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影《孔子》觀后感優(yōu)秀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每個觀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與想法。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孔子》觀后感優(yōu)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沒有一個時代不在討論研究著孔子,就仿佛是一個人印證了那句話“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或許我們會一向對孔子的事跡有著兩種目光,或褒或貶。無所謂外界的評論,實實在在的是孔子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這也許就是近日我觀看電影《孔子》后的體會和感悟吧。
影片《孔子》一開頭,就出現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背靠著墻,盤坐在地上,若有所思。此時他的心里僅有一句感慨:禮樂仁和的夢想只能托付給未來了。這是《孔子》這部影片對于孔子老年時內心的揣測:一個滿懷夢想抱負的圣人,即使經歷了從黑發(fā)到白發(fā)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但當初堅定的夢想是不會被動搖的。我卻心生疑惑:孔子何以如此地堅定自我的夢想?他的夢想又為何在諸國都無法得以實現?
與我們處于當今社會的普通相比,孔子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的奴隸制末期,七國爭霸,戰(zhàn)爭頻發(fā),社會的動蕩不安,而魯國則處于內憂外患之中。各國如果不去消滅他國,就只能應對被他國消滅的命運。所以各國漸漸從安逸中覺醒,企圖擴充各自的領地。既然要征戰(zhàn),那么軍隊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而一只好的軍隊,需要的是分明的紀律和賞罰制度。同時,征戰(zhàn)期間,為了避免內憂外患的局面,需要維持國內相對的安定。而刑法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最具震懾力的。所以法家的依法治國的主張最受推崇。而孔子卻主張以仁愛治國!凹核挥鹗┯谌恕笔撬某绺咂焚|。百姓能夠知仁的內涵并在行為上表現出來自然是比被迫守法律來得高級、穩(wěn)定。他的智慧與才能相融,總能使自我化險為夷,但他的認識與主張卻因觸動三桓利益而使自我流浪與他國?墒鞘拱傩赵谒枷肜镏,在行為上守禮,必然要教之。而教育對人思想的轉變是漫長的,在各國劍拔弩張、虎視眈眈的局面下,變得不可取。他用“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進取態(tài)度,上演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除去當時的歷史因素,孔子本身的夢想觀點也是太過于夢想、不具有說服力;謴椭芏Y,以仁愛治國是孔子的夢想;謴椭芏Y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當時禮樂崩壞的局面,以實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對他的弟子嚴厲卻不失親切,總能在他們散落時重建他們的心靈之柱,總能在他們努力時及其泛起千層浪花,凝聚起他們前進的動力。他的弟子們也忠于他這位心靈上的導師,當他被魯哀公趕出楚國后,他們誓死跟隨。他們一同斬破了路途中的荊棘,最終回到了自我的故鄉(xiāng)魯國。
每當我的眼前回顧著那些感人至深的鏡頭的時候,腦海中將他們生活的畫卷翻到了充滿溫情的一頁。那一天,他們已精疲力盡,他的弟子送來了最終一碗馬肉湯,這時的孔子已在弦聲中挺過了幾天,但他并沒有一個人喝完湯,而是同弟子們一齊分享那溫情四溢的湯,他的情誼如此之深,到最終一刻,仍不忘為他人著想。翻開另一頁,雪白的冬景覆蓋了我的視野。一個寬闊的冰面上,有一輛馬車在行駛,突然冰面裂開了一條縫隙,致使他們紛紛摔倒在地,竹簡也不幸落入水中。他的弟子顏回不顧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地撈起那些沉在水中的竹簡,最終不幸溺水而亡。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呼喊顏回,聲聲悲痛與期望在冰面上回蕩著,最終卻都化為灰燼,尤留悲痛于心中。他們,走過了一個個暴風雨的夜晚,他們,將真情灑遍世間。他們的感人事跡讓我無時無刻不銘記于心?鬃拥闹腔郏伝氐臒o私,個個人物將一種思想,一種精神化為人們心靈的歸宿。我們要學會感知,學會選擇,學會進取。
