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美術教案合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畫框的有關知識。
2.學習用不同的材料設計、制作自己喜歡的小畫框,并應用于裝飾作品。
3.樹立設計運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創(chuàng)作樂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寫思路。
隨著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已紛紛進入平常百姓家。r-幅繪畫作品配上一個合適的畫框,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好地體現(xiàn)出美術作品的美感和裝飾效果,同時還具有保護作品的功能。
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與畫框相關的知識,學習如何利用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制作具有獨特創(chuàng)意的小畫框,并樹立學以致用的理念,用它裝飾作品,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間。教材第16頁展示了多張在現(xiàn)實生活中配有精美畫框的'繪畫作品圖片,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回憶,進一步感受畫框對繪畫及其他平面作品的裝飾美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
教材第17頁展示了畫框的基本創(chuàng)作步驟,給予學生必要的學習和示范,同時還提供了一組改變畫框的內(nèi)外形狀,使畫框更具個性化的示范圖,便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要結合局部示范和相關步驟,為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作品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引。4幅不同風格的同齡人畫框作品,又為學生的設計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參考,拓展了制作裝飾的好方法,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作自信心。
2.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小畫框的設計、制作方法。
難點:巧妙構思外框與內(nèi)框的形狀變化。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雙面膠(或膠水)、彩色卡紙(或質地較厚的掛歷紙、彩色紙等)、畫筆、自己的繪畫作品一幅。
。ń處煟┱n件、自制小畫框范作、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1.欣賞導入。
。1)畫框在生活中的運用圖例欣賞。
(2)說說畫框有什么作用。
(3)課題揭示:《小畫框》。
2. 自主探究。
(1)仔細觀察畫框,分析畫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相關制作步驟圖,師生共同研究小畫框設計、制作的基本方法。
(3)分析概括并掌握設計個性化小畫框的一些創(chuàng)作手法。
(4)賞析同齡人作品,學習作品的優(yōu)秀之處。
3.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作業(yè)要求: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畫框,并用它裝飾作品。
。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相互評價、交流。
5.課后拓展。
(1)欣賞不同材質制作的小畫框。
(2)用設計的畫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裝飾周邊環(huán)境,美化生活。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材料在宣紙上的點、染、勾勒的方法。
2、會根據(jù)隨意形成的圖形,想象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彩墨畫。
3、培養(yǎng)孩子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水彩筆、水彩墨水、生宣紙,噴壺。
重點:了解材料在宣紙上的點、染、勾勒的方法。
難點:會根據(jù)隨意形成的圖形,想象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彩墨畫。
活動過程:
一、通過欣賞觀看自然界中各種花蕾綻放的視頻,讓幼兒感受花蕾、花瓣的美麗形態(tài)。
——引導幼兒觀察花兒綻放時花瓣不同角度的形態(tài),有長,有短,有扃,有圓的。
——花蕾與花朵間組合的聚散美,有幾朵靠在一起的,有的分開單獨的……等。
——感受花朵之間互相襯托的色彩美。
——了解花卉的生長結構及造型特點。(花由花芯、花瓣、花柄組成,花柄上長著大小長短不一的葉子,在風的吹動下各顯美態(tài)。)
二、感愛彩墨點在紙上噴水后的變化
——利用ppt展示彩墨點紙噴水變化,并讓幼兒觀察到形狀的各異、奇特、色水相隔的特殊效果。
——簡單示范作畫效果。
——體驗水彩筆在宣紙上畫出的效果,在紙上停留的時間長短與線條的`粗細關系。
三、創(chuàng)作體驗
——操作步驟:點墨——噴水——想象——意象造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重鼓勵幼兒的大膽嘗試,大膽用色。
——孩子根據(jù)偶然形成 的形態(tài),大膽想象添畫,創(chuàng)造似像非像的花兒綻放的作品。
四、評價欣賞
——選出墨與水相融效果精彩的;點、線、面運用較好的;想象大膽的作品的與幼兒一起分享交流,鼓勵幼兒大膽作畫的興趣。
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nèi)容要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于生活、游戲中!鼻锾焓蔷栈ㄕ狗诺募竟(jié),幼兒對班級中植物區(qū)的菊花都很感興趣。于是設計了本次活動,這次活動采用了用毛線在畫好的畫菊花上貼花瓣的方法進行貼畫,之后再貼上葉子。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能讓幼兒體會到不同的作畫方式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毛線、樹葉進行粘貼,能夠用彎曲毛線的方法將毛線沿著黑線粘貼在紙上。
2.認識、喜歡菊花,培養(yǎng)幼兒對菊花的喜愛之情。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貼好雙面膠的紙、毛線、樹葉、蠟筆、剪刀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嘗試用毛線進行粘貼畫。
活動難點:
能夠用彎曲毛線的方法進組粘貼。
活動過程:
一、課件導入,引導觀察
1. 天氣漸漸變冷,你怕冷嗎?有一種花也不怕冷,它是誰呀?——菊花
2.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特征:
提問:菊花長得什么樣?象什么?有什么顏色?
