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6篇(合集)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一、和諧對話
1、同學們,這學期咱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誰?
。ü烙嬘袑W生會猜新同學,新老師,教師都加以肯定,但不確定)
2、讓我們先來聽一則新聞,你就知道了!
。1)紹興市綠化面積達45%。
(2)我校老師參加繼續(xù)教育培訓達100%。
。3)我鎮(zhèn)20xx年的工業(yè)產(chǎn)值比20xx年增加340。8%。
現(xiàn)在你知道新朋友是誰了吧?誰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想不想和百分數(shù)交朋友?
3、關于這位新朋友,你已經(jīng)了解多少?你還想了解什么?(教師隨機挑選板書)
二、自主探索
。ㄒ唬┦裁词前俜謹(shù)?
1、提供素材:
年級“達標”人數(shù)總人數(shù)
五年級180200
六年級93100
師:比一比,哪個年級體育“達標”情況比較好?為什么要這樣比?
根據(jù)討論補充表格:180/200=90/10093/100
2、引導探索:
(1)這兩個分數(shù)有什么相同點?(百分之幾的數(shù))
(2)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義?共同又表示什么意義?表格上方怎么填?
。3)如果把“達標人數(shù)”看作“一個數(shù)”,“總人數(shù)”看作“另一個數(shù)”,怎么補充?
。4)小結: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ǘ┌俜謹(shù)特殊在哪兒?
1、提供素材:
A、雞的只數(shù)是鴨的75/100。B、繩長是鐵絲長的51/100。C、一堆煤重87/100噸。
2、共同探索:
。1)這三個分數(shù)哪個是百分數(shù),哪個不是?為什么?
。2)結合上面的`例子,誰能說說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有什么異同?
分數(shù):既可表示一個數(shù)(可帶單位),也可表示兩個數(shù)量間的比較關系。
百分數(shù):只能表示兩個數(shù)量間的比較關系(不帶單位)。
。3)百分數(shù)相對于分數(shù)有什么優(yōu)點?
。ㄈ┌俜謹(shù)長什么樣?
1、提供素材:
15%、50%、100%、0。5%、121。7%、300%我國耕地面積約占世界的7%。我國人口約占世界的22%。這本書我已看了40%。自行車廠上半年完成計劃的60%。
2、自由讀,你最喜歡哪個百分數(shù)?為什么?(分子可以是整數(shù)、小數(shù)、大于100)
3、細細品:(1)前兩句話分別是誰與誰比?連起來讀一下,你有什么感受?
。2)我看了40%,一定是看了40頁,對嗎?為什么?
(3)從上半年的情況你可以聯(lián)想到什么?能按時完成嗎?
4、原來百分數(shù)長這個樣子!你會寫嗎?
(1)將93/100、90/100、75/100、51/100改寫成專門形式,評價書寫順序。
。2)自由寫10個%,用百分數(shù)的知識讓大家猜猜你寫了幾個。
三、愉快練習
1、新聞中3個百分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2、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百分數(shù),你能舉幾個例子嗎?老師也想舉幾個例子,好嗎?
。1)王大伯家今年水稻收成比去年增產(chǎn)二成,你能用百分數(shù)表示嗎?(二成五呢)
(2)開學了,各家商店學習用品進行打折優(yōu)惠。其中一套百科全書國商打九折,供銷打八折,用百分數(shù)怎么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你會去哪家買?為什么?如果原價分別是100元、120元,你還會這樣選擇嗎?
四、反思評價
學了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學習后有什么感受?
