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名稱:身邊的人
活動思路:
幼兒在“我自己”的主題中感知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媽媽老師的關愛,在“三·八”婦女節(jié)的親子活動中體驗到成人關心、愛護之情,同時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感恩之情。作為教師有責任為孩子創(chuàng)設表達感恩之情的機會,于是我們引發(fā)孩子對身邊人工作的關注,從而意識到為成人“分憂”“減負”,知道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會給周圍的人帶來煩惱,引導孩子“從我做起”自覺地改善自己地行為,逐漸養(yǎng)成自律地習慣。并嘗試用多種方式為減少周圍人地忙碌而出謀劃策,以此表達感恩之心。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發(fā)幼兒對身邊人工作的關注,理解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對他人產(chǎn)生影響。
2、嘗試用圖象、文字、符號等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重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對他人產(chǎn)生影響。
活動過程:
一、采訪交流“身邊的人”
1、 觀看采訪了那些人,他們在忙些什么?
2、 交流他們?yōu)槭裁磿@么忙碌?
(觀察要點:用連貫的語言來表達,能否安靜傾聽)
二、關注“身邊的.人”
1、討論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2、有什么金點子為他們少添一點麻煩?
(觀察要點:理解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對他人產(chǎn)生影響)
三、宣傳“身邊的人”
1、幼兒分組分工合作制作海報,宣傳我們身邊的人。
(觀察要點:能否友好協(xié)商分配工作)
2、指導幼兒用圖象、文字、符號等表達自己的意思。
3、介紹制作的海報。
延伸:再找找身邊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關注。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較連貫的語句表達自己對于老房子和新房子的看法,感受生活的美好。
2、學習在小組討論中輪流說話,并能耐心傾聽同伴說話。
活動準備:
收集活動資料,共幼兒張貼的大版面,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游上海》
活動過程:
1、經(jīng)驗分享:
教師出示版面:幼兒前期收集的新房子的圖片,幼兒相互介紹自己收集的.信息。
師生重點圍繞“新房子、老房子的不同特點”進行討論。
2、拓展話題:
邊聽《小風箏老風箏同游上!饭适虑鞍氩糠郑吙磮D片了解:
——“你聽到了什么?”
“小風箏和老風箏各自看到了什么?”
“它們?yōu)槭裁窗l(fā)生了爭執(zhí)?”
幼兒相互間辯論:通過小風箏和老風箏一起逛城市所看到的不同房子,引出“新的東西好還是老的東西好”的爭論。
3、大膽表達:
聽賞故事后半部分。
討論老風箏、小風箏最后的觀點:
——“故事里,小風箏和老風箏達成一致了嗎?”
幼兒完整閱讀《由上!。
教師設疑:
—“它們約好十年以后再來游覽一次,你們覺得那是他們會看到什么呢?”
幼兒想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像。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小丑,知道小丑的五官。
2.能夠利用材料進行剪、貼、畫來制作小丑的臉部。
活動準備:
光盤每人一張,彩紙,剪刀每人一把,雙面膠,蠟筆,頭發(fā)形狀的白紙每人一張,記號筆每組一支。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
1.播放視頻。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視頻,請你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小丑耍雜技的視頻。)
師:小朋友們,視頻中的人是誰。浚ㄐ〕螅┧诟墒裁?
師:這個視頻中的小丑他長的是什么樣子的?(他有著一個大大的紅鼻子,白白的連,大大的嘴巴,還有彩色的頭發(fā)。)
2.介紹材料。
師: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做小丑的`臉,你們愿意嗎?
