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出茅廬的主角
初出茅廬,是漢語的一則成語,這則成語原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剛離開他隱居的地方跟劉備去打天下,形容初次出來做事,現(xiàn)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jīng)驗。其本身結(jié)構(gòu)為動賓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賓語、定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出茅廬的主角相關(guān)內(nèi)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初出茅廬的主角:
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諸葛亮。
成語出處: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
后人據(jù)此提煉出“初出茅廬”這則成語。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成鼎足之勢。劉備在三個勢力中最弱,為了求得生存和發(fā)展,他迫切需要招納有才能的人。劉備的手下徐庶和名士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一個人,此人復(fù)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博古通今善用謀略,是個十分難得的人才。劉備聽了十分高興,親自前往諸葛亮當(dāng)時隱居的南陽臥龍岡,請他出山共商大計。諸葛亮不了解劉備的為人,想考驗一下他的誠意,便躲著不肯相見。劉備不死心,一連三次前去求見,最終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答應(yīng)輔佐他打天下。
過了不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率十萬大軍攻打劉備駐扎在新野的大本營。劉備得到消息后,把寶劍和帥印交給諸葛亮,要他全權(quán)調(diào)動兵力,迎戰(zhàn)曹軍。諸葛亮料到夏侯惇將于第二天傍晚到達一個叫博望坡的地方,于是命令:趙云率兵在博望坡誘敵深入;劉封和關(guān)平率兵候在城后,一見曹軍進入陣地就立刻放火做信號;劉備率兵在博望山下安營,曹軍一來立刻后撤,見到信號后馬上回頭反擊;關(guān)羽率一千人馬埋伏在博望坡左邊的豫山上,見到信號后才許出擊,只攻擊曹軍的運糧部隊;張飛則另率一千人馬埋伏在博望坡右邊的山谷中,見到信號后立刻沖入城中,燒毀曹軍儲存在城中的糧草。
第二天傍晩,曹軍果然到達博望坡,夏侯惇見到趙云,不禁哈哈大笑,以為諸葛亮不過如此。趙云佯裝敗走,夏侯惇率軍緊追不舍。劉備出來接應(yīng)趙云,也假裝敗走,夏侯惇見狀更是毫不在意,只管猛追。很快,曹軍進入一個一面是山、一面是林的狹長地帶。這時,烏云遮住了月光,狂風(fēng)吹過,沙塵飛揚。夏侯惇猛然意識到可能有詐,可是已經(jīng)晚了,他剛下令停止前進,身后就已經(jīng)火光沖天,火勢借助風(fēng)力迅速蔓延,頓時成了一片火海。曹軍頓時大亂,士兵們爭相逃命,慘叫聲響徹山谷。這時,劉備和趙云的軍隊掉頭回來攻擊。夏侯惇不敢戀戰(zhàn),只好率殘部慌忙逃竄,途中又和關(guān)羽、張飛相遇。一場廝殺后,曹軍死傷無數(shù),損失慘重,只好撤回許昌。
劉備的軍隊獲得了勝利,士氣大振,眾人對諸葛亮的才能佩服得五體投地。后來有人為此寫了一首詩:“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边@首詩稱贊諸葛亮第一次出山就立了一大功。
成語寓意:
初出茅廬這個故事通過諸葛亮剛剛離開他隱居的茅草屋就取得博望坡之戰(zhàn)的勝利,說明年輕人初次參加工作步入社會或剛參加某種工作,缺乏實際經(jīng)驗,但只要有明確的目標(biāo),腳踏實地地干,必然有不可估量的前途。
【初出茅廬的主角】相關(guān)文章:
初出茅廬的意思10-06
初出茅廬的主人公是誰10-05
男主角名字10-02
關(guān)于主角的作文10-05
主角與配角作文02-17
(精選)關(guān)于主角的作文01-08
關(guān)于主角作文12-17
關(guān)于主角的作文11-06
主角心情隨筆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