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白楊》教案1
一、教材
《白楊》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課。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火車上爸爸為孩子們介紹了白楊這種樹具有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通過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了以爸爸為代表的在西部邊疆地區(qū)為祖國發(fā)展做出貢獻的勞動人民具有艱苦奮斗、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讓學生學會借物喻人的表現(xiàn)手法,并且對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民產(chǎn)生敬佩之心。
二、學情
了解學生是針對性教學的基礎。五年級的學生他們?nèi)蕴幵诔橄笏季S的年齡,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較強。相對于純文字的介紹,他們更容易接受更為直觀的教學方法,所以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會多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小學生自制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老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更注重新穎,吸引學生注意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白楊的特點和祖國建設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文借白楊的特點贊頌堅韌的健身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體會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默默奉獻、舍己為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掌握記敘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體會文中父親和白楊之間的關系,懂得白楊的品格美,領悟父親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詳細介紹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將采用多媒體導入法。為學生展示西部荒漠環(huán)境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西部環(huán)境特點,并向?qū)W生介紹西部風沙大,缺水干裂的氣候,觀察并了解白楊缺水但依然堅挺的特質(zhì)。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通過“文中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白楊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這兩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去通讀全文,并找出答案。這時學生可以得出“本文主要講述了在火車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故事”“白楊具有高、直、堅韌不拔的特點”(板書:白楊:堅韌不拔)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有初步的認識。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jié)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nèi)容。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爸爸在介紹白楊的時候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學生紛紛得出答案:比喻手法。找到相關的語句,將白楊比作大傘。因為文章中沒有提到具體將白楊比作大傘,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因此我會向?qū)W生展示大傘和白楊的照片做比較,觀察出大傘具有筆直的手桿和較大的傘面,外觀和白楊很像。
其次引導學生品味爸爸關于介紹白楊堅韌不拔特點的語言。請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理解白楊是生長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環(huán)境多么惡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體會白楊的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在此,我會向?qū)W生展示關于白楊在風吹日曬的環(huán)境中依然屹立的視頻,幫助學生體會白楊生長環(huán)境之差,襯托白楊不動搖、依然筆直的特點。
接著,我會引導學生理解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不僅僅是在介紹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紹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親一樣支援西部工作,在遙遠的邊疆為祖國發(fā)展建設做出貢獻的工作者。他們身上體現(xiàn)著白楊精神,在祖國發(fā)展過程中,哪里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里去艱苦工作,正是有他們的艱辛付出,我們才得以有現(xiàn)在美麗的.生活環(huán)境,國家才得以生機勃勃地蓬勃發(fā)展。(板書:爸爸:默默艱苦奮斗)
最后,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結(jié)尾帶有暗示性的語句。爸爸摟著孩子,看著窗外的白楊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提問“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導學生得出此處沉思以及微笑是因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楊旁邊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的小樹。這暗示著父親對孩子們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主要是為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這時我提問學生“孩子們聽了爸爸的話之后有什么樣的領悟,他們應該學習白楊什么樣的精神?”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楊,我想對你說》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結(jié)作業(yè)
在小結(jié)環(huán)節(jié),請學生總結(jié)本節(jié)課學習的白楊的特點,以及以爸爸為代表的西部邊疆工作者的品質(zhì)。
課下會布置這樣一個作業(yè):白楊是生長在西北惡劣環(huán)境中的植物,請學生課后觀察身邊的植物有什么樣的特點,選一種植物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它的生長環(huán)境和它的特點。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火車上爸爸為孩子們介紹了白楊這種樹具有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通過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了以爸爸為代表的在西部邊疆地區(qū)為祖國發(fā)展做出貢獻的勞動人民具有艱苦奮斗、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讓學生學會借物喻人的表現(xiàn)手法,并且對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民產(chǎn)生敬佩之心。
《白楊》教案2
一.賞形探妙
讀文章題目,明確茅盾禮贊的對象是白楊樹。
出示兩幅圖,請同學判斷下面哪一幅圖是白楊樹?并說說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朗讀課文第五段描寫白楊樹外形的文字,找出語言上的特別之處。
兩次寫到“筆直”;’“絕無”“絕不”;“像是加過人工似的”;三次提到“向上”。
重復用詞,強化白楊樹的特點。
為了突出白楊樹的這些特點,作者在文中還采用了哪些方法?
欲揚先抑,同類對比:文中第七段及最后一段
課外拓展:
老舍《濟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綠》、張抗抗《牡丹的拒絕》中的片段
環(huán)境襯托:文中第二段
總結(jié):
二.悟神尋徑
茅盾寫此文僅僅是為了贊美白楊樹嗎?
閱讀課文第七段,明確他要禮贊的是北方的農(nóng)民、保衛(wèi)家鄉(xiāng)的士兵和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所以全文用的是象征手法。
了解象征手法的相關知識(作業(yè)本),重點關注: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之間必須有某種相似的特點。
那么作者是怎么建立起白楊樹和所詠之物之間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的呢?
。1)形體特點與精神特性一一對應;
。2)在繪形同時,采用特別語言,(比如“筆直”、“向上”、“挺拔”“不折不撓”)讓人很容易產(chǎn)生相關精神品質(zhì)的聯(lián)想,完成了象征手法的建構(gòu)。
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們可以得到解讀象征手法的基本路徑:
三.聯(lián)讀活用
物象特點:地面的生存狀態(tài):個體是孤離;地下的生存狀態(tài):根系相連,團結(jié)一致
寫作背景:1940年,抗日戰(zhàn)爭初期,中華民族處于水生火熱之中
對應品性:長期的階級壓迫,使人們過著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長期的奴化統(tǒng)治,使人們的精神萎靡不振。他們似乎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掙扎,似乎彼此孤離著,但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樹在地面上的表象景觀。中華民族是有凝聚力的。當遇到壓迫,特別是當民族危亡無情地置于人們面前時,清貧的中華兒女定會團結(jié)起來,進行殊死斗爭的。
主題闡釋:艾青以詩人敏感的心靈感受和銳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體察到了時代和社會脈搏的'動向,意識到了我們偉大民族的覺醒已經(jīng)到來,那泥土下緊緊糾纏的根須,是我們之間的一線血脈!我們沒有丟掉這血脈!我們緊緊地團結(jié)在一起,為深愛的祖國而戰(zhàn)斗到底!
