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閱讀《洪塞克和他的朋友》活動反思范文
活動描述:這是一個大班早期閱讀的公開展示活動,活動的名稱是《洪塞克和他的朋友》。整個活動大致可以劃分為五大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活動的導入,由于是借班上課,所以該教師在活動一開始就進行了師幼相互認識。在老師的帶領下,師幼間開始了一場熱情洋溢的互打招呼的認識活動,在一片幼兒激昂的“Yes!”和“No!”以及幼兒的熱烈的掌聲中,既增進師幼間的心理距離,又將幼兒的情緒極快地調動了起來,該環(huán)節(jié)用時約2分鐘。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出示字卡“起立”和“坐下”,與幼兒玩一個旨在集中幼兒注意力的安靜游戲,用時約2分鐘。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借助11張字卡引導幼兒學習故事的主體部分,用時月20分鐘,其間,該教師兩次插入了旨在刺激幼兒興奮的信號語,師大聲地說:“Are you ready?”幼兒則同樣大聲地回應:“Yes!”。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采用獎勵獎票的方式,激勵幼兒回答故事中的相關問題,在此過程中,該教師又熱情地邀請了四撥幼兒上臺做動作表演,教師的口令是:“One two cool!”該環(huán)節(jié)用時約5分鐘。第五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講述故事的結尾,并請全班幼兒根據字卡的提示完整地講述一遍故事給觀摩老師欣賞,其間,教師采用送字寶寶(字卡)給幼兒的形式,老師說:“字寶寶說,誰回答對了,它就送給誰”,再次激發(fā)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此環(huán)節(jié)用時約5分鐘。至此,整個活動用時近35分鐘。
分析:從這個活動的描述來看,整個活動用時近35分鐘,其中用以刺激幼兒興奮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包括教師發(fā)出的旨在刺激幼兒興奮的信號以及活動的形式,保守地估計約有近10分鐘左右,占總活動時間約29%,也就是說,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有近10分鐘處于情緒高漲的狀態(tài)之中。這樣的一個公開展示活動讓人感受最大的就是會馬上作這樣的思考:教育所追求的是幼兒的興奮?幼兒在活動中情緒高漲時間有必要那么長嗎?這么長時間的情緒高漲對幼兒的學習有什么影響呢?大家知道,情緒會影響人的認知活動的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適中的積極情緒狀態(tài)最有利于人的認知活動的開展。這就說明在活動中,教師既要做好幼兒情緒的喚醒與激發(fā)工作,同時對幼兒過于高漲的情緒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必要的抑制。簡言之,就是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活動的內容、活動類型等調控好幼兒的情緒。比如,在音樂活動、體育活動等這類活動,本身就潛在著極易引起幼兒興奮的因素,那么,教師在活動組織中就應該在空間的安排、材料的提供、形式的選用、方法的采用以及語言的提示上,能充分考慮到可能引起幼兒什么樣的情緒反應,必要時應采取一些有效的補救以應對幼兒情緒失控的情形。而在數(shù)學活動、語言活動等相對安靜的活動中,那么,教師可能更應考慮的側重點是,如何喚醒與激發(fā)幼兒適中的積極情緒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
隨著主體教育理念的滲透,大家都知道在活動中要盡可能調動幼兒的情緒參與到活動中,調動幼兒情緒似乎是每位教師在組織活動中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但由于對幼兒情緒與學習關系缺乏一種辨證的認識,而往往極易導致“為情緒而情緒”等本末倒置現(xiàn)象的發(fā)生,誤以為幼兒越興奮,活動氛圍越高,幼兒學習的效果就越好。而且也完全模糊了興奮與興趣的界限,興奮所導致的是幼兒的疲勞,而興趣所導向的是幼兒的探索。像本案例所描述的就是典型的“為興奮為興奮”的現(xiàn)象,若長此以往,則不僅極可能會導致幼兒產生這樣的一種錯覺:學習就是這樣的“亂哄哄”;同時也會正如美國著名幼教專家莉蓮?凱茨(Lilian G.Katz)所一針見血地指出,讓幼兒養(yǎng)成一種“毒癮反應模式”,幼兒依賴或期待老師再度刺激的習慣,而老師也需要一次次加重刺激興奮物的程度。
【大班閱讀《洪塞克和他的朋友》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04-15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06-19
大班閱讀活動教案01-29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10-30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5-20
千克和克的教學反思09-23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04-16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范文10-06