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教案集錦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fā)現幼兒特別喜歡"玩火",這是非常危險的,也是成人所不允許的。看到這一現象,我感到不讓幼兒"玩火"會扼殺幼兒對火的探索的興趣,使幼兒失去學習和學會保護自我的好機會,所以我結合前段時間開展的主題活動"空氣在哪里?"設計了這樣一節(jié)課。主要讓幼兒通過探索觀察蠟燭燃燒時的一些有趣現象,知道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幼兒探索求知的欲望。
背景分析:
科學區(qū)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區(qū)域,所以我們總是在里面投放很多材料,前段時間投放的材料里面就有蠟燭、瓶子及打火機。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其中有一位小朋友無意間將一支蠟燭折斷成長短不一的兩截。他一會兒用小瓶子蓋在一支短蠟燭上,一會兒將大瓶子蓋在短蠟燭上。他發(fā)現小瓶子里的蠟燭熄滅得快。于是蠟燭燃燒的科學活動產生了。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象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
2.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重點:
激發(fā)幼兒探究科學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活動難點:
讓幼兒知道蠟燭燃燒時會發(fā)光、發(fā)熱,燃燒時需要空氣中的氧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蠟燭若干、透明玻璃瓶6個、玻璃口杯1個、火柴、打火機。
經驗準備:
蠟燭實物圖片、輕音樂、課前對幼兒進行的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例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很燙;小火苗會隨風"跳舞",說一說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等。)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二、通過觀看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讓幼兒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師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用過蠟燭?(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掛燈籠的時候等。)
三、通過游戲《蠟燭的熄滅》,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1.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2.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后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4.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這種方法。
(1)幼兒操作實驗:罩上杯子后,蠟燭會慢慢熄滅。
。2)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自由發(fā)言)
。3)罩上杯子后蠟燭會熄滅,還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杯子會發(fā)熱、發(fā)黑,杯壁上會有小水珠,火焰熄滅時有一股煙味)
5.教師小結: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當蠟燭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氣進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氣被拉住燃燒用完了,蠟燭就會熄滅。
活動延伸:
蠟還可以繪畫,請幼兒用桌子上的碎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后用棉簽蘸上盤中的顏料,均勻的涂在畫上,就會顯現出美麗的蠟染畫。
教學反思:
在組織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之前,我提前給孩子做了詳細的安全工作講解,因為擔心從來沒有接觸過火的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緊張、害怕,再有怕孩子會不小心燒著手。當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就很投入,探索的積極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問題,就這樣在孩子們的帶動下,我逐漸放開手,和孩子們一起來探索,效果很好。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泡泡在陽光下呈現的多種色彩。
2、嘗試用彩筆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并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肥皂水、吸管、蠟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1、游戲:吹泡泡
小朋友,我們來玩?zhèn)吹泡泡的游戲,好嗎?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許多小泡泡,變呀變呀,變成了一個大泡泡,左轉轉,右轉轉,啪!泡泡爆炸啦!
提問:泡泡是什么樣的?
泡泡有顏色嗎?(什么顏色?)
2、觀察記錄: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肥皂水和吸管,請小朋友在太陽下吹泡泡,然后仔細看看,泡泡有沒有顏色?是什么顏色的?然后用蠟筆在紙上做記錄。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小結:泡泡在陽光的照射下是有顏色的,有點綠、有點紅……用一個好聽的詞叫“五顏六色”,非常美麗。
3、延伸活動:
瞧!我的紅泡泡、綠泡泡……飛到了小路上,變成了彩色的石子,漂亮嗎?小朋友和我一起來鋪小路好嗎?(用放有顏料的肥皂水吹泡泡作畫。)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首先在開展活動前我就和孩子們收集了生活中常見的紙并投放在科學區(qū)中,讓孩子們折小船,折小花、還根據月主題活動《傘花朵朵開》用他們自制的小花玩起了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們對不同材質的“紙花”很感興趣還提出了很多問題,于是我根據主題中的素材點“紙娃娃”以及幼兒的興趣“喜歡把紙放入水中玩”,預設了本次活動“會吸水的紙”。整個活動中,我以探索紙的吸水性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情境并提問,引發(fā)幼兒猜測與思考,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簡單有趣,適宜他們動手探究,并通過實驗來驗證、集體分享與拓展。從而讓幼兒體驗探究的過程,發(fā)展他們初步的探究能力。我還培養(yǎng)幼兒耐心細致的觀察,記錄實驗中發(fā)生的現象。活動重在探究過程,發(fā)展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探究發(fā)現不同的紙在水中的變化,感知紙的吸水性。
2、通過實驗操作、觀察比較等方法,知道不同的紙它的吸水性不一樣。
3、體驗科學探究活動帶來的樂趣,學會小組合作。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實驗感知紙的吸水性。
2.活動難點:知道不同材質的紙它們的吸水性不一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事先收集過生活中的各種紙,有一定的感性經驗。
2.物質準備:4 種紙的展板一塊、大記錄表、小記錄表 6 份、(餐巾紙娃娃、報紙娃娃、繪畫紙娃娃、牛奶盒紙娃娃)若干、毛巾 6 條、透明盒子 6 個、ppt、盤子
6 個、面膜紙、鋁箔紙、筆 6 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師:前段時間請小朋友們回去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紙,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里有些什么紙?(餐巾紙、報紙、繪畫紙、牛奶盒紙)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紙?(幼兒積極回答)
師:這些紙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紙,我呢用這四種紙做了四個紙娃娃,你們看!今天紙娃娃們要來做潛水運動員。
二、實驗操作、分享交流
1.問題激疑
師:請寶貝們猜猜哪個紙娃娃會“潛水”?為什么?(請一名幼兒做好記錄)真的像你們猜測的這樣嗎?那還是讓紙娃娃們去試一試吧!
