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孝經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06 22:31:57 心得體會范文 投訴 投稿

    孝經心得體會

    孝經心得體會1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這是當孔子把孝經,講解給曾子時,曾子發(fā)出的感嘆,同時,也是我學習孝經的最大感受。孝經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太偉大了。在如何處理與家人關系、處理與同事關系、教育教學方面,都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孝經心得體會

      它讓我們懂得了孝敬父母,要“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謹身節(jié)用,立身行道”。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就是孝敬父母,不讓父母擔心受怕,不讓父母因自己不良行為受侮,要努力學習工作,讓父母因自己的成功而驕傲、自豪。

      讓我們懂得了為人處世,要“忠順不失,以事其上”。對待長輩、上級要敬,對待上級要順,也就是要服從工作安排,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只有做好本職工作,在哪里都能扎實有效地完成相關任務,才會被上級認可,被大家所認可。

      更讓我們懂得了教育引導學生要“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教育學生要因勢利導,順應天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圣人“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道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和禁”如果要教育好自己的學生,管理好一個班級,一個團隊,要順勢而為,讓學生學會愛父母,就要先去愛學生,給學生做出愛的榜樣。要想讓學生講道德,講道義,就要先讓學生明白德的意義和內涵。要讓學生不爭,就要先教導學生學地禮讓。要讓學生有禮貌,就要先教會學生禮節(jié),以及各種場合應該用什么樣的音樂。要想讓學生不違法犯罪,就要先教導學生哪些是不法行為,會給大家?guī)韨?傊敖讨梢曰瘛,更可以“化學生”。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學生,就一定會彬彬有禮,有修養(yǎng)、有氣質。這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幾千年積淀的精華,我們丟掉了他則多么的可惜。

      這本孝經,應該自己學,家人學,學生學,以至于全社會都來學。家人學有利于家庭和睦,學生學可以諦造學生的.幸福人生,全社會都來學,建設和諧社會就一定會變?yōu)楝F(xiàn)實。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就是精僻、經典。

      當我把孝經通讀了一遍后。感慨萬千,哎呀!這的確是一本好書,學好它,人生會少走多少彎路!太應該讓兒子學了。于是,我以讓兒子幫我背誦為名,和兒子一起學習,討論、背誦。每天一章,半個月全部背完!八氖换蟆保墒,我卻覺得仍有許多迷惑糾結著自己,學習了孝經,確實讓人對人生看得更清楚了,多了幾分淡定,少了幾分焦躁不安;多了幾分睿智,少了幾分魯莽。

      好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新學期,和孩子們一起再學習,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新的收獲!并努力把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植入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從小具有君子風范:“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為培養(yǎng)出有修養(yǎng)、思維活躍的學生而努力!

    孝經心得體會2

      本月為我院孝文化月,我科于20xx年xx月xx日組織學習并討論了《孝經》、《新24孝行動標準》,感觸很深,通過學習與討論使我深刻領悟到“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真正內涵,它是個人心靈和諧的最基本元素,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基礎和起點。

      《孝經》全文不到二千字卻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真正的經典。在過去受人推崇,到今天依然讓人接受;《孝經》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lián)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fā)展和擴大,并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它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孝道是修身養(yǎng)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使我們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在家庭,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實行孝道,可以長幼有序,規(guī)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在單位,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導報國敬業(yè)。在社會,孝道的思想可以規(guī)范社會的行為,建立禮儀制度,調節(jié)人際關系,從而凝聚社會,達到天下一統(tǒng),由亂達治。因此,孝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豐富的哲學和倫理內涵,深刻地影響著世代中國人的道德思維和行為實踐。

      了解《孝經》的內涵并對照《新24孝行動標準》,自己感到慚愧無比,感到自己是個不孝之女,無論在家庭中、社會上還是工作中自己相差還很多,尤其是為父母做的太少了,生我者父母,養(yǎng)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烏

      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而我們又怎么能不孝?孔子說∶“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yǎng)時,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對先人的祭祀,要嚴肅對待,禮法不亂。這幾方面做得完備周到了,方可稱為對父母盡到了子女的責任,所以那種不敬愛自己的父母卻去愛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禮法!胺蛐,始于事親,忠于事君,終于立身!痹谶@里,既有家庭觀,又有理想觀。能仁愛他人,忠于事業(yè),熱愛國家,通過努力,成就圓滿人生,實現(xiàn)人生目標就是我們今天要倡導的道德觀。

      然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孝的回歸,是歷史的必然。我們應當有所繼承孔孟儒學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鑒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諧調、親和家庭成員的血親關系,促進家庭的和睦與穩(wěn)定,進而在社會上形成尊老愛幼、互助友愛的風尚,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讓我們一起來營造一個敬老養(yǎng)老的社會氛圍,讓中華民族敬老養(yǎng)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得到發(fā)揚光大!