物象特點:一二兩句中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三四兩句中泉水沖蕩下山,掀起波瀾。
寫作背景:白居易此時任蘇州刺史期間,政務十分繁忙冗雜,“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消在兩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韻》),覺得很不自由
對應品性:一二兩句的白云清泉對應的是白居易所追求的恬淡的胸懷、閑適的心情;三四兩句對應的是在朝為官,在紛擾的社會推波助瀾。
主題闡釋:全詩表達的是白居易渴望早日擺脫世俗的坦蕩淡泊的情懷。
《白楊》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 6 個生字(晰 傘 撫 紹 疆 陷),正確讀寫“清晰、插嘴、分辯、撫摸、介紹、陷入、渾黃一體”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nèi)在的品質(zhì)。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zhì)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課前準備
1、組織學生上網(wǎng)查閱新疆建設者的有關資料、文藝作品,觀看有關影視資料、圖片等。2、欣賞、學唱歌曲《小白楊》等。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情感
1、出示課件,戈壁灘上的白楊樹
2、音樂《小白楊》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干兒壯,守望著北疆。微風吹,吹得綠葉沙沙響羅喂,太陽照得綠葉閃銀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配樂朗讀《白楊》(學生帶著情感聽,將生字新詞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畫記號)
2、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生字:晰 傘 撫 紹 疆 陷
新詞:清晰、插嘴、分辯、撫摸、介紹、陷入、渾黃一體
區(qū)別“分辯”與“分辨” 。齊讀課文中的注釋② 戈壁: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種粗沙,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
3、師,同學們,剛才大家?guī)е詈竦母星槁犃苏n文配樂朗讀,并學會了生字新詞,能談談你的印象嗎?
生 1、白楊能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大戈壁上頑強的生長,它的生命力太頑強了!
生 2、無論遇到自動樣的艱難險阻,白楊樹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生 3、老師,我還發(fā)現(xiàn)作家袁鷹表面上是在寫白楊,其實他是在寫人,就像我們以前所學過的課文《落花生》一樣……
生 4……
4、師:聽了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真是太高興了,從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學的學習是多么的專心!
三、再讀課文,深化認知
1、出示課件:大戈壁
2、師: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誰能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來?
生“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線并不那么清晰,都渾黃一體!
3、齊讀這段話。師:在讀這段話時,你讀出了什么味兒?
生 1、這段話形象的寫出了大戈壁環(huán)境十分惡劣。
生 2、這段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
結(jié)合課件重點理解:渾黃一體
4、出示課件
5、師,看著窗外不時閃過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楊,兄妹倆發(fā)生了一場小小的爭辯。他們是在爭論的?
6、分角色朗讀課文第 1—9 自然段。
重點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
四、重點品讀,體會情感
1、師:孩子們小小的爭論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蹦敲,爸爸是怎樣評價白楊樹的呢?
2、重點朗讀第 12 節(jié)爸爸對白楊的評價。
出示:“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也不動搖!
、僦该首x;②教師范讀;③全班齊讀。
3、師:從爸爸的這段話中,你們又體會到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生 1、我看出白楊樹的高大挺秀,“它從來就這么直”。
生 2、白楊樹它很堅強,不怕任何自然災害。
生 3、白楊樹生長的范圍很廣,“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生 4、老師,我想爸爸的這段話表面上似乎是在寫白楊,實際上他是在告誡孩子們要做像白楊那樣的人。
4、師:同學說的都不錯,特別是剛才的這位同學體會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朗讀第 13 節(jié):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
、僦笇W生理解這一設問句。一個“也”字,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在托物言志。
、谥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爸爸說的那段話。
……
五、激情閱讀,升華情感
1、指導朗讀:
男女生輪讀
片斷一:“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片斷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的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2、教師激情簡介“新疆建設兵團”!
3、指導學生感悟
“許許多多的白楊樹”,那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使我們的民族更加團結(jié),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4、師: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們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跡?
生 1:看到白楊樹,爸爸更堅定了他扎根邊疆的決心。
生 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輩的建設者一樣,將來為建設祖國的邊疆做出自己的貢獻。
生 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楊樹一樣,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成為棟梁之才!
5、師:課文中寫道,“現(xiàn)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你能說說孩子們多了一點什么知識,你又從中懂得了什么?
生 1:做人,就應該像白楊樹那樣,“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生 2:做人,就應該不怕困難,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生 3:做人,就應該不計名利,腳踏實地,努力工作。
……
6、欣賞品味
1、出示重點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薄八淖焐嫌指〕隽艘唤z微笑!卑职值淖焐蠟槭裁从指〕隽艘唤z微笑?(“現(xiàn)在呢,孩子們又多了些知識!薄皫卓眯湔L沙成長起來! )
、诶斫猓骸案叽蟮陌讞顦洹焙汀皫卓眯洹狈謩e比喻什么?
③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這句話反映了老一輩西部開拓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博大胸懷。
2、指導情感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顧總結(jié),拓展延伸
1、小練筆。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2、情感朗讀、背誦爸爸贊揚白楊的那段話。
3、音樂《小白楊》。
附:板書設計
借物———————————————→喻人
↓ ↓
高大挺秀(大戈壁 衛(wèi)士) 扎根邊疆
5、白楊 生命力強(哪兒……哪兒) 爸爸 建設邊疆
(袁鷹) 強不屈(不軟弱,也不動搖) 無私奉獻 ↑
↑
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孩子
《白楊》教案4
教學分析:
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首先指導他們反復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后,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話寫出白楊的什么特點?它的深刻含義是什么?通過逐句分析,最后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和生長特點(生命力強),并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指導他們學習書中的句式,運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這樣既訓練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又強化和發(fā)展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教材分析:
這是1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nèi)地接將要上小學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證明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扎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爸爸介紹白楊的話體會白楊的特點。教學難點是理解爸爸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什么心愿。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邊境戰(zhàn)士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zhì)。
3.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
4.學會本科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介紹白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本,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充分、快樂地人人向往在一種美好的境界中去讀書,逐步品味語言中的情感、感觸閱讀中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播放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學生會唱的可一起隨唱)然后在渲染的氣氛中導入:同學們,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歡歌中的白楊嗎?自由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白楊樹?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長的白楊樹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隨著動人歌聲,一同與課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達專列,去那里親自感受一下白楊樹的堅強與美麗。
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胡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生:這就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
生: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中作者描寫戈壁灘上的白楊用了哪個詞語?
