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教案7篇(集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xué)、恰當?shù)慕虒W(xué)方法。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在經(jīng)過一冬的沉睡之后,萬物復(fù)蘇,飼養(yǎng)角里彤彤帶來了一條大大的金魚,孩子們整體圍著它轉(zhuǎn),正值三月,當我給孩子們講著關(guān)于環(huán)保的知識時,我想利用這節(jié)美術(shù)活動讓孩子們挖掘廢舊材料的美,體驗親手創(chuàng)造美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欣賞小魚的花紋,感受自然花紋的美。
2.能大膽給魚身設(shè)計各種的花紋。
3.體驗制作的樂趣。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小魚的多樣性及特征。
5.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一次性紙杯、紙盤、廢舊彩紙 大的池塘背景活動重點 為魚身設(shè)計出各種花紋活動難點 魚身有獨特的色彩效果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次性紙杯和紙盤,激發(fā)幼兒猜想。
師:這是什么?有什么用呢?這些用過的紙杯和紙盤怎么處理呢?(幼兒自由發(fā)言)小結(jié):用過的紙盤和紙杯還可以再次利用,今天請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利用廢舊的紙杯和紙盤制作好玩、好看的小魚。
(二)出示各種魚的圖片,幼兒觀察探討說一說小魚身上有哪些花紋?
師:每條小魚的花紋都不一樣,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小結(jié):有的小魚身上穿了黃色的衣服,上面有圓形的魚鱗,有的小魚穿上了藍色的衣服,上面有一條一條的直線,每條小魚的花紋都不一樣。
(三)出示各種材料,教師示范做法
1.用一次性杯子制作小魚
(1)先把紙杯的杯口對折,然后再給它添上尾巴,用訂書機訂好。
(2)示范添畫:在小魚的身體上添上眼睛,在杯身上畫上花紋,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畫出不一樣的花紋。
2.用紙盤制作小魚
(1)用剪下的小扇形做魚尾,用膠水粘在大的扇形上。
(2)在合適的地方添畫眼睛。
(3)用廢舊彩紙給魚制作花紋。
老師示范了兩種魚的做法,請小朋友挑選你喜歡的魚來制作吧。
(四)幼兒制作提示:小朋友大膽畫不同花紋,用彩紙貼出好看的花紋。做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再次選擇不同的小魚制作。
(五)作品展示將制作好的小魚貼在池塘背景上,幼兒共同欣賞,說說自己的感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有幾個改動和大膽嘗試的地方
1.在導(dǎo)入部分原來的'教案中師直接欣賞各式的小魚,在這篇教案中我直接出示了用過的廢舊紙杯和紙盤,以幼兒不以為然的引起他們的猜想,激發(fā)興趣,同時也是將本次活動的主角閃亮登場。
2.制作示范有大膽嘗試,通常對小班的幼兒來說,老師有一個示范就足夠了,但是老師今天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嘗試,用了紙杯、紙盤兩種示范,做出這個決定是有原因的,在看到其他的老師在上這個活動中,幼兒在立體的魚上進行添畫裝飾對不是很方便,對能力強的幼兒來說相對容易,所以我覺得用改用紙盤會不會更合適,所以在我班的操作中我改用了紙盤,但是發(fā)現(xiàn)紙盤一半孩子來說又太簡單,因此我在這次的教案中決定用兩種不同的材料來制作小魚,其一,出來的作品會有比較豐富,其二讓步同能力的孩子選擇合適自己的材料,而且我還鼓勵能力較強的孩子在時間充足的前提下嘗試做兩個不同的的小魚。
3.最后的展示部分的改動是,將小魚布置在事先準備好的池塘背景中,讓大家感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受整體的畫面效果,讓幼兒充分體驗親手制作的樂趣
小班教案 篇2
設(shè)計意圖:
水果是孩子們最喜愛的一種食物,因為它豐富的品種和各種不同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孩子,最近我們班正在開展《蘋果和桔子》的主題,所以孩子們對水果的興趣更高了。我們通過孩子們自己帶的一些水果來引入主題。引導(dǎo)孩子利用自己的各種感官,通過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將自己平時的無意注意轉(zhuǎn)化為有意的注意,從而轉(zhuǎn)變成自己新的經(jīng)驗,獲得更大的提升。孩子們似乎對桔子的興趣更為濃厚一點,在孩子們的聊天中,時常能聽到孩子們激烈的討論著,“桔子是圓圓的!薄安皇,桔子是扁扁的!薄敖圩佑行《涞!焙⒆觽冇懻摰膬(nèi)容吸引了我,于是,我結(jié)合了本班的專題——泥塑,嘗試設(shè)計了這節(jié)《捏桔子》這一集體活動。這次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看看摸摸、感知特征;第二環(huán)節(jié):了解操作、大膽表現(xiàn);第三環(huán)節(jié):作品交流,體驗成功。
活動目標:在看看、摸摸的過程中,幼兒了解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彩泥大膽的表現(xiàn)。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彩泥、扭扭繩、竹簽、小盤子等。
活動重難點:幼兒了解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彩泥大膽的表現(xiàn)。
活動環(huán)節(jié):
一、看看摸摸,感知特征
1、師:今天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好吃的桔子,待會兒請我們小朋友用你們的小眼睛仔細的看一看桔子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有點扁扁的)再用小手去摸摸看,覺得摸上去什么感覺?(有點毛毛的)
2、幼兒感知特征,師巡回指導(dǎo)。
3、師:請小朋友們把桔子寶寶送回籃子里,誰來告訴我,桔子寶寶到底長的是什么樣子的?
4、師:剛剛你們也用小手摸過桔子寶寶了,你們覺得摸上去感覺怎么樣?
5、師小結(jié):原來桔子寶寶不僅看上去圓圓的.,還有點扁扁的,而且摸起來有點毛毛的。
二、了解操作,大膽表現(xiàn)
1、師:你們想不想和桔子寶寶做好朋友呢?那我們今天就動手來試試捏桔子怎么樣?
2、師提出要求:
1)捏的時候注意觀察桔子的形狀,想想看怎樣才能讓桔子變得有點扁扁的。
2)怎樣讓桔子變得有點毛毛的。
3)想想看,桔子上面還有什么?(葉子)
3、師: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可以用這些東西來試試捏桔子怎么樣?
4、幼兒觀察實物操作,師巡回指導(dǎo)。三、作品交流,體驗成功
1、作品交流。
師:看看誰的桔子寶寶捏的最漂亮?
2、師:我們寶寶的小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漂亮的桔子,下次我們再來試試捏捏其他你們喜歡吃的水果好嗎?二、活動反思:這次活動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活動剛開始時,孩子們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但是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由于老師沒能很好的引導(dǎo),也沒能及時的總結(jié)經(jīng)驗,使得孩子在操作的時候顯得有點不知所措,也沒有了剛開始時的那份“激情”。仔細回顧這個活動過程,現(xiàn)在就對此進行反思與分析:1、對幼兒的關(guān)注面太窄;顒觿傞_始時,我先讓孩子們自主的去觀察桔子的外形特征,這時候孩子們的情緒表現(xiàn)的十分高漲,舉手也很積極,這時候,老師應(yīng)該著重把桔子的特點總結(jié)起來,讓孩子更集中的注意到桔子的外形特征。而我只是把這總結(jié)語一筆帶過了,這時候孩子們已經(jīng)顯得有點無趣了,而失敗的是我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對此進行很好的調(diào)動,使得和孩子們的互動越來越冷清。