同時在看了電影《孔子》之后,心中也存在著充滿矛盾的心境。因為他的種種行為,既讓我贊同又讓我反對。然而,孔子這么一個人物形象在這般矛盾中更顯突出。孔子一生坎坷,出身貧賤有四處碰壁。但他心懷夢想,渴望回復周禮。禮樂等級制度確實有利于鞏固國家,但同時存在弊處。這種制度只研究了統(tǒng)治階級額的利益,完全沒有照顧到農民百姓,所以才像《孔老二的罪惡一生》中畫的一樣,在周游列國時被農民起義圍困。這便是一種制度的矛盾。
孔子也是個脾氣暴躁的人。當宰我與孔子辯論受三需不需要三年的問題上,孔子大發(fā)雷霆,嚴厲批評宰我,在宰我出門后還在背后罵他。我在想這孔子是不是真的罵得對呢。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守喪并不需要必須滿三年,在這三年中吃素守喪,我認為宰我說的很有道理,在我看來,孔子是一時氣憤,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因為宰我的話是違背周禮的?稍S多書上評論孔子性格時說他是“溫良恭儉讓”,即溫順、善良、恭敬、儉樸、謙讓。很少書中會正確的指出孔子脾氣的暴躁。這便是他性格的矛盾。孔子形象在矛盾中更顯生動,所以我們也要更加全面的去看待孔子,不能因為一篇文章而否認了一個人。我們更要有探究精神,去證實書中所寫的真?zhèn)巍?/p>
對于我們今日的人而言,我們雖然不明白孔子決絕棄家,背井離鄉(xiāng)周游諸國那一刻是抱著什么樣的夢想或無奈,我只明白這個圣人在跨出家門那一刻,就有一對母女守望城門,這一守,就是無數個春夏秋冬。日落日升,君卻不見,望眼欲穿苦等華發(fā)年輪。電影里沒有描述這些,可能圣人的兒女私情永遠都要以“圣”字為圓心,既然要以大仁為主,則對家人的小仁就僅有以決絕為半徑,從而得到一個流芳百世傳頌千年的殘忍花環(huán),人們銘記孔子,因為儒家,嫉恨距離,因為別離。那個寫滿功名利祿的紅塵,飄蕩掙扎的怨恨,好一句道不一樣,不相為謀。好一段,落葉歸根…………君不見,蒼茫大地千年流逝,世俗空空,那天下大同的夢想,那以仁治國的忠告,如今都已是過往浮云的標本,僅供參考。
讀書多年,唯有那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還殘留于心,此刻看來,所謂君子,也可是是在人們酒足飯飽后參加的面具舞會,什么都為的最終平步青云繁華于世。有所不為的最終卻落得碌碌無為苦嘆經年。世風日下,圣人,敢問為與不為?遙想千年,你的不為落到流離所失,縱覽現今,人群蝸居,不露鋒芒則恍惚一生,生存讓人們時而口吐蓮花,時而暗刺匕首,隱匿人潮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利益遠勝于仁義。君不知,銅筋鐵骨亦會遍體鱗傷蹣跚而行。仁與被仁,適者生存,當我們在水泥森林里,是龍則盤,為虎則蹲的時候,圣人您又豈能明白蝸居的無奈?芙蓉花開,山林鳥避,電視丑態(tài)百出,報紙假象若干,風氣在此,誰又敢說他不為幾斗米折腰?識時務者為俊杰,不識時務者跳樓,尊嚴無命重,命卻比紙薄,敢問金庸筆下的楊過為何跳崖?答曰:父是康。冷漠鑄造邪惡,溫暖醞釀光芒。人情冷暖世間城府豈能全盤用一個仁字去對待,若,人人似孔子般執(zhí)著,則太平盛世,但既為人則如何全無私心?今日的原則遲早都會淪為多年后的眼淚和感慨,不信請看孔子城門前那一跪一嘆,跪的還是那座城,嘆的卻是多年的顛沛流離,多少的不甘心與委屈化成眼淚頃刻而瀉。君不見,兩鬢斑白,歲月無法抹掉的執(zhí)著,悲歡刻在人心,遲遲無法散去。而人們,也僅有在電影里看到他的夢想,無奈的憧憬……
當然,我們是新時代的棟梁,歷史的磨練中仍然熠熠生輝的孔子思想不該在我們這個高科技化的時代里被落寞。我們作為當代的學者應當辯證的吸收孔子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或許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人的任務了。
【電影《孔子》觀后感優(yōu)秀】相關文章:
電影孔子觀后感10-19
電影《孔子》觀后感11-05
孔子電影觀后感11-27
《孔子》電影觀后感11-06
電影孔子觀后感范文11-07
孔子電影大學觀后感11-19
(優(yōu))電影孔子觀后感07-10
電影孔子觀后感(精選31篇)08-11
電影《孔子》觀后感14篇11-10
電影孔子觀后感9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