生:高大挺秀。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這個詞呢?要表達什么情感?
生:這是作者夸贊白楊樹,告訴我們那普通的白楊樹不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麗。
生:這個“秀”字流露了作者對白楊樹的欣喜之情。本來白楊很一般,我們也常常見到,并不美麗,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麗的。
生: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特別是生長在祖國大西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師:很好。作者別具匠心,一個“秀”字,不僅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楊樹的品格美,抒發(fā)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
。ò鍟焊叽笸π悖吔
設計意圖:
導語設疑激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電化教學,把學生領到大戈壁來,感受白楊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
二、品讀詞句,理解品格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產(chǎn)生什么感情?
生:崇敬。
師: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
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边@里是說白楊樹姿態(tài)很美,一向是高大、筆直的!爸薄毕笳髦说恼薄
生:“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告訴我們,無論把白楊樹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為人類造福。
生:這是說白楊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適應各種生活環(huán)境。這正是白楊的品格。
生:作者寫物,意在喻人。“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設者所遇到的困難;“堅強、不軟弱、不動搖”是寫建設者們把一生獻給了祖國邊疆那種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生:白楊樹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不曾有過分毫的屈曲,仍舊長得那么端莊、凝重,筆直地聳入高空,正象征建設者們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種種困難、扎根邊疆的精神。
師:爸爸的這番話含蓄深沉。請同學們帶著對白楊樹的熱愛,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齊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從重點詞句體會白楊的高尚品質(zhì),從而發(fā)展語感。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學生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這兩組關聯(lián)詞語用得恰當,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楊的品格。請分別用上這兩組關聯(lián)詞語,說說邊疆的建設者。
生:哪兒最艱苦,哪兒就有建設者的足跡。
生:祖國哪兒需要,建設者們就在哪兒安家。
生:不管困難多大,不管條件多艱苦,邊疆建設者總是那么堅強,那么樂觀。
生:不管風餐露宿,還是語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還是生活習慣不同,邊疆建設者總是不軟弱,不動搖,毅然扎根那里,開花結(jié)果。
(板書:適應性強,建設邊疆)
設計意圖:
意在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
三、讀文段,體會感情
啟發(fā)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么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為什么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師: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
師: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生:爸爸的心愿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ㄒx17小節(jié)。)
師: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老師讀18小節(jié)。讀后討論:
(1)爸爸在沉思什么?
。2)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生:在沉思如何把白楊樹的`精神傳下去,使孩子們也成為戈壁上的白楊樹。
生: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聯(lián)想到孩子們在爸爸的教育、關愛下,會像小樹一樣,在艱苦的邊疆經(jīng)受鍛煉,成長為建設邊疆的棟梁之才,實現(xiàn)他的愿望,所以父親笑了。
(齊讀,體會內(nèi)含感情。)
四、總結(jié)課文,升華中心
師: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
生:不是。是借白楊來贊美爸爸的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
生:贊揚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
總結(jié)啟發(fā)想象:
是呀,多少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yè),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里也有“白楊樹”,誰呀?
生:老師,辛勤的園丁。特別是廣大農(nóng)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師: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里還有誰是“白楊”呢?你們知道是誰呀?
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師: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扎根。
教學反思:
本文以白楊比喻爸爸,教學中讓學讓學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材的,知道圍繞中心選材的重要性。
1.我以生活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最根本的落腳點!栋讞睢芬徽n是1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因而我緊緊抓住樹與人的聯(lián)系。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去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
2.我更注意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在教學完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jīng)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贊美白楊樹的內(nèi)容之后,我又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畫表現(xiàn)出來,學生非常樂于表現(xiàn)自己,同時也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我在教學中的評價語較為得當,每一句能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膽的表現(xiàn),發(fā)揮自己潛在能力。
總之,我能緊緊以新課標為教學依據(jù),以學生個性發(fā)展為目標,以教材作為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能力的線索。
《白楊》教案5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之教學目標。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第一: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jié)的含義。第二:我抓課文中的聯(lián)系點,即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lián)系起來,我本課的教學定位、定向于此。
上完課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有“五點”收獲,“四點”思考。
一、加強了兩個意識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力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語言文字訓練意識,如,朗讀指導貫穿于整篇課文中,強調(diào)“邊讀邊思”與“讀中理解”,使學生讀得充分,讀得有層次。在讀的形式上,有自由讀、個別讀、范讀、齊讀、師生合作讀、聽讀、背誦等。同時,我以學生為本,力求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意識,如,在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時,邊讀邊總結(jié)讀書方法。
1、讀書時抓重點詞句品味,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2、讀書時聯(lián)系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3、讀書時抓重點段反復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內(nèi)容中領悟中心。這就提示了基本的讀中理解詞、句、段、篇的方法。不僅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也體現(xiàn)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全面訓練。
二、注重教師評價,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我隨時注意用豐富的語言評價學生,在評價中鼓勵學生建立自信心,營造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情感,向?qū)W生教授學習方法。從師生交流中可以看到老師是尊重學生的。如這樣的語言:“我有一個心得跟大家分享”、“我想請教在座的小老師一個問題?”……這充分表現(xiàn)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處處讓學生嘗試有所收獲的喜悅。
三、抓聯(lián)系,挖掘內(nèi)涵,深入理解體會文中寓意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于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采用“上接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理達到完美統(tǒng)一。
四、在閱讀過程中引導質(zhì)疑
創(chuàng)新從質(zhì)疑開始。創(chuàng)新的過程,必然要經(jīng)歷積極思維。這節(jié)課,我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思、深思,并提出問題。如,學生在閱讀最后一自然段時,提出置疑:爸爸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了一絲微笑?這節(jié)課,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了反顧全文的質(zhì)疑,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所提出的問題又逐一得到了解決?梢钥闯,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形成。
五、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難點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本節(jié)課中“白楊樹象征著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nèi)容課文中沒有直接描寫,而這部分內(nèi)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引導學生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并用電教媒體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展現(xiàn)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xiàn)實教育意義。電教媒體切實為教學服務,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六、我的思考
1、整節(jié)課,我牢牢抓住核心問題,輻射全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體現(xiàn)了整體性原則。但在學習白楊特點時,我卻忽略了,沒有從整體入手,而是直接從部分一句句的入手,讓學生分別了解白楊樹的三個特點,回到整體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體會白楊的直、生命力強、堅強的特點。
2、在后一部分“爸爸表白心意”的教學中,自我感覺教師與文本、與學生的對話不夠充分,今后在備課時要進行多種情況的預設。
3、在播放建設者建設邊疆的畫面時,我如果能配合畫面插入一段教師的激情導語,相信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更能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4、怎樣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是我永遠的思考。
《白楊》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高尚品質(zhì)。
3、閱讀有自己的見解,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型】
典型精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檢查預習,學生質(zhì)疑,教師歸納引導,出示導學提綱幫助學生小組學習。
2、學生根據(jù)提綱,讀、思、議,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過詞句的分析、體會,了解白楊樹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你們見過白楊樹嗎?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
⑴ 認讀生字詞:
傘、晰、撫、疆,并組詞。
、 鞏固練習:
晰( ) 介( ) 疆( )
析( ) 價( ) 僵( )
、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楊樹又高,又直,又秀麗。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顧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不懂的與大家討論,各抒己見。
三、自由讀課文,學生作好批注,大膽地質(zhì)疑
四、教師歸納問題,出示導學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1、白楊樹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畫出相關的語句,認真體會。
2、白楊樹有哪些特點,請用---畫出文中具體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說說你自己的理解。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并和小組內(nèi)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及體會。
五、反饋,感悟
1、體會新疆的惡劣環(huán)境:
⑴ 白楊樹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找出具體的語句。
、 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讀: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 大戈壁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大:茫茫。
環(huán)境惡劣:沒有……沒有……也沒有……“到處”“渾黃一體”。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畫、板書。
⑷ 抓關鍵詞語,指導朗讀,體會白楊樹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
2、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 白楊樹有哪些特點,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
(讓學生自由地抒發(fā)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間互相學習,注意傾聽他人的回答并適時做好點評。)
要點把握:
、 高大挺秀:
“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躺影!薄澳憧茨菢涠喔!”“你看它多直!”
