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備課筆記一日活動反思
備課是教師根據(jù)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備課筆記一日活動反思,一起來看一下吧。
備課筆記一日活動反思篇一
今天學校進行教學常規(guī)檢查,我負責的是四年級的備課筆記,翻閱一番后對教后反思有了一些想法,與大家共勉。
教后反思其實就是教師在教完課后,對教學預案設計和實施過程進行回顧,總結(jié)和反思,將經(jīng)驗、教訓等記錄下來,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jù)和提煉教育科研課題的資料。它是對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補充,是課堂教學的總結(jié)和升華,對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升教師的教學業(yè)務水平,有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我想到的有這么幾點吧:
一、記成功做法
即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如將形象貼切的.比喻,巧妙的導入新課,留有懸念的結(jié)束語,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提問等記錄下來。有時這可能僅僅是一句話,但它對今后的教學將提供最直接的參考。
二、記失敗之處
就是將處理不當?shù)慕虒W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nèi)容,方法陳舊、演示失敗、指導不力、知識性的錯誤,教案與實際教學脫節(jié),以及當堂沒有處理好的學生的問題等等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應吸取的教訓。其實,教學是遺憾的藝術(shù),即使最成功的教學過程,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敗筆”記錄下來,認真反思,仔細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教學必然日臻完善。
三、記教學機智
就是把授課過程中偶然出現(xiàn)的靈感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下來,供以后參考。課堂教學中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產(chǎn)生錯誤認識時,若教師總是簡單地予以否定,則難以令學生信服,甚至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時如果順著學生錯誤的思路,誘導學生自己導出錯誤結(jié)論,學生就會迷途知返。
四、記學生問題
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迷惑點,作業(yè)中暴露的欠缺點及在考試中出現(xiàn)的失分點,并力爭在短時期內(nèi)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在上完一節(jié)課之后應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傾聽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記錄下來,這對于改進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五、記學生見解
即把學生“智慧的火花”(如獨到的見解,好的思路)記下來,為今后教學補充新鮮血液。對于一些錯誤見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當堂剖析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記學習心得
即把教參、資料、相關(guān)書籍以及其他教師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學法指導以及公開課、觀摩課的收獲記錄下來,寫入教后反思中,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消化、吸收,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我們課堂上的一粒粒芝麻撿起來,日積月累,也能做成一塊香甜可口的芝麻餅呢!
備課筆記一日活動反思篇二
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室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室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庇谟勒蠋熣f得更具體,他說:“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jié),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yōu)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成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個專家來。在記的過程中,自己的認識往往會得到升華,負面的東西會一下子變成正確的,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感受,所以我說,反思吧,記下來吧,這樣成功和失誤都是收獲!”
那么怎么反思,反思寫什么呢?
我們認為,教學反思應該是一種具有目的性。針對性的行為,是一種需要理論支撐的分析、比較、判斷的思維過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進、提升、完善、記錄的行動過程。有的放矢、思而見行、行必有果,是教學反思的顯著特征。
課前思考: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同時以學習者的身份思考:學什么?怎樣學?為什么學?學到什么程度?
課中思考:課堂教學中,看著孩子的眼神、表情、狀態(tài),思考“我的教學適應孩子嗎?”“要不要做一些調(diào)整?”等等。
課后思考:教學設計適合學生嗎?教學有效嗎?課堂生成抓住了、用好了嗎?學生喜歡我的課嗎?我滿意學生的學習嗎?總之得失明了、成敗自知。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只有邊教邊研、邊研邊教,不斷調(diào)整、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教學才能優(yōu)質(zhì)高效,教師才能成為研究者、成為名師、成為教育家。
摘自《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