至每一個細部,處處都注意圖畫美,作者反反復復用圖畫作比,目的在于強調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由此,我們可以在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方面獲得什么啟示呢?
。ㄅ囵B(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讓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小結:在作者筆下,蘇州園林變成一幅幅大小錯落,千姿百態(tài),圖畫,游覽者,置身其中,"如在圖畫中"讀來令人美不勝收。
3、以優(yōu)美的古等獨奏曲為背景音樂,學生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
。ㄙp佳音、品美文,充分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學生找出課文中表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簡練、生動的句子。)(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4、師:要想把事物說明得好,還要講究方法。說明方法很多,常見的有: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列圖表等。
。ㄖ笇W生找出課文中的說明方法)
。ㄔ诤献鹘庾x課文的過程中,主要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始終是一個配角,任務就是組織串聯(lián),點撥深化,?偨Y升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獲得知識。)
五、探究式拓展課文
、賻煟何恼碌慕Y尾好不好?簡要說明理由。
如果作者不在此結尾還繼續(xù)寫的話,會再寫些什么呢?
(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而后在班級交流發(fā)言。)
、谫|疑:讀了課文同學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ㄗ杂少|疑,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說,教師不作具體答復。)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在每一節(jié)課中得以體現(xiàn)。)
③想象并設"21世紀我神往的校園美",要求從房屋、橋梁、花樹的布置和雕塑、池沼中選一個方面來表現(xiàn),可以用圖畫加上說明性的語言,也可以用語言直接描繪。
(拓展是鍛煉學生想象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學好課文的同時,還要構建課文里沒有的知識。這對學生的一生的發(fā)展都有好處。)
課后反思:
用了兩個課時上完了《蘇州園林》,走出教室,心里感到特別輕松和愉快。一直以來自己所思索的任何用新課程的理念教說明文,在教學中得意實踐。
在《蘇州園林》的設計中,我打破傳統(tǒng)的"串講",先創(chuàng)設情景導人,再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讓學生找出說明"蘇州園林"共同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細閱讀課文,從2—9段中找出含有"圖畫"的句子。我想:學生如果能夠找出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說明的特征和說明的順序,但這有一定的難度,對第一次接觸說明文的初一年學生來說是否會完成,我心里沒有底,但總想試試,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學生很聰穎,一下子就找出來了,真讓我為之一振。再指導學生為這10個句子標上序號,分組討論,找出說明整體、局部、細部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歸納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又由"局部"的句子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各自的說明對象,從而解決每段的中心何。第二課時學生配樂選段朗誦,賞佳音、品美文,充分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準確性的句子已經(jīng)是水到渠成了。課堂結束之前留下一定時間,讓學生討論"課文的結尾是否畫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繼續(xù)寫下去會寫什么擴;想象并設計"21世紀我神往的校園美",學生紛紛動手,擅長畫畫的用彩筆勾勒,長于。寫作的用語言描繪。學生筆下的校園美五彩緩紛,雖然稚嫩,但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生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已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空間需要我們去開拓,學生身上閃耀出的智慧的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
如果說還有不足的話,就是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待于培養(yǎng)。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學生終身受益,語文老師責無旁貸。
蘇州園林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感知蘇州園林的畫意之美
2、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
二、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二十世紀80年代,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希望自己的東方館中能有一處表現(xiàn)中國園林的景觀。他們專程派人來到中國,當時我國的園林學家陳從周先生毫不猶豫地為他們推薦了蘇州園林。
1997年12月,蘇州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我國現(xiàn)代作家、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也曾經(jīng)在游歷了各地園林之后,對蘇州園林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蘇州園林為何能得到如此的青睞,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圣陶筆下的《蘇州園林》。
二、聽錄音朗讀
1、初讀感知:
聽讀課文以后,你認為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三、研讀體會
那么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介紹蘇州園林的呢?
A 、師: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書上的旁批,仔細研讀課文3—6小節(jié),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如何具體說明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的?
——亭臺軒榭的布局絕不講究對稱、追求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突出藝術價值、凸現(xiàn)布局巧妙
花草樹木的映襯園林四季常青、景色優(yōu)美如畫
近景遠景的.層次層次多景致深、幾乎翻了一翻
提問1:文章扣住亭臺軒榭的布局寫出了蘇州園林建筑物怎樣的特點?
提問2:蘇州園林假山的堆疊和池沼的布局具有怎樣的特點?
——假山的堆疊,突出藝術價值。是技術更是藝術。以堆假山為例,辨別技術與藝術的區(qū)別,蘇州園林假山的藝術價值在于追求自然,使游覽者如在山間。正如古詩歌所說的那樣: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
池沼的布局是如何追求入畫的效果的?
——引用活水,使園林擁有生氣,池沼的安排因地制宜,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追求的是自然之趣。在池沼里養(yǎng)魚植蓮,蓮開時節(jié),萬柄搖風,魚戲蓮葉,美不勝收。
學生齊讀這一小節(jié)。看看是不是這種感覺?
提問3:蘇州園林注重花草樹木的映襯,在樹木的栽種和修剪上有哪些做法?
——著眼畫意,主要體現(xiàn)在栽種注意了高樹與低樹,落葉樹和常綠樹,花時不同的樹相間。而在修剪上也注意了不求規(guī)則整齊。這樣做使得蘇州園林四季長青,景色如畫。
提問4:蘇州園林中有不少花墻和廊子,有的園林還有鏡子,你知道她們的用途是什么嗎?(花墻和普通的墻壁有什么不同?)
——借助有鏤空圖案的花墻和無所依傍的廊子及鏡子,使園林層次更多,景致更深。達到柳暗花明的藝術效果。
B、文章第六、七、八小節(jié)分別介紹了什么?去掉這一部分,對文章有沒有影響?
——這三個小節(jié)分別寫出了蘇州園林的角落美、門窗美、色彩美。這些寫可以說明蘇州園林即使在細小的地方、次要的地方也都注重美的設計。
【小結】正好和前面的四個講究一起,很好的說明了蘇州園林的總特征: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文章就是這樣先概括地總說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然后再具體從多方面分說蘇州園林的特征,在具體說明部分,從主到次,從局部到細部。條理清晰,特征鮮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鑒賞品味
葉圣陶被稱為語言的藝術家,本文很多地方值得細細品味,下面讓我們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品味。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最真切,把它們找出來,讀一讀,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學生講完一處讀一讀)
——舉例
【寂寞】是誰不寂寞?園林不寂寞。
園林怎會寂寞?這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說的是園林中落葉樹與常綠樹,花時不同的花樹相互映襯,形象地說明了蘇州園林栽種樹木著眼于畫意的特點。這樣一寫這番景致就顯得生動了,也表達了作者對園林的喜愛之情。同時,也暗示了蘇州園林不僅無論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而且游客在不同的時節(jié)游覽蘇州園林都不會感到單調。
【沒法說出來】美得無法說出來,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美景,怎樣的感受,真是恨不能立刻去實地看一看。
【補】既可表示植物的栽種,還可以表示繪畫時補上幾筆其他形象,正好說明了蘇州園林即使在極小范圍的局部,也是一種美的追求。
【標本】確切地說出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和影響,同時指出鑒賞蘇州園林的重要。
五、同學們,蘇州園林在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給無數(shù)游覽者以美的享受,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蘇州園林,再次領略她的美麗風光。(觀賞圖片,配樂姑蘇風光)
六、拓展延伸
作者在最后寫道: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寫的這些,這里不再多寫了。
——蘇州園林不僅是設計者和匠師們再造自然的寫意空間,同時又是文人退居隱逸生活的精神家園。
在這里,既有生動的自然之趣,又蘊涵了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書畫、楹聯(lián)、碑刻、匾額,雕刻、裝飾、昆曲、疊石寄情、廳堂的命名、花木寓意、蘇州園林儼然一座活的,有生命力的博物館。留待同學們去了解、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
推薦《蘇州水》《蘇園六紀》《世界遺產之中國檔案》
七、課外練筆
《我們的校園》
要求:抓住對象,言之有序,運用一些說明方法,200字左右。
蘇州園林教案6
教學目標:
1、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再向大家介紹一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chuàng)作的十四行詩《蛔蟈與蛐蛐》(板書)。
二、教讀新課。
1.指名朗讀這首詩。正音。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閱讀注釋①,教師補充。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yǎng)。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托兩名保護人經(jīng)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y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yī)學并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 內科醫(yī)生執(zhí)照,還繼續(xù)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yī)學,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注意處理朗讀語調,注意音步和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4、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ㄌ崾荆洪_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 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5.理解蟲鳴的象征意義。
詩人創(chuàng)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chuàng)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并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6、尾聲:“從蛐蛐的歌中仿佛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這是詩人的聯(lián)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明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三、布置作業(yè)。
1.熟讀成誦。
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課后練習: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蘇州園林教案7
〖學習目標〗
1.積累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條理和順序,培養(yǎng)學生按事物本身規(guī)律組織材料,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嚴謹?shù)慕Y構層次.
