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短文翻譯 推薦度:
-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 推薦度:
- 文言文短文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常用15篇)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文言文吧?現(xiàn)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短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1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xué)舍。晝夜苦學(xué),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yīng)天府的南都學(xué)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rèn)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jīng)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lǐng)悟了六經(jīng)的主旨,后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陳蕃愿掃除天下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dāng)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譯文】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jīng)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伙子你為什么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yīng)當(dāng)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毖η谡J(rèn)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字仲升,扶風(fēng)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xì)節(jié)。然內(nèi)孝謹(jǐn),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
班超為人有遠(yuǎn)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jǐn),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yǎng)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yīng)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xiāng)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蘇武牧羊北海上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氈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龋髦盟。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譯文】
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莸确謩e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jié)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yīng)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譯文】
陳勝年輕時,曾經(jīng)被雇傭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煩惱忿恨了許久,對伙伴們說:“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們笑著應(yīng)聲問道:“你是被雇傭來耕田的,哪里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項羽志大才疏
項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xué)。
【譯文】
項籍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就離開讀書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xué)劍,又只可以戰(zhàn)勝一個人,不值得學(xué)。要學(xué)就要學(xué)能戰(zhàn)勝千萬人的知識。”于是項梁開始教項籍學(xué)習(xí)兵法,項籍很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xué)到底了。
孔門師徒各言志
顏淵季路伺。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尽!弊釉唬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
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鬃訉λ麄冋f:“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么遺憾。”顏淵說:“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弊勇穼鬃诱f:“愿意聽您的志向!笨鬃诱f:“(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歐陽詢揣摩古碑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shù)百步復(fù)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譯文】
歐陽詢曾經(jīng)在趕路的途中,見到一塊古碑,是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他駐馬觀碑,許久才離開?墒菦]走多遠(yuǎn),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馬佇立著,仔細(xì)觀賞。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鋪在地上,坐下來細(xì)心揣摩。又看了許久,他還舍不得離開。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這樣一連三天,他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文徵明習(xí)字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jìn)。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
文徵明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biāo)準(zhǔn),書法就迅速進(jìn)步起來。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滿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寫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fā)精致美好。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遂為通儒。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jìn)學(xué)堂,去聽學(xué)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xué)生,(王冕)于是學(xué)成了博學(xué)多能的儒生。
陸游筑書巢
吾室之內(nèi),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fēng)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褪疾荒苋,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譯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抬頭低頭,四周環(huán)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腿瞬粊戆菰L,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fēng),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像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于是邀請客人走近看?腿碎_始不能夠進(jìn)入,已進(jìn)屋的,也不能出來,于是(客人)也大笑著說:“確實啊,這像鳥窩!
董遇談“三余”勤讀
有人從學(xué)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dāng)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睆膶W(xué)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dāng)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譯文】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币馑际牵骸白x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xiàn)出來了!鼻蠼痰娜苏f:“苦于沒時間!倍稣f:“應(yīng)當(dāng)用‘三余’!庇腥藛枴叭唷钡囊馑,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nóng)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勤學(xué)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fā)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
【譯文】
匡衡很勤學(xué),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锖庥谑蔷驮趬ι洗蛄艘粋洞用來引進(jìn)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dāng)?shù)赜幸淮髴羧思医形牟蛔R,家里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雇工,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讀遍主人的書!敝魅烁袊@,就把書借給他,(匡衡)終于成了大學(xué)問家。
張溥與“七錄齋”
(張)溥幼嗜學(xué),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譯文】
張溥小時侯喜歡學(xué)習(xí),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后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dāng)時很高。
晉平公炳燭而學(xué)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xué)習(xí)(音樂),恐怕已經(jīng)晚了!睅煏缯f:“為什么不點燃蠟燭學(xué)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么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
高鳳專心致志
高鳳,字文通,家以農(nóng)畝為業(yè)。妻常之田,暴麥于庭,令鳳護(hù)雞。時天暴雨,鳳持竿誦經(jīng),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乃省。
【譯文】
高鳳,字文通,家里把種田作為職業(yè)。妻子曾到田地(勞作),在庭院里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jīng)書,沒有發(fā)覺雨后地上的積水使麥子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為人大須學(xué)問
。ㄌ疲┨谥^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xué)問。朕往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zhí)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nèi)。古人云:‘不學(xué),墻面,蒞事惟煩!煌窖砸病s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譯文】
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xué)習(xí)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兇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xué)習(xí),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有煩惱。’不只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任末好學(xué)勤記
任末年十四時,學(xué)無常師,負(fù)笈不遠(yuǎn)險阻。每言:“人而不學(xué),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xué),更以凈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xué),雖死猶存;不學(xué)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譯文】
任末十四歲,學(xué)習(xí)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yuǎn),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xué)習(xí),那么憑什么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xué)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xué),便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話不看?焖罆r告誡說:“人喜歡學(xué)習(xí),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xué)的人,即便是活著,只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王充市肆博覽
。ㄍ酰┏渖俟,鄉(xiāng)里稱孝。后到京師,受業(yè)太學(xué),師事扶風(fēng)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眾流百家之言。后歸鄉(xiāng)里,屏居教授。
【譯文】
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xiāng)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后來到了京城,在太學(xué)學(xué)習(xí)從業(yè)的本領(lǐng),拜扶風(fēng)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jīng)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于是(他)廣泛地弄通了眾多流派的學(xué)說。后來回到家鄉(xiāng),退居在家教書。
林逋論學(xué)問
學(xué)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又必欲知其方: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而以既問于師,又辯諸友,為當(dāng)時學(xué)者之實務(wù)。蓋學(xué)以學(xué)為人也,問以問所學(xué)也。既為人則不得不學(xué),既學(xué)之則不容不問。
【譯文】
求學(xué)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xué)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xué)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xué)習(xí)是為了學(xué)習(xí)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xué)習(xí)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就當(dāng)然不能不提問。
歐陽修誨學(xu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xué),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譯文】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學(xué)習(xí),(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恒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fā)生變化。(因此,人們?nèi)绻┎粚W(xué)習(xí),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李存審出鏃教子
。ɡ睿┐鎸彸鲇诤,常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xiāng)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生于膏梁,當(dāng)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譯文】
李存審出身貧窮沒有地位,他常常訓(xùn)誡他的孩子們說:“你們的父親年輕時只帶一柄劍離開家鄉(xiāng),四十年了,地位到達(dá)將相之高,在這中間經(jīng)過萬死才獲得一次生存的險事絕不止一件,剖開骨肉從中取出的箭頭共有一百多個!庇谑,把所取出的箭頭拿出給孩子們看,吩咐他們貯藏起來,說:“你們這些人都出生在富貴之家,應(yīng)當(dāng)記得你們的父親當(dāng)年起家時就是這樣艱難啊!
貪污者不得歸本家
包孝肅公家訓(xùn)云:“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臟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惫踩咦。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庇质淖。珙者,孝肅之子也。
【譯文】
包孝肅公(包拯謚號)包拯在家訓(xùn)中有這樣一段話:“后代包家子孫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貪污財物罪而撤職的人,都不允許回歸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許葬在家族祖墳上。如不繼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后代!痹墓灿腥邆字。在家訓(xùn)后面簽字時又寫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塊上,把刻石豎立在堂屋東面的墻壁旁,用來曉喻包家后代子孫。”原文又有十四個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
陶母責(zé)子退鲊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鲊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zé)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
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jīng)擔(dān)任監(jiān)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干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zé)備陶侃說:“你當(dāng)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陸游家訓(xùn)
后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dāng)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jīng)子,訓(xùn)以寬厚恭謹(jǐn),勿令與浮薄者游處。如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藥石也,各須謹(jǐn)之,毋貽后悔。
【譯文】
后輩中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變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yīng)當(dāng)引以為憂,而不可以高興。一定要經(jīng)常認(rèn)真地嚴(yán)加管教,令他們熟讀儒家經(jīng)典和諸子百書,訓(xùn)導(dǎo)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jǐn)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這樣經(jīng)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養(yǎng)成。要不然,可以憂煩的事情決非一件。我這是給后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guī)戒,各位都要謹(jǐn)慎地對待,不要留下后悔的遺恨。
孟母三遷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彼爝w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衒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復(fù)徙居學(xué)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shè)俎豆揖讓進(jìn)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譯文】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喪葬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本碗x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鬧市處,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學(xué)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xué)校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jìn)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jìn)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本驮谶@里定居下來了。
曾子殺豬明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譯文】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后面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痹拥钠拮觿倧慕稚匣貋恚颖銣(zhǔn)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曾子說:“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學(xué)來,需要父母的教導(dǎo),F(xiàn)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dǎo)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說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
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呵笠餐耍蔬M(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
子路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怎么能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惫魅A說:“仲由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冉求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卻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我不理解您為什么這樣,所以冒昧地請教。”孔子說:“冉求平時做事縮手縮腳,所以我鼓勵他勇進(jìn);仲由平時好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墨子怒責(zé)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牛,子將誰驅(qū)?”耕柱子曰:“將驅(qū)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qū)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zé)!弊幽釉唬骸拔乙嘁宰訛樽阋载(zé)。”
【譯文】
墨子對耕柱子發(fā)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說我將驅(qū)趕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當(dāng)然驅(qū)趕良馬了!蹦訂枺骸盀槭裁匆捡R呢?”耕柱子說:“因為良馬值得負(fù)用來鞭責(zé)。”墨子說:“我也以為你是值得鞭責(zé)的!
陳萬年教子諂諛
(陳)萬年嘗病,召咸(陳萬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fēng)。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諂也!比f年乃不復(fù)言。
【譯文】
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屏風(fēng)。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xùn)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我講,為什么?”陳咸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錢大昕默坐觀弈
予觀弈于友人所,一客數(shù)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shù)子,客已先得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jǐn)?shù)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譯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屢次輸?shù)簦ㄎ遥┳I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認(rèn)為他趕不上自己。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jīng)取得主動的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而客人卻輕松有余。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慚愧,不能說出一句話。以后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著看而已。
王荊公旁聽文史
王荊公介甫,退處金陵。一日,幅巾杖屨,獨游山寺,遇數(shù)客盛談文史,詞辯紛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顧。有一人徐問公曰:“亦之書否?”公唯唯而已,復(fù)問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眾人惶恐,慚俯而去。
【譯文】
王荊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頭裹一塊絹,拄著手杖行走,獨自游覽山寺,遇見幾個人在那里高談闊論文史,議論紛紛。王安石坐在他們旁邊,沒人注意到他。有一個客人慢慢問他說:“你也懂得文書?”王安石含糊地應(yīng)答。人家再問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說:“我姓王,叫安石!蹦侨喝嘶炭,慚愧的低著頭離開。
曾參不受魯君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fù)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xiàn)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裕阋匀涔(jié)也!