2.動手實驗
(1)介紹材料:每桌有一個裝了水的塑料箱,還有不同材質的紙娃娃,一份記錄表。
。2)操作要求:6 人一組小組合作將不同材質的紙娃娃同時放入水中然后仔細觀察看看誰最會潛水,結束后在記錄表上做好記錄。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分享交流,驗證并達成共識。
師:哪些紙娃娃會“潛水”?它們在水中有什么變化?
小結:原來不同的紙它們的吸水本領也不一樣,餐巾紙娃娃最容易吸水它最會潛水, 牛奶盒紙最不容易吸水它最不會潛水,報紙和繪畫紙也會吸水但它們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
師:紙娃娃們聽了過后為了會不會吸水吵了起來,會吸水的紙娃娃認為會吸水本領大,而不會吸水的紙娃娃認為不會吸水本領也很大,那怎么辦呢?它們吵架了我有一個好辦法,我今天還帶來了兩種很特殊的紙(面膜紙、鋁箔紙),看了這個它們就會明白了!
4.師幼共同驗證
1:出示兩種不同的紙(面膜紙、鋁箔紙)引發(fā)幼兒思考:它們是什么紙?看看它們有什么本領有什么作用呢?(面膜紙可以讓我們的爸爸媽媽變得漂亮,鋁箔紙媽媽在廚房可以為我們做好吃的蛋撻、、、、等等。) 2:教師操作幼兒仔細觀察并大膽講述。
3:小結:其實不管是吸水性強的紙還是吸水性弱的紙,它們各有各的'好處,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我們的紙娃娃們聽了過后又開心的手拉著手在一起做游戲啦!
三、活動延伸
請寶貝們回家再去收集更多不同材質的紙,把他們做成自己喜歡的紙花,然后放在盆里做實驗,自己去探索它們的吸水性,并做好記錄,到時候“晨曦里的聲音”活動時請小朋友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實驗結果。
活動總結
當我上完這節(jié)課時,覺得孩子們對這次活動非常感興趣,幼兒們喜歡上了探索,學會 了觀察與記錄,所以本次活動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科學領域發(fā)現與探索精神,題材緊扣生 活,通過操作提高了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并獲得了體驗和成就感。在以后活動中要多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讓每位孩子都動手操作,愛上科學活動。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撲克牌站立起來,感知力與平衡的關系。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并樂于大膽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在探索撲克的多種玩法中鍛煉求異思維,樂于合作探究。
活動準備
1、牌人手二十張;大記錄表一張;小記錄本、記號筆人手一份。
2、不同形狀的卡紙若干;紅、黃、藍、綠的牌子各四個;金、銀、銅的獎章與幼兒人數對應。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撲克牌,探索撲克牌的各種玩法。
1、提出活動內容,強調探索規(guī)則:
師:瞧,老師手上是什么?(撲克牌)今天我們就要用撲克牌玩游戲。玩撲克牌游戲時要遵守下面幾條規(guī)則:
(1)可以自己玩也可以邀請同伴一起玩。
(2)保管好自己的撲克牌不要跟別人混在一起。
(3)聽到碰鈴聲,整理好撲克坐回原位。
2、幼兒自由探索撲克的'玩法。
3、幼兒交流分享玩法。
4、教師記錄并總結幼兒玩撲克的方法。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玩撲克的。
。ń處熡么笥涗洷硪苑诸、排序、比大小等形式總結、記錄下幼兒的不同玩法。)
二、自由探索“讓兩張撲克牌站立”的方法。
1、提出探索的問題,強調探索規(guī)則:
師:剛才我們總結出很多玩撲克的方法,現在我們要挑戰(zhàn)“讓兩張撲克牌站立”,挑戰(zhàn)的要求是
(1)把撲克成功站立在桌上的方法記錄在本子上。
。2)一種方法記錄一格。
(3)聽到碰鈴聲,整理好撲克拿著記錄本坐回原位。
2、幼兒自由探索“撲克站立在桌上的方法”并記錄。
3、幼兒分享交流自己的方法。(幼兒出示自己的小記錄本,邊講述邊示范撲克牌站立的方法。)
。1)你是用什么辦法讓撲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
。2)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3)為什么這種方法能讓撲克牌站立在桌子上?
