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8篇(集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相互交流了解認識一些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特點。
2、通過調(diào)查活動了解當?shù)氐囊吧锏纳鏍顩r和保護情況。
3、增強對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知道一些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的特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意識到對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護。
教學準備:活動手冊、紅樹林、丹頂鶴、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的圖片或影視資料、當?shù)匾吧锏南嚓P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知道哪些野生的動物或植物?”
“動物園的老虎算野生動物嗎?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受人干擾少的生物才算野生生物!
二、探究過程
1、介紹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1)了解《野生動物保XX》和自然保護區(qū)的規(guī)定。
(2)交流介紹自己知道的野生生物及其棲息地。
(包括紅樹林、丹頂鶴、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紅樹林并不是紅顏色的樹林,它是一種稀有的木本植物,生長于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上,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tài)系。作為當今海岸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木本植物,紅樹林起到海岸森林脊梁的作用。紅樹林是海洋生物食物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食物鏈轉(zhuǎn)換,它可以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
(3)寫出保護野生生物的理由。
(4)小組交流。
2、調(diào)查當?shù)氐囊吧铩?/p>
討論野生生物當前的保護狀況及在野生生物的保護上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3、小結(jié)。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二維碼和3D電影都是孩子們經(jīng)常接觸到的科技產(chǎn)品,所以我抓住這一興趣點,結(jié)合《指南》提出的5--6歲兒童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并且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設計了以探索濾色片找出數(shù)字密碼的游戲(密室逃脫之神奇的眼鏡),引導幼兒在不斷探索鏡片組合的過程當中尋找走出“密室”的方法,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能用紅和藍2種濾色片進行不同的鏡片組合,找到不同二維碼中隱藏的圖畫,初步感知“濾色”的概念并感知立體圖像的奧秘。
2.在活動中能大膽猜想、主動探究,體驗“密室逃脫”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用紅和藍2種濾色片進行不同的鏡片組合,找到不同二維碼中隱藏的圖畫,初步感知立體圖像的奧秘。
活動難點:
能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濾色片顏色與二維碼識圖的關聯(lián),初步感知“濾色”的概念。
活動準備
“密室逃脫”PPT、紅藍濾色各一筐、空框眼鏡人手1副、紅色二維碼圖片3張(1.3.5)數(shù)字1、2、3各1張(桌子編號)、鑰匙1把(貼在2號桌下)、觀察記錄單人手一份、紅藍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ㄒ唬┻M入密室
1.教師:今天我們玩“密室逃脫”的游戲,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密室,開始游戲。
2.旁白:歡迎來到眼鏡密室,現(xiàn)在門已鎖,要利用神奇的眼鏡和聰明的大腦才能逃離密室。你們只有30分鐘的時間(屏幕出現(xiàn)30分鐘)。
(游戲提示單)請在旁邊的框里取一副眼鏡框,并穿上合適的鏡片讓眼鏡變得完整。
3.教師和幼兒每人拿一個眼鏡框。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副眼鏡框,它并不是一副完整的眼鏡,這里有兩筐鏡片,我們看看是什么樣的?
教師分別出示兩種顏色濾色片,請幼兒觀察并說出顏色(紅色、藍色)。
教師:現(xiàn)在,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鏡片讓自己的眼鏡變得完整。(幼兒自主取濾色片插入鏡框)
4.旁白:接下來去尋找桌上的秘密吧!