    孝經心得體會3

      通過參加由東方智慧研究學院董老師主講的“孝立人生”專題巡講的學習,以及公司組織的“學國學,訪書院,登麓山,較力量”的戶外活動,我個人對“孝”有了全新的理解認識,并更深一層次的體悟“感恩”。

      孝,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是中國傳統(tǒng)“家、國、天下”的一種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下來的言行與禮儀,“忠、孝、節(jié)、義”向來被認為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其中的“孝”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在我以前的認知里,感覺孝與順是連接在一起的,簡單地認為孝只是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平時注意與父母長輩的溝通,即使有些事明顯不那么合理,基本上凡事都是盡可能的“順”著他們的意思來,而不是先用心去幫忙分析后再提出更合理建議。通過這幾次對孝文化的學習,我重新認識到,孝并不意味著萬事“順”,而是要“敬”。

      以前聽過個故事:據(jù)說古時候有個國家有個習俗,當人老了就要被遺棄到深山里去,任其自生自滅,有個大臣不忍心這樣遺棄自己的老父親,在自家挖了一個地道,把老父親藏在里面。后來,這個國家被另外一個國家打敗了。戰(zhàn)勝國的國王對這個國家的國王說:“我有兩個問題,如果你們能回答出來,我們就撤兵;如果答得不好,我就把你們全國的人都殺掉!第一個問題是,怎么區(qū)分兩只蛇的性別?第二個問題是,兩匹長著同樣顏色、一樣大小的馬,哪一匹是母馬,哪一匹是小馬?”失敗的國王答不上來,就在全國懸賞征答,可是也沒人能夠答得上來。這時,那個大臣問他的老父親,老父親說:“這不難回答。把兩條蛇放在柔軟的'地毯上,四處爬動的是雄性,靜止不動的是雌性。給兩匹馬喂點草料,母馬會把草料推向小馬。”于是,大臣把答案稟告給國王,兩個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答,這個國家因此得救了。當?shù)弥@些答案都是出自大臣的老父親時,國王非常震驚,為

      了感謝這位大臣的老父親,國王下令撤消了遺棄老人的習俗,命令從此以后所有的人都要尊敬和善待老年人。

      “天下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順子弟必明賢,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孝”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內容,是天地大道的直接體現(xiàn)!缎⒔洝氛f:“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而“教”字就是由“孝”和“文”組成的,說明一切教育都要從孝開始!靶ⅰ辈粌H是中國基本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而且也是現(xiàn)行文化的靈魂,企業(yè)文化建設同樣離不開孝道。正所謂“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業(yè)、大孝可治國平天下”。

      企業(yè)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做企業(yè)實際上也是在做人。企業(yè)的各項制度固然重要,但是制度都是由人定的,而且每個制度本身沒有完善的,都需要人去不斷地改進,需要人去具體執(zhí)行,需要與時俱進。只有在企業(yè)中的每個人都自覺、自愿地遵守和執(zhí)行制度的時候,制度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應有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執(zhí)意要違犯制度,制度本身并不能夠阻止或制止他,只能通過事后對人的懲罰處理來體現(xiàn)制度的存在。所以,在企業(yè)發(fā)展前期,在企業(yè)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情況下,人就成為企業(yè)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企業(yè)文化的終極目標就是引導人的這種自發(fā)性,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自覺性,形成一種自我約束的企業(yè)氛圍。而“孝”文化的深刻內涵能夠引導、規(guī)范每個人的自覺性和自我約束的問題,教育企業(yè)員工從德的方面去規(guī)范、要求自己。因此,企業(yè)文化建設要從做人的最基本品德——孝開始。

      我們金光華正處在企業(yè)發(fā)展和定型中,常言道“小企業(yè)要發(fā)展靠老板頭腦,中等企業(yè)發(fā)展靠制度保證,大型企業(yè)的發(fā)展是靠文化傳承引導”。一直以來,公司都非常注重企業(yè)文化的沉淀積累。到如今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基礎,比如要求做事精益求精的工作文化、再教育再培訓的學習文化等等。在現(xiàn)階段,我們金光華的企業(yè)孝文化已經基本成雛形,包括去年年會時的主題之一“感恩”,其實正是孝文化的重要內涵部分!