2、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領略我國江南第宅園林建筑的風貌,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在熟讀的基礎上,結合每段的中心句,梳理結構.把握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明確說明順序。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學生自主學習案
策略與反思
糾錯與歸納
一、〖自主學習〗——建立自信,克服畏懼,嘗試新知。
1、借助工具書,會讀會寫生字詞 。
2、搜集作者和蘇州園林的相關資料。
3、熟讀課文.梳理課文結構。
引入:播放介紹蘇州園林的圖片和音像,由學生談自己所見所感
反饋預習成果,師補充糾正。
〖合作探究案〗——升華學科能力(大膽質疑),透析重難點。
1整體感知,知己知彼
1)、本文是( )說明文。也可是( )說明文。
說明對象:( )
2)、對象的總體特征:( )
3)、蘇州園林為了達到圖畫美這個目的.,具體設計主要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還注意了哪些細節(jié)?
4)、本文結構特點:( )
5)、說明順序是( )。具體是從( )到( ),
從( )到( ),從( )到( )。
2、蘇州園林美點追蹤(精讀3-----9段)
請用“蘇州園林很美,美在層次,你看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shù)奈恢米采弦幻娲箸R子,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闭故灸闼业降拿馈
蘇州園林很美,美在( ),你看( )。
3、請你為蘇州園林寫幾句宣傳語。
例如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1、明確學習目標。
2、師生交流學習說明文的方法。
3、課件展示說明文相關資料。
4、尋找蘇州園林美點:
學生自由讀文
圈劃出文中語
句加以說明。
5、組織交流、評價。
6、小組討論:宣傳蘇州園林。
7、師生共同總結本基恩、內容。
二、〖課堂練習〗——技能拓展應用,搭建金級平臺。
1.第二段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的層次”,四個排比分句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
2、假如要你來介紹蘇州園林,你還有別的思路嗎?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糾錯。
體會說明文結構的嚴密性,和多樣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體驗,主題升華。
小作文:我的校園
提示:先抓住學校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食堂的共同點,先概述,后分說?捎眠壿嬳樞,也可用空間順序,也可二者穿插使用。
字數(shù)為150字。
學以致用,提高寫作水平。
蘇州園林教案8
《蘇州園林》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結構美。
2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從反復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3運用多種媒體,創(chuàng)設豐富情境,通過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
4、利用課上所學,遷移對比蘇州和我校豐富的園林文化資源和網(wǎng)絡資源,在生活中體味蘇園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博大內涵。
教學要點、難點:
1、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征,并突出這個特征的。
2、嚴謹?shù)慕Y構層次,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3、合理互動的想象、蘇園畫意美的感知、相關資料的遷移對比。
教具的使用:多媒體powerpoint課件
教學步驟和實施
一、導入課文:
(修路的聯(lián)想)同學們是否了解近幾天蘇州城交通不太順暢、空氣輕度污染的原因?
明確:處處修路,處處施工,整個蘇城像個大工地……
(世遺會的思考)1如此大興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城市的急劇膨脹、明年世界遺產大會的召開……
2、世遺會為什么被選在蘇州召開,作為蘇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視頻資料的播放)帶著問題看《蘇園六記》的開頭片段)
明確: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獅子林和環(huán)秀山莊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作為蘇州市民不能不驕傲。視頻結尾處說蘇州人的園林情結暫且按下不表,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有深厚園林情結的葉圣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
二、講析
(一)把握全文結構(蘇園特征)
1、(幻燈顯示2課題、作者及英文)葉圣陶,1894年生,我國現(xiàn)代作家、著名語文教育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22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蘇州,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葉老病愈后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蘇州古典園林)
2、(解題)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弊阋哉f明蘇州之美。蘇州的園林藝術歷史悠久,現(xiàn)存園林遠則上千年,近則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處園林,可以說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藝術風格。葉圣陶先生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基本藝術特征,作了具體而生動的說明。
3(范讀開頭兩段,幻燈展示3-6)蘇州園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請對出“江南園林甲天下”的下聯(lián)?(蘇州園林甲江南)
、谱髡邔μK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蘇州園林的?
明確:a、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標本地位決定了蘇州園林值得鑒賞、不該錯過,即:窺蘇州園林之一斑,見各地園林之全豹!
b、用作比較的方法,通過與其他地方的園林比較,說明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園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學期我們學過的瓜州于園的設計風格是什么?(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蘇園特征)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是什么?(憑什么能成為中國園林的標本?)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⑸(操作方法)如何體現(xiàn)出出入畫的原則?
為了達到“完美的圖畫”的目的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二)課件顯示圖片欣賞(幻燈12-21),把握重點部分脈絡。
1、讓我們一起走入蘇州園林,欣賞下面蘇園美景圖片,說說在這些蘇州園林的圖畫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覺如何?
2、同學的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當點評)
明確:有亭臺軒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樹木、有鏤窗廊子……
3、剛才同學們各抒已見,或云園林斗拱飛檐,仿佛鳥兒要振翅欲飛,十分生動;或云園林曲徑通幽,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師談談我的感想。
明確:或曲徑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間似乎深諳了其中的深味,轉瞬間又無法洞悉其神韻,完完全全被蘇園圖畫的完美、內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卻不能用言語表達!
4、下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xiàn)四個講究的。
閱讀要求:⑴自由讀,讀準字音,掌握字形
、坪袜徸懻摚瑖L試畫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問:a、四個語段按照什么順序,各語段間能否互換?
b、布局、配合、映襯和層次用的是否精準?
明確:“亭臺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圍廣,風格類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說明這類設置的全局性和整體性!俺卣印痹趫@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lián)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盎ú輼淠尽泵涝谇ё税賾B(tài)的形態(tài)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近景遠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梢娮髡咔苍~很準確,貼切。
(三)詳解重點段落,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畫意美
1、請同學讀第三段,思考
、盘K州園林中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為什么要這樣?(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決不講究對稱。)
、七@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確:作者運用比較和比喻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2、齊讀第四段,試著給語段分層。(精講)
⑴蘇園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蘇園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則?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間,讓人暫時“忘卻”塵世的喧囂、煩憂!達到“疊山理水,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埔龑Х治稣f明層次。明確:首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指有創(chuàng)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覺得身在山間”。其次寫池沼。先抓住關鍵,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從動靜的配合上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過對假山池沼的形象說明,讓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山水既有畫意又有詩意的特點留有深刻印象。
、且韵掠嘘P我校水假山的資料,及《于園》中的語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蔭園水假山的堆疊技法是采用數(shù)十塊重達幾噸的太湖石,橫臥互壓互咬,合攏至中間,運用石拱橋的力學原理挑壓堆砌而成,在我國園林中堪稱孤例!
