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

    時間:2022-09-18 20:27:45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一):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潛力;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潛力;能正確進行三位數的連加運算。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探索連加運算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結合連加等有關知識,結合具體的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潛力。

      教學難點:理解并選用不同的算法。

      活動準備:(加一個“活動準備”)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一)復習:

      1、豎式計算

      136+188=37+16+18=34+18+36=

      (找兩名同學到黑板前計算,其他同學看教師手中的口算卡片進行口算)

      2、(口算的具體題要體此刻教案上)

      (二)導入:

      師:同學們,四月份咱們旅順口區(qū)開展了讀書節(jié)活動,咱們同學也參與其中,讀了不少書,為了能讀更多的書,你有沒有什么好的推薦呢(學生自由談)

      老師有個推薦,咱們舉行一次捐書活動,(出示課題:捐書活動)把同學們捐來的書放在班里,設置一個圖書角,這樣同學們就能讀到更多的書了。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建設小學同學們的捐書狀況吧!

      二、新授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書76頁建設小學捐書活動的表格

      (1)誰來說說從統計表中明白了什么數學信息(表格里反映出來的資料就是數學信息,盡量讓學生說表格中的資料即可,不要在這個地方浪費時間)

      (預設:既能夠看出“一年級捐書最多,三年級捐書最少”,又能夠看出“二年級比一年級捐書數量少”,“二年級比三年級捐書數量多”……)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進行有條理的整理的潛力。提出問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在這一情境中給學生提出問題創(chuàng)造了空間。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數學是我們教學的理念之一。)

      (2)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預設: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二年級比一年級少捐多少本二年級比三年級多捐多少本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建設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書……教師從中選出跟本課有關的問題“建設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這個問題貼在黑板上。)

      2、估一估

      (1)指名口答列式

      (2)與板演題“37+16+18=”比較有什么不同從而板書副課題:三位數連加

      (3)估一估

      師:誰來估一估建設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并說說你是怎樣估出來的呢

      學生估算方法預設:

      100+100+90=290(本)100+100+100=300(本)120+100+100=320(本)

      110+100+90=300(本)……

      (注:估算,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正確渠道之一,教師啟發(fā)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算一算:

      師:下面咱們就一齊來算一算,建設小學一二三年級共捐了多少本書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小組互相交流多種算法。

      匯報,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預設:口算脫式計算豎式計算有可能包括兩步豎式或三步豎式)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學生的算法肯定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計算方法上體現出的自主選取。)

      4、在這么多種方法中,你最欣賞哪種算法說說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算法最優(yōu)化的過程成為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從而在交流中體驗到算法最優(yōu)化的好處)

      5、試一試

      出示書76頁“試一試”,讓學生獨立試做,然后指名匯報方法。在學生匯報時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估算的,然后再匯報是怎樣計算的。(能夠指一到兩名同學進板演)

      6、小結

      師:三位數的連加法,我們應當注意什么問題能夠根據學生說的適當進行板書(備注:“應當注意什么”就應寫在教案上)

      7、質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三、鞏固練習

      1、和小動物們“做游戲”。(就應把題寫上)

      出示四個小動物,每個小動物頭上戴有一個三位數的數字,請同學們選取自己喜歡的三個小動物頭上的數字進行連加法運算。算得快的同學能夠再選三個小動物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游戲是學生十分喜歡參與的活動。而和小動物們“做游戲”使得原本枯燥的計算變得生動搞笑起來。透過把小動物頭上的數字相加鞏固了連加的計算方法。)

      2、當“小大夫”給熊貓朋友看病。(就應把題寫上)

      (設計意圖:情境是誘發(fā)學生參與欲望的重要手段。在這一練習中我創(chuàng)設了當“小大夫”給熊貓朋友看病,透過這一活動,引導學生避免計算中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為計算的準確性打下了基礎。另外學生當小大夫,會感到很光榮,并能為熊貓找到病因而高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3、幫忙媽媽解決問題。

      師:六一兒童節(jié)要到了,淘氣的媽媽打算到商場里去買些東西,快看看書上的77頁,只做第一個問號。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幫忙媽媽解決問題這一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培養(yǎng)了根據實際狀況靈活解決問題的潛力。)

      4、課堂檢測

      看到大家學的這么好,喜洋洋和灰太郎也來了,喜洋洋給大家?guī)砹艘坏李}目(課件出示),做在空白紙上,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做,727+144+86,先抄下來,再開始做,注意不要抄錯題。(提醒學生先估算再計算)