師:看看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什么材料?(光盤,彩紙,剪刀,雙面膠,蠟筆頭發(fā)形狀的白紙。)
師:小朋友來說說看可以怎么利用這些材料制作小丑?(幼兒講述)
3.教師示范。
。1)幫小丑剪個大大的紅鼻子,然后貼在光盤的中心點。
(2)幫小丑用彩紙剪出一張香腸嘴,貼在鼻子的下方。
。3)幫小丑剪出兩個大大的眼睛,貼在鼻子的上方。
。4)將白色的頭發(fā)貼在光盤的后面,用蠟筆將白色的頭發(fā)涂成彩色的,注意圖的時候用比較鮮艷的顏色,顏色之間注意一些過度。
。5)用記號筆點上兩只眼睛,小丑就完成了。
二、幼兒操作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進行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注意用剪刀的安全。注意小丑頭發(fā)部分的涂色。
三、展示作品
1.幼兒將制作好的作品展示出來,共同欣賞。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哪張小丑的臉做的最像?
2.師:我們把這些小丑都布置在我們的班級里面吧!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小動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尾巴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玩偶小猴子一個
2.各種動物圖片
3.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等。
活動過程實錄
1.設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班上來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大家猜一猜它會是誰呢?(教師只露出小猴子的尾巴,讓幼兒猜猜它是誰)。
教師:這位神秘的小客人到底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家猜的對不對。(教師出示小猴子玩偶)
。ㄟ@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能夠將幼兒的好奇心調(diào)動起來,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利用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動物尾巴的圖片(播放幻燈片)
提出問題:
(1)小動物的尾巴分別是什么樣的?
(2)那你們知道它們的尾巴各有什么用途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欣賞圖片,對動物尾巴的用途進行描述)
(通過觀察圖片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觀察各種動物的尾巴,同時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3.播放課件,幼兒欣賞《為什么動物有各種各樣的尾巴》,讓幼兒知道當有其它動物襲擊老虎時,老虎可以把自己的尾巴當作武器來保護自己;魚在游泳時尾巴起到推動作用,加快速度,同時也有方向盤的作用控制自己游泳的方向;袋鼠的尾巴在奔跑時起到平衡的作用,在休息時,與它的后兩條腿形成三角形,起到了支撐的作用。
。ㄟ@樣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豐富的畫面,讓幼兒分別了解老虎、魚、袋鼠尾巴的用途,從而突破難點)
4.游戲:抓尾巴
。1)教師提出游戲規(guī)則,幼兒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小動物的尾巴不小心弄丟了,你們看它們多傷心啊,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們找到尾巴好不好?
(教師把各種動物的尾巴放到固定位置,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去尋找它們的尾巴,小朋友找到后,說一說自己幫助的是哪只小動物,并說一說這只小動物的尾巴有什么用途)
。2)教師再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一下沒參加活動的孩子,讓他們也說一說小動物尾巴的用途。
。ㄍㄟ^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尾巴的`用途,同時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5.教師引導幼兒回顧動物尾巴的用途,了解幼兒掌握新知識的情況,提升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師:小朋友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每個小動物,不讓它們受到任何傷害,如果遇到侵害小動物的行為,大家要勇敢的站出來,做一個保護小動物的“小小監(jiān)督員”。
。繕酥幸蠹由钣變簮圩o動物的積極情感,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不但知道動物的尾巴可以保護自己,而且還可以幫助它們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更好的生活在大自然里,因此,教育幼兒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小動物,人類和動物和諧共存)
6.“動物聯(lián)歡會”
教師:小朋友們,我是森林之王獅子,今天我們動物家族要開一次盛大的舞會,我真誠的邀請大家來參加,讓我們成為真正的好朋友吧!
。ń處熞孕游锏目谖茄埿∨笥褏⒓印拔钑保
7.教師播放音樂,在輕松愉快的旋律中,活動結束。
。ㄍㄟ^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大班教案 篇5
一、設計思路: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幼
兒。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jīng)歷,使幼兒了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了解連環(huán)畫的形式,會區(qū)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jié)內(nèi)容,知道其先后順序,制作成連環(huán)畫,并且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nèi)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2、會區(qū)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jié)內(nèi)容,知道其先后順序,并能通過繪畫表現(xiàn)出來,制作成連環(huán)畫。
3、與同伴協(xié)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任務。
三、活動準備:
1、白紙裁成32k,數(shù)量7倍于幼兒人數(shù)。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nèi)容。
3、水彩筆、連環(huán)畫、動物圖片、訂書機。
四、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情節(jié)。
1、播放錄音,再次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1)提問: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么樣子?