3. 小結:有的象彎彎的毛線、有的象瀑布、有的象媽媽的卷發(fā)、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紅有的黃有的粉,長的都不一樣,菊花的品種可真多呀。
二、教師示范,幼兒仔細觀察
1. 出示《菊花》范作一幅,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朵菊花,美不美?小朋友想不想和我一起來做一做菊花?
2. 師:這幅畫是用什么做的?幼兒仔細觀察回答
3. 師:那我們先來看看要用到哪些材料?
教師出示材料(貼好雙面膠的紙、毛線、樹葉、蠟筆、剪刀)帶領幼兒認識。
4. 師: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畫是怎么粘貼的啊?
教師示范:
、龠@張紙上老師已經(jīng)給你們畫上了菊花,并貼上了雙面膠。我們先輕輕地把其中一片花瓣上的雙面膠帶紙撕下來,把黏黏的那一層留在上面。
、谌∫桓,從花心出發(fā),站在畫好的黑線上
提醒:貼的時候要完全蓋住黑線,不停地轉彎。
、凵w住全部黑線了,就用剪刀把毛線剪斷。
5.請個別幼兒嘗試
師:我們用相同的方法把剩下的花瓣都用相同的方法貼上。
6.提問:這朵花少了什么?
教師演示在花的花莖上貼上葉子。
三、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1. 師:小朋友,你們想試一試嗎?
2. 講解注意事項:
、偎弘p面膠的時候只要撕上面一層,小心點不要把紙撕破了
、诎踩眉舻恫挥玫臅r候放在盒子里面,不要把剪刀對著其他小朋友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四、點評作品
1. 教師展示幼兒的作品
2. 師:你最喜歡那一朵花?為什么?
美術教案 篇4
教材畫梅分析:
本課畫梅的學習內(nèi)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xiàn)技法。畫梅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梅花的表現(xiàn)技法,讓學生近距離地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畫梅發(fā)展具有個性的表現(xiàn)能力。
教材運用大量圖片和優(yōu)秀中國畫作品欣賞,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從認識中國傳統(tǒng)繪畫表現(xiàn)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筆墨表現(xiàn)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國畫托物言志的特點。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另外,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畫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的內(nèi)容,學習使用國畫用具,嘗試國畫的表現(xiàn)技法,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國畫中同樣表現(xiàn)人格精神的蘭、竹、菊等其他題材的欣賞與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用美術、音樂、生物、歷史、地理、文學等知識進行探究性地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體會民族藝術的偉大。
教學目標 :
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進一步了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系,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知識技能目標
1 .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2 .學習傳統(tǒng)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xiàn)技法。
3 .運用所學,嘗試表現(xiàn)其他題材,發(fā)展有個性的表現(xiàn)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學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為線索逐步展開,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 由賞梅——詠梅——畫梅展開,體會梅花頑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體會筆墨的韻味;第二課時,學生大膽嘗試水墨技法,親自感受中國傳統(tǒng)畫法的藝術魅力。
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通過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干、濕、濃、淡的變化。
涉及學科:生物、歷史、地理、音樂、文學等。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學具——課本、國畫用具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引入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里,生活因為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么樣的花呢 ?( 生答 )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宋易钕矚g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 ? 為什么 ?( 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贊頌。今天, 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 ( 情境導入——激趣 )
二、賞析、探究
( 一 ) 賞梅: ( 多媒體展示 )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chǎn),原產(chǎn)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長江以南地區(qū), 3000 年前即引種栽培,據(jù)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 2150 年的歷史。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魚身上的花紋,感受花紋與色彩的美。
2、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能運用簡單、變化的點、線或幾何圖形裝飾“魚鱗”,感受集體合作帶來的樂趣。
3、在創(chuàng)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活動準備:
1、幻燈片:漂亮的魚
2、多媒體課件:打扮魚媽媽
3、黑色記號筆、彩色卡紙剪成魚鱗形狀
4、互動墻飾:魚媽媽
5、小魚掛飾、捕魚網(wǎng)、音樂磁帶:網(wǎng)小魚、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知道的各種魚,導入活動。
師:這段時間,我們開展了魚的主題活動,收集了許多有關魚的資料,認識了各種不同的魚。誰愿意向客人老師介紹介紹你認識的魚?