“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
明確:a、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
b、成功的假山不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離不開園林主人的精心構思;自然界沒有長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園林中也不應有堆疊得一模一樣的假山。一句話,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瘸卣拥陌才庞泻沃v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設計因地制宜,橋梁安排決不雷同,河岸邊沿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導學習第5自然段。
、抛宰x這一段,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應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季節(jié)不同的花樹的相間映襯,栽種中式的藤蘿、不栽西式寶塔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行道樹。
、浦鹁浞治觯旱谝痪涫侵行木。第二、三兩句從正面概括說明栽種上“著眼于畫意”,是空間上使高低樹俯仰生姿,互相映襯;一是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花樹相間”,達到四時不謝。第四句從修剪和栽種方面說明“著眼畫意”。第五、六兩句舉例說明蘇州園林樹木的畫意美。 4、講析第6自然段
、旁谔K園里安排“鏤空的花墻、無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鏡子……”這樣做想達到什么目的?為了避免一覽無遺、為了體現(xiàn)柳暗花明;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層次和觀賞點;為了給人“如在畫中、美不勝收”的感覺。
、颇隳苓\用剛學到的知識,談談你對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理解嗎?窗子本來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開窗戶,西邊的山嶺,白雪皚皚,盡收眼底,反而別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談其他段落
1、完成或達到了四個講究后蘇州園林就可以成為處處完美了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 2、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蘇州園林的彩繪也“自出心裁”。這幾節(jié)是緊緊圍繞“處處入畫”的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三、反饋和遷移
1、設計者和匠師們的設計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完美的圖畫的效果,你能從文中找到例句證明嗎?(從游覽者的角度來談)
2、游覽蘇州園林有沒有最佳觀賞角度和觀賞時間?談談你的看法!
“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角度)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魚戲蓮葉間”和“荷動知魚散”這兩句詩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句?(鏈接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wǎng),看網(wǎng)上論壇帖子)
4、(提供相關網(wǎng)站)文章結尾葉老說“可以說的不止以上這些”的確,蘇州園林值得我們了解的還有很多很多,介紹蘇州園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會只有本文的一種。它要我們親身去體驗、用心去品味、執(zhí)畫筆來描繪、寫文章來贊美……
可以了解蘇州園林的網(wǎng)站:http://www.chinavr.net http://www.szgarden.com.cn http://www.syeps.net http://www.szno1.org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業(yè))
1、古木深深,綠蔭如蓋是惠蔭園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蔭、秋果、冬陽的景觀效果布置;山頂軒外曾有一棵盤根錯節(jié)、勢若虬龍的大紫藤樹,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蘿,覆蓋在屋子四周。春來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懸垂著的紫色纓絡……
以以上段落的內容為藍本,結合所學自己編寫幾道題目。
2、給以下四幅圖各起個好聽的名字,選取你最喜愛的一幅寫上一段美文。(蕉窗聽雨、晚意金秋、蘇園冬韻、深院幽庭)
3、我們一初中就是極富吳文化韻味和蘇園風格的姑蘇名校,課后各小組結合學校的園林資源寫個調查報告,介紹惠蔭花園一初中。
《蘇州園林》原文閱讀
蘇州園林據(jù)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墒翘K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傊磺卸家獮闃嫵赏昝赖膱D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xiàn)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蛘呤侵貛n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yǎng)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jié)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墒菈Ρ谏嫌写u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shù)奈恢醚b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諸如此類,無非要游覽者即使就極小范圍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大致說來,那些門和窗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贊嘆這是高度的圖案美。攝影家挺喜歡這些門和窗,他們斟酌著光和影,攝成稱心滿意的照片。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梁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桿大多漆廣漆,那是不刺眼的顏色。墻壁白色。有些室內墻壁下半截鋪水磨方磚,淡灰色和白色對襯。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這些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引起人們安靜閑適的感覺;ㄩ_時節(jié),更顯得各種花明艷照眼。
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這里不再多寫了。
《蘇州園林》教學反思
這堂課超出原先設計,學生自由討論,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精彩的發(fā)言出乎我的意料,讓我驚喜不已;這堂課也使我開始探索語文課堂的功能性,語文課堂究竟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能力呢?
1、語文課堂,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首先,教師應當營造一定的讓學生得到充分施展才華、放飛自由心靈的空間,教師可以更多地關注“你是怎么理解的”“說說你的理由”“談談你的看法”等等,使學生能夠盡情地“自由參與”,
然后,教師要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教師則需善于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疑問,不放過一切可疑之處,敢于質疑,寧鴻彬老師要求學生“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和對學生“三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疑,歡迎發(fā)表與教材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正是培養(yǎng)學生的求疑精神。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疑問的討論研究,最終獲得提高,“有疑者卻要無疑,則此方是長進”。
2、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是具有獨立人格、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自主發(fā)展的學習主體,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達的能力。
只要是學生自己的思維成果,都應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重視,我們應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氛圍,應用恰當?shù)男问,誘導學生把自己思維的結果表達出來,從而形成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碰撞。當學生對于前人所謂的“定論”有了懷疑,不再人云亦云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是多元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并通過教師的評價,在學生中積極倡導一種敢于爭論、敢于發(fā)表不同見解、敢于向權威發(fā)起挑戰(zhàn)的精神。
3、漢語言作為我們的母語,有著深厚的生活基礎和廣泛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身邊人文環(huán)境、圖書、網(wǎng)絡等收集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教師更要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向課外,跟廣闊的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造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讀書與實踐相互融合的大語文教育。本堂課我就是利用了身邊的活生生的實例,讓學生客觀形象感知了文本對象,然后把這種感受應用到語文學習當中來,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4、語文課程的包容性,綜合性,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性,決定了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聚合思維能力。
學科滲透題是是中考語文試題一種新的題型,此類題目意在考查學生的語文的理解、分析、判斷、綜合能力,命題者有效的利用其他學科的語言信息和知識串聯(lián)成具有一定問題情景的知識網(wǎng)絡題,不僅考查學生的各學科知識內容,還要考查課外內容,新課標對綜合性學習的闡釋、對跨領域學習的提倡、對語文綜合能力的要求,為中考語文試題提供了有力的考查依據(jù)。這些將促使學生關注人類、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和世界的命運,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本堂課關注了造型欣賞、人文景觀等其他學科問題,帶領學生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擴大自己的知識范疇。作為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不僅關注政治、經(jīng)濟、自然、文化、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熱點、焦點問題,更要廣泛涉獵各種學科知識,還要經(jīng)常思考這些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聯(lián)性,為跨學科考查奠定基礎,最終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掌握運用已學會的其他學科知識來解決語文學科問題的能力
蘇州園林教案9
素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
2、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4、 心理素質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大膽發(fā)言,說真話的良好心理品質。
教學難點:
準確地說明事物。
教學重點:
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學生分析:本.教案是公開課上教師與陌生的學生力求一節(jié)課完成《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設計,要求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由于教師與學生互不了解,又有許多聽課和評課老師,因此緊扣教學目標設計了組織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調節(jié)好學生情緒、激活學生思維。
全堂課的設計,教師把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學習范例、自主表達作為第一要素。力求讓師生忘記公開課的功利目標和壓力,自然的、真實的展示自己學習、探究知識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激趣
同學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習,我這人哪,自以為是很有個性的,但我很想知道我在你們的眼里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告訴我好嗎?請注意:特點就是我區(qū)別于其他人的獨特之處。(讓學生自由的發(fā)言,教師適當評點,真誠地肯定找出老師特點(包括缺點)的發(fā)言。鼓勵學生說真話,說獨特的感受。)
正如同學們所說,老師不完美,也說不上漂亮,可我很快樂,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也一樣。同學們能找出老師的特征,可以說我們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已完成了一半。因為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就是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
二、學生自己尋找蘇州園林的特征并進行說明
1、 請大家觀看介紹蘇州園林的影片,說說自己總的印象。
(學生一般會說出蘇州園林很美,老師追問究竟美在何處。引導學生抓蘇州園林的特征。板書代表性的答案。)
2、 定格一個畫面,讓學生鑒賞品位,理解蘇州園林從整體到局部的美,指導學生有層次的鑒賞和說明(板書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課文是怎樣概括蘇州園林特征的,體會課文說明語言的準確
1、 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的葉圣陶先生曾寫過一篇藝術性很強的說明文來介紹蘇州園林,我們來讀一讀看他是怎樣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的。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找出文中概括蘇州園林總特征的句子。
。鞔_: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 討論作者從那些角度來說明這幅畫的完美的。
。鞔_:作者指出蘇州園林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進景遠景的層次,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3、 比較先前板書的學生答案,思考并討論作者說明順序的清晰和說明語言的準確,指出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
。ㄖ笇W生理解說明順序的`由總到分,由整體到局部,由主到次。)
4、 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語言的特點,找出文中還有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準確性。思考,除了準確以外,這篇說明文語言還有什么特點。明確其語言的優(yōu)美典雅。
四、拓展
有這樣如畫的園林,的確不愧人間天堂之美譽。其實,我們的祖國本就是一幅宏偉絢麗的畫卷,咱們的家鄉(xiāng)綿陽,不正是其中精美的一筆嗎?
