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數(shù)學課堂改革心得體會
一.初中數(shù)學課堂改革的起源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老師的教學僅僅是“教”,教給學生知識,而這實際上只能是老師單方面強加灌輸給學生知識而已,學生得到的也僅僅是知識,而不是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老師,教師占據(jù)了大部分課堂時間和空間,這固然可以在課堂時間內(nèi)講足夠多的知識點,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老師在課堂時間內(nèi)所傳授的知識對于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感覺不夠,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差一些的學生則會不能消化掉聽到的內(nèi)容,久而久之,這便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為了孩子的發(fā)展,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初中數(shù)學課堂改革的實踐與反思
為了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國家提出了新課程理念:新課程要求老師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管理者。改革首先從教師的備課開始,從原來的編寫教案到現(xiàn)在的編寫導學案。導學案是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數(shù)學教科書和學生已有的數(shù)學基礎為引導學生數(shù)學學習而做的充分預設,它預設了學生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的過程,引導了每位學生經(jīng)歷預設學習的全部過程。所以一經(jīng)推出,導學案便表現(xiàn)出了勃勃生機與燎原之勢,許多學校紛紛改教案為導學案。我們學校也已實踐多年,其中受益良多漸漸的也積累了一些對導學案的反思。
結合我校數(shù)學科課堂的教學情況,可以把數(shù)學導學案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和預習自測,第二部分是課堂研究和要點歸納,第三部分當堂檢測,第四部分是課后練習。
第一部分中的學習目標包含三維目標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清楚每節(jié)課的要求和重難點,學起來有針對性。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huán)節(jié),學生以前之所以不預習,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么。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數(shù)學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目標,借助導學案完成課前數(shù)學學習。因此,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并在學案的指導下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進行自主學習;帶著問題看書,找出重點、難點,獨立完成導學案中預習自測部分,帶著問題進課堂,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在上課時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偟膩碚f,課前預習確實提高了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的效率,老師在新課引入時也省了很多時間,有時直接由學生來說或提出疑惑,有時通過簡單的實例一帶而過,然后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通過例題總結出題型與規(guī)律、方法與步驟。
當然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學習目標、重難點在編寫上還欠妥當。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習目標、重難點都來源于原來的教案,把教案中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案中改成了“學習目標”,“重難點”則基本上是照搬照抄,實質內(nèi)容沒有多少不同,事實也是這樣,絕大多數(shù)老師編寫的導學案基本沒有跳出教案的圈子。
2.課前預習有時就忽略了學生“感受新知、推導新知”的過程。預習的內(nèi)容多是將要學的一些概念、定義,于是導學案上就會羅列一大堆概念和定義,其中多數(shù)編成了填空的形式,期望學生填寫幾個關鍵詞或是幾個問題來達到預習的目的。相反,如果學生沒有經(jīng)歷預習式填空,教師可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展示幾個實例,引導學生對比觀察,探尋出幾個例子的共同特征,再類比已學知識,十分自然的得出新知的定義。然后針對其不完善之處,教師可通過反例啟發(fā)學生不斷糾錯,直至得出正確概念;最后可適當配一些判斷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此處理,親歷了觀察、歸納、反思和完善的學生,才真正參與了知識形成的教學,才能真正理解概念。否則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學生會解很多題,但卻說不出數(shù)學的基本概念,更領會不了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這樣的課堂教學滿足于學生記憶結論并模仿應用,認為“學生記住了也就會了”。這種方式的教學,也許學生學到了計算的技能,但卻學不到研究數(shù)學的方法,更領會不到數(shù)學思維的快樂。
3.課前預習也給學生加重了課業(yè)負擔。學生在完成原有的作業(yè)之后,還要通過閱讀新課預習新知,實際上加大了學生的作業(yè)量,其次,對一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原來新知完全靠老師一邊演示一邊引導獲得的,現(xiàn)在讓他們自己推導無疑是雪上加霜,拿著問題不知從何下手。
第二部分的課堂探究主要是例題的展示、分析與總結。有了導學案,教師往往會放手讓學生安靜的讀題思考,嘗試自己解決,突出學生主體作用,但是,卻忽視了教材編寫的意圖,教材對較難的例題不僅提供了證明的書寫范例,而且還提供了分析思路。教師應該首先引導學生關注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再讓學生去做。課堂要以學生為主,但并非放棄教師的講解作用,尤其是引領作用。事實上,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課堂中學生臨時出現(xiàn)的個性化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回應和引導,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學生會提什么樣的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涉及的學科本質在哪里?對這個問題該如何作答?當不能立即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怎么辦?上課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熱鬧,學生講了很多,但對知識點更深層次的挖掘還需要教師來揭示。
另外,我覺得恰當適時的小結,一方面可以配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學生在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總結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從文字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換能力,對自己想法的整理、驗證及歸納能力等)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存在的問題:由于慣性思維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往往在寫小結時只是呆板的把老師的板書和書上的要點摘抄下來,用一句廣告語就是“我不是在小結我只是文字的搬運工”,缺少了自身的感悟和體會,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創(chuàng)造性的缺失。所以在使用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不僅要補全知識和結論,更應做好方法與技巧方面的批注,每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各有側重。其次,數(shù)量不能多,1~2點足矣,否則對整個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會產(chǎn)生時間上的影響。對于有些難度比較大的內(nèi)容,教師也可適當幫助啟發(fā)。
第三部分是當堂檢測。在完成小結后,留下10~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當堂完成課堂檢測題,其實也就是自我考試,因此在練習題的選擇上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又要注重能夠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方面的訓練題,要保證訓練的形式像考試那樣完全獨立地、快節(jié)奏地按時完成,如此能有效的提高作業(yè)布置、批改的質量,提高訓練檢測的效率。存在的問題:要保證學生緊張、有序的完成當堂檢測,對教師在時間的掌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學情特點靈活設置。有時上課內(nèi)容比較簡單,學生問題比較少,時間相對寬裕,可是碰上內(nèi)容難,不易理解,學生疑惑比較多,老師必須在課堂上解釋清楚,勢必費時較多,當堂檢測的時間就難以保證。課堂的任務很可能留到課后,無形中就加大了學生的作業(yè)量。
總之,導學案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設計方案!敖獭钡淖詈梅绞绞恰皩А保瑢W的最好方式是“研”。導學案實踐涉及使用前“如何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設計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學時“如何在學生自學基礎上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和引導”。
在設計導學案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現(xiàn)有基礎和認識規(guī)律,以思維為核心,以知識為載體,設計有一定思維空間的板塊型宏觀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從而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深度學習。既關注知識、關注過程、關注學科方法,又滲透學法。要控制學習總量和每個板塊教學時間,如果加重學生負擔或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都不值得推崇。
在利用導學案教學中,要體現(xiàn)與采用其他方式教學的不同。教師更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彰顯自己學習所得,要把握學生主講,教師少講的原則,但絕對不是不講,畢竟學生的自學、助學、組學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初中數(shù)學課堂改革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堂改革心得體會02-16
課堂改革心得體會15篇04-27
課堂改革心得體會(通用5篇)10-12
教師課堂改革心得體會08-27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08-17
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02-13
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反思02-25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精選16篇)04-21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