在孩子們操作前,我沒有很明確的說明今天的材料,使得孩子們在操作的時候不知道該怎樣使用,我也沒能及時的引發(fā)孩子們?nèi)ナ褂眠@些材料,所以老師在投放材料的時候,應(yīng)該考慮到班中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孩子們自主的環(huán)境下讓孩子們自主的去嘗試和操作,這時候老師的引導(dǎo)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老師的引導(dǎo)能幫孩子們梳理他們零零碎碎的經(jīng)驗,在總結(jié)這些方法后,孩子們的真實經(jīng)驗才會大大的提升,再通過和同伴間的集體交流,分享經(jīng)驗,這樣才能更順利的達到此次活動的目標。三、我的啟發(fā):關(guān)注孩子在活動中的每一種表現(xiàn)及發(fā)生的問題,再針對孩子們發(fā)生的這些問題,進行及時的引導(dǎo)和講解,這樣才能使孩子們獲得更正確、更有利的經(jīng)驗。
小班教案 篇3
教學(xué)目標:
1.雙腿夾物跳及投擲能力的練習(xí),學(xué)習(xí)沙包多種玩法。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參與游戲,體驗游戲之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耐力,訓(xùn)練幼兒動作協(xié)調(diào)性、靈敏性、準確性。
4.讓幼兒在游戲中體質(zhì)得到鍛煉,能力得到培養(yǎng)。
5.促進孩子們智力和身體動作的發(fā)展。
設(shè)計準備:
一人個沙包。
教學(xué)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到活動場地,師生共同念兒歌“今天天氣真正好,小朋友們來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
2.每人到筐子里拿一個沙包。
二、基本部分:
1.沙包有許多種玩法呢,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然后自己練習(xí)一下,你是怎樣來玩沙包的,看誰想的辦法多?注意觀察孩子們的玩法,隨時給以指導(dǎo)。
2.師生共同討論沙包玩法,讓幼兒展示自己與其他幼兒不同的玩法,讓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模仿,體驗游戲的快樂。
小朋友們快告訴老師,沙包有哪些玩法呢?
現(xiàn)在請小朋友輪流來當老師,我們一起來跟著他學(xué)習(xí)一下他的玩法,看哪個小朋友學(xué)得最認真。
3.重點練習(xí)雙腿夾物跳、準確投擲
師幼一起玩沙包游戲,《龜兔賽跑》:
幼兒分兩組,一組扮小白兔雙腿夾沙包,進行跳躍前進,另一組扮烏龜背著沙包進行著地爬,兩組一起前進,途中如沙包掉落,可放好繼續(xù)前進,最先到達終點組為勝。
活動結(jié)束:
1.把沙包放回籮筐,整理場地。
2.聽音樂做放松運動。
教學(xué)反思
初次接觸沙包,內(nèi)心充滿了好奇,并且很容易就想出了各種各樣關(guān)于沙包的玩法,活動中老師沒有干涉他們的活動,給幼兒最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由于沙包玩法多樣,孩子們興趣很濃;顒又幸愿傎惖姆绞酵嫔嘲螒。游戲規(guī)則中的.競爭意識調(diào)動了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讓活動進入了。
小百科:沙包是中國大陸地區(qū)中小學(xué)體育課上用以練習(xí)投擲的一種器材,一般在用厚布織成的小袋中填入干黃沙,體積稍大于棒球。 沙包游戲,不僅是一項體育游戲,而且可以通過說、唱、畫、捏、數(shù)等認知活動來進行各種領(lǐng)域的教育活動,既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nèi)容,又可培養(yǎng)幼兒熱愛民間藝術(shù)活動的情感。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聽故事,感受情節(jié)的趣味性,說說關(guān)于穿鞋子的事情。
2、掌握正確的穿脫鞋子方法。
3、學(xué)會自我服務(wù),樂于幫助同伴。
活動準備1、幼兒操作材料。
2、故事《穿鞋子》中出現(xiàn)的角色手偶。
3、一雙鞋子、一雙襪子。
活動過程
1、提問題引出主題。
。1)你收到過新年禮物嗎?是什么樣的禮物呢?說出來聽一聽。
。2)小牛也受到了一份新年禮物,可這份禮物卻給他帶來了一些小的`煩惱?想知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嗎?