1、看綿陽人民公園和富樂山公園的圖片,學生按自己的喜好分兩組,討論、概括自己所選公園的特點,比一比哪一個公園更好。
2、教師點評:同學們唇槍舌戰(zhàn),互不相讓,真是難分難解。咱們請聽課老師來評判勝負好不好?大家假設老師們是外來游客,請你當當小導游向他們推薦自己所選的公園,給大家4分鐘的時間寫解說詞,每個組選出一名學生代表導游。哪個小組最后吸引的游客最多,哪個小組得勝。當然,如果有游客投訴宣傳不實,有欺騙旅游者的語言,那個小組就取消比賽資格了。老師們,投訴請到我這兒,"3·15"到了, 我一定為消費者主持公道。學生寫解說詞。
3、選出的學生代表模擬導游。聽課老師以掌聲熱烈程度評判勝負。
4、教師點評比賽結果,結束本課。
蘇州園林教案10
一、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征,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
2.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
3.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其中,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和從反復誦讀、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征,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學難點。
教學步驟:
一、 激趣以導入
多媒體投影課前大家搜集的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師生邊欣賞邊交流感受,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起學習興趣,導入新課學習。
二、 披文以感悟
1. 組織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 請同學們談朗讀課文后的發(fā)現(xiàn)、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3. 巧妙過渡,研讀第二段。
三、 合作以探究
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究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xiàn)四個“講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要求大家邊讀邊標畫關鍵句,并嘗試在課本空白處做旁批。
重點學習第五、六段,通過反復誦讀,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葉圣陶先生已經(jīng)把四個“講究”介紹的很清楚了,蘇州園林的“畫意美”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為什么還要寫7、8、9、10段呢?去掉行嗎?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四段,思考交流。
四、鞏固以拓展(含作業(yè))
1.師生共同總結對本課的收獲、感悟。
2.拓展延伸,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完成。
、艑懸黄恼,介紹你游玩過的一座園林,200字左右。
、普f明一幅畫。(提示:可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介紹。)
附:板書設計
13.蘇州園林
葉圣陶
講究:布局、配合、映襯、層次
處處入畫
注意:角落、門窗、色彩
二、教學過程:
《蘇州園林》教學實錄
伴著優(yōu)美的古箏曲,多媒體投影課前大家搜集的蘇州園林的圖片(波形廊、海棠春塢、涵青亭等),師生邊欣賞邊交流感受。
生1:難怪大家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呢!蘇州真美!
生2:我還看過這樣一句話“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真是令人神往。
師:的確,凡是游覽過蘇州園林的人,沒有不為蘇州園林典雅別致的造型,處處入畫的設計贊嘆不已的。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22歲之前一直生活在蘇州,他不僅對蘇州園林有著深厚的感情,還有著深入的研究。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葉圣陶先生的介紹,一起走進蘇州園林。
師:先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生:(自由朗讀)
師:請同學們談一下對本課的收獲、感受或疑問。
生討論交流后回答。
生1:讀了課文我知道了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多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不同凡響。
生2:蘇州園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生3:蘇州園林的建筑絕不講究對稱。……
生4:老師,第四段中作者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為什么說“不僅是技術”?
師:你問的很好!那么,“藝術”與“技術”有什么不同呢?
生討論后回答:“藝術”富有創(chuàng)造性,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技術”只是操作方面的技巧。蘇州園林假山的堆疊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所以“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師:你從哪里看出“假山的堆疊”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生:“或是……,或是……,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生:我想請教大家的是,第一段中“標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生:典范、代表的意思,或觀摩的樣本。
師:你回答的真好!窺蘇州園林之一斑,就可見各地園林之全豹!
那么,蘇州園林憑什么能成為中國園林的標本呢?
生(齊說):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師:這句話中哪幾個詞語需重讀?為什么?
生:“務必”、“無論”、“哪個”、“總是”需要重讀。作者用這些詞語來強調設計者和匠師們一定要追求使蘇州園林達到處處入畫的效果。
師: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師:為了達到處處入畫的效果,設計者和匠師們真是自出心裁,匠心獨運。那么,此處四個“講究”能否顛倒次序呢?
生小聲討論后回答:不能。因為這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寫的。而且這四個“講究”概括了下文分說的主要內容,分別與3、4、5、6段一一對應。
師:這篇課文像是一把鑰匙,給我們打開了蘇州園林的美的奧秘之門。下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的三至六段,看看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xiàn)四個“講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要求大家邊讀邊標畫關鍵句,并嘗試在課本空白處做旁批。(生自由朗讀,討論交流。)
生1:為了追求自然之趣,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絕不講究對稱。作者運用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生2:第四段,作者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有“自然之趣”。再寫池沼,先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形形色色,各具特色。
師:作者對假山與池沼的這段介紹優(yōu)美生動。大家推薦一位朗讀最好的同學朗讀本段,同學們閉上眼,仔細聽,仔細體會。(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通過朗讀,一系列鮮活的景物都在我們面前浮現(xiàn)了出來。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寬敞明凈的池沼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粼粼的波光,各具特色的小橋伸向遠方;橋下水里有金色的小魚和各色的鯉魚在歡快的游動。
生2:我仿佛看到小魚們有的在水底悠閑的吐著水泡,有的在密密的蓮葉間追逐嬉戲。極目遠眺,一層層碧綠的蓮葉挨挨擠擠,一朵朵白色的、粉紅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真是“如在畫圖中”了。
。▽W生們熱烈的掌聲響起。)
生3:我仿佛看到曲折蜿蜒的河道旁,有一座玲瓏的亭子,它四角翹起,猶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
師:同學們說得太精彩了!我都要沉醉在這如畫的山水間了。那他們是如何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和“近景遠景的層次”呢?請大家繼續(xù)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作者采用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介紹了設計者和匠師們注意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季節(jié)不同的花樹的相間映襯,栽種中式的藤蘿、不栽寶塔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行道樹。
師: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傳達這種“畫意”美呢?