【譯文】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堅決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xiàn)給你的,你為什么不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就算國君賞賜我的土地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jié)操的。”
賢妻桓少君
勃海鮑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嘗就少君父學(xué),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裝送資賄甚盛。宣不悅,謂妻曰:“少君生富驕,習(xí)美飾,而吾實貧賤,不敢當(dāng)禮!逼拊唬骸按笕艘韵壬薜率丶s,故使賤妾侍執(zhí)巾櫛。即奉承君子,唯命是從!毙υ唬骸澳苋缡牵俏嶂疽。”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xiāng)里。拜姑禮畢,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xiāng)邦稱之。
【譯文】
渤海鮑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兒,字少君。鮑宣曾經(jīng)跟隨少君的父親學(xué)習(xí),少君的父親為他的清貧刻苦而驚奇,因此把女兒嫁給了他。(少君出嫁時)嫁妝陪送得非常豐厚,鮑宣不高興,就對妻子說:“你生在富貴人家,習(xí)慣穿著漂亮的衣服和裝飾,可是我實在貧窮低賤,不敢擔(dān)當(dāng)大禮!逼拮诱f:“我父親因為您修養(yǎng)品德,信守約定,所以讓我拿著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聽從您的命令!滨U宣笑著說:“(你)能這樣,這是我的心意了!鄙倬腿珨(shù)退回了那些侍從婢女服裝首飾,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漢代貴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長衫),與鮑宣一起拉著小車回到家鄉(xiāng)。(她)拜見婆母禮節(jié)完畢后,就提著水甕出去打水,修習(xí)為婦之道,鄉(xiāng)里的人對她非常稱贊。
呂蒙正不記人過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簾內(nèi)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fù)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服其量。
【譯文】
呂蒙正先生不喜歡記著別人對他的犯下的錯。當(dāng)初剛?cè)螀⒅碌臅r候,上朝時,有一個朝廷官員在簾內(nèi)指著他說:“這樣的粗陋之人也能夠參與朝政嗎?”蒙正假裝沒有聽到走了過去。他的同事很憤怒,讓人詢問那位官員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結(jié)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后悔沒有追問到底。蒙正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終身不能再忘了他,還不如不知道。沒有查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損失呢?”當(dāng)時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氣量。
石勒不計前嫌
后趙王勒悉召武鄉(xiāng)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初,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shù)爭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币虬輩④姸嘉。
【譯文】
后趙王石勒請武鄉(xiāng)有聲望的老友前往襄國(今河北省邢臺市),同他們一起歡會飲酒。當(dāng)初,石勒出身貧賤,與李陽是鄰居,多次為爭奪漚麻池而相互毆打,所以只有李陽一個人不敢來。石勒說:“李陽是個壯士,爭漚麻池一事,那是我當(dāng)平民百姓時結(jié)下的怨恨。我現(xiàn)在廣納人才,怎么能對一個普通百姓記恨呢?”于是急速傳召李陽,同他一起飲酒,還拉著他的臂膀開玩笑說:“我從前挨夠你的拳頭,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彪S后任命李陽做參軍都尉。
韓信袴下受辱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譯文】
淮陰屠宰場里有侮辱韓信的年青人,對韓信說:“你即使長得高高大大,喜歡佩帶刀劍,內(nèi)心還是膽怯的!彼(dāng)眾侮辱韓信說:“韓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從我褲襠下鉆過去!庇谑琼n信仔細(xì)看著他,俯下身子從他褲襠下匍匐鉆過去。整個市場中的人都嘲笑韓信,認(rèn)為他是膽怯的。
周處改過自新
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與處之俱。經(jīng)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譯文】
周處年少時,為人蠻橫強悍,打架斗歐,為當(dāng)?shù)匾淮蟮満。此外,義興水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百姓將他們并稱為“三害”,三害當(dāng)中屬周處最為厲害。于是有人便問周處:既然你這么有本事,何不去殺死猛虎蛟龍,證明一下你的實力呢?實際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個。周處聽后立即上山擊斃了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shù)十里遠(yuǎn)。經(jīng)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處一并死了,紛紛出來慶祝。結(jié)果周處殺死蛟龍,提著它的腦袋從岸邊爬起。聞聽鄉(xiāng)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實際上大家也把自己當(dāng)作一大禍害,不禁滿面淚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吳郡尋找陸機陸云這兩位當(dāng)時東吳的名士。恰巧陸機不在,只見到陸云。周處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并說:“自己想改正錯誤,可歲月皆已荒廢了,怕最終沒有什么成就可言!标懺普f:“古人珍視道義,認(rèn)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瘺r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fù)?dān)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呢?”周處聽后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忠臣孝子。
齊宣王好諛
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關(guān)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說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說其名而喪其實。
【譯文】
齊宣王喜愛射箭,喜歡人家夸耀他能夠使用強弓,其實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氣就可以拉開。他在大臣面前顯示弓,大臣們都拉著弓試一試,都只拉到一半,便說:“拉開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氣,不是大王,誰能拉得開?”宣王非常高興。但是,宣王用的不過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輩子都以為自己拉開了一千多斤的弓。三百多斤是實,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歡的是名而失了實。
蕭何追韓信
(韓)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鄙蠌(fù)罵曰:“諸將亡者以十?dāng)?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唬骸爸T將易得耳。至于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譯文】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xiāng)去,)因此隊伍到達(dá)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jīng)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xì)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睗h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你逃跑,是為什么?”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澳闳プ坊貋淼氖钦l?”蕭何說:“韓信啊!睗h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笔捄握f:“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dāng)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
東吳四英杰
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權(quán)之雄略,然一時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quán)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quán)曰!懊C才宜佐時,當(dāng)廣求其比,以成功業(yè)!焙箬づR終與權(quán)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茍,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quán)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fù)重,觀其規(guī)慮,終可大任,無復(fù)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quán)委心所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譯文】
孫吳之所以擁用江東,抗衡于中國,根本是因為孫策孫權(quán)的雄才大略。當(dāng)時東吳的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是當(dāng)時的(東吳)的所謂社稷心膂,)都是能與國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為自古將帥,大都認(rèn)為自己是賢能之人,害怕有勝過自己的。但是上面這些賢能的人則不是這樣。孫權(quán)剛接執(zhí)掌政權(quán),魯肅(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qū)O權(quán)推薦:“肅才宜佐時,當(dāng)廣求其比,以成功業(yè)。”后瑜臨終給孫權(quán)寫信推薦:“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如果能用他來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肅遂代瑜治軍。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你現(xiàn)在的才略不再是當(dāng)年吳下阿蒙(因為呂蒙已學(xué)習(xí)了大量的知識)!彼彀菝赡福Y(jié)友而別。呂蒙后來也代替了魯肅執(zhí)掌軍權(quán)。呂蒙在陸口,因有病辭職,權(quán)問:“誰可代你?”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fù)重,觀其規(guī)慮,終可大任,無復(fù)是過也!边d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皆曾被他們打敗。雖然他們互相推薦引見,而孫權(quán)又能委心聽之,東吳之所以為吳,并非是偶然的。
治本在得人
苻堅召見(高泰),悅之,問以為治之本。對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眻栽唬骸翱芍^辭簡而理博矣。”
【譯文】
符堅召見高泰,很喜歡他,向他請教治國的根本辦法。高泰回答說:“治國的根本辦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薦,慎重推薦在于考察這人的真實情況。每個官位得到合適人選,國家卻治理得不好的情況,是不會有的!避迗裕牶螅┱f:“說的真是言詞簡略而道理深廣啊!
陸贄論人才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茍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zé)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圣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于孔子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鄙w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情,在審基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
【譯文】
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xiàn)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任用長處然后補充缺點,那么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只看見短處就舍棄長處,那么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從前子貢問孔子:“一個鄉(xiāng)村的人都喜歡,那該怎么辦?”孔子說:“不能肯定!薄耙粋鄉(xiāng)村的人都討厭,那該怎么辦?”“不能肯定。不能因為鄉(xiāng)村的人喜歡就認(rèn)為好,不喜歡就討厭他!蹦鞘且驗楹萌撕蛪娜诵惺卤囟ú煌秃孟裥∪擞憛捑右蚕窈萌擞憛拤娜,要認(rèn)真調(diào)查清楚實情,聽君子的話那么小人之道就會廢止,聽小人的話那么君子之道就會消失。
物各有短長
甘戊使于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jǐn)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騏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干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譯文】
甘戊出使齊國,要渡過一條大河。船戶說:“河水那么淺,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齊王高興的事呢?”甘戊說: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老實謹(jǐn)慎地做事,輔助主人不戰(zhàn)而勝;騏驥騄駬這樣的好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們放在家里,讓它們?nèi)ゲ独鲜螅不如小貓;干將這樣鋒利的好劍,工匠用來伐木還不如斧頭的作用大。而現(xiàn)在在河中搖船,進(jìn)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說那些國君,國王,你就不如我了。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難大任。帝曰:“文學(xué)不可任耶?經(jīng)術(shù)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對曰:“安石好學(xué)而泥古,故議論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所變更!钡鄄灰詾槿唬挂园彩瘏⒅,謂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經(jīng)術(shù),不曉世務(wù)!卑彩瘜υ唬骸敖(jīng)術(shù)正所以經(jīng)世務(wù)!钡墼唬骸叭粍t卿設(shè)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風(fēng)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钡凵罴{之。
【譯文】
皇帝(宋仁宗)想啟用王安石,唐介說:“安石難以擔(dān)當(dāng)大任!被实壅f:“(他)文學(xué)方面不可信任嗎?經(jīng)術(shù)方面不可信任嗎?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嗎?”唐介答:“安石好學(xué)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討論的時候,他的思想行為不切實際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經(jīng)常變更!被实蹍s不這樣認(rèn)為,最終(還是)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對(王安石)說:“別人都不了解你,認(rèn)為只知道儒家經(jīng)術(shù),不清楚世務(wù),”王安石答道:“儒家經(jīng)術(shù)正是用來規(guī)劃處理世務(wù)。”皇帝說:“你認(rèn)為現(xiàn)在應(yīng)該先實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說:“要改變現(xiàn)在的風(fēng)氣禮節(jié)習(xí)慣,公布新的法令,(這)正是現(xiàn)在所急需要做的事!被实凵钚挪⒉杉{了(他的意見)。
唐太宗論舉賢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譯文】
唐太宗讓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zé)問他,他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dāng)今沒有杰出的人才!”太宗說:“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dá)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dān)心自己不能識人,怎么可以冤枉當(dāng)今一世的人呢?”
何充直言不諱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王敦護(hù)其兄,故與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睍r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是。”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cè),充晏然,神意自若。
【譯文】
王含作廬江郡郡守的時候,貪污很厲害。王敦袒護(hù)他的哥哥,有意在與很多人說話時夸口說:“我的哥哥在廬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廬江郡的人都稱贊他!碑(dāng)時何充擔(dān)任王敦的文書,也在座,就臉色嚴(yán)肅地說:“我何充就是廬江郡的人,我所聽到的與這種說法不同!蓖醵匾幌伦記]話可說了。在座的其他人都為何充擔(dān)心,很不安。而何充顯得態(tài)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樣。
劉庭式娶盲女
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xiāng)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fù)言;騽窦{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雖盲,豈負(fù)吾初心哉。”卒取盲女,與之偕老。
【譯文】
齊地人劉庭式還沒中舉時,心想迎娶自己的同鄉(xiāng)的女兒,兩家已草成婚約然而還沒給女方送禮。到劉庭式中舉,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兩眼都瞎了。女家是農(nóng)耕之家,很窮,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規(guī)勸他迎娶那家小女,劉庭式笑著說:“我的心已經(jīng)許配給她了。雖然她兩眼瞎了,怎能違背我當(dāng)初的本心呢!白詈笥⒘嗣づ⒑退餐畹嚼。
范式言而有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學(xué),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dāng)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蹦斯部似谌铡:笃诜街,元伯具以白母,請設(shè)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蹦冈唬骸叭羧唬(dāng)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譯文】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xué)求學(xué),成為眾多求學(xué)者之一,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xué)返鄉(xiāng),范式對張劭說,二年后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約好了日期。后來當(dāng)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zhǔn)備酒菜招待范式。母親問:你們分別已經(jīng)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認(rèn)真地相信他嗎?張劭回答:范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范式果然來到。大家一起飲酒,盡歡而別。
餓死不吃"嗟來之食"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譯文】
齊國出現(xiàn)了嚴(yán)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zhǔn)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莽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愿吃嗟來之食,才落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終于餓死了。
“殿上虎”劉安世
安世儀狀魁碩,音吐如鐘。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責(zé),脫有觸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dāng)可免!蹦冈唬骸安蝗,吾聞諫官為天子諍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dāng)捐身以報國恩。正得罪流放,無問遠(yuǎn)近,吾當(dāng)從汝所之!庇谑鞘苊。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執(zhí)簡卻立,伺怒稍解,復(fù)前抗辭。旁侍者遠(yuǎn)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
【譯文】
安世身材魁偉,容貌端莊,聲如洪鐘。起初任命為諫官,還未受命,回到家里對母親說:“朝廷不因為我安世不賢,讓我任諫官。倘若就任這個官職,那就要有膽識也敢于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以自己的生命來擔(dān)負(fù)起職責(zé)。如果冒犯了皇上,災(zāi)禍貶官就會立刻到來。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說我以母親年老為托辭,應(yīng)當(dāng)可以避免任此官職!蹦赣H說:“這就不對了。我聽說諫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諍諫的重臣,你父親一生都想做這樣的官卻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職,你應(yīng)當(dāng)獻(xiàn)出生命來報效國家的大恩。縱使遭罪被流放,不論遠(yuǎn)近,我一定會隨你去的!保ò彩溃┯谑墙邮芰斯俾。他在職多年,神色嚴(yán)肅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當(dāng)面指斥,在朝廷上諫爭,有時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著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氣稍解,再上前爭辯。旁邊陪侍的人在遠(yuǎn)觀看,縮著頭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稱作“殿上虎”,一時間沒有人不敬仰他。
司馬遷贊李廣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逼淅顚④娭^也。余睹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譯文】
《論語》講:“一個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這正好用來說明李將軍。我看李將軍誠誠懇懇嚴(yán)肅認(rèn)真,像一個質(zhì)樸的鄉(xiāng)下人,不善于講漂亮話。但是當(dāng)他死的時候,普天下的人,不論是認(rèn)識他的還是不認(rèn)識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這是因為他那忠誠樸實的品德,實實在在地展現(xiàn)在士大夫面前啊。諺語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边@話講的雖是平常小事,卻說明了一個大道理。
何岳得金不昧
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shù)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欲分?jǐn)?shù)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shù)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齋,中有數(shù)百金,曰:“俟他日來取!比(shù)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shù)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yuǎn)矣!