。ǘ┟苁医庵i
1.單色濾色片解謎
。1)(游戲提示單):請用手中的眼鏡找出1號、2號、3號桌上的秘密,時間3分鐘。
。2)講解觀察記錄單記錄方法。(幼兒進行操作、屏幕上出現(xiàn)3分鐘倒計時)。
。3)教師: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顏色的鏡片看見的?(幼兒自由回答)
。4)教師:接下來看看我們找到的秘密是否正確。
--------出示第一張紅底二維碼,驗證幼兒所看到的結(jié)果(出現(xiàn)數(shù)字1、紅色鏡片)。
--------出示第二張紅底二維碼,驗證幼兒所看到的結(jié)果(出現(xiàn)數(shù)字3、紅色鏡片)。
--------出示第三張紅底二維碼,驗證幼兒所看到的結(jié)果(出現(xiàn)數(shù)字5、紅色鏡片)。
。5)小結(jié):紅色的二維碼圖用紅色的鏡片就能看清楚里面綠色的'圖形,紅色的二維碼不見了;這種現(xiàn)象就是濾色,有色鏡片會過濾掉與它相同顏色的圖案。
旁白: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厲害,嘿嘿,游戲才剛剛開始呢?這里有一把密碼鎖,解開三張圖就能找到接下來的線索。
2.神秘的密碼鎖
(1)(游戲提示單):請根據(jù)要求猜出三個數(shù)字密碼解鎖。
①猜測三位數(shù)字(屏幕上出現(xiàn)3張圖片,分別對應3個數(shù)字)
A.五邊形(數(shù)字5)
B.雙色點陣圖(數(shù)字4)
C.前兩位數(shù)字相加的總數(shù)(數(shù)字9)
。2)按照幼兒的各種解鎖思路,教師操作課件,直至解開密碼鎖。
。3)旁白:“恭喜你們打開了鎖。打開了這把鎖,你們就會得到接下來的出門線索。
3.雙色立體圖片解謎
。1)(游戲提示單)請用眼鏡找出三張卡片中隱藏的線索,根據(jù)線索找到鑰匙。
(2)屏幕上彈出3張疊放的二維碼圖片,觀察3張雙色立體圖片尋求解謎途徑。
A.出示第一張立體圖片(內(nèi)容:立體圖像---“長方形”)我們來看一下,看到了什么?你是用什么顏色的鏡片看到的?針對沒有看到的孩子提問,你又是用什么顏色的鏡片看得?那么調(diào)整再試一試。
(3)小結(jié):原來同時使用藍色和紅色的鏡片就能看出立體圖像。那我們的密室里哪里有長方形?
B.第一個線索已經(jīng)得到,接下來我們尋找第二個線索,出示第二張立體圖片,(內(nèi)容:立體圖像“2”)看到了什么?密室里面哪里有2?我們回想一下線索1是長方形,長方形的又有2的是哪一個?
C.接下來我們看第三個線索,出示第三張立體圖片(內(nèi)容:立體圖像---“下”),看到了什么?好,我們再想一下線索1、線索2,、長方形的2號桌下。
。2)根據(jù)剛才找出的3個線索引導幼兒找出鑰匙。
師:現(xiàn)在我們?nèi)フ乙徽诣匙。
。ㄈ┨映雒苁
1.旁白:恭喜你們、闖關成功。
2.我們終于逃出來了,我們在密室里發(fā)現(xiàn)了用紅藍兩種顏色的鏡片組合同時看,可以看出立體圖形,我們平時看3D電影的時候也會用到眼鏡,那我們今天的這副眼鏡能不能看到3D電影呢?我們先放下眼鏡看,能看清楚嗎?是立體的嗎?拿起你的眼鏡再看看。
3.觀看3D動畫1分鐘,離開密室。
4.結(jié)束語:3D電影好看嗎?現(xiàn)在我們的密室游戲已經(jīng)結(jié)束了,老師會把眼鏡放到班級區(qū)域,你們可以用它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現(xiàn)在請孩子們有序離開密室。
活動總結(jié)
一、目標達成情況:
從本次活動當中,孩子對密室逃脫的這一游戲活動非常感興趣,并能在活動中大膽猜想,主動探索尋找解密的線索,為目標1的達成鋪墊了經(jīng)驗,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感知立體圖形時只能用凹進去凸出來的語言進行表述,于是在環(huán)節(jié)中我直接為幼兒梳理概念“立體圖形”提升幼兒經(jīng)驗,達成了我此次的活動目標。
二、優(yōu)點與不足:
優(yōu)點:1.本次活動用孩子們熟悉的科技產(chǎn)品為 這次活動增加了神秘感。
2.整個活動中教師只是提供線索的參與者,對于個別有需要的孩子老師適時提供幫助與引導。
3.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導,放手讓孩子去探索發(fā)現(xiàn)。
不足:活動結(jié)尾時缺少總結(jié),雖然每一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小結(jié),但是最后還是應該總結(jié)一下。
三、再教設計:
1.在結(jié)尾教師進行總結(jié),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后面加入關于“濾色”的科學視頻。