2、播放幻燈片:《漂亮的魚》。
引導幼兒欣賞各種魚身上的花紋,感受花紋與色彩的美。
3、激發(fā)幼兒打扮魚媽媽的愿望,啟發(fā)幼兒大膽想像,設計好看的花紋。
師:我們班的魚媽媽很愛漂亮,她也想有一件漂亮的魚鱗衣服,請小朋友們?yōu)樗钠~鱗設計好看的花紋。
請幼兒分別說說自己的設想,每說出一種花紋圖案,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切換給其他幼兒欣賞。
4、幼兒裝飾“魚鱗”,教師巡回指導。
啟發(fā)幼兒嘗試用多種圖案進行裝飾。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多裝飾一片“魚鱗”。
5、打扮魚媽媽。
鼓勵幼兒請客人老師幫忙將裝飾好的魚鱗貼在大魚媽媽的身上。
引導欣賞打扮一新的魚媽媽。
6、游戲:網(wǎng)小魚。
規(guī)則:幼兒戴上小魚掛飾扮演小魚,隨著音樂自由地游玩,音樂停止,教師扮演捕魚人“捕魚”。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就用故事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們有的說:魚媽媽看到魚走了傷心的;有的說:水太臟了,魚都死了;有的說:水里都是塑料袋和牛奶瓶……我沒有否定孩子的回答,一直根據(jù)孩子的問題啟發(fā)幼兒,每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為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
我向幼兒展示大量不同的圖片,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孩子在觀察電視、投影等多種圖片的直觀感知下,對魚的.形態(tài)和線條能很好的把握,活動興趣一次比一次高漲。在繪畫前我的要求明確,對線描畫的技法和點、線、面講解清楚,孩子在繪畫時能很好地運用,并向我們展示不同形態(tài)的魚。雖然整節(jié)課的授課時間較長,但孩子的完成情況和熱情高漲,尤其在活動結束,孩子們都有很多的話對小魚叮嚀,有的幼兒說:小魚你要和媽媽在一起不要亂跑,不然會被大魚吃掉。有的幼兒說:小魚我下次到海底世界和你一起玩。
本次活動不僅將主題與班級布置結合,美化班級環(huán)境,讓孩子自己成為班級的主人,參與其中,而且對孩子進行人與動物的和諧教育。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介紹點、線、面中,我的講解過于羅嗦,應該出示點、線、面,介紹畫法和技法后,應讓幼兒自己提出疑惑或問題?
美術教案 篇6
一、 活動背景
中班此時期幼兒大部分已有選擇相似色的意識,但涂色缺乏方法、缺乏力度,因此造成涂色不均勻、顏色淺淡、涂出輪廊線等現(xiàn)象,畫面不鮮艷、不整潔。如長此下去,幼兒缺乏成功感,就會失去涂色彩興趣和耐心。由于近來東南亞流行“禽流感”病毒,我園以吃雞改為吃魚為主,有些幼兒害怕吃魚,怕哽魚刺,不愛吃,為了讓幼兒感受、了解燒出美食不容易,大人為孩子付出的辛勞,為孩子成長化費許多心血,懂得要不挑食、愛惜食物,干干凈凈吃完每一餐的道理。設計“美味好吃的魚”活動,用幾何圖和線條構畫出簡單的魚。通過參觀小菜場、超市、花鳥市場、公園,讓孩子多渠道地感知魚的各種特征,在家里觀察爸爸媽媽、奶奶是怎樣燒魚的?用些什么配料?積累豐富的表象,為想象、創(chuàng)造準備了知識條件。學習過程中讓孩子根據(jù)想象變化魚的外形,為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幼兒還能根據(jù)自己已有的水平來裝飾魚,在花紋、配色上大膽想象,使學習知識技能成為幼兒探索如何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顒又,力求處理好提高技能與發(fā)揮創(chuàng)造想象之間的關系、學與玩之間的關系。 二、過程實錄(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起幼兒對畫魚的興趣,能大膽地用幾何圖和線條構畫出簡單的魚。 2.繼續(xù)學用“短線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兒在選擇、調換顏色的過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3.提高手部肌肉動作的靈活性,要求幼兒將畫具和廢紙放在指定處。
(二)活動準備:
1、自然角里放置各種常見的魚供幼兒觀察
2、畫具:圖畫紙若干,每張紙上如圖畫上一個煎盤,用縫紉機在“煎盤”的四周扎一圈細密的小孔油畫棒或彩色粉筆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情境,引起幼兒作畫的興趣