【譯文】
秀才何岳曾經(jīng)在夜間走路時,撿到銀子二百多兩,不敢和家里人說這件事,擔(dān)心家人會勸告他把銀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帶著銀子回到拾到銀子的地方,看見一個人回來尋找。何岳問他那人銀子的數(shù)目和封存標(biāo)識,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銀子還給了他。那個人要分一些銀子給他來感謝他,何岳就說:“我拾到銀子而別人又不知道,銀子全都可以成為我的財物啊,我為什么要貪圖這幾兩銀子的好處呢?”那個人感謝了他才就離去。何岳曾在當(dāng)官的人家教書的時候,那個當(dāng)官的人有時要去京城,寄存一個箱子給何岳,箱子里面有幾百兩銀子。告訴何岳等有機會的時候再來取回。他一離開就是幾年,沒有任何消息。何岳聽說那官員的侄子有別的事到南方來,就把箱子交給那官員的侄子托他帶回給那位去京城官員了。何岳是一位窮秀才,他撿到銀子就還給別人,短時期內(nèi)不起貪心還可以勉勵:但那官把銀子寄在他家多年,卻毫不動心,這種高尚的品質(zhì)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普通人!
鄭玄謙讓無私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dāng)盡以所注與君!彼鞛榉献ⅰ
【譯文】
鄭玄想注《春秋傳》,還沒有完成。這時有事到外地去,與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個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認(rèn)識。服虔在客店外的車上和別人談?wù)撟约鹤⑦@部書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覺得服虔的見解多數(shù)和自己相同。于是走到車邊,對服虔說:“我早就想注《春秋傳》,目前還沒完成。聽了您剛才的話,看法大多與我相同。現(xiàn)在,我應(yīng)該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給您!边@就是服氏《春秋注》。
李績煮粥侍姊
英公雖貴為仆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仆妾多矣,何為自苦如此?”勣(Jī)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復(fù)可得乎?”
【譯文】
唐英公李績,身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他還親自為她燒火煮粥,以致火苗燒了他的胡須。姐姐勸他說:“你的妾那么多,你自己為何要這樣辛苦?”李回答說:“難道真的是沒有人嗎?我是想姐姐現(xiàn)在年紀(jì)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長久地為姐姐燒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海瑞遺物
都御史剛峰(海瑞的號)海公,卒于官舍,同鄉(xiāng)宦南京者,惟戶部蘇懷民一人。蘇點其宦囊,竹籠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shù)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鳳洲評之云:“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此九字?jǐn)啾M海公生平,即千萬言諛之,能加于此評乎?
【譯文】
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里。他在南京做官的同鄉(xiāng)人,只有戶部蘇民懷一個人。蘇民懷檢查清點海瑞做官的俸祿,竹箱中只有八兩銀子,兩丈麻布,幾件舊衣服罷了。像這樣的都御史怎么會多呢?王鳳洲對海瑞評價說:“不怕死,不愛錢,不結(jié)黨!边@九個字寫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萬語贊揚他,能勝過這評論嗎?
閔仲叔辭侯霸
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jié)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其含菽飲水,遺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應(yīng)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懼;今見明公,喜懼皆去。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dāng)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劾而去。
【譯文】
太原有個叫閔仲叔的人,世人都說他是有氣節(jié)的人,即使是周黨那樣廉潔清高的人也自以為不如閔仲叔。周黨見到閔仲叔口中含著豆子來喝水,給他生蒜,閔仲叔接受了卻沒有吃。建武年中,閔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不談及治國正事,只是噓寒問暖罷了。仲叔遺憾地說:“開始受到您的任命時,我又高興又害怕,現(xiàn)在見到了您,我既沒有了興奮也沒了恐懼。如果您覺得仲叔才智不足以來談?wù)撜,您就不?yīng)該征召我來做官。既然征召我來卻又不用我,這是對人認(rèn)識不清!庇谑撬o去官職,扔下一封抱怨信走了。
楊震論"四知"
(楊)震少好學(xué)……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dāng)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闭鹪唬骸疤熘,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后轉(zhuǎn)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chǎn)業(yè),震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譯文】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征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dāng)他赴郡途中,路上經(jīng)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dān)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里,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么這樣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后來楊震調(diào)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chǎn)業(yè),楊震不答應(yīng),說:“讓后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yōu)厚嗎?”
宋濂不隱真情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遍g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譯文】
宋濂曾經(jīng)在自己的家中與客人飲酒,皇帝派人進(jìn)行秘密的監(jiān)視。第二天,皇帝問:在座的賓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將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好啊,你沒有欺騙我;实墼(jīng)私下召見大臣們,向他們詢問朝廷的官員誰好誰壞,宋濂只列舉那些好的來回答。他說:那些好的官員能和我友好相處,所以我知道他們。那些不好的官員,我不了解他們。
裴佶姑父外廉內(nèi)貪
裴佶常話:少時姑夫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會其朝退,深嘆曰:“崔昭何人,眾口稱美。此必行賄者也。如此安得不亂!”言未竟,閽者報壽州崔使君候謁。姑夫怒呵閽者,將鞭之。良久,束帶強出。須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饌,又令秣馬飯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門,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學(xué)院中!辟ノ聪码A,出懷中一紙,乃昭贈官絁千匹。
【譯文】
唐朝人裴佶,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件事:裴佶小時候,他姑夫在朝中為官,名聲很好,被認(rèn)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趕上姑夫退朝回來,深深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崔昭何許人也,眾口一致說他好。這一定行賄得來的美譽。這樣下去,國家怎么能不混亂呢!迸豳サ墓梅蛟掃未說完,守門人進(jìn)來通報說:“壽州崔刺史請求拜見老爺。”裴佶的姑夫聽了后很是生氣,呵斥門人一頓,讓門人用鞭子將崔刺史趕出府門。過了很長工夫,這位崔刺史整束衣帶強行拜見裴佶的姑夫。又過了一會兒,裴佶的姑夫急著命家人給崔刺史上茶。一會兒,又命準(zhǔn)備酒宴。一會兒,又命令給他馬吃草,給他仆人吃飯。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問他姑夫:“你為什么前邊那么傲慢而后又那么謙恭?”裴佶的姑夫面帶有恩于人的神色走進(jìn)屋門,揮手讓裴佶離開這里,說:“去,到學(xué)堂休息去!迸豳コ鑫葸沒走下門前的臺階,回頭一看,見他姑夫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上面寫著:贈送粗官綢一千匹。
秦檜專橫跋扈
秦丞相,晚歲權(quán)尤重。常有數(shù)卒,皂衣持梃,立府門外,行路過者,稍顧謦咳,皆呵止之。嘗病告一二日,執(zhí)政獨對,既不敢它語,惟盛推秦公勛業(yè)而已。明日入堂,忽問曰:“聞昨日奏事甚久?”執(zhí)政惶恐曰:“某惟誦太師先生勛德曠世所無,語終即退,實無他言!鼻毓υ唬骸吧鹾!”蓋已嗾言事官上章,執(zhí)政甫歸,閣子彈章副本已至矣。其忮刻如此。
【譯文】
秦檜到了后來權(quán)勢更加厲害,平時都有幾個軍士,穿著黑衣手持棍棒站在秦府門口,走過路過的人稍微朝門里看幾眼,就會受到訓(xùn)斥。曾經(jīng)生病告假一二天不上朝,另一個執(zhí)政大臣獨自在朝堂上應(yīng)答皇上,這位大臣不敢說他什么,只是一直在皇上面前極力贊頌他。第二天秦檜來早朝,突然問這位大臣:“聽說你昨天在皇上面前說了很久?”執(zhí)政大臣害怕地說:“我只是贊頌?zāi)墓Φ屡e世無雙,講完了就退下來了,實在沒講別的。”秦檜嬉笑著說:“太感謝了!”原來已經(jīng)唆使官員上奏,這位執(zhí)政大臣剛回到家里,內(nèi)閣彈劾他的副本已經(jīng)送到他的家里。秦檜的狠毒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治國必先富民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譯文】
大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憑什么這樣說?人民富裕就安于鄉(xiāng)居而愛惜家園,安鄉(xiāng)愛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懼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貧窮就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視家園,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家就敢于對抗君上而違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難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國家往往是富的,亂國必然是窮的。因此,善于主持國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后再加以治理
陸贄論審察群情
。ㄌ疲┑伦趩栮戀椧援(dāng)今切務(wù)。贄以鄉(xiāng)日致亂,由上下之情不通,勸上接下從諫,乃上疏,其略曰:“臣謂當(dāng)今急務(wù),在于審察群情,若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惡者,陛下先去之。欲惡與天下同而天下不歸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未理亂之本,系于人心,況乎當(dāng)變故動搖之時,在危疑向背之際,人之所歸則植,人之所在則傾,陛下安可不審察群情,同其欲惡,使億兆歸趣,以靖邦家乎!此誠當(dāng)今之所急也!
【譯文】
德宗向陸贄詢問當(dāng)今最為急切的事務(wù)。陸贄認(rèn)為,往日導(dǎo)致變亂,是由于上下之情不相通。勸說德宗接觸下情,聽從諫諍。于是他進(jìn)上章疏,大略是說:“我認(rèn)為當(dāng)今最為急切的事務(wù),在于詳細(xì)察明眾人的心志,如果是眾人非常喜歡的,那么陛下先去施行它;如果是眾人非常憎惡的,那么陛下先去除掉它。陛下所喜歡和憎惡的與天下人相同,而天下人不肯歸向陛下的事情,從古到今,都是沒有的。一般說來,治與亂的根本,與人心密切相關(guān),何況正當(dāng)變故發(fā)生人心動搖時,處于危險疑慮人心向背的關(guān)頭!人心歸向,就會萬事振興;人心離異,就會萬事傾危。陛下怎么能不審察眾人的心志,與他們同好同惡,使民眾向往歸附,以安定國家呢!這一點就是當(dāng)前所最為急切的啊。”
齊威王行賞罰
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wù)盡崐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
【譯文】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zé)你的話傳來。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卻是田土開辟整治,百姓豐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這是你不巴結(jié)我的左右內(nèi)臣謀求內(nèi)援的緣故!北惴赓n即墨大夫享用一萬戶的俸祿。齊威王又召見阿地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阿地鎮(zhèn)守,每天都有稱贊你的好話傳來。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饑餓。當(dāng)初趙國攻打鄄地,你不救;衛(wèi)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說好話!”當(dāng)天,齊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們毛骨聳然,不敢再弄虛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大治,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
孟子對滕文公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譯文】
滕文公問道:“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的中間,侍奉齊國呢,還是侍奉楚國呢?”孟子回答道:“謀劃這個問題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說,就只有一個辦法:深挖護(hù)城河,筑牢城墻,與百姓共同守衛(wèi),百姓寧可獻(xiàn)出生命也不逃離,這樣就好辦了!
魏徵論隋煬帝
戊子,上謂侍臣曰:“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對曰:“人君雖圣哲,猶當(dāng)虛己以受人,故智者獻(xiàn)其謀,勇者竭其力。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鄙显唬骸扒笆虏贿h(yuǎn),吾屬之師也!
【譯文】
戌子這一日,皇上(唐太宗)對陪立兩旁的大臣說:“我讀了《隋煬帝集》這部書,發(fā)現(xiàn)文章的辭藻深奧淵博,也知道是肯定堯舜而否定桀紂的,但是做起事來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雖然都是賢哲圣明,但也應(yīng)當(dāng)虛心接受別人的勸諫,這樣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貢獻(xiàn)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盡他的全力。隋煬帝這個人,卻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剛愎自用,所以盡管他嘴里說的是堯舜之美德,干的卻是桀紂的行為。他沒有自知之明,結(jié)果遭到覆亡的下場。”皇上聽了,深有感觸地說道:“前人的教訓(xùn)離我們不算遠(yuǎn)啊,應(yīng)當(dāng)引為借鑒!