2.區(qū)域材料投放眼鏡、二維碼。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發(fā)現(xiàn)絲巾的特征。
2.能愉快的參加活動,體驗絲巾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絲巾、箱子一只(魔術箱)。
活動重點、難點:
了解絲巾的特征。
審美元素:
各種各樣的絲巾,不僅有不同的形狀還有多種多樣的花紋,給人美的享受。戴上一條漂亮的絲巾,給人舒適、溫柔的感覺,更會讓人體驗到戴上絲巾后的美感。
活動過程:
1.魔術導入活動。(手指箱子)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老師告訴你們,這個箱子和一般的箱子不一樣,這是個魔術箱,它會變魔術。今天這個魔術箱給小朋友變出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箱子里有東西嗎?老師蓋上蓋子,我們一起來說"變變變"看老師變出了什么?絲巾漂亮嗎?是什么顏色的?這么漂亮的'絲巾有什么用呢?漂亮的絲巾戴在脖子上,怎么樣?你想不想戴漂亮的絲巾,沒有了怎么辦?我們一起說"絲巾絲巾快出來。"
2.了解絲巾的各種特征:
。1)絲巾的顏色:
師:你們手里的絲巾是什么顏色的?請拿紅色絲巾的小朋友到前面來,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紅色絲巾有幾條?(繼續(xù)引導幼兒給其他顏色的絲巾分類)
師總結(jié):絲巾有這么多漂亮的顏色,我們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它多種的顏色。(引導幼兒說出五顏六色)
(2)絲巾的柔軟、光滑
師:小朋友用手摸摸你手上的絲巾,摸在手上有什么感覺?
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jié):絲巾摸在手上軟軟的,滑滑的。
。3)絲巾的透明與不透明:
游戲"躲貓貓"
師:你們想不想用絲巾玩"躲貓貓"的游戲,我們一起說"躲貓貓,躲貓貓,快快躲好,誰也找不到。"(教師和幼兒一起躲到自己的絲巾下)都躲好了嗎?怎么有的小朋友我可以看見,有的看不見。
師總結(jié):看得見的是透明的,看不見的是不透明的。
絲巾的大、。
。4)師:想不想再玩"躲貓貓"的游戲?老師要和一個小朋友躲在一起,誰愿意和老師躲在一起的?為什么這條絲巾遮得住老師,就遮不住小朋友,遮得住小朋友就遮不住老師?原來是絲巾太小的緣故,誰的絲巾大?
3.結(jié)束活動:
師:這些絲巾真漂亮,我們一起來戴一戴。(幼兒相互幫助扎絲巾)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在看看說說中感受體驗,自主建構(gòu)社會經(jīng)驗。運用一步步引導性的提問,讓幼兒在討論中調(diào)動已有的經(jīng)驗,共享同伴的經(jīng)驗,通過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構(gòu)這些經(jīng)驗、策略,產(chǎn)生情感共鳴。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種從瓶中取水的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多維思考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瓶子、水、烏鴉、盤子每組一份。
輔助材料:筷子、海綿、針筒、吸管、瓶子、筆蓋、筆帽、彈珠、毛巾、信封、烏鴉小卡片。
重難點目標:
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種從瓶中取水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發(fā)探索愛好。
1、出示一只烏鴉。師:小朋友們看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苏l?(幼兒回答:烏鴉)今天烏鴉碰到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它嗎?
2、情景講述: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大地到處是干旱。地里的莊稼都枯死了。一只小烏鴉口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可是瓶口太小,小烏鴉的嘴怎么也伸不進去。小烏鴉喝不到水,心里真是著急呀!你們誰愿意來幫幫它?
