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鄉(xiāng)村匠人散文
過去,因時代原因和生活所需,幾乎每個村子里都有這樣那樣的匠人。記得我兒時的鄉(xiāng)鄰不乏木匠、石匠、瓦匠、鐵匠等各類匠人,這些匠人雖然都識字不多,但都在自己喜愛的行當顯出非凡的才能,曾令多少人羨慕,也都在我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近日,無端地想到他們,想到他們蓋起的房屋,想到他們制作的家具,也勾起了我對過往歲月的美好回憶。就想寫篇小文,略述匠人們其人其技其藝。
木匠
一個好木匠在村子里是很風光的,也是很實惠的,那時,村子里誰家想蓋房子,誰家的孩子要結(jié)婚了,都離不了木匠幫忙,有時還要為生產(chǎn)隊里做木工活,因村子大了,還得提前跟木匠預(yù)約好了,可見那時的木匠有多吃香?也是因為木匠要為這家辦許多事,蓋房造屋擺在眼前的大事就有:做梁檁櫞柱、門框窗欞,還有其它的小物件,都離不了木匠活;結(jié)婚時數(shù)的著的大件就有:桌椅櫥柜,還有梳妝臺、這箱那箱的,做得體面點,木匠活就更多了。兒時曾記得,村子里有名氣的木匠有幾個,就先說喬守君吧,這人和我外祖父居住在同一個胡同里,是斜對門鄰居,習慣上都把他叫舅,雖與外祖父不是一個姓氏,但是一個胡同里的鄰居,而且平時交往的也很好,這樣一來,他見了我就分外熱情,我便經(jīng)常到他家里去玩,給我的印象是這個外姓舅辦事很精明,木匠活做得很精細,那時常見他在家里與兒子拉大鋸,還不時地訓斥拉跑了鋸的兒子,有時見他瞇縫著眼打量材質(zhì),拿著刨子推來推去的,很像那么回事,待做好了家具,擺放到一邊,就更想那么回事了,引來串門鄰居的嘖嘖稱贊。后來,喬守君就到大連做木工活去了,干了沒幾年,就帶回許多做木工活的新經(jīng)驗,也做出了家具的新樣子,喬守君在村子里更有了名氣,這讓固守在村子里的大小木匠們自愧弗如。喬守君感到心里更有了底氣,接二連三的有4名青年登門拜師學藝,喬守君礙于情面,都一一收下,當起了師傅。人常說:嚴師出高徒。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徒弟們都干得有模有樣,沒給師傅丟臉,就在徒弟們成功后,喬守君卻因病過早地去世了,如今,他的徒弟們頻走在城鄉(xiāng)搞房屋裝修、制作家具,也都成了遠近聞名的木工師傅了,仿佛就是師傅的影子。
村子里還有一個木匠叫喬顯祥,是我在五服頭上的堂哥,他雖說腿腳不太靈便,但手上的木匠活卻很有講究。大集體的時候,別人都在生產(chǎn)隊里干重體力活,他卻因有木工手藝而被聘到鄉(xiāng)里干木工活,整天騎著自行車,后座上帶著木工箱上下班,也曾令多少人羨慕嫉妒。后來,不知什么原因,我這個堂哥從鄉(xiāng)里回來了,他整天也不閑著,有一天,我到他家里去玩的時候,看到他家里剛做好了一架梁,這才知道他家里準備蓋房子,不長時間,他就做好了梁檁櫞柱,擺到院子里,接著就開始做門窗,這六間房子的木工活幾乎全都是他自己做的,只是偶爾找他弟弟過來幫忙。做好了木工活,就開始拆舊屋,蓋新房,蹭、蹭、蹭,不幾天工夫,他家的六間新房就蓋起來了,在那個年代,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他自己會這木匠活,也沒看出他有什么不容易來,反而感到蓋房對他來說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街坊鄰居看到他家一下子就蓋起了六間新房,又是一番羨慕嫉妒,不知道有沒有恨的。這六間新房既寬敞,又明亮,與原來六口之家擠在三間屋里的感覺大不一樣了。