子奇治縣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譯文】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白發(fā)老人。那么憑借老人的智慧,憑著年輕的人的決策,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子奇到達(dá)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nóng)具,打開糧倉來救濟(jì)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于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林逋論學(xué)問
原文:
學(xué)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又必欲知其方: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而以既問于師,又辯諸友,為當(dāng)時學(xué)者之實務(wù)。蓋學(xué)以學(xué)為人也,問以問所學(xué)也。既為人則不得不學(xué),既學(xué)之則不容不問。
翻譯:
求學(xué)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xué)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xué)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xué)習(xí)是為了學(xué)習(xí)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xué)習(xí)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就當(dāng)然不能不提問。
歐陽修誨學(xué)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xué),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翻譯: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學(xué)習(xí),(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恒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fā)生變化。(因此,人們?nèi)绻┎粚W(xué)習(xí),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李存審出鏃教子
原文:
。ɡ睿┐鎸彸鲇诤,常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xiāng)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馀!币蚴谝运鲦,命藏之,曰:“爾曹生于膏梁,當(dāng)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翻譯:
李存審出身貧窮沒有地位,他常常訓(xùn)誡他的孩子們說:“你們的父親年輕時只帶一柄劍離開家鄉(xiāng),四十年了,地位到達(dá)將相之高,在這中間經(jīng)過萬死才獲得一次生存的險事絕不止一件,剖開骨肉從中取出的箭頭共有一百多個。于是,把所取出的箭頭拿出給孩子們看,吩咐他們貯藏起來,說:“你們這些人都出生在富貴之中,應(yīng)當(dāng)記得你們的父親當(dāng)年起家時就是這樣艱難啊。”
曾參不受魯君邑
原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fù)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xiàn)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足以全其節(jié)也。”
翻譯: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堅決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xiàn)給你的,你為什么不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就算國君賞賜我的土地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jié)操的!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2
王安石傷方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鈣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予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翻譯: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rèn)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dāng)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tuán)結(jié)同宗族的人為內(nèi)容,傳送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把他的父親當(dāng)作賓客一樣招待,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rèn)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xué)習(xí)。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里見到他,(他已經(jīng))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jīng))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3
罵鴨
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shù)可醫(yī)。夜夢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嘗征于聲色。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甚畏罵焉,罵之亦可警將來!蔽绦υ唬骸罢l有閑氣罵惡人!弊洳涣R。某益窘,因?qū)嵏驵徫獭N棠肆R,其病良已。
異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懼也:一攘而鴨毛生!甚矣,罵音之宜戒也:一罵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shù),彼鄰翁者,是以罵行其慈者也!
。ㄟx自蒲松齡《聊齋志異》)
【注釋】
1邑:縣。振作者家鄉(xiāng)淄川縣。2茸生:細(xì)毛柔密叢生。3雅量:度量寬宏。《晉書·李壽載記》:“(壽)敏而好學(xué),雅量豁然!4征:表露,表現(xiàn)。5良已:完全痊愈。6攘:竊取。
【譯文】
淄川城西白家莊的某人,偷了鄰居的一只鴨子煮著吃了。到夜里,覺得全身發(fā)癢;天亮后一看,身上長滿了一層細(xì)細(xì)的鴨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沒有辦法醫(yī)治。
夜里,他夢見一個人告訴他說:“你的病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必須得到失鴨主人的一頓痛罵,這鴨毛才能脫落!倍従永衔唐剿厣屏迹男貙掗,丟了東西從來就不去計較或流露不高興的樣子。偷鴨的人很奸滑,便撒謊告訴老翁說:“鴨子是某某人所偷,他非常害怕別人罵,罵他可以預(yù)防他將來(再來偷鴨子)。”老翁笑道:“誰有那么多閑工夫生閑氣,去罵這種品行惡劣的人!苯K不肯罵。偷鴨的人很難為情,只好把實情告訴了鄰居老翁;老翁這才肯罵,那人身上的鴨毛果然退了。
寫怪異故事的人(即作者蒲松齡)說:“太厲害啦,偷盜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盜居然渾身長出鴨毛!太厲害啦,罵人的人應(yīng)該小心啊:一聲罵竟然會把盜賊的罪孽減輕!但是,行善的人是有辦法的呀,那鄰居老人,是用罵的方法行善事的.啊。”
【賞析】
這則故事至少給人兩點啟示:一是告誡那些做賊的壞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不管他偽裝得再好,也遲早會被別人發(fā)覺的,所以千萬不要做違背良心的壞事。二是勸誡那些受害之人,對于壞人壞事一定要檢舉揭發(fā),只有這樣,才能打擊他的惡習(xí),讓他不再危害人間。只有適當(dāng)?shù)膽土P,才能讓這些人醒悟、改惡從善?偨Y(jié)了道理:一個人如果做了壞事,卻以為別人不會知道,企圖掩飾,蒙混過關(guān),最終必將導(dǎo)致嚴(yán)重的后果。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4
塞翁失馬
兩漢:劉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譯文
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個精通術(shù)數(shù)的人,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jié)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zhàn)?拷吘骋粠У娜,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zhàn),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為學(xué)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xué)有難易乎?學(xué)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xué),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xué)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xué)者,自敗者也;枧c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xué)不倦者,自力者也。
譯文
天下的事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嗎?只要去做,困難的'事也變?nèi)菀琢耍蝗绻蛔,容易的事也變困難了。人們求學(xué)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嗎?只要去學(xué),困難的事也變?nèi)菀琢;如果不學(xué),容易的事也變困難了。
我的天資昏昧,不及別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別人。只要每天認(rèn)真學(xué)習(xí),長久堅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資聰明、才能敏捷,超過別人幾倍。如果摒棄不用,就與昏昧和平庸沒有區(qū)別了?鬃拥乃枷胙哉摚罱K是靠天資遲鈍的曾參傳下來的。以此而論,昏昧平庸與聰明靈敏的功用,難道是有常規(guī)的嗎?
四川的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窮和尚告訴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樣?”“富和尚說:“你憑著什么去呀?”窮和尚說:“我有一個盛水的瓶子和一個盛飯的缽就足夠了!备缓蜕姓f:“我?guī)啄陙硪恢毕牍痛刂L江往下游走,還沒去成呢。你憑著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貋,把事情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慚愧的神色。
西邊的蜀地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遠(yuǎn)啊。有錢的和尚不能到,沒有錢的和尚卻可以到達(dá)。人們要樹立志向,難道還不如蜀地邊境的和尚嗎?所以聰明和才能,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xué)習(xí)的人,就會失敗;杳梁推接,可以限制人又不可以限制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和平庸限制,而不知疲倦、努力學(xué)習(xí)的人,會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陳太丘與友期 / 期行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dāng)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蛣e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jìn)家門。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5
顏回不遷怒不貳過
原文: (顏)回年二十九,發(fā)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濒敯Ч珕枺骸暗茏邮霝楹脤W(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翻譯:顏回二十九歲,頭發(fā)全白了,過早地死了?鬃涌薜檬謧,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xué)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xué)生中誰是最好學(xué)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xué),(他)從不把脾氣發(fā)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jì)輕輕死了,現(xiàn)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xué)的人)了。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6
31、李存審出鏃教子發(fā)揚自己的才干;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xué)業(yè)成功?v欲放蕩、消極怠慢
。ɡ睿┐鎸彸鲇诤,常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xiāng)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jié)操高尚。如果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馀!币蚴谝运鲦,命藏之,曰:“爾年華與歲月虛度,志愿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曹生于膏梁,當(dāng)知爾父起家如此也!辈粫䴙樯鐣枚幸嬗谏鐣,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
【譯文】來不及了。
李存審出身貧窮沒有地位,他常常訓(xùn)誡他的孩子們說:“你們的父親年輕時只帶35、陸游家訓(xùn)
一柄劍離開家鄉(xiāng),四十年了,地位到達(dá)將相之高,在這中間經(jīng)過萬死才獲得一次生存 后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dāng)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的險事絕不止一件,剖開骨肉從中取出的箭頭共有一百多個!庇谑,把所取出的箭熟讀經(jīng)、子,訓(xùn)以寬厚恭謹(jǐn),勿令與浮薄者游處。如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頭拿出給孩子們看,吩咐他們貯藏起來,說:“你們這些人都出生在富貴之家,應(yīng)當(dāng)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藥石也,各須謹(jǐn)之,毋貽后悔。
記得你們的父親當(dāng)年起家時就是這樣艱難啊!薄咀g文】
32、貪污者不得歸本家 后輩中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變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yīng)當(dāng)引以為憂,而
包孝肅公家訓(xùn)云:“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臟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不可以高興。一定要經(jīng)常認(rèn)真地嚴(yán)加管教,令他們熟讀儒家經(jīng)典和諸子百書,訓(xùn)導(dǎo)他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惫踩咦。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于堂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jǐn)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這樣屋東壁,以詔后世!庇质淖。珙者,孝肅之子也。經(jīng)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養(yǎng)成。要不然,可以憂煩的事情決非一件。我這是給后
【譯文】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guī)戒,各位都要謹(jǐn)慎地對待,不要留下后悔的遺恨。
包孝肅公(包拯謚號)包拯在家訓(xùn)中有這樣一段話:“后代包家子孫做官的人中,36、孟母三遷
如有犯了貪污財物罪而撤職的人,都不允許回歸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許葬在家族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彼爝w祖墳上。如不繼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后代!痹墓灿腥邆字。在家訓(xùn)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衒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睆(fù)徙居學(xué)宮之后面簽字時又寫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塊上,把刻石豎立在堂屋東面旁;孟子乃嬉為設(shè)俎豆揖讓進(jìn)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的墻壁旁,用來曉喻包家后代子孫!痹挠钟惺膫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咀g文】
33、陶母責(zé)子退鲊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喪葬、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鲊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zé)侃曰:“汝為吏,以“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本碗x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鬧市處,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很近,孟子又學(xué)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
【譯文】住。”又將家搬到學(xué)校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jìn)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
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jīng)擔(dān)任監(jiān)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進(jìn)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本驮谶@里定居下干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zé)備陶侃說:“你當(dāng)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來了。
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37、曾子殺豬明不欺
34、諸葛亮誡子書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
【譯文】【譯文】
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是這樣進(jìn)行修養(yǎng)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后面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說:“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痹拥钠拮觿倧慕稚匣貋,曾子便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yuǎn)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xué)習(xí)。要學(xué)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準(zhǔn)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xué)習(xí)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xué)習(xí)就不能增長與罷了!痹诱f:“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識都需要從父母1 那里學(xué)來,需要父母的教導(dǎo),F(xiàn)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dǎo)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 右驍衛(wèi)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于國家,朕與之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惫灿懈畮於,何至貪冒如是乎!豹q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賜絹數(shù)十匹。大理說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fù)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
38、子路受教絹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譯文】
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xué)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 右驍衛(wèi)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fā)覺后,唐太宗說:“順德自直,斬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xué)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么會貪婪到這地步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蹦兀俊钡吝惜他有功績,就不懲罰他,只是還在大殿中當(dāng)眾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
【譯文】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還再送他絲絹?”唐
子路拜見孔子,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太宗說:“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孔子說:“我不是問這方面。只是說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xué)習(xí),怎么會有人趕上呢?”……如同一只禽獸罷了,殺了他又有什么益處呢?”
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42、陳萬年教子諂諛
厚皮。由此說來,又何必經(jīng)過學(xué)習(xí)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 (陳)萬年嘗病,召咸(陳萬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fēng)。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yuǎn)嗎?”子路聽后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比f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
39、孔子因材施教“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諂也。”萬年乃不復(fù)言。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冉有問:“聞【譯文】
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呵笠餐耍蔬M(jìn)之。由屏風(fēng)。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xùn)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也兼人,故退之。我講,為什么?”陳咸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
【譯文】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子路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怎么能聽43、錢大昕默坐觀弈
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什么 予觀弈于友人所,一客數(shù)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就行動起來!惫魅A說:“仲由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說‘有父親和兄長在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shù)子,客已先得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世’;冉求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卻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我不理解您余。竟局?jǐn)?shù)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為什么這樣,所以冒昧地請教!笨鬃诱f:“冉求平時做事縮手縮腳,所以我鼓勵他已。
勇進(jìn);仲由平時好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譯文】
40、墨子怒責(zé)耕柱子 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屢次輸?shù),(我)譏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替他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改放棋子,認(rèn)為他趕不上自己。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驥與牛,子將誰驅(qū)?”耕柱子曰:“將驅(qū)驥也!弊幽釉唬骸昂喂黍(qū)驥也?”耕柱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jīng)取得主動的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子曰:“驥足以責(zé)!弊幽釉唬骸拔乙嘁宰訛樽阋载(zé)!倍腿藚s輕松有余。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慚愧,不能說出一句
【譯文】話。以后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著看而已。
墨子對耕柱子發(fā)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44、王荊公旁聽文史
“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說我將驅(qū)趕那一匹呢?”耕 王荊公介甫,退處金陵。一日,幅巾杖屨,獨游山寺,遇數(shù)客盛談文史,詞辯紛柱子答道:“當(dāng)然驅(qū)趕良馬了!蹦訂枺骸盀槭裁匆捡R呢?”耕柱子說:“因為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顧。有一人徐問公曰:“亦之書否?”公唯唯而已,復(fù)問公何良馬值得負(fù)用來鞭責(zé)!蹦诱f:“我也以為你是值得鞭責(zé)的!毙,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北娙嘶炭,慚俯而去。
41、唐太宗賜絹懲順德【譯文】
2
王荊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頭裹一塊絹,拄著手杖行走,獨自游覽山寺,48、賢妻桓少君
遇見幾個人在那里高談闊論文史,議論紛紛。王安石坐在他們旁邊,沒人注意到他。 勃海鮑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嘗就少君父學(xué),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有一個客人慢慢問他說:“你也懂得文書?”王安石含糊地應(yīng)答。人家再問他姓名,之,裝送資賄甚盛。宣不悅,謂妻曰:“少君生富驕,習(xí)美飾,而吾實貧賤,不敢當(dāng)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說:“我姓王,叫安石!蹦侨喝嘶炭,慚愧的低著頭離開。禮!逼拊唬骸按笕艘韵壬薜率丶s,故使賤妾侍執(zhí)巾櫛。即奉承君子,唯命是從!