      人們常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即是一種美德,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更是為作社會成員之一的我們?yōu)槿颂幨碌幕镜赖鲁叨,是提升人格魅力、升華思想境界的內在動力,是增強凝聚力、促進和諧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不養(yǎng)兒,不知報母恩”,作為子女,我們首先要學會感恩我們的父母,是她們含辛茹苦把我們培育成人。同樣作為一名企業(yè)的員工,對誰負責,感誰的恩,絕不是個人之間的禮尚往來,必須站在公司這個層面來思考和回答。我們在“孝立人生”學習到的感恩詞“感謝天地的恩賜,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感謝領導的栽培,感謝老師的教誨”。毋庸置疑,感恩公司、報效公司,忠誠履行責任,同心同德,全心全意,這是永遠不變的公司魂魄,是公司傳承發(fā)展的血脈,也是做為企業(yè)一員的我們的處事根本。因為個人的進步、理想愿望的實現(xiàn),并不只是單獨依靠個人努力或是某一個人的幫助就能成功,這一切的關鍵離不開組織的培養(yǎng)與信任。

      感恩于組織,是一種大恩回報!爸蠖髡撸庞写缶辰,才不會忘其根本;知大恩者,才有大作為,必以其堅韌不拔之志畢其一生干事業(yè),才會作出大貢獻;知大恩者,才有大智慧,才會在危急緊要關頭多一些正氣,多一些責任,多一些慷慨,少一些依賴,少一些顧慮,少一些羈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論是什么時候,也不論做什么工作,我們都要始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就是我們?yōu)橹畩^斗的工作平臺是公司提供的,工作責任是公司賦予的,對外所展現(xiàn)的一言一行其所代表的是企業(yè),而不是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更需要“謹言慎行”!以當?shù)闷鹌髽I(yè)對自我的信任。

      在實際工作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們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難、問題,如遭受挫折,被人誤解,受到批評等等,當時是滿腹的委屈,很多時候會心情煩躁、抱怨、甚至怨恨,糾結成一小段暫時無法逾越的障礙。而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領導教誨、同事們的互相支持與配合,離不開身邊親人們的支持與理解。學會心懷感恩,就會減少很多憤怒,也只有心懷感恩,人才會真正快樂起來;若一個人就只有怨恨,心情自然好不起來,而心情不好的情況下,工作的推進及完成相信也很難達到滿意效果。人只有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后才會逐漸的走向成熟睿智。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yǎng)。常懷感恩心,一生無憾事。

      感謝公司給了我們一個提升自我思想、拓展思路的機會。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孝與感恩,讓我們一起用孝心與感恩之心,收獲別樣的人生!