語文教案 篇2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學會詩中六個生字,積累詞語。
B、 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理解詩意。
C、體會李白詩歌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吟誦、品讀詩歌,培養(yǎng)語感,并體會詩人浪漫主義的詩風。 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想象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真摯的情誼,進而對李白重情重義、豪爽灑脫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友情觀 。
[ 教學重點 ]
學會詩中的生字,積累詞語,能結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
[ 教學難點 ]
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吟誦、品讀詩歌,培養(yǎng)語感,并體會詩人浪漫主義的詩風。進而對李白重情重義、豪爽灑脫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
[ 課前準備]
、偎鸭嘘P李白的材料。
、谑熳x詩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主題。
追尋著一代詩仙李白的足跡,我們感受到了他開朗高遠的個性,在一日可還的千里江陵,在手可摘星辰的危樓之上,我們體會到了他浪漫主義的詩風。李白一生游歷、廣交朋友,他有情有意,坦誠率直.你們知道他有哪些抒發(fā)與朋友間深情厚誼的詩歌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些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走進李白的詩歌世界,去感受李白與朋友之間濃濃的真情。
二、初讀三首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要求:讀準字音,正確流利。
1、 自讀古詩。
2、指名朗讀。
誰來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詩歌)。誰也喜歡這首詩,也來試著讀一讀。(師生相機糾錯)
三、借助資料、注釋,了解詩意,初建畫面。
1、明確要求,自學古詩。
借助我們查找的資料和課后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歌大概的意思。
2、小組討論。
指名說詩歌大意。
3、全班交流。
《送友人》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環(huán)繞著東城。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 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陽余暉可比難舍友情。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 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啦,子規(guī)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jīng)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沙丘城下寄杜甫》
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使我來到了這個地方?使我嘗盡了孤獨乏味的閑居生活。自從你離開之后,每天每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邊的老樹,以及蕭瑟的風吹葉動之聲。一個人獨自喝著薄酒,怎能盡情歡醉?一個人獨自聆聽齊歌,又如何能安慰寂寞的心情?我對你的思念之情正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緊緊追隨著你一同南去。
四、體會意境,追尋李白。
李白惜別友人,情牽友人,思寄友人,他把真摯的情感借助“浮云、落日、明月、古樹”等景物盡情抒發(fā),從他的這些作品中,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李白呢?
預設點:
《送友人》
生:我從《送友人》中讀到一個重情重意的李白。
師:李白將對朋友的深厚感情蘊涵在了哪些詩句當中呢?
生:1)“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鼻嗌桨姿际茄矍八姷木吧。山依著城,水戀著城,水畢竟要東流去,而青山卻依然留駐。(此處表面在寫景,卻依然景中有情。)
2)“孤蓬萬里征”一句中, “孤”字更強調了分離之后的孤獨。(這里既寫出了詩人對友人的留戀,又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滿懷豪情。)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詩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飄浮,象征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從這里看到一個被離情愁腸縈繞著的李白。)
4)“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彼途Ю铮K須一別!皳]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么內(nèi)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這里寫出了李白不堪忍受分離,但卻并不悲傷的內(nèi)心感受。)
5)詩人寫送別友人,卻在詩中進行了大量的景物描寫,你認為這些景物描寫在這首詩當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能不能帶著你的體會在深情的朗讀一下?
6)小結:李白的詩歌善于運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我們再從他其余的兩首詩中來品味一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題目“聞”“遙”的意思是什么?從題目中體會到了什么?(結合背景資料進行理解。讓我們讀到了一個情牽友人的李白。)
2)你從哪里感受到了王昌齡被貶之地的荒涼偏遠?
“聞道龍標過五溪”僅僅是說王昌齡左遷龍標要經(jīng)過五條溪嗎?體會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盡是悲痛之意。)
3)此時的李白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自古以來,以明月寄托愁思的詩歌很多,而在李白的詩中更是隨處可見。李白愛月,此處李白“寄愁心與明月”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李白對朋友情感的真摯躍然眼前。)
4)請讓大家?guī)е愕捏w會再來朗讀一下這首詩吧!
5)小結:“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但“詩仙”李白與“詩圣”杜甫的友誼,卻演繹了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他們是唐代兩個最偉大的詩人,也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兩個偉大的文學家,洛陽相會使他們產(chǎn)生了親如兄弟般的友誼,二人互相寄贈的詩篇,至今仍廣為流傳。
《沙丘城下寄杜甫》
1)結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體會李白與杜甫之間的友誼。
2)從詩歌中哪些地方你能讀到李白對杜甫深切的'思念之情呢?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詩人的自問有幾分難言的惱恨和自責,而友人離去后“我”不“高臥”又能如何呢?這正把詩人那種友愛的歡快生活消失之后的復雜和苦悶的心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3)“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眼前的沙丘城對于詩人來說,象是別無所見,別無所聞,只有城邊的老樹,在秋風中日夜發(fā)出瑟瑟之聲。而對于“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來說,“魯酒、齊歌“都不能讓他消愁,無法讓他忘憂。
(寫出了一個因思念友人而愁思難解的李白。)
4)“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我的思君之情猶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緊隨著你悠悠南行。讓我們想到了如同在送別孟浩然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卑愕囊饩常亚槿缢d延不絕。
5)李白和杜甫被稱為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他們之間的友誼是讓人十分感動的。杜甫在很多詩里面都表達了對李白詩才的欽佩與尊重。出示《春日憶李白》
6)拓展:你們還搜集到了李白哪些寄托與友人之間情感的詩歌?