、 茂盛、大: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 生命力頑強:
“哪兒需要它,它就去哪兒!薄鞍讞顦鋸膩砭瓦@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樹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A、抓關鍵詞語體會它的頑強的生命力,如:
不管……還是……不管……還是……總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引讀:是啊,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生讀:“白楊樹從來……也不動搖!
⑵ 分角色朗讀: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到“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六、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1、老師總結(jié):
白楊樹生活的環(huán)境是那么的惡劣,卻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見它的生命力頑強,而且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是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2、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 寫白楊樹前具體寫了白楊樹生活的環(huán)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 寫白楊樹的特點時,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寫的方法,都是通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樹的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體會白楊的寓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領會文中的思想;總結(jié)全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借物抒懷。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白楊樹(含外觀及內(nèi)在的特點)。
2、老師小結(jié):
白楊樹生長的地方?jīng)]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到處渾黃一體。白楊樹卻不軟弱,不畏風沙雨雪,不畏干旱和洪水,依然長得高大挺秀。
3、導入新課: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卑职直戆椎氖鞘裁葱哪?
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爸爸的思想感情
1、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反復閱讀爸爸說的.話,討論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各抒己見。)
、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⑵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2、從爸爸的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精神體會無數(shù)像爸爸一樣在邊疆參與建設的人們的崇高思想。
3、指導名讀、小組讀,說說你們此時的心里感受。
4、爸爸在孩子們面前借白楊樹表白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心愿,有目的。
(學生從文中找詞句,逐句逐段的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 爸爸希望子女和他們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 爸爸的希望能實現(xiàn)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 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微笑?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含義?幾棵小樹的意思?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的含義?
② 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句話。
5、教師小結(jié):
是啊,邊疆的建設者們有這樣一句豪言壯語:“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生獻兒孫!边吔ㄔO者就像白楊樹一樣,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緊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三、了解“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白楊》教案7
【教學目的】
。、通過自讀感悟、全班交流等形式,使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體會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視頻《戈壁風光》。
2、幻燈片《新疆建設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新疆翻天覆地變化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并抓住了課文的中心段,知道了這一課主要講爸爸在去新疆的路上,通過向孩子介紹白楊樹,來表白自己的內(nèi)心。那么爸爸向孩子介紹了白楊樹的什么?又表白了自己的什么心愿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深入地學習課文。
二、感悟白楊特點
1、請同學們自由出聲讀課文的1~12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爸爸紹白楊的話,然后認真讀讀這幾句,看看從中讀懂了什么?
(提示讀書方法: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情境等。)
。、全班交流:
、 找生讀句子。
、 交流:
、 第一句:抓住“從來”理解,誰能換個近義詞來讀讀?
(比如:向來、一直、一向、歷來等。)
師:白楊樹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在漫長的歲月里始終都是這樣。
、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引導學生舉地名來說說哪兒需要白楊,白楊就在哪兒生長。
。ū热纾撼鞘、農(nóng)村、荒坡、沙漠、高原、路邊等。)
師過渡:現(xiàn)在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大戈壁生根、發(fā)芽。下面我們就去大戈壁看一看。
(播放課件:戈壁風光。)
師引導:目睹了白楊的生活環(huán)境,再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話,我想你們一定有更深的體會。
。ㄊ股w會到白楊的生命力頑強。)
、 第三句“不管遇到狂風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引導學生想象白楊遇到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時的情景,從而體會到白楊的堅強不屈的品格。
師:同學們,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城市需要,它就默默無聞地舒枝展葉,綠化城市;農(nóng)村需要,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防風擋沙;戈壁需要它,它就扎根戈壁,成為鐵路線上的衛(wèi)士?,風沙刮來了,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雨雪打來了,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干旱襲來了,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洪水涌來了,白楊像磐石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此時,你對白楊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情?
。ň磁濉⒊缇矗
現(xiàn)在,你就放開聲朗讀這段,把自己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吧!
自由練讀后,指名讀。
三、領會爸爸的心愿
。薄煟喊职种皇窃诮榻B白楊嗎?不是的,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找生讀14、15自然段。
。病⒔涣鳎
師: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話里有著深刻的含義,而 此時孩子們還不理解爸爸的表白,他們只知道什么呢?
生結(jié)合課文回答。
3、師導:課文中用了三個只知道,實際上暗含著孩子還有許多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出: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念書;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
。、師: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nèi)容,你們知道嗎?
引導學生弄明白:
為的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這也就是爸爸的心愿。
。、師小結(jié):
邊疆建設者有這樣一句豪言壯語:“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不正體現(xiàn)了他們像白楊一樣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嗎?讓我們懷著這種對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再讀一遍爸爸介紹白楊的話吧!