2、引導(dǎo)幼兒看故事,猜一猜情節(jié)。
。1)請幼兒看完整翻看故事《穿鞋子》,引導(dǎo)幼兒按順序觀察故事畫面。
。2)故事中的小牛在做什么?小羊為什么來到他身邊?小羊幫助他做什么?小羊和小獅子為什么也出現(xiàn)了?
。3)那只小老鼠做了一件什么事?
。4)小牛的煩惱解決了嗎?誰都給他幫助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3、幼兒欣賞故事。
。1)幼兒分段欣賞故事,老師一邊講一邊幫助幼兒解答剛才遇到的問題。
。2)幼兒看圖完整欣賞故事,識記并理解故事情節(jié)。
4、老師請幼兒配合,利用手偶和實物表演情景劇《穿鞋子》。
5、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正確穿脫鞋子的方法,并進行演示說明。
活動延伸組織"穿脫鞋子比賽"。
小班教案 篇5
【設(shè)計意圖】
針對小班幼兒平時在行為習(xí)慣上存在較強依賴性的特點,選擇了此故事作為“隱性示范”的方式和手段,將小動物跌倒后自己爬起來的情節(jié)遷移到平時生活,使幼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樂意嘗試“自己來”;顒訄猿种庇^和操作的原則,讓幼兒在直接的觀察、比較中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內(nèi)容,充分體驗“一二三,自己爬起來”的成功感和樂趣,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認同和理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節(jié),并在情緒體驗中知道: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2.有興趣地學(xué)講故事《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套故事背景圖和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和小猴貼紙。
2.自制兩本小圖書《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3.毛絨玩具三套(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和小猴各一個)。
4。教師在區(qū)域中創(chuàng)設(shè)具有明顯大小不同的幾組動物,引導(dǎo)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看一看、比一比、講一講誰大誰小、誰胖誰瘦、誰力氣大誰力氣小等。
5.Flash動畫片,投影機。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引起幼兒回憶并講述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跌倒過,跌倒了你會怎么辦?
引導(dǎo)幼兒各自表達自己的經(jīng)歷和解決方式。
2。邊播放Flash動畫邊講述故事。
師:剛才有些小動物也在這里跌倒了,我們來看看是誰?它們是怎么做的?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幼兒完整地看完動畫。
3.分段傾聽,感受故事情節(jié)。
結(jié)合故事內(nèi)容采用夸張的動作和語氣引導(dǎo)幼兒感受四只動物互相拉對方,可是最后都跌倒在地的有趣情節(jié)。
4.幼兒分小組操作演示,體驗情感。
幼兒自主選擇毛絨玩具,教師引導(dǎo)幼兒相應(yīng)演示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先后爬起來的.情境,充分感受“一二三,自己爬起來’’這句話的含義。隱性地引導(dǎo)幼兒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來,不用別人拉,并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5.個別操作,聽聽講講。
放故事磁帶請幼兒按故事情節(jié)把小動物粘貼在故事背景圖中,讓幼兒再次體驗感受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并學(xué)講“一二三,自己爬起來,,的故事。
【活動延伸】
1.提供圖書《一二三,自己爬起來》,幼兒可以自由地邊看邊講。