(4)哪一種方法站得最穩(wěn)?
4、教師小結。
師:原來讓撲克牌站立的方法有怎么多,從小朋友記錄的方法中我們發(fā)現——兩張互相依靠,豎立成三角形擺放在桌上,當兩張撲克牌依靠的力一樣大時站立最穩(wěn)。
三、合作探索“用撲克牌搭建得又高又穩(wěn)”的方法。
1、提出探索任務。
師:我們現在又有一個新的挑戰(zhàn)任務,就是“用撲克牌搭建得又高又穩(wěn)”。
2、出示圖文結合的比賽規(guī)則圖,引導幼兒認讀,明確游戲規(guī)則:
(1)四人一隊,分成:紅隊、黃隊、藍隊、綠隊。
。2)提供不同形狀的卡紙作為輔助工具,可以使用,也可以不用。
。3)時間:五分鐘。
。4)最高最穩(wěn)的獲得金牌。
2、幼兒自由組合探索出“用撲克牌搭建得又高又穩(wěn)”的方法。
3、幼兒交流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4、教師小結:底層的撲克牌應該兩張一組豎立在桌上,要擺放的多而穩(wěn),根據自己選擇的卡片圖形搭建,越往上撲克牌要越少,這樣才能搭得又高又穩(wěn)。
4、教師給搭得最高的一組頒發(fā)金獎,其他小組分別頒發(fā)銀獎、銅獎。
活動延伸
1、將撲克牌投放到區(qū)域中,不借助輔助材料,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出更多“用撲克牌搭建得又高又穩(wěn)”的方法。
2、鼓勵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用撲克牌探索出各種有趣的玩法。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活動準備】
歌曲《小畫家》磁帶、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帶,各種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開的圖片(金魚,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動過程】
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咱們來一起聽一下吧。ǜ枨缎‘嫾摇罚
提問:1、歌曲中的小畫家是誰?(丁。2、丁丁畫的什么?畫的怎么樣。浚π匪臈l腿,鴨子小尖嘴,兔子圓耳朵,大馬沒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
教師小結:丁丁做事不認真,沒有認真觀察,只說大話,所以沒有畫好,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學習。
二、找尾巴: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寶盒”呢!你們來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師故作神秘狀)“寶盒寶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們,猜出來了嗎?現在我讓一個小朋友來把寶物拿出來!
出示動物尾巴:(一個小朋友拿一個)
金魚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魚的尾巴有什么用處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桃子,雨傘,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繩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氣球,蝌蚪)
出示每種動物尾巴的時候給幼兒講講尾巴的用處。
師:“魔法盒里還有啥,讓我再來摸摸她”,幼兒繼續(xù)摸出動物的身子。
咦?這是誰。克趺戳?(引出尾巴沒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們來幫它找找吧。ㄗ層變鹤约喝透鞣N動物找到尾巴,把它們連起來)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這是誰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課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們來幫它找找吧!這時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賞故事:
提問:
1。故事里都有誰?
2。它們發(fā)生的什么事?
3。它們的尾巴斷了怎么辦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長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斷了,可以長成新的蚯蚓)
【活動延伸】
游戲《揪尾巴》
動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現在我們也來變成小動物,一起來玩揪尾巴的游戲吧!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認識不同動物手腳的外形特征。
了解不同動物手和腳的功能。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動物”組圖。
紙面教具:《連一連》。
材料準備:筆。
活動過程:
組織幼兒觀察,引導幼兒討論自己手腳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我們的小手和小腳長什么樣?