    孝經心得體會4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圣人告訴我們行孝悌之道從愛護自己的身體做起。一個人如果不愛護自己的身體,使身體有絲毫損傷,就是不孝。自殺就更是極端不孝之舉了。“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這句話從時間角度和空間角度闡述了踐行孝道各個方面的內容及順序。時間上說到了“事親”“事君”“立身”幾件事情的前后的順序。從空間上有事情要有時須兼顧去做。把《孝經》里這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可以做如下理解:愛護自己的身體是踐行孝道的基礎部分,又兼具四種孝道(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之慧)的意義!笆掠H”則是孝道的初始部分,是孩提時,還沒有直接涉及到“事君”“立身”的時候首先要做好的事情。“事親”也是孝道的核心內容,人生至始至終都要做好這件事情!兜茏右(guī)?入則孝》中詳細列出了“事親”的29件事——養(yǎng)父母身體:冬溫、夏凊、嘗藥、侍床。養(yǎng)父母精神:呼應、命行、教聽、責承、晨省、昏定、出告、反面、愛孝、憎孝。養(yǎng)父母心愿:居常、業(yè)常、謹為、慎藏、具好、去惡、惜身、養(yǎng)德、喪悲、居變、食簡、喪禮、祭誠。養(yǎng)父母智慧:諫過、復諫。而“事君”“立身”則是成人之后在“事親”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做的兩件事情!笆戮笔恰笆掠H”的遷移,“立身”即立身于社會,則是踐行孝道的最后一件大事!傲⑸怼彼龊玫氖虑檫是“事親”“事君”,而所須品質則是“仁”“勇”“智”。這是從《孝經》里涉及到的人生的四件大事(“愛身”“事親”“事君”“立身”)從哪件事情做起的角度談的“首孝悌”的意思。我認為,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大國,那么就應該從孩子們的教育抓起,而孩子們的教育,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兜茏右(guī)》應該重新回到教育的基礎中來,讓未成年人懵懂之時,就開始習讀《弟子規(guī)》,踐行《弟子規(guī)》,做有素質的國人,民眾素質高,不愁國不強!兜茏右(guī)》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guī)》,主要記載了圣人對學生的訓示,是啟蒙養(yǎng)正,

      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弟子,就是學生;規(guī),就是規(guī)范;合在一起就是:學生的規(guī)范。中國古籍《禮記?學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因為教育是國富民強的基礎,所以要想使國家繁榮富強,就要先教學。所謂年齡越小的兒童越容易教好,基本不會走上邪道,所以教育應該先從兒童著手。我非常贊成以道德為基礎的教育方式。因為你做人首先得講道理,要文明要有修養(yǎng),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學識素養(yǎng),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了。

      畢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總是會有差異的,這樣導致人的成績有高低,但是,道德這方面,就拿《弟子規(guī)》來說,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時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時間,需要毅力。古時候,孩子們都學習儒家思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才會受人尊重與敬愛。那時,除了貧窮和不愛學習的孩子,大多數(shù)孩子們都努力學習,特別是隋朝開始了科舉制度,“學而優(yōu)則仕”,有志之士就通過科舉,考取進士后就可以做官,為百姓造福。因此,歷史上自從儒家思想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時期,除戰(zhàn)爭時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進,很繁榮。而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大國,部分人民的素質卻是有些低,導致一些人去日韓和東南亞等地旅游時,由于行為不雅為外國人恥笑,有傷中國國體,大丟顏面。

      《弟子規(guī)》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jù)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匆妱e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天地有道為善,人身是(儒家稱為“仁”)。善道之要為敬,人心是(重在發(fā)心,謙在敬中)。敬道之要為愛,手足是(重在行動,懺悔在其中)。愛道之要為孝,人首是(愛人從愛父母做起,親仁親師在其中)。以此論,孝為善道之首。所以古人云,百善孝為先?鬃诱f:“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庇终f:“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保▋删浣砸浴缎⒔洝罚┻@里的天地乃指自然,天經地義就是自然之道,“民”就是“人”的意思!暗隆笔前醋匀灰(guī)律去做的意思。概括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孝是自然規(guī)律,人要按自然規(guī)律去生活,

      行孝道是根本。人則必有父母,為人子是確定的,但倘為長子,則不能為人弟,所以悌道隨附在孝道之后,而合說成“孝悌”。在各種人倫之關系網中,孝是兩輩人之間的道,自下而上;悌是同輩人之間的道,由此及彼。再將孝悌推而廣之——“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保ā缎⒔?廣至德章第十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這樣就有了一縱一橫兩種愛,一張網絡了所有人的仁愛之網就織就了。孝悌之道是天地之道之首,這就是“首孝悌”的根本意思。

    孝經心得體會5

      百善孝為先”,孝,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近期,有幸作為公司代表參加了上海東方智慧研究院在揚州瓊都賓館舉辦的一場為期兩天的“孝立人生”公益專題課,劉碧英老師以中國十三經之首的《孝經》為基礎教材,帶領大家領略孝的真諦。培訓會結束后,大家感想頗多。感謝公司又給了我們一次洗滌自己靈魂的機會。