生1:“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的“俯仰生姿”最為傳神。仿佛是一對母子:孩子仰著小臉,天真地看著媽媽;媽媽低著頭在溫柔的向他說著什么。
生2:“盤曲嶙峋”很有表現(xiàn)力,讓人一下就想象到藤蘿的古老蒼勁;“珠光寶氣”讓人感覺到花開時的熱鬧與生機,仿佛成了一位美麗雍容的貴婦!坝袃蓚園子里……”這兩句是用的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生3:為了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他們在蘇園里安排了“鏤空的花墻、無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鏡子……”這樣做達到了避免一覽無遺,增加景致的深度、層次和觀賞點的效果。
。ㄍ队疤K州園林中“鏤空的花墻、無所依傍的廊子”。)
師:這一“隔”、一“界”、“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設計的確巧妙極了。我們家鄉(xiāng)的`小小“清怡園”也是借鑒了這樣的理念。
生:老師,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是不是也體現(xiàn)了這樣的理念呢?窗子本來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開窗戶,西邊的山嶺,皚皚的白雪,盡收眼底,反而別有洞天,別有情趣了!
師:你能用剛剛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真了不起!大家看,寫到這兒,葉圣陶先生已經(jīng)把四個“講究”介紹的很清楚了,蘇州園林的“畫意美”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為什么還要寫7、8、9、10段呢?去掉行嗎?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四段。
生朗讀后討論回答。
生1:不能去掉。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小處也沒有忽視,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彩繪也“自出心裁”,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
生2:我最喜歡第7段“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中的“補”字。寫出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細心和匠心獨運,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一句。
生3:結尾作者說“可以說的不止以上這些”說明蘇州園林美的地方還很多,是設計者和匠師們用智慧和勞動給游覽者帶來美的享受,應該感謝他們。
師:對,這也正是作者寫作本文的“深眷”所在。的確,蘇州園林值得我們了解的還有很多很多,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親身去體驗、用心去品味。我們也要感謝作者,是他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條理清晰的說明讓我們領略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為我們揭示了蘇園美麗的奧秘。
四、 教學反思
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詩。中國園林更是極富傳統(tǒng)文化意蘊的詩,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所以我認為本課不僅要教會學生學說明文,還要讓學生學會用鑒賞者的眼光來看園林,擴而大之會看傳統(tǒng)藝術,進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蘇州園林》雖然是“談”蘇州園林,其體裁是說明文,但本文語言簡潔、生動,很有一種“畫意美”,因而我認為教學本課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感受蘇州園林的畫意美,體會文章的語言美。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蘇州各名園的圖片和資料,并加以簡要生動的文字說明,在班上展覽;課上則通過反復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蘇州園林“處處入畫”的特點,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潛能,傳統(tǒng)說明文學習時的單調、乏味一掃而光,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喚起了他們對祖國美好風物的熱愛,也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本課的教學中,我沒能及時抓住契機充分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主人翁”的地位還可以有更充分的體現(xiàn)。新課改,新課堂,給每一位老師的啟發(fā)是多樣的,也是深刻的。它對每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參與者”的責任更重了。
蘇州園林教案11
課型:
教讀課
教學設想與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說明對象的總特征,先總后分,由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寫作方法。
2、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繼續(xù)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
4、領略中國園林的建筑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
預習提綱:
1、通讀課文,初步領會課文結構;
2、給生字詞注音,初步掃清字詞障礙。
課時分配計劃:
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及步驟:
1、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認識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但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中國的園林藝術又怎樣呢?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家陳從周曾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足見蘇州園林之美。今天我們又來學習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的一篇介紹中國園林建筑特點的文章《蘇州園林》。
2、詞語教學:讀準下面的字詞并解釋:
(1)軒榭:(見課本注解)
。2)因地制宜:根據(jù)各地不同的情況規(guī)定適宜的辦法。
。3)標本:本意是經(jīng)過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動物、植物、礦物等實物樣品,供觀摩、研究之用;文中借來形象地說明蘇州園林的價值。
。4)敗筆: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畫畫得不好的部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
。5)圖案:有裝飾意味的花紋或圖形,以結構整齊、勻稱、調和為待點。
。6)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巒,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疊的形狀。
。7)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種美好的姿態(tài)。
。8)珠光寶氣:珍珠與美玉發(fā)出的光輝。
。9)閑適:閑靜舒適。
。10)明艷照眼:鮮明艷麗,使人眼明目亮。
。11)丘壑:深遠的意境或思慮。
(12)嶙峋:(見課本注釋)
。13)鏤空:雕刻出穿透材料的花紋或文字。
。14)薔薇:花名,落葉灌木。
3、學生看課本前面插圖,說說自己的感覺。(自由發(fā)言)
4、自由朗讀課文,試畫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5、發(fā)言明確各段的中心句。(教師隨時提示與點撥)
6、每段的中心句找到了,那么這篇文章的呢,作者對蘇州園林有怎樣的印象?(第一段中心句: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7、說明:“標本”一詞,在這里比喻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物。也說是說通過蘇州園林這樣一斑可窺我國各地園林之全豹。足見蘇州園林在中國園林中的地位。 “不該錯過”則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認識、欣賞價值。
8、問:蘇州園林在哪一點上可作為中國園林的標本?這就是第二段中的內容。
9、說明: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換句話來說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如在畫圖中”。這就是蘇州園林的總特點。
10、如何實現(xiàn)這一點?那就是四個“講究”,一個“一切”。四個“講究”是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切”是說處處講究圖畫美。
11、引導學生理清結構,板書:
蘇州園林
1節(jié):是我國園林的標本
2節(jié):總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處處如在圖畫中)總寫
3節(jié):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4節(jié):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5節(jié):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主
6節(jié):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7節(jié):每個角落的構圖美
8節(jié):門窗的圖案美次
9節(jié):建筑的色彩美
12、體會詞語的準確性:(結合練習第二題進行)
13、本文用了那些說明方法呢?