3、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讓小烏鴉喝到瓶子里的水?(幼兒討論)
二、幼兒操作,解決問題。
1、提出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幫助烏鴉。不過老師有要求,你們仔細聽了。
第一個要求:瓶子不能動。
第二個要求:每一種材料都要去試一試。請小朋友都動動小腦筋,看你們能用多少辦法讓烏鴉喝到水。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引導幼兒大膽探索(鼓勵幼兒大膽借助各種輔助材料,自由探索讓烏鴉喝水的`辦法。)
三、幼兒討論,經(jīng)驗分享。
1、幼兒介紹并演示剛才是用那幾種辦法幫烏鴉喝水的,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師:剛才你們用了些什么辦法來幫助烏鴉喝到水的?
2、教師總結(jié)
(1)、吸的辦法:海綿、針筒、吸管
(2)、填充的辦法:彈珠
(3)、吊的辦法:筆蓋
。4)舀的辦法:筆帽
四:結(jié)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們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小烏鴉很感謝你們,有一份禮物請劉老師送給你們,來領吧。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現(xiàn)象。
2、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初步嘗試用繪畫記錄的方式。
活動準備: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備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記錄單、記錄筆、黃色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
1、杯子里有什么?
2、如果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會怎樣?
二、猜想記錄
1、簡單介紹記錄表
2、幼兒記錄并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進行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老師觀察實驗情況,提醒幼兒進行記錄。
四、交流、討論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辦法讓油和水混在一起?
幼兒講述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讓幼兒或教師進行演示。
五、提出新問題
有什么東西可以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我們下次再來研究。
活動三:讓油和水混在一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把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方法。
2、體驗實驗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油水混合物數(shù)瓶
2、洗潔精、肥皂粉、鹽、筷子若干
3、記錄表、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生共同回憶“油和水”的實驗情況。
上次我們做了一個油和水的實驗,知道油是浮在水上面,那有什么辦法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2、提出問題
老師這里有三樣東西,請你們猜猜看,哪樣加到油和水里會讓它們混在一起?
二、猜想、記錄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幼兒進行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
。1)每種材料都要試到。
。2)試一樣記一樣。
。3)可以用筷子等材料進行攪拌。
2、幼兒實驗,老師觀察指導
四、交流、討論
1、你剛才試了幾種材料?
2、那幾種材料加到油和水里會混在一起?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帶蓋的瓶子或盒子。
2、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能運用已有經(jīng)驗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并用語言講述打開的方法。
三、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帶蓋瓶子和盒子,內(nèi)裝各種“小禮物”(數(shù)量略多于幼兒人數(shù))。
2、易拉罐的旺仔牛奶、汽水和開瓶器
3、自制的套裝禮盒一組。(大禮物盒—小禮物盒)
四、教學過程與指導:
(一)送禮物
1、打開大禮物箱
引導語:“小朋友,今天早上郵遞員叔叔給許老師送來了一個大禮盒。”(出示大禮物箱)
引導語:“哇。這個禮盒大不大呀?猜猜看里面會是什么禮物呢?”(幼兒自由猜想并講述)
引導語:“這個盒子里肯定裝了許多的禮物,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裝了什么禮物呢?誰來想辦法打開這個禮物盒?”
幼兒演示打開的方法,師生共同小結(jié):掰開盒子旁邊的搭扣
2、打開小禮物箱
引導語:“請你告訴大家,里面到底是什么?我們一起把它拿出來,好嗎?”(和幼兒一起取出禮物) “原來又是一個禮物盒!(搖搖箱子)“聽聽里面有沒有禮物啊?”
提問1:“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打開這個禮物盒呢?誰愿意來試一試?”
提問2:“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打開蓋子的?”(拉開蝴蝶結(jié))
提問3:“禮物盒里有什么呀?”(許多的瓶子和盒子)
(二)用各種方法打開“禮物”
1、引導語:“原來禮物都放在瓶子和盒子里,我們要想辦法打開它,才能知道是什么禮物。好東西我們大家一起分享,老師把這些禮物送給每個小朋友,孩子們來,挑一個你喜歡的瓶子或盒子打開它,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2、幼兒嘗試打開各種蓋子,教師觀察引導
引導語:“你可以告訴好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打開蓋子的?”