      孝,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中國傳統(tǒng)“家、國、天下”的一種延續(xù)!爸、孝、節(jié)、義”向來被認為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其中的“孝”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靶ⅰ笔侵袊寮椅幕撵`魂,是天地大道的直接體現(xiàn)!缎⒔洝氛f:“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而“教”字就是由“孝”和“文”組成的,說明一切教育都要從孝開始!靶ⅰ辈粌H是中國基本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而且也是現(xiàn)行文化的靈魂,企業(yè)文化建設同樣離不開孝道。正所謂“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業(yè)、大孝可治國平天下”。小羊跪乳,烏鴉反哺,何況人乎?我們要盡全力做好“父母四養(yǎng)”:

      養(yǎng)父母之身:要侍養(yǎng)父母的身體,讓父母的吃飯、穿衣、住宿、醫(yī)療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養(yǎng)父母之心:對于年老的雙親而言,孝不光是物質的滿足,更是精神的支柱,身為兒

      女,應該時刻關注父母所憂及所慮,并盡可能的去做一些事情解除他們心中的憂慮;養(yǎng)父母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力的去完成父母沒有完成的志向和心愿,節(jié)假日有空常帶父母外出旅游,完成他們心中年輕時的夢想;養(yǎng)父母之慧:工作之余,盡力抽出時間,與父母聊聊自己的工作,說說最近發(fā)生的.社會事件,讓父母學習明白更多的現(xiàn)代知識,增長父母的智慧。十八章經典內容,一天的時間,大家跟隨老師逐句拜讀,既領悟了圣賢、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不同孝的內涵,又感受到忠順、愛敬在職場、人際關系中的現(xiàn)實教益。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我們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難、問題,如遭受挫折,被人誤解,受到批評等等,當時是滿腹的委屈,很多時候會心情煩躁、抱怨。而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領導教誨、同事們的互相支持與配合,離不開身邊親人們的支持與理解。因此,學會心懷愛,就會減少很多憤怒,也只有心懷敬,自身才會真正快樂起來

      在培訓最后,大家結合自己的所學所感,交流了各自內心的深切感受,并表示將永遠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為建設文明企業(yè),創(chuàng)建公司和諧文化、推動公司創(chuàng)新發(fā)展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孝經心得體會6

      本周聆聽了王寶寨老師開解的《孝經》的《天子章第二》,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天子是高高在上的,所以他很容易有傲慢心、好惡心,孔子就用一個“孝”字來幫助天子格除這種不好的習氣。因為一個好皇帝必須是和百姓心連心的,如果有了傲慢心、好惡心,怎么心連心?那天子是九五之尊,誰有本事讓他格除這樣的習氣?就只有用他與父母的這種關系來喚醒他的愛、敬之心,去掉他的傲慢心、好惡心。父親是天,母親是地,天子跟母親的關系沒有距離,是“親”,很親切,跟與大地的關系一樣;但是跟父親是有距離的,那是“敬”,跟與天的關系一樣。如果一個天子的孝心一開,百善皆開,那跟百姓就相親相愛了。第二個,天子這樣做,為全國人民做出榜樣。上行下效,全國人民就都會效仿。那樣人民的良心都打開了,不就是萬眾一心了嗎?

      末學覺得王老師的智慧開解妙就妙在無論你是一個什么層次的人,你都能從中獲得智慧。你看,這里的表面上是在說天子,好像與一般的老百姓無關。其實,老師一推展開來,就什么人都可以用得上這把鑰匙了。怎么說呢?因為王老師在講解《開宗明義章第一》的時候就說了,“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這里的“天下”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個團隊、一個集體、如一社區(qū)、一個家庭、一個學校、一個市、一個省。那這里的“天子”當然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個團隊、一個集體的一把手了。是不是當一把手的人都容易有跟天子一樣的習性?有傲慢心、好惡心?這么一來,我們就很容易對照自己了。

      比如一個班主任,回到家還像班主任一樣教訓丈夫,這是傲慢心?春⒆幽?這個不順眼,那個很可愛,這就是好惡心。那如何去掉這兩種心呢?還是得回到根本,要培養(yǎng)自己的“孝心”!皭塾H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睕]有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在和學生、家長打交道的'時候,就不可能有“愛、敬”之心,所以處理問題往往就不順利。因為“悌道”是從“孝道”延伸出來的,找到了“孝道與悌道”,才有可能“泛愛眾”。才有可能愛護、恭敬一切生命。