他在新房子里專門騰出一間來做木工活,兒時見到他家西墻上懸掛著鋸、刨子、鉆、拐尺,桌上擺放著斧、鑿、木銼、墨斗什么的,感到他家里的工具真齊全,街坊鄰居有個小修小補的,都到他家里去借工具,不只是這些,堂哥還經(jīng)常走東家,串西家,幫著做個櫥柜箱桌什么的,他的做工雖說不新潮,但給人的感覺很結(jié)實,曾給我家做了很多家具,一直用了幾十年都不壞,現(xiàn)在回老家,看了他做的家具,就會想到他這個人,人和家具一樣實在。
老家還有一個木匠叫潘德亭,一看他就知道是個聰明人,他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干活利索,平時愛琢磨,悟性強,看到什么新樣子,一學就會,照著葫蘆畫瓢就做出來了,有時別人看到什么新式家具,只要跟他一說,他立時在腦子里就有了輪廓,很快就會做出來,他的思維模式按現(xiàn)在的說法叫創(chuàng)新,那時不知道。經(jīng)他手做出來的家具既美觀,又大方,真像當天的新媳婦一樣,那時,他為村子里不知做了多少家具,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樸實的鄉(xiāng)村百姓看著心儀的家具直說好,按現(xiàn)在的說法,那叫美感,可那時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木匠進城了,有的還進入大城市,還有的出國打工了,也有的一邊做著木工活,一邊耕種著自己的土地,兩不誤,這就是時代的進步,而留在我心底的還是過去那些木匠。
石、瓦匠
其實,石匠、瓦匠是分開的,在農(nóng)村蓋房子,打地基的時候用到石匠,地基打的牢不牢就看石匠的了,壘磚墻的時候用到瓦匠,磚墻壘的直不直,則要看瓦匠的了。之所以把他們放在一起來寫,是因為在我的老家,石匠大都會瓦匠活,瓦匠也大都會石匠活,石匠、瓦匠不分家。有一家弟兄四個就是就是很好的例子,老大喬吉華,老二喬吉理,老三喬吉財,老四喬吉茂。這弟兄四個長得高大強壯,都很聰明,且都會石匠、瓦匠的活兒,干得頭頭是道,在近2000口人的大村子里都很有名,過去村子、學校里、家庭中蓋房造屋的,大多時候離不開他們。兒時常見他們?yōu)槲壹遗荩^去大多房屋上半部分披麥秸草,下半部分掛瓦,因麥秸草年歲多了易腐爛,造成房子漏雨,因而過了幾年就要重新披屋。有一次,我家披屋的時候,這家弟兄四個都來了,我看到技術(shù)活略好的老大、老二把著東西兩頭,年輕稍有力氣的老三、老四在中間,其實論技術(shù)和力氣,他們四個都不相上下,都很厲害,只不過相比較而言,披屋開始了,我大開了眼界,我見他們披屋從東到西一條線直著就下來了,而且動作嫻熟,協(xié)調(diào)一致,仿佛不是在披屋,而是在做著工藝品一樣,也一如用手中的畫筆描畫最新最美的圖畫,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次披屋的精彩場面。還看到一次他們兄弟四個在別處蓋房子,照樣老大、老二把著東西兩頭,老三、老四在中間,壘得墻筆直,這樣的場景常引來圍觀者津津樂道。
我兩個堂叔也是石匠、瓦匠都會,一個石匠活出色,一個瓦匠活出名,記得我家蓋的幾棟房子都請他們來幫忙,大體設(shè)計、物料核算、找匠人等,在這里就可用到一句成語叫“獨具匠心”了,那真是不一樣,里面有很多知識和門道,這些功夫都是他們?nèi)辗e月累練就的。還記得我家的堆臼、堆臼錘、蒜臼子什么的都是他們鑿成的,一看那石材都是青石,就帶著結(jié)實的樣子,再一看那工藝,就像是精雕細刻的,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現(xiàn)在老家還保留著他們用鉆子親手鑿出來的東西,看著頓覺很親切,也喚起了這些背后的感情。