      四、總結

      在這天這節(jié)課中的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

      (成功和體驗是學生情感發(fā)展的基礎,師生在交流中共享學習的快樂)。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二):

      教材分析

      《捐書活動》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與減》的第一課。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掌握了筆算三位數加減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運算順序,本單元的教學是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延伸。《捐書活動》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潛力。能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因為學生有必須的計算潛力,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難點是提高學生的估算潛力。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掌握了列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減法的法則。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必須的計算潛力和分析問題的潛力。但三位數連加的數目比較大,計算時容易發(fā)生錯誤,因此,本節(jié)課學生要透過探索活動熟知算理,提高計算正確率。再次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和認真細心的計算習慣也是本節(jié)課的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潛力。

      過程與方法

      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估算的潛力。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與學法

      教法:利用教材帶給的信息,讓學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時,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整理知識的潛力。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口算天天練

      35+25=

      24+36=

      100+210=

      250+250=

      二、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但是,你們知不明白我國還有很多的兒童因為貧困而面臨輟學,請看圖片(貧困山區(qū)的圖片),這些年齡和你們差不多的孩子,因為貧困,只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學習,但他們依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讀書,你們說他們這種精神值不值得我們學習?你們愿意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引出課題),老師吧他們捐書的狀況做了個統計,一齊來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計表。

      師說:我給大家十秒的時間仔細觀察兩張表,看看你能從中找出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匯報。

      2、提出問題。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想說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匯報。

      預設:

      生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生2: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哪個年級捐書多一些?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然后匯報。

      預設:

      生1:每個年級都有三個班,能夠一個班一個班的比較,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來的書,比后比后兩個班少的書的數量多,所以三年級多。

      生2:估算一下每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三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是17,四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是10,所以三年級多。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如果我們算出每個年級的本書再比較就更準確了。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明白怎樣列式呢?

      學生嘗試列算式,交流后匯報。

      三年級:118+104+95。

      四年級:103+109+98。

      3.解決問題。

      師: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揭示課題(三位數連加),這就是我們這天研究的新知識。(引出課題)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算式:118+104+95.

      估算。

      師: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本?并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的?

     。ㄔO計圖意:讓學生經歷“估”的過程,得出結果的大致范圍。)

      (2)算一算(學生獨立計算)

      師:請選取一種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師:有同學已經算完了一種方法,試試你還能想到第二種方法嗎?(學生總共想到了四種方法)

     。ㄔO計意圖:鼓勵學生很據狀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

     。3)四人小組交流。

      師:請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組中介紹一下(請幾名同學代表上臺板演)

      師:讓我們一齊來看看這些同學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樣嗎?你能看懂他們的算法嗎?

      (設計意圖: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并在其中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潛力、合作學習潛力)

     。4)全班匯報。

     。▽⒂嬎愕姆椒ò从嬎愕姆绞竭M行分類,口算、脫式的方法請板演的同學介紹。)

      師: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豎式計算,他用了幾個豎式?(2個)他是怎樣計算的?(先把前連個數相加,再把它們的和與第三個數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

      師:這位同學的豎式有些不一樣,他只用了(1個)豎式,這個豎式以前可沒有學過,比較一下,這個豎式和前面豎式有什么不同?(三個數寫成一塊兒,直接三個數相加)

      教師板書:

      師:三個數相加,怎樣計算?思考一下。

      師:以各位為例,有沒有同學為我們講解一下到底該怎樣計算?

      (個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滿十進一……)

      師:雖然是三個數在相加,其實計算方法是一樣的。看來新的知識同樣難不倒我們。

     。ㄔO計意圖: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觀察板演的算式,聽、說計算的過程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深刻體會計算的方法)

      師:這天我們用多種方法計算出三年級一共捐書317本,和我們的估算比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來我們的估算是準確的。

     。ㄔO計意圖:計算的結果與估算的結果相比較,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也體會估算能夠驗證計算的結果。)

      師:到此刻,這道題我們解決完了嗎?對了,還就應寫答語,把問題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內化提升

      師:此刻我們一齊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四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

      師:用這天學習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將計算的方法和過程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連加的豎式計算。)

      師:大家此刻能確定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嗎?