45、大樹將軍馮異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jìn)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鄉(xiāng)里。拜姑禮畢,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xiāng)邦稱之。
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譯文】
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中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 渤海鮑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兒,字少君。鮑宣曾經(jīng)跟隨少君的父親學(xué)習(xí),少君
【譯文】的父親為他的清貧刻苦而驚奇,因此把女兒嫁給了他。(少君出嫁時)嫁妝陪送得非
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夸。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常豐厚,鮑宣不高興,就對妻子說:“你生在富貴人家,習(xí)慣穿著漂亮的衣服和裝飾,隊前進(jìn)停止都有標(biāo)明旗幟,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jì)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可是我實在貧窮低賤,不敢擔(dān)當(dāng)大禮!逼拮诱f:“我父親因為您修養(yǎng)品德,信守約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jīng)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定,所以讓我拿著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聽從您的命令!滨U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lǐng)任務(wù),每人都有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愿意跟隨宣笑著說:“(你)能這樣,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數(shù)退回了那些侍從婢女服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贊揚他。裝首飾,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漢代貴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長衫),與鮑宣一起
46、顏回不遷怒不貳過拉著小車回到家鄉(xiāng)。(她)拜見婆母禮節(jié)完畢后,就提著水甕出去打水,修習(xí)為婦之
。仯┗啬甓牛l(fā)盡白,蚤死?鬃涌拗畱Q,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钡溃l(xiāng)里的人對她非常稱贊。
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49、魏徵論自制
命死矣,今也則亡。” (唐)太宗問魏徵:“觀近古帝王,有傳位十代者,有一代兩代者,亦有身得身
【譯文】失著,朕所以常懷憂懼,或恐撫養(yǎng)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驕逸,喜怒過度。然不自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fā)全白了,過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知,卿可為朕言之,當(dāng)以為楷則!贬鐚υ唬骸笆扔才,賢愚皆同。賢者能節(jié)了顏回,學(xué)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濒敯Ч珕枺ǹ鬃樱骸埃愕模⿲W(xué)之,不使過度,愚者縱之,多至失所!副菹鲁D茏灾疲员?私K之美,則萬生中誰是最好學(xué)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xué),(他)從不把脾氣發(fā)到代永賴!
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jì)輕輕死了,現(xiàn)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xué)【譯文】
的人)了。 唐太宗問魏征說:“觀察近來和古代的帝王,有傳承帝位十代的,有傳承帝位一
47、曾參不受魯君邑兩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懷憂慮的原因(是),或者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堋7,復(fù)害怕?lián)嵛筐B(yǎng)育人民不能得到適當(dāng)?shù)姆椒ǎ蛘吆ε滦闹挟a(chǎn)生驕傲懈怠的情緒,高興憤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xiàn)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怒超過了限度,卻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超過限度了),您可以為我說出這個情況,(我)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簯(yīng)當(dāng)把您的話當(dāng)作準(zhǔn)則。”魏征回答說:“喜愛欲望高興憤怒的情緒,圣賢之人和普“參之言,足以全其節(jié)也!蓖ㄈ耸且粯拥模ベt之人能夠克制它,不讓它超過限度,普通人放縱它,(喜愛欲望
【譯文】高興憤怒的情緒)多到失去適當(dāng)?shù)南薅取M菹鲁3D茏晕铱酥,來確保能夠善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堅終的美德,那么千秋萬世就永遠(yuǎn)仰賴您了。”
決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50、呂蒙正不記人過
求的,是別人獻(xiàn)給你的,你為什么不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簾內(nèi)指之曰:“是小子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就算國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君賞賜我的土地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了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fù)忘,固不如無知也。這件事,就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jié)操的!辈粏栔,何損?”時人服其量。
3 【譯文】哪里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庇谑蔷屠^續(xù)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
呂蒙正先生不喜歡記著別人對他的犯下的錯。當(dāng)初剛?cè)螀⒅碌臅r候,上朝時,人的優(yōu)劣。
有一個朝廷官員在簾內(nèi)指著他說:“這樣的粗陋之人也能夠參與朝政嗎?”蒙正假裝54、周處改過自新
沒有聽到走了過去。他的同事很憤怒,讓人詢問那位官員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 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事。朝事結(jié)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后悔沒有追問到底。蒙正說:“一旦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蛘f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終身不能再忘了他,還不如不知道。沒有查詢他的姓名,又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與處之俱。經(jīng)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有什么損失呢?”當(dāng)時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氣量。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
51、石勒不計前嫌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
后趙王勒悉召武鄉(xiāng)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初,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shù)爭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終為忠臣孝子。
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币颉咀g文】
拜參軍都尉。 周處年少時,為人蠻橫強悍,打架斗歐,為當(dāng)?shù)匾淮蟮満。此外,義興水中有條
【譯文】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百姓將他們并稱為“三害”,三害當(dāng)中屬周
后趙王石勒請武鄉(xiāng)有聲望的老友前往襄國(今河北省邢臺市),同他們一起歡會處最為厲害。于是有人便問周處:既然你這么有本事,何不去殺死猛虎蛟龍,證明一飲酒。當(dāng)初,石勒出身貧賤,與李陽是鄰居,多次為爭奪漚麻池而相互毆打,所以只下你的實力呢?實際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個。周處聽后立即上山擊斃了有李陽一個人不敢來。石勒說:“李陽是個壯士,爭漚麻池一事,那是我當(dāng)平民百姓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shù)十里遠(yuǎn)。經(jīng)過三天三夜,時結(jié)下的怨恨。我現(xiàn)在廣納人才,怎么能對一個普通百姓記恨呢?”于是急速傳召李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處一并死了,紛紛出來慶祝。結(jié)果周處殺死蛟龍,提著它的腦陽,同他一起飲酒,還拉著他的臂膀開玩笑說:“我從前挨夠你的拳頭,你也遭到了袋從岸邊爬起。聞聽鄉(xiāng)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實際上大家也把自己當(dāng)我的痛打!彪S后任命李陽做參軍都尉。作一大禍害,不禁滿面淚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吳郡尋找陸機、陸云這兩位當(dāng)時東
52、韓信袴下受辱吳的名士。恰巧陸機不在,只見到陸云。周處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并說:“自己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合敫恼e誤,可歲月皆已荒廢了,怕最終沒有什么成就可言!标懺普f:“古人珍視“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庇谑切攀胍曋瑐a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道義,認(rèn)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瘺r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笑信,以為怯。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fù)?dān)憂好名聲得不到傳
【譯文】揚呢?”周處聽后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忠臣孝子。
淮陰屠宰場里有侮辱韓信的年青人,對韓信說:“你即使長得高高大大,喜歡佩55、齊宣王好諛
帶刀劍,內(nèi)心還是膽怯的!彼(dāng)眾侮辱韓信說:“韓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 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果怕死,從我褲襠下鉆過去!庇谑琼n信仔細(xì)看著他,俯下身子從他褲襠下匍匐鉆過中關(guān)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說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去。整個市場中的人都嘲笑韓信,認(rèn)為他是膽怯的。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說其名而喪其實。
53、世評華歆王朝【譯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 齊宣王喜愛射箭,喜歡人家夸耀他能夠使用強弓,其實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力氣就可以拉開。他在大臣面前顯示弓,大臣們都拉著弓試一試,都只拉到一半,便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說:“拉開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氣,不是大王,誰能拉得開?”宣王非常高興。但
【譯文】是,宣王用的不過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輩子都以為自己拉開了一千多斤的弓。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王朗卻說:三百多斤是實,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歡的是名而失了實。
“幸好船還寬敞,有什么可為難的!币粫䞍嘿\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56、陳寔曉喻梁上君子
的人。華歆說:“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jīng)接納了他來船上托身,4 (陳)寔在鄉(xiāng)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58、漢高祖論“三杰”
嘆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睍r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列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xùn)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惡,習(xí)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稽顙歸罪。寔徐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鄙显唬骸肮淦┲唬骸耙暰隣蠲玻凰茞喝,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dāng)由貧困!绷钸z絹二匹。自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zhèn)國是一縣無復(fù)盜竊。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
【譯文】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
陳寔在鄉(xiāng)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間出現(xiàn)爭執(zhí)官司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沒有埋怨的。大家感嘆說:“寧愿被刑罰處治,也不【譯文】
愿被陳寔批評。”當(dāng)時年成不好,民眾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jìn)入陳寔家里,躲在房 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宴,說:“各位王侯將領(lǐng)不要隱瞞我,都說這真實的情況:梁上。陳寔暗中發(fā)現(xiàn)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正色訓(xùn)誡他們說:“人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不可以不自我勉勵。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壞的,(壞)習(xí)慣往往由(不注重)品下讓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來親附他們,與天下的利益相同;相與卻不是這樣,性修養(yǎng)而形成,于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小偷大驚,從房梁殺害有功績的人,懷疑有才能的人,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劉邦說:“你只知道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rèn)罪。陳寔慢慢告訴他說:“看你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那一個方面,卻不知道那另一個方面。(就拿)在大帳內(nèi)出謀劃策,在千里以外一決勝負(fù)應(yīng)該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這種行為當(dāng)是由貧困所致!苯Y(jié)果還贈送二匹絹給(來說),我不如張良;平定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餉,不斷絕運糧食的道路,我不如小偷。從此全縣沒有再發(fā)生盜竊。蕭何;聯(lián)合眾多的士兵,打仗一定勝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
57、蕭何追韓信豪杰的人,我能夠利用他們,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以為范增而不利用(他),
。n)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59、東吳四英杰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 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權(quán)之雄略,然一時英杰如周瑜、魯肅、呂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哒l何?”曰:“韓信也!鄙厦、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復(fù)罵曰:“諸將亡者以十?dāng)?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唬骸爸T將易得耳。至于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quán)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quán)曰!懊C才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宜佐時,當(dāng)廣求其比,以成功業(yè)!焙箬づR終與權(quán)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茍,若王策安所決耳!币源,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
【譯文】吳下阿蒙!彼彀菝赡,結(jié)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quán)問:“誰可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fù)重,觀其規(guī)慮,終可大任,無復(fù)是過也!钡焦枢l(xiāng)去,)因此隊伍到達(dá)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皆為所挫。雖何他們已經(jīng)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更相汲引,而孫權(quán)委心所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xì)的人報告【譯文】
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睗h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兩天, 孫吳之所以擁用江東,抗衡于中國,根本是因為孫策、孫權(quán)的雄才大略。當(dāng)時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你逃跑,是為什么?”蕭何答道:東吳的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是當(dāng)時的(東吳)的所謂社稷心“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睗h膂,)都是能與國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為自古將帥,大都認(rèn)為自己是賢能之人,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笔捄握f:害怕有勝過自己的。但是上面這些賢能的人則不是這樣。孫權(quán)剛接執(zhí)掌政權(quán),魯肅(北“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qū)O權(quán)推薦:“肅才宜佐時,當(dāng)廣求其比,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dāng)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以成功業(yè)!焙箬づR終給孫權(quán)寫信推薦:“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如果能用他來代替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我,我死不后悔!”肅遂代瑜治軍。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你現(xiàn)在的才略不再
5
是當(dāng)年吳下阿蒙(因為呂蒙已學(xué)習(xí)了大量的知識)。”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呂蒙后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從前子貢問孔子:“一個鄉(xiāng)村的人都喜歡,來也代替了魯肅執(zhí)掌軍權(quán)。呂蒙在陸口,因有病辭職,權(quán)問:“誰可代你?”蒙曰:那該怎么辦?”孔子說:“不能肯定!薄耙粋鄉(xiāng)村的人都討厭,那該怎么辦?”“不“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fù)重,觀其規(guī)慮,終可大任,無復(fù)是過也!边d遂代蒙。四人能肯定。不能因為鄉(xiāng)村的人喜歡就認(rèn)為好,不喜歡就討厭他.”那是因為好人和壞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皆曾被他們打敗。雖然他們互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討厭君子也像好人討厭壞人,要認(rèn)真調(diào)查清楚實情,聽君相推薦引見,而孫權(quán)又能委心聽之,東吳之所以為吳,并非是偶然的。子的話那么小人之道就會廢止,聽小人的話那么君子之道就會消失。
60、治本在得人63、物各有短長
苻堅召見(高泰),悅之,問以為治之本。對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審舉,審 甘戊使于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堅曰:“可謂辭簡而理博矣!蔽煸唬骸安蝗,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jǐn)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騏驥、騄駬,
【譯文】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干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
符堅召見高泰,很喜歡他,向他請教治國的根本辦法。高泰回答說:“治國的根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本辦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薦,慎重推薦在于考察這人的真實情況。每個【譯文】
官位得到合適人選,國家卻治理得不好的情況,是不會有的!避迗裕牶螅┱f:“說 甘戊出使齊國,要渡過一條大河。船戶說:“河水那么淺,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的真是言詞簡略而道理深廣啊!倍珊,又怎么能做出使齊王高興的事呢?”甘戊說: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其中的
61、齊桓公登門訪士道理。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老實謹(jǐn)慎地做事,輔助主人不戰(zhàn)而勝;騏驥、騄駬這樣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的好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們放在家里,讓它們?nèi)ゲ独鲜,還不如小貓;干將這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樣鋒利的好劍,工匠用來伐木還不如斧頭的作用大。而現(xiàn)在在河中搖船,進(jìn)退自如,王者,亦輕其士?v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皆我不如你;游說那些國君,國王,你就不如我了。
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64、漢武帝下詔求賢
【譯文】 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負(fù)俗
齊桓公召見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沒被允許見面。跟隨的人說:“有萬量馬車的國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君,召見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沒被允許見面,也該停止了!饼R桓公說:“不是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這樣的。讀書人輕視有權(quán)有錢的人,所以一定輕視他的國君;他的國君(如果)輕視【譯文】
其他國君,也輕視他的城民。即使稷輕視有權(quán)有錢的人,我又怎么敢輕視其他國君呢?” 漢武帝下詔書說:“大概有異乎尋常的事業(yè),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去了五次之后,終于允許見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說:“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對待平民因此,有的千里馬飛速奔馳而卻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著世俗譏議的包袱,百姓,何況我們這些國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齊桓公,沒有不前往的。卻能建立功名。難于駕馭的馬,放縱不羈的人才,只不過在于人們?nèi)绾务{馭、如何使
62、陸贄論人才用他們罷了。命令州郡長官考察并向上推薦當(dāng)?shù)毓倜裰芯哂谐冉艹龅牟拍、可以?/p>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茍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zé)為將相以及能出使極遠(yuǎn)國家的人!