2.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跌倒不哭鬧,自己爬起來。
【設(shè)計評析】
在“一二三,自己爬起來”的教學(xué)過程中,有全班性的集體討論――關(guān)于小動物跌的討論,有幼兒小組的合作與交流――結(jié)伴演繹故事情節(jié),有幼兒的個別思考和操作――用圖片粘貼完整的故事。在集體教學(xué)中適當增加小組活動、個別活動的機會,將使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方式、方法和速度,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設(shè)計】
孤單的小金魚逃出魚缸,跑到哪里去了呢?小金魚竟然躲到窗簾的圖案中,唉呀!又逃走了,小金魚躲在哪里呢?躲在糖果罐、玩具堆里、花叢間……;最后躲進大魚池里!找到了,找到了,小金魚不再逃走了,因為在這里找到了好多好同伴啰。日本知名童書作家五味太郎的作品,除了傳達故事的深意,更充滿設(shè)計的巧思,能引領(lǐng)孩子觀察環(huán)境,學(xué)習(xí)辨認形狀和色彩。五味太郎用他一貫輕松、活潑的畫風(fēng),帶領(lǐng)小朋友進入童趣的故事。
“玩”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小金魚逃跑了一書中,小金魚就像小朋友玩捉迷藏一樣,利用“玩”的過程,讓小朋友練習(xí)視覺辨識能力,認識日常生活用品,同時也展現(xiàn)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本可以一玩再玩的好書,比較適合低年齡小班幼兒的特點。因此,整個活動設(shè)計包含了律動“小魚跳”和“小魚捉迷藏”的游戲。通過玩、操作,讓孩子在看看、說說、找找中引領(lǐng)孩子的觀察,學(xué)習(xí)辨認形狀,幫助孩子創(chuàng)設(shè)了多種的'閱讀途徑。
【活動目標】
1、對觀察有興趣,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說出小金魚與周圍事物的異同。
2、在看看、說說、找找中體驗和老師、同伴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繪本、波波魚手偶、音樂、呼啦圈、藏好小魚的畫。
【活動過程】
一、引題:認識波波魚(播放水泡聲)。
1、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書講故事。故事里的主角是誰呢?聽!它來啦!
2、它是誰啊?(小魚)你怎么知道是小魚?(聽到水泡聲)聽到水泡咕嚕嚕的聲音對嗎?
3、出示波波魚手偶。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這條小魚,它叫波波魚。你喜歡波波魚嗎?你喜歡它什么呢?(身體、顏色、眼睛、尾巴、嘴巴)
教師小結(jié):波波魚穿粉衣,圓圓身體小尾巴,黑黑眼珠白眼眶,張著嘴巴吐泡泡。
二、和波波魚捉迷藏。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講波波魚的故事。
1、教師講述波波魚的故事。
師:波波魚很想念大海里的朋友,很想念大海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波波魚怎么了?(幼兒回答)
師:波波魚用力把小尾巴一甩,跳出了魚缸,我們也來像波波魚扭一扭、跳一跳。
2、律動:小魚跳(播放音樂《小金魚捉迷藏》)。
(1)師:你們看,后面有許許多多的小魚缸,來!我們一人找一個,站在中間,當聽到音樂唱“跳跳”的時候,每個寶寶就要像波波魚一樣用力向外跳。注意聽音樂哦!
(2)幼兒律動。
3、找找波波魚。
(1)師:波波魚跳出了魚缸,真快樂,它說:“我要和你們做游戲,做什么游戲呢?捉迷藏!”玩過嗎?怎么玩?(幼兒回答)
小結(jié):要有人藏,有人找!怎么藏怎么找呢?(幼兒回答)
(2)幼兒找波波魚。
第一次:出示窗簾圖:告訴我,你是怎么找到波波魚的?(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jié):因為波波魚有小尾巴,黑黑眼珠白眼眶,窗簾上的圓點沒有!
第二次:出示糖果罐圖:
波波魚說你們的眼睛真亮馬上就找到了,我們再來一次。
你是怎么找到的?
教師小結(jié):因為波波魚有黑黑眼珠白眼眶,糖果沒有黑黑眼珠白眼眶。
第三次:請幼兒到藏有波波魚的圖中找,找到以后貼在自己身上。
波波魚說這次它請了很多的朋友和你們一起來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藏在游樂園里,快去找吧!