      我以前做事情,常常生煩惱,只能處順境,不能處逆境。這其實呀都是孝心還沒有完全打開的原因。怎么這么說呢?如果真正懂得“孝”了,應該是“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那么對應過來,做為班主任,應該是“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家長、學生,刑于班級”。那為什么我現(xiàn)在對自己的父母懂得愛敬了,還是無法完全刑于班級呢?那我覺得就是因為“親愛我,孝何難?”我父母都那么愛我,我孝敬他有什么難的呢?所以影響力就不那么強了呀。你看舜帝,他的后母想方設法地想害死他,他不但不怨恨母親,還總是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夠,而讓母親如此恨自己。他的這種孝才是“親憎我,孝方賢”,所以舜帝能感化天下人民啊。而我如果是真正把孝領悟透徹了,就應該是從孝敬自己的父母,到孝敬別人的父母,這才是真正的拓寬心量。那教學生與別人的父母有什么關系?把學生教好了,學生的父母不是就安心放心了嘛?學生的父母的父母不是也安心放心了嘛?那學生不好教,怎么辦?我就抱怨他們的父母嗎?那如果學生都好端端的,他父母把孩子都培養(yǎng)得品德優(yōu)秀,那還要我們老師干嘛呢?老師不就可以下崗了么?你會說,我們在學校教給孩子很多知識啊。在這個全球信息化的時代,如果我們只是教孩子知識技能,那不用我們教師,電腦就行了。而我們教師最關鍵的使命是什么?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我們如果不傳道,不解惑,光是授業(yè),那就有辱教師這門神圣的職業(yè)了。那即便這此道理都懂了,我也愿意好好去傳道了,學生還是難教,怎么辦?那還是我們的德行不夠,感動不了別人,這時候就想想“親憎我,孝方賢”。給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孩子還是不聽話,家長也不理解,那這個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最好的境緣了。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還能一如既往地愛孩子,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他,而不是厭惡他,也沒有絲毫地怨恨家長,那我們的心就真的是“慈悲心”了,也就是真正地放下了自我,放下了名利,就有一顆清凈心了,這樣煩惱也就隨之消失了。

      所以,我總結,要想斷除自己的煩惱,第一是要從孝道入手,完全打開自己的良知,同時也打開學生的良知、家長的良知;第二就是要明白自己做為教師的本分,就是要敦倫盡分。不然總覺得自己做的努力好像是額外多做的事情,于是就想著回報,得不到回報就生怨恨。第三是要明因果。我所存的一切善念與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不會白廢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嘛。關鍵是不能是假善,不能是為了名利去行善。不能是為了別人說你的好你才行善,這樣的果報會完全不一樣的。同時,明因果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你所有遭遇的逆境都不是偶然的,你應該心平氣和地去接受,一旦抱怨命運不公,抱怨老天爺,老天爺就可能還要給你點顏色看看,因為如果不這樣,你還是意識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嘛。

      很長一段時間,我?guī)е⒆觽儗W習《孝經》的同時,一邊在聽著《太上感應篇》的講解,如今大德老師建議我多讀讀《了凡四訓》,我覺得這些學習對自己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感覺我的心真的就慢慢平靜下來了,看到不聽話的孩子,沒有以前那么急躁了,目光柔和了很多,我的心也漸漸更加柔軟起來。我想真正清凈心現(xiàn)前,智慧也就會現(xiàn)前了。這些先賢的教誨真的是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我生命的旅程,讓我少了很多迷茫、很多糾結、很多掙扎,我發(fā)愿我會一直當個好學生,老老實實地一直學下去,做下去。

      以上是末學本周學習《孝經》第二章的心得體會,領悟不當之處,敬請大德們批評指正,慚愧末學鞠躬感恩!

    【孝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孝經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6篇)07-22

    《孝經》讀書筆記3篇10-07

    孝經讀書筆記(精選3篇)10-07

    孝經學習心得(精選6篇)10-07

    孝經讀書心得體會10-06

    孝經讀書心得09-27

    讀《孝經》有感10-06

    孝經讀后感06-29

    讀《孝經》有感(精選3篇)10-07

    孝經讀書心得600字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