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圣如伊、周,賢如墨、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于孔子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難大任。帝曰:“文學(xué)不可任耶?經(jīng)術(shù)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可任耶?”介對曰:“安石好學(xué)而泥古,故議論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所變更!钡蹛褐!鄙w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情,不以為然,竟以安石參知政事,謂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經(jīng)術(shù),不曉世務(wù)!痹趯徎牐牼觿t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安石對曰:“經(jīng)術(shù)正所以經(jīng)世務(wù)!钡墼唬骸叭粍t卿設(shè)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
【譯文】風(fēng)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钡凵罴{之。
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xiàn)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任用長處然后補充缺點,【譯文】
那么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只看見短處就舍棄長處,那么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 皇帝(宋仁宗)想啟用王安石,唐介說:“安石難以擔(dān)當(dāng)大任!被实壅f:“(他)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文學(xué)方面不可信任嗎?經(jīng)術(shù)方面不可信任嗎?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嗎?”唐介答:“安6 石好學(xué)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討論的時候,他的思想行為不切實際事理,如果他做了官,要求得到不該得的職份!還是應(yīng)當(dāng)趕快回到蔥店去吧!眳紊淅霞以谑斜,前面建(他的)政策肯定經(jīng)常變更!被实蹍s不這樣認(rèn)為,最終(還是)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有督郵的官署,鄉(xiāng)人都勸他遷移官署來擴(kuò)建住宅。呂僧珍惱怒地說:“督郵這官署,政事,對(王安石)說:“別人都不了解你,認(rèn)為只知道儒家經(jīng)術(shù),不清楚世務(wù),”從建造以來就一直在這里,怎么可以遷走它來擴(kuò)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給于氏,住王安石答道:“儒家經(jīng)術(shù)正是用來規(guī)劃處理世務(wù)。”皇帝說:“你認(rèn)為現(xiàn)在應(yīng)該先實在市西,小屋面臨馬路,又混雜在各種店鋪中間,呂僧珍經(jīng)常引帶著儀仗隊到她家,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說:“要改變現(xiàn)在的風(fēng)氣、禮節(jié)、習(xí)慣,公布新的法令,(這)并不覺得辱沒了身份。
正是現(xiàn)在所急需要做的事!被实凵钚挪⒉杉{了(他的意見)。69、劉庭式娶盲女
66、唐太宗論舉賢 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xiāng)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fù)言;騽窦{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雖盲,豈負(fù)吾初心哉。”卒取盲女,與之偕老。
安可誣一世之人!”【譯文】
【譯文】 齊地人劉庭式還沒中舉時,心想迎娶自己的同鄉(xiāng)的女兒,兩家已草成婚約然而還沒
唐太宗讓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zé)問他,他給女方送禮。到劉庭式中舉,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兩眼都瞎了。女家是農(nóng)耕之家,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dāng)今沒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說:“用人跟用很窮,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規(guī)勸他迎娶那家小女,劉庭式笑著說:“我的心已經(jīng)許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dá)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配給她了。雖然她兩眼瞎了,怎能違背我當(dāng)初的本心呢。“最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dān)心自己不能識人,怎么可以冤枉當(dāng)今一世的共同生活到老。
人呢?”70、范式言而有信
67、何充直言不諱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學(xué),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王敦護(hù)其兄,故與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dāng)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咸稱之!睍r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是!倍啬。伯具以白母,請設(shè)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旁人為之反側(cè),充晏然,神意自若。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蹦冈唬骸叭羧,當(dāng)為爾醞酒!敝疗淙,巨卿果到,
【譯文】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王含作廬江郡郡守的時候,貪污很厲害。王敦袒護(hù)他的哥哥,有意在與很多人說話【譯文】
時夸口說:“我的哥哥在廬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廬江郡的人都稱贊他!碑(dāng)時何充擔(dān)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xué)求學(xué),成為眾多求學(xué)者任王敦的文書,也在座,就臉色嚴(yán)肅地說:“我何充就是廬江郡的人,我所聽到的與之一,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xué)返鄉(xiāng),范式對張劭說,這種說法不同!蓖醵匾幌伦記]話可說了。在座的其他人都為何充擔(dān)心,很不安。而二年后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約好了日期。后來當(dāng)約好的日何充顯得態(tài)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樣。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zhǔn)備酒菜招待范式。母親問:你
68、呂僧珍不仗勢們分別已經(jīng)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認(rèn)真地相信他嗎?張劭回答:范式是一個講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親戚。從父兄子先以販?zhǔn)[為業(yè),僧珍既至,乃棄業(yè)欲求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州官。僧珍曰:“吾荷國重恩,無以報效,汝等自有常分,豈可妄求叨越,但當(dāng)速反好的那日,范式果然來到。大家一起飲酒,盡歡而別。
蔥肆耳。”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xiāng)人咸勸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71、王坦直言驚益王
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適于氏,住在市西,小屋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嘗作假山,召僚屬置酒,眾皆褒美,坦獨俯首。王強使視之,臨路,與列肆雜處,僧珍常導(dǎo)從鹵簿到其宅,不以為恥。坦曰:“但見血山,安得假山。”王驚問故,坦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督稅,上
【譯文】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時帝亦
呂僧珍在位期間,公平對待屬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兒子呂宏起先以販?zhǔn)[為業(yè),在為假山未成,聞之亟毀焉。
呂僧珍就任以后,就放棄販?zhǔn)[業(yè)想求他在州里安排個官當(dāng)當(dāng),呂僧珍說:“我蒙受國【譯文】
家大恩,沒有什么可以報效的。你們本來有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職業(yè),怎么可以胡亂
7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兒子,叫趙元杰。曾經(jīng)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屬飲酒,眾人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都夸贊假山,而王坦卻獨自低著頭。益王強迫他看(假山),他說:“我(在這里)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jìn)身,非碌碌因人成事!眲t天久之曰:“朕比不只看到血山,根本沒看到什么假山!币嫱鹾荏@訝,問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币蛎笥胰】鸷D,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坦說:“我在田間時,看見州縣的官吏督促交稅,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zé)。出于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苦不堪,血流滿身。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稅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當(dāng)時【譯文】
(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還沒完成,聽到王坦的話之后馬上命人砸毀(假山)。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作相國。狄仁杰一直排斥婁師德,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
72、餓死不吃"嗟來之食"你知道原因嗎?”狄仁杰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边^了一會,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jīng)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全仗婁師德提拔!庇谑橇钍虖哪脕砦募,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杰的奏折給狄仁杰。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狄仁杰讀了之后,害怕得連忙認(rèn)錯,武則天沒有指責(zé)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說:“我沒
【譯文】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容忍!”而婁公從來沒有驕矜的表現(xiàn)。
齊國出現(xiàn)了嚴(yán)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zhǔn)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75、司馬遷贊李廣
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莽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愿吃嗟來之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食,才落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終于餓死了。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73、“殿上虎”劉安世【譯文】
安世儀狀魁碩,音吐如鐘。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 《論語》講:“一個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責(zé),脫有觸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自己行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边@正好用來說明李將軍。我看李天下,若以老母辭,當(dāng)可免。”母曰:“不然,吾聞諫官為天子諍臣,汝父平生欲為將軍誠誠懇懇嚴(yán)肅認(rèn)真,像一個質(zhì)樸的鄉(xiāng)下人,不善于講漂亮話。但是當(dāng)他死的時候,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dāng)捐身以報國恩。正得罪流放,無問遠(yuǎn)近,吾當(dāng)從汝所之!逼仗煜碌娜,不論是認(rèn)識他的還是不認(rèn)識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這是因為他那忠于是受命。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執(zhí)簡卻立,誠樸實的品德,實實在在地展現(xiàn)在士大夫面前啊。諺語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伺怒稍解,復(fù)前抗辭。旁侍者遠(yuǎn)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這話講的雖是平常小事,卻說明了一個大道理。
【譯文】76、何岳得金不昧
安世身材魁偉,容貌端莊,聲如洪鐘。起初任命為諫官,還未受命,回到家里對母 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親說:“朝廷不因為我安世不賢,讓我任諫官。倘若就任這個官職,那就要有膽識也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shù)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欲分?jǐn)?shù)金為謝,敢于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以自己的生命來擔(dān)負(fù)起職責(zé)。如果冒犯了皇上,災(zāi)禍貶官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shù)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于就會立刻到來;噬险孕⒌乐卫硖煜拢绻f我以母親年老為托辭,應(yīng)當(dāng)可以避免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齋,中有數(shù)百金,曰:“俟他日來取!比(shù)年,任此官職!蹦赣H說:“這就不對了。我聽說諫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諍諫的重臣,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你父親一生都想做這樣的官卻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職,你應(yīng)當(dāng)獻(xiàn)出生命來報效還,暫猶可勉;寄金數(shù)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yuǎn)矣!
國家的大恩。縱使遭罪被流放,不論遠(yuǎn)近,我一定會隨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譯文】
了官職。他在職多年,神色嚴(yán)肅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當(dāng)面指斥,在朝廷上諫 秀才何岳曾經(jīng)在夜間走路時,撿到銀子二百多兩,不敢和家里人說這件事,擔(dān)心家爭,有時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著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氣稍解,再上前爭人會勸告他把銀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帶著銀子回到拾到銀子的地方,看見一個人回辯。旁邊陪侍的人在遠(yuǎn)觀看,縮著頭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稱作“殿上虎”,一時間來尋找。何岳問他那人銀子的數(shù)目和封存標(biāo)識,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銀子還給了沒有人不敬仰他。他。那個人要分一些銀子給他來感謝他,何岳就說:“我拾到銀子而別人又不知道,
74、婁師德與狄仁杰銀子全都可以成為我的財物啊,我為什么要貪圖這幾兩銀子的好處呢?”那個人感謝
了他才就離去。何岳曾在當(dāng)官的人家教書的時候,那個當(dāng)官的人有時要去京城,寄存8 一個箱子給何岳,箱子里面有幾百兩銀子。告訴何岳等有機會的時候再來取回。他一 英公雖貴為仆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仆妾多矣,何為離開就是幾年,沒有任何消息。何岳聽說那官員的侄子有別的事到南方來,就把箱子自苦如此?”勣(Jī)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交給那官員的侄子托他帶回給那位去京城官員了。何岳是一位窮秀才,他撿到銀子就復(fù)可得乎?”