14、學生找出來后發(fā)言,教師適時提示點評。
15、明確:本文和《中國石拱橋》使用的說明方法有:
舉例子:
。1)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qū)的盧溝橋。
。2)在建筑技術上有很多創(chuàng)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
先介紹一種現(xiàn)象或說明一種道理,然后再用具體例子做例證,這樣有點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豐滿。
作比較:
。1)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2)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通過比較,容易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
打比方: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2)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打比方可以使要說明的對象形象可感。
列數(shù)字:
。1)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
。2)(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米到21.6米。
采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讀者可以通過確定的數(shù)字獲得對說明對象的準確了解。數(shù)字的精確,是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引用:
(1)唐朝的張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2)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引用別人的話或有關資料,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16、知識遷移訓練:(練習四)
1、從課文中領會到哪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因為正如文中所說,“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所以從文中獲得的有關欣賞園林方面的知識可以得到遷移運用。學生能夠領會到的方法,概括地說,是要注意園林內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當適宜,具體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2、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游玩過的一座園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紹村莊、街道或小區(qū)等,要注意抓住特點來寫,并適當運用一些說明方法。
蘇州園林教案12
《蘇州園林》贊美蘇州園林的美如畫,實際上也是在贊美中國園林的博大精深,贊美設計者和匠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下面是《蘇州園林》的教案,一起來看看!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條理和順序,培養(yǎng)按事物本身規(guī)律組織材料、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能力。學習抓住事物特征,由總到分的說明順 序。
2、揣摩語言,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說明中糅合記敘、議論,表達方式靈活多變、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4.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和本文的說明順序;揣摩語句,理解句子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理解繪畫與園林建筑的聯(lián)系,搞清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了解文章嚴謹?shù)慕Y構層次,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特點。品味作者贊美蘇州園林的美如畫,實際上也是在贊美中國園林的博大精深,贊美設計者和匠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同時,讀者也從中獲得了一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教學過程:
課型:新授。方法:講述。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園林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設計巧妙,構思新穎,很有藝術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步入葉圣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一起體會一下它的“美”吧。
二、檢查預習:
1、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jù)讀音寫漢字.,請學生到黑板上作答。
xuān xiè {軒 榭) lín xún ( 嶙峋 ) jiàn shǎng ( 鑒賞 ) zhēn zhuó ( 斟酌 ) 池沼 ( zhǎo ) 丘壑 ( hè ) 鏤空 ( lòu ) 闌干 ( lán ) 模樣 ( mú )
2、借助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學生口頭作答。
因地制宜 : 根據(jù)個地不同的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
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創(chuàng)造和裁斷 。
標本:這里指樣本典范 》
敗筆 : 寫字中寫的不好的一筆或繪畫中畫的不好的部 分。
嶙峋:枯瘦的樣子。
3、朗讀課文,標記段落序號,了解大概內容,感受文章要點。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思考:⑴本文的體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紹蘇州園林的什么特點?⑶從那些方面來具體介紹的?
4.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想法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三、 自主合作學習
1、 朗讀課文,自主完成
(1) 整體把握課文,劃分結構層次,說出文章的結構特點,概括段落大意
(2) 精讀第二段,找出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為了體現(xiàn)這個特點,設計者和匠師們都有哪些講究?這種追求是為了實現(xiàn)怎樣的目的?
4、 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 課文的第3、4、5、6段內容與第2段是什么關系?你能找出與這些關系照應的句子嗎?
(2)課文第7、8、9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與中心有何關系
(3)劃出文章的.結構脈絡,體會文章的說明順序 。
(4)細讀文章第4段,說出本段的說明中心及結構層次,體會說明順序
四、 點撥講解
1、學習方法指導: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增強說明效果。
2、 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
總:概括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及特點
分: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征 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圖畫美 (總說)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分說) 大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局部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角落圖畫美
門窗圖案美 (分說) 小
屋瓦色彩美 細處
五、布置作業(yè).
運用你從課文中學到的欣賞中國園林的知識,介紹你游玩過的一座園林。
提示:①要注意園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當適宜,具體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谧⒁庾プ√攸c來寫,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和合理的表達方式。
蘇州園林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總說和分說的結構及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2、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領略我國江南第宅園林建筑的風貌,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章的結構。
2、難點:文章語言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作者簡介: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他曾在小學、中學、大學教過書,對語文教學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設有重大貢獻。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葉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葉圣陶是蘇州人,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因此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體會。
本文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我們把它作為一篇說明文來學習。它不僅介紹蘇州園林的特點,而且文字生動、優(yōu)美,從寫作構思到語言運用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
二、朗讀課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進一步理解詞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樣向讀者介紹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三、從寫作構思入手,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提問,共同探究。
提問:這是一篇事物說明文,被說明的事物——蘇州園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導學生找出本文說明事物特征的課文內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边@是貫穿全文的中心,“圖畫”成為介紹蘇州園林的線索。
提問:作者怎樣抓住中心構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結構呢?
由同學討論,教師歸納。
文章開頭:結合重點詞“標本”(原指供學習、研究時用的動、植物的實物,這里有“范本”的'意思)、“鑒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理解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全文的總起,確立本文說明的對象——蘇州園林(總體)。
提問:第2段課文,作者圍繞蘇州園林共同特征,寫了幾層內容?
討論歸納:
第一、撇開不同點,專說共同點。
第二、蘇州園林共同點具體在四個“講究”。
第三,再一次強調共同點(“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
第四,用游覽者的話證實作者的評價——突出本文是從欣賞者的角度描寫的。
提問:課文的第3、4、5、6段內容與第2段是什么關系?
第2段是總說,其他是分說。每一段與前面的一個“講究”相照應,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某一方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圖畫美。以上四方面是重點,作者作詳細說明。
提問:課文第7、8、9段寫了什么內容,與中心有何關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說明事物的順序是怎樣的?討論歸納:
從全文看,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從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順序。
提示:本文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層次在段中也有體現(xiàn)。以第3段為例作分析。
提問:為了能說明事物特征,給讀者具體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選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試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歸納:
運用作比較、打比喻的說明方法,說明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園林是美術畫,講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一。
《蘇州園林》美點賞析
一、語言美
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蘇州園林》的語言不僅準確簡練,而且優(yōu)美耐人尋味。如“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中的“蔓延”、“補”字,表示了匠師們的細心,善于化靜為動、化單調為多彩。“重巒疊嶂”一詞寫出假山在玲瓏小巧的園林中,從平地突兀而起,層層疊疊的景象!案叩颓睜顚懥顺卣雍拥赖倪呇睾苌儆衅龅谜R的石岸,總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寫出了高樹與低樹種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風姿,描繪出對各類樹木錯落有致的精心安排!氨P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蘿枝條的彎曲枯干,滿眼的“珠光寶氣”又寫出藤蘿花的典雅風韻,構成了生意盎然的畫面。
二、動態(tài)美
“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鼻‘?shù)囊霉蠢粘鲆粋情趣橫溢的意境:夏秋季節(jié),眼前一片碧綠的荷塘,鮮艷的荷花,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嬉戲、玩耍。此時此景構成了一幅生動感人的動態(tài)畫面,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美感。
三、諧和美
所謂諧和美,就是指布局、配合得適當、勻稱的美。它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比如布局上的諧和。蘇州園林的布局是不講究對稱的,要求自然之趣,符合“美術畫”的要求。至于假山的堆疊和配合,則使人忘卻了蘇州城市,給人置身山間的實感。至于園林建筑色彩的諧和,文章則運用比較的說明方法,把蘇州園林的建筑顏色與北京園林建筑的顏色進行比較,說明蘇州園林講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廣漆(天然漆的一種),這種顏色與周圍顏色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從而使人有一種“安靜閑適”的感覺。到了花開的季節(jié),相映成趣,把花襯托得更加“明艷照眼”。
四、映襯美
映襯美稱為陪襯、襯托。園林中花草樹木的映襯也著眼于畫意:“高樹與低樹……”兩個“……相間”從而使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遠景和近景層次的映襯,園林中設置花墻、廊子和漏窗,其目的都是為增加觀賞點,力求從有限的空間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優(yōu)美的意境,讓游覽者感到美不勝收。
五、結構美
精巧的結構給人以美的感覺。本文采用總分的結構形式。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礎上從全局到局部,從大的顯眼的事物到小的不顯眼的事物,分項進行敘述。全文的結構脈絡大致是這樣的:首先提出總綱(“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接著說明總體上的特色,闡發(fā)總綱的思想(“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然后就形成這個總體上的特色的四設計原則(布局、配合、映襯、層次),分別作出具體介紹、并談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門、窗、梁柱的特殊風格);最后結束全文,留有余地,給人回味。從而使文章嚴絲合縫。
總之,《蘇州園林》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融說明、記敘、議論于一爐,以精煉優(yōu)美的語言、嚴謹?shù)慕Y構,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藝術特點,條分縷析地作了正確、深刻的介紹,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動形象,又耐人尋味,啟人興趣。此文章不僅給人以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
袁化村,安徽宿州市祁縣中學教師。
《蘇州園林》同步訓練
1.給下列形近字注音、組詞。
(注意區(qū)別形近字的不同部位。)
2.根據(jù)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適的成語。
(1)根據(jù)各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2)出于自心的剪裁、創(chuàng)造。
(3)獨有的巧妙的構思。
(4)重重疊疊的山峰、峭壁。
3.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1)作者認為“蘇州園林的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皹吮尽爆F(xiàn)在常用來指經(jīng)過處理而保存原形的動物、植物、礦物等實物樣品,在文中的意思是。
(2)蘇州園林總的特征是。
(3)本文的結構特點是,語言特點是。
(4)常見的說明順序是xxxx,本文的說明順序是xxx。
4.讀下邊4個句子,仿照其句式,再寫2句:
、僖钥茖W的理論武裝人;②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③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④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
蘇州園林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保畬W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組織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礎上(或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掌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點的能力。
二、難點、重點分析
。保畾w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紹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再現(xiàn)了它的畫意美,顯示了設計者和工匠們的智慧和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
。玻K州園林中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合稱四大名園,作者為什么沒有提到,卻把蘇州所有的園林都寫到了?