三、尾聲。
在你們的幫助下,波波魚玩的很開心,和朋友們回到了大海,瞧!它蹦蹦跳跳的回到了大海里,和它的朋友們在一起!一起跳舞、做游戲!你們還認識波波魚嗎?請你告訴我在那么多小魚當中哪一條是波波魚?為什么?你看到了什么?(黑黑眼珠白眼眶)
教師小結(jié):小魚長的都很像,只有波波魚有白眼眶。波波魚找到了朋友,真開心,再也不逃走了!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xué)習(xí)有感情地對唱歌曲,并愉快地參與游戲。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學(xué)習(xí)有禮貌地交往。
活動準備:
小猴及小熊的貼絨、布偶、頭飾若干,節(jié)奏卡等。
活動過程:
一、練習(xí)節(jié)奏
1.請小朋友聽老師拍節(jié)奏,猜猜是什么小動物來了。
2.出示貼絨小猴及節(jié)奏卡(××1×××一1)。小猴是按這個節(jié)奏跳出來的:“小猴,跳跳跳!
3.出示貼絨小熊,引導(dǎo)幼兒按節(jié)奏說“小熊,走走走”。
(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練習(xí)節(jié)奏。貼絨小猴、小熊隨著節(jié)奏在節(jié)奏卡上跳躍,能使幼兒獲得直觀印象,自覺把歌詞與節(jié)奏聯(lián)系起來,為后面學(xué)習(xí)歌曲打下基礎(chǔ)。)
二、欣賞歌曲
1.咦!小猴、小熊怎么豎起了耳朵?它們聽到什么聲音了嗎?
2.兩位教師分別扮小猴、小熊對唱,幼兒完整欣賞。
3.這首歌幾個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兒的興趣調(diào)動了起來。兩位教師的表演使幼兒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對唱。)
三、學(xué)唱歌曲
1.幼兒分句學(xué)唱一遍,重點練習(xí)“你是×××”這一句。(為使幼兒準確地掌握旋律,教師教唱時采用單手旋律伴奏。)
2.幼兒整首跟唱兩遍。教師提示幼兒最后一句要唱得輕巧、跳躍,表達高興的心情。(整首跟唱時每次都替換填入幼兒的名字,能保持幼兒的興趣,調(diào)動幼兒良好的情緒體驗。)
四、師幼游戲
1.教師扮客人敲門,幼兒扮主人,師幼對唱。
2.師幼互換角色對唱。
3.請幾名聲音較響亮的幼兒扮客人,與全班幼兒對唱。教師伴奏,并用眼神、手勢提示。(表演時,客人與主人不同的空間位置較易使幼兒分清角色,多樣的對唱方式,再加上教師眼神、手勢的提示,能使幼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五、表演布偶
1.小猴和小熊聽了這么久,也學(xué)會了,我們來看他們表演好嗎?(當幼兒感到疲勞時,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兒的.注意,并使他們在欣賞中得到休息。)
2.小熊請小猴進屋后還可以怎樣招待客人?(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即興用布偶表演。)
(教師設(shè)計提問并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即興表演,既給了幼兒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積極思維的機會,又豐富、擴展了幼兒的交往經(jīng)驗。)
六、集體表演
1.一半幼兒扮小猴,一半幼兒扮小熊邊對唱邊表演,兩個教師也各扮一種角色,與幼兒一同游戲。
[page_break]
2.視幼兒興趣,鼓勵幼兒互換角色再次表演。(為了避免幼兒在集體對唱時混淆角色,兩個教師各扮一種角色與幼兒一同游戲。教師事先按“一猴一熊”的規(guī)律投放頭飾,并以兩把椅子為一單位進行擺放,使幼兒能很快和身邊的伙伴結(jié)成對子,且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保證了游戲的順利進行。)
活動結(jié)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小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好聞的氣味05-15
小班教案:玩筷子_小班其他教案07-06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01-13
小班教案 | 小班語言:對不起05-16
小班教案 | 小班綜合:野菜05-16
小班教案 | 小班語言:花海05-16
小班藝術(shù)教案:快樂的小熊_小班藝術(shù)教案07-02
小班綜合教案:做窗簾_小班綜合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