還給別人,短時期內(nèi)不起貪心還可以勉勵:但那官把銀子寄在他家多年,卻毫不動心,【譯文】
這種高尚的品質(zhì)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普通人! 唐英公李績,身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他還親自為她燒火煮粥,以致火苗燒了他
77、錢金玉舍生取義的胡須。姐姐勸他說:“你的妾那么多,你自己為何要這樣辛苦?”李回答說:“難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jié)。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道真的是沒有人嗎?我是想姐姐現(xiàn)在年紀(jì)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長久地為姐姐即束裝起行。其親友尼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燒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趣君往,何急急為?”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臺,與部卒同飲食臥起,以力戰(zhàn)相80、海瑞遺物
勖。及東炮臺陷,彈丸咸集于西炮臺。錢奮勇督戰(zhàn),喋血數(shù)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 都御史剛峰(海瑞的號)海公,卒于官舍,同鄉(xiāng)宦南京者,惟戶部蘇懷民一人。蘇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毙χx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點其宦囊,竹籠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shù)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一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司寇鳳洲評之云:“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此九字?jǐn)啾M海公生平,即千萬言諛不置。之,能加于此評乎?
【譯文】【譯文】
錢金玉做松江縣的千總官,性情剛毅果敢,崇尚廉潔的氣節(jié)。道光壬寅年間(1842年) 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里。他在南京做官的同鄉(xiāng)人,只有戶部蘇民懷一個人。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錢金玉正在休假回鄉(xiāng)探親,聽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裝動身。他的親友蘇民懷檢查清點海瑞做官的俸祿,竹箱中只有八兩銀子,兩丈麻布,幾件舊衣服罷了。阻止他說:“戰(zhàn)事正緊急,是禍?zhǔn)歉2豢芍獣,您正在休假,上級官員又沒有文件催像這樣的都御史怎么會多呢?王鳳洲對海瑞評價說:“不怕死,不愛錢,不結(jié)黨!贝倌叭,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錢金玉不聽,回到吳淞口后,就跟從軍隊守衛(wèi)這九個字寫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萬語贊揚他,能勝過這評論嗎?
西炮臺,和士兵一起吃飯睡覺,一起行動,他們用努力作戰(zhàn)的話相互勉勵。到了東炮81、腹朜大義滅親
臺陷落后,槍彈炮彈全都落到西炮臺。錢金玉奮勇指揮戰(zhàn)斗,浴血奮戰(zhàn)幾個小時,左 墨子有巨子腹朜,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它子也,臂中了三彈,卻毫不后退。他身邊的士兵哭著說:“您有老母親在,不能死!卞X金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备箹N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玉笑著辭謝說:“哪里有享受國家俸祿卻在國家有難時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為我傷人者刑!怂越麣艘。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母親擔(dān)心!辈痪茫活w槍彈飛來,擊中了左胸,他于是倒下了。在臨死的時候,他吏弗誅,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還大喊“賣國賊害了國家”不停。大義,巨子可謂公矣。
78、鄭玄謙讓無私【譯文】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 墨家有一個領(lǐng)袖叫腹朜(月改黃),居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國的惠王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對他)說:“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沒有別的兒子。寡人已經(jīng)命令官吏不殺你的兒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dāng)盡以所注與君!彼鞛榉献ⅰW恿。先生你這件事就聽我的吧!备箹N(月改黃)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說:‘殺
【譯文】人的人處死,傷人的人處刑!@是用來禁止殺人和傷人。而禁止殺人和傷人的法,
鄭玄想注《春秋傳》,還沒有完成。這時有事到外地去,,與服子慎(虔)不期是天下(人應(yīng)該遵守)的大義啊。王您雖為了他開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殺他,腹朜(月而遇,同住一個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認(rèn)識。服虔在客店外的車上和別人談?wù)撟约鹤⑦@改黃)我卻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备箹N(月改黃)不聽惠王的,還是殺了兒部書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覺得服虔的見解多數(shù)和自己相同。于是走到車邊,對服子。兒子,每個人私人所愛啊,忍受私利而行大義,領(lǐng)袖[腹朜(月改黃)]可說是公道虔說:“我早就想注《春秋傳》,目前還沒完成。聽了您剛才的話,看法大多與我相啊。
同,F(xiàn)在,我應(yīng)該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給您!边@就是服氏《春秋注》。82、閔仲叔辭侯霸
79、李績煮粥侍姊 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jié)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其含菽飲水,遺以
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應(yīng)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仲叔9 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懼;今見明公,喜懼皆去。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dāng)辟也。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這個地方缺個長官,誰適合擔(dān)任?”祁黃羊答道:“解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劾而去。狐適合(補這個缺)。”平公說:“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
【譯文】“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逼焦ǚQ贊)說:“好!”就任用
太原有個叫閔仲叔的人,世人都說他是有氣節(jié)的人,即使是周黨那樣廉潔清高的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稱贊(任命解狐)好。過了一些時候,平公又問祁黃羊說:人也自以為不如閔仲叔。周黨見到閔仲叔口中含著豆子來喝水,給他生蒜,閔仲叔接“國家少個掌管軍事的官,誰擔(dān)任合適?”(祁黃羊)答道:“祁午合適!逼焦f:受了卻沒有吃。建武年中,閔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兒子不談及治國正事,只是噓寒問暖罷了。仲叔遺憾地說:“開始受到您的任命時,我又是(誰)!逼焦ㄓ址Q贊)說:“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高興又害怕,現(xiàn)在見到了您,我既沒有了興奮也沒了恐懼。如果您覺得仲叔才智不足稱贊(任命祁午)好?鬃勇牭搅诉@件事,說:“祁黃羊的話,真好。。ㄋ┧]舉以來談?wù)撜,您就不?yīng)該征召我來做官。既然征召我來卻又不用我,這是對人認(rèn)識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薦舉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開自己的兒不清。”于是他辭去官職,扔下一封抱怨信走了。子,祁黃羊可以稱得上是大公無私了!
83、楊震論"四知"85、宋濂不隱真情
。睿┱鹕俸脤W(xué)……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守。當(dāng)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遍g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對,曰: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闭鹪唬骸疤熘,“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后轉(zhuǎn)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譯文】
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chǎn)業(yè),震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 宋濂曾經(jīng)在自己的家中與客人飲酒,皇帝派人進(jìn)行秘密的監(jiān)視。第二天,皇帝問:以此遺之,不亦厚乎!”在座的賓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將事實回答;实坌χf:好啊,你
【譯文】沒有欺騙我;实墼(jīng)私下召見大臣們,向他們詢問朝廷的官員誰好誰壞,宋濂只列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征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舉那些好的來回答。他說:那些好的官員能和我友好相處,所以我知道他們。那些不史、東萊太守。當(dāng)他赴郡途中,路上經(jīng)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dān)任昌邑好的官員,我不了解他們。
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里,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86、裴佶姑父外廉內(nèi)貪
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么這樣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睏钫鹫f:“上 裴佶常話:少時姑夫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會其朝退,深嘆曰:“崔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昭何人,眾口稱美。此必行賄者也。如此安得不亂!”言未竟,閽者報壽州崔使君候愧地出去了。后來楊震調(diào)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謁。姑夫怒呵閽者,將鞭之。良久,束帶強出。須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饌,又令秣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馬、飯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門,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學(xué)院中!毙┊a(chǎn)業(yè),楊震不答應(yīng),說:“讓后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佶未下階,出懷中一紙,乃昭贈官絁千匹。
優(yōu)厚嗎?”【譯文】
84、祁黃羊去私 唐朝人裴佶,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件事:裴佶小時候,他姑夫在朝中為官,名聲很好,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qū)υ唬骸敖夂。”被認(rèn)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趕上姑夫退朝回來,深深嘆口氣,自言自語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逼焦唬骸吧!钡卣f:“崔昭何許人也,眾口一致說他好。這一定行賄得來的美譽。這樣下去,國家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怎么能不混亂呢!迸豳サ墓梅蛟掃未說完,守門人進(jìn)來通報說:“壽州崔刺史請求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拜見老爺!迸豳サ墓梅蚵犃撕蠛苁巧鷼,呵斥門人一頓,讓門人用鞭子將崔刺史趕公曰:“善!庇炙煊弥。國人稱善焉?鬃勇勚唬骸吧圃,祁黃羊之論也!外舉出府門。過了很長工夫,這位崔刺史整束衣帶強行拜見裴佶的姑夫。又過了一會兒,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迸豳サ墓梅蚣敝胰私o崔刺史上茶。一會兒,又命準(zhǔn)備酒宴。一會兒,又命令給他
【譯文】馬吃草,給他仆人吃飯。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問他姑夫:“你為什么前邊那么
傲慢而后又那么謙恭?”裴佶的姑夫面帶有恩于人的神色走進(jìn)屋門,揮手讓裴佶離開10
這里,說:“去,到學(xué)堂休息去!迸豳コ鑫葸沒走下門前的臺階,回頭一看,見他是富的,亂國必然是窮的。因此,善于主持國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姑夫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上面寫著:贈送粗官綢一千匹。然后再加以治理。
87、李林甫口蜜腹劍90、治國猶栽樹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yè)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 (唐)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文學(xué)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
【譯文】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
李林甫為宰相后,對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業(yè)在自己之上或受到玄宗寵信或官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位快要超過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設(shè)法除去,尤其忌恨有文學(xué)才能而進(jìn)官的士人。有【譯文】
時表面上裝出友好的樣子,說些動聽的話,而暗中卻陰謀陷害。所以世人都稱李林甫 唐太宗對侍臣說:“以前(隋煬帝)剛剛平定了京師,宮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口有蜜,腹有劍”。沒有一個院子不是滿滿的。隋煬帝仍舊不滿足,并且東西討伐,用盡兵力發(fā)動戰(zhàn)爭,
88、秦檜專橫跋扈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導(dǎo)致了滅亡。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因此我從早到晚孜孜不
秦丞相,晚歲權(quán)尤重。常有數(shù)卒,皂衣持梃,立府門外,行路過者,稍顧謦咳,倦,只是希望清清靜靜,這使得天下平安無事。于是就能不興徭役,谷物豐收,百姓皆呵止之。嘗病告一二日,執(zhí)政獨對,既不敢它語,惟盛推秦公勛業(yè)而已。明日入堂,安居樂業(yè)。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才會枝繁葉茂。帝王能做到清靜,忽問曰:“聞昨日奏事甚久?”執(zhí)政惶恐曰:“某惟誦太師先生勛德曠世所無,語終百姓怎么會不安居樂業(yè)呢?
即退,實無他言!鼻毓υ唬骸吧鹾桑 鄙w已嗾言事官上章,執(zhí)政甫歸,閣子彈91、陸贄論審察群情
章副本已至矣。其忮刻如此。 (唐)德宗問陸贄以當(dāng)今切務(wù)。贄以鄉(xiāng)日致亂,由上下之情不通,勸上接下從諫,
【譯文】乃上疏,其略曰:“臣謂當(dāng)今急務(wù),在于審察群情,若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
秦檜到了后來權(quán)勢更加厲害,平時都有幾個軍士,穿著黑衣、手持棍棒站在秦府所甚惡者,陛下先去之。欲惡與天下同而天下不歸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未理亂門口,走過路過的人稍微朝門里看幾眼,就會受到訓(xùn)斥。曾經(jīng)生病告假一二天不上朝,之本,系于人心,況乎當(dāng)變故動搖之時,在危疑向背之際,人之所歸則植,人之所在另一個執(zhí)政大臣獨自在朝堂上應(yīng)答皇上,這位大臣不敢說他什么,只是一直在皇上面則傾,陛下安可不審察群情,同其欲惡,使億兆歸趣,以靖邦家乎!此誠當(dāng)今之所急前極力贊頌他。第二天秦檜來早朝,突然問這位大臣:“聽說你昨天在皇上面前說了也!