齊讀。
四、“借物喻人”的寫法
師:爸爸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楊生命力頑強、堅強不動搖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zhì)。這種表面寫白楊這種物,實際上是寫邊疆建設者這類人,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
1、自己讀16自然段,說說你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指導學生用充滿自信、希望的情感來讀。
五、總結(jié)升華,進行練筆
。薄⒌拇_,像爸爸這樣的邊疆建設者不計其數(shù),他們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獻出了生命,F(xiàn)在就讓我們透過幾張照片來體會一下新疆建設者為祖國所奉獻的一切吧。
(播放幻燈片:新疆建設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新疆翻天覆地變化的照片。)
。、看了建設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說,下面就寫下來吧,可以用各種形式,比如詩歌、書信等。
。场⒔涣骶毠P。
4、小結(jié):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像白楊一樣的人,正是因為他們,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好,我想你們這些小白楊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白楊》教案8
一、談話入題
1、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戈壁嗎?(出示茫茫戈壁的圖片)然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荒涼大戈壁上,卻有著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身影,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它們就是挺拔的白楊樹。今天我們到這荒涼的戈壁灘上去看一看它們。(板書:3、白楊)請同學們欣賞幾幅白楊的圖片。
2、從剛才你欣賞的圖片中,你了解到了白楊有哪些特點?(出示高大、挺秀)
二、生讀課文:
在本篇課文中我們不但能看到茫茫的大沙漠,還能聽到一位旅客為他的孩子介紹白楊呢。邊讀邊想:
1、課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就僅僅寫白楊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遇到難懂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
(2)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通過課文中的那部分讀懂的?自由交流。
。3)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在文中勾畫出來。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學生自由匯報自學效果。
。1)對一些詞語的理解(學生相互補充)。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qū)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2)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四、細品文本,了解白楊生活的環(huán)境
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1、找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詞、句。
2、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
。1)出示茫茫大戈壁的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堅強,再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些什么?
。2)學生自由匯報。生:我從剛才欣賞的畫面中知道了戈壁灘上經(jīng)常狂風四起,飛沙走石,感受到了白楊樹堅強、不擇環(huán)境。生:我從“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斌w會到了白楊的生命力強。生:我從:“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币哺惺艿搅税讞顦渖L的環(huán)境及其惡劣。生:我的感受是:白楊樹生長不擇環(huán)境、生命力強,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還長得“高大挺秀”,實在是令人佩服。
。3)父親又是怎樣介紹白楊的?
。4)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贊美)
。5)激情朗讀父親說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贊美。自由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五、歸納小結(jié),置留作業(yè)
1、同學們,我們從字里行間里、資料中感受到了白楊的特點:
2、收集與白楊的關的材料。(可以是圖片、歌曲、生長環(huán)境等)
《白楊》教案9
一、教材依據(jù)
該課程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編著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十冊第二單元的第5課《白楊》。
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標還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教《白楊》一課時,設計了“質(zhì)疑——解疑——精讀”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力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又為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多積累,引導學生重感悟、重內(nèi)化,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等。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三、教學背景分析
。ㄒ唬⿲W生情況分析:《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學生對西部大開發(fā)的情況了解甚微,所以對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個難點。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
。ǘ┙虒W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根據(jù)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情況分析,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抓住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小組交流、觀看圖片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話,從中了解到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個特點。
。ㄈ┘夹g準備:本教學活動策劃是以文本資源(教材)為主,同時積極利用課外資料和圖片平臺進行有機地整合,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功能。
1、利用課外資料和圖片讓學生了解戈壁環(huán)境的惡劣,來進一步感悟白楊在環(huán)境極其惡劣的戈壁灘上還生長的高大挺秀,說明白楊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極強。
2、充分利用課外資料,使學生了解新疆的過去,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從而更好的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決心。
。ㄋ模┣捌诮虒W狀況、問題、對策的研究說明:
1、在講課之前,請學生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工作的。
2、通過收聽廣播、看報、上網(wǎng)等途徑查閱有關新疆和西部大開發(fā)的資料。
3、利用多課外資料和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便有效的幫助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本課教學過程設計
這是一篇借物寫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是寫人,是贊美邊疆的建設者們。作者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禮贊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nèi)在品格,最后寫小白楊迎著風沙茁壯成長。這是文章的一條明線。然后寫爸爸,先寫爸爸看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后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后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的形象。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2、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教學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導法;情感體驗法。
2、利用課外資料和圖片輔助教學,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熱情歌頌建設者不畏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它不僅表現(xiàn)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使學生對那種扎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chǎn)生敬仰之情。
教學重點:了解白楊的三個特點,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爸爸兩次陷入沉思的內(nèi)容 。
七、教學準備
新疆、戈壁資料。(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人煙,到處是石頭、沙子。一刮起風來,天是黃的,地是黃的,到處是風沙,讓人睜不開眼睛。)
八、教學過程
。ㄒ唬⿲耄涸谝惠v開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同學們,你們見過戈壁嗎?圖文理解戈壁灘的景象。
1、 師提問:有什么感受?(生:荒涼,沒有生機)你來讀一讀書上描寫戈壁的段落。(指名讀○1自然段)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二)師: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指的是什么?(生:白楊樹)白楊樹有什么特點?默讀課文,用概括性的詞語寫在書上。
老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歸納板書:
1、第○3自然段:高大挺秀
2、第○14自然段:易種植,適應性強
3、第○14自然段:堅強不屈(學生找出爸爸說的話,且讀出白楊樹的特點。)
。ㄈ┌讞顦湓趷毫拥沫h(huán)境下怎樣生存的?(生:第○1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這說明什么?(生: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堅強不屈的品格。)
。ㄋ模R讀這段話,師問:這段話是誰說的?這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生1:這段話是爸爸說的;生2:包含了兩層意思)
。ㄎ澹⿴煟喊职质窃诮榻B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這是孩子們所不能理解的,孩子們知道什么?找有關的句子讀讀。(○16自然段中的三個知道)
1、討論:孩子們不知道什么?
A、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B、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上學?
C、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地方?