。2)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
。3)小蝌蚪去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后來又碰到了誰?最后它找到自己
的媽媽了嗎?
教師小結:小蝌蚪遇到了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在大家的幫助
下,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討論:怎樣制作連環(huán)畫?
1、師: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連環(huán)畫嗎?(連環(huán)畫就是由一張張連續(xù)的畫面,
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連環(huán)畫。)
2、怎樣來做連環(huán)畫呢?
、.畫故事。每張紙畫一個故事情節(jié),有幾個情節(jié)就畫幾張紙。
、.把畫好的故事內(nèi)容按照先后順序排列并寫上頁碼。
、.裝飾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畫在封面上,讓別人
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huán)畫告訴我們的是什么故事。
、.裝訂。
三、請幼兒欣賞圖畫書,邊思考邊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這么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么畫?(小組合作)小組合作時怎么分
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張?
四、播放故事,幼兒繪畫,制作連環(huán)畫,老師巡回指導,給予及時的幫助。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jù)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現(xiàn)完整的畫面。
難點: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五、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交流。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運用情緒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教育幼兒自己事情自己做。
2. 感受節(jié)奏兒歌的韻律之美,嘗試自編相應節(jié)奏動作。
3. 通過學習這首兒歌要幼兒用心愛媽媽,培養(yǎng)幼兒情商。
活動重點:
1. 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來學習、掌握歌曲旋律,有感情的演唱。
2. 通過學習歌曲要幼兒感受愛,傳播愛。
活動難點:
唱準曲子中的附點和休止符。
活動準備:
錄音機 dvd 板畫 打擊樂
活動過程:
一、 課前準備
幼兒聽《小雞進行曲》做律動走進教室準備上課。
二、 導入部分
教師播放光碟,請幼兒欣賞,教師同幼兒交談:
1. 動畫中的媽媽每天周而復始的忙碌些什么?
2. 媽媽累不累?教師給予肯定回答:媽媽很辛苦!
3. 那么我們還要麻煩媽媽為我們做事情嗎?(教師搖頭說:如果是那樣就太不知心疼媽媽了,就不懂事了。
4. 你在家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哪些呢?(導出歌名:不再麻煩好媽媽)
三、 新課部分
1. 教師邊板畫織毛衣的媽媽,喝茶的杯子,沙發(fā)等畫面邊引出歌詞。
2. 用自己的理解來記憶,熟讀歌詞,教師導出“愛”字,此時對幼兒進行情商教育。
a. 運用二拍子節(jié)奏型度歌詞。
b. 分組比賽讀歌詞。
c. 用拍手、拍腿的形式讀歌詞。
d. 用打擊樂伴奏來讀歌詞。
3. 歌曲教學
a. 教師隨音樂有感情的范唱
b. 請小朋友拍手來為老師伴奏,進一步熟悉旋律。(想學嗎?)(歌中唱到的你能做到嗎?)
c. 哼鳴歌曲,附點處教師用手勢提示。
d. 幼兒填詞
e. 情緒指導時及時對幼兒進行愛媽媽的教育。(幫助媽媽的同時你也會得到快樂。)
f. 讓幼兒體會這首兒歌的情緒是怎樣的呢?(憂傷的?抒情的?親切的?熱烈的?)
4. 師生創(chuàng)編律動,完整的'表演。
四、 休息部分
老師放音樂《我愛媽媽的眼睛》(師:閉上眼睛傾聽音樂讓我們來共同感受媽媽的關懷,享受媽媽的愛,最后給媽媽我們的愛。)
五、表演部分
大部分幼兒用打擊樂伴奏,掌握歌曲好的幼兒到板前做歌表演。
六、總結
活動延伸:
我們把這首歌曲回家唱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01-21
大班的教案04-12
(精選)大班教案10-13
大班教案[精選]10-25
大班教案(精選)09-30
大班教案(精選)09-30
(經(jīng)典)大班教案10-03
【精選】大班教案08-21
大班教案【精選】08-05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