其實,我只是說了老家的石匠、瓦匠最普通,最貼近鄉(xiāng)村百姓生活的一面,他們更值得稱道的一面是,我們在挖膠萊河、修巧女張水庫、修建老家的龍灣水庫、磨山子水庫中做出的貢獻,現(xiàn)在想來,他們在歷次大工程建設(shè)中,都功不可沒,從另一個角度講,是他們的匠人手藝派上了大用場,文明話叫有了用武之地。
鐵匠
鐵匠在有些地方也叫烘爐匠。記得莫言寫過他曾在橋梁工地上為鐵匠師傅拉過風箱的事,也見識過鐵匠打鐵的經(jīng)歷。兒時記得村子里也有鐵匠鋪,起初是在大街上,后來,不知什么原因,搬到了磨坊大院里,我也跟著去了磨坊玩耍,到了那里一看,鐵匠鋪搬在了一個狹窄逼仄的屋子里,里面放著些廢棄了了鋤鐮锨镢,還有些碎鐵,破屋子的外面支著爐子,按著風箱,也是破舊的模樣,烘爐前站著三個人,一個拿小錘的,一個掄大錘的,一個拉風箱的,三人各自圍著舊腰布,有條不紊地干著各人的事,我看到烘爐里正燒著紅得正好看的鐵塊,拉風有急有緩的一拉一拉,爐火光時大時小的一閃一閃,熊熊的爐火映紅了打鐵師傅的臉膛。我還看到,拿小鐵錘的師傅用左手拿起火鉗,夾出了燒的正是時候的鐵塊,極快地放到鐵砧上,右手拿起小鐵錘打向鐵塊,這時,掄大錘的師傅馬上跟上小錘的落點,小錘落,大錘起,小錘起,大錘落,鐵錘一大一小,弧度一高一低,錘錘不空,打的火星四射,很有氣勢,很快就把鐵塊打的成型了,那時看著打鐵的場面很過癮,尤其是看到掄大錘的師傅多威風,彪悍有力,以為他一定是師傅了。后來,我去觀察打鐵的次數(shù)多了,也慢慢地悟出了打鐵的些許道理,觀察出點門道。我這才知道,拿小錘的才是真正的師傅,那是設(shè)計造型和把握方向的,就如同前線指揮作戰(zhàn)的首長一樣,指向哪里,士兵就沖向哪里,慢慢回味一下,真是這樣,小錘輕輕敲到哪里,大錘就要重重落到哪里,掄大錘的才是徒弟,明白過后,再抬頭看看這兩個拿著大小錘的師傅,還真像那么回事。
老家的鐵匠師傅為老家村集體打出了許多農(nóng)具,為鄉(xiāng)村百姓打造了鋤鐮锨镢,遠不止這些,還為周遭村莊、農(nóng)民敲敲這個,打打那個,當年紅紅的鐵匠鋪打得紅紅火火。
生活在農(nóng)村或有過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的人都知道,有過這種經(jīng)歷和體驗,才能感知他們的作用和貢獻。鄉(xiāng)村匠人不只是這些,所說的事兒也只能是鳳毛麟角,在鄉(xiāng)村深處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鄉(xiāng)村匠人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鄉(xiāng)村靜夜散文10-06
鄉(xiāng)村的小河散文10-09
鄉(xiāng)村之路散文10-06
鄉(xiāng)村的大舅的散文10-06
鄉(xiāng)村美景的散文10-06
鄉(xiāng)村的雨散文10-06
鄉(xiāng)村的清晨散文10-08
鄉(xiāng)村犬趣散文10-06
鄉(xiāng)村籬笆曲散文07-11
走在鄉(xiāng)村的深秋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