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忍辱負重的意思
忍辱負重
【忍辱負重的意思】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附錄成語(忍辱負重)的相關知識:
忍辱負重的來源:《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忍辱負重的讀音:重;不能讀作“chónɡ”。
忍辱負重的書寫:負;不能寫作“付”。
忍辱負重的近義詞:忍氣吞聲含垢忍辱
忍辱負重的反義詞:忍無可忍
忍辱負重的用法:形容人甘愿忍受屈辱;以求能完成重任。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忍辱負重的組成:聯(lián)合式。
忍辱負重的辨析:忍辱負重和“委曲求全”均有忍受屈辱;以求改變之意。但忍辱負重偏重于“負重”;即擔當重任;是“忍辱”的目的;而“委曲求全”偏重于“求全”;即以求保全;是“委曲”的目的;兩者目的不一樣。忍辱負重內(nèi)含褒義;語氣重;“委曲求全”有時內(nèi)含貶義;語氣較輕。
忍辱負重的舉例:許多好同志即使在蒙受不白之冤的狀況下;仍能忍辱負重;一如既往地為革命工作。
忍辱負重的成語故事:
公元221年,蜀主劉備不顧將軍趙云等人的反對,出兵攻打東吳,以奪回被東吳襲奪的戰(zhàn)略要地荊州(今湖北江陵),并為大意失荊州而被殺的關羽報仇。東吳孫權派人求和,劉備拒絕。于是孫權任命年僅38歲的陸遜為大都督,率領5萬兵馬前往迎敵。
次年初,劉備的軍隊水陸并進,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在長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設置了幾十處兵營,聲勢十分浩大。陸遜見蜀軍士氣高漲,又占據(jù)有利地形,便堅守陣地,不與交鋒。當時,東吳的一支軍隊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軍包圍,要求陸遜增援。陸遜不肯出兵,并對眾將說,夷道城池堅固,糧草充足,等我的計謀實現(xiàn),那里自然解圍。陸遜手下的將領見主將既不攻擊蜀軍,又不援救夷道,以為他膽小怕戰(zhàn),都很氣憤。眾將領中有的是老將,有的是孫權的親戚,他們不愿聽從陸遜的指揮。于是陸遜召集眾將議事,手按寶劍說:“劉備天下知名,連曹操都畏懼他。此刻他帶兵來攻,是我們的勁敵。期望諸位將軍以大局為重,同心協(xié)力,共同消滅來犯敵人,上報國恩。我雖然是個書生,但主上拜我為大都督,統(tǒng)率軍隊,我當克盡職守。國家所以委屈諸位聽從我的調(diào)遣,就是因為我還有可取之處,能夠忍受委屈,負擔重任的緣故。軍令如山,違者要按軍法從事,大家切勿違反!”陸遜這一席話,把眾將領都鎮(zhèn)住了,從此再也不敢不聽從他的命令了。
陸遜打定主意堅守不戰(zhàn),時間長達七八個月。直到蜀軍疲憊不堪,他利用順風放火,取得了最后勝利。劉備逃歸白帝城,不久病死。
【忍辱負重的意思】相關文章:
徘徊的意思10-29
感觸的意思08-07
悠閑的意思07-04
卸磨殺驢的意思01-03
隨波逐流的意思09-19
耳濡目染的意思12-23
厚積薄發(fā)的意思10-06
業(yè)已的意思08-29
道聽途說的意思10-06
聚沙成塔的意思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