2、 你對新疆了解多少?(資料)
師小結(jié):新疆是個干旱少雨、沙漠面積較大的地方,為了改變新疆的面貌,有許許多多的建設者扎根新疆,開發(fā)新疆,建設新疆。
(六)爸爸在表白什么呢?(自己也像白楊一樣,扎根新疆,建設新疆,想讓孩子做建設新疆的小白楊,自己做大白楊)
師小結(jié):作者在贊美白楊,更在贊美像白楊一樣的建設者。
。ㄆ撸⿴煂В菏堑模谇f萬個像爸爸、媽媽這樣的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變成了一片片的綠洲。
。ㄔO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讓學生小組交流,想一想孩子們不知道什么,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jīng)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ò耍┯懈星榈佚R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問: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爸爸又陷入沉思,課文中兩次寫爸爸陷入沉思,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爸爸這兩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ㄒ淮危合胱约,想過去;二次:想過去,想未來)
問:突然他們的嘴角浮出一絲微笑,為什么?這又說明什么?(未來新疆建設者正在成長,后繼有人)
。ň牛⿲W習這篇課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學習白楊樹,學習建設者)
師小結(jié):白楊樹的品格也正是建設者的品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使學生對那種扎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chǎn)生敬仰之情。)
。ㄊ┳鳂I(yè):通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或者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fā)的情況。
板書設計: (借物寫人)
白楊 建設者
高大挺秀 扎根邊疆
適應性強 教育下一代
堅強不屈 共建邊疆
歌頌建設者們服從祖國耍要的愛國情懷
九、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默讀速度提高了,與此同時,概括能力也隨之提高了。在小組活動中,能夠通過討論、交流了解了白楊的特點,覺得白楊確實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通過朗讀體會爸爸的心愿,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另外,學生收集資料是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
在教學白楊內(nèi)在品格時,我通過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讀四個步驟掀起教學高潮。結(jié)束時我讓學生由邊疆的白楊聯(lián)想到身邊的“白楊”,由大白楊聯(lián)想自己這些“小白楊”,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何處講解,何處啟發(fā),何處朗讀,何處討論,何處留下“教學空白”,都作了精心設計。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提高了。
在課堂教學中,我力爭做到啟發(fā)性語言循循善誘,講解性語言有條不紊,描述性語言繪聲繪色,贊揚性語言激情昂揚,我用飽滿的感情感染學生,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出白楊精神的可貴,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白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和新詞。
2、通讀全文,了解青藏鐵路的基本情況和修建鐵路的艱難。
3、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建設者對西部大開發(fā)的滿腔熱情。
教學重點:
通讀全文,了解青藏鐵路的基本情況和修建鐵路的艱難。
教學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建設者對西部大開發(fā)的滿腔熱情。
教學準備:
青藏鐵路有關資料圖片,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天路》引讀
1、師:同學們,《天路》這首歌,它深情歌唱了鐵路工人修建青藏鐵路的感人事跡,F(xiàn)在讓我們隨著這動聽的歌聲,一起沿著青藏鐵路,走進美麗的“拉薩”。
2、師:青藏鐵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關懷下開工,但是半個世紀過去了,這條鐵路還沒有進入西藏,直到20xx年7月青藏鐵路才正式通車運行。這中間經(jīng)過48年的時間,這到底是為什么?是什么困難阻擋了這條鐵路的`前進?讓我們跟著筑路工人一起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出示課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三、讀課文,體會感情
1、自由讀1-4段,思考: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2、交流。
讓學生說出句子。課件出示有關句子。
師:說說這是一條怎樣的鐵路?
適時板書:造福
3、師:同學們文中哪句話貫穿全文?“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貫穿全文,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很多次,不管是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戰(zhàn)勝困難的時候,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就會說:“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困難的?請你在課文中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4、交流。
。ㄒ唬┙涣饔龅侥男├щy。
生:自由說。
適時板書:
凍土低溫
惡劣天氣
極度缺氧
師:面對著困難,他們會怎么樣說這句話?有感情地朗讀“把鐵路修到拉薩去”,要讀出怎樣的語氣?(堅定有力,顯示筑路大軍在困難面前不懼怕,不后退的決心。)
生:朗讀“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個別讀 、全班讀)
。ǘ┙涣骼щy怎樣解決。
生:自由說。
師:憑什么讓“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地低下了高傲的頭”?
適時板書:意志 智慧
師:戰(zhàn)勝困難的時刻,他們會怎么樣說“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要讀出怎樣的語氣?(喜悅自豪,充滿信心的語氣)
C、指導讀這句話。
師: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他們呼喊出了一個心愿就是——?
生: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此時此刻,同學們面對這一群突擊隊員,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拓展升華
1、師:同學們,鐵路工人們憑著堅強的意志和無限的智慧,最終把鐵路修到了拉薩,下面讓我們共同見證青藏鐵路通車!
(出示微課)
2、給這條路取個有意義的名字。
五、作業(yè)
搜集和交流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fā)的相關資料。
六、板書設計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造福
凍土低溫
惡劣天氣 意志 智慧
極度缺氧
《白楊》教案11
學習目標:學會5個生字。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介紹作家
二、新授。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檢查生字的字音。
找到生字所組的詞語。
再讀課文,要求流利。
自學生字的字形,寫出每一個字的形近字。
解釋書中的`詞語,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的方法
茫茫、渾黃一體、高達挺秀、表白、衛(wèi)士
練習文中所出現(xiàn)的幾組反義詞。
2、介紹寫作的背景:了解新疆建設兵團;大戈壁;支援西部建設;西部的氣候特點等。
三、鞏固。
1、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朗讀課文
《白楊》教案12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新詞;會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理;教育學生服從祖國需要,勇于戰(zhàn)勝困難。
3.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
【教學重點】
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是怎樣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教學難點】
1.爸爸介紹白楊一段話的含義。
2.人與樹的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1.教具:幻燈片兩張。(或一塊小黑板,一幅教學掛圖)
2.布置預習:
①運用工具書,自學本課生字新詞。(了解“大戈壁,戈壁灘”兩個詞;理解“茫茫”、“渾黃一體”、“高大挺秀”、“衛(wèi)士”、“出神”等詞語。)
、诜侄。找出疑難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自學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步驟】
一、解題。
二、簡介作者和背景。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整體了解)
四、檢查預習情況。
五、學生質(zhì)疑,釋疑。
六、布置作業(yè)(帶著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自學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爸爸獻身祖國、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崇高品德。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教學步驟】
。ㄒ唬┙淮龑W習目的。
1.課文僅僅是在向我們介紹白楊嗎?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2.爸爸是怎樣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情的?(內(nèi)容)表白了爸爸一顆什么樣的心?(中心)課文運用了什么樣的寫法表白爸爸的心情的?(寫法)
。ǘ┓侄伍喿x,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寫法。
1.指導閱讀步驟,學習閱讀方法;理解第一段內(nèi)容。
。1)指名讀第一段,邊聽邊思考:這段寫了什么?