觀察要點:幼兒的情緒狀態(tài);幼兒打開蓋子的方法;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等。
3、交流分享:
引導語:“你得到了一份什么禮物?你是用什么辦法打開蓋子的?”
教師小結(jié):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會用拉、轉(zhuǎn)、抽、按、掰等辦法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邊講邊通過手勢幫助幼兒理解)
4、幼兒交換禮物盒,體驗多種打開蓋子的'方法
引導語:“剛才,我們都打開了自己的禮物盒,現(xiàn)在請你把它蓋好,然后和旁邊的朋友換一換,試試看,你能打開他的禮物盒嗎?”
幼兒嘗試,教師觀察
觀察要點:幼兒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換禮物盒?是否樂意嘗試不同的開啟蓋子的方法?
小結(jié)語:“我們小朋友本領真大,都能打開好朋友的禮物盒,我們一起來夸夸自己——我真棒!”
。ㄈ┩卣关S富經(jīng)驗
1、引導語:“老師這里啊,還有一份禮物,你們看是什么呀?”(出示易拉罐裝的旺仔牛奶)“這個蓋子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打開呢?”
請幼兒演示方法,并幫助幼兒小結(jié):“手指鉤住蓋子上的拉環(huán),1、2、3,用力拉,打開嘍!”
引導語:“請小朋友再想想,還有什么東西是和旺仔牛奶一樣,要鉤住拉環(huán)用力拉才能打開的?”(八寶粥、可樂、雪碧等)
2、引導語:“老師這里還有一樣禮物,你們看是什么呀?”(出示汽水)
“這瓶汽水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打開呢?”(回憶生活經(jīng)驗:教師演示使用開瓶器打開瓶蓋)
小結(jié)語:“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會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回家以后大家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有趣的蓋子,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打開,然后來告訴大家,好嗎?”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jīng)常問“為什么”。在種植區(qū)和自然角里,孩子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植物不澆水,葉子就會發(fā)蔫,而澆水后,植物的葉子就會慢慢地舒展、水靈。為什么往土里澆水,植物的葉子就能吸收水分呢?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xiàn)象。教師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游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fā)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xiàn)象,由此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并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xiàn)象。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yī)用采血管)若干。
3.飲料瓶和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樹,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畫有植物靠根須吸水),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huán)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教師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盆里的水住到寬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戲,并交待規(guī)則:不用倒的辦法,干部用筐里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小結(jié):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棉花、紙、植物等。)
二.教師設疑,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將新鮮的大白菜葉放入紅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葉漸漸由下向上變紅。
2.“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紅了的“小細管”。
4.討論:毛巾、海綿、紗布、棉布里有“小細管”嗎?
小結(jié):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紙樹變成彩色的樹?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自己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看一看。
請幼兒隨意觀察環(huán)境中的圖片,以及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上的,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毛細現(xiàn)象。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蘿卜吸紅墨水的小實驗,一起觀察蘿卜上的“小細管”。
注意事項:
1.材料投放時要有層次性,最先投放毛巾、海綿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紅墨水和顏色水以及細管可先放在場地周圍的桌子上。其次是大白菜,最后是紙樹。
2.圖片和吸了紅墨水的蘿卜、花菜、生菜、萵筍、大白菜要提前準備好,放在活動區(qū)(或由配班教師在幼兒做紙樹變彩樹實驗時投放),并注意在活動前和活動中不讓幼兒看到。
3.幼兒實驗用的大白菜葉,要在活動中從新鮮的大白菜上取下,取下后立即放入紅色的墨水里。約兩分鐘,就可以看到大白菜變紅。蘿卜要選擇白色的,實驗效果明顯。
4.要注意選擇特別細的采血管。
5.盛顏色水的杯子可用小號燒杯,若用普通杯子,則應準備些毛巾,以便擦拭,防止弄臟孩子的衣服。
附:
知識背景:
毛細管:指內(nèi)徑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體的細微縫隙也認為是毛細管,如紗布、毛巾、吸水紙纖維間的縫隙。
毛細現(xiàn)象:酒精燈里的酒精由棉紗燈帶吸上來供點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塊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xiàn)象。而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再通過許多極細的管道向上輸送水分到葉和花朵中,這也是毛細現(xiàn)象,土壤深處的水分則靠土壤的毛細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濕潤的。
把直徑很細的管子插到液體里,當液體的內(nèi)聚力大于附著力時,管內(nèi)液面下降,表面凸起;當液體的內(nèi)聚力小于附著力時,管內(nèi)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科學教案 篇8
一 教學目標
。ㄒ唬┱J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二)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義。
。ㄈ├斫馕闹欣C法及其作用
二 教時安排
2課時
三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情境導入
運用多媒體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畫“曉陽輻射新學光”和“超弦生萬象”。
2.課前熱身
。1)介紹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 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 等。20xx上?茖W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 學 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向月》、蘇 軾 的《水 調(diào) 歌 頭》, 到 邁 克 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fā)現(xiàn)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xiàn)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 的闡述。