      五、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師:透過這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學會了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潛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潛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在交流連加算式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能選取適合自己的方法正確進行計算。

      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在揭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潛力及探究歸納的潛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因計算教學一向以來就是比較枯燥的教學,要想讓學生上得津津有味,就需要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的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知識遷移。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導人:同學們,你們還記得4月14日我們國家發(fā)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嗎?(我們國家青海玉樹發(fā)生了71級震)同學們很有愛心,都把自己的零花錢給捐出來了,老師很感動。你們看,(出示教學課件)這是建設小學的捐書狀況,捐上來的書要進行整理統計,你們愿意來完成這項任務嗎?很好。[結合青海玉樹地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結合建設小學的捐書狀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他們展示自己探究問題的愿望。]

      三、探究新知:

      玩中學

      1、看一看,說一說。

      (1)出示圖表。這就是建設小學捐書狀況的統計表。誰能告訴大家你透過這張表明白了什么

      (答案不惟一。既能夠看出“一年級捐書最多,三年級捐書最少”,又能夠看出“二年級比一年級捐書數量少”,“二年級比三年級捐書數量多”……)

      [在自主的學習活動中鍛煉學生收集信息的潛力。]

      (2)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二年級比一年級少捐多少本?二年級比三年級多捐多少本?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進行有條理的整理的潛力。在這一情境中給學生提出問題創(chuàng)造了空間。提出問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

      2、想一想、做一做。

      (1)估一估: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師:估算一下這3個班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1:這3個班大約一共捐了300多本。

      生2:這3個班大約一共捐了320本。

      師:都估得300多本你是怎樣估的呢?

      生1:我是把3個班捐的本數都看成100,合起來就是300本,所以估計是300多本。

      師:到底是多少本?(統計表出示合計一欄)我想請你們準確地算一算。

     。2)算一算

     、賹W生獨立計算

     、谛〗M互相交流多種算法。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

      師:小組派代表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生1:我是用豎式計算的。

      師: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W生展示豎式計算的過程)

      生1:我是先把118和104先加起來,得222;再用222和95加起來得317本

      師:喲這位同學用過去學過的豎式這個本領來解決的,他分成兩步用豎式計算,又對又快地算出結果,真不錯。(教師板書豎式)

      生2:老師我的豎式與他的不一樣。

      師:你的豎式與他的有什么不同?

      生2:這是把三個加數落起來加的。

      師:老師把他的寫下來。(教師板書豎式)這樣的豎式有點難度啵,我們幫忙他一塊檢查吧。先算個位8+4+5等于幾?(引導學生算完其它的)他經歷了兩次滿十進一,正確地算出來,你想提醒同學們什么?老師也要給大家提個醒,三個數連加時計算可要留意。是這樣用豎式計算的同學有哪些?其他同學也像這樣用豎式計算一次。

      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

      師:還有哪個小組有不同的算法?

      生3:我是用脫式計算的。(展示脫式計算的過程)

      師:他也分成了兩步來算,用脫式表示出來,也不錯。

      生4:我是這樣算的:100+100+100+18+4-5=317

      師:這位同學把這些加數看成整百數,少加的加回,多加了減掉,很巧妙。

      生5:我是用200+117

      師:你是怎樣想的呢?

      生5:我把95、104看成整百數,多算了1本,再把一年級少算一本就能夠了。

      學生掌聲表示對這位學生的贊賞。

      師:他學會了先觀察每個數的特點,選取用湊整方法來來計算。

      師:在這么多種方法中,你最欣賞哪種算法?

      生5:我欣賞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這樣算能夠讓我算得又準又快。

      生6:我欣賞先把104和95加起來的方法再湊整能夠使計算更快。

      生7:我也喜歡這種湊整的方法。

      ……

      [讓算法最優(yōu)化的過程成為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

      3、試一試

      (1)民族小學也發(fā)起了捐書活動,教科書76頁中有他們的捐書狀況,估計一下,他們捐了多少本

      (2)匯報算式,結果。

      三、學中做

      1、試一試:民族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師:民族小學三個年級捐書的本數大家都明白了,我相信四、五、六年級捐書的本數你們也能準確地算出來,有信心嗎?電腦出示

      2、群眾訂正。

      師:真了不得,我們把民族小學六個年級捐書的本數正確算出來了,根據你們的結果,估算一下,民族小學大約一共捐了多少本?

      3、計算比賽,完成練一練第1題。

      [設計情境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培養(yǎng)他們競爭意識。]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略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01-28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02-14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10篇02-23

    捐書活動教學反思12-01

    捐書活動教學反思06-22

    《捐書活動》數學教學反思10-07

    捐書活動教學反思優(yōu)秀(2篇)02-15

    捐書的活動總結11-29

    捐書活動總結07-17

    捐書活動方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