。2)帶著問題默讀第一段。
。3)學生按思考題理解課文內(nèi)容。
理解大戈壁的.環(huán)境惡劣,抓住“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理解白楊樹的形象,抓住“高大挺秀”這個詞;
寫法:運用大戈壁襯托白楊;運用設問句引出白楊。
。4)討論:為什么這么寫?(結(jié)合這段內(nèi)容和直觀形象的幻燈片來理解。)
。5)總結(jié)學習方法。
2.理解第二段內(nèi)容。
。1)按照思考題的順序,輕聲讀第二段。邊讀邊思考這段寫了什么?怎樣寫的?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分層進行閱讀)
。2)指名讀第一層,重點理解:“衛(wèi)士”、“出神”在句中的意思。
。3)讀第二層,討論:爸爸是從幾個方面介紹白楊樹的?
。4)進一步理解:爸爸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管風沙雨雪干旱洪水(堅強)。
爸爸:邊疆需要,扎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
(5)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爸爸說的話。
。6)體會爸爸思想感情的變化。(抓住“消失”和“嚴肅”。)
。7)再讀課文,深入體會思想感情。
3.練習運用閱讀方法,自學理解第三段內(nèi)容。
。1)練習用前兩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課文。
。2)學生議論學習體會。教師點撥,弄懂重點語句的含義。
4.運用閱讀方法,獨立自學理解第四段內(nèi)容。特別注意“微笑”一詞,以深入理解爸爸思想感情的變化。
。ㄈ┛偨Y(jié)(略)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白楊》教學設計11,白楊,希望對你有幫助!
《白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2、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點:聯(lián)系其他意象,感悟喻義
教學難點: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關于白楊,著名作家茅盾有過這樣的文字“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白楊在北方小城里的詩人王學忠看來,又蘊含了哪些情感?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2、詩文解讀
。1)入題悟境。一是白楊,二是雪。解題,雪為環(huán)境;白楊,形象集中者。在雪里的白楊展現(xiàn)了自己怎樣的風姿?
請朗讀全詩,找一找直接寫白楊的句子,說一說你的感受。
光禿禿的白楊樹?? 一群裸露的脊梁 頭頂茫茫上蒼? 長矛利劍脊梁
光禿禿?? 裸露?? 長矛利劍?? 脊梁
外在形象:寫在風雪中光禿禿的枝干,不是萬樹銀花,而是經(jīng)歷磨難之后蕭條突兀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唐·孟郊《苦寒吟》
內(nèi)在形象:由長矛利劍感受到冷峻尖銳,不被風雪摧垮,就在風雪中傲然挺立,哪怕枝干已經(jīng)光禿,但是,只要樹干不倒,就要挺直腰桿。
(2)樹無脊梁,看到白楊樹的人有脊梁。沉寂一冬的樹或許可以等待來春,人會不會在“風雪”中重生?
? 討論:風雪? 脊梁? 白楊——象征意義
學生范例:白楊既不單單是一棵樹,那脊梁就是像白楊一樣有錚錚鐵骨的.人的身體和精氣神統(tǒng)一,他不屈——即便是被風雪摧毀的體無完膚。風雪愈猛,愈保持自己的風骨,雪可以使大地一片蒼茫,我殘損的身體依然保留著白楊風骨!詩人可能感覺到了像風雪一樣的殘酷的環(huán)境,但他認為人必須挺直脊梁,要像白楊一樣在蒼茫寂寥的原野用所剩不多的光禿禿的枝干,展示自己迎霜傲雪頂天立地的生命硬度和力量,做個硬漢。
。3)體會一下,說一說你感受到的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
范例:對風雪無情侵蝕白楊的憤懣;兀立風雪之中,對那些不斷給人們帶來禍害的人的藐視;在寒風怒雪中依然喊著沉寂不是死亡, 抗爭到底的堅定執(zhí)著!
3、再讀,加入自己的情感。
4、作業(yè)
結(jié)合生活,選擇一至三個意象進行仿寫。
附:雪中白楊
光禿禿的白楊樹
一群裸露的脊梁
長矛般兀立風雪中
頭頂茫茫上蒼
長矛利劍脊梁
雪花紛紛揚揚
千里沃野墓穴般沉寂
沉寂不是死亡
《白楊》教案14
古人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說,同樣,課堂教學也忌平淡。課堂結(jié)構(gòu)應該像戲劇一樣有沖突有高潮,錯落有致,有起有伏。教學一切安排力爭既出人預料,又在情理之中,對于教學重點,難點,要組織教學高潮,引導學生迎浪前進。一旦重點、難點攻克,不僅使學生在知識上恍然大悟,而且充滿勝利的喜悅,獲得學習的愉悅。下面介紹我教學《白楊》的過程:
一、以圖入境,先聲奪入。
我在第一階段教學時,力圖追求“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教學開始,我明確地交代了本課的目的,然后我向?qū)W生展示了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圖畫,畫面遼闊,色彩灰黃。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風沙迷漫。這時教師配以動情的描述:“看,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仿佛把他們帶到了人跡罕至的大戈壁,使學生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礎,達到了“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二、扣住重點,分步出擊。
《白楊》中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特點的一番話含蓄深刻,是文章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采取分步出擊的方式,通過自讀理解、扣詞體會、描述渲染、表情朗讀四個步驟,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正直無私、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白楊形象。課堂中,形成了教學高潮。
師:(小黑板出示爸爸講的一番話)爸爸是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的呢?先讀第一句。
生:(齊讀)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師:“從來”是什么意思?
生:“從來”是一直,向來的意思。
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這句話是說白楊樹向來就是這么直,這么高大,這是白楊的本性。
生:有了“從來”一詞,突出了白楊正直高大的本質(zhì)特點。
師:對呀,請大家把這句話中“從來”一詞去掉讀一遍。然后再加上讀一遍,體會“從來”一詞包含的感情。
。▽W生對比朗讀,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以上學生的理解)
師:請同學們用抓重點詞語體會句子內(nèi)涵的方法學習第一句。我請人朗讀一遍。
生:(讀)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于。
生:我從“哪兒……哪兒……”體會到不管在什么地方,白楊都能生根、發(fā)芽、成長,說明它的生命力很強。
生:高原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高原生根;戈壁需要白楊,白楊就在戈壁扎根。白楊的適應力真強。
師:是呀,哪兒需要白楊,白楊就在哪兒扎根,不講條件,不畏艱苦,這是什么呀?
