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撿來的豆芽分外香散文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一句極為通俗的國之諺語。將普通百姓每天為生活而奔波的日;顒舆M行了形象而精準的總結(jié)。雖然,現(xiàn)代化的生活節(jié)奏,讓人們已經(jīng)逐漸開始慢慢擺脫整天圍著鍋臺轉(zhuǎn)悠的那種束縛,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也讓我們從過去的想辦法解決溫飽問題而轉(zhuǎn)變?yōu)樵趺闯院谩⒊缘糜袪I養(yǎng)、主副食品花樣更豐富上來。然而這經(jīng)濟和物質(zhì)再發(fā)達,我們終究還是離不開我們的動物屬性,這飯終究還是要吃的。于是,一切又回到原點,還是得為一日三餐而煩。雖然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但在選購食品的時候,看著那品種繁多的各色貨品,有時候倒真感覺有點手足無措的感覺。挑挑這個,看看那個,仿佛那個都需要,而又那個好象都不太合適。轉(zhuǎn)了一圈下來,其實并不能找到多少自己心儀的東西,最后不得不順手拿上幾樣?xùn)|西走人。包括只是簡單的進去買幾樣蔬菜、果品!我有時就要想,來超市本是為方便和節(jié)省時間的,結(jié)果卻因了在這里的反復(fù)猶豫不決的挑選而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一次,中午快下班時,妻打來電話,說家里沒什么菜了,你下班時順便去旁邊的超市買點菜回來,并特意叮囑買點豆芽回來,說是早上大家都吃得不多,豆芽清淡,炒著方便也更快捷和節(jié)省時間。進了超市,左挑右撿,土豆有新有舊,新的光滑飽滿,老的沾泥帶土、皮糟還發(fā)著青芽;蒜苔有老有嫩,老的莖梗修長,卻顯出一副因久放而導(dǎo)致的皮暗淡、色黃萎,嫩的莖短桿細,卻顯得極為青鮮;青椒有曲有直,直的光滑順溜,但吃起來卻無味,曲的雖樣子不好看,但卻美其名曰羊角椒,炒烹后味道要勝普通青椒一籌。實在不知道該吃啥菜,最后不得不選些自己平時做得還拿手的幾樣菜品。待去買豆芽時又讓我犯了難,一溜兒擺放著四個盒子,依次盛放著:綠豆芽,黃豆芽,扁豆芽,豌豆苗。看看這個,再瞅瞅那個,怕那黃豆芽是轉(zhuǎn)基因的;而那有點象新生事物的扁豆芽又太小,不知道炒熟后的味道到底如何;豌豆苗吧,感覺好象是涮火鍋用的,思量半天最后我選了炒起來最省事且易熟的綠豆芽?粗@些各類豆芽竟想起了兒時秋日雨后在打谷場上從豆垛底下?lián)於寡康囊荒涣恕?/p>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而在故鄉(xiāng),秋天也是陰雨的季節(jié),正所謂秋雨綿綿。當人們趁著一些難得的好天氣將黃豆、玉米、谷子等作物收獲回來后,一切還未及收拾停當,那秋雨便下了起來。玉米是不怕的,只用掰了棒子收進屋子里,堆放在地下,即便是下雨,人們也可以從容地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剝皮邊串成串子或辮成辮子掛在避雨的檐下。而黃豆則需要人們在收割之后,盡快挑到打谷場上趁著晴天晾曬干透,然后或人工拍打或畜力碾壓進行脫粒搶收。其實說是叫黃豆,我覺得倒應(yīng)該叫做青豆更為合適,因為我們南坡上所種的大豆品種幾乎有八成以上為青豆,它與黃豆雖同屬大豆系,但顆粒更大,產(chǎn)量更高一些,豆粒也更為扁長。據(jù)說這個品種還是父親當年從城里買回來的種子,當年收獲后鄉(xiāng)鄰們見我家的豆子長勢好,產(chǎn)量又高,就都拿了自家的黃豆來換我家的青豆做種子,以后這南坡山地便成了這青豆的天下了。黃豆成熟的季節(jié),即便是同一塊兒地里所種的豆子,因為地下墑情或是光照是否充足等原因成熟度并不完全的相同,更何況是象我們南坡的這種小塊兒山地,所以他們的成熟度也并不是完全一樣。因為農(nóng)時和季節(jié)的關(guān)系,通常是幾小塊兒地里種下的豆子一起收了回來聚攏到一個就近的打谷場上。雖然成熟度并不完全相同,可畢竟那收獲的季節(jié)和天氣卻是不等人的,所以都會一并進行晾曬脫粒。那成熟度足的自然經(jīng)一番晾曬拍打后輕易便完全脫粒,而一部分不是太熟的則會留藏在豆莢內(nèi),當然這僅是極少部分。所以當人們將黃豆收回來進行了第一次晾曬脫粒后,基本上九成五以上的黃豆便已經(jīng)收回來了。于是人們便會把那拍打或碾壓過的豆桿堆垛起來,然后便忙著收獲其它的農(nóng)作物。等秋收的工作一切都已就緒后,稍閑下來的農(nóng)人們便會將原來堆垛起來已經(jīng)拍打收拾過的豆桿,再重新鋪到場上進行晾曬拍打,我們將其稱之為“塯(音liu,在已經(jīng)收獲過的地方重新再細細撿拾一遍,如:塯紅薯)”。雖然一番折騰下來,到最后收獲的可能是極少的約半袋黃豆粒,但對于惜糧如命的農(nóng)人來說,那也是不少的收獲,總比坐在家里沒有任何收益要好得多。