。2)借助課文注釋理解部分詞語
潛意識 嬋娟 共鳴 依賴 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jié)合,他認為兩者的融合必將促進、加速文化的進展,而且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茖W家站在科學的立場看藝術,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藝術與科學”結(jié)合的構(gòu)想。他告訴人們,無論是正在從事科學或藝術事業(yè)的人,都要具備創(chuàng)造精神和提高創(chuàng)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這樣我們科學和藝術才會有大的發(fā)展。
。2)四邊互動
互動1
逐字逐句地讀懂課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話,通過理解,在頭腦里形成具體的事物。
互動2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明確: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jù)、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動3
為什么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確: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沒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
互動4
再次速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jié)構(gòu)。
明確: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4.達標反饋
(1) 簡要說說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zhì)是一致的?
(2) 細讀下面的句子,并結(jié)合實例談談你的理解。
、 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② 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
5.延伸拓展
1. 鏈接生活
仔細觀察生活,從中找出科學與藝術相結(jié)合的事例。(例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雜技、魔術、戲法里有許許多多物理、化學、心理學的學問。)
2.實踐探索
查找各種資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學與藝術相結(jié)合的神話故事,準備在班上交流。
6.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科學與藝術
共同目標: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7.資料下載
自1987年以來,中科院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每年的國際會議都邀請畫家按照會議的主題作畫。作者中有李可染、吳作人、黃胄、華君武、常莎娜等藝術大師,也有魯曉波這樣的后起之秀。這些作品既給予科學家藝術欣賞,又觸發(fā)他們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國內(nèi)外科學界的廣泛贊揚。
我想,現(xiàn)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學和藝術是不能分割的。他們的關系是與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關聯(lián)的。偉大 藝術的美學鑒賞和偉大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隨后的感受升華和情感又是分不開的。沒有情感 的因素,我們的智慧能夠開創(chuàng)新的道路碼?他們很可能是確實不可分的。如果是這樣,藝術和科學事實上是一個 硬幣的兩面。他們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
-- 李政道
第二課時
1.情境導入
講講我國古代的'人們面對冰清玉潔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編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jié)合實例。
2.課前熱身
(1)請一個同學說出::《科學與藝術》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3.合作探究
四邊互動
互動1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自選文中一部分,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問題1:找出點明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談談如何來理解它們。
問題2:說說什么是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和“普遍性”?如何來理解它們。
問題3:找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它們的關系。
問題4:“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lián)的”表現(xiàn)
互動2
班級交流
明確1:強調(diào)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句子: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jīng)存在地情感。
理解:就是說,只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也才能喚起深藏在內(nèi)心的情感。
強調(diào)藝術“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反響”是指藝術接受者 欣賞者的共鳴 反映。
明確2: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的句子:盡管自然現(xiàn)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xiàn)象的抽象和總結(jié)實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這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是一樣的。
理解:這句話強調(diào)了人對于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
科學的普遍性: 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理解:這就是說原理 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fā)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變的。
明確3: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科學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個人類。
理解: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科學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圍要大于藝術家所追求的。
明確4: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lián)的”表現(xiàn):藝術和科學都需要智慧,而要發(fā)揮發(fā)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2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2-09
科學教案(精選)10-2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2-02
科學教案【精選】12-06
科學教案[精選]12-0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