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猴蒜的味兒散文
從江山一發(fā)布“舌尖上的故鄉(xiāng)”征文那天開始,那些遺落在歲月中的美味就在我的腦海里喧騰開了。什么榆錢芽芽、柳葉菜、猴蒜、土豆窟壘、菜根香,這些馨香了童年舌尖的小吃走馬燈似得在我眼前晃悠,都想入選我的筆尖,甚至老家婆娘們口耳相傳了上千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湯”這個老資格也不甘落后,幾次暗拋媚眼。記憶這個主考官通過認真遴選、剔除,最終,還是聘定了猴蒜,為它那特殊的味兒,鄉(xiāng)土味兒。
猴蒜,顧名思義,外形像蒜苗,但五谷不分的人很容易把它和蔥扯在一起,因為它的葉子也是管狀,實在太像蔥了。
猴蒜不是家植菜蔬,而是野菜。主要生長在我們老家田間陰濕的草甸子及埂渠溝壑里;蛟S你沒見過,因為,猴蒜這種東西,我吃的不少,了解的不多,一開始也說不上它是什么來頭。詞典里沒有這么個名號,網(wǎng)絡(luò)上也搜尋不到。正急得抓耳撓腮時,靈機一動,想到在我們老家,“猴”字本身就有“小”的意味兒,就在百度里輸入“小根蒜”進行搜尋。呵呵,效果不錯,答案赫然就在眼前:小根蒜,又名野蒜、小蒜、小么菜、大腦瓜兒、山蒜、薤白、薤白頭等等。其葉細長呈管狀,有點類似于小蔥的模樣,果為蒴果,鱗莖近似球形——對照之下,這小根蒜,不就是童年時候見過、挖過、吃過的那種野味兒么?
早春三月是猴蒜生長的旺季。春風一冒頭,猴蒜就在料峭春寒中悄悄地萌生了。在枯枝敗葉中欣欣然舒張著嫩嫩的、鵝黃的芽兒,引得舌尖寡淡了一冬的農(nóng)人一撥一撥地出門,拿著一個叫小镢子的工具去采挖。
記得在那些艱難的歲月里,貧瘠的黃土地上靠腌菜過冬的人們都把挖小根蒜作為享受生活的開始。父親、母親和我當然也會利用一些閑暇時間挖小根蒜。小根蒜挖回家里,一般由奶奶操持,她仔細清洗后焯熟和些鹽,滴點醋拌起,就是一盤美味可口,色香俱全的猴蒜芽芽菜了。不過,在那個瓜菜代糧的年代里,人們舍不得拌著大口大口吃,多是做成菜團子夾帶著吃的。做菜團子就相對復雜了,菜團子種類不少,有紅面菜團、玉米面菜團和麩皮菜團,我家只能吃起麩皮菜團。奶奶在洗好切好的猴蒜葉子里摻入紅高粱面和麩皮攪拌,加入少量的鹽和花椒粉蒸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高粱團子了。我們一般是吃這種高粱團子的,要是鄰里互送,奶奶就在菜葉里加適量高粱面粉,做得美美的拿出去。猴蒜食品是長冬之后的第一口青菜。每家第一次食用時都要拿出去送給街坊鄰里,相互品嘗。這是我們當?shù)氐囊环N民風,是鄉(xiāng)親們熱情好客的見證。不僅猴蒜如此,就是其它稀罕吃的也是如此,年年如此,代代如此。
清明前是猴蒜生長最盛的季節(jié),村里家家都吃,而最多的是用來做菜團,但家庭條件不同,做出來的菜團子味道就大不一樣。這可能與紅面、麩皮的比例有關(guān)吧,條件好點的人家還會摻參入一點白面,參入白面以后,菜團子的澀味就少了許多。
猴蒜不僅僅能做菜團,還能做猴蒜拌湯,拌湯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面圪垯。猴蒜拌湯與面圪垯湯飯的做法基本相同,疙瘩湯飯在我們老家?guī)缀跞巳硕紩,我也會做。根?jù)吃飯人數(shù)多少在適量水里加一二顆去皮切丁的土豆,再取適量面粉盛碗里,加入適量水攪拌成黃豆大小的勻稱的疙瘩。等水開以后,用筷子一層層地把疙瘩拔入鍋里。鍋里的水要始終處于沸騰狀態(tài),疙瘩拔完了,土豆丁也熟透了。加入洗凈切好的猴蒜葉葉熬一二分鐘,疙瘩湯也就熟了,再用勺頭燒開一點油,加入鹽、花椒粉撲入鍋中,之后加點醋端起鍋,酸酸的、辛辛的、鮮鮮的、熱熱的猴蒜拌湯就可以食用了。呵呵。
拌湯是我們家鄉(xiāng)老百姓的家常便飯,可以說三百六十五天里每天有一頓拌湯飯,尤其在農(nóng)忙季節(jié)。而猴蒜拌湯季節(jié)性非常強,比平時吃的拌湯要精貴許多,可以說是一種山珍食品了。吃一口玉米餅,喝一口猴蒜拌湯,那舌尖上的感覺是一種別樣的純自然的美,它淡淡的辛、淡淡的辣、還有一絲淡淡的甜味兒、澀澀的邪味兒,讓人回味無窮。尤其是吃飽之后,一個飽嗝打上來,淡淡的菜香還在悠悠悠擴散,那種感覺,真是幸福滿足而又恬然舒適。
據(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猴蒜性溫味辛,有行氣、導滯、通陽的藥用作用,這一點我信,因為新鮮的猴蒜嫩綠微辣,吃到嘴里爽口醒神,讓人渾身舒爽,心情舒暢。
可惜,猴蒜這樣的美食再怎么好吃,清明過后,人們也就不吃它了。到底什么原因,我也說不清楚。只是聽老人們說,清明節(jié)那天,鬼魂們從墳墓里出來迎接親人祭掃的時候,等的急了,便會在猴蒜上排尿,猴蒜就成了陰菜。因此,清明節(jié)一過,不論猴蒜長勢多么喜人,可愛,人們都不再食用了,深怕吃了清明之后的猴蒜引來一年的晦氣。生活在黃土地上的人們一直遵從這樣的傳說,固守這樣的習俗,千百年來未曾改變。而在我看來,只不過是清明過后,猴蒜不再鮮嫩,而其他蔬菜大量上市,再吃猴蒜肯定味同嚼蠟、索然無味了。我想,人們的這個習俗也是隨季節(jié)變化,隨遇而為吧,呵呵。
當然,那時,清明過后,我也堅決不吃猴蒜了,F(xiàn)在,就是想吃猴蒜也吃不到了。
三十多年過去,親人相繼離世,我也離開老家很久了。猴蒜雖然時時在我的記憶里蕩漾,雖然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還是我一生一世都不會忘記的家鄉(xiāng)味兒、童年味兒,但已經(jīng)遙遠得再也觸摸不到了……
【猴蒜的味兒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年味兒散文07-11
故鄉(xiāng)的年味兒散文10-06
闖禍的潑猴散文10-06
“ 土孩兒”哪有愁滋味兒散文10-06
泡蒜的作文06-11
剝蒜的作文10-07
那些味兒作文05-24
年味兒的作文03-22
年味兒美文10-06
年味兒的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