五、從李白這幾首寄友人的詩中,這讓你領略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仙李白?
六、小結。
李白一生游歷,好入名山,廣交朋友。雖胸懷抱負,卻歷經(jīng)坎坷,
但仍不失大鵬之志,生活的滄桑只是更豐富了他的人生感悟,豐富了他詩歌的內(nèi)容。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追尋詩仙李白的足跡。請大家做好預習。
附:相關資料
1、李白與王昌齡
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說他“不護細行,貶龍標尉”,可見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龍標即今湖南省芷江縣。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展示了兩位朋友患難中的真情和世俗中的高潔。
2、李白與杜甫的友誼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歷史上兩位最偉大的詩人,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時期。坎坷的生涯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陽。那年三月,李白離開朝廷,四月途經(jīng)洛陽,兩位詩人相見。爾后同往開封、商丘游歷,次年他們又同游山東,賦詩作歌、親同手足。 李、杜互相寫的贈寄詩充滿了真誠的情誼。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中說:“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彼寫下了《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等詩,盼望著“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薄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倍鸥r常掛念著李白的衣食住行,擔心他被貶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薄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這些詩句對李白遭誣受害表示了極大的同情。
3、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 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 重與細論文。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課文講述了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可將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寫小松鼠聽說花生很好吃很高興,想著秋天就可以吃到花生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寫小松鼠每天都去看花生。
第三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寫小松鼠沒能看見花生,他很疑惑。
一般敘事文章都會將“過程”作為重點,但本課文卻將過程略寫而詳細敘述了“找”前和“找”后的情況,這樣更容易引起讀者對這件事的思考。
“誰把花生摘走了呢?”這也是小松鼠留給讀者的問題。這個結尾告訴孩子們遇到問題我們要動腦筋,多看多想多問,才會解決問題,并也會使自己越來越聰明。
教學理念
1、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閱讀實踐代替了教師的分析。
2、通過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開發(fā)智力。激發(fā)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3、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在語文教學中使學生能自主的學習。
小松鼠找花生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征,產(chǎn)生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詞句的理解體會小松鼠心情的變化。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掛圖、松鼠及鼴鼠的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轮i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同學們猜出是什么了嗎?
學生:花生
師:同學們,動物樂園里可愛的小松鼠聽說花生很好吃可是它不知到哪里去找花生,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初讀課文。
。保畬W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玻處煼蹲x課文。
。常畬W生再讀課文。想:小松鼠為什么要找花生?它找到了嗎?并標然段。
。ㄈ├首x感悟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小松鼠去哪找花生呢?
你是從哪兒讀懂的?你能讀一讀嗎?
師:你們能把看到的美景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嗎?
2.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ǔ鍪拘∷墒蠛妄B鼠的對話的插圖)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先自由練讀,再指名讀)
體會小松鼠對花生這種果實的喜愛和盼望。
。常x課文第三自然段。
。ǎ保┲攸c強調“每天”一詞。
(2)“結”是多音字,你們知道它另外一個讀音嗎?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字?齊讀本段。
4.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師:小松鼠每天都去地里看花生結了沒有,它找到花生了嗎?
帶著問題,自由讀第四、五自然段。
師: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嗎?你能讀聽嗎?假如你是小松鼠,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ǔ鍪静鍒D2)
師:花生真的被別人摘走了嗎?你們能幫小松鼠找到花生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再齊讀課文。
。ㄋ模┱n本劇表演(學生戴頭飾)
。ㄎ澹┩卣寡由
誰還知到在我們吃的事物中還有那些是長在泥土里的?
。和ㄟ^學習這課文你有那些收獲?