很久?”執(zhí)政大臣害怕地說:“我只是贊頌?zāi)墓Φ屡e世無雙,講完了就退下來了,【譯文】
實在沒講別的。”秦檜嬉笑著說:“太感謝了!”原來已經(jīng)唆使官員上奏,這位執(zhí)政 德宗向陸贄詢問當(dāng)今最為急切的事務(wù)。陸贄認(rèn)為,往日導(dǎo)致變亂,是由于上下之大臣剛回到家里,內(nèi)閣彈劾他的副本已經(jīng)送到他的家里。秦檜的狠毒竟然到了如此地情不相通。勸說德宗接觸下情,聽從諫諍。于是他進(jìn)上章疏,大略是說:“我認(rèn)為當(dāng)步。今最為急切的事務(wù),在于詳細(xì)察明眾人的心志,如果是眾人非常喜歡的,那么陛下先
89、治國必先富民去施行它;如果是眾人非常憎惡的,那么陛下先去除掉它。陛下所喜歡和憎惡的與天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下人相同,而天下人不肯歸向陛下的事情,從古到今,都是沒有的。一般說來,治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亂的根本,與人心密切相關(guān),何況正當(dāng)變故發(fā)生、人心動搖時,處于危險疑慮、人心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向背的關(guān)頭!人心歸向,就會萬事振興;人心離異,就會萬事傾危。陛下怎么能不審民,然后治之。察眾人的心志,與他們同好同惡,使民眾向往歸附,以安定國家呢!這一點就是當(dāng)前
【譯文】所最為急切的啊!
大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92、齊威王行賞罰
治理。憑什么這樣說?人民富裕就安于鄉(xiāng)居而愛惜家園,安鄉(xiāng)愛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懼 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貧窮就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視家園,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家就敢于對抗君上而違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難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國家往往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11
攻鄄,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得殺者,以社會故也。夫國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內(nèi)則蔽善惡于君上,外則賣權(quán)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wù)盡崐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重于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jù),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譯文】【譯文】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zé)你的話傳來。 齊景公(姜姓,名杵臼)問晏子:“治理國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說,“怕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卻是田土開辟整治,百姓豐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十分安的是社廟中的老鼠。”景公問:“說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說到社,把木頭定。于是我知道這是你不巴結(jié)我的左右內(nèi)臣謀求內(nèi)援的緣故。”便封賜即墨大夫享用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這里指并排而立),并給它們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棲一萬戶的俸祿。齊威王又召見阿地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阿地鎮(zhèn)守,每天都有稱居于此。用煙火熏則怕燒毀木頭,用水灌則有怕毀壞涂泥。這種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贊你的好話傳來。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饑餓。當(dāng)初趙國殺,是由于社廟的緣故啊。國家也有啊,國君身邊的便宜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內(nèi)攻打鄄地,你不救;衛(wèi)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便對國君蒙蔽善惡,在朝廷外便向百姓賣弄權(quán)勢,不誅除他們,他們便會胡作非為,近臣以求替你說好話!”當(dāng)天,齊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危害國家;要誅除他們吧,他們又受到國君的保護(hù),國君包庇他們,寬恕他們,實在于是臣僚們毛骨聳然,不敢再弄虛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大治,成為天下最強難以對他們施加懲處!边@就是國家的社鼠啊。
盛的國家。9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
93、治國不私故人 上御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
濮州刺史龐相壽坐貪污解任,自陳嘗在秦王幕府;上憐之,欲聽還舊任。魏征諫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比撼冀苑Q:“陛下功德如天地,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為善者懼!鄙闲廊患{之,謂相萬物不得而名言!鄙显唬骸安蝗。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壽曰:“我昔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獨私故人。大臣所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zhèn),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執(zhí)如是,朕何敢違!”賜帛遣之。相壽流涕而去。主往往進(jìn)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
【譯文】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
濮州的刺史龐相壽因為貪污而被解除職任,自己說曾經(jīng)在唐太宗作秦王是在他手朝,未嘗黜責(zé)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下工作;噬峡蓱z他,想讓他重新歸來擔(dān)任(職務(wù))。魏徽規(guī)勸說:“秦王身邊宮內(nèi)宮外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鳖欀^褚遂良曰:“公嘗為史官,如朕言,得其的故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賴親情私交,足以使善良的人害怕。”皇上開心的接納了實乎?”對曰:“陛下盛德不可勝載,獨以此五者自與,蓋謙謙之志耳!
他,對相壽說:“我今天總秦王,是一府的王,現(xiàn)在居于重要的地位,是整個國家的【譯文】
主人,不能夠獨自偏私故人,魏徽等大臣所堅持的是對的,我怎敢違背!”皇上賜他 唐太宗在翠微殿,問侍臣:“自古以來的帝王,雖平定中原華夏,但不能使西北帛之后打發(fā)他走,相壽流著眼淚而去。方少數(shù)民族臣服。我才能不超過古代帝王,而成績比他們大,不知什么原故。請你們
94、孟子對滕文公坦率說說!比撼级颊f:“陛下功德像天地一樣廣大,其他萬事萬物沒有什么可說的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了!碧铺谡f:“不能這么講。我之所以有如此功勞,不過做到五條罷了:一是自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古帝王多忌妒勝過自己的人,我見別人優(yōu)點,把它當(dāng)作自己的優(yōu)點對待,好像自己優(yōu)則是可為也!秉c一樣。二是每人的行為能力,不能十全十美,我棄其短取其長。三是一般的君主,
【譯文】看到好的,恨不得把他抱在懷中;看到不好的,恨不得把他推到深淵之中。而我見賢
滕文公問道:“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的中間,侍奉齊國呢,還是侍奉才,則尊敬他;見表現(xiàn)不好的人,則從愛護(hù)的角度教育他。使賢與不賢的人都各得其楚國呢?”孟子回答道:“謀劃這個問題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說,就只有一所。四是君主多半不喜別人當(dāng)面批評,對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開打擊,沒有那個朝代個辦法:深挖護(hù)城河,筑牢城墻,與百姓共同守衛(wèi),百姓寧可獻(xiàn)出生命也不逃離,這不這樣。而我即位以來,直言者比比皆是,沒有一人因此而免職。五是傳統(tǒng)以漢族為樣就好辦了!辟F,歧視少數(shù)民族,而我獨一視同仁加以愛護(hù),所以少數(shù)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
95、晏子論“社鼠”樣。以上五條,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
景公問晏子曰:“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97、用心不倦
“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jǐn)∑渫。此鼠所以不?/p>
12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shù)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100、子奇治縣
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不倦,以副朕懷也。”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
【譯文】耕器,出倉廩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
貞觀(李世民年號)三年,太宗(李世民)對司空(官職)裴寂說:“每當(dāng)有人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呈上奏報的折子,內(nèi)容很多,(看不過來時)我總是把折子粘在墻壁上,每天出入都【譯文】
要看看,用這種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設(shè)法做到了解臣↓子們要表述的情況。常常思考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政事,有時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們這些臣工們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來報答我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白發(fā)老人。那的心意!泵磻{借老人的智慧,憑著年輕的人的決策,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子奇到達(dá)阿縣,
98、魏徵論隋煬帝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nóng)具,打開糧倉來救濟(jì)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
戊子,上謂侍臣曰:“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于是就起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對曰:“人君雖圣哲,猶當(dāng)虛己以受人,故智者獻(xiàn)其謀,勇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者竭其力。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鄙显唬骸扒笆虏贿h(yuǎn),吾屬之師也!
【譯文】
戌子這一日,皇上(唐太宗)對陪立兩旁的大臣說:“我讀了《隋煬帝集》這部書,發(fā)現(xiàn)文章的辭藻深奧淵博,也知道是肯定堯、舜而否定桀、紂的,但是做起事來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雖然都是賢哲圣明,但也應(yīng)當(dāng)虛心接受別人的勸諫,這樣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貢獻(xiàn)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盡他的全力。隋煬帝這個人,卻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剛愎自用,所以盡管他嘴里說的是堯舜之美德,干的卻是桀紂的行為。他沒有自知之明,結(jié)果遭到覆亡的下場!被噬下犃,深有感觸地說道:“前人的教訓(xùn)離我們不算遠(yuǎn)啊,應(yīng)當(dāng)引為借鑒!
99、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
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dāng)與諸公慎之!毙g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譯文】
太宗問身邊大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哪個難?”房玄齡:“建國之前,與各路英雄一起角逐爭斗而后使他們臣服,還是創(chuàng)業(yè)難!”魏徵說:“自古以來的帝王,莫不是從艱難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難!”太宗說:“玄齡與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體會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魏徵與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擔(dān)心富貴而導(dǎo)致驕奢,忘乎所以而產(chǎn)生禍亂,所以懂得守成更難。然而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已成為過去的往事,守成的艱難,正應(yīng)當(dāng)與諸位慎重對待。”玄齡等人行禮道:“陛下說這一番話,是國家百姓的福氣呀!”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7
孔子因材施教
原文: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譯:子路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怎么能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呢?” 冉有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 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冉求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卻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我不理解您為什么這樣,所以冒昧地請教!笨鬃诱f:“冉求平時做事縮手縮腳,所以我鼓勵他勇進(jìn);仲由平時好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8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暴,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愿王孰計之也!被萃踉唬骸吧疲 蹦酥。
【賞析】
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游說趙文惠王說:“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有個河蚌剛剛打開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會有死蚌了!焙影鲆矊栒f:“(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來,明天你的嘴不取出來,那就會有死鷸了!眱蓚不肯互相放棄,漁夫看見了,就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xiàn)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擔(dān)心強大的秦國要成為漁夫了。所以請大王再仔細(xì)考慮這件事!壁w文惠王說:“好!庇谑峭V沽斯ゴ蜓鄧挠媱潯
【賞析】
鷸蚌相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各種紛繁復(fù)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相持不下,就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所以,在生活中應(yīng)該學(xué)會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訴人們:大敵當(dāng)前,弱小者之間要聯(lián)合起來,消除矛盾,團(tuán)結(jié)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nèi)部事務(wù)也是這樣,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yuǎn)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nèi)部爭斗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權(quán)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謙讓,以免顧此失彼,讓別人鉆空子。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9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閔通:憫)
翻譯
有個擔(dān)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國人,一整天下來十分疲勞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兒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況,禾苗卻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注釋
閔(mǐn):同“憫”,擔(dān)心,憂慮。
長(zhǎng):生長,成長。
揠(yà):拔。
茫茫然:疲憊不堪的樣子。
謂:對,告訴。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勞,困苦,精疲力盡,文中是引申義
予(余):我,第一人稱代詞。
趨: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不譯。
寡:少。
耘苗:給苗鋤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處。
孟子:戰(zhàn)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亞圣”之稱。
1、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自有它的規(guī)律,純靠良好的愿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愿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dá)”。
2、人們對于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客觀規(guī)律去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單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動機,結(jié)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只能是適得其反。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10
高鳳專心致志
原文: 高鳳,字文通,家以農(nóng)畝為業(yè)。妻常之田,暴麥于庭,令鳳護(hù)雞。時天暴雨,鳳持竿誦經(jīng),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乃省。
翻譯:高鳳,字文通,家里把種田作為職業(yè)。妻子曾到田地(勞作),在庭院里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jīng)書,沒有發(fā)覺雨后地上的積水使麥子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11
翻譯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翻譯
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dǎo)兩個人下圍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xué)習(xí),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另一個人雖然也有在聽弈秋的教導(dǎo),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xué)棋,但是棋藝不如前一個人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注釋
弈秋:弈:下棋。(圍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長。
使:讓。
誨:教導(dǎo)。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以為:認(rèn)為,覺得。
鴻鵠:天鵝。(大雁)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弓箭。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謂,說。
雖與之俱學(xué):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xué)習(xí)。
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為是其智弗若與: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
曰:說。
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矣:了。
弗:不如。
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xué)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時教兩個學(xué)習(xí)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xué)習(xí)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指出這兩個人學(xué)習(xí)結(jié)果的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12
墨子怒責(zé)耕柱子
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牛,子將誰驅(qū)?”耕柱子曰:“將驅(qū)驥也!弊幽釉唬骸昂喂黍(qū)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zé)。”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zé)!
翻譯:墨子對耕柱子發(fā)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說我將驅(qū)趕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當(dāng)然驅(qū)趕良馬了!蹦訂枺骸盀槭裁匆捡R呢?”耕柱子說:“因為良馬值得負(fù)用來鞭責(zé)。”墨子說:“我也以為你是值得鞭責(zé)的!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13
晉平公炳燭而學(xué)
原文: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翻譯: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xué)習(xí)(音樂),恐怕已經(jīng)晚了!睅煏缯f:“為什么不點燃蠟燭學(xué)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么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14
大樹將軍馮異
原文:(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jìn)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中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
翻譯: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夸。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隊前進(jìn)停止都有標(biāo)明旗幟,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jì)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jīng)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lǐng)任務(wù),每人都有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愿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贊揚他。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15
歐陽修誨學(xué)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xué),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翻譯: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學(xué)習(xí),(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恒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fā)生變化。(因此,人們?nèi)绻┎粚W(xué)習(xí),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短文翻譯03-13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03-13
文言文短文及翻譯(精選22篇)07-04
文言文短文翻譯15篇03-16
文言文短文翻譯(20篇)08-03
短文的原文及翻譯08-06
文言文小短文03-21
關(guān)于文言文翻譯教案08-26
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譯10-07
短文兩篇的原文及翻譯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