分析:蘇州園林蜚聲中外,作者對蘇州園林的個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異中求同,經(jīng)過比較歸納,準確地抓住了各個園林建筑的共同點,并用精練的語言加以說明,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寫個別園林,而給讀者以鮮明的整體感。文章的結構層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沒有按常見的空間順序,而是采用了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先作概括說明,明確說明中心;二是圍繞中心作具體說明,其間又以從大到小從主到次為順序,使文章條理清晰。這樣,讀者不僅領略到了蘇州園林的整體美,也獲得了具體感受。
。常畾w納說明文的一般特點,總結本文的寫作特色。
分析:說明文的一般特點是: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恰當?shù)匕才耪f明順序,靈活地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語言準確,明晰,表達充分、嚴密。這是一篇典范性說明文,構思縝密,脈絡清楚。說明準確,敘述生動是本文的顯著特點。
4.作者對蘇州園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寫作意圖?
分析:“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開頭寫總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寫作意圖:讓大家用藝術的眼光去鑒賞蘇州園林。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導入 新課。
蘇州是個有悠久藝術傳統(tǒng)的歷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處園林(種植花草樹木,供人游賞休息的風景區(qū)),可以說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這篇藝術性很強的說明文就概括說明了蘇州園林的基本特點。作者葉圣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寫得很有特色。
。ǘz查預習,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補充解詞。
。保粽郑虹Ulòu,從钅,婁聲,不讀lǔ,嶂zhàng不讀zhāng。
2.補充解詞:(1)因地制宜:根據(jù)各地不同的情況規(guī)定適宜的辦法。(2)標本:本意是經(jīng)過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動物、植物、礦物等實物樣品,供觀摩、研究之用;文中借來形象地說明蘇州園林的價值(3)敗筆: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畫畫得不好的部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4)圖案:有裝飾意味的花紋或圖形,以結構整齊、勻稱、調和為待點。(5)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巒,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疊的形狀。(6)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種美好的姿態(tài)。(7)珠光寶氣:珍珠與美玉發(fā)出的光輝。(8)閑適:閑靜舒適。(9)明艷照眼:鮮明艷麗,使人眼明目亮。
。ㄈ┓蹲x課文、引導分段。
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說明蘇州園林的總印象和共同點。第二段(3~9自然段)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共同點:處處入畫。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不止以上寫的”,結束全文。
。ㄋ模┲v析第一段(1~2自然段)。
。保该首x第1自然段,提問: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印象是什么?這種印象是怎樣得來的?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學生答問,明確:總印象為: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印象由一二句中兩個“到過”而來。作者的總印象指明了蘇州園林在各地園林中的地位,告誡我們鑒賞我國園林不應錯過蘇州園林。
2·詞義辨析。
。ǎ保捌渌胤健敝改男┑胤剑ㄖ柑K州以外)
。ǎ玻吮、標志、標準。這里有“范本”之意;標志,記號;標準,規(guī)范、衡量事物的準則。
。ǎ常╄b賞、觀賞、欣賞。鑒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觀賞指觀看欣賞;欣賞指對藝術品的領略和玩賞。文中選用“鑒賞”一詞,明確要求我們對蘇州園林不只是觀看,玩賞,還要作分析、評價。
。常畬W習第2自然段。
。ǎ保R讀第2自然段。
。ǎ玻┨釂枺禾K州園林的總特點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作者在遣詞上有什么匠心?學生答問,明確: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是“處處入畫”(學生劃出書中相應文字),具體表現(xiàn)為四個“講究”和一個“一切”。這是下文說明的總綱和順序。
四個“講究”構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體說明內容!耙磺小奔瓤偨Y上文四個“講究”,又為下文(7~9自然段)的小處埋下伏筆。
“亭臺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圍廣,風格類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說明這類設置的全局性和整體性。“池沼”在園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lián)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盎ú輼淠尽泵涝谇ё税賾B(tài)的形態(tài)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敖斑h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可見作者遣詞很準確,貼切。
。矗懻摰谝欢蝺勺匀欢沃g的邏輯關系及第一段與第二段的結構關系。明確:第一段的兩節(jié)為因果關系。正因為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才使它具有“標本”的價值。這里的因果說明,既贊美了蘇州園林,又頌揚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
第一段是總的說明,明確說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別說明。先總后分便是這篇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5.指導朗讀課文第一段。
。ǎ保┟鞔_說明文的朗讀要求,略加點撥。
(2)指名朗讀第一段。
。ㄎ澹┲v析第二段。
。保釂枺旱诙慰煞謳讓?與第一段有什么關系?學生答問,明確:第二段可分兩層。第一層(3~6自然段)從四大方面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第二層(7~9自然段)從不可忽視的三小處,進一步說明蘇州園林“處處入畫”。第一段與第二段是總分關系。
。玻v析第一層(3~6自然段)。
。ǎ保┲该首x第一層。
(2)指導分析第3自然段。
、僦该爬ǘ我狻C鞔_:說明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即“不講究對稱”,有“自然之趣”。
、谔釂枺哼@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確:作者運用比較和比喻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ǎ常┲笇Х治龅冢醋匀欢。
、僦该鞲爬ǘ我。明確:說明蘇州園林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引導分析說明層次。明確:首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指有創(chuàng)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覺得身在山間”。其次寫池沼。先抓住關鍵,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從動靜的配合上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過對假山池沼的形象說明,讓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山水既有畫意又有詩意的特點留有深刻印象。
。ǎ矗┲笇W習第5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確:說明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富有畫意。
②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兩句從正面概括說明栽種上“著眼于畫意”,是空間上使高低樹俯仰生姿,互相映襯;一是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花樹相間”,達到四時不謝。第四句從修剪和栽種方面說明“著眼畫意”。第五、六兩句舉例說明蘇州園林樹木的畫意美。
、厶釂枺哼@段文字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明確:這段文字以說明為主,也適當穿插了描寫和議論。如二、三句即是描寫,后面的“古老”“盤曲磷峋”“滿眼的.珠光寶氣”等也是描寫性的。這些描寫具體清楚地說明了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自然之趣,富有畫意!耙驗橐罁(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這是議論,充分說明了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符合中國的繪畫藝術美。
說明文的描寫,著眼于說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點染起輔助說明的作用;說明文中的議論,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齊讀第5自然段
。ǎ担⿲W習第6自然段。
、僦该首x并概括段意:說明蘇州園林層次多、景致深的特點。
、诜治觯旱冢蹲匀欢沃饕媒庹f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設計和安排,能給游人以畫意實感。文中的兩個“更”字與“多了”、“深了”緊密呼應。
。常笇Х治龅诙䦟樱ǎ贰棺匀欢危。
、冽R讀第二層。
②提問:這一層說明了哪些具體內容?與文章的說明中心是否吻合?學生答問。明確:上一層主要說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層主要說明蘇州園林的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第7自然段說明,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第8自然段說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第9自然段說明蘇州園林的彩繪“自出心裁”。這一層出是緊緊圍繞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塾懻摰冢纷匀欢问拙涞淖饔。明確: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層次的總說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苄〗Y第二段:這一段緊緊圍繞第一段提出的說明中心,進行了具體說明,是全文的主體和重點。
。┲v析第三段(10自然段)。
。保釂枺哼@段文字是否多余?學生答問。明確:這一段交代說明,是不可忽視的結語。它總結了全文,給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讀者急于一游蘇州園林的強烈欲望;也使行文縝密。
。玻R讀課文第三段并體味文意。
。ㄆ撸┛偨Y課文。
。ㄒ姡骸半y點、重點分析”)
【板書設計 】
蘇州園林教案15
學習目標:
1.以“圖畫”為切點理讀思路;
2.從不同角度鑒賞文章的美點;
3.嘗試寫作小詩歌詠蘇州園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喜歡畫畫嗎?你對圖畫了解有多少?