(七)作業(yè):續(xù)編故事《花生找到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小松鼠為了感謝你們幫他找到了花生,它悄悄地在你們的課桌里放了幾顆可愛的花生,快快把它們找出來,自已先讀讀花生的名字叫什么,再讀給你的同伴聽。
老師這里也有幾顆可愛的花生,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出示詞語卡片和字卡)
。ǘ⿲W寫生字
。保鍪旧挚ㄕJ讀:“開火車”讀、齊讀。
2.小組互相交流識記方法。
3.匯報。
。矗厼g覽課文,邊圈出課后要求認的生字,圈好之后給同桌同學聽。
。担畮熃柚嗝襟w課件鞏固生字。
。叮笇鴮懀骸俺浴弊钟野氩坎皇菤猓弧懊俊钡墓P順;“已”字的最后一筆要出頭,但不封口。
7.認識多音字,并從學過的課文里找出幾個這樣的字。
。ㄈ┰~語超市(課后習題“自選詞語”)
(四)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抓住要點,理解文章對人生作的比喻,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2、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說的理。
3、培養(yǎng)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章通過一系列的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的寫法。
2、難點:
結合文中一些關鍵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樹。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人生》。
二、課前熱身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鮭魚(guī) 停滯(zhì) 饋贈(kuì)
2、結合文章解釋下列詞語。
瞻望:往遠處看或往將來看。
賞心悅目: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臆測:主觀的推測。
攫。郝訆Z。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幾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認為哪個比喻最形象,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工場。高塔這個比喻最形象。
(明確:人生猶如攀登,人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成長奮斗的進程,每前進一步,就如上了一個臺階。起初輕松快樂,越往上,難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類的命運有著這樣的相似,但具體來說,生命的表現(xiàn)形式卻千變?nèi)f化。挖掘地洞、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中勞作則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活動景像。)
四、結合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1、“這樣,大多數(shù)被稱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過去了,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暴ぉぁ按蠖鄶(shù)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過去的?為什么“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過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通常是一個人一年登上一級,他的旅伴祝愿他快樂──每一次人們都希望他能長久的.攀登下去,這希望也就顯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確:人一出生就開始攀登人生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體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越往上登,困難越大,要靠體力、智力,到一定時期還會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經(jīng)歷的事越來越多,所以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不再值得留戀。
所以攀登高塔時,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過。大多數(shù)人每增長一歲,就會受到人們的一次祝賀,年歲越大,人們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強,但繼續(xù)“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難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級,他便死亡了。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就這樣度過──樂天知命,平平庸庸,雖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質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說他們的精神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3、還在少數(shù)的人,他們的一生則是在探索、挑戰(zhàn)和開拓中度過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下面三種人。
、 師生共同分析第一種人。
“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fā)掘的勞動和探索”從這句話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類人?“礦物”指什么?
實際生活中的這種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寫這種人的工作狀態(tài)的句子,說說作者贊頌了這類人的什么精神?
、 學生自讀7~9段,討論分析第二種人、第三種人。
抓住關鍵句子,說說“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與“在工場的勞動者”分別是哪兩類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明確:挖掘坑道的人──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學家、思想家──甘于寂寞,勇于探索。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軍事家、政治家──勇于挑戰(zhàn),熱愛生活。
在工場勞動的人──藝術工作者、發(fā)明家──珍惜時間,勤于勞作。)
五、寫作訓練
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其實還可用更多的畫面,更多的人的形象來概括豐富的人生。
你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與想像續(xù)寫第四種人的生活景像嗎?
(學生習作摘錄略)
六、小結
不論是哪一種人,哪一種生活場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奮斗、進取。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是的,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進取的便永遠停頓在同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奮斗
生 征服廣闊領域 進取
在工場勞動
語文教案 篇5
一、素質教育目標
1.學習從多角度說明事物特征的寫法。
2.學習本文生動性說明的說明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學習從多角度說明事物特征的寫法。
難點:平實性說明與生動性說明的區(qū)別。
解決辦法:
1.復習文藝性說明文的有關文體知識。
2.把生動性說明改成平實性說明。
3.討論分析共同歸納。
4.質疑問難。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說話訓練。介紹一種自己熟悉的小動物。
2.信息交流。觀察蜘蛛、閱讀文章或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料進行交流。
3.擬題訓練。結合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完成《倍受青睞的蛛絲》和《會飛的花》的閱讀訓練。