它們可以用來做什么?
小結:我們的每一只手和每一只腳都有五根指頭。小手可以用來做手工、玩玩具等;小腳可以用來走路、跑步等。
出示組圖“動物”,引導幼兒了解不同動物手和腳的外形特征與功能。
1、出示組圖“動物—1”,引導幼兒認識動物的手和腳。
小動物的手和腳和我們的很不一樣,你們都認識哪些動物的手和腳?
你們猜,這會是什么動物的腳/手?
2、出示組圖“動物—2”,引導幼兒了解動物手腳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小鴨的腳長什么樣?它有什么特別的本領呢?
小貓的爪子上有什么?它可以幫助小貓做什么?
猩猩的手臂看起來怎么樣?可以幫助猩猩做什么?
小鳥的爪子看起來像什么?它又有什么不一樣的本領呢?
小結:小鴨的腳掌有蹼,像小扇子,可以讓小鴨在水里劃行;小貓的爪子有厚厚的肉墊,可以幫助小貓?zhí)S;猩猩的`手臂長長的,很強壯,可以讓它在樹上蕩來蕩去;小鳥的爪子細細長長的,像鉤子一樣,可以幫助它穩(wěn)穩(wěn)地站在樹枝上。
發(fā)放學習單《連一連》,鞏固幼兒對動物手腳外形特征的認識。
請小朋友們找一找,用筆把小手小腳和它們的主人連起來。
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身邊常見的小動物的手和腳,如小狗、小烏龜等,了解更多小動物手和腳的外形特征與功能。
科學教案 篇7
一、 活動目標:
1、通過反手、體驗讓幼兒理解轉動,并區(qū)別滾動。(重點)
2、引導幼兒探索使物體轉起來的方法。(重點)
3、引導幼兒在比較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了解影響物體轉動的一些因素。(活動難點)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陀螺,有操作經驗。
2、第一次操作材料:筆、筷子、繩子、碗、杯子、塑料瓶、紙圈、扣子、呼拉圈、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圓心穿孔的紅色圓片、偏離圓心穿孔的綠色圓片及火柴。
三、活動過程:
。ㄒ唬┺D一轉,滾一滾,讓幼兒的轉動經驗重現。 師:小朋友們,玩過陀螺、轉盤的請舉手。能學陀螺、轉盤轉一轉的請站起來,讓我們一起學陀螺轉吧。◣熒黄疝D)老師累了,我的小陀螺累了嗎?累了會怎樣。浚ㄓ變簩W陀螺倒下)
。ǘ┰囈辉,說一說,幫助物體轉起來。
1、師設計對話(一個擬人化的碗:我也要轉,我也要轉。師:哦,小碗也要轉,小朋友,誰能幫助它轉起來?)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但不能過早介入,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方法使物體轉起來。
3、說一說。請幼兒交流,說說自己幫助過什么物體轉起來,是怎樣做的。老師多啟發(fā),鼓勵幼兒舉一反三,當幼兒對滾動和轉動混淆時,教師用對比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使用紙圈演示轉動及滾動并留下運動過的痕跡。再請幼兒自己來轉一轉,滾一滾。
。ㄈ┳鲆蛔,比一比,幫助幼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
1、師:小朋友剛才幫助那么多的物體轉起來了,我差點忘了我的另外兩個小客人,(出示圓片及火柴)它們也要轉起來,看誰有辦法?
2、請幼兒說一說,怎樣做。
3、老師布置任務:用火柴串在圓片上做成兩個轉盤,小朋友試一試,選一個厲害的與其他小朋友比賽。
4、老師發(fā)給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一個紅色圓片,一個綠色圓片及兩根火柴),幼兒開始做轉盤試轉盤。
5、請幼兒說一說自己選哪個轉盤參加比賽。為什么?教師幫助幼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幫助幼兒總結出影響綠色圓片轉動的`是火柴串的位置。
。ㄋ模┱乙徽,在生活中找轉動。
師:小朋友們,大家都準備好了自己的超級轉盤嗎?在比賽之前老師還要布置一個任務,請小朋友回家去找一找,哪些東西在使用時會轉動,好嗎?好,找到旁邊的小伙伴,現在比賽開始。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范文04-06
關于科學教案07-24
必備科學教案07-26
關于科學教案07-26
有關科學教案02-06
冬天科學教案02-14
科學教案模板03-27
小班科學教案:玩泡泡_小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電池_大班科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