2.“圖畫”按技法分類是:“圖案畫”與“美術畫”,它們的區(qū)別是什么?
參考:圖案畫,有裝飾意味的花紋或圖形,以結構的整齊、勻稱調和為特點,多用在紡織品、工藝品、建筑物上。美術畫:專指繪點藝術,多講究情趣,自然之情,韻味之美。
3.欣賞“蘇州園林”圖片。通過預習及圖片欣賞,你認為蘇州園林屬于“圖案畫”,還是美術畫呢?
二、誦讀課文,理清思路。
1、誦讀課文,看作者圍繞“圖畫”描繪了哪些畫面?
學生活動
1、七嘴八舌
2、思考交流。
3、美術畫
1、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花墻廊子,角落,門窗,色彩
2.這些圖畫是怎么布置?
參考:亭臺軒榭布局自然,假山池沼配合有方,花草樹木映襯多姿,花墻廊子盡次多深,角落注意圖畫美,門窗注意圖案美,梁柱注意色彩美。
3、以上內容均是圍繞文章的哪一句話來寫?
4、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蘇州園林非但具有這樣高的藝術特征,它還是我國名地園林的標本,讀第一段,體會它的作用。
6.結合文章第10段,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總體特征→藝術特征→具體表現(xiàn)→不再多寫
標本圖畫七個角度余味
7.由此觀之,文章的寫作順序什么?
三、深層閱讀,探根究底
匠師們?yōu)楹稳绱酥,使蘇州園林給人“如在圖畫中”的真實感覺?
參考:
1、“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2、蘇州園林的建設者一般都工詩善畫,在蘇州園林的設計上,盡量追求“寫意山水畫”的意境。
3、“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龍,才可以畫出一鱗一爪,來反映龍的全部!薄墩匌堜洝
四、更換角度,別樣構思。
1.文章分別從七個不同的角度來描繪蘇州各個園林的共同點,別具一格。如果你是畫家,根據(jù)你對蘇州園林的了解,你會從哪些角度來描繪?
參考(1)按時空順序(游記)
。2)以歷史變遷
(3)用照片式
。4)以“水”為核心
(5)光影變化中的園林
。6)四季更疊下的園林
。7)蘇園——同里——威尼斯
2、比較你的寫法與葉圣陶的優(yōu)劣。
參考:葉圣陶的《蘇州園林》是為蘇州園林圖冊寫的.一個序,只能選擇從共同點上下手。2、查閱主要文段,提取要點。
3、務必使游覽者新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4、揭示蘇州園林的“藝術特征”。
5、朗讀。
作用:揭示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6、筆錄
7、主→次
整體→局部→細部
小組合作討論。
再讀課文,深究原因。
1、默想,交流。
2、交流、比較、品評。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一、溫故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領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也即形象美。說說蘇州園林的外在形象美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蘇州園林的美是視覺的美,是審美感受的和諧和愜意。要用語言描述這種形象和非形象的審美感受,需要深厚的語言功力。
二、鑒賞佳段,追蹤美點。
1.范讀全段
2.美點追蹤
。1)請從語言的角度,欣賞他們的美點。
答案:A、長短句夾雜,富于節(jié)奏感、音律感。
B、濃縮句:撥花尋葉(②、③句)
C、用語精妙:“俯仰即生姿”“珠光寶氣”“繁華”“歡悅”寫出古藤蘿的奇特造型美及開花的風韻。體現(xiàn)與“語言美”!
(2)字里行間,又透露出作者飽滿的褒揚之感,請舉例賞析。體現(xiàn)了“情感美”。
。3)其實,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們,特別著眼在“畫意”,為全國創(chuàng)設了別致的意境,你覺得本段的意境是什么。體現(xiàn)了“意境美”。學生活動
1.布局美、配合美
2.映襯美,層次美
3.圖案美,圖畫美
色彩美。
1.聆聽
(1)讀、品、悟
。2)舉例鑒賞
。3)優(yōu)美、生意盎然。
。4)“低樹俯仰生姿”,“常綠樹與落葉樹相間”身次體現(xiàn)了形象美中的層次美感。
三、選擇精段,精神消費(鑒賞)。
參考:如第4段
1、語言美:A、準確、“藝術”與“技術”
B、周密:5個“或者”的效果
2.層次美:假山→池沼(多用活水→橋梁安排→石岸形狀→魚戲蓮葉)行文搖曳多姿。
3.情感美:褒揚之情溢于氣表
4.意境美:深邃幽遠,又略帶生機。
。ǘ┬〗Y:
別林斯基說過:“文字藝術美的最大本質是和諧”的關系。
在文中,幾種美交織錯落,達到了和諧美的境界!
三、動靜交匯,關注人情。
1、蘇州園林使一幅巨大的靜美圖,然而,所有美的東西都使相對于觀賞者而言的。在文中,作者一直在關注一個字——人。請瀏覽全文,探尋這些語句,揣摩匠師們的心意。
2、作者這樣寫的用意使什么?
參考:畫中有人,人中有畫,天人合一,自然和諧。
。4)誦讀5段,品悟美點。
自選語段,品讀,鑒賞組織交流,暢所欲言,總結美點。
筆錄!
瀏覽文本,查閱資料。達成共識。
深思。
四、人文關懷,詩誦園林。
蘇州園林如此之美,你一定也想贊美它幾句。請拿起筆來,攫取文中佳詞,自編小詩(一聯(lián)即可),來贊美蘇州園林吧!
如:江蘇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思索,醞釀、擬寫、交流!
如:
山水林泉樂,樹木花草深。
魚戲蓮葉間,花鬧四時春。
附錄: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教案】相關文章:
《蘇州園林》教案09-04
蘇州園林教案01-13
蘇州園林教案05-18
文學最新蘇州園林教案優(yōu)秀范文 《蘇州園林》優(yōu)秀教案08-01
人教版蘇州園林教案02-26
蘇州園林優(yōu)秀教案02-24
語文蘇州園林教案08-03
《蘇州園林》優(yōu)秀教案09-05
蘇州園林的優(yōu)秀教案03-21
蘇州園林教案范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