生:(沉思后舉手)老師,這是無私奉獻的。
師:對!請同學們把這句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請大家照上面的方法繼續(xù)學習第三句。
生:(讀)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這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先自己理解,然后同桌討論一下,最后交流各自的看法。
生:老師,我認為“不管……不管……總是……”這組關聯(lián)詞用得好,它表現(xiàn)了白楊不怕一切困難,堅強不屈的品格。
師:爸爸的這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地贊揚了白楊正直無私,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里你對白楊產(chǎn)生了什么感情?
生:(激動地)我對白楊產(chǎn)生了崇敬的感情!
生:(深情地)我覺得白楊真了不起,真?zhèn)ゴ螅?/p>
師:好!請讓我們一齊懷著崇敬的感情朗讀爸爸的一番話。
生:(充滿感情地朗讀)
教學至此,學生的情感被充分地激發(fā)了,都沉浸在對白楊熱愛、崇敬的氛圍之中。
三、啟發(fā)聯(lián)想,點到為止。
在《白楊》教學中我選擇了聯(lián)想式結(jié)尾法,由白楊聯(lián)想到無數(shù)邊疆建設者,由邊疆建設者聯(lián)想到各地的建設者,由文中的小白楊聯(lián)想到自己,在學生的無限遙想中教學戛然而止,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
的藝術效果。
師:(充滿深情)有多少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yè),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次來成都參加教學活動的新疆代表隊14人中就有13人是從全國各地到新疆去的。新疆有許許多多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無數(shù)的“白楊樹”,我們教室里也有“白楊樹”,是誰呀;
生:(一愣,繼而恍然大悟,微笑著)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師:(贊許地)對,你們就是一棵棵充滿生機的“小白楊”。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陽光雨露下,一定會長得高大挺秀,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生:(沉浸在愉快、充滿希望的氣氛中)
By 南京孫雙金
《白楊》教案15
【教學目的】
1、通過自讀感悟、全班交流等形式,使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1、視頻《戈壁風光》。
2、幻燈片《新疆建設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新疆翻天覆地變化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并抓住了課文的中心段,知道了這一課主要講爸爸在去新疆的路上,通過向孩子介紹白楊樹,來表白自己的內(nèi)心。那么爸爸向孩子介紹了白楊樹的什么?又表白了自己的什么心愿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深入地學習課文。
二、感悟白楊特點
1、請同學們自由出聲讀課文的1~12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爸爸紹白楊的話,然后認真讀讀這幾句,看看從中讀懂了什么?
。ㄌ崾咀x書方法: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情境等。)
2、全班交流:
、耪疑x句子。
、平涣鳎
、俚谝痪洌鹤プ 皬膩怼崩斫猓l能換個近義詞來讀讀?
。ū热纾合騺、一直、一向、歷來等。)
師:白楊樹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在漫長的歲月里始終都是這樣。
、诘诙洹澳膬盒枰,它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引導學生舉地名來說說哪兒需要白楊,白楊就在哪兒生長。
。ū热纾撼鞘、農(nóng)村、荒坡、沙漠、高原、路邊等。)
師過渡:現(xiàn)在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大戈壁生根、發(fā)芽。下面我們就去大戈壁看一看。
(播放課件:戈壁風光。)
師引導:目睹了白楊的生活環(huán)境,再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話,我想你們一定有更深的體會。
。ㄊ股w會到白楊的生命力頑強。)
③第三句“不管遇到狂風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引導學生想象白楊遇到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時的情景,從而體會到白楊的堅強不屈的品格。
師:同學們,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城市需要,它就默默無聞地舒枝展葉,綠化城市;農(nóng)村需要,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防風擋沙;戈壁需要它,它就扎根戈壁,成為鐵路線上的衛(wèi)士?,風沙刮來了,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雨雪打來了,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干旱襲來了,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洪水涌來了,白楊像磐石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此時,你對白楊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情?
。ň磁、崇敬)
現(xiàn)在,你就放開聲朗讀這段,把自己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吧!
自由練讀后,指名讀。
三、領會爸爸的心愿
1、師:爸爸只是在介紹白楊嗎?不是的,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找生讀14、15自然段。
2、交流:
師: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話里有著深刻的含義,而此時孩子們還不理解爸爸的表白,他們只知道什么呢?
生結(jié)合課文回答。
3、師導:課文中用了三個只知道,實際上暗含著孩子還有許多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出: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念書;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
4、師: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nèi)容,你們知道嗎?
引導學生弄明白:
為的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這也就是爸爸的心愿。
5、師小結(jié):
邊疆建設者有這樣一句豪言壯語:“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不正體現(xiàn)了他們像白楊一樣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嗎?讓我們懷著這種對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再讀一遍爸爸介紹白楊的話吧!
齊讀。
四、“借物喻人”的寫法
師:爸爸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楊生命力頑強、堅強不動搖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zhì)。這種表面寫白楊這種物,實際上是寫邊疆建設者這類人,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
1、自己讀16自然段,說說你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2、指導學生用充滿自信、希望的情感來讀。
五、總結(jié)升華,進行練筆
1、的確,像爸爸這樣的邊疆建設者不計其數(shù),他們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獻出了生命,F(xiàn)在就讓我們透過幾張照片來體會一下新疆建設者為祖國所奉獻的一切吧。
。úシ呕脽羝盒陆ㄔO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新疆翻天覆地變化的照片。)
2、看了建設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說,下面就寫下來吧,可以用各種形式,比如詩歌、書信等。
3、交流練筆。
4、小結(jié):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像白楊一樣的人,正是因為他們,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好,我想你們這些小白楊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白楊》教案】相關文章:
白楊教案范文03-30
關于《白楊》教案03-15
《白楊禮贊》教案02-04
《白楊》教案優(yōu)秀10-26
關于白楊教案03-26
白楊優(yōu)秀教案02-16
《白楊》教案5篇03-07
《白楊》教案4篇03-07
《白楊》教案10篇02-04
《白楊》教案14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