當然這是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倘若遇上的是幾日連綿的陰雨,你縱是再揪心于你那垛還未來得及塯的豆桿,那天卻是無情的。無奈而又心疼的老農(nóng)多會叼了旱煙袋,倚坐在門框前望著那陰雨興嘆,那忽明忽滅的煙鍋和不時升騰起來的藍青色煙霧仿佛就是他們煩悶的思緒,那煙霧繚繞下古銅色的臉龐上深陷下去的眼眸只盼了那雨能早日停歇。而那秋雨則多是綿綿而無情的,常常一下兩三日,這兩三日后雨即便是住了,但那土做的打谷場卻也早已被這秋雨泡得透透的。若想再重新使用,不得五六天的光景是曬不干透的。算上那下雨的兩三日,便有了八九天的光景,那豆垛內(nèi)又濕又熱,成熟了的豆子們遇上這般好時機便會迫不及待地發(fā)芽,尤其是豆垛邊緣那些接近地面的,因為濕氣大,又接地,那豆子發(fā)芽更為充分,生恐錯過了生長的好時機。于是在這樣的時節(jié),大人們便會給我們一只碗,讓我們這些孩子去打谷場里的豆垛底下翻著撿拾發(fā)了芽的黃豆。但此時說是黃豆芽,其實已經(jīng)不是我們現(xiàn)在在市場上所見到的那種黃豆芽的樣子了。市場售賣的黃豆芽是在不見風(fēng)不見光的情況下用水加了藥劑生發(fā)出來的芽,所以它還保持著黃豆的鮮嫩顏色,也更為豐滿白嫩,而我們在豆垛邊緣底下找到的黃豆芽,已經(jīng)屬于那種青色的豆芽,而且那根也不是白白嫩嫩的樣子,而是略灰暗一些,也不那么粗壯。當然,我們不會介意它長成什么樣子,也不會關(guān)心它顏色的黃或綠,我們只關(guān)心到底能找到多少。所以我們耐心而細致地翻找著,每發(fā)現(xiàn)一根豆芽,都會有一股小小的喜悅在內(nèi)心中升騰。通常情況下,小半天的忙碌翻找,我們能撿到大半碗青豆芽。有了這大半碗豆芽,我們的小臉上便是滿滿的喜悅。因為這大半碗青青的豆芽被我們揣回家后,在母親的手里,它將變成一頓難得的美味大餐。說是美味,主要是因為用豬油炒著吃會格外的香;說是大餐則是因為平時我們的飯食里能吃到炒菜的機會并不多,很多時候都是一小勺炒黃豆加了鹽搗碎放到玉米糊糊碗里就當是菜。還有就是將蒜搗成汁加上鹽、醬油、醋,滴上兩三滴香油而成為蒜汁,這也算是我們的“家常菜”。用它蘸著玉米面饃吃,玉米面饅頭放置之后口感粗而沙,蒜汁辛辣,可想而知會能好吃到哪兒。所以這極簡單的豬油炒豆芽對我們來說便是難得的美味,更為主要的是,它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用自己的小手為這個家庭貢獻了一份力量,讓大家吃上了這難得的美味,這份快樂是發(fā)自心底的,所以吃起來更是格外的香。
而在今天,當我們把黃豆芽配上豬肉炒來吃的時候我們都不會覺得它有多美味,我們還在感嘆現(xiàn)在怎么吃什么都不香了,有時候甚至懷疑是不是在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條件下人工弄出來的這些東西不如天然長出來的味道香。我不知道這樣的結(jié)論是否正確,但有一點我是相信的,那就是現(xiàn)在我們的物質(zhì)條件極大豐富了,吃過了太多以前不曾吃甚至都不敢想的美味食品,于是,我們在這各樣的美味里就漸漸迷失了自己的味覺。最最重要的是,我們很少再會長期處于那種極為貧乏的困頓生活之中,我們的生活一直都是那樣平淡過著的,所以當你沒有了那種長期的清苦為基礎(chǔ),也就不會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甜!
于是,我們遠離了土地,遠離了清苦,遠離了那散發(fā)出潮濕氣息的豆垛,再不用揣著一口瓷碗苦苦翻找著那幾顆泛著青綠色的黃豆芽,也就再也感覺不到黃豆芽那起于唇齒,發(fā)于舌端,激發(fā)味蕾,誘人無限快慰的香!
【撿來的豆芽分外香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檸檬香散文10-05
黯淡的香散文10-08
飄逝的麥香散文10-06
鎮(zhèn)巴臘肉香散文10-06
淡淡蘭香的散文10-06
風(fēng)動桂子香的散文10-06
滿園薔薇香散文10-09
再來香汐散文10-06
清潤心扉滿懷香散文10-06
香染五七散文欣賞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