五、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聽說訓練。介紹自己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同學們,今天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wěn)坐中軍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銈冎肋@種小動物是什么嗎?”(蜘蛛) “你觀察過張網(wǎng)捕蟲的蜘蛛嗎?你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嗎?你知道它們?yōu)槭裁茨芙Y網(wǎng)嗎?”“蜘蛛很常見,但往往不被我們注意。本文的作者卻對它作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周建人寫的這篇說明文——《蜘蛛》。
(一)明確目標
1.了解蜘蛛這種小動物的有關知識。
2.學習掌握分類別、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3.復習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說明順序。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自愿,每人一段),了解文章的說明的內(nèi)容。
本文抓住蜘蛛結網(wǎng)捕食的生態(tài)特征來寫的。圍繞這個特征,介紹了蜘蛛各種各樣的.捕食方法;蛛絲產(chǎn)生的生理機制;蛛絲的用途及其他有絲而不結網(wǎng)的蜘蛛等內(nèi)容。文章把重點放在蜘蛛的實用價值上,具體說明了人們對它的利用過程。
2.信息交流。結合你自己對蜘蛛的觀察了解或根據(jù)閱讀的文章內(nèi)容,或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料,試模擬一只可愛的小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稱介紹一下“自己”。
引導學生回答如下:
我叫蜘蛛。我們家族約有三萬五千余種,屬于節(jié)肢動物。我們結網(wǎng)定居,常在屋檐、庭園、樹叢間。結大型車輪狀垂直的圓形網(wǎng)。清晨、傍晚或夜間居網(wǎng)的中心,白天隱伏網(wǎng)旁,以樹葉縫隙、樹枝為隱藏地點,并要用一信號絲與網(wǎng)相連。當昆蟲或它物觸網(wǎng),被網(wǎng)上粘液(粘絲)粘住,我就撲出,以螯肢攫捉,注入毒汁和消化液,并用蛛絲縛住獵物,然后像咬一片面包或餅干似的把它們吃掉,作為美餐。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感悟斑羚在危急關頭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二、體會本文詳略得當?shù)臄⑹雠c具體生動的描寫。
三、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激發(fā)學生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通過復述斑羚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在危急關頭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悲壯,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教學難點:
通過總結課文中作者的暗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人和動物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責任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在上課之初,老師想為同學們講一個故事。(點擊鼠標,flash顯示畫面,音樂響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遷徙。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螞蟻迅速地結成一個球體。為了那一線生的希望,它們沖向了火海。伴隨著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響,最外層的螞蟻被火吞噬了,燒焦了。然而,這蘊含著生命的團體仍向前滾動著,噼啪聲越來越響,螞蟻團越來越小,最后滾出火海的螞蟻只剩下了一小團……
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螞蟻的故事。
。▽W生們被老師聲情并茂的故事給打動了,課堂的氣氛顯得有些凝重。稍作停頓,教師的敘述繼續(xù))
的確,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有誰不渴望生呢?可是,這群螞蟻卻生得艱難,死得輝煌。今天,我們同樣要聆聽一個悲壯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動人的故事。(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檢查預習情況(大屏幕顯示)
1、生字(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
2、斑羚簡介
斑羚又名青羊、山羊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華南等地國家二級保護動體大如山羊,但無胡須體長110-130厘米左右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腳,長15-20厘米。生活在山地森林中,單獨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清晨和黃昏活動,極善于在懸崖峭壁上跳躍、攀登,視覺聽覺很敏銳。
3、傷心崖
傷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
4、至于作者,我們已在預習中讀過了,這里不再介紹。
三、根據(jù)我們課前預習課文的情況,大家在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復述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準備時間兩分鐘,同學們思考后交流,并推舉出一、兩名同學復述。
四、復述完故事后,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斑羚飛渡場面的悲壯。注意:在觀看過程中請大家留心彩虹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和時間,并思考它每次出現(xiàn)都有何作用。
討論并歸納:
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xiàn),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
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秘色彩;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再看大屏幕顯示的三幅畫面,它們暗示出了本文的結構:請同學們用三個字分別概括出來。
飛渡前—飛渡中—飛渡后
五、合作探究性學習,討論、交流:
對這篇課文我們有何感受,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哪些,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討論并歸納:
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集體主義精神、團結、無私奉獻精神、勇于自我犧牲精神。
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不做動物的殺戮者,要做動物的保護者。
。ㄒ陨嫌懻摲炙娜艘粋小組進行,派代表發(fā)言)
4)、在這群斑羚中,你對哪只斑羚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5)、鐮刀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后來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里了?
七、拓展遷移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講述課文主題相關類似的故事。
八、小結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深為老斑羚在危急關頭為了贏得種群生存的機會,心甘情愿地選擇死亡的獻身精神所震撼,那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情景引起了我們深刻的思考。使我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許多類似的人和事,他們默默無聞,危急關頭,勇于自我犧牲,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無窮的人格魅力,他們是時代中最可愛、可敬的人。
九、作業(yè):
1、根據(jù)搜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于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
2、談“斑羚飛渡”中的美。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10-15
語文備課教案08-07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下冊教案07-15
語文寫作教案07-12
語文閱讀教案03-08
語文《詠柳》教案11-09
語文下冊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