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
故事:在現(xiàn)實(shí)認(rèn)知觀的基礎(chǔ)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 篇1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我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明白后,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jìn)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dú)和寂寞,苦惱無比。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一夜,伯牙乘船游覽。應(yīng)對清風(fēng)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yáng),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dāng)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鐘子期。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之后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鐘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盡斷琴弦,終不復(fù)鼓琴。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世上如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實(shí)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樣的難得呢。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無論紅顏還是藍(lán)顏“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成了人們永遠(yuǎn)的思求。
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 篇2
俞瑞,字伯牙,戰(zhàn)國時的音樂家,曾擔(dān)任晉國的外交官。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lǐng)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yōu)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rèn)為一向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向在尋覓自我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fēng)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fēng)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dāng)他完全沉醉在優(yōu)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那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那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xì)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dān)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樣會聽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diǎn)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xì)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之后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之后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dāng)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dá)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dāng)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后彈的琴聲,表達(dá)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我用琴聲表達(dá)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我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jī),相見恨晚,結(jié)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那里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但是他等啊等啊,怎樣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但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zāi)剐拊诮,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后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這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11-22
伯牙子期的故事11-21
風(fēng)信子花語故事08-06
《伯牙絕弦》教案09-06
伯牙絕弦的教案08-18
伯牙絕弦教案03-25
伯牙絕弦教學(xué)設(shè)計03-08
小學(xué)伯牙絕弦教案02-23
伯牙絕弦的教學(xué)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