1. 出示玩具小貓,告訴幼兒:今天是小貓的生日,朋友們送給它很多魚
2.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欣賞這些魚的造型(是用三角形、半圓形、圓形、梯形和線條組合而成的)。
3.繼續(xù)講述:小貓想,如果能把這些魚燒成各種各樣的味道,請朋友們一起來吃該有多好啊?尚∝埐粫䶮~,怎么辦呢?(啟發(fā)幼兒動手幫小貓“燒魚”)
4.提問:這些魚可以燒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糖醋的、蔥油的等等) 讓幼兒講講常見的魚名稱,并了解魚營養(yǎng)好,人人都需要。
(2)教師以燒魚的.形式,為幼兒作示范1.教師介紹煎盤,準備“燒魚”。
2.教師邊示范,邊作講解:先把魚放人煎盤里(在煎盤里畫上一條魚),然后在魚的周圍澆一層油(涂上—圈不規(guī)則的黃顏色)
黃色的油綠色的蔥桔黃色的姜咖啡色的醬油褐色的醬油
3.與幼兒討論可放些什么佐料.請一、二名幼兒在魚的邊上或身上添畫上—些佐料,如綠色的蔥段、紅色的辣椒、咖啡色的醬油、黃色的姜片等。組織幼兒討論作畫方法。建議可用通俗的語言“入味好吃”與“不好吃”來表示顏色涂得濃還是淡。
a.可出示二張范例(一張涂得濃,一張涂得淡)供幼兒觀察討論:哪個煎盤內(nèi)的魚味美?為什么?(顏色鮮艷的味美香味濃;顏色暗淡的魚肉香味淡。)
b.建議教師在暗淡的一張范例上示范涂色方法:先在輪廊線圈內(nèi)涂一圈,再在里面運用短線連接著來回涂,涂滿、涂濃,讓幼兒體會到魚變“入味”了。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 要求幼兒把魚畫大些(至少—個小拳頭或—個小手掌遮不住)勇敢、大膽地畫
2. 啟發(fā)幼兒選用一些與茄汁(紫色)、咖喱(淡黃)、醬油(赫色)、糖醋番茄醬(紅色)、色拉醬(白色)、蔥姜(綠色)及其它佐料相似的顏色,把魚“燒”得又香又美。評析:在掌握涂色方法的同時提醒幼兒要有力氣地涂才能涂濃。
3.對運用“短線排列法”涂色有困難的幼兒,作個別輔導。
4.提醒幼兒最后撕去煎盤周圍的紙邊。
(4)引導講評
1.幼兒將各自的“煎盤”放在鋪好“桌布”的桌上、
2.教師抱著玩具小貓,和幼兒一起以“品嘗魚味”的形式評價作品。 對大膽造型、配色鮮艷以及構圖獨特的幼兒多作鼓勵;哪盤魚最好吃?建議可讓涂得好的幼兒介紹方法。鼓勵有些幼兒對自己的畫稍作加工。讓它們也變得“味美好吃”。對觀察仔細、想象力豐富的幼兒予以充分的肯定。也可用大家提建議的方法,幫助個別幼兒豐富畫面內(nèi)容.如添上一些 x,顏色好看,味道也更好等等。(
5)唱歌曲“辦家家”給最佳“小櫥師”發(fā)獎讓幼兒講講常見的魚名稱,并了解魚營養(yǎng)好,人人都需要。
美術教案 篇7
小班繪畫教案:五顏六色的毛毛蟲
課程目標:
1,引導孩子們觀察小動物,激發(fā)孩子對繪畫的無比興趣。
2,學習用圖案結合的方法,畫出毛毛蟲,提高孩子大膽的想象力。
3,讓孩子給毛毛蟲的身體不同地方涂上顏色,增添孩子對顏色的應用能力。
課程準備:
1,事先準備好,關于毛毛蟲的范畫。
2,展示一步一步畫毛毛蟲的基本步驟。
課程過程:
1,老師開始以激動的口氣問孩子,這是什么呀?引起孩子對毛毛蟲的興趣,并達到極好的互動。
2,老師引導孩子觀察毛毛蟲,長長的'身體,圓圓的腦袋,多條腿,以及全身長滿了毛毛。
3,老師開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示范畫毛毛蟲的過程。
4,畫出一個圓頭,然后畫上五官,眼睛,鼻子,嘴巴和長長的觸角。
5,再畫上毛毛蟲的身子。依據(jù)個人的了解可以幾個圈連在一起。
6,給毛毛蟲涂上顏色,可以不同的節(jié)涂不同的顏色,以美為最終目的。
課程指導:
有些孩子對毛毛蟲的概念還不是那么明確,所以老師要給不會畫的孩子耐心的指導。尤其是告訴孩子,毛毛蟲的身體的結構,是幾個圓圈連在一起的,孩子自然就會理解了。 當孩子畫完了,老師則可以建議孩子們展開想象力,給毛毛蟲配上它生活的地方,包括小草,花等等。
課程總結:
通過畫毛毛蟲,不僅增加了孩子對繪畫的興趣,而且對顏色的認知也更明確了。孩子們
觀察和了解身邊的動物和生活也更有范圍了。而且繪畫中,老師與小朋友的交流也十分重要,能促進老師與小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9-20
【精選】美術教案10-05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9-19
美術教案(精選)09-30
美術教案07-20
美術教案【精選】11-12
[精選]美術教案11-